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三角叶荨麻根的化学成分



全 文 :第 25 卷 第 11 期
2 0 0 8 年 1 1 月
沈 阳 药 科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 ersity
Vol.25  No.11 
Nov.2008 p.856 
收稿日期:2008-01-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72317)和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04F114)
作者简介:闫兴国(1979-), 男(汉族),硕士研究生 , 山东泰安人 ,主要从事天然活性物质的研究 , Tel.0411-87403759 ,
E-mail lofour@tom.com;冯宝民(1975-), 男(汉族), 吉林集安人 , 副教授 , 主要从事天然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 Tel.
0411-87403759 , E-mail fbmdlu@163.com。
文章编号:1006-2858(2008)11-0880-03
三角叶荨麻根的化学成分
闫兴国 , 冀保全 , 周 渊 , 唐 玲 , 王永奇 , 冯宝民
(大连大学 生物工程学院 , 辽宁 大连 116622)
摘要:目的 研究三角叶荨麻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 、薄层色谱 、凝胶柱色谱等各种
色谱技术对三角叶荨麻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 , 应用理化方法和波谱技术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
结果 自三角叶荨麻根中分离得到 10 个化合物 ,分别为 22E-5α, 8α-桥二氧麦角甾-6 , 22-二烯-3β-
醇(22 E-5α, 8α-peroxyerg osterd-6 , 22-diene-3β-alcohol , 1)、东莨菪素(scopoletin , 2)、正丁基吡喃果糖
苷(n-butyl-β-D-fructopy ranoside , 3)、胡萝卜苷(daucosterol , 4)、β-谷甾醇(β-sitosterol , 5)、5-羟甲基糠
醛(5-hydroxyme thyl-furaldehyde , 6)、对羟基苯甲醛(p-hydro xybenzaldehyde , 7)、对甲氧基苯甲酸(4-
methoxybenzoic acid , 8)、十七烷酸-1-甘油酯(2 , 3-dihydroxypropyl heptadecoate , 9)、 正十五烷酸
(pentadecanoic acid , 10)。结论 化合物 1-10 均为首次从三角叶荨麻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荨麻属;三角叶荨麻;化学成分;结构鉴定
中图分类号:R 284.1   文献标志码:A
  三角叶荨麻(Urtica triangularis Hand-
Mass.)为荨麻科(Urticaceae)荨麻属植物 ,为该属
植物中中国的特有品种 ,广泛分布于中国青海 、四
川及云南等地 。俗称荨麻 、活麻 、火麻 ,用于风湿
关节炎 、高血压的治疗。藏族称萨珠木 ,果实和地
上部分治风热病 、“龙”病 、胃寒 、消化不良 、风湿疼
痛 、高血压 、产后抽风 、小儿抽风 、荨麻疹 ,外用治
毒蛇咬伤 、疮疖疔毒 。虽然民间用药历史悠久 ,但
目前对于三角叶荨麻的化学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
道。本文作者对三角叶荨麻根进行了系统的化学
成分研究 ,采用硅胶及 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
分离手段 ,分离纯化得到 10个化合物 ,根据理化
常数和光谱数据 ,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 ,分别是:
22 E-5α, 8α-桥二氧麦角甾-6 , 22-二烯-3 β-醇(22
E-5α, 8α-peroxyergosterd-6 , 22-dien-3 β-alcohol ,
1)、东莨菪素(scopoletin , 2)、正丁基吡喃果糖苷
(n-butyl-β-D-fruc-toy ranoside , 3)、胡萝卜苷(dau-
costerol , 4)、β-谷甾醇(β-sitosterol ,5)、5-羟甲基糠
醛(5-hydroxy lmethylfuraldehyde , 6)、对羟基苯甲
醛(p-hydroxybenzaldehyde , 7)、对甲氧基苯甲酸
(4-methoxybenzoic acid , 8)、十七烷酸-1-甘油酯
(2 ,3-dihydroxypropyl heptadecoate , 9)、正十五烷
酸(pentadecanoic acid ,10)。化合物 1-10均是首
次在三角叶荨麻中分离得到 ,其中化合物 1体外
能抑制L-1210[ 1] 、人乳腺癌MCF-7 、Walker256肉
瘤[ 2] 、人肝癌 PLC/PRF/5和 KB[ 3]等多种癌细胞
株的生长 。
1 仪器与材料
XT4A显微熔点测定仪(未校正 ,北京市科仪
电光仪器厂),Bruker ARX-500型核磁共振仪(德
国Bruker公司), Finnigan LCQ 型LC-MS测定仪
(美国 ,Finnig an公司), LABO 。RO TA 4000旋转
蒸发仪(德国 Heidolph公司)。
薄层色谱用硅胶(10 ~ 40 μm)及柱色谱用硅
胶(50 ~ 71 μm , 青岛海洋化工厂), Sephadex
LH-20(瑞典 ,Pharmacia Bio tech公司),其余试剂
均为分析纯(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公司)。
药材采于四川省马尔康县阿底村 ,经辽宁师
范大学陈辰教授鉴定为三角叶荨麻(Urt ica tri-
angularis Hand-Mass.),标本现存于大连大学药
物研究所(标本号:04008)。
2 提取与分离
三角叶荨麻干燥根 10 kg ,粉碎后用体积分数
为 95%的工业乙醇回流提取 3次 ,每次 3 h。减
DOI :10.14066/j.cnki.cn21-1349/r.2008.11.005
压浓缩得醇提取物 1.5 kg ,将醇提物热水混悬 ,依
次用石油醚 、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 。取石油醚
萃取物66.5 g 和乙酸乙酯萃取物 7.8 g 反复应用
硅胶柱色谱和 Sephadex LH-20 柱色谱以及制备
薄层色谱等方法 ,分离得到化合物 1-10。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 1:白色结晶(CHCl3), mp176 ~
178 ℃, Liebermann-Burchard 反 应 阳 性。
1H-NMR(500 MHz , CDCl3)显示:低场区有 2 对
相互偶合的烯氢信号 δ:6.50(1H , d , J =
8.5 Hz)、6.24(1H , d , J =8.5 Hz)、5.22(1H , dd ,
J =15.3 , 7.4 Hz)、5.14(1H , dd , J =15.3 ,
8.1 Hz), 高场区有 6 组甲基氢信号 δ:1.00 、
0.91 、0.88 、0.83 、0.82 、0.82 及多个亚甲基氢和
次甲基氢信号 ,提示为甾醇类化合物 。 13C-NMR
(500 MHz ,CDCl3)δ:135.4(6-C)、135.2(22-C)、
132.3(23-C)、130.8(7-C)、82.2(5-C)、79.4(8-
C)、66.5(3-C)、56.2(17-C)、51.7(14-C)、51.1(9-
C)、44.6(13-C)、42.8(24-C)、39.7(20-C)、39.4
(12-C)、37.0(10-C)、34.7(1-C)、33.1(25-C)、
30.1(2-C)、28.6(16-C)、23.4(11-C)、20.9(21-
C)、20.6(15-C)、20.0(26-C)、19.6(27-C)、18.2
(19-C)、17.6(28-C)、12.9(18-C)。以上数据与文
献[ 4-5]对照基本一致 ,故鉴定为 22E-5α, α-桥
二氧麦角甾-6 ,22-二烯-3 β-醇 。
化合物 2:淡黄色针晶(CHCl3), mp 204 ~
205℃。TLC254 nm 下显亮蓝色荧光 , 1H-NMR
谱中 δ6.20(1H , d , J =9.5 Hz , H-3)和 δ7.84
(1H ,d , J =9.5 Hz ,H-4)是香豆素 3 , 4位氢的特
征信号 , δ:6.76(1H , s ,H-8)、7.10(1H , s , H-5)为
苯环上的孤立氢信号 。其1H-NMR数据与文献
[ 6]报道一致 ,并经过与对照品共薄层 ,在 3种溶
剂系统下 Rf值一致 ,混合后测定熔点不下降 ,故
确定该化合物为东莨菪素(scopoletin)。
化合物 3(MeOH):无色针晶 , mp 152 ~
154 ℃。IRνKBrmax(cm-1):3 440 、2 960 、2 880 、1 447 、
1 119 、909 、773。 1H-NMR(500 MHz , CD3OD)δ:
0.91(3H , J =7.2 Hz , 1-CH3)、1.39(2H , m , 2-
CH2)、1.55(2H ,m ,3-CH2)、3.49(2H ,m , 4-CH2)、
3.63(1H , d , J =9.6 Hz , 2′-H)。 13C-NMR(125
MHz ,D2O)δ:16.35(1-C)、21.95(2-C)、34.48(3-
C)、63.91(4-C)、64.3(1′-C)、103.64(2′-C)、71.82
(3′-C)、72.27(4′-C)、72.73(5′-C)、66.87(6′-C)。
1H-NMR和13C-NMR数据与文献[ 7] 基本一致。
确定其结构为正丁基吡喃果糖苷(n-butyl-β-D-
fructopyranoside)。
化合物 4:白色粉末(CH3OH/H2O), mp >
300 ℃, Liebermann-Burchard 反应及 Molish反应
均显阳性 ,经与胡萝卜苷对照品共薄层 ,在 3种溶
剂系统下 Rf 值一致 。与对照品混合后混熔点不
下降 , 1H-NMR数据与文献[ 8] 对照鉴定化合物 4
为胡萝卜苷。
化合物 5(CHCl3):白色针晶 , mp 146 ~
147 ℃, Liebermann-Burchard 反应显阳性 。经与
对照品 β-谷甾醇共薄层 ,在 3 种溶剂系统下 Rf
值一致 。与对照品混合后混熔点不下降。
1H-NMR和13C-NMR数据与文献[ 9]数据对照鉴
定化合物 5为 β-谷甾醇。
化合物 6(CHCl3):黄色油状 , 质量分数为
10%的 硫 酸 乙 醇 溶 液 显 黑 色 。 1H-NMR
(500 MHz , acetone-d 6)δ:7.39 (1H , d , J =
3.3 Hz ,H-3)、6.59(1H , d , J =3.3 Hz ,H-4)、4.65
(2H , s , 6-CH2)、9.60(1H , s , CHO)。其氢谱
1
H-NMR数据与文献[ 10]对照基本一致 ,故鉴定
为 5-羟甲基糠醛(5-hydromethyl furaldehyde)。
化合物 7(actone):白色粉末 , mp 111 ~
113 ℃, FeCl3 反应阳性 , 示有酚羟 基存在。
1
H-NMR(500 MHz , acetone-d 6)δ:7.01(2H , d ,
J =8.2 Hz ,H-3 , 5)、7.80(2H ,d , J =8.2Hz ,H-2 ,
6)示有对取代苯环结构 , 9.38(1H , s , —OH)、
9.86(1H , s , —CHO)。 13C-NMR(125 MHz , ace-
tone-d6)δ:116.4(C-3 ,5)、130.2(C-1)、132.4(C-
2 ,6)、163.4(C-4)、190.4(—CHO)。其1H-NMR
数据与文献[ 11] 中对羟基苯甲醛对照基本一致 ,
故鉴 定 为 对 羟 基 苯 甲 醛 (p-hydroxyben-
zaldehyde)。
化合物 8(actone):白色针状结晶 , mp 184 ~
185 ℃,溴甲酚绿试剂显黄色。 IRνKBrmax(cm-1):
3 600 ~ 2 500 、1 595 、1 544 、1 423 、1 257 、1 173 、
1 030 、852 、789。 1H-NMR(500 MHz , CDCl3)δ:
12.03(s , COOH)、8.08 、6.96(2H , d , J =8.7 Hz)、
3.89(3H , s , —OMe)。以上光谱数据与文献[ 12-
13]对照基本一致 ,故鉴定为对甲氧基苯甲酸 。
化合物 9(CHCl3):白色粉末 ,mp 60 ~ 62 ℃。
1H-NMR(500 MHz , CDCl3)δ:4.21(1H , dd , J =
11.5 , 6.1 Hz , H-1′a)、41.5(1H , dd , J =11.5 ,
881第 11 期 闫兴国等:三角叶荨麻根的化学成分   
6.1 Hz ,H-1′b)、3.94(1H , m , H-2′)、3.70(1H ,
dd , J =11.2 , 3.6 Hz ,H-3′a)、3.60(1H , dd , J =
11.3 ,6.0 Hz ,H-3′b)、2.48(1H , brs ,2′-OH)、2.35
(2H , t , J =7.4Hz , H-2)、2.05(1H , brs , 3′-OH)、
1.63(2H ,m ,H-3)、1.30(26H ,m , H-4 ~ 16)、0.90
(3H , t , J =6.8 Hz ,H-17)。以上数据和文献[ 14]
对照基本一致 ,故鉴定该化合物为十七烷酸-1-甘
油酯 。
化合物 10(actone):白色粉末 , mp 50 ~
52 ℃。ESI-MS m /z 241 [ M-H ] + , 227 [ M-
CH3] + ,麦氏重排产生的含羧基离子峰 m/ z 60
[C2H4O2 ,(CH3OH)] ,符合饱和长链脂肪酸的裂
解规律 , 1H-NMR(500 MHz , CDCl3)δ:7.26(1H ,
s)、2.35(2H , t)为连接羧基的—CH2 — ,1.63(2H ,
m)、1.30(22H ,m)示为(CH2)12 , 0.88(3H , t)为末
端CH3 。13C-NMR数据显示典型的脂肪族信号
峰 ,故鉴定该化合物为正十五烷酸 。
参考文献:
[ 1 ] MATSUEDA S , KATSUKURA Y.Antitumor-active
photochemical ox idation products of provitamin D[ J] .
Chemistry & industry , 1985 , 1:411-414.
[ 2 ] KAHLOS K , KANGAS L , HILYUNEN R , et al.Er-
go sterol pero xide , an active compound from I nonutus
radiatus[ J] .Planta Medica , 1989 , 55(4):389-390.
[ 3 ] L IN CN , TOM E WP , WON SJ.Novel cytotoxic prin-
ciples o f Formosan ganoderma lucidum[ J]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 1991 , 54(4):998-1002.
[ 4 ] ISHIZUKA T , YAOITA Y , KIKUCHI M.Sterols
from the fruit bodies of Gri fola f rondosa[ J] .Chem
Pharm Bull , 1997 , 24(45):1756-1760.
[ 5 ] 高锦明 ,董泽军 ,刘吉开.蓝黄红菇的化学成分[ J] .
云南植物研究 , 2000 , 22(1):85-89.
[ 6 ] AKIYO S , MAKSUT C K , TAKASHI M.Hydroxy-
benzoic acids from Boreava orientalis[ J] .Phytochem-
istry , 1995 , 40:257-261.
[ 7 ] ZHANG Cheng-zhong , XU Xiu-zhi , L I Chong.Fructo-
sides from Cynomorium songaricum [ J] .Phyto-
chemisty , 1996 , 41(3):975.
[ 8 ] 王奇志 , 梁敬钰.吴茱萸化学成分研究[ J] .药学学
报 , 2004 , 39(8):605-608.
[ 9 ] 康文艺 ,张百让 , 许启泰 , 等.帽蕊木化学成分研究
[ J] .中药材 , 2006 , 29(6):557-560.
[ 10] 相婷 , 吴立军 , 林瑞红 , 等.西南忍冬化学成分的结
构鉴定[ J]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 1999 , 19(1):48 -
49.
[ 11] 张雪 ,高昊 ,王乃利 , 等.金钗石斛中的酚性成分[ J] .
中草药 , 2006 , 37(5):652-655.
[ 12] Sadtler Research Labo rato ries Inc.Sadtler Standard In-
frared G rating Spectra[ M] .Philadelphia(USA):Sad-
dler Resear ch Labo rato ries Inc.1967:8258.
[ 13] Sadtler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a[ M] .Philadelphia(USA):Sadtler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1971:10616.
[ 14] 何志恒 , 罗应刚 , 李洪娟 , 等.攀援孔药花化学成分
研究[ 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2006 , 18:238-242.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roots of Urtica triangu-
laris
YAN Xing-guo , JI Bao-quan , ZHOU Yuan , TANG Ling , WANG Yong-qi , FENG Bao-min
(College of Bioengineering , Dalian Universi ty , Dalian  116622 ,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 tuents from the roo ts of Urtica triangularis Hand-Mass.
Methods Chemical constituents w ere isolated by various chromatographic methods such as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 PTLC and sephadex LH-20 chromatography and thei r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by
phy siochemical and spect ral analyses.Results Ten compounds w 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s 22E-5α, 8α-
peroxyergosterd-6 ,22-diene-3β-alcohol(1), scopoletin(2), n-butyl-β-D-f ructopy ranoside(3), daucosterol
(4), β-sitosterol(5), 5-hydroxymethyl-furaldehyde(6), p-hydroxybenzaldehyde(7),4-methoxybenzoic acid
(8),2 ,3-dihydroxypropyl heptadecoate(9),pentadecanoic acid(10).Conclusions Compounds 1-10 were iso-
lated f rom Urtica triangularis Hand-Mass for the fi rst time.
Key words:Urtica;Urtica triangularis Hand-Mass.;chemical constituent;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882    沈 阳 药 科 大 学 学 报 第 25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