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5种杀螨剂对荔枝叶螨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全 文 :5种杀螨剂对荔枝叶螨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徐 淑, 余 瑶, 陈凯歌, 贾 涛, 陈炳旭
(广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640)
摘 要:用 Potter喷雾法测定阿维菌素、哒螨灵、噻螨酮、螺螨酯和乙螨唑对荔枝叶螨成螨的室内毒力,并通过田
间药效试验评价 5种药剂对荔枝叶螨的防治效果。 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和哒螨灵对荔枝叶螨成螨的致死中浓度 LC50
分别为 0.18799 、1.05426 mg/L,噻螨酮、螺螨酯和乙螨唑 3种杀螨剂对荔枝叶螨成螨无效。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5%阿维菌素乳油、15%哒螨灵乳油和 5%噻螨酮乳油对荔枝叶螨的速效性较好, 而 240 g/L 螺螨酯悬浮剂和 110 g/L
乙螨唑悬浮剂速效性较差。 药后 2 d,供试药剂各处理中 15%哒螨灵乳油 1 765 倍处理的防效(90.00%)最高,而 110
g/L乙螨唑悬浮剂 6 500 倍处理的防效(57.04%)最差;药后 7 d,供试药剂各处理的防效均达到 89%以上;药后 15 d,
除 5%阿维菌素乳油处理外,其余药剂处理的防效均达到 100.00%,5%阿维菌素乳油 8 333 倍处理防效(91.31%)最
差。 供试的 5种药剂均能达到防治要求,持效期长,可用于荔枝叶螨的防治。
关键词:杀螨剂; 荔枝叶螨; 毒力; 田间防效
中图分类号:S482.3; S436.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74X(2014)14-0083-03
Toxicity test and field efficacy of 5 kinds of
acaricides against Oligonychus litchii
XU Shu, YU Yao, CHEN Kai-ge, JIA Tao, CHEN Bing-xu
(Plant Prot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High Technology for Plant Protection, Guangzhou 510640, China)
Abstract: The toxicities and field control effects of abamectin, pyridaben, hexythiazox, spirodiclofen and etoxazole
against Oligonychus litchii were tested by Potter-spraying method and field efficacy tria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C50
of abamectin and pyridaben to Oligonychus litchii adults were 0.18799 mg/L and 1.05426 mg/L, respectively. These 3
acaricides, hexythiazox, spirodiclofen and etoxazole, had no toxicity to Oligonychus litchii adults. Field efficacy trials
showed that 5% abamectin EC, 15% pyridaben EC and 5% pyridaben EC had ready availability on Oligonychus litchii, but
240 g/L spirodiclofen SC and 110 g/L etoxazole SC were less ready availability. After 2 days, the treatment of 15%
pyridaben EC diluted 1 765 times had the highest control effect (90.00%), and 110g/L etoxazole SC diluted 6 500 times
had the worst control effect (57.04%). Control effects of the acaricides treatments were all above 89% after 7 days. After 15
days, all of the treatments of acaricides’ control effects were 100.00%, except the treatments of 5% abamectin EC, and the
5% abamectin EC diluted 8 333 times had the worst control effect (91.31%). All these 5 kinds of acaricides could meet the
control requirements and had a long effective duration, so they could be used to control Oligonychus litchii.
Key words: acaricides; Oligonychus litchii; toxicity; field efficacy
荔枝产业是我国出口创汇、 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和支柱,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是世界
荔枝第一生产大国,其面积及产量均居世界第 1 位 [1-2]。
荔枝叶螨(Oligonychus litchii)属蛛形纲真螨目叶螨科
小爪螨属。 该螨在 1989 年由 Lo 首次报道 [3],其寄主植
物有 21 科 34 种植物,包括荔枝、龙眼、芒果、枇杷、番
石榴、莲雾等作物。 该螨主要危害荔枝叶面,以锐利的
口针刺破细胞而吸取汁液,破坏叶绿组织,造成叶片出
现黄白色小斑点,严重时造成叶片变褐至落叶。 台湾学
者何琦琛在 2004 年通过在台湾各地的搜集调查发现
其已在台湾成为重要的农业害螨[4]。 近年来荔枝叶螨在
大陆开始发生和危害,目前在广东、海南和广西等省区
的荔枝上均有荔枝叶螨的危害, 成为一种必须防治的
主要害虫,但由于果农对该害螨不甚了解,无法选用合
适的药剂,往往达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导致荔枝叶螨
收稿日期:2014-03-11
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103020);
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CARS-33-06)
作者简介 :徐淑 (1984-),女 ,硕士 ,助理研究员 ,E-mail:
xushugcz@163.com
通讯作者:陈炳旭(1962-),男,博士,研究员,E-mail:gzchen
bx@163.com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年第 14期 83
C M Y K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14.14.016
表 1 5 种杀螨剂对荔枝叶螨成螨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药后 24h)
药剂
阿维菌素
哒螨灵
毒力回归方程
y=8.32389+4.57917x
y=4.96918+1.34287x
相关系数 r
0.99353
0.98522
LC50(mg/L)
0.18799
1.05426
95%置信区间(mg/L)
0.10829~0.25081
0.69999~1.59870
注:噻螨酮、螺螨酯和乙螨唑对荔枝叶螨成螨的毒力方程未得出。
的发生日趋严重。 为了及时有效控制荔枝叶螨的危害,
需要筛选出一些高效低毒的药剂。 本试验选取阿维菌
素、哒螨灵、噻螨酮、螺螨酯和乙螨唑 5 种杀螨剂,对荔
枝叶螨的毒力进行测定,并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试图
筛选出防治荔枝叶螨的高效低毒药剂, 以便有效地控
制其发生危害。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荔枝叶螨采集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试验基地
的荔枝树, 带回室内连续饲养 5 代, 选取个体大小一
致、健康活泼的雌成螨个体备用。
室内毒力测定药剂:95%阿维菌素原药、98.5%哒
螨灵原药、98%噻螨酮原药、95%螺螨酯原药和 93%乙
螨唑原药, 均由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农药研
究所提供。
田间药效试验药剂:5%阿维菌素乳油, 江苏丰源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15%哒螨灵乳油,江苏克胜集
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5%噻螨酮乳油, 江苏龙灯化学
有限公司产品;240 g/L 螺螨酯悬浮剂, 拜耳作物科学
(中国)有限公司产品;110 g/L 乙螨唑悬浮剂,日本住
友化学株式会社产品。
1.2 试验方法
1.2.1 室内毒力测定 采用 Potter 喷雾法 [5-6]进行毒力
测定,先用丙酮将原药溶解配制成 10 000 mg/L 浓度的
母液, 然后用 0.1% TritonX-100 的水溶液分别稀释成
各浓度的溶液。 选取新鲜、完好、大小相近的荔枝叶片,
四周用湿棉花包裹,正面朝上置于含水的海绵上。 挑取
健康的刚羽化的雌成螨置于荔枝叶片正面, 每叶片挑
取 20 头,30 min 后待螨稳定,观察螨的存活情况,将死
螨剔除,补充新的成螨。 用 Potter喷雾塔将药液喷施至
放有荔枝叶螨的叶片上,药液用量为 1 mL,喷雾时间
为 1 min。 以 0.1% TritonX-100 水溶液处理为对照,重
复 3 次,然后置温度 25(±1)℃、相对湿度 70%~80%、光
周期(L∶D=14∶10 h)的温室中饲养。 处理 24 h 后,在双
目解剖镜下检查雌成螨的死亡情况, 计算各处理死亡
率 (用 0 号毛笔尖轻轻触动螨体, 螨足不动者视为死
亡)。 利用 DPS 3.01 数据处理软件求毒力回归方程(y=
a+bx)、LC50及其 95%置信区间,计算毒力方程。
1.2.2 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在华南农业大学荔枝栽培
园进行。 荔枝为盆栽苗,品种为白糖罂,种植期 2~3年,
株行距为 1 m×1 m,肥水管理良好、生长旺盛,株高约
1.5 m左右。 于 2013年 7月 31日施药,当天天气多云。
田间药效试验设计参照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
则》[7]进行。 试验设 5%阿维菌素乳油 8 333 倍和 6 520
倍,15%哒螨灵乳油 2 300 倍和 1 765 倍,5%噻螨酮乳
油 2 000 倍和 1430 倍,240 克/升螺螨酯悬浮剂 6 000
倍和 4 800 倍,110 g/L 乙螨唑悬浮剂 6 500 倍和 5 000
倍,以及清水对照 11 个处理,每个处理 4 次重复,随机
排列,每小区 2株荔枝树。使用江南 3WBD-18E背负式
电动喷雾器对荔枝树进行全株喷药, 将药液均匀喷于
叶片正反两面,以喷湿叶片至药液不滴落为宜。 空白对
照区喷等量的清水。
药效调查采用定点调查的方法。每小区固定调查 2
株果树,在树的东、西、南、北、中 5 个方位各标记同一
梢期的叶片 3 片,每个小区调查 30 片叶片上的活动螨
数量。 在施药前进行螨口基数调查, 施药后 2、7、15 d
各调查 1次,记录活螨数。 每次调查时观察使用药剂对
荔枝植株和叶片等的影响,评价其对荔枝的安全性;同
时观察试验区内的非靶标生物对药剂的反应, 记录反
应状态和程度。 以施药前和施药后的叶片螨数计算各
处理区螨口减退率及防治效果, 并用邓肯氏新复极差
(DMRT)法进行显著性测验,比较各个处理之间防治效
果的差异水平。所得数据采用 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
分析。
螨口减退率(%)=施药前活螨数-施药后活螨数
施药前活螨数
×100
防治效果(%)=
处理区螨口减退率-空白对照区螨口减退率
100-空白对照区螨口减退率 ×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5 种杀螨剂对荔枝叶螨成螨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
1。从表 1可以看出,回归曲线的斜率与杀螨剂剂对成螨
的敏感性成正比。 因此,荔枝叶螨成螨对这两种药剂的
敏感性差异的顺序与这两种药剂回归曲线的斜率值大
小顺序是一致的。荔枝叶螨成螨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高
于哒螨灵。 噻螨酮、 螺螨酯和乙螨唑 3种杀螨剂1 000
mg/L浓度的药液分别处理荔枝叶螨成螨 24 h后, 其死
亡率仅为 16.67%、10.00%和 6.67%,均小于 20%,未能得
84
C M Y K
(下转第 120页)
出这 3种药剂对荔枝叶螨成螨的毒力方程。
2.2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供试的 5 种杀螨剂 5%阿维菌素乳油、15 哒螨灵
乳油、5%噻螨酮乳油、240 g/L 螺螨酯悬浮剂和 110 g/L
乙螨唑悬浮剂对荔枝叶螨的田间防治效果见表 2,从表
2 可以看出,5%阿维菌素乳油、15%哒螨灵乳油和 5%
噻螨酮乳油对荔枝叶螨的速效性较好,而 240 g/L 螺螨
酯悬浮剂和 110 g/L乙螨唑悬浮剂速效性较差。药后 2
d, 各试验药剂处理的防效为 57.04%~90.00%, 其中
15%哒螨灵乳油 1 765倍处理的防效(90.00%)最高,其
次为 5%噻螨酮乳油 1 430 倍 (防效为 87.40%)、5%阿
维菌素乳油 6 520 倍(防效为 86.56%)、5%噻螨酮乳油
2 000倍(防效为 85.38%)和 5%阿维菌素乳油 8 333倍
(防效为 84.43%),这 5 个处理的防效相当,无显著差
异 ;110 g/L 乙螨唑 悬浮剂 6 500 倍 处 理 的 防 效
(57.04%)最差。 药后 7 d,供试药剂各处理的防效均大
幅上升,达 89.59%~100.00%,其中防效最高的处理是
15%哒螨灵乳油 1 765 倍、5%噻螨酮乳油 2 000 倍、5%
噻螨酮乳油 1 430 倍和 240 g/L 螺螨酯悬浮剂 4 800
倍,防效均达到 100.00%;而 5%阿维菌素乳油 8 333 倍
处理的防效(89.59%)最差。药后 15 d,供试药剂各处理
的防效达 91.31%~100.00%, 除 5%阿维菌素乳油的两
个处理外, 其余药剂处理的防效均达到 100.00%, 5%
阿维菌素乳油 8 333倍处理的防效(91.31%)最差。
2.3 对荔枝树的安全性
药后 2、7、15 d,目测观察供试的 5 种杀螨剂 5%阿
维菌素乳油、15 哒螨灵乳油、5%噻螨酮乳油、240 g/L
螺螨酯悬浮剂和 110 g/L 乙螨唑悬浮剂对各处理区试
验荔枝树的植株、叶片生长正常,均无药害症状产生。
在本试验处理浓度范围内,5 种杀螨剂对荔枝树较安
全,对其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
2.4 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药后 2、7、15 d 观察, 供试的 5 种杀螨剂 5%阿维
菌素乳油、15 哒螨灵乳油、5%噻螨酮乳油、240 g/L 螺
螨酯悬浮剂和 110 g/L 乙螨唑悬浮剂对园中的蜜蜂、捕
食螨等其他非靶标生物活动无明显影响, 供试药剂对
非靶标生物表现较为安全。
3 结论与讨论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 阿维菌素和哒螨灵对荔
枝叶螨成螨具有较好的毒杀活性, 其 LC50 值分别为
0.18799、1.05426 mg/L, 荔枝叶螨成螨对这两种药剂较
为敏感。但噻螨酮、螺螨酯和乙螨唑在 1 000 mg/L浓度
下荔枝叶螨成螨的死亡率均小于 20%, 这可能是因为
这 3 种药剂对荔枝叶螨的成螨无效。 噻螨酮是一种噻
唑烷酮类杀螨剂, 对多种作物害螨具有较好的杀卵和
幼若螨特性,对成螨无效 [8]。 螺螨酯对二斑叶螨等多种
害螨防效突出,对卵和幼若螨杀伤力较强,对雌成螨有
很强的不育作用 [9]。乙螨唑属于二苯基噁唑啉类杀螨
剂,对多种叶螨有效,抑制螨正常蜕皮过程和具有杀卵
活性,能有效控制螨的整个幼龄期(卵、幼螨和若螨),
但对雌性成螨只具有不育作用[10-11]。
目前,对于荔枝叶螨的防治报道较少,叶士财等 [12]
曾使用 1%弥拜菌素乳油 1 500 倍、2%阿维菌素乳油
200倍、6.5%乙硫磷乳油 800倍、5%唑螨酯悬浮剂 1 000
倍和 8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防治番石榴上的
荔枝叶螨,于开花初期施药,以后每隔 10 d 施药 1 次,
连续施药 4次。结果表明最后一次施药 7 d后,5种药剂
处理的果实受害率均在 29%以下,其中 85%西维因可湿
性粉剂 1 000 倍和 2%阿维菌素乳油200 倍处理效果最
佳,果实受害度平均分別为 2.5%和 3.1%。本试验发现荔
表 2 5 种杀螨剂对荔枝叶螨的田间防治效果
处理
5%阿维菌素 EC 8333 倍
5%阿维菌素 EC 6520 倍
15%哒螨灵 EC 2300 倍
15%哒螨灵 1765 倍
5%噻螨酮 2000 倍
5%噻螨酮 1430 倍
240 g/L 螺螨酯 6000 倍
240 g/L 螺螨酯 4800 倍
110 g/L 乙螨唑 6500 倍
110 g/L 乙螨唑 5000 倍
清水(CK)
虫口基数
(头)
437.3
821.0
497.0
790.5
263.0
214.3
337.5
427.3
369.3
298.5
179.8
残虫数(头)
80.0
121.5
88.5
71.0
42.0
27.5
91.3
88.8
191.0
121.3
207.3
防效(%)
84.43ab
86.56ab
81.20b
90.00a
85.38ab
87.40ab
74.25c
80.55bc
57.04d
63.24d
残虫数(头)
52.5
68.5
3.0
0.0
0.0
0.0
4.3
0.0
5.5
5.5
235.8
防效(%)
89.59b
91.29b
99.45a
100.00a
100.00a
100.00a
99.08a
100.00a
97.98a
98.40a
残虫数(头)
25.8
31.5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132.0
防效(%)
91.31c
93.75b
100.00a
100.00a
100.00a
100.00a
100.00a
100.00a
100.00a
100.00a
药后 2d 药后 7d 药后 15d
注:同列数据后小写英文字母不同者表示经 DMRT 测验差异显著。
85
C M Y K
(上接第 85页)
枝叶螨对供试的 5种杀螨剂 5%阿维菌素乳油、15 哒螨
灵乳油、5%噻螨酮乳油、240 g/L 螺螨酯悬浮剂和 110
g/L乙螨唑悬浮剂都较为敏感。 240 g/L螺螨酯悬浮剂和
110 g/L乙螨唑悬浮剂的速效性均较差,药后 2 d,其余 3
种药剂处理的防效均在 81%以上。 5种药剂的持效期均
较长,药后 15 d各处理的防效均能达到 91%以上。 5种
杀螨剂均对荔枝树较安全,对非靶标生物影响下,均能
达到防治要求。在荔枝叶螨爆发的果园可先使用速效性
较好的 5%阿维菌素乳油、15%哒螨灵乳油和 5%噻螨酮
乳油进行防治, 待虫口密度降低后再使用 240 g/L螺螨
酯悬浮剂和 110 g/L乙螨唑悬浮剂进行防治。 荔枝叶片
浓密,叶片正反面均有荔枝叶螨发生,生产上注意在荔
枝叶螨种群上升初期进行施药防治,用足水量,力求所
有叶片喷到药液,方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荔枝叶螨个体较小、繁殖速度快、发育历期短、世代
多,极易对药剂产生抗性,因此在防治上要轮换使用杀螨
剂,延缓荔枝叶螨的抗药性产生。 在对荔枝叶螨进行化学
防治为主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与其他防治方式的结合,
如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适度修剪,适时排
灌;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虫能力;保护和利用天敌。
参考文献:
[1] 刘燕群 ,李玉萍 ,梁伟红 ,等 .中国荔枝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
对策[J].世界农业,2008(3):22-23.
[2] 程泽南 ,庐喻辰 ,叶冉 .我国荔枝产业竞争力现状及提升策
略[J].中国热带农业,2010(6):16-19.
[3] Lo P K, Ho C C. The spider mite family Tetranychidae in Taiwan
I. The genus Oligonychus[J].J Taiwan Mus,1989,42:59-76.
[4] 何琦琛 .荔枝叶螨 (Oligonychus litchii)已在台湾成为重要农
业害螨[J].植物保护学会会刊,2004,46:299-302.
[5] 陈年春 .农药生物测定技术 [M].北京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
1992:78-81.
[6] 余文杰,胡菡青,胡进锋.噻螨酮与阿维菌素不同配比对橘全
爪螨室内毒力测定[J].福建果树,2011(3):51-54.
[7]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一) [S].北京 :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43-45.
[8] 马惠,周玉,夏晓明,等. 9 种杀螨剂对朱砂叶螨不同发育阶段
的室内毒力测定[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375-379.
[9] 田如海,周玉书,李忠洲,等.二斑叶螨对螺螨酯的抗性选育及
现实遗传力[J].植物保护学报,2012,39(6):287-288.
[10] 李海屏.杀虫剂新品种开发进展及特点 [J].江苏化工 ,2004,32
(1):6-11.
[11] 戴炜锷,程志明.新颖杀螨剂——乙螨唑的合成[J].浙江化工 .
2009,40(7):7-9.
[12] 叶士财,张林仁,廖君达.荔枝叶螨及锈螨在番石榴的发生、防
治与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J].台中区农业改良场研究汇报 ,
2008,101:57-66.
(责任编辑 杨贤智)
[8] Paz P E. Evaluation of growth, production and cold tolerance
of four varieties of tilapia [D]. Baton Rouge, Louisiana, USA: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2004.
[9] Zale A V, Gregory R W. Effect of salinity on cold tolerance of
juvenile blue tilapias[J].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 1989, 118(6):718-720.
[10] Starling S M, Bruckler R M, Strawn R K, et al. Predicting the
lethality of fluctuating low temperatures to blue tilapia [J].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 1995, 124(1):
112-117.
[11] Angilletta Jr M J, Niewiarowski P H, Navas C A. The evolution
of thermal physiology in ectotherms[J]. J. Therm Biol, 2002, 27
(4):249-268.
[12] 林勇,唐瞻杨,唐章生,等.罗非鱼 5 个不同品系低温致死的研
究[J].水产科技情报,2010,37(5):222-225.
[13] 卢其西,林勇,宾石玉,等.罗非鱼 6 个家系的低温耐寒测定分
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9(2):104-109.
[14] 林勇,卢其西,杨慧赞,等.八种品系罗非鱼及其尼奥罗非鱼耐
寒性能的比较实验[J].华北农学报,2011,26(S):278-282.
[15] 唐章生,卢其西,林勇,等.不同低温条件下吉富品系尼罗罗非
鱼的耐受性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
(1):105-110.
[16] 盖钧镒.试验统计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56-59.
[17] Atwood H L, Tomasso J R, Webb K, et al. Low-temperature
tolerance of Nile tilapia, Oreochromis niloticus: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and dietary factors [J] . Aquaculture Research,
2003, 34(3):241-251.
[18] Harrison C K, Mahmoud A R, Henk B, et al. Heritability of
cold tolerance in Nile tilapia, Oreochromis niloticus, juveniles
[J]. Aquaculture, 2005, 249:115-123.
[19] Dan N C, Little D C. Overwintering performance of Nile tilapia
Oreochromis niloticus(L.) broodfish and seed at ambient temp-
eratures in northern Vietnam[J].Aquac Res, 2000, 31(6):485-
493.
[20] Sogard, Susan M. Size-selective mortality in the juvenile stage
of teleost fishes:a review[J]. Bulletin of Marine Science, 1997, 60
(3):1129-1157.
[21] Cnaani A, Gall G A E, Hulata G. Cold tolerance of tilapia
species and hybrids[J]. Aquac Int, 2000, 8(4):289-298.
(责任编辑 储霞玲)
!!!!!!!!!!!!!!!!!!!!!!!!!!!!!!!!!!!!!!!!!!!!!!!
120
C M Y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