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普通大蓟马产卵选择性初探



全 文 :蓟马是海南省豇豆[Vigna unguiculata(L.) Walp.]
上的主要害虫[1-2], 其中以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Bagnall)]为优势种 [3]。 普通大蓟马又称豆花
蓟马, 在豇豆的整个生育期都可见该虫的发生, 其
若虫和成虫为害嫩芽、 花朵和嫩荚, 使生长停滞、
叶片萎缩与畸形、 落花落荚等, 严重影响豇豆的产
量和品质。
普通大蓟马为害 9 科 28 种植物, 成虫喜欢在
花上活动, 但卵主要产于叶片内 [4-5]。 在中国台湾,
有人曾发现普通大蓟马成虫对豆类植物的选择性存在
差异, 最喜欢的是赤豆[Vigna angularis(Willd.) Ohwi
et Ohashi], 其次是花生 (Arachis hypogaea L.)和大
豆[Glycine max(L.) Merr.][6]。 目前, 尚不清楚该虫对
豇豆的偏好程度。 本研究对普通大蓟马的产卵选
择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 旨在比较豇豆 、 菜豆
(Phaseolus vulgaris L.)和花生等 3 种豆类作物对其
产卵选择性的影响, 其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了解该虫
在海南豇豆上大发生的原因。
1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1 供试虫源 普通大蓟马采自海南大学实验
基地, 以鲜菜豆豆荚饲养, 饲养条件为(26±1)℃,
Rh (60±5) %, 光照 L/D=14 h/10 h。 挑选大小相
似的蛹, 每只试管放置 1头蛹。 选用同一天羽化的雌
虫, 按性比 1 ∶ 1 配对饲养, 以鲜豇豆豆荚供食。 3
d 后, 取出雌虫, 用作产卵选择性实验和非选择性
实验的虫源。
1.1.2 供试植物 选种豇豆、 菜豆和花生等 3 种
豆类作物, 其品种名称分别为 ‘五洲夏优 4 号’、
热带作物学报 2015, 36(3): 587-590
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Crops
收稿日期 2014-09-21 修回日期 2014-11-02
基金项目 中西部高校项目(No. MWECSP-RT08, ZXBJH-XK004和ZXBJH-XK005)。
作者简介 谭 珂(1989年—), 男,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作物害虫学; *并列第一作者: 李曼娟(1993年—), 女, 本科; 研究方向: 作物
害虫学。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但建国(DAN Jianguo), E-mail: jianguodan@hotmail.com。
普通大蓟马产卵选择性初探
谭 珂, 李曼娟 *, 陈 鑫, 葛文龙, 但建国 **
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海南海口 570228
摘 要 采用叶盘法对普通大蓟马的产卵选择性进行研究。 二元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 该虫产卵时对豇豆嫩叶
正面和反面的选择性没有差异, 但喜欢在菜豆和花生嫩叶的正面产卵。 以豇豆嫩叶反面、 菜豆嫩叶正面和花生
嫩叶正面供普通大蓟马产卵时, 产卵选择性顺序为豇豆>菜豆=花生, 近 85%的卵产在豇豆嫩叶上。 寄主植物叶
表茸毛密度对普通大蓟马的产卵选择性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普通大蓟马; 产卵选择性; 豇豆; 菜豆; 花生; 茸毛密度
中图分类号 S433 文献标识码 A
Preliminary Studies on Oviposition Preference of Bean
Flower Thrips, Megalurothrips usitatus (Bagnall)
TAN Ke, LI Manjuan*, CHEN Xin, GE Wenlong, DAN Jianguo**
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Plant Protection,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Hainan 570228, China
Abstract Oviposition preferences for three legume species by bean flower thrips, Megalurothrips usitatus
(Bagnall), were conducted with leaf discs in the laboratory. In dual-choice tests, the females showed no preference
for laying their eggs on either adaxial surfaces or abaxial surfaces of young leaves of cowpea, Vigna unguiculata.
Adaxial surfaces of young leaves, however, were preferred for oviposition by the thrips on common bean, Phaseolus
vulgaris, and groundnut, Arachis hypogaea. When abaxial surfaces of young cowpea leaves and adaxial surfaces of
young leaves of both common bean and groundnut were exposed to the females, they expressed clear oviposition
preferences for particular legume species in the order cowpea leaves >common bean leaves =groundnut leaves,
ovipositing approximately 85% of their eggs on young cowpea leaves. The density of trichomes on leaf surface of
host plants had some impact on oviposition preference of the bean flower thrips.
Key words Megalurothrips usitatus; Oviposition preference; Vigna unguiculata; Phaseolus vulgaris; Arachis hypogaea;
Trichome density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5.03.024
第 36 卷热 带 作 物 学 报
A. 二元选择性实验
B. 三元选择性实验
C. 非选择性实验
图1 产卵选择性实验和非产卵选择性实验中叶盘在
培养皿内的空间布置
Fig. 1 Spatial arrangement of leaf discs in Petri dishes
in oviposition choice and no-choice tests
‘广州双青 1 号’ 和 ‘闽花 15’。 采用常规栽培方
法于大棚内种植。 选取健康的嫩叶供试。
1.2 方法
1.2.1 对同种植物叶片的产卵选择性实验 采用
叶盘法进行产卵选择性实验。 用直径为 15 mm 的
打孔器切取叶盘。 将叶盘移到垫有湿润滤纸的培养
皿(直径9 cm)内, 每皿放置 4 个叶盘, 其中, 2 个
叶盘正面朝上, 2 个叶盘反面朝上, 叶盘的摆放方
式见图 1-A。 每个叶盘上放置一个外径为 22 mm、
内径为 11 mm 的镀锌铁质垫圈, 以防止成虫到叶
盘的另一面产卵。 每个培养皿内释放已交配 3 d 的
雌虫 2 头, 并用扎有小孔的保鲜膜封住皿口。 饲
养条件设定为 (26±1)℃, Rh (60±5) %, 光照 L/
D=14 h/10 h。 产卵 2 d 后, 采用染色查卵法(见后)
检查每个叶盘的着卵量, 计算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
叶盘的着卵量占每个培养皿内总卵量的百分比。 每
种植物设 8~10次重复。
1.2.2 对 3 种豆类叶片的产卵选择性实验 实验
方法参照前面的实验。 不同之处在于, 每个培养皿
中每种植物各放 2个叶盘, 共计 6个叶盘。 叶盘的
摆放方式见图 1-B。 根据预备实验结果, 按有利于
普通大蓟马产卵的原则, 豇豆叶盘设为反面朝上,
而菜豆和花生叶盘均为正面朝上。 实验设 8 次重
复, 统计每种植物叶盘的着卵百分率。
1.2.3 产卵非选择性实验 以豇豆、 菜豆和花生
等 3 种豆类嫩叶的正面和反面供试, 共设 6 个处
理。 每皿放置 2 个叶盘。 2 个叶盘来自同一植物,
且叶面朝向一致。 叶盘的摆放方式见图 1-C。 其他
方法参照前面的实验。 每处理设 10 次重复, 统计
每种植物叶盘的着卵量。
1.2.4 叶片染色查卵法 本实验参照 Martin 等 [7]
和Fiene等 [8]报道的叶片染色法, 检查叶盘着卵量。
呈肾形的卵被染成深红色, 在体视显微镜下清晰可辨。
1.2.5 叶片茸毛测定 选取 3 种豆类的嫩叶, 在
Olympus 显微镜下观测叶表的茸毛。 每种植物各取
5张嫩叶, 每张嫩叶的正面和反面各随机观测 3个视
野, 记录每个视野内茸毛的数量, 并计算茸毛密度。
1.3 数据分析
实验数据用 SAS9.1、 Excel 程序进行统计分
析。 着卵百分率经反正弦转换后再进行统计分析。
多重比较采用 Duncan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叶片正面和反面的产卵选择性
用嫩叶正面和反面进行二元选择性实验时, 豇
豆、 菜豆和花生等 3种寄主植物对普通大蓟马产卵
选择性有不同的影响(见图 2)。 普通大蓟马产卵时
对菜豆嫩叶正面和花生嫩叶正面均有明显的偏好
性, 其着卵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其嫩叶反面的着卵百
分率(p<0.05), 菜豆嫩叶正面和花生嫩叶正面的着
卵百分率分别为 84.20%和 64.05%, 比嫩叶反面的
着卵百分率分别高出 4.33 倍和 0.78 倍。 普通大蓟
马的产卵对豇豆嫩叶正面和反面没有选择性, 其着
卵百分率分别为 53.12%和 46.88%。
2.2 对不同寄主植物的产卵选择性
以豇豆嫩叶反面、 菜豆嫩叶正面和花生嫩叶正
面进行三元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见图 3), 普通大
蓟马最喜欢在豇豆嫩叶上产卵, 着卵百分率高达
84.31%, 显著高于菜豆嫩叶和花生嫩叶的着卵百
图柱上方的*表示叶片正面和反面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p<0.05, χ2测验)。
An asterisk above the error bars indicat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adaxial and abaxial surfaces of the young leaves of the same
legume at p<0.05, chi-square test.
图2 普通大蓟马对豆类嫩叶正面和反面的产卵选择性
Fig. 2 Oviposition preference of Megalurothrips usitatus for
adaxial and abaxial surfaces of young legume leaves
寄主植物
100
80
60
40
20
0
豇豆 菜豆 花生
叶片正面 叶片反面





/%
*
*
588- -
第 3 期
寄主植物
豇豆 菜豆 花生
25
20
15
10
5
0



/粒
b
a
b
叶片正面
叶片反面
b
b
b
图4 非选择性实验中不同豆类植物嫩叶
对普通大蓟马产卵的影响
Fig. 4 Effects of young leaves of different legume species on
oviposition ofMegalurothrips usitatus in no-choice tests
分率(p<0.05)。 菜豆嫩叶和花生嫩叶上的着卵量相
似, 其着卵百分率分别为 9.03%和 6.67%。
2.3 叶片正面和反面及其茸毛密度对普通大蓟马
产卵的影响
在普通大蓟马产卵非选择性实验中, 豇豆嫩叶
反面的着卵量为 12.9 粒, 显著高于豇豆嫩叶正面、
菜豆嫩叶正、 反面和花生嫩叶正、 反面(p<0.05)
(见图 4)。 对菜豆和花生而言, 嫩叶正面的卵均多
于反面, 但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 菜豆嫩
叶正面和反面的着卵量分别为 4.5粒和 2.7粒, 而花
生嫩叶正面和反面的着卵量则分别为 4.5粒和 2.0粒。
3 种豆类植物嫩叶表面的茸毛数量有比较大的
区别, 以菜豆茸毛最多, 花生次之, 豇豆最少。 菜
豆和花生叶片反面的茸毛均多于正面。 菜豆嫩叶反
面和正面、 花生嫩叶反面和正面、 豇豆嫩叶反面和
正面的平均茸毛密度分别为 22.56、 12.02、 6.26、
0.26、 0.18、 0.68 根/mm2(见表 1)。 除了豇豆嫩叶
反面和正面, 以及花生嫩叶正面的茸毛密度彼此之
间没有显著差异外(p>0.05), 其余各处理之间的差
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
3 种豆类嫩叶的叶表茸毛密度跟非选择性实验
中普通大蓟马的产卵量不呈直线线性相关(见图 5)。
茸毛少时有利于普通大蓟马的产卵; 当叶表覆盖较
多茸毛时, 普通大蓟马产卵量减少。
3 讨论与结论
植物叶片表面的茸毛对植食性昆虫具有物理或
化学防御作用。 钩状茸毛和腺毛能捕集成虫, 阻碍其
在叶表上的运动, 进而影响成虫的取食和产卵 [9-10]。
腺毛还能分泌有毒化合物, 使寄主植物具有抗生性 [9],
例如, 番茄腺毛分泌的酰基糖化合物(acylsugars)
对西花蓟马 [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有
抗生作用[11]。 有些害虫的发生与寄主植物叶表茸毛
图柱上方的字母不相同时, 表示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p<0.05, Duncan法)。 下同。
Different letters above the error bars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different treatments at p<0.05, Duncan’s multiple range test. The
same as below.
寄主植物
图3 普通大蓟马对3种豆类植物嫩叶的产卵选择性
Fig. 3 Oviposition preference of Megalurothrips usitatus
for young leaves of three legume species
豇豆 菜豆 花生





/%
100
80
60
40
20
0
a
b
b
表1 不同豆类嫩叶正面和反面的茸毛密度
Table 1 Densities of the trichomes on adaxial and abaxial
surfaces of young leaves of different legume species
说明: 表中数值为平均值±标准误。 字母不相同时, 表示处理
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 Duncan法) .
Note: Data in the table are presented as mean±SE. Means followed
by the different letter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Duncan’s multiple
range test).
豆类叶片 茸毛密度/(根/mm2)
豇豆嫩叶正面 (0.68±0.52)d
豇豆嫩叶反面 (0.18±0.44)d
菜豆嫩叶正面 (12.02±4.03)b
菜豆嫩叶反面 (22.56±5.78)a
花生嫩叶正面 (0.26±0.35)d
花生嫩叶反面 (6.26±2.36)c
图5 豆类嫩叶叶表茸毛密度对普通大蓟马产卵的影响
Fig. 5 Effects of trichome densities on surfaces of young
legume leaves on oviposition of Megalurothrips
usitatus in no-choice tests
叶表茸毛密度/(根/mm2)
15
12
9
6
3
0
0 5 10 15 20 25



/粒
谭 珂等: 普通大蓟马产卵选择性初探 589- -
第 36 卷热 带 作 物 学 报
密 度 呈 负 相 关 , 例 如 , 辣 椒 上 的 茶 黄 蓟 马
(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 [12]、 木薯上的花蓟马
(Frankliniella sp.)和蓟马 (Corynothrips stenopterus
Williams) [13]、 茄 子 上 的 烟 粉 虱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14 -15], 以及为害黄瓜的美洲斑潜蝇
[Liriomyza sativae(Blanchard)][16]。 施用茉莉酮酸甲酯
(methyl jasmonate)可使番茄叶表上第 VI 类腺毛的
密度大幅度提高, 西花蓟马若虫被大量捕集[17]。
普通大蓟马产卵选择性跟叶表茸毛的多寡有一
定的关系。 在本研究中, 豇豆嫩叶正面和反面的茸
毛比较少, 其平均茸毛密度不超过 0.68 根/mm2,
普通大蓟马产卵时, 对该植物叶片的正面和反面没
有偏好性。 花生嫩叶正面茸毛很少, 但反面的茸毛
较多, 其平均茸毛密度已达 6.26 根/mm2, 普通大
蓟马在花生嫩叶正面产下的卵比反面多 78%。 菜
豆嫩叶的正面和反面均有大量的茸毛, 远多于豇豆
和花生嫩叶。 菜豆嫩叶反面的平均茸毛密度高达
22.56 根/mm2, 是其正面的 2 倍左右, 因此, 普通
大蓟马将更多的卵产在菜豆嫩叶正面。 叶表密被钩
状茸毛是菜豆的主要特征 [18-19]。 西花蓟马对菜豆、
西葫芦 (Cucurbita pepo L.)、 甜菜 (Beta vulgaris L.)
和甜椒(Capsicum annuum L.)等 4 种寄主植物的选
择性实验结果表明, 该虫最喜欢在西葫芦叶片上取
食和产卵, 菜豆仅排在第 2 位、 且选择性远低于前
者 [20]。 然而, 值得注意的是, 在三元选择性实验
中, 普通大蓟马对菜豆叶片正面和花生叶片正面的
产卵选择性没有显著差异, 尽管菜豆叶片正面的茸
毛密度远高于花生叶片正面。 这意味着菜豆叶表茸
毛密度须达到某个临界值时, 普通大蓟马产卵才会
受到较大的干扰作用。 在未来的研究中, 应对茸毛
密度相异的不同菜豆品种进行普通大蓟马产卵选择
性实验, 以此确定茸毛密度临界值, 为抗虫菜豆品
种的选育提供依据。
除了叶表茸毛外, 普通大蓟马产卵选择性还受
其他因素的影响。 花生叶片正面的茸毛密度不高,
与豇豆叶片反面近似, 但普通大蓟马却更倾向于豇
豆叶片上产卵。 这与 Chang[6]的报道非常相似, 该
作者曾发现普通大蓟马对与豇豆同属的赤豆的选择
性大于花生。 普通大蓟马产卵所展现出的这种选择
性可能跟叶片内的营养物质和次生化合物有关。 有
关寄主植物叶片的营养物质和次生化合物对普通大
蓟马产卵选择性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麦昌青, 王 硕, 袁伟方. 三亚市冬季瓜菜豇豆蓟马预测方法
和绿色防控技术初探[J]. 中国植保导刊, 2012, 32(11): 43-45.
[2] 云天海 , 肖日新 , 吴月燕 , 等. 蓝板诱杀技术在豇豆蓟马防控
上的应用[J]. 中国蔬菜, 2012(5): 32.
[3] 范咏梅, 童晓立, 高良举, 等. 普通大蓟马在海南豇豆上的空间
分布型[J]. 环境昆虫学报, 2013, 35 (6): 737-743.
[4] 张念台 . 蓟马为害杂粮之习性及其防治 [J]. 中华昆虫特刊 ,
1987(1): 55-72.
[5] Chang N T. Seasonal abundance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of
thrips, Megalurothrips usitatus on soybean at southern area of
Taiwan[J]. Plant Protection Bulletin, Taiwan, 1987, 29(2): 165-173.
[6] Chang N T. The preference of thrips, Megalurothrips usitatus
(Bagnall), for three leguminous plants[J]. Plant Protection Bulletin,
Taiwan, 1988, 30(1): 68-77.
[7] Martin N A, Workman P J. A new bioassay for determining
the susceptibility of onion(Allium cepa)bulbs to onion thrips,
Thrips tabaci(Thysanoptera: Thripidae)[J]. N Z J Crop Hortic Sci,
2006, 34: 85-92.
[8] Fiene J, Kalns L, Nansen C, et al. Foraging on individual
leaves by an intracellular feeding insect is not associated with
leaf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r leaf orientation[J]. PLoS ONE,
2013, 8(11): e80911. doi:10.1371/journal.pone.0080911.
[9] Smith C M. Plant Resistance to Arthropods: Molecular and Conventional
Approaches[M]. Dordrecht: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2005: 77-81.
[10] Levin D A. The role of trichomes in plant defense[J]. Quart
Rev Biol, 1973, 48: 3-15.
[11] Mirnezhad M, Romero-González R R, Leiss K A, et al. Metabolomic
analysis of host plant resistance to thrips in wild and cultivated
tomatoes[J]. Phytochem Anal, 2010, 21: 110-117.
[12] Yadwad A, Sridevi O, Salimath P M. Leaf trichomes-based
resistance in chilli Capsicum annuum to thrips and mites [J].
Ind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8, 78(6): 518-521.
[13] van Schoonhoven A. Resistance to thrips damage in cassava[J].
J Econ Entomol, 1974, 67: 728-730.
[14] Ayyasamy R, Baskaran P. Influence of certain leaf characters
of brinjal accessions with incidence of Bemisia tabaci[J]. Journal
of Food, Agriculture and Environment, 2005, 3: 333-334.
[15] Taggar G K, Gill R S. Preference of whitefly, Bemisia tabaci, towards
black gram genotypes: Role of morphological leaf characteristics[J].
Phytoparasitica, 2012, 40: 461-474.
[16] 李绍勤, 邓望喜, 张求东, 等. 美洲斑潜蝇对黄瓜品种的寄主选
择性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5(2): 134-137.
[17] Boughton A J, Hoover K, Felton G W. Methyl jasmonate application
induces increased densities of glandular trichomes on tomato,
Lycopersicon esculentum[J]. 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2005,
31: 2 211-2 216.
[18] Maiti R, Satya P, Rajkumar D, et al. Crop Plant Anatomy[M].
Croydon: CPI Group(UK)Ltd, 2012: 106.
[19] Navea C, Terrazas T, Delgado-Salinas A, et al. Foliar response
of wild and domesticated Phaseolus vulgaris L. to water stress[J].
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 2002, 49: 125-132.
[20] Nyasani J O, Meyhofer R, Subramanian S, et al. Feeding and
oviposition preference of 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for crops
and weeds in Kenyan French bean fields[J]. 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 2013, 137: 204-213.
责任编辑: 沈德发
5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