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扮洲冲洲冲琳功功功劝劝冲翻。从险父冲片” 沁“ 。封令产。书冷之” 琳劝琳父。 父。父冷 x睁况冷况冷况冲琳父心况冷琳 ” 。琳 ,`。动安 试 论 中国 ,高粱 的起 源 ` 问题
妥`匆娜心“ 袱二 沉峭心时帐帐帐。时。父哈“ 帐帐帐帐帐 省农科院玉米所 徐瑞洋 赵随堂 似帐心“ 侧时
我国是栽培高粱最早的国家之一 , 至少
有 6 , OQQ年的悠久历史 。 对于高粱起源问题前
人虽有过论述 , 但很少有人系统地研究过 。
本文根据我国古籍记载 、 考古学论证 、 野生
资源以及中国高粱具 有的特征特性认为 : 中
国高粱可能原产于我国 。
我国古书里记载高粱的另lJ名有好多种 ,
如蜀林 、 蜀黍 、 芦襟 、 荻粱 、 乌禾等 。 公元
三世纪 《 广雅 》 里说 : “ 乌禾 , 塞北最多 ,
农家种之 , 以备他谷不熟 为 粮 耳” 。 明代
《 本草纲 目 》 中记载 : “ 蜀林 , 北地种之 ,
以俗缺粮 , 余及牛马 , 盖栽培厉史四千九百
年 ” 。 《 农政全书 》 中说 : “ 北方地不宜麦
禾者 , 乃种此 , 尤宜下地立秋后五日 , 虽水
潦一丈深 , 而不坏之 ” , 这是我们祖先对高
粱耐膺薄 、 抗涝性的描述 。 明代 《 王 祯 农
书 》 中说 : “ 其子作米可食 , 余及牛马 , 又
可济荒 , 其余可作洗帚 , 秸秆可以织箱 、 夹
篱 、 供鬓 , 无可弃者 , 亦济世之 良谷 , 农家
不可阔也” , 说明我国高粱有多种用途 。
国外学者对高粱原产地的认 识 不 `太一
致 , 赫克尔 ( H a o k e l , 18 8 5 ) 认 为 高梁是
由野生的约 翰 逊 草 ( s o r g h : m 人a l e P e : s e )
演化而来 , 这种 植 物 在 印 度 及 非 洲 皆
有 发 现 , 因 此认为高粱原产于以上两地 。
皮波一 ( iP p “ r , 19 1 0) 认为约翰逊草是 多年
生植物 , 且具有地下茎 , 而高粱无地下茎 ,
因此否认约翰逊草为高粱的祖先 , 但不否认
印度及非洲为其原产地 。 此外 , 得 ·康 德 尔
( D
。 · C a n d e l l e )
、 保尔 ( B e l l ) 等人皆主
张以上两地为原产地 “ ) 。 但布莱特 许 奈得
( B , e t ” e h n “ id e r ) 主张高粱原产于 中 国 ,
因为中国栽培高粱的历史较其他各国为早 ,
对高粱的利用亦较他国为广 ` “ ’ 。
高粱名称在多数国家发音为 “ K a ol ia -
gn
” 、 “ K a lu i d n ”
、 “ G a ol a砚 ” 、 “ G a -
o l i a n ., 和 “ G a o ly a n 等 , 都与我国 的 a 高
粱 ” 发音相似 。 这显然是由于其他国家从我
国输入高粱 , 并仍保持着原发音 。
考古学研究认为 , 高粱起源于干旱的非
洲中部沙漠地带以及我国西南干旱地区 。 在
远古时期 , 生活在干旱地区的居民在外界水
源隔绝得不 到其它食物的情况下 , 只有致力
于驯化一种抗旱性很强的野生植物 。 考古工
作者在 5 , 0 0 年前的埃及古墓 中 , 发 现 完整
的炭化高粱子粒多 在非洲撒哈阿里地区的陶
器上发现公 元前 2 , 0 0年的一个高粱单粒 ( 克
拉克 , 19 7 1 ) ; 在古埃及阿塞利亚 的雕刻艺
术品上 , 也发现完整的高粱植株图案 ` . ’ 。 哈
伦和施泰姆勒 ( 19 7 6) 认为高粱驯化发生在
3 , 0 0 0年以前 ,公元前 1 , 0 0年已在印度种植 。
十五世纪以来 , 高粱已广泛引种到美洲 《 , ) 。
解放后根据我国发掘的出土文物资料考
证 , 从战国到西汉时期 , 高粱已在我国北方栽
培 。 如 19 5 5年东北博物馆展出的由辽宁省辽
阳二道壕西汉村落遗址中发现的炭化高粱 ;
同年 山西文化局也展出在河北石家庄市庄村
战国时期赵 国遗址中发掘出来的炭化高粱 ,
1 9 5 7年中国考古研究所在二比京西郊西汉建筑
遗址中发现墙上印有高粱秆扎成的 排 架 遗
痕 ; 同年在江苏新沂县三里墩西周遗址中又
发现了炭化高粱秆和叶片遗痕 , 1 9 72 年在河
南省郑州大河村原始社会遗址发现用陶罐盛
装的大量炭化高粱子粒 , 经考古工作者用放
射性同位素 “ “ P示踪 , 距今 5 , 0 0 0士 100 年 ,
可见那时我国已经种植高粱 `昌 , , 并在 2 , 0 0
年前巳经遍于黄河和长江流域广大地区了 。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 美国从我国崇明岛引去
了一种叫 “ 中国瑰拍” 的甜高粱 (我国古书
里叫芦粟 、甜蜀秸等 ) , 经杂交选育推广 , 到
八十年代已大面积推广 。 苏联在五十年代引
利`中国琉拍甜高粱 , 种植面积达 10 万亩 。
我国海南岛 、 西南山区 、 黄河流域 以及
华二化地区皆发现了野生高粱 , 与约翰逊草特
征特性不 同 。 海南岛崖县藤桥山坡上生长的
野生高粱 , 具有强大的分萦力 , 为一年生 ,
无地下茎 , 茎秆干涸无汁 , 坚韧 . 成熟子粒
全部风落 , 华北地区也有一种野生的 “ 风落
高粱 ” , 山西忻定盆地群众称 “ 风落菱” ,
单秆 , 茎秆干涸无汁 , 坚韧 . 成熟下部叶片
枯黄 , 颖壳紧裹种子 , 将要成熟时子粒全部
带壳风落 , 越冬后翌年 4 月上旬出苗 , 生长
在缺水的山坡岩石缝 中或田埂 、 大田中 , 由
于苗期不易识另l] , 成了忻定盆地一些地方的
恶性杂草 。 有人认为风落菱与栽培高粱的很
多特征特性相似 , 可能是中国高粱的祖先或
近亲祖先 。
不同产地的高粱品种都具有自己的不同
生态特性 。 因此 , 研究高粱的不同生态特性
对其起源能提供重要的依据 。
我国具有粒用 、 帚用 、 糖用 、 工艺用 、
糯质等丰富的农家品种资源 。 无论是散穗或
紧穗 、 高秆或矮秆 、 早熟或晚熟 、 白粒或红
粒 、 糯质或非糯质等 , 它们与国外其它类型
(南非 、 西非 、 北非 、 中非 、 印度 、 亨加利
和达索等 ) 比较 , 具有着 自己共同的和与国
外高粱不同的特征特性 。
一 、 根茎 : 根茎 的长短与高粱播种出苗
率有很大关系 , 根茎长一般好出苗 、 出苗率
高 , 反之较低 。 中国高粱品种的根茎 一长度都
在 5 厘米左右 , 在我国北方干旱少雨地方种
植 , 播深 2 。 5寸以上仍能正常出苗 。 国 外 其
它类型高粱品种如亨加利高粱 , 根茎长度只
有 :盏厘米 , 南非 、 西非高粱根茎长度只有中
国高粱的一半左右 , 所以播种 时对土壤整地
要求很严格 , 即播种 1 寸深全 苗 , 2 寸 缺
苗 , 3 寸就无苗了 。
二 、 幼苗 : 5 月上旬播种 , 中国高粱 7
一 8 天即可出苗 ; 国 外 的 其它类型品种则
需 10 一12 天 , 最长可达 17 天 。 中国高粱出土
后 , 发苗快 , 生长迅速 , 幼苗期不呈现或很
少呈现紫色素 , 国外高粱幼苗生长缓慢 、 瘦
弱 , 大部分品种叶面及叶缘呈现紫色斑或紫
色素 。
三 、 叶脉 : 高粱叶片的主脉分为白色 、
黄色 、 灰色 (蜡质 ) 三种 。 中国高粱只有白
色和黄色两种叶脉 , 无灰色 (蜡质 ) 叶脉 ,
国外高梁大部分为灰色叶脉 。
四 、 叶片 : 中国高粱成熟时 , 中 、 下部
叶片拈死 , 国外高粱成熟时整个植株叶片仍
保持鲜绿 。
五 、 落秆 : 按照高粱成熟期茎秆含汁量
的多少 , 将高粱茎秆分为髓空无汁干涸型 、 髓
实少汁微 含糖分型 、 髓实多汁低含搪分型 、
髓实多汁高含糖分型四种 。 中国高粱 (除搪
用外 ) 属第一种类型 。 国外高粱如中非 、 北
非 、 西非和印度等高梁属第二 、 三类型 , 南
非和亨加利高粱属第四种类型 。 从化学成分
中的祖纤维来看 , 中国高粱显著 高于国外品
种 ,根据抽穗期测定 , 中国高粱粗纤维含量达
4 6
.
9 4%
,而国外的南非 、 都拉高粱含量分别
为 1 8 . 7%和 2 3 . 6% 。 中国高粱的茎叶比例为
7 1
.
1 : 2 8
.习 , 国外亨加利的比例为 6 1 . 1 : 3 8 . 9 。
一 六、 撰宪 : 高粱壳型分为四级 。 一级壳
型特点是抽穗时颖壳无光泽 , 呈长纺锤形 ,
有明显绿色条纹 , 壳薄而软 , 成熟时有落粒
特性 , 二级壳型与一级壳型的特 点 基 本相
似 , 好脱粒 , 不落粒 , 三级壳型特 点 是 抽
穗时颖壳光亮 , 并生有很多绒毛 , 呈 卵 圆 中国高粱大部分为纺锤形 , 少部 分 为 卵圆
形 , 中间鼓突 , 只有老熟后才好脱粒 , 四级 形 ; 而国外高粱则相反 , 大部分为卵圆 形 ,
壳型与三级壳型的特点基本相似 , 无论什么 极少为纺锤形 。 中国高粱子粒大部 分 为 红
时候都不易脱粒 , 因而着壳率很高 。 一级壳 色 , 独特的为黄色 ( 如三尺三等 ) ; 而国外
型是一种突变壳型 。 所有的中国高粱均属二 品种大部分为橙红 、 白色 。
级壳型 , 所 以也称中国高粱壳型 , 国外高粱 从粒的化学成分看 ( 如表 1 ) , 各种类
属三 、 四级壳型 。 型品种的蛋白质 、 粗脂肪以 及淀粉的含量相
七 、 子粒 : 高粱子粒的形状有纺锤形 、 差不大 , 主要是丹宁的含量相差幅度以中国
卵圆形两种 , 颜色有红 、 黄 、 橙红 、 白等 。 高粱最高 。
斑 1 子 位 化 攀 成 分 的 比 较
中 国 高 粱
南 非 高 粱
西 非 高 粱
中 非 高 粱
亨 加 利 高 粱
北 非 高 粱
印 度 高 粱
达 索 高 粱
7
。
7 5一 1 3 。 1 0
9
。
1 0一 1 2 。 5 0
1 2
。
7 4一 1 2 。 8 4
12
。
8 4
9
。
7 8一 1 0 。 5 7
1 2
。
9 9一 13 。 2 9
1 1
。
2 4一 1 2 。 3 0
1 0
。
4 3
3
。
4 8一 5 。 2 3
2
。
8 0一 3 。 2 0
3
。
1 7一 3 。 1 8
4
。
5 4
2
。
39一4 。 2 2
3
。
3 0
3
。
7 0
2
。
9 9
6 8
。
8一 7 7 。 6
7 1
。
7 0一 7 3 。 6 0
6 1
。
7一 7 7 。 4
7 0
。
5 0
6 5
。
9 0一 6 9 。 8 0
7 4
。
2 0
7 2
一
9 0
7 6
。
2 0
0
。
0 8 6一 l 。 1 9
0
。
18一 0 。 3 1
0
。
1 1一 0 。 3 1
0
。
5 9
1
。
1 1一 1 。 3 2
0
。
4 1一 0 。 5 8
,
0
。
1 7
0
。
0 7 1
衰 2 离梁品种类里与杂种一代 , 性的关系
}部分低 }部分高 }、 二*
} 女 七 伫轰, ,含 , 4 寿二七 弓尸 咭净 } 口二 勺 门
1一产{粤释 -一卜一刃一一
}
数量…% …数量…% {数量}%一8一n己一21匕一ó吕2
1 0 { 1 0
908
比八Rù八O
4 0
0
` .1
51
二.ó
6
1.一 二ó2
.
.
几
.
ó
3
口ó..
102n,
二,L
八 、 育性 : 用雄性不育系与普通高梁品
种进行杂交 , 杂种一代表现为全不育 、 部分
不育 (低结率和高结率 ) 、 全可育 三 种 类
型 。 这种 育性的不同反应是细胞质和细胞核
共同作用的结果 , 因此它能反应出高粱内部
的一些遗传行为 (如表 2 ) 。 由表 2 可以看
出 : 南非 、 达索高粱大部分属全 不 育 类型
(指南非高粱与雄性不 育系杂交后 , 杂种一
代表现全不 育, 把南非高 粱 称 全 不 育 品
种 ) , 西非 、 北非 、 中非 、 亨加利高粱大部
分为全可育类型 , 也称全恢复类型 。 而中国
高粱大部分表现为半育类型 , 极少部分表现
为恢复类型 , 没有稳定的全不 育类型品种 。
所 以中国高粱品种不易转育成新 雄 性 不 育
系 , 恢复性品种也不像亨加利 、 北非 、 西非
高粱那样完全恢复 。 严格地说 , 中国高粱基
本上属部分可育类型 。
九 、 杂种优势 : 我所 1 9 63 一 19 6 5年用中
国高粱与南非高粱 、 亨加利高粱 等 进 行杂
中国
南非
西非
中非
亨加利
J匕J卜
印度
达索
5
1 0
5
3
3
1 0 }10 0
3 3
。
3
10 0
6 6
。
7
交 , F ,株高的杂种优 势 分 别 为 3 3 . 7% 和
4 9
.
9% ; 一株粒重的杂交优势分别为 9 5 . 6%
和 1 6 4· 4% 。 分别用同一种类型的中国高粱 、
南非高粱杂交 , F : 株高的杂交优 势 分 别仅
为 5 . 0 1%和 1 . 13 % , 一株粒重的杂交优势分
别为 3 3 . 8 %和 2 . 4 1% 。 19 72 年辽宁铁岭农科
所用中国高粱 (三尺三 、 锉 i 号 ) 和其它 7
玉 米 抗 大 斑 病 育 种 研 衬究
梅振邦 苏书文 袭英杰 高合明 郭新林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
病害 , 其发生严重年份能使感病品种减产 30
一 50 % 。 世界 一 :-I刘一玉米抗大斑病的研究 , 在
五十年代以前 , 为多基因控制的抗性育种石
1 9 5 9年发现 自交系 G E 4 4 O和爆裂玉米 “ 妇人
指 ” ,对大斑病菌侵染以褪绿斑为特征的抗性
反应之后 , 开展 了单显性基因控制 的抗病研
究 。 2 9 6 , 年胡克 ( A 、 G 、 H o o k e r ) 报道了玉
米抗大斑病的显性基 因 H t , 其后又报道褪
绿斑抗病性是受 G E 4 4 O和 “ 妇人指 ” 的单显性
基因环 t所控制 , 属质量性状遗传 。 这两个材
料被认为是最好的褪绿斑抗源 , 该基因定位
于第 二染色体上 。 1 9 7 3年卡勒布 ( A . G 。 C a -
l bu ) 等报道 , 在不同遗传背景下 , 大 斑 病
. 0 . . 0 . . 0 . . 0 . . 0 冲 . O . . C冲 . 0一 . C . 礴 O ` . 0 . 一 0 . 0 0` . 0 . . 0 . ~ O陌 . 0冲 . 们 . 洲 O` . 0 . . ` . ` 卜 . 仁卜 . 0冲 . 0 . . 0 . . 0 . 一 O , 州二卜 . 0 甲 . 0 . . 0 御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 仁卜 . 0 ~
个不同地理来源的南非高粱 ( 31 97 B ) 、 亨
加利高粱 ( H e g a r i ) 、 印度高粱 ( S h a l l u ) 、
西非高粱 ( E a : l y w h i t e M i l o , 4 5 0 ) 、 北
非高粱 ( C o r n e o u o D u r r a ) 、 中 非 高 粱
(W h i t
e F e t e r i t a 非 7 5 5
.
) 和 达 索 高 粱
( Y e ol $ 尹畔?井娜 , 喻未吼 一杂种二代的产量分别 比双亲平均值产量增一产卜 2忿0一
3 0 0%
、
15 4
。
5一 1 7 0% 、 1 6 3 . 3% 、 1 5 4。 5% 、
1 0 %
、
60 % 和 60 % ` “ ’ 。 : 因此 , 用杂和`优势理
论的超显性假说可以说明 , 中国高粱与上述
7个品种类型亲缘关系较远 , 生态类型差异较
大 ,所以杂种一 代均表现了强大的杂交优势 。
十 、 抗寒性 : 我所从 19 6 0一19 63 连续 3
年用关东黄 、 大粒红 、 西藏高粱 、 香高粱 、
盘陀菱等中国高粱以及用九头鸟 ( 亨加利 ) 、
黄M il 。 ( 西非 ) 、 白长佛尔 (南非 ) 等 外
国高粱进行冬季播种试验 , 中国 高 粱 ( 1 :
月 2 0日播种 , 地温为 o oc ) 在 一 2 0o c 以下越
冬 , 经长时间的低温锻炼 , 第二年仍有30 ,
70 % 的出苗率 , 出苗后生长蹲实 , 无冻害 ,
并比不冬播的相同高粱品种增产 10 , 30 % ,
而国外高粱冬播出苗很少或不熊出 苗不” 。
说明中国高粱对于低温具有较强的适应力和
抵抗力 , 因此 , 有人推测这和我国的野生高
粱 “ 风落高粱” 子粒落地越冬再生的特性很
相似 , 更进一步说明 了中国高粱的祖先 可能
为 “ 风落高粱 ” 这个野生种 。
从以上的初步分析 , 我们认为 高粱的原
产地不是一个 , 而可能是两个或三个 , 国外
高粱的原产地为非洲或印度 , .中国高粱的原
产地可能就是我国 , 这只是一些初 步 的 看
法 , 还须进一步深入研究 。
( 1 )
( 2 )
( 3 )
( 4 )
( 5 )
. 一主要参考文献
山 西省忻县地区农业科学 研 究 所 ,
19 72
, 杂交高梁选育一制种一栽培 ,
科学出版社呵
孙风舞 , 1 959 , 高粱 , 科学出版社。
伶屏亚, 、 . 197 ” , · ;疼作物史话 , 中国青
年出版社 , 5 一 5 60
辽宁省铁岭地区农业科学 研 究 所 ,
19 74
, 高粱类型间杂种优势 测 定 初
报 , 辽宁农业科学 , 3 一 4 : 27 一 32 。
原山西省农科院忻县杂粮所 , 1 963 ,
高粱冬播及早春播增产作用的试验 ,
油印本 。
( 6
。
7 ) D e w e t
。
J
.
M
一
J , 1 9 7 8
J o u r n a l o f B o t a 斗了-
4 7 7
。
入m e r i e a n
必 心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