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细叶韭生活习性的研究



全 文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2):63~ 65
Heilong jiang Ag ricultural Sciences 园艺园林
细叶韭生活习性的研究
栗利元 ,张未芳 ,郑联寿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玉米研究所 ,山西 忻州 034000)
摘要:选择山西春播山区 、黄河岸边湿润区 、浮石沙土区和盐碱地风沙区 4个不同生态环境区域对细叶韭生活
习性进行野外调查和田间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细叶韭耐瘠薄 、耐干旱 、耐寒冷;多生长于瘠薄土地 、荒芜地
边 、崖边以及周围没有大型植被生长的地方;在杂草丛生和其它植株高大茂密的地方很少有生长;野生条件
下 ,细叶韭以簇生为主 , 主要靠分蘖进行繁殖。
关键词:细叶韭;生活习性;分蘖繁殖
中图分类号:S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767(2011)02-0063-03
收稿日期:2010-12-27
基金项目: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
第一作者简介:栗利元(1963-), 男 , 山西省原平市人 , 学士 ,
助理研究员 ,从事作物栽培技术研究。 E-mail:l liyuan4518
@sina.com。
  细叶韭(Allium tenuissimum L.)俗称麻麻
花 ,杂麻花等。在植物学分类上属于百合科 ,葱
属 ,半球形花序 ,花梗近等长 ,花淡红色 ,多年生 ,
野生草本植物。长江以北地区黑龙江 、吉林 、辽
宁 、山东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陕西 、甘肃 、四川 、宁
夏 、河南 、江苏和浙江等省区均有分布。生长于海
拔 2 000 m 以下的山坡 、草地或沙丘上[ 1-2] 。
细叶韭花序是北方地区历史悠久的食用调味
品。其花序味道特别 ,经油炸之后 ,更是香味浓
郁 ,风味独特。是炒食 、烹调中“独占鳌头”的调味
佐料 ,效果明显优于葱 、蒜 ,是北方地区调味品中
的极品。多少年来深受人们喜爱。细叶韭花序不
但是优良的食用调味香料 ,而且是优良的抓膘催
肥牧草[ 3] ,据对细叶韭花的化学成分分析 ,细叶韭
花中含有 4种硫化合物[ 4] ,具有解毒 、壮阳 、补肾
和抗癌等功效 。但是 ,细叶韭花序目前处于野生
采摘状态 ,资源匮乏 。人们对细叶韭生活习性等
方面了解甚少 ,所以 ,多少年来难以进行合理和有
效开发。市场上虽有买卖 ,但也只是零星的 、少量
的 、短时期的和不固定的 。尤其是近几年 ,随着人
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细叶韭调味品需求市场的扩
大 ,靠野生采摘 ,很难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
为此 ,于 2010年选择了不同的生态区域对野生细
叶韭生活习性进行了野外调查 ,并根据调查结果
结合田间观察对细叶韭的野生生活习性进行了探
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
选择了 4个不同的生态环境区域:以忻州石
岭关 、双乳山 ,原平天涯山 、油篓山等代表春播山
区;偏关万家寨代表黄河岸边湿润区;大同瓜园村
代表浮石沙土区;大同杜村土林代表盐碱地风沙
区。在这 4个区域内对野生细叶韭生活习性进行
调查分析 。
1.2 调查方法
对 4个不同生态环境区域的野生细叶韭按其
分布状况采用了不同的调查方法 。分布面积较
大 、植株比较集中的富集区域 ,采用样方对角线
法 ,在样方的对角线和交叉点取 5个小样方 ,面积
各 1 m×1 m;地形呈长方形分布区域 ,采用线性
取样法 ,等距离取 5个样方 ,面积相同 ,也是按照
1 m ×1 m 取样;植株比较分散 、稀疏区域 ,调查方
法相同 ,面积较大 ,按 2 m ×2 m 取样 ,分别对各
样方野生细叶韭的株高 、簇数 、簇株数进行测量
登记 。
2 结果与分析
2.1 繁殖方式
2.1.1 分蘖繁殖 经调查 ,野生细叶韭单株着生
很少 ,多以簇生为主 。从表 1可以看出 ,在调查的
7个点 367簇细叶韭植株中 ,单株着生的仅是 8
株 ,占 2.2%;而 2株以上的细叶韭是 359 簇 ,占
总调查簇数的 97.8 %,大部分集中在 2 ~ 20 株 ,
占 88.5 %。每簇 20株以上的细叶韭簇主要集中
在黄河岸边的偏关万家寨 、大同瓜园村 、杜村土林
等地 ,而以万家寨最为集中 ,每簇 10株以上的细
叶韭簇占总调查数的 88%,植株多者可达 50 ~ 60
63
园艺园林      黑 龙 江 农 业 科 学 2 期
株一簇。说明在野生状况下 ,细叶韭靠种子繁殖 几率较低 ,主要靠分蘖进行繁殖。
表 1 不同地点细叶韭簇株数比较
地点 簇数 簇株数/株
1 2~ 5 6~ 10 11~ 20 21~ 30 >30 株高/m
杜村 125 4 48 51 18 4 13.5
瓜园 63 2 22 28 8 3 41.6
万家寨 50 1 1 4 17 19 8 26.5
天涯山 32 13 19 16.4
石岭关 31 1 9 19 2 16.2
双乳山 27 13 13 1 16.6
油篓山 39 13 25 1 17.5
合计 367 8 119 159 47 23 8
比率/ % 2.2 32.4 43.3 12.8 7.1 2.2
表 2 不同地点细叶韭不同簇株数所占比率
地点 簇数 不同簇株数所占比率/%
1 2~ 5 6~ 10 11~ 20 21~ 30 >30
杜村 125 3.2 38.4 40.8 14.4 3.2
瓜园 63 3.2 34.9 44.4 12.7 4.8
万家寨 50 2.0 2.0 8.0 34.0 38.0 16.0
天涯山 32 40.6 59.4
石岭关 31 3.2 29.0 61.3 6.5
双乳山 27 48.1 48.1 3.7
油篓山 39 33.3 64.1 2.6
平均 1.7 33.0 47.3 10.0 5.9 2.3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 ,在水分状况好 、光照充足
的环境条件下 ,野生细叶韭植株长势较旺盛 ,分蘖
进程提前 ,分蘖速度加快 ,分蘖数量增多 。每簇细
叶韭中均有大量分蘖形成的新植株 ,并且株数越
多分蘖越明显。通过在室内观测细叶韭性状可以
看出:当年产生的种子发芽发育成的植株 ,环境条
件适宜 ,当年即可分蘖 6 ~ 7个新的植株 。
2.1.2 种子繁殖 细叶韭种子没有休眠期 ,当年
的种子成熟后即可发芽。但因为诸多不利因素的
影响 ,细叶韭靠种子繁殖几率较低 。每年 7 ~ 8月
正是细叶韭开花盛期 ,在采食区 ,总有大量的人上
山采摘 ,造成野生细叶韭植株很难结果产生种子;
或者因为放牧 ,野生细叶韭总是受成群的牛羊采
食 ,不仅难以产生种子 ,连植株也会被采食 、踩踏
致死 。少量植株虽然能产生种子 ,有的由于腐殖
质太多 ,酸性偏大[ 5-6] 种子被腐烂;有的由于干旱
不能发芽;还有的虽然能发芽 ,而苗期又会因干旱
枯死;还有部分植株是由于受周围植株遮盖 ,光照
不足 ,光合作用微弱 ,难以维持植株基本的生理代
谢而“饿死” ;一些当年产生的种子 ,秋季发芽后又
因天气变冷 ,幼苗生长期短 ,扎根较浅 ,养分积累
少 ,难以越冬 ,也会导致植株死亡。总之 ,细叶韭
受多种因素影响 ,靠种子繁殖几率较低 。
2.2 生活环境
通过对多年生野生细叶韭观察分析 ,细叶韭
具有三大特性:耐瘠薄 、耐干旱和耐寒冷 。
2.2.1 耐瘠薄 野生细叶韭多生长于瘠薄土地 、
荒芜地边 、崖边以及周围没有大型植被的地方 ,在
杂草丛生 、其它植株高大茂密的地方很少有细叶
韭生长。这是因为细叶韭植株矮小 ,多年生细叶
韭株高大多在 15 ~ 25 cm 以下 ,在激烈的生存竞
争中处于劣势 ,难以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而被淘
汰 ,只能在瘠薄土地 、荒芜地边等恶劣环境下其它
植物不足以吸收足够养分的地方生存。而在大同
瓜园村和神池县前后红梁等地 ,细叶韭株高在
35 ~ 45 cm ,因而能够在白草 、狗尾草等杂草中间
生长 。
2.2.2 耐干旱 在大同县杜村土林风沙土崖边
土壤含水量极低 ,属于典型高燥土壤 ,但细叶韭仍
能正常生长发育 ,说明细叶韭极其耐干旱 。除其
64
2 期   栗利元等:细叶韭生活习性的研究 园艺园林
须状根系发达外 ,细叶韭体内很高的渗透压是其
吸水能力很强的内因之一;细叶韭叶片在对干旱
的适应过程中变成针状叶 ,根外部包裹枯死的叶
片 ,以进一步减少体内水分的损失 。另外据研究 ,
细叶韭的光合组织中具有发达的分泌组织和根的
外皮层有一层液泡化程度高的分泌细胞 ,这些分
泌细胞内含物起着保持水分不易丧失的作用 。同
时细叶韭叶表面的角质层发达 ,能减少水分蒸发
量 ,从而增强抵抗天气干旱的能力[ 7] 。正是由于
细叶韭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 ,才使得细叶韭能
在贫瘠 、干旱 、荒漠草原等严酷的环境条件下得以
生存和繁衍。
2.2.3 耐寒冷 在 3月初土壤底部尚冻 ,表层刚
刚解冻的环境下 ,细叶韭就开始萌动复苏 ,而当最
低气温降到 0 ℃时 ,细叶韭仍能正常生长。说明
细叶韭极耐寒冷 。细叶韭根外部包裹的枯叶除减
少水分蒸发外 ,同时保护鳞茎和分生组织不受寒
冷的危害 。正是因为细叶韭极耐寒冷 ,因而在其
它植物已进入休眠期时 ,它还可利用这短暂的时
期进行光合作用 ,为植株生长或休眠提供更多的
养分 ,以弥补植株矮小的不足 。
3 结论与讨论
3.1 抗性强
细叶韭耐瘠薄 、耐干旱和耐寒冷 ,适应性强。
多生长于瘠薄地块 、荒坡 、崖边以及周围没有大型
植被生长的地方 ,在杂草丛生 、其它植株高大茂密
的地方很少有细叶韭生长 。但并非是细叶韭喜欢
瘠薄 、干旱和寒冷 。对野生细叶韭进行引种人工
栽培 ,试验表明 ,在水肥 、光照等充足的环境条件
下 ,细叶韭生长迅速 ,生育进程加快 ,可以提前开
花 、结实 ,而且花序产量大幅度提高 。
3.2 分蘖繁殖为主 ,种子繁殖为辅
在野生条件下 ,细叶韭以簇生为主 ,主要靠分
蘖进行繁殖 。但并非是只进行分蘖繁殖 ,也可进行
种子繁殖。但在野生环境中 ,靠种子繁殖成活率较
低。采摘野生成熟种子 ,人工实验室育苗时 ,细叶
韭种子发芽率高达 90%以上。在野外之所以成活
率不高 ,是因为细叶韭幼苗细弱 ,抵御外界侵害能
力弱 ,难以存活;其次 ,细叶韭种子发芽时间较长 ,
一般需要 20 ~ 27 d ,在野生条件下 ,细叶韭种子裸
露 ,或被少量的土壤覆盖 ,种子处于干湿交替状态 ,
发芽 、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难以得到满足 ,所以
幼苗成活率低 ,这也是造成细叶韭在野生条件下不
能主要借助种子进行繁殖的直接原因 。
参考文献:
[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M ] .北京:科
学出版社 , 2002:478.
[ 2]  贺学林.细叶韭的生物学特性及开发利用研究[ J] .安徽农
业科学 , 2008 , 36(5):1814 , 1823.
[ 3]  赵金花 ,李青丰 ,那仁图雅 ,等.3种野生葱属植物花粉活力
和柱头可授性研究[ J] .草业科学 , 2010 , 27(4):93-96.
[ 4]  穆启运.细叶韭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J] .西北植物学报 ,
2001 , 21(6):1204-1208.
[ 5]  王建强.秋冬韭菜常见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J] .河北
牛羊科技 , 2007(9):20-22.
[ 6]  扈国臣.庭院韭菜病害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J] .蔬菜 ,
2007(2):20.
[ 7]  赵金花 ,李青丰.内蒙古荒漠草原 3种野生葱属植物解剖结
构的抗旱性分析 [ 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2):201-205.
Study on the Life Habits of Allium tenuissimum L.
LI Li-yuan , ZHANG Wei-fang ,ZHENG Lian-shou
(Maize Research Insti tute of Shanxi A cademy o f Ag ricultural S ciences , Xinzhou , Shanxi
034000)
Abstract:The life habits o f Allium Tenuissimum L .in four different eco lo gical ar ea w as investig ated.The re-
sults show ed that:the Allium Tenuissimum L.ow 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 sistance to bar ren land , drought ,
and cold w ea ther.I t mainly g rew on the infertile land , the ba rren land edge , the cliff edge , and the place w he re
the re was no surr ounding vegetation.They little g rew in places with weeds and o the r tall dense plants.Unde r
the w ild condition , Allium Tenuissimum L .dominated by clusters ,mainly r eproduced by tillering.
Key words:Al lium Tenuissimum L.;life habits;tille ring reproduc tion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