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苗药冷水花提取物的抑菌作用



全 文 :山 地农 业生 物学 报 28(5):468 ~ 470, 2009
Journal of Mountain Agriculture and Biology
苗药冷水花提取物的抑菌作用*
孙春龙1 ,杜 文 2 ,李洪庆 1*
(1.贵州大学 贵州省生化工程中心 ,贵阳 550025;2.贵州大学 真菌资源研究所 ,贵阳 550025)
关键词:冷水花;苗药;抑菌圈;最小抑菌浓度
中图分类号:Q9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57(2009)05-0468-03
AntibacterialActivitiesofExtractsfromMiaoEthnomedicinePileanotataC.H.Wright
SUNChun-long1 , DUWen2 , LIHong-qing1*(1.CenterofBiochemicalEngineeringinGuizhouProvince,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550025, China;2.InstituteofFungusResources, GuizhouUniversity, Guigang550025, China)
Keywords:PileanotataC.H.Wright;MiaoEthnomedicine;Inhibitorycircle;MIC
冷水花(PileanotataC.H.Wright)为荨麻科(Urticaceae)冷水花属(Pilea)植物 [ 1] 。别名水麻叶 、山羊
草 、土甘草 、白山羊 、甜草等 。苗文名 Reibndadwab,贵州苗语 “税务达 ” [ 2] 。冷水花具有治疗湿热黄疸 、
赤白带下 、淋浊 、尿血 、小儿夏季热 、疟母 、消化不良 、跌打损伤 、外伤感染等疾病的功效 [ 1] 。国内分布于广
西 、广东与长江流域中 、下游诸省 ,北达陕西南部和河南南部 ,国外分布于越南 。其生于林下或沟边阴湿
处 [ 3] 。夏 、秋季采收 ,鲜用或晒干 。目前关于冷水花的研究较少 ,且未见关于冷水花体外抑菌活性方面的
报道。本试验首次对冷水花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 ,以期为药用植物冷水花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
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药材 冷水花购自贵州安顺药材公司 。经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熊源新教授鉴定为荨麻科冷水
花属冷水花 。
1.1.2 菌种 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
lussubtilis)、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amultocida)、黑曲霉(Aspergilumniger)和串珠状镰刀菌(Fusarium
momiliforme),由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和贵州大学真菌资源研究所提供。
1.1.3 培养基 PDA培养基(马铃薯 200g切块 ,加水约 500mL,煮沸 30min,过滤 ,加葡萄糖 20g,水补
足 1 000mL, pH值自然), 固体培养基需加入 20 g琼脂。普通肉汤培养基 (牛肉 250 g切块 , 加水约
500mL,煮沸 30min,过滤 ,加蛋白胨 10g,葡萄糖 1g,水补足 1 000mL, pH值 7.2),固体培养基需加入20g
琼脂。
1.1.4 试剂与仪器 石油醚 、乙酸乙酯 、二甲基甲酰胺 、95%乙醇等 ,均为国产分析纯 。净化工作台(苏
净集团安泰公司)、IKA-HB旋转蒸发仪(广州仪科实验室技术有限公司)、TU-1901双光束紫外可见分
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等 。
* 收稿日期:2009-09-07;修回日期:2009-09-25
作者简介:孙春龙(1981-),男 ,山东青岛人 ,贵州大学贵州省生化工程中心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药物化学。E-mailchunlongsun@163.com
*通讯作者:李洪庆 ,博士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天然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E-mailli.hongqing@yahoo.com
DOI :10.15958/j.cnki.sdnyswxb.2009.05.020
1.2 方法
1.2.1 供试样品的制备 取干燥冷水花全草 1kg粉碎 ,用 95%乙醇浸泡提取 3次 ,每次 3d。回收乙醇 ,
提取浸膏溶于适量水中 ,依次用石油醚 、乙酸乙酯萃取 ,分别得到乙醇总提取物及石油醚萃取物 、乙酸乙酯
萃取物 、水溶性部分 ,减压浓缩得石油醚浸膏 5.23g、乙酸乙酯浸膏 4.12g和水溶性浸膏 6.83g。
1.2.2 各部分粗提物抑菌活性检测
1.2.2.1 真菌孢子悬浮液制备 取 4℃冰箱保存的菌种 ,用接种针挑取少量菌丝 ,用点种法将其接种于
PDA培养基上 , 26℃培养。培养 14d后 ,在无菌条件下用灭菌的 0.05%的 Tween-80洗出平板表面的分
生孢子 ,并用 16层纱布过滤 。孢子悬液用无菌水调整后 , 在血球计数板下 ,测量孢子浓度为 106 ~
108个 ·mL-1。
1.2.2.2 细菌悬液制备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多杀性巴
氏杆菌(Pasteurelamultocida)、枯草芽孢杆菌(Bacilussubtilis)采用普通肉汤培养基培养 。将受试菌种接
入相应的液体培养基上 ,细菌在 37℃恒温培养箱内培养 2d,将各菌种浓度调至 OD600约为 1,待用。
1.2.2.3 含菌培养基制备 用移液枪吸取各种真菌孢子悬浮 100μL于 PDA固体培养基中 ,用无菌三角
涂布棒涂布均匀 ,待干后倒置于 26℃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用移液枪吸取各种细菌悬液 100μL于普通肉
汤固体培养基中 ,用无菌三角涂布棒涂布均匀 ,待干后倒置于 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观察培养结果 。
1.2.2.4 抑菌效果测定 采用滤纸片扩散法[ 4]测定抑菌圈 ,按无菌操作规程 [ 5]将(直径为 8mm)预先灭
菌烘干的滤纸片分别放在 30mg·mL-1的萃取物溶液及空白对照的溶剂中浸泡 30min,适度挥干溶剂 ,然后
放在含菌培养基上 ,同时用浸有相应溶剂的滤纸片做阴性对照 ,每处理 3次重复。加有细菌悬液的平板放
入 37℃培养箱内培养 24h,加有真菌孢子悬浮液的平板放入 26℃培养箱内培养 72h,观察抑菌效果 ,并测
定抑菌圈直径。
1.2.2.5 抑菌浓度测定 采用试管稀释法 [ 6]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取上述水溶性浸膏 0.1g,溶于
1mL无菌水中;取石油醚浸膏 、乙酸乙酯浸膏各 0.1g,分别溶于 1 mL二甲基甲酰胺 ,使其充分溶解 ,取
0.3mL样品溶液以相应的液体培养基配比稀释成样品浓度分别为 50、 25、 12.5、 6.25、 3.13、1.57、
0.79mg·mL-1 ,分别在试管中加入 30μL菌液 ,加有细菌 、真菌孢子的平板分别置于 37℃、26℃恒温培养
18h。再分别取 100μL菌液均匀涂板后 ,放入 37℃(细菌)、26℃(真菌)温箱静止(倒置)培养 24h后取
出 ,每梯度涂布 3个平板 ,此过程重复 3次 ,测定最小平均抑菌浓度(MIC)[ MIC=(1mg·mL-1 ×加药体
积)/完全没有菌生长的稀释倍数 ] ,筛选出抑菌活性最强的组分 。
2 结果与分析
2.1 冷水花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效果
从表 1可见 ,冷水花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各种受试菌的抑菌活性不同 ,其乙酸乙酯的提取物对大肠杆菌
抑制作用较强 ,抑菌圈直径大于 10mm,对其他细菌和真菌都有抑菌作用;水浸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多
杀性巴氏杆菌有抑制作用;石油醚浸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
表 1 冷水花不同溶剂提取物抑菌圈作用 mm
Tab.1 InhibitorycirclesofdiferentsolventextractsfromPileanotataC.H.Wright
提取溶剂 抑菌圈直径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多杀性巴氏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黑曲霉 串珠状镰刀菌
石油醚 3.42 — — — — —
乙酸乙酯 2.02 11.04 3.84 5.86 5.02 3.82
水 2.86 — 3.20 — — —
阴性对照 — — — — — —
注:表中抑菌圈直径为 3次试验的平均值;“— ”表示没有抑菌圈。
2.2 冷水花不同溶剂提取物 MIC比较
从表 2可见 ,采用试管稀释法对冷水花 3种溶剂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测定结果表明 ,水溶性部分对
469第 5期  孙春龙 ,等:苗药冷水花提取物的抑菌作用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多杀性巴氏杆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 50、25mg·mL-1 ,对其他受试菌
无抑制效果;乙酸乙酯提取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多杀性巴氏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黑曲霉 、串
珠状镰刀菌均有抑制效果 ,其中对大肠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较好 , 最低抑菌浓度为 6.25、
1.57mg·mL-1;石油醚提取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最低抑菌浓度为 25mg·mL-1 ,对其
他的受试菌无抑制效果。
表 2 冷水花不同溶剂提取物最低抑菌浓度 mg·mL-1
Tab.2 MICsofdifferentsolventextractsfromPileanotataC.H.Wright
提取溶剂 最低抑菌浓度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多杀性巴氏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黑曲霉 串珠状镰刀菌
石油醚 25 — — — — —
乙酸乙酯 50 6.25 25 1.57 25 50
水 50 — 25 — — —
注:“— ”表示抑菌浓度大于 50 mg·mL-1。
从各种受试菌对冷水花浸提物的敏感性上来看 ,不同菌种对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敏感性不同:多杀性巴
氏杆菌对冷水花的水 、乙酸乙酯提取物均较为敏感 ,最低抑菌浓度均为 25mg·mL-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冷
水花的 3种提取物均较敏感 ,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 25、50、50mg·mL-1;大肠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黑曲霉 、
串珠状镰刀菌对冷水花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较敏感 ,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 1.57、12.5、25、50mg·mL-1。
3 讨论
目前关于苗药冷水花的抑菌作用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试验首次采用体外微生物敏感试验测定方法 ,评
价和比较了苗药冷水花不同溶剂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 ,乙酸乙酯提取部分对受试的细菌和
真菌均具有抑菌活性 , 特别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显著 ,其抑菌圈直径 、最低抑菌浓度 (MIC)分别为
11.04mm和 6.25 mg·mL-1 ,而石油醚 、水溶性部分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多杀性巴氏杆菌有较弱抑制作
用外对其他菌株均无抑制作用 。说明冷水花中抑菌活性部分主要分布在乙酸乙酯相 ,但其抑菌作用的药
理机理及活性化合物的进一步分离和纯化 ,还有待深入研究 。
参 考 文 献:
[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 [ 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9(4-6):573.
[ 2] 王贵英 ,李先成.苗药冷水花的生药学研究 [ 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 2005(1):230-31.
[ 3]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编.中国高等植物她图鉴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2(1):509.
[ 4] 王 玲 ,张富宝.中药大黄提取色素的抑菌作用研究 [ J] .食品工业科技 , 2000(6):27-28.
[ 5] 俞树荣.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 [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7:452-457.
[ 6] 陈 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 [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3:261.
470 山 地 农 业 生 物 学 报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