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岩黄连与丹参注射液合用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影响



全 文 :岩黄连与丹参注射液合用对慢性
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影响
尹 华
  摘 要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的有效方法。方法:用岩黄连与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慢性
乙型肝炎患者 40 例 ,并与单纯应用岩黄连组(30 例)比较 ,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 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
(LN), 透明质酸(HA), Ⅳ型胶原(Ⅳ-C),肝功能等指标变化 。结果:岩黄连联合丹参注射液组患者血清肝纤维指标 ,
ALT , TBil下降明显 , A/G 比值上升显著 ,与治疗前 、单用岩黄连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岩黄连和丹参注射液
合用可有效改善肝功能 , 减轻和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
关键词 肝气郁结 肝炎乙型 肝硬化 丹参注射液 岩黄连
  丹参作为当今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肝病治疗中
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 ,其临床效果已得到充分证明 。
岩黄连其主要药理作用为抗菌消炎 ,对乙肝病毒亦有
一定抑制作用 ,临床上常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慢性乙
型肝炎。我院 1999年 12月~ 2000年 12月 ,采用岩黄
连与丹参注射液合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共
40例 ,以肝纤维化血清指标和肝功能观察其疗效 ,现
对其临床疗效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慢性乙型肝炎 70 例 ,男 42 例 ,女 28
例 ,年龄(44.35±6.7)岁 。诊断符合 1995年第 5次全
国传染病和寄生虫会议修订标准 ,慢性中度 46例 ,重
度24例 ,全部患者肝功能异常 , 9例经肝组织活检证
实诊断 。血清学排除甲 、丙 、丁 、戊 、庚型肝炎病毒感
染。全部病例随机分成两组 ,联合用药组 40例 ,岩黄
连组 30例 。两组年龄 、性别 、病情 、病程差异无显著意
义。以 15例本院健康无偿献血者为正常对照 ,男 11
例 ,女 4例 ,年龄(38.6±5.8)岁 。
1.2 治疗方法 岩黄连组:岩黄连 8 ml 加入 10%葡
萄糖溶液 250 ml中静脉滴注 ,每天 1次 , 30 d为 1个
疗程 。联合用药组:除岩黄连外 , 加用丹参注射液
3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 250 ml中静脉滴注 ,每天
1次 ,30 d为 1 个疗程。两组口服保肝药物相同。未
用抗病毒及调节免疫药物。
1.3 检测项目 肝功能 ,乙肝病毒标志物 ,血清纤维
化指标:血清 Ⅲ型前胶原(PC Ⅲ),层粘蛋白(LN),和透
明质酸(HA)和Ⅳ型胶原(Ⅳ-C)。
1.4 统计学处理 t 检验 ,所有数据用 SAS统计学软
件在微机上处理 。
2 结果
2.1 不同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x±s)
组别 n ALT(U/L) TBil(μmol/L) A/G
联合用药组 40 治疗前 152.19±41.23** 38.06±16.21** 1.18±0.32**
治疗后 59.08±36.40# 18.50±2.66## 1.39±0.13##
岩黄连组 30 治疗前 134.53±46.75** 37.28±17.25** 1.19±0.25
治疗后 77.9±2.56 21.60±2.23 1.26±0.15
  注:本组治疗前后比较, **P <0.01;治疗后两组比较 , #P <
0.05, ##P<0.01(下表注同)
2.2 不同治疗方法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见
表 2。
表 2 不同治疗方法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影响( x±s)
组别 n PCⅢ(μg/ L) HA(ng/ml) LN(ng/ml) Ⅳ-C(μg/ L)
联合用药组 40 治疗前 196.53±56.80** 347.56±120.09** 153.39±39.56** 192.8±26.7**
40 治疗后 133.52±40.062## 100.48±51.38## 103.52±37.21## 132.6±27.9##
岩黄连组 30 治疗前 188.6±94.38** 330.36±108.58** 154.25±41.90** 189.9±35.7**
30 治疗后 163.37±22.60 169.70±68.54 137.32±30.28 165.24±28.1
正常对照组 15 87.20±15.63 52.58±26.74 110.69±35.19 50.80±15.9
  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 PC Ⅲ ,LN 和HA , Ⅳ-C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岩黄连和丹参注射液合用后 ,患
作者单位:512028 广东省韶关市粤北第二人民医院
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较单用岩黄连明显降低。
3 讨论
岩黄连原植物为石生黄堇 ,其主要有效成份为岩
黄连总碱 ,其中以岩黄连碱(即脱氢卡维汀)含量最高
782 实用医学杂志 2001年第 17 卷第 8 期
达0.38%,其主要药理作用为抗菌消炎 ,对 RNA 病毒
(甲肝病毒)和 DNA病毒(乙肝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 ,
对丙肝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此外 ,还能促进肝
细胞再生及促进胆汗排泄 、增加消化和增进食欲。临
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黄胆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 ,尤其
是慢性乙型中 、重度肝炎 。
丹参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如改善微循环障碍 ,保
护受损肝细胞 ,调节组织修复和再生 ,调节免疫系统功
能等[ 1] 。近年发现丹参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通
过激活胶原酶促进已形成的胶原蛋白降解[ 2 ,3] ,能明
显降低慢性肝炎 、肝硬化患者及中毒性肝损伤动物的
血清ALT ,促进白蛋白合成 ,减轻 CCl4 损伤大鼠肝细胞
变性坏死 ,促进再生[ 4] 。笔者发现将岩黄连与丹参注
射液合用后 ,患者TBil降低和 A/G升高均明显好于单
用岩黄连 ,ALT 也较岩黄连组下降明显 ,丹参注射液的
活化作用 ,有助于改善肝脏微循环 ,减轻瘀血缺血状
态 ,提高微循环摄氧能力 ,清除自由基 ,抗脂质过氧化
物损伤 ,降低 ALT ,减轻和抑制肝细胞变性坏死 ,促进
肝细胞再生 。联合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较单用岩
黄连组下降明显 ,说明两者互用可明显减轻和抑制肝
纤维化形成 ,而且联合用药组停止静脉输液后 ,ALT 反
跳减少 ,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 。因此认为 ,慢性肝
炎 ,尤其是慢性中 、重度肝炎患者联合应用岩黄连和丹
参注射液可明显减轻肝细胞损伤 ,促进肝功能恢复 ,减
缓慢性肝炎向肝硬化进展。而且其价低廉 ,副作用小 ,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4 参考文献
1 叶维法.肝病治疗学.天津:天津技术出版社 , 1990.231.
2 刘尔瑜 ,王宝恩 ,米家璇.丹参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肝脏
病杂志 , 1993 , 1(2):93.
3 燕忠生 ,沈吉云 ,起淑缓 ,等.中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概况.中国中
西医结合杂志 , 1996 , 16(10):634.
4 叶红军 ,牢玉芳 ,孟宪明 ,等.抗氧化剂丹参对慢性肝病患者及中毒
性肝损伤动物的治疗观察.中华消化杂志 , 1991 , 11(2):87.
(收稿:2001-04-03)
修氏眼压计与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结果的比较
潘秀云 刘大川
  青光眼是我国常见眼病 ,占致盲眼病
的第四位。人群中青光眼的发病率较高 ,
约为 0.21%~ 1.64%。眼压升高为青光
眼主要诊断依据之一。非接触眼压计不
与人体接触 , 不易发生交叉感染 , 操作简
单。为了比较非接触眼压计与修氏眼压
计的测量结果 ,我们分别用两种眼压计对
同一病人进行眼压测量 , 现将结果报告如
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门诊检查病人 100例共计196
只眼(眼压在 10 ~ 30 mmHg 之间)。 男 42
例 ,女 58 例 ,无眼外伤史及眼手术史。 分
别用日本公司生产的 NT-2000 型非接触眼
压计和苏州医疗仪器厂生产的 YZ-TA 型
修氏眼压计测得眼压的均值。
1.2 方法 根据仪器性能要求 , 所有病
人先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 3 次取平均值。
5 min 后用修氏眼压计由专人进行测量 2
次取平均值 , 按性别 、年龄分组 , 用配对 t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 以 P<0.05 为有统
计学意义。
作者单位:100053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
院眼科
2 结果
按配对 t 检验分析两种眼压计的测
量结果 ,并按性别 、年龄(40 岁以上组和40
岁以下组)进行比较 , 详见表 1。
表 1 两种眼压计测量结果
比较(mmHg)
分组 n d s t值 P值
男性组 82 2.09 0.37 5.57 <0.05
女性组 114 2.004 0.26 7.74 <0.05
40岁以上组 131 1.36 0.27 4.96 <0.05
40岁以下组 65 3.43 0.27 12.92 <0.05
所有病人 196 2.04 0.21 9.55 <0.05
  注:d表示差值的均数 , s 表示 d的标准差
3 讨论
3.1 两种眼压计的测量原理 非接触眼
压计是利用气体脉冲力将角膜中央恒定
的面积(直径 3.6 mm)压平 , 测量压平所
需的时间 ,经过计算机处理将其转换为眼
压。
修氏眼压计是根据一定重量砝码的
指针对角膜中央部的压陷程度而间接测
量眼压。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测量方
法。
3.2 影响眼压测量结果的因素 修氏眼
压计人为因素影响多(如操作者手法不当
等), 不能排除巩膜硬度的影响 , 非接触眼
压计受病人眼部状况影响较多 , 如眼泪 、
眼药水 、瞳孔的位置 、眼睑遮挡角膜 、眼睫
毛遮挡角膜均对测值有影响。
3.3 如何正确评估两种眼压计的测量结
果 修氏眼压计是目前临床上最广泛应
用的眼压计 ,已为眼科界所公认。许多医
院根据其测量结果判断病情 , 人们已经总
结出一定经验。
本项观察结果显示:非接触眼压计比
修氏眼压计平均低(2.04±0.21)mmHg。
所以在临床使用中对高眼压的临界状态
要充分考虑 ,以免漏诊。
3.4 临床应用 非接触眼压计测量时不
与眼球接触 、不用麻醉药 , 避免了药物过
敏和毒性反应以及角膜擦伤和交叉感染 ,
特别是内眼手术后病人的眼压测量。测
量中人为影响因素少 、操作简单 、省时省
力 ,明显优于修氏眼压计的测量方法 , 尤
其适合大规模普查 、筛选青光眼和高眼压
的病人。但在临床使用中应对高眼压的
临界状态充分考虑 ,以免漏诊。
(收稿:2001-05-08)
783实用医学杂志 2001 年第 17卷第 8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