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板栗配方施肥促丰产研究初报



全 文 :表 6 新梢的充实度和果穗
新梢长度
(cm)
成熟部分长度
(cm)
成熟比
(%)
果穗重
(g)
穗 长
(cm)
糖 度
(%)
277.0
113.8
91.9
71.1
66.3
212.8
65.5
25.5
5.6
0.0
76.3
57.6
27.7
7.9
0.0
301.6
233.1
321.4
337.8
289.4
17.1
15.1
14.7
15.2
14.9
14.4
14.1
13.4
13.4
11.9
题 ,所以高水平的栽培技术是必要
的。除了施肥 、病虫害防治等 ,一定
要正确掌握最适结果量 ,才能使树
体生长健壮 ,结果母枝充实 ,其抗性
则强 。
具体措施如下:
1.“巨峰”系列大粒葡萄品种 ,
果穗整形应在盛花期前进行 ,平均
穗重目标定在 400 g 。
2.最适结果量 ,长梢修剪下结
果母枝数 6 450支/hm2 ,产量目标
应定在 30 000 kg/hm2 ,每公顷产
量超过 37 500 kg ,会使树体早衰 。
3.树体发育 ,长梢修剪法优于
短梢修剪法 。为使结果母枝充实 ,
70 cm 以下的结果枝不要求着果。
参考文献
1 钟家煌主编.葡萄高效益栽培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3.
2 青木秋ひろ,板木秀久.せ人定
方法の差异ガ“Campbell Early
の枝レまの伸长 ,结实存りびに
果房の发育に及ほす影响 ,枥木
农试研报 ,1961 ,(6):39 ~ 47.
3 中田隆人.ブドワ巨峰の花振
二防止に的すろ研究 ,枥木农试
研报 ,1976 ,(21):85 ~ 95.

收稿日期:1998-09-24
板栗配方施肥促丰产研究初报
詹世虎
(安徽省舒城县林业科技中心 231300)
摘要 板栗树因雌花量少 、空苞率
高 、果实发良不良而导致单产低 、品
质差 ,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手段之
一是进行配方施肥。本试验结果表
明 ,施肥的最佳配方为含 N12.4%、
P7.75%、K6.3%、B0.4%、
Zn0.3%、Mg0.3%,总有效量为
27.49%的经过造粒的专用复合肥 。
适宜用量为每株树施 0.5 kg ,大树
可适当多施。以 3月中 、下旬或 5
月下旬进行根际施用(环状沟施或
放射状沟施)为好。
关键词  板栗 配方施肥 配比 肥种 肥型
板栗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树种
之一 ,素有“铁杆庄稼” 、“砸不烂的
粮仓”之美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
提高 、食品结构的变化 ,板栗以其独
特的风味 、丰富的营养 ,深受国内外
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
怎样提高板栗的产量和品质 ,
多年来一直是许多研究者探讨的重
要课题。前人研究指出:板栗雌花
量少 、空苞率高 、果实发育不良是板
栗单产低 、品质差的直接原因之一 。
改变这种状况最有效的调控手段之
一是配方施肥 。
本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板栗
配方施肥的最佳配方和肥料种型 、
最佳施肥时期 、施肥量和施肥方法 。
1 试验地的设置和土壤肥力状况
该试验分布在河棚 、晓天 、干汊
河乡等 3处进行。经化验分析和土
壤普查资料 , 3处样地土壤肥力状况
列入表 1。从表 1中可以看出:板栗
林中普遍土壤贫瘠 ,氮 、磷含量很
低 ,硼 、锌 、镁等微量元素较为缺乏 。
特别是在板栗吸收根大量分布区
(20 ~ 40 cm)内全氮含量仅 0.032%
~ 0.044%,列国标六级;磷(P2O5)
含量仅 0.047%~ 0.068%,列国标
三级;全钾含量虽然较高 ,而速效钾
含量太低 ,仅达 62 ~ 75 ppm;微量元
素 B 、Zn 、Mg 等的含量都在有效临
界值以下 ,其平均值仅 0.25 ppm 左
右。这些正是板栗产量的限制因
素。
2 试验材料及方法
本次试验的试验地一律选择在
树龄整齐 、同一品种 、嫁接 3 ~ 5年 、
树冠大小基本一致的板栗林中进
Brief Report 科技简报
26 
  林业科技通讯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8·11  
表 1 板栗配方试验地土壤肥力状况
地点 土层(cm) pH 值
有机质
(%) 评价
全 氮
(%) 评价
全 磷
P2O5
(%) 评价
全 钾
缓效钾
(%)
速效钾
(ppm) 评价
微量元素
B
(ppm)
Zn
(ppm)
Mg
(ppm)
河棚
0 ~ 20
20 ~ 40
40 ~ 70
6.5
6.3
6.0
1.05 低
国标
4 级
0.0449
0.0319
0.0276

国标
6 级
0.062
0.047
0.043

国标
3 级
4.3
3.7
3.1
75

国标
4 级
0.113 0.47 0.26
晓天
0 ~ 20
20 ~ 40
40 ~ 70
6.0 1.07

国标
4 级
0.052
0.044
0.041

国标
6 级
0.075
0.068
0.052

国标
3 级
3.45
2.69
2.58
62

国标
4 级
0.112 0.46 0.30
干汊河
0 ~ 20
20 ~ 40
40 ~ 70
6.0 1.13

国标
4 级
0.039
0.035
0.024

国标
6 级
0.077
0.068
0.053

国标
3 级
3.29
2.89
2.48
64

国标
4 级
0.130 0.43
0.16
表 2 N、P 、K三要素分别单独施用的增产效果
肥料种类
施  用  量
以株计
(kg/株)
按树冠投影
面积(kg/m2)
试验冠投
影总面积
(m2)
增 产 效 果
总产
(kg)
单产
(kg/ m2)
单产百分
率(%)
尿  素
过磷酸钙
硫 酸 钾
对  照
0.5
0.5
0.15
0
0.0465
0.053
0.018
0
53.86
47.19
42.03
53.44
20.875
19.375
15.310
16.475
0.388
0.411
0.365
0.308
125.8
133.3
118.2
100.0
行。为较为准确地获取试验数据 ,
我们在试验中采取以下方法:
(1)每个试验项目及其子项目
的供试栗树不少于 5株 ,对照树同
样也不少于 5株;
(2)本试验全部采用根际施用
化学肥料 ,叶面喷肥试验另行开展;
(3)无论试验树或对照树都要
同等进行抚育管理 ,适时防治病虫
害;
(4)板栗采收时 ,试验树和对照
树分别称量果重;准确测定树冠投
影面积 ,并按树冠投影面积准确计
量产量 ,进行效果鉴定。
3 研究结果的初步分析
针对板栗林土壤的前述肥力状
况 ,我们连续 3年相应开展了以下
几项配方施肥试验 ,以求产生最佳
经济效果 。
3.1 不同肥种 、配比 、肥型对板栗
产量的影响
3.1.1 N 、P 、K三要素分别单独施
肥的增产效果 所施氮肥选用尿素
(含 N 量 46%)、磷肥选用过磷酸钙
(含 P 量 19%),分别按 0.5 kg/株
(按树冠投影面积施量为 0.05 kg/
m2左右)施用;钾肥选用硫酸钾(含
K量 50%),按 0.15 kg/株(按树冠
投影面积施量为 0.015 kg/m2)施
用。施用后板栗增产情况(见表
2)。      
从表 2 、3数据可以看出:含 N 、
P 、K 的化学肥料施用后均有增产效
果 ,但增产率和同期试验的混合肥
相比 ,增产幅度明显偏低 ,特别是和
复合肥相比增产幅度更低。
3.1.2 N 、P 、K 三要素混合施用的
增产效果 将上述尿素 、过磷酸钙 、
硫酸钾三种肥料按 1∶1∶0.3的比例
混合拌匀 ,按 0.5 kg/株(按树冠投
影面积施量 0.05 kg/m2)施用 ,同时
将同样比例的肥料经造粒处理成复
合肥也按 0.5 kg/株(按树冠投影面
积施量 0.05 kg/m2)施用 。采收时 ,
两种处理的增产效果如表 3所示 。
从表 3可以看出 N 、P 、K 混合
肥施用后和前面所述的分别单独施
用的情况相比增产效果明显;但和
同期施用的有效成份相同 、经过造
粒处理的复合肥相比 ,效果仍不理
想。为何如此 ?我们分析认为:肥
料经造粒后施用不易因雨水冲淋而
流失 ,其肥效能均衡平缓地释放 ,肥
效期相应增长 ,因而效果比混合肥
要好 。
3.1.3 多元素复合肥施用的增产
效果 根据板栗林土壤情况 ,我们
拟定了 4种配方 ,各配方的具体原
料配比及有效成份含量见表 4 。
各配方不仅主要含有 N 、P 、K
三要素 ,还含有适量的 N 、Zn 、Mg 微
量元素。按照这 4种配方分别制成
颗粒状板栗专用肥 。施用结果 ,其
增产量如表4所示 。当然 ,总的来
Brief Report 科技简报
27 
  林业科技通讯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8·11  
表 3 N、P 、K三要素混合施用与复合施用效果比较
肥料种类
施  用  量
以株计
kg/株
按树冠投影
面积(kg/m2)
试验冠投
影总面积
(m2)
增 产 效 果
总产
(kg)
单产
(kg/ m2)
单产百分
率(%)
N 、P 、K 混合肥
N 、P 、K 复合肥
对照
0.5
0.5
0
0.05
0.05
48.0
43.5
53.44
20.11
20.03
16.48
0.429
0.461
0.308
136.0
149.5
100.0
   备注:总有效含量 34.78%、其中 N2O20%、P8.26%、K6.52%。
表 4 多元素复合肥几种配方的增产效果及益本比较
配方号 配方原料及份额
有效成份
(%)
出厂单价
(元/ t)
试验树冠
投影面积
(m2)
总产量
(kg)
与对照树
净增产
(kg)
单位增产增值
增产量
(kg/ m2)
增值量
(元/ m2))
肥料成本费
试验总成
本(元)
单位成
本(元/ m2)
单位益
本比
(%)
一号配方
尿素  1份
过磷酸钙 0.8

硫酸钾 0.2 份
微肥 B、Zn、Mg
总计
N  23
P 7.6
K  5
  1
86.6
1 704 48.1 12.4 3.875 0.80 0.564 4.26 0.088 688.7
二号配方
硫酸铵 1.2份
过磷酸钙 0.85 份
硫酸钾 0.15 份
微肥(B 、Zn 、Mg)
总成份
N 12.4
P 7.75
K 6.34
  1
27.49
1 280 48.4 12.1 3.575 0.074 0.517 3.20 0.0661 782.1
三号配方
硝酸铵 2 份
磷酸二氢钾 1 份
微肥
总有效成份
N 23.3
P 17.3
K 11.7
 1
53.3
2 480 51.05 13.45 4.925 0.099 0.676 6.205 0.1215 555.9
四号配方
硫酸铵 1 份
硝酸钾 0.4份
过磷酸钙 0.6 份
微肥(B 、Zn 、Mg)
总有效成份
N 12.7
K  9.0
P  5.7
  1
28.4
1 822 47.55 12.4 3.625 0.076 0.532 8.805 0.0695 765.5
  *:对照树树冠总投影面积 45.9 m2 ,总产 9.525 kg。
说 ,在施用量和施肥方法相同的情
况下 ,有效含量高的肥料 ,其增产幅
度也较高一些 ,但是肥料成本也相
应增高 ,就益本比来说 ,以第二种配
方的板栗专用肥的效益最佳。这种
配方的特点是:一是 N 、P 、K及微量
元素的含量比例均匀 ,结构适当 ,适
合我县土壤肥力状况;二是成本低 ,
适宜大批量机制生产 、推广应用;三
是从比较效益上 ,效果最佳 ,其益本
比为 782.1%,是四种配方中最高的
一种 。因此 ,我们将其选定为制造
板栗专用复合肥的最佳配方 。舒城
县复合厂据此配方批量机制生产板
栗专用复合肥 ,供栗区推广使用 ,均
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 。
3.2 不同发育期施肥对板栗产量
的影响
根据板栗的生物学特性 ,板栗
的雌花量在花原基分化期决定 ,而
其结实率在受粉期决定 ,这两个时
期是板栗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 ,施
肥效果显著。4月上旬是板栗花原
基分化期 ,是栗花发育的两性期 ,此
期施肥 ,增加树叶的叶绿素含量和
光合强度 ,有利于雌花形成 ,提高雌
花比例 ,促进当年增产。6月上旬是
板栗受粉期 ,此期施肥能促进受粉
受精和合子发育 ,增强光合作用 ,并
能延长叶的功能期 、促次年花芽形
成 ,因此不仅当年丰产 ,还为次年增
产打下了基础。由于肥料施后有一
个分解和被吸收的过程 ,一般应将肥
料比花原基分化期或受粉期提前半
个月施入 ,这样能在最佳状态下发挥
肥效。也就是 3月中下旬 、5月下旬
是施用板栗专用复合肥的最佳时期。
从表 5的资料中可以看出 ,在这个时
期施肥比不在这个时期的施肥 ,平均
产量要高出3%~ 4%。
3.3 不同施肥量对板栗产量的影

Brief Report 科技简报
28 
  林业科技通讯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8·11  
表 5 板栗不同时期配方施肥的增产效果
施肥时期
(月 、旬)
树冠投影
总面积
(m2)
施 肥 用 量
总量
(kg)
单位量
(kg/m2)
产 量 情 况
总产量
(kg)
与对照树相比净
增产(kg/m2)
单位产量产值
产量
(kg/ m2)
产值
(元/ m2)
增产率
(%)
花原基分化期




3、下
4 、上中
上年 3 、下
上年 4 、上中
50.9
51.5
50.9
51.5
5.1
5.2
0.1
0.1
14.15
13.89
11.0
10.8
0.068
0.096
0.06
0.07
0.278
0.27
0.216
0.21
0.974
0.945
0.756
0.735
32.4
28.6
11.9
8.8
受粉





5、下
6 、上中
上年 5 、下
上年 6 、上中
53
52.8
53
52.8
5.3
5.3
0.1
0.1
14.7
14.2
11.8
11.4
0.067
0.059
0.030
0.023
0.277
0.269
0.223
0.216
0.91
0.94
0.781
0.756
31.9
28.1
15.5
11.9
对照
当年
次年
30
30
6.2
5.8
0.210
0.193
0.735
0.68
表 6 不同施用量对板栗产量的影响
施肥量
(kg/株)
按试验树树冠投影面积计算
施量
(kg/ m2)
产量
(kg/ m2)产值(元/ m2) 增值
肥料投入
(元/m2)
产出投
入比
对照
0.25
0.5
1.0
1.5
2.0
0
0.025
0.05
0.10
0.15
0.20
0.175
0.210
0.260
0.285
0.295
0.310
1.225
1.470
1.820
1.995
2.065
2.170
0.245
0.595
0.770
0.840
0.945
0
0.032
0.064
0.128
0.192
0.256
0
7.650
9.300
6.020
4.375
3.690
表 7 施肥方法与效果
施肥方法 试验株数
树冠投影
面积(m2)
施量
(kg/ m2)
总产量
(kg)
单位产量
(kg/m2)
效果
(%)
环状沟施
放射状沟施
环穴状
条格状
全园撒施
对照
5
5
5
5
5
5
40.5
39.8
43.2
39.9
37.2
43.5
0.05
0.05
0.05
0.05
0.05
0
10.75
11.00
10.50
10.30
7.75
8.05
0.265
0.275
0.255
0.260
0.420
0.185
143.2
148.6
137.8
140.5
113.5
100
  我们在板栗试验林中 ,分别按
0.25 kg/株(按树冠投影面积 0.025
kg/m2 ,下同)、0.5 kg/株(0.05 kg/
m
2)、1 kg/株(0.1 kg/m2)、2 kg/株
(0.2 kg/m2)的用量 ,施用舒城县合
肥厂生产的板栗专用复合肥。试验
结果详见表 6。
结果表明 ,当施用量为 0.25
kg/株(树冠投影面积 0.025 kg/m2)
增产效果不明显 ,施用量为 0.5 kg/
株(树冠投影面积 0.05 kg/m2)时 ,
增产效果明显 ,随着施肥量的增加 ,
虽然产量仍有增长 ,但其产出投入
比却有下降。据此绘制的产量效应
曲线如图 1所示 ,两条直线的交点
即为所求最佳施用量 ,即 0.5 kg/
株 ,按树冠投影面积为 0.05 kg/m 2 ,
对大树可按冠投影面积的增加比例
适当增加株施用量 。
3.4 不同施肥方法对板栗产量的
影响
板栗根际施肥方法较多 ,基本
目的是将肥料均匀施在根系较多的
土层内 ,供根系吸收 ,发挥最大肥
效。我们在施用肥料的种类 、用量
相同的情况下 ,将环状沟施 、放射状
沟施 、环穴状施 、条格状施 、全园撒
施等主要施肥方法的增产效果进行
了比较。施肥时开挖的沟穴以树干
为中心 ,外缘以树冠投影为界 ,深度
一般为 20 cm ,施后复土盖好 。不同
施肥方法的所得结果如表 7。从中
可以看出:放射状沟施和环状沟施
效果较好 ,条格状施次之 ,环穴状施
再次之 ,全园撒施必须结合全面垦
抚进行 ,否则效果较差。
4 小结
板栗配方施肥的最佳方案是选
用配方为含 N12.4%、P7.75%、
K6.34%、B0.4%、Zn0.3%、Mg
0.3%,总有效含量为 27.49%的经
过造粒的板栗专用复合肥 ,平均按
0.5 kg/株(按树冠投影面积的施用
量为 0.05 kg/m2 ,大树可根据树冠
Brief Report 科技简报
29 
  林业科技通讯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8·11  
投影面积适量适当多施)于 3月中
下旬或 5月下旬进行根际施用 ,以
环状沟施或放射状沟施法为好。该
方法简便易行 ,成本低廉 ,易于群众
掌握和推广应用。
舒城县复合肥厂按本试验提供
的最佳配方近 3年来批量机制生产
板栗专用复合肥 200 t ,推广施肥面
积千余公顷 ,均取得良好效果 。板
栗根际施专用复合肥每公顷均施用
量约 225 ~ 200 kg ,成本 288 ~ 384
元;施后正常情况每公顷均增收板
栗 322.5 kg ,增值约 2 250元 ,净增
收每公顷均不少于 1 500元。我县
现已挂果板栗林超过 0.667 hm2 。
由此可见推广应用板栗配方施肥的
前景是何等广阔有为 。 ☆
收稿日期:1998-09-14
生物技术在桉树遗传改良中
应用的现状与进展
罗美娟 安 平
(福建省林业科学院 福州 350012)
摘要 生物技术打破了传统的遗传
育种手段 ,对林木遗传改良具有深
远的意义 ,近几年来 ,桉树在基因工
程 、遗传图谱及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
DNA指纹图谱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显著 ,有力地推动了育种进程 。
关键词  生物技术 桉树 基因
工程 遗传图谱 遗传
改良
桉树因其生长快 、适应性强 、用
途广而被世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广
泛引种栽培 ,约占世界人工林面积
的 1/3 ,与杨树 、松树一起被誉为世
界三大速生树种 。
近几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
究技术的不断成熟 ,对基因分子生
物学理论和实践认识的不断提高 ,
应用于林木遗传改良的生物技术研
究进展显著 ,使一些常规育种手段
无法解决的问题得以解决 ,为传统
的遗传选育带来深刻的变化。作为
基因工程模式植物的杨树基因发展
最快 ,桉树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虽
晚 ,但由于发达国家对营造桉树人
工林的兴趣增加 ,纷纷支持这类研
究 ,再加上分子分析技术的进展 ,使
桉树生物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
进步 。
1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 70年代发展起来
的一个新科学领域 。将天然或构建
的外源基因导入细胞的基因中 ,从
而打破了生物种间杂交障碍 ,扩大
了物种杂交的范围 ,大大加快了变
异的速度 。
目前 ,世界上桉树基因工程的
研究处于领先地位的是澳大利亚和
美国等国家 ,澳大利亚 Forbio有限
公司的 BSES 实验室成功地进行了
DNA 分离 ,并发现桉树的叶和花序
存在不同 DNA分子 ,认为树叶中缺
乏导致花芽形成的控制基因 。他们
正试图利用树叶培养出永远无生殖
生长的植株。澳大利亚 CSIRO 林
业研究所与 BSES 实验室从蓝桉器
官中分离出 5个单个的控制其生殖
生长的基因 ,并已经无性化培养 ,由
此可以实现:(1)使桉树的花变成
叶;(2)干扰花的形成;(3)不形成雄
性或雌性器官 。葡萄牙一研究小组
对赤桉等树种耐干旱基因的定位特
别感兴趣 ,并致力于蓝桉转基因抗
干旱的研究。蓝桉和亮果桉的抗虫
基因在进一步的研究之中。
2 桉树遗传图谱的构建与数量性
状基因定位(Quantitative Trait Loci
简称 QTL)
遗传图谱就是通过遗传重组所
得的基因线性排列图。它包括基因
定位于某一染色体上 ,以及测定基
因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的顺序和距
离。遗传图谱研究的意义在于:(1)
搞清林木表型性状与基因分子标记
的相关性后 ,可以在苗期选优 ,使育
种周期极大地缩短 ,提高选择效果
和准确性;(2)通过分子生物技术 ,
分离和组合各种目的基因 ,使育种
效率大大提高 。遗传图谱的建立为
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的研究奠定了基
础。通过标记与数量性状的相关分
Brief Report 科技简报
30 
  林业科技通讯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