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现代医药卫生 2011 年第 27卷第 4期
黄荆叶为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黄荆(Vitex negundo Linn.)的
干燥叶片,野生资源丰富,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南部各
省区,广西也有分布。黄荆叶清热解表、利湿解毒,主治感冒、中
暑、吐泻、痢疾、疟疾、黄疸、风湿、跌打肿痛、疮痛疥癣,并能防
止甲醛性关节炎肿胀的发展。现代药理实验表明,黄荆叶提取
液具有抗炎、镇痛、抗菌和抗癫痫等作用 [1~3]。但对黄荆叶抗炎镇
痛的有关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未见报道,为此,本文对黄荆叶
不同溶剂提取部位的抗炎镇痛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找到
有效的活性部位, 进而从其活性部位中提取有效活性成分,为
黄荆叶的临床应用找到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品和试剂:黄荆叶(采自广西柳州市郊太阳村)由广西
中医学院中药鉴定教研室高级实验员鉴定;阿司匹林(江苏恩
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090104);角叉菜胶(Sigma公司产
品);二甲苯、乙醇、氯仿、乙酸乙酯、冰醋酸均为分析纯。
1.2 动物:SPF级昆明种小鼠,雌雄兼用,体质量18~22 g,由广
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SCXK(桂)2003-
2003;SPF级SD大鼠,体质量150~160 g,由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
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SCXK(桂)2003-2003。
1.3 仪器:YLS-Q4打孔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设备站);YLS-7B
足趾容积测量仪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设备站),RE-52AAA旋转
蒸发仪(上海安亭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HH-S恒温水浴锅(金坛
市亿通电子有限公司)。
1.4 方法
1.4.1 黄荆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制备:取黄荆叶60 g,用95%乙
醇浸泡24 h后,回流提取3次,浓缩成浸膏,加水溶解,于索氏提
取器中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醋萃取,至提取液无色,回收各萃取
部位溶剂,得到氯仿、乙酸乙酯及水三个提取部位的浸膏,精密
称取所得各部位浸膏,用纯化水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备用。
1.4.2 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4]:选取昆明种小鼠
110只,体质量18~22 g,雄性,随机分成11组,每组10只。受试药
物组分别为氯仿组、乙酸乙酯组、水相组,灌胃给药,给药剂量
分别为生药含量16 g·kg-1、8 g·kg-1、4 g·kg-1, 每日给药1次,连
续给药3 d,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阿
司匹林(0.2 g·kg-1)灌胃给药。末次给药后1h用注射器在每只小
鼠右耳前后两面均匀涂抹0.1 mL二甲苯致炎,左耳作为正常对
照,致炎4 h后处死小鼠,沿耳廓基线剪下两耳,用直径8 mm打
孔器分别在双耳相同部位打下等面积圆耳片, 电子天平称重,
以每鼠右耳片重量减去左耳片重量计算肿胀度,并计算肿胀抑
制率。
1.4.3 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后足跖肿胀的影响 [5]:选取SD雄性
大鼠110只,随机分成11组,每组10只。分组、给药方法和剂量同
“2.2”项。末次给药后,先用YLS-7B足趾容积测量仪测定其右足
体积,作为给药前体积V0,立即在右足掌皮下注射0.1 mL 1%角
叉菜胶。在给药后2、3、4、5 h分别测定其右足体积VS,并计算肿
胀率。
1.4.4 对热刺激所致小鼠疼痛的影响 [5]:取健康雌性小鼠,体质
肿胀率=[(VS-V0) /V0]×100%
实 验 研 究
肿胀抑制率(%)=
生理盐水组平均肿胀度-给药组平均肿胀度
生理盐水组平均肿胀度
×100%
黄荆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孔 靖1,冯学珍1,陈 君1,裴世成1
(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柳州 545006)
【摘要】目的:观察黄荆叶不同溶剂(氯仿、乙酸乙酯、水)提取部分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和角
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肿胀建立炎症模型观察黄荆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炎作用;采用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黄荆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
镇痛作用。结果:乙酸乙酯提取部分(16 g·kg-1、8 g·kg-1)对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抑制作用最为显著(P<0.01);氯仿提取部分(16
g·kg-1)能明显抑制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肿胀(P<0.01)。对热刺激和醋酸刺激引起的小鼠疼痛,乙酸乙酯提取部分(16 g·kg-1、8 g·
kg-1)和水提物各剂量组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P<0.01),氯仿提取部分各剂量组镇痛作用不明显(P>0.05)。结论:黄荆叶不同溶剂提
取部位的抗炎镇痛作用有差异,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炎和镇痛作用。而氯仿提取物抗炎作用较强,水提取物的镇痛作用较强。
【关键词】黄荆叶;提取部分;抗炎;镇痛;有效部位
文章编号:1009-5519(2011)04-0481-03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different fractions from Vitex negundo leaves
KONG Jing1,FENG Xue-zhen1,CHEN Jun1,et al.
(Liuzhou Medical College,Liuzhou,Guangxi 545006,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anti -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actions of different fractions extracted from Vitex negundo
leaves by different solvents (chloroform,ethyl acetate and water).Methods: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xylene-
induced auricle tumefaction and carrageen- induced feet swelling model in rats;the analgesic effect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hot plate
test and aceticacid writhing test in mice.Results:The ethyl acetate fractions(16,8g·kg-1) of Vitex negundo leaves could significantly inhibit
xylene -induced ear swelling in rats (P<0.01).The chloroform fractions (16g·kg-1) could also significantly inhibit carrageen-induced feet
swelling in rats(P<0.01). The ethyl acetate fractions(16,8 g·kg-1) and the aqueous fractions(16,8,4 g·kg-1) could relieve pain response of
mice induced by 55 ℃ hot-plate and acetic acid writhing test in mice abdominal cavity.But the chloroform fractions(16,8,4 g·kg-1) could
not conspicuously relieve pain response.Conclusion:The anti-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actions of different fractions extracted from Vi-
tex negundo leaves have differences.The ethyl acetate fractions have significantly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and analgesic actions.The chlo-
roform extract have stronger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than others.The aqueous fractions have stronger analgesic actions.
【Key words】Vitex negundo leaves;Fractions;Anti-inflammation;Analgesia;Effect position
481
现代医药卫生 2011 年第 27卷第 4期
量18~22 g,实验前对小鼠进行筛选,在恒温水浴锅上固定一块
铁板,把水浴锅温度定在(55. 0±0. 5)℃,预热10 min。将小鼠置
于热板上,以放置热板至出现小鼠舔后足所需时间(s)为该鼠
的正常痛阈值,重复2次,每次间隔30 min,以2次痛阈值的平均
值作为该小鼠给药前的正常痛阈值。 凡在5 s内或在30 s后才出
现舔后足及跳跃者均弃之不用。选出合格小鼠110只,随机分成
11组,每组10只。分组、给药方法和剂量同“2.2”项。末次给药后
30 min、45 min、60 min再次测定每只小鼠的痛阈值。
1.4.5 对醋酸刺激引起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7]:选取昆明种小
鼠11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11组,每组10只。分组、给药方法
和剂量同“2.2”项。末次给药30 min后各鼠腹腔注射0.6%醋酸溶
液0.2 mL,观察注射后15 min内出现扭体(伸展后肢,腹部收缩
内凹,臀部抬高)次数,并计算各药的镇痛百分率。
1.5 统计分析:所有实验数据采用(x±s)表示,用SPSS11. 5进
行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见表1。除黄荆叶的
水相部分中、低剂量组(8 g·kg-1、4 g·kg-1)和氯仿部分低剂量组
(4 g·kg-1)外,氯仿、乙酸乙酯和水相其他各剂量组均对二甲苯
诱导的小鼠耳肿胀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乙酸乙
酯组(16 g·kg-1、8 g·kg-1)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阿司匹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阿司匹林组比较,#P<0.05,##P<0.01。
2.2 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后足跖肿胀的影响:见表2。与对照
组相比,黄荆叶氯仿组(16 g·kg-1)和乙酸乙酯组(16 g·kg-1)在
给药3、4 h后能明显减少由角叉菜胶引起的足肿胀率(P<0.05)。
其中氯仿组(16 g·kg-1)在给药4 h后抑制作用最强(P<0.01),与
阿司匹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其抗炎活
性近似阿司匹林。氯仿组(8 g·kg-1)、乙酸乙酯组(8g·kg-1)及水
相组(16 g·kg-1)也均在给药后4 h能减少足肿胀率(P<0.05)。其
他组别则对角叉菜胶引起的足肿胀无明显抑制作用。
2.3 对热刺激所致小鼠疼痛的影响:见表3。与对照组相比黄
荆叶乙酸乙酯组(16 g·kg-1、8 g·kg-1)和水相组(16 g·kg-1、8 g·
kg-1、4 g·kg-1)在给药后30、45和60 min均对提高55 ℃热板刺激
引起的小鼠痛阈(P<0.05或P<0.01),乙酸乙酯组(4 g·kg-1)也可
提高给药后30、45 min小鼠痛阈 (P<0.05),60 min后作用不明
显。 氯仿组则对55 ℃热板刺激引起的小鼠疼痛无明显抑制作
用(P>0.05)。
注: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与给药前比较, ▲P<0.05, ▲▲P<
0.01。
2.4 对醋酸刺激引起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见表4。黄荆叶水
相组(16 g·kg-1、8 g·kg-1)对醋酸刺激所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具
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与阿司匹林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表明镇痛作用与阿司匹林相当。水相组(4 g·kg-1)和乙酸
乙酯组(16 g·kg-1、8 g·kg-1、4 g·kg-1)也有一定的镇痛作用(P<
0.05)。而氯仿组各剂量则无明显的镇痛作用,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黄荆叶的药用研究在现代医学上有着广阔的前途;同时由
于该植物在我国分布很广,药源丰富,有开发利用价值。采用镇
痛和实验性炎症模型,观察黄荆叶不同溶剂提取部位与药效的
关系。黄荆叶醇提物用不同极性溶剂提取所得各部位药效试验
结果表明,水相部位能显著提高小鼠热刺激体表的痛阈,延长
热板痛反应时间;抑制醋酸刺激腹腔黏膜引起的痛反应,减少
各鼠的扭体次数,提示其水相部分对急、慢性疼痛具有一定抑
制作用,可从中提取有效镇痛成分。乙酸乙酯部位、氯仿提取部
分能显著地减少二甲苯诱导的耳廓肿胀程度和由角叉菜胶引
起的足肿胀,抗炎活性最高,提示黄荆叶醇提物的乙酸乙酯部
位和氯仿部分对急性、早期炎症具有抗炎作用,可从中寻找抗
炎的活性成分。
×100%镇痛百分率(% )=
对照组平均扭体次数-给药组平均扭体次数
对照组平均扭体次数
表1 黄荆叶不同提取部位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x±s,n=10)
组 别
氯仿组
乙酸乙酯组
水相组
对照组
阿司匹林组
剂量[C/(g·kg)]
16.0
8.0
4.0
16.0
8.0
4.0
16.0
8.0
4.0
-
0.2
肿胀度(m/mg)
7±5.75*
8.71±6.90*
11.92±5.97#
5.44±3.55**
6.51±4.34**
11.17±6.20*#
10.76±4.41*#
11.28±5.92#
12.20±6.16#
15.12±4.21
4.16±3.97**
肿胀抑制率(%)
53.70
42.39
21.16
64.02
56.94
26.12
28.84
26.59
19.31
-
72.46
表2 黄荆叶不同提取部位对大鼠角叉菜胶足肿胀的影响(x±s,n=10)
组 别
氯仿组
乙酸乙酯组
水相组
对照组
阿司匹林组
44±8##
47±6##
51±10##
42±11##
47±6##
45±11##
44±12#
49±8##
46±11#
50±8
25±13.9**
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足肿胀率(%)
1 h 2 h 3 h 4 h 5 h
16.0
8.0
4.0
16.0
8.0
4.0
16.0
8.0
4.0
-
0.2
剂量
[C/(g·kg)]
80±22##
76±10##
80±18##
84±24##
89±17##
79±22##
73±21##
76±18##
79±20##
82±9
40±17**
68±30*
94±13##
92±13#
77±26*
98±18#
90±21#
85±26#
87±19#
92±11#
103±10
65±32*
60±31**
77±30*
101±15#
71±36*
81±23*
101±16#
75±34*
98±21#
101±11#
110±11
75±34*
70±23
85±20
82±21
76±23
85±19
81±17
82±28
83±24
85±10
87±12
80±34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阿司匹林组比较,#P<0.05,##P<0.01
表3 黄荆叶不同提取部位对热板所致小鼠的镇痛作用(x±s,n=10)
组 别
氯仿组
乙酸乙酯组
水相组
对照组
阿司匹林组
16.0
8.0
4.0
16.0
8.0
4.0
16.0
8.0
4.0
-
0.2
剂量
[C/(g·kg)]
给药后不同时间痛阈值t/s
30 min 45 min 60 min
12.25±5.48
13.65±5.88
14.2±6.02
20.45±9.68*▲
20.15±6.48*▲
17.95±5.12*▲
20.1±8.62*▲
19.9±7.64*▲
19.4±7.21*▲
12.7±6.31
21.1±7.49*▲
12.55±2.65
13.75±3.66
13.15±4.77
11.55±5.69
12.60±3.38
13.15±4.03
13.15±5.80
12.95±4.69
13.25±4.26
13.00±5.79
13.10±7.43
给药前
痛阈值t/s
13.35±4.76
15.7±6.14
13.3±6.26
26.6±10.16**▲▲
25.75±13.99*▲
23.5±14.08*▲
30.25±12.23**▲▲
27.7±11.51**▲▲
21.65±8.86**▲▲
11.3±4.89
34.2±15.48**▲▲
14.2±4.35
13.75±7
12.75±5.07
17.6±5.47*▲
16.3±3.34*▲
12.6±7.41
19.2±8.03*▲
17.6±5.8*▲
15.45±4.69*▲
11.45±3.91
25.45±15.04*▲
482
现代医药卫生 2011 年第 27卷第 4期
表4 黄荆叶不同提取部位对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x±s,n=10)
组 别
氯仿组
乙酸乙酯组
水相组
对照组
阿司匹林组
剂量[C/(g·kg)]
16.0
8.0
4.0
16.0
8.0
4.0
16.0
8.0
4.0
-
0.2
15 min内扭体次数
28±13.88#
29.6±15.10#
31±19.98#
19.1±14.49*
22.8±15.13*
26.5±16.05*#
12.4±5.74**
17±11.85**
21.2±10.05*
32.9±16.13
14.3±8.31**
镇痛百分率(%)
14.89
10.03
5.78
41.95
30.70
19.45
62.31
48.33
35.56
56.5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阿司匹林组比较,#P<0.05,##P<0.01。
黄荆叶的药用研究在现代医学上有着广阔的前途;同时由
于该植物在我国分布很广,药源丰富,有开发利用价值。本室为
进一步研究其抗炎镇痛有效单体及机制。
参考文献:
[1] Ono M,Nishida Y,Masuoka C,et al.Lignan derivatives and a nordi-
teroene from the seeds of Vitex negundo[J].J Nat Prod,2004,67:
2073.
[2] 王洪新,吕源玲.黄荆叶抑菌作用及抑菌成分分析[J].中国野生植
物资源,2003,22(1):35.
[3] Hubertus J,Barbara S,Andrea P,et al. Evidence for estrogen recep-
torselective activity of Vitex agnus-castus and isolated flavones[J].
Planta Medica,2003,69(10):945.
[4] 陈 奇,沈映君,刘青云,等.中药药理学实验[M].上海:上海科学技
术出版社,2001:24.
[5] 徐叔云,卞如濂,陈 修,等.药理实验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03:886.
[6] 李妍岚,曾光尧,周美辰,等.黄荆子化学成分研究[J].中南药学,
2009,7(1):24.
收稿日期:2010-09-16
散发性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olivopontocerebellar-atro-
phy,OPCA)是一种较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广泛变性的疾病,属
于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一种类型。为中年后起病的遗传性共济失
调症中较常见的一类,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有不少为散发
病。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38岁,农民,因“进行性动作不稳,智力减退6年”
来院就诊。
患者于两年前逐渐头晕,双耳鸣,时而眼前发黑,行走时足
底如踩棉花样感,但程度不重,不影响生产劳动。两年后渐加
重,头晕、视物旋转,言语断续含糊不清,手足笨拙,双手取物不
准,进食持筷夹菜震颤不稳,用汤匙亦常不能对准口腔;行走不
稳,时跌倒、需扶行走。计算力减退,工作、劳动能力降低,不能
胜任会计工作,易发脾气,无理争吵,打骂妻子儿女;购物不能
算术,病情渐加重,全身僵直,震颤,时有尿失禁,晕厥,生活需
家人照顾。
既往史无特殊。
家族史无明显遗传性疾病,无类似发病。
查体:T 36.5 ℃,R 20次/分,P 88次/分,BP 140/90 mmHg(1
mm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8次/分,律齐,无杂音,
腹部未见明显异常。
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楚,计算力明显减退,言语缓慢,呈
爆发性,辅以过多的手式表达。有不自主的嘴嚼运动,头部、躯
干震颤,步态不稳,足距宽,呈蹒跚步态。眼球震颤,活动不受
限,双瞳孔正常大小,对光反射灵敏,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无
舌肌萎缩,但见软腭肌阵挛收缩,四肢肌力大致正常,肌张力增
高,腱反射亢进。双上肢二、三头肌腱反射及膝、跟腱反射活跃,
双测Babainski征(±)。未发现感觉障碍,双手轮替动作笨拙,指
鼻试验不稳,无髌踝阵挛。
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正常范围,心电图正常,生化各
项基本正常。头颅CT检查报告:桥小脑变性萎缩(小脑脑池扩
大,小脑桥脑池扩大,第四脑室扩大,小脑上池扩大,MRI检查
结果:矢状位下加权图像脑干见萎缩,脑桥及橄榄变小,桥前池
与延髓前池增宽,萎缩,轻度普遍脑萎缩改变。临床诊断:散发
性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
2 讨论
散发性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该病由Dejirrine和Thomas首
先于1900年描述。主要病理改变为严重的小脑中脚、桥脑腹侧
以及橄榄核萎缩。本病与遗传类型的橄榄脑桥萎缩的病理十分
相似,均累及下橄榄核,脑桥底和小脑,并出现萎缩。神经元脱
失,明显胶质细胞增生,白质纤维脱髓鞘。半数患者有黑质纹状
体(壳核、苍白球)及延髓网状结构中细胞脱失,少突胶质细胞
中可有嗜银色涵体,脊髓中也有广泛变性。据文献病理报告病
例病变主要位于小脑半球、蚓部、桥脑底部和下散发性橄榄体
的神经节细胞萎缩。 桥脑脚的多数横行纤维中小脑脚发生变
性。黑质的色素细胞可出现原发性萎缩。有时壳核、丘脑的中央
中核,脑干神经核和大脑皮层也可发生变性。临床多为中年起
病,性别无差异。开始主要为小脑性行走困难,以后影响上肢并
出现构音障碍。有的逐渐智能减退而发展为痴呆。通常在起病
后5~10年内患者正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完全需要他
人照顾。在CT未问世之前,要明确诊断,需尸解后临床病理证
实。
本例中年起病,缓慢进展,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步态不
稳,眼球震颤,智能减退,言语障碍,但无明显家族病史。本病因
较少见,国内报告散发性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的文献不多。在
基层医院因限于条件,难以尸解病检确诊,但可根据病史、症状、
体征,头颅CT、MRI检查以助诊断。本病无法采用药物根治,但
可明确诊断,以免误诊。随着现代检查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根据
病史,结合临床症状、体征,使OPCA尽可能早期明确诊断。
收稿日期:2010-10-08
散发性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1例
李锦堂
(康县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康县 746500)
短 篇·个 案
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