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黄荆叶抑菌作用及抑菌成分分析



全 文 :收稿日期: 2002- 06- 15
黄荆叶抑菌作用及抑菌成分分析
王洪新 吕源玲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江苏 无锡 214036)
摘 要 采用乙醚、乙酸乙酯、乙醇、水 4种溶剂分别提取黄荆叶中各种不同的成分 ;用滤纸圆片法对 6种细菌、 3
种霉菌及 2种酵母菌进行抑菌实验 ,比较筛选出最佳溶剂 ;最后用 GC- M S分析出其提取液中有效成分。
关键词 黄荆叶 ;滤纸圆片 ; GC- MS
  黄荆别名黄荆条、黄荆子、布荆、荆条、五指风、
五指柑 ,为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黄荆 Vitex negundo
L.。 它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
流域及南部各省区 ,山东亦有分布 [1 ]。黄荆子、叶、枝
及根入药。黄荆子具有止咳、祛痰及缓解支气管痉挛
的作用 ,主治感冒、咳嗽 ,哮喘 ,风痹、疟疾、胃痛、疝
气、痔漏。黄荆叶清热解表、利湿解毒 ,主治感冒、中
暑、吐泻、痢疾、疟疾、黄疸、风湿、跌打肿痛、疮痛疥
癣 ,并能防止甲醛性关节炎肿胀的发展 [ 2]。黄荆子、
黄荆根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卡他球菌均有抑制
作用 [1 ]。
黄荆籽的提取物抗氧化成分及其抗氧化作用已
研究得比较深入 [3, 4 ] ,在此对黄荆叶的抑菌作用及抑
菌成分做进一步探讨。
   ( 3)凝胶剂的选用。采用山梨糖醇、麦芽糖醇、异
麦芽低聚糖代替蔗糖作为甜味剂后 ,因为糖醇溶液
的粘度远低于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使得熬煮糖体
粘度明显下降 ,糖体成型慢且偏软 ,所以采用添加凝
胶剂的方法来提高粘度 ,协助糖体成型。食品加工中
应用的凝胶剂种类很多 ,在研制中采用明胶为主要
凝胶剂 ,因为它是一种蛋白质 ,除缺少色氨酸外 ,含
有其他全部必需氨基酸 ,添加到软糖中可提高其营
养价值。仅采用明胶作凝胶剂 ,产品质地均匀、口感
柔韧 ,但凝结速度慢 ,明胶量大。 而采用明胶和卡拉
胶以 5∶ 1的比例复合 ,所得糖果的糖体更为饱满 ,
透明度更好 ,凝胶性也增强了。
( 4)产品的市场前景。软糖是人们喜爱的休闲食
品 ,葛粉软糖以具有保健功能的糖醇和低聚糖作为
甜味剂 ,以具有营养价值的明胶为主要助凝剂 ,同时
适量保留了葛根的有效成分 ,符合国际上食品向低
糖、低热量、保健食品发展的趋势 ,具有较强的市场
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 顾志平 ,陈碧珠 ,冯瑞芝 ,等 . 中药葛根及其同属植物的资源利
用评价 . 药学学报 , 1996, 31( 5): 387~ 393.
[2 ] 郭建平 ,孙其荣 ,周全 . 葛根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草药 , 1995,
26( 3): 163~ 165.
[ 3 ]  Keung, W ing Ming; Vallee, Bert L . Kud zu root : An ancient
Chines e source of mod ern an tidips ot ropic agents.
Phy toch emis t ry 1998 , 47( 4) , 499~ 506.
[4 ]  Park , Ch ong- ok ; Kim , Kyung- soon ; Ji , Young- Ae ;
etl . Ant ioxidant activi ty of daidzin and puerarin tow ard
oxidation of h uman low d ensi ty lipoprotein . Han gu k Sik p um
Yongyang Kw ahak Hoechi 1997 , 26( 1) , 25~ 31.
[ 5 ] 凌关庭 ,唐达潮 ,陶民强 . 食品添加剂手册 . (第 2版 . 北京:化
学工业出版社 , 1997, 152~ 153.
[ 6 ] 曾祥群 . 葛根总黄酮提取工艺 . 食品工业科技 , 2000, 21( 3):
33~ 34.
第 22卷第 1期
2003年 2月               中 国 野 生 植 物 资 源Chinese Wild Plant Resources           Vo l. 22, No. 1Feb. , 2003
1 实验材料
1. 1 菌种
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白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cremoris、四联球菌
Tetracoccus、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沙门氏菌
Salmonella typhi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 is;
霉 菌: 根 霉 Rhizopus、 毛 霉 Mucor、 青 霉
Penicill ium;
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 Candidautili tes、酿酒酵
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以上菌种由无锡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和生物工程
学院提供。
1. 2 培养基
营养琼脂培养基: 供培养各种细菌 ;
蔗糖马铃薯培养基:供培养各种霉菌、酵母菌。
2 实验方法
2. 1 提取液制备
( 1)称取阴干黄荆枝叶 20 g ,揉碎 ,加入无水乙
醚 200 mL。在 43℃水浴锅上回流浸提 8 h,两层纱
布过滤后得滤液 145 mL。
( 2)称取阴干黄荆枝叶 20 g ,揉碎 ,加入乙酸乙
酯 200 mL,在 75℃水浴锅上回流浸提 8 h,两层纱
布过滤后得滤液 160 mL。
( 3) 称取阴干黄荆枝叶 20 g ,揉碎 ,加入无水
乙醇 200 m L,在 83℃水浴锅上回流浸提 8 h,两层
纱布过滤后得滤液 165 mL。
( 4)称取阴干黄荆枝叶 20 g ,揉碎 ,加入蒸馏水
200 mL,在 90℃水浴锅上回流浸提 8 h, 两层纱布
过滤后得滤液 150 mL。
2. 2 供试菌株的制备
将所有供测试的菌种移接入相对应的试管斜面
培养基上 ,每种接多支重复。 细菌置于 37℃恒温培
养箱内培养 24 h;霉菌、酵母菌于 28℃培养 48 h。每
种菌取 2支供测试用 ,其余置 0~ 4℃冷藏备用。
2. 3 菌悬液的制备
用接种环挑取一环菌体或孢子放入装有玻璃珠
的 50 mL生理盐水里 ,充分振摇 10 min,制成菌体
悬液或孢子悬液备用。
2. 4 试液制备
将黄荆叶乙醚、乙醇、乙酸乙酯、水四种提取液
真空浓缩至 50 mL,备用。
2. 5 含菌平板的制备
用 1 mL移液管吸取各菌悬液 0. 2 m L于培养
基中 ,用无菌三角涂布棒涂布均匀 ,待干后倒置于恒
温培养箱中培养 (细菌 , 37℃ , 24 h;霉菌、酵母菌
28℃ , 48 h,然后观察培养结果。
2. 6 滤纸圆片法测试
用打孔器将新华滤纸打成 8 mm的圆片 ,滤纸
经高压灭菌后 ,放在试液及空白对照的生理盐水中
浸泡 30 min,沥去多余试液 ,用无菌镊子放在涂好
菌液的培养基上。每皿呈“+ ”形对称放置 4张圆片 ,
每种菌平行做 2个样。细菌 , 37℃ , 24 h培养 ;霉菌、
酵母菌 28℃ , 48 h培养。培养结束后 ,用游标卡尺测
试培养基中抑菌圈的直径。
3 结果与讨论
3. 1 黄荆叶提取液的抑菌作用
黄荆叶乙醚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
性菌和酵母菌及青霉菌都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表
1) ;其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细菌、酵母
菌、青霉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其抑制效果明显
比醚提物差。而水提物除了对青霉菌有抑制作用外 ,
对其它菌并无抑制作用。 据此可以得出黄荆叶醚提
物的抑菌效果最强 ,乙醚为最佳提取剂 ,因此我们将
醚提物进行 GC- M S分析。
表 1 黄荆叶提取液的抑制作用
提取液
抑菌圈直径 ( mm )
大肠
杆菌
四联
球菌
白色葡
萄球菌
金黄色葡
萄球菌
枯草芽
孢杆菌
沙门
氏菌
提取液
抑菌圈直径 ( mm)
酿酒
酵母
假丝
酵母






乙醚 10 18 14 10 13. 5 12 乙醚 12 11 20 - -
乙酸乙酯 8. 5 9 - 8. 5 8. 5 - 乙醚乙酯 - 9 12 - -
乙醇 - 11. 5 10 9 10 9 乙醇 10 9 11 - -
水 - - - - - - 水 - - 16 - -
  注: “- ”表示无抑菌作用
36                    中 国 野 生 植 物 资 源                  第 22卷
表 2 黄荆叶醚提物化学成分
编号 化合物 相对含量 (% )
1 Butana l, 2- methy l-   ( 2-甲基丁醛 ) 0. 85
2 Ethane, meth oxy- ( CAS)  (甲氧基乙烷 ) 1. 24
3 Benzene, me th yl- ( C AS)  (甲苯 ) 3. 00
4 Isopropy l pheny lace ta te  (异苯基乙酸苯酯 ) 1. 37
5 Oxa zo lidine , 4, 4- dimethy l-  ( 4, 4-二甲基恶唑烷 ) 1. 29
6 ( - pinene, ( - ) -  ( ( -蒎烯 ) 1. 44
7 Sabinene  (桧烯 ) 2. 87
8 1- octen- 3- one( CAS)  ( 1-辛烯 - 3酮 ) 1. 97
12 Cyclohexane, 1- eth eny l- 1- m eth yl- 2- ( 1- methylethenyl) - 4- ( 1- me-
thy lethy lidene) -  ( 1-乙烯基- 1甲基 - 2- [ 1-甲基乙烯基 ]- 4- [1- 甲基
亚乙基 ])
0. 66
13 ( - cubebene  ( ( - 荜澄茄油烯 ) 1. 60
14 Germacrene- D  ( D- 杜鹃烯 ) 5. 42
15 ( - elemene  ( ( -榄香烯 ) 1. 38
16 1 H- cyclopental [ 1, 3]cyclopr opa [1, 2 ]benzene, o ctahydro- 7- m eth yl- 3- me-
thy lene- 4- ( 1- me thy leth yl) -  (八氢 - 7- 甲基 - 3甲烯基 - 4- [ 1-异丙
基 ]- 1氢- 环戊基 [1, 3 ]环丙基 [ 1, 2]苯 )
0. 63
17 T rans- ca ry ophyllene  (反 -丁香烯 ) 54. 60
18 ( - h umulene  ( ( - 律草烯 ) 3. 79
19 ( - cadinene  ( ( -卡蒂烯 ) 4. 44
20 ( - selinene  ( ( -蛇床烯 ) 3. 39
21 1- hydroxy- 1, 7- dim eth yl- 4- isopropy l- 2, 7- cyclodecadiene  ( 1-羟基
- 1, 7-二甲基 - 4-异丙基 - 2, 7-环葵二烯 )
1. 57
22 ( - ) - car yophy llene oxide  (环氧丁香烯 ) 4. 87
23 Cubeno l  (荜澄茄醇 ) 0. 62
24 Tetracyclo [6. 3. 2. 0( 2, 5) . 0( 1, 8) ] tridecan- 9- ol, 4, 4- dimethyl- ( 4, 4- 二
甲基 -四环 [6. 3. 2. 0( 2, 5) . 0( 1, 8)十三烷 - 9-醇 ])
0. 63
3. 2 黄荆叶醚提物 GC— MS分析结果
黄荆叶醚提物化学成分 ,分析结果见表 2。
从分析结果可知第 17号 Trans- caryophyllene
(反 - 丁香烯 )的含量最高 ,为 54. 60% ,第 22号
caryophyllene oxide(丁香烯氧化物 )含量为 4. 87% 。
据资料显示 ,黄荆叶挥发油已用于临床 ,它能使痰液
粘度降低 ,酸性粘多糖纤维裂解 ,增强巨噬细胞的吞
噬功能 ,有一定的抗组织胺、镇静和增强肾上腺皮质
功能 ,具有祛痰、止咳、平喘作用 ;将其制成胶囊、滴
丸、乳剂、气雾剂临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五千余例 ,
总有效率达 90% 。 其主要有效成分为 ( - 丁香
烯 [5, 6 ]。据报道第 6号 ( - pinene( ( -蒎烯 )有溶解胆
结石和降血脂及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有一项德国
专利报道了一种含有 ( - 蒎烯等的胆结石溶解剂 ,可
以在 60min内将人类胆汁中的胆固醇结石溶解 ;
1972年 S. Benko等用家兔做实验 ,发现 ( - 蒎烯可
阻碍血脂在肝脏、主动脉和心脏的沉积 ,并可阻碍动
脉瘤斑块在主动脉内膜的形成 ,因而可成为一种动
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剂 [7 ]。
黄荆叶的药用研究在现代医学上有着广阔的前
途 ;同时由于该植物在我国分布很广 ,药源丰富 ,有
开发利用价值。 我们将进一步定量化研究有效成分
的提取及分离纯化技术。
参考文献:
[1 ]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上 ) .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 , 1975, 767~ 768.
[2 ] 陈振峰 ,李月华 ,陈新露 .黄荆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西北植
物学报 , 1999, 19( 2): 354~ 356.
[3 ] 郑公铭 ,罗宗铭 ,陈达美 .黄荆籽抗氧化成分研究 .广东工业大
学学报 , 1999, 16( 2): 41~ 46.
[4 ] 郑公铭 ,罗宗铭 .黄荆籽抗氧化作用研究 .食品科学 , 1999, 20
( 3) 21~ 23.
[ 5 ]  H. N. P. SINGH, M. M . PRASAD& K. K. SINHA . Ef ficacy of
leaf ex t racts of some medicinal plants agains t dis ease
development in banana. Let ter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 1993,
17, 269~ 271.
[6 ]  M ALAYA GUPT A. CNC activi ty of Pet roleum Ether ext ract
of vi tex negundo Linn in mice. Indian J. Pharm. Sci. , 1997, 59
( 5): 240~ 245
[7 ] 刘树根 .牡荆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与临床作用 .江
西医药 , 1984, ( 6): 41~ 49.
37第 1期               王洪新等: 黄荆叶抑菌作用及抑菌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