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油桐叶螟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



全 文 :江西林业科技 1998年第 1期
油桐叶螟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

詹旺新
(江西省婺源县中洲林场 333216)
[摘要]油桐叶螟是油桐主要害虫之一 ,以幼虫危害桐叶 ,并将虫粪排泄网
上 ,影响光合作用 ,大发生时造成严重减产。于 1983 ~ 1995年对该虫的生物学
特性及其防治进行了观察和试验 。
关键词:油桐叶螟 生活习性 发生规律 防治试验
  油桐叶螟 Longiculcita vinaceeila(Inoue)
属鳞翅目螟蛾科 。分布在婺源 、德兴 、乐平 、
玉山等县市油桐产区 。从 80年代开始 ,对三
年桐 Aleurites fo rdii Hemsl均有不同程度的
发生危害。据 1984年调查 ,有虫株率为 84.
3%,每株平均幼虫 70.3条 ,最多 244条 。经
测算 ,油桐产量平均下降 45%,大发生时减
产80%,且桐油品质低 ,树势衰退 。为此 ,我
们在上饶地区林科所的协助下 ,对该虫进行
了观察研究和防治试验 ,现将结果报道于后。
1 材料与方法
虫源取自本林场油桐林 , 以林内挂 200
目铜丝纱笼和玻璃灯罩及室内栽桐苗罩纱笼
或培养皿饲养 ,结合婺源 、乐平等地野外调查
观察该虫产卵 、孵化 、幼虫取食 、结茧化蛹及
羽化成虫等习性 ,记载各虫态 、世代历期及寄
生天敌等因子 ,分析研究发生规律;采用不同
药剂和浓度进行防治试验 。
2 生物学特性
2.1 生活史
该虫一年发生 5 ~ 6代 ,以老熟幼虫在桐
叶和结构疏松的表土缝隙中化蛹越冬。翌年
4月下旬羽化 ,5月上中旬始见第 1代幼虫 ,6
月上旬见第 2代 ,下旬第 3代幼虫孵化 ,7月
下旬见第 4代 , 8月中旬第 5 代幼虫出现 ,9
月下旬见第 6代 , 10月下旬至 11月化蛹越
冬(见表 1)。油桐叶螟第 1 ~ 5代平均历期
34d ,越冬代 198d ,世代重叠发生 ,各世代及
虫态历期见表 2。
2.2 生活习性
2.2.1 成虫多以夜间 18 ~ 24 时羽化(见图
1),约占全天的 90%,从 246 头蛹的室内羽
化观察 ,羽化成虫 104头 ,羽化率为 42.3%。
野外观察成虫白天藏匿于桐叶间或杂草中 ,
夜间活动 ,具趋光性 。成虫寿命 1 ~ 6d;卵多
产于叶背 ,每雌产卵 50 ~ 90粒;每块卵 3 ~
10粒不等 ,卵期 5 ~ 6d。
2.2.2 初孵幼虫体长约 1.5mm ,第 2天开
始取食表皮 ,并爬至叶面吐丝结网或利用旧
网潜伏网中危害 ,整个幼虫期均潜于丝和排
泄物结成的网内隐居取食 。当幼虫受惊时向
前或后退爬行 ,且行动迅速 ,弹跳吐丝下垂转
换食场 ,据饲养统计 1条幼虫一生平均取食
桐叶 21cm2 。
2.2.3 1 ~ 5 代老熟幼虫多在桐叶卷摺内 、
少数在杂草丛内化蛹。越冬代化蛹于枯落叶
或疏松的表土缝隙中 ,并于次年 4月下旬羽
化 ,交尾后产卵于新发桐叶上 。
2.3 发生规律
2.3.1 郁闭度 该虫性喜阴凉潮润过隐居
生活 ,发生与郁闭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桐枝
叶或其它树种互相遮阴 、湿度高时 ,有利幼虫
·9·
① 1997.11.07收稿
DOI :10.16259/j.cnki.36-1342/s.1998.01.003
隐居危害和结茧化蛹 。此外被害率还与混交
树种和坡位等因子有关 ,油桐纯林 、杉桐混
交 、茶桐混交依次递减;山坡上中下部位依次
上升(见表 3)。
2.3.2 天敌 通过饲养和调查证实 ,该虫的
寄生天敌主要有:沟姬蜂Brthythrix sp.,齿腿
姬蜂 Pristomerns sp., 小腹茧蜂 M icrogast
sp.,寄生蝇 ,其次是蜘蛛 、蚂蚁等 。幼虫期寄
生率平均 11.2%,最高达 25%以上 。蛹期寄
生率平均 15.8%,最高达 74%,起到了很好
的抑制作用。
3 防治试验
该虫一年发生 5 ~ 6 代 ,且世代重叠 ,给
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为探索易于推广
的防治方法 ,我们采用市场易购的农药进行
不同浓度防治试验(结果见表 4)。
3.1 化学防治
用 2 5 %杀虫 双 1 :4 0 0 、4 0 %乐 果
1:1500 、80%DDVP1:1500 、50%一六 ★五 、
1:2000倍液进行喷杀 ,防效可达 100%。
3.2 “741”DDVP 、林丹烟剂防治
因林木高大且成虫会飞不易喷雾防治 ,
因此我们分别采用 2种烟剂在早 6时前和晚
6时后进行熏杀防治(15kg/hm2),防效可达
100%。烟剂对该幼虫防效不理想 ,效果差仅
4%,不宜采用 。
 表 1 油桐叶螟生活史          中洲
世代 虫态 4 5 6 7 8 9 10 11—3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1
卵   · ·· 幼虫 — — — —  蛹  o o o o 成虫   + ++ 
2
卵   · · · ·幼 虫 — — — —  蛹  o o o  成虫   + ++ 
3
卵   · · · 幼 虫   — — — — —  蛹  o o o  成虫   + ++ 
4
卵   · ·· 幼虫   — — — —蛹 oo o o  成虫   ++ ++ 
5
卵  · · · · 幼 虫  — — — — —蛹   o o o o o  成虫  ++ ++ 
6(越冬)
卵  · · · · 幼 虫   — — — — — — 蛹 o o)o   o (o o o成虫  + ++ 
  表 2  油桐叶螟各虫态平均历期    
单位:d
世代 1 2 3 4 5 6
卵 期 6 5 5 5 6 7
幼虫期 16 14 14 15 17 17
蛹 期 9 8 8 9 10 170
成虫期 4 4 4 4 4 4
计 36 31 31 37 37 198
图 1 羽化曲线图
·10·
 表 3 油桐叶螟发生危害情况调查
1984~ 1995年
标准地号
调 查
地 名
调查因子
坡位
混 交
树 种
郁闭度
调 查
株 数
被害情况
被害株
被害
率(%)
虫口密度
总虫数
平均虫
口(条)
1 中洲方冲 上 茶桐 0.4 12 7 58 126 18
2 陈家坂 中上 茶桐 0.4 12 9 75 240 26.7
3 陈家坂 下 茶桐 0.6 12 10 83 346 34.6
4 中洲方冲 中 杉桐 0.8 12 12 100 1113 92.8
5 中洲方冲 下 杉桐 0.8 12 12 100 1265 105.4
6 土桥头 中下 杉桐 0.8 12 12 100 1215 101.3
7 乐平红岩 中 纯桐 0.4 12 7 58 109 15.6
8 婺源许村 下 纯桐 0.7 12 12 100 1284 107
计 96 81 84.3 5698 70.3
  表 4 油桐叶螟防治结果
中洲
药剂
名称
稀 释
浓 度
施药
年.月.日
施药方式
虫 态
供试
虫数
(头)
24h 48h
死虫 % 死虫 %
25%
杀虫双
1∶200 95.07.10 喷雾 幼虫 50 50 100
1∶400 95.07.10 喷雾 幼虫 30 23 77 30 100
50%
一六 0五
1∶1500 84.07.10 喷雾 幼虫 50 50 100
1∶2000 84.07.10 喷雾 幼虫 75 75 100
1∶2500 84.09.27 喷雾 幼虫 30 10 33 18 60
40%
乐果
1∶1000 95.09.27 喷雾 幼虫 50 50 100
1∶1500 95.07.10 喷雾 幼虫 75 60 80 75 100
1∶2000 95.09.27 喷雾 幼虫 30 19 63 29 97
80%
DDVP
1∶1500 84.09.27 喷雾 幼虫 30 30 100
1∶2000 84.09.27 喷雾 幼虫 50 36 72 41 82
对照 清水 84.7.10 喷雾 幼虫 45 0 0 0 0
741
林丹
烟雾

15kg
/ hm2
84.10.10
84.10.10
95.07.11
95.07.11


幼虫 46 0 0 2 4
成虫 21 20 95 21 100
幼虫 25 1 4 1 4
成虫 45 40 89 45 100
3.3 营林技术措施
鉴于该虫以蛹在地面枯落叶和土表中越
冬 ,可结合冬春季垦复抚育深翻埋蛹 ,减少来
年虫口基数 。另外 ,油桐叶螟虫体小食性较
单一 ,大发生时才影响油桐产量和质量 ,但不
会危害杉木 、油茶等其它树种 ,且防治也较
易 ,因此用油桐作杉木的伴生树种能提高短
期经济效益 。
[致谢] 南京林业大学郑汉业教授 、江西农业
大学盛金坤教授分别鉴定昆虫学名和寄生蜂
学名;上饶地区林科所 宋世藩 参加部分工
作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