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江西农业学报 2008, 20(9):81 ~ 83ActaAgriculturaeJiangxi
海南槟榔种植地区红脉穗螟发生为害特点及其防治对策
黄山春 1 ,马子龙 1* ,吕烈标2 ,覃伟权 1 ,李朝绪1 ,李科明1
收稿日期:2008-05-29
基金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48B06-9)。
作者简介:黄山春(1981-),男 ,海南万宁人,研究实习员 ,主要从事农业害虫生物防治研究。 *通讯作者:马子龙。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海南文昌 571339;2.海南省文昌市森林植物检疫站 ,海南文昌 571300)
摘 要:田间调查结果表明 ,红脉穗螟在海南槟榔种植地区普遍发生为害 , 槟榔植株受害率一般达 6.67% ~ 56.67%,受
害重的达 60% ~ 86.67%。介绍了红脉穗螟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 、成灾原因 ,并提出了预防和控制措施。
关键词:红脉穗螟;为害;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6.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581(2008)09-0081-03
DamageandOccurrenceRegularityofTirathabarufivena(Walk)inArecaPlanting
AreaofHainanProvince, andItsControlStrategy
HUANGShan-chun1 , MAZi-long1* , LULie-biao2 , QINWei-quan1 , LIChao-xu1 , LIKe-ming1
(1.CoconutResearchInstitute, ChineseAcademyofTropicalAgriculturalSciences, Wenchang571339, China;
2.WenchangForestQuarantineStationofHainanProvince, Wencheng571300, China)
Abstract:Tirathabarufivena(Walk)wasthefamiliarpestofArecacatectuL.inHainanprovince, itscommondamagepercent-
agewas6.67% ~ 56.67%, evenupto60% ~ 86.67%.Themorphologicalcharacteristics, biologicalhabits, balefulnesscause, and
thepreventionstrategyweregiveninthispaper.
Keywords:Tirathabarufivena(Walk);Damage;Morphologicalcharacteristics;Biologicalhabits;Controlmeasures
红脉穗螟 Tirathabarufivena(Walk)主要分布于海
南的槟榔、椰子、油棕及其它棕榈植物种植区 ,在国外主
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 1] 。槟榔产业是海南农
业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 , 2007年海南省槟榔种植面积达
5.33万 hm2 ,收获面积 2.4万 hm2 ,产量 8万 t,产值 10亿
元以上 [ 2 ~ 3] 。红脉穗螟的寄主植物有槟榔、椰子、油棕等
多种棕榈植物 ,近年该虫在海南部分槟榔种植地区发生
较为严重 ,已威胁到海南槟榔的种植。
1 发生及为害情况
红脉穗螟在槟榔上主要以幼虫食害槟榔的花穗、果
实及心叶。花穗受害最为严重 ,幼虫在槟榔未展的花穗
上取食 ,并分泌丝将粪便、食物残渣和花缀成簇 ,使花穗
不能正常开放 ,未能展开的花穗枯死 ,受害较轻的花穗展
开后 ,能开花结果 ,但果实容易脱落(见图 1A、B)。在盛
果期 ,幼果和中等果也容易受幼虫为害 ,幼虫一般蛀果为
害 ,蛀食果实内的种子和部分内果皮 ,受害果实内有 1 ~
2头幼虫 ,幼虫也会啃食外表皮 ,造成流胶或形成木栓化
硬皮 ,影响果实品质(见图 1C)。红脉穗螟幼虫除为害槟
榔外 ,还为害椰子、油棕等棕榈植物 。近 1年来的田间观
察发现 ,红脉穗螟的寄主植物有 7种(如表 1),寄主植物
的不同部位受害程度也不一样。
表 1 红脉穗螟的部分寄主植物及其受害程度
中文名 学名 寄主不同部位受害程度花穗 果 心叶
槟榔 ArecacatectuL. ++++ +++ +
椰子 CocosnuciferaL. ++ + ++
油棕 ElaeisguineensisJacq. ++ ++ ﹣
美丽针葵 PhoenixroebeleniiO Brien ﹣ ﹣ ++
鳞皮金棕 DictyospermafurfuraceumH.Wendl.&Drude ++ + ﹣
老人葵 WashingtoniafiliferaWendl ﹣ ﹣ +
金山葵 SyagrusromenzofianaGlassman ++ ﹣ +
注:-为不受害;+为偶尔受害;++为轻度受害;+++为中度受害;++++为重度受害。
2008年 2 ~ 4月期间对海南东 、中部 10个市县进行
了调查 ,了解到红脉穗螟是在这些地区普遍发生的一种
常见害虫 ,调查点(槟榔种植区)34个 ,其中 32个点不同
程度地受红脉穗螟为害。在陵水 、三亚、保停、五指山 、琼
中市(县)槟榔植株受害率为 0% ~ 25%,在文昌、屯昌 、
定安市(县)槟榔植株受害率达 6.67% ~ 56.67%,个别
调查点属重度受害;万宁和琼海两市调查点共 14个 ,槟
榔植株受害率为 20% ~ 86.67%,其中有 9个调查点的植
株受害率超过 30%,在万宁和琼海两市的槟榔受红脉穗
螟为害较为严重 ,受害的花穗一般含 1 ~ 8头幼虫 ,受害
较为严重的花穗可含 30头幼虫。花穗受害程度 ,在不同
种植地块及不同树龄槟榔园差异较大 ,一般结果期为 1
~ 4年的槟榔园受害较严重 ,农田区域的槟榔园受害程
度也较为严重(见图 1D)。
2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2.1 卵 长 0.55 ~ 0.64 mm,宽 0.40 ~ 0.44 mm,椭圆
形 ,具网状纹 ,初产时乳白色 ,一天后呈黄色 ,卵孵化前呈
桔黄色 。
2.2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约 22 mm,体圆筒形 ,向两端
渐细 ,初孵化的幼虫白色透明 ,随着虫龄的增长体色逐渐
变深而呈黑褐色 ,老熟时略呈淡褐色 ,头及前胸背板黑褐
色 ,有光泽 ,中胸背板具有 5个不规则的褐色斑点 ,体背
具不甚清晰的暗褐色纵走阔纹 ,散生刚毛 ,腹足趾钩双序
缺环(见图 1E)。
2.3 蛹 体长 10 ~ 13 mm,赤褐色 ,背面有一条明显而
颜色较深的纵脊 ,翅芽下端伸达第四腹节后缘 ,雄蛹生殖
孔在第九腹节 ,生殖孔两侧有两个乳状突起;雌蛹生殖孔
在第八腹节 ,两侧无乳状突(见图 1F)。
2.4 茧 长 12 ~ 15 mm,宽 3.8 ~6 mm,长椭圆形(见图
1H)。
2.5 成虫 体长 13mm左右 ,翅展 23 ~ 25 mm,初羽化
颜色鲜艳 。前翅绿灰色 ,中脉 (M)、肘脉 (Cu)及臀脉
(2A)和翅后缘均被有红色鳞片 ,使脉纹显现红色;翅的
外缘有一列黑点 ,分布于各脉端部间 ,翅缘毛红褐色 ,翅
面散生零星小黑点 ,以翅基和顶角较多 。翅中央有一大
黑点 。后翅及腹部橙黄色。雄蛾体较细小 ,体色较浅而
鲜艳 ,下唇须短 ,翅外缘两条银白色斑纹明显可见;雌蛾
体较粗大 ,体色较深 ,下唇须长 ,从背面明显可见。翅外
缘两条银白斑纹不太明显(见图 1J、K)。
A:受害的槟榔花穗;B:受害的槟榔植株;C:受害的槟榔果实;D:受害较为严重的槟榔园;
E:幼虫;F:蛹;H:茧;J:成虫;K:成虫前后翅。
图 1 红脉穗螟的为害症状及形态特征
82 江 西 农 业 学 报 20卷
2.6 生活习性 在海南该虫一年可发生 10代 ,世代重
叠 ,没有明显的越冬越夏现象 ,在田间随时可见各虫态 。
成虫白天隐藏于叶背或隐蔽处 ,夜间活动 ,成虫羽化时间
一般在 18:00 ~ 21:00,羽化后第 2d即可交尾 , 3:00 ~
5:00为交尾盛时 ,交尾后次日晚开始产卵 ,产卵时间一
般在 21:00 ~ 24:00,卵产于佛焰苞及花穗上 ,有单产 ,也
有几十个产在一堆的 ,但以几个产在一起的为多。雌虫
一生可产 18 ~ 107粒卵 ,平均产卵量为 51粒 。幼虫惧
光 ,行动敏捷 ,幼虫有 5个龄期 ,个别有 6个龄期 。在 28
℃±1 ℃的温度条件下 ,红脉穗螟完成一代需 25 ~ 29 d,
其中卵期为 3 ~ 4d,幼虫期为 13 ~ 16 d,蛹期为 8 ~ 11 d,
成虫期为 2 ~ 5 d[ 4] 。
3 成灾原因
部分种植槟榔的农民对红脉穗螟危害认识不够 ,缺
少对槟榔园的整体管理 ,没有抓住防治时机 ,甚至没采取
任何防治措施 ,使该害虫虫源长期累积 ,导致红脉穗螟严
重为害 。
自然控制作用较弱。红脉穗螟的幼虫生活方式比
较隐蔽 ,天敌种类较少 ,对其种群控制能力较差。
近年来 ,海南槟榔种植面积不断扩增 ,部分地区种
植方式过于单一 ,种植品种不具有明显的抗虫性。
气候异常可能是红脉穗螟偏重发生的原因 ,近几年
海南平均温度普遍升高 ,降水量偏少 ,比较有利于该虫的
繁殖 ,同时还影响到槟榔的生长 ,在结果初期的槟榔园
中 ,槟榔的叶鞘裂开或叶片脱落时间较早 ,而其佛焰苞生
长较为缓慢 ,苞片不易脱落 ,花苞外露时间过长 ,为该害
虫产卵侵入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
4 预防及控制对策
4.1 做好果园病虫害监测工作 如发现该害虫 ,及时消
除被红脉穗螟幼虫为害的花穗和被蛀的果实 ,对抑制红
脉穗螟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4.2 加强果园管理 一是合理施肥灌水 ,增强树势 ,提
高树体抵抗力;二是科学修剪 ,剪除病残枝及茂密枝 ,改
善通风透光条件 ,在冬季结合清理槟榔园 ,把园内的枯叶
和枯花、落果集中烧毁或堆埋。此外 ,附近有油棕或椰子
园也要进行冬防 、减少来年的虫源。
4.3 保护和利用天敌 减少化学杀虫剂的使用 ,可首
选生物药剂 ,使生物药剂和天敌共同制约该害虫 。
4.4 药剂防治 花期和幼果期将苏芸金杆菌乳剂和苦
楝油混用 ,防治红脉穗螟有很好效果[ 5] 。在幼虫出现的
高峰期喷施 20%速灭杀丁 2000 ~ 3000倍液或 2.5%敌杀
死 3000 ~ 4000倍液 ,效果较好[ 6, 7] 。
参考文献:
[ 1] 杨光融 ,林延谋 ,符悦冠.槟榔红脉穗螟的生物学特性 [ J] .热
带作物学报 , 1986, 7(2):107~ 109.
[ 2] 何振革.海南省槟榔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 J] .安徽农学
通报 , 2007, 13(13):109~ 110.
[ 3] http://www.21food.cn/html/news/32/302480.htm(EB/OL).
[ 4] 樊瑛 ,黄炳春 ,陈思亮 ,等.槟榔红脉穗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
治 [J] .昆虫知识 , 1991, 28(3):146~ 148.
[ 5] 樊瑛 ,黄炳春 ,陈思亮 ,等.用苏芸金杆菌制剂和苦楝油防治槟
榔红脉穗螟 [J].热带作物学报 , 1992, 13(1):95~ 99.
[ 6] 田静 ,倪兴武.敌杀死和杀灭菊酯对红脉穗螟毒杀作用的研究
[J] .渝州大学学报 , 2001, 18(4):21~ 28.
[ 7] 陆安娜 ,施贤明 ,叶国岳.敌杀死、速灭杀丁防治槟榔红脉穗螟
的研究 [J].中药材 , 1988, (1):3~ 6.
(上接第 80页)
表 3 不同基质对辣椒猝倒病的防治效果
基质 发病率(%) 相对于CK2抑病效果(%)
A
B
CK1
CK
2
9.18
9.14
23.54
29.78
69.17
69.31
20.95
/
3 小结
本试验采用腐熟鸡粪、食用菌下脚料 、草炭及蛭石
为原料按一定比例复配成基质 ,用其培育辣椒苗 ,不但能
提高出苗率 ,而且还能促进幼苗的生长 ,增加干物重 ,增
强根系活力。另外 ,基质 A、B对辣椒苗期猝倒病具有明
显的抑制作用 ,减轻了苗期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 1] 马艳 ,常志州 ,黄红英 ,等.堆肥防治植物病害的研究 [ J] .土壤
肥料 , 2005, (2):3~ 6.
[ 2] MalajczukN.Microbialantagonismtophytophthora[ A].Erwin
DC, Bartnicki-GarciaS, TsaoPH.Sphytophthora:ItsBiology,
Taxonomy, EcologyandPathology[ C] .St.Paul:AmericanPatho-
logicalSociety, 1983.197~ 218.
[ 3] 常志州 ,马艳 ,黄红英 ,等.辅以拮抗菌的有机肥对辣椒疫病生
防效果的研究 [ J].土壤肥料 , 2005, (2):28~ 30.
[ 4] 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 [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96.
[ 5]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 [ M].北京:中国农业
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0.
[ 6] 杨慧玲 ,孙治强 ,张惠梅.不同基质肥料配方对黄瓜幼苗生长
的影响 [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2, 36(1):70 ~ 74.
[ 7] 张志良 ,翟伟菁.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 M].北京:中国教育出
版社 , 2003.
[ 8] 李泉森.石斛无土栽培基质的初步研究 [ J] .中国中药杂志 ,
2000, 25(1):23~ 24.
83 9期 黄山春等:海南槟榔种植地区红脉穗螟发生为害特点及其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