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杨梅根腐病调查及防治研究



全 文 :中 国南 方果 树 2 (X X ]年 第 2 9卷 第 1期
化斑 ,位于气门附近 ,体侧各约 4 块 ,形状与腹面同。
8 吹绵蛤 雌成虫椭圆形 ,桔红色或暗红色 ,长 5
一 6~
,宽 3 . 7 一 4 . 2~ ,背面隆起 , 呈龟 甲状 。 体表
有黑色短毛 ,体背被有白色蜡粉 。 触角 1 节 ,黑褐
色 , 4 一 1 节呈念珠状 。 口器小 , 咏两节 ,端部有许
多小毛 。 有 3 对发达的足 , 形状大小相同 , 足上有许
多黑褐色刚毛 , 足胫节黑色 , 稍弯曲。 腹气门两对 ,
腹裂 3 个 。 多孔腺明显分为两种类型 , 较大的中央
具一个圆形小室和周围一圈小室 , 较小的中央具一
个长形小室和周围一圈小室 。 成长雌成虫卵囊半卵
形或长形 , 白色 , 卵囊上有明显的纵行沟纹 巧 条 。
卵囊与虫体部约成 45 “角向后伸出 。 雄成虫体长约
3~
,翅展约 8~ ,胸部黑色 ,腹部桔红色。 触角 10
节 ,有复眼和单眼各 1 对。 前翅狭长 , 灰褐色 ,在内
缘基角处有 1个束状 突起 ,后翅退化成匙形的拟平
衡棍 , 末端有钩刺 3 一 4 个 。 口器退化 , 足细长发达 ,
腹部每节中间的毛集成带状 。
台州一年发生 2 一 3 代 。 第 1 、 2 代幼龄若虫的
盛发期分别为 5 月下旬和 8 月中下旬 。 以 3 龄若虫
或雌成虫在枝条和叶背面越冬 , 少数以卵越冬 。
9 角蜡助 雌成虫暗赤褐色至紫褐色 , 虫体腹端有
圆锥形突起 ,体长约 4~ 。 雄虫赤褐色 。 蜡壳浅红 ,
带灰白色 , 直径约 5 一 7~ , 背面中央呈角状突起 , 周
围有 8 个小角状突起 。 若虫长椭圆形 ,红褐色 ,背面
披白色放射状蜡质 。
在台州一年发生 1代 。 雌蚊一般于 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将卵产于腹下 。 卵孵化后 ,雄若虫多寄生
于叶面上 , 沿叶脉分布 ,雌若虫大多数寄生于枝条
上 。 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条和叶片上越冬。
10 红褐圆盾蛤 雌介壳直径 1 . 5 一 1 . 9~ ,较平而
薄 ,浅红褐色 ,蜕皮壳稍淡 ,第 1 壳点呈乳头状突 , 两
个壳点重叠在中央 。 雄介壳长约 1~ , 色泽和质地
均同雌 介壳 , 略长 , 壳点位于 中央 。 雌成 虫长约
1~
,宽约 0 . 7~ , 前体部老熟 时膜质。 围阴腺 4
群 ,每群 2 一 4 个 。 臀叶 4 对 ,前 3 对较细长 ,第 4 臀
叶为一个尖点 。 第臀 4 叶以上板缘很硬化 ,有两个
深凹缺 。 第 3 叶以下之臀栉均很细小 ,栉状 ,第 3 叶
以上前两个各有一个很明显的棍状附器 ,该器略显
细齿 ,第 3 个分成两个 ,较小 ,似呈棒状之附器 ,也略
显细长 。 臀板较少 , 均等长等粗 , 开 口排成明显孔
沟 ,主要两孔沟的各中管数常少于 10 。 臀前腹节侧
边很少见到短小缘管 ,见到的最多 1 一 2 管。 肛门较
大 ,有时靠近中叶硬化棒之端 , 有时离此约为肛门本
身直径两倍距离 。 胸侧瘤存在 ,但很弱或不完全硬
化 , 略呈栉状 。
台州一年发生 3 一 4 代 , 以 3 代为主 。 第 1 、 2 、 3
代的幼龄若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为 5 月上中旬 、 7 月
中下旬和 or 月上中旬 。 以受精雌成虫越冬 。
参 考 文 献
王子清 . 常见介壳虫鉴定手册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9 80
汤访德 . 中国园林主要蚁虫 . 山西农业大学专刊 , 第一
卷 , 197 7 ;第二卷 , 19 84 ;第三卷 , 19 86
陈其瑚 . 浙江植物病虫志 (第一集 ) .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 , 19明〕
陈宗 良 . 慈溪市杨梅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植物保护 ,
19 8 6 ; 2 2 ( 2 )
:
26
汪国云 ,沈 强 ,徐贞禄等 .浙江省杨梅主产区主要害虫
的发生及其综合防治 . 中国南方果树 , 19 8 ; 27 (2) : 29
杨平澜 .中国蚊虫分类概要 .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 . 19 80
杨 梅 根 腐 病 调 查 及 防 治 研 究 `
任如红 胡毅敏 李红叶 曹若彬
(浙江省舟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定海 31 6以洲) ) (浙江大学农学院区植保系 )
近几年来舟山市发生了大量的杨梅树根腐病 ,
给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 。 为研究病因及防治办法 ,
我们从 19 1年开始对该病 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
分析 ,并在研究病因的同时进行了防治试验工作 , 已
取得初步结果 。 现报告如下 。
1 发病树的品种 、树龄及栽培情况 舟山市种植的
晚稻杨梅 _、 丁香梅 、 白实杨梅 、 红杨梅和野杨梅等 5
个杨梅品种普遍发病死亡 ,未发现有免疫 品种 。 尤
以主栽品种晚稻杨 梅发病最重 , 死亡率 占总数的
85 % 以上 , 从不同生育期看 , 以盛果期树发病最多 ,
占死亡总数的 7 % 。 从管理情况看 ,与栽培措施无
相关性 ,管理精细 、 生长茂盛的树也同样患病死亡 。
2 病症 该病最明显的症状为地下烂根 ,导致地上
部枝叶枯萎 。 经挖根解剖发现病组织的纵向侵染次
序是幼嫩细根 、根瘤~ 小根~ 大根一根颈~ 地上部 ;
横向浸染次序是从髓心周围的木质部向四周扩展 。
树体发病后主要表现为枝 叶急速青枯症状 ,树
冠较小的树从发病至全株枯萎在夏秋高温季节仅几
、 李鸿斌 、 陈永金 、 孙旭明 、 李修鹏等同志做 了有关 L作 , 特此致谢 !
DOI : 10. 13938 /j . i ssn. 1007 -1431. 2000. 01. 034
2仪旧年 第 2 9卷 第 1期 中 国 南 方果 树
天时间 。 树冠较大的老树从发病到死亡也仅能维持
1 年左右时间 ,仅有极个别树能维持两年以上时间 。
3 症因 经分离培养 、 致病性测定和形态特征 、 培
养性状以及寄主范围研究 ,确定杨梅根腐病的病原
菌为座囊菌 目的葡萄座腔菌〔oBt 刃叩 sl 双动召派双勿动人企。
(M
o l l g
.
e x
rF ) ce
s & de Nojt
,无性 阶段为球壳饱目的
小穴壳菌 ( oD ht 必爬z阮 s p . ) , 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真菌 。
4 防治试验 在重病区及相邻区域寻找杨梅根腐
病树作不同药剂的防治处理 。 处理时须将药剂施人
根系最密集的地方 , 在处理树下翻松土壤深度 巧 -
30
c m
,范围为根颈至树冠滴水线下 。 药剂土施的将
药剂拌匀就地撒施在松土上 ,然后再翻覆土壤 。 浇
根的将稀释液直接浇在松土上再翻压土壤 。 树干注
射的在树干基部向下斜度钻孔 5 一 c7 m 深 ,再加压注
射 , 注毕在钻孔口粘上泥土 。 品种均为盛果期和初
果期的晚稻杨梅 ,并设类似病情树作对照 ,设健康树
的处理和对照 。
结果表明 :重病树均无防治效果 ,病情中等的有
较好的防治效果 ,轻病树的防治效果和正常树的预
防效果都很理想 。 多菌灵和托布津 (均 以 0 . 25 -
0
.
5叼株土施 )防治效果好 , 而且药效长 ,是理想的
防治药剂 ; 乙磷铝 2 0 倍液 (50k 留株浇施 )防治基本
无效果 ; 甲醛 10 倍液 ( 50 一 70 k岁株浇根 )和托布津
50 倍液树干注射 or 分钟防治也有较好的效果 ,但实
施过程中难度较大 ,不易推广 。 因为杨梅均立地在
山坡上 , 配药液的水源十分困难 ,树干注射机也比较
笨重 , 用工量大 。
果大质优的白沙批把新品种— 冠玉徐春明 黄福山 蒋建华 钱惠明 席慧君
(江苏省太湖常绿果树技术推广中心 苏州 2 l 5l 0’7 )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批把的选育工作趋
向于果大 、 质优的方向发展 。 生产上栽培的白沙批
把品种品质虽佳 , 但果形偏小 ,仅 25 一 35 9 左右 , 难
与果形大的红沙批把品种相匹敌。 自 1983 年开始 ,
本中心章鹤寿高级农艺师在白沙批把自然实生变异
中选育出了果形大 、品质优 、 可食率高的白沙批把新
品种— 冠玉 。1 选育经过
冠玉批把是在 1983 年冬进行批把资源调查时
发现 ,为白沙批把自然实生变异的大果型优良单株 ,
树龄约 15 一 20 年 ,株行距 3 . s m x 4 m 不等 , 不规则种
植 。 经多年高接观察 ,在太湖洞庭东山 、西山及武进
等地试验结果表明 ,其果形大 、 品质优 、 可食率高的
优良性状稳定 。 19 5 年 已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
审定委员会审定 ,并定名为冠玉 。 目前已在江苏 、浙
江 、 上海等地推广种植。
2 植物学特性
树冠高圆头形 , 干性强 , 层性明显 。 母本树高
4
.
5 m
, 干高以 c m , 干周 47 c m 。 大枝开张 5印 一 60O ,共
9 层 ,每层 2 一 4 个大枝 ,层间距较小 , 40 一 50c m , 全树
23 个大枝 。 多年生枝灰褐色 , 2 一 3 年生枝棕褐色 ,
新梢浅灰 色 ,茸毛灰黑色。 春梢叶大 , 椭圆或长圆
形 , 脉间叶肉凸出较明显 , 先端急尖或钝圆 , 基部广
楔形 ,锯齿浅细而稀 ( 叶面深绿色 , 叶背茸毛较稀 ,
灰黄 色 , 叶 长 28 . 7 、 川 , 宽 l o . o e m , 叶柄短 , ] . 2 2 e m ,
夏梢叶面平展 ,边缘稍反卷 ,绿或浅绿色。 花序中等
大 , 主轴挺直 ,先端稍弯 , 长 12 . oc m ,宽 9 . 2c m 。 支轴
1 枚左右 ,基部 1 一 3 支轴特长 , 于叶间下垂 , 其余支
轴稍短略下垂 。 花冠大小为 1 . 3 一 1 . gc m ,花瓣宽圆 ,
边缘稍反卷。 果实大 , 圆球形或椭圆形 ,单果重 43 . 4

61
.
5 9
,大者可达 7飞 以上 。 果柄长 。 果面乳白或
乳黄色 ;曹筒圆 ,半开张 ;曹片短圆 、平生 ,蒂部宽圆 ;
果面茸毛稀短 ,浅黄色 。 果肉厚达 I Cm 以上 , 白色或
乳白色。 肉质细而易溶 , 汁多 ,果皮中等厚 , 强韧易
剥离 , 不粘果肉 ; 核扁圆或长圆形 ,每果核平均 3 . 5
粒 ,单粒重 2 49 ,种皮储褐或棕褐色 ,种皮极少开裂 。
可食率 6 . 2 % 一 71 . 2% ,味甜较浓 ,微香 , 可溶性固
形物 13 . 4 % ,裂果轻。
3 生物学特性
生长势强 ,在苏南地区一年抽发 3 次新梢 。 春
梢抽发期为 3 月上旬至 4 月初 ,夏梢抽发期为 5 月
下旬至 6月上旬 ,秋梢抽发期为 8 月中旬至 9 月初 。
初花期为 1 月上中旬 ,盛花期为 1 月下旬至 12 月
中 、 一下旬 。 果实的生长发育前期滞缓 ,幼果迅速膨大
期为 4 月初至 5 月上 、 中旬 〕 果实成熟期为 6 月上
旬 。 春梢短而粗 , 一般为夏梢的基枝。 夏梢抽发多
而整齐 ,但较春梢细长 ,叶片较小 。 秋梢一般抽发较
短 , 有的不带叶 。 以夏梢为结果母枝 , 是形成产量的
江苏省科委 “ 九 丘 ”农业亚点攻关项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