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天麻蜜环菌材培养技术的源起、发展与展望



全 文 :dible fungi2013(6)
天麻蜜环菌材培养技术的源起、发展与展望
姚启华 1 王绍柏 2*
(1湖北省枝江市林业局,湖北枝江 443200;2宜昌市天麻研究所,湖北宜昌 443100)
摘 要 论述了蜜环菌-菌材-天麻的营养关系;总结了分离蜜
环菌种与培养蜜环菌材技术的源起、发展与成熟的三阶段;提
出了标准化培养蜜环菌材的技术与方案。
关键词 天麻 菌材 培养 技术
文章编号 1000-8357(2013)06-0005-02
专 题 综 述
天麻(Gastrodia elata Bl.)属兰科多年生共生异养草本植
物。说它物种奇特珍贵,是因为天麻必须依靠同化侵入其体
内的蜜环菌[Armillariella mella(Vahl.ex Fr.)Karst]等真菌才能
获得营养而完成生活史。而蜜环菌生长繁殖的物质基础则
是森林里的树木。从而组成菌材—蜜环菌—天麻生长的营
养食物链。因此,树木是蜜环菌和天麻赖以生长和繁殖的物
质基础或营养供给者。菌材(《天麻生产技术规程》[1]定义:用
作生产天麻的树木叫菌材。也指生长有蜜环菌丝或菌索的
木材)是直接影响天麻栽培产量和质量的首要因素。笔者在
叙说五十多年来,我国蜜环菌材培养技术发展和创新的同
时,探讨培养优质菌材的科学的技术和方案。
1 对菌材-蜜环菌-天麻营养食物链的认识
对于蜜环菌与天麻的关系,是很多学者不断探讨和争论
的问题。按先后的认识,分以下三种关系:
1.1 共生 1973年出版的《天麻》[2]一书中,认为天麻与蜜环
菌营共生生活关系。原因是天麻离开蜜环菌不能生活,而蜜
环菌离开天麻仍可腐生在枯枝落叶或寄生在其它植物体
上。在一定条件下,即在天麻衰老的阶段,蜜环菌又可把天
麻块茎表皮或皮层组织作为营养而分解利用,因此认为蜜环
菌与天麻是共生关系。
1.2 寄生与反寄生 周铉(1973)[3]发表“食菌植物天麻栽培
探讨”论文,认为天麻与蜜环菌之间没有共生关系,而是寄生
与反寄生的关系,是天麻反寄生于蜜环菌。
1.3 寄生—共生—反寄生 张维径则认为天麻—蜜环菌—
绿色植物三者之间是一种二重寄生关系,天麻应属于真菌营
养性的寄生植物;杨涤清认为天麻是食菌特性,只是植物和
真菌互利的共生关系;王贺等认为天麻与蜜环菌之间的关系
是复杂的,是同时包含着寄生、共生和反寄生三种关系。
无论怎样解说天麻与蜜环菌的关系,有几点是公认的,
一是天麻的生长和发育离不了蜜环菌和菌材。二是蜜环菌
离开天麻后,可腐生或寄生在 600余种植物上,并能完成和延
续生命的生长周期。三是蜜环菌和菌材少了,天麻便得不到
足够的营养而生长不良或停顿在某一阶段始终不能完成一
代生活史 [4];但问题的另一面是,蜜环菌和菌材多了反而抑制
天麻的生长发育,导致天麻生长量的减少,天麻产量降低。
2 菌材培养技术的源起、发展与成熟
2.1 源起阶段 对于蜜环菌材的培养技术最早有文字记栽
是 1958年,《中药通报》[5]发表了胡胜传、白风报道的“四川古
蔺的天麻栽培方法”。他们在有野生天麻生长的穴中挖取腐
质土,栽种天麻。有人观察在栽培穴中,只见到栽种的箭麻
开花,而未能挖到增重的新生麻 [6]。此种方法虽未用蜜环材
伴栽天麻,但他们的潜意思认识到,人工栽培要搬用或模拟
野生的物质或条件方可成功。现在看来此种做法似乎过于
简单或不科学,但对于此种想法和做法,应视为是人工培养
蜜环菌材或栽培天麻的源起阶段。
2.2 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采集
野生蜜环菌索培养菌材。史料记录,四川省中药研究所南川
药物试验种植场 1967年试验成功用蜜环菌索、新鲜木段和天
麻种“三下锅”的栽培方法,并利用蜜环菌索碎段作菌种培养
菌材成功。第二阶段是在生长有野生天麻的穴中挖取蜜环
菌侵入的树根或树木,用它作“引子”生产和扩大蜜环菌材。
2.3 成熟阶段 成熟阶段,又可说是技术创新阶段。此阶
段有两个明显的科学和技术标志:
2.3.1 分离、纯化、培养获取纯蜜环菌种 这一阶段可细划
五阶段:①徐锦堂 [7]从天麻块茎中分离获得蜜环菌纯种,
1963-1965年在湖北利川试验利用被蜜环菌侵染的野生树根
作菌种培养菌材。②徐锦堂 1965年利用野生蜜环菌材,首次
伴栽天麻成功,最大的新生麻重 225 g,并试验利用被蜜环菌
侵染的的野生树根作菌种培养菌材的方法,为天麻人工栽培
奠定了基础。③采集蜜环菌索或生长有蜜环菌丝体的菌材,
接种到 PDA培养基上分离、纯化得到菌种,再扩大成原种、栽
培种后,用来发菌材。④采集野生蜜环菌子实体,用组织分
离和孢子分离获得纯菌种,再扩大成原种、栽培种后,用来发
菌材。⑤人为的培养出蜜环菌子实体后,用组织分离和孢子
分离获得纯菌种,再扩大成原种、栽培种后,用来发菌材。
2.3.2 用纯蜜环菌种培养菌材 此阶段可细划三个阶段:①
“砍口”放菌种法。即在椴木上定点用刀砍一斜口,取一小块
菌种嵌入其中,一筒 50 cm长的菌材约砍口 10~12个口,即有
10~12个菌种点。此种方法应用广泛和持久,从上世纪 70年
到至今大部分天麻产区用此法培养蜜环菌材。此法优点是
定点放菌种,在砍口的创伤处蜜环菌丝体易侵入菌材中,成
功率较高。缺点是操作较困难,费工费时,且对菌材有创伤
收稿日期:2013-07-15一稿;2013-07-24修改稿。
作者简介:姚启华,大学本科,从事天麻推广工作。联系电话:13308602918。*通讯作者。联系电话:13487295639。
5
2013(6)dible fungi
点。②用蜜环菌种培养菌枝,再用菌枝发蜜环菌材。此法的
优点是不直接在粗材上点种蜜环菌,而是用菌种发菌枝,再
由菌枝带发大菌材,由于菌枝发菌力强,能耐旱、耐涝,成功
率高。缺点是在多了一道操作环节的过程中,也增加了杂菌
感染和传染的时间和机率。从技术上讲,这一阶段也包括用
少量的蜜环菌种培养出一部分菌材,再用这部分菌材作“母
子”扩大培养数倍的菌材。
从菌种应用的层面讲,用“砍口”、“菌枝”(包括“老菌
材”)集中培养蜜环菌材,可以说是成熟的技术了。但在生产
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就在“集中”。因为人们在生产中采用的
三种集中培养蜜环菌材的方式—坑培、半坑培、堆培法,如果
满足不了蜜环菌生长所需的水分、温度、氧气等条件时,一是
较易感染杂菌;二是一旦感染了杂菌,既不易察觉(轻度感
杂),也不易消除,且传染率较大。因为在集中的培菌环境
中,一个感染点(或菌筒感杂),所感染的不是一筒菌材,可能
是周围的三、四筒菌材。③王绍柏等在《天麻生产技术规程》
[8]中制定的,用菌种(或直接用枝条菌种)带发细枝条或小枝
条,同时带发蜜环菌材(又称粗菌材)。此法既省工、省时、省
力;又定点、定量(充足或适量)科学的应用菌种,发菌成功率
最高。还可做到菌材与菌材之间不互相感染和传染杂菌,或
最大程度的降低杂菌的感染和传染率。
3 展 望
3.1 标准化培养菌材 我国现在的天麻产区培养蜜环菌材
时,大多采用前述 1、2种方法,且是集中培养菌材。成功率在
80%~90%。集中培菌材虽成率高,但也常感染杂菌,且感染杂
菌后的菌材不易发觉,更不易消除。尤其是在湿度不够的环
境中培养菌材感杂率高。近七八年来,湖北等天麻产区用第 3
种方法培养菌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将此法用于天
麻有性繁殖,在海拔 800 m左右的地方,当年(6-11月)产天麻
种(米、白麻),一平方米高达 8 kg左右。上个世纪末,我国著
名天麻专家周铉,在宜昌指导天麻生产时挥笔写下天麻生产
口诀,其中就有“长棒改短棒,活动攻固定”。即改活动菌床
(集中培菌材)为固定菌床。笔者依此原则,经多次比较试验,
制定出建固定菌床的技术方案与标准:每平方米(或一窖)用
材量 8~10根,树木直径 5~12 cm,断筒以 50 cm长为宜,重量
25~30 kg。直径 5 cm以下的树枝,可砍成 8~10 cm长的短枝,
重量4~5 kg,均匀摆放在粗菌材的周围。菌种用量2瓶。
3.2 优化法选用菌材 菌材(树木种类)不同对天麻栽培的
质量和产量影响很大。因此,可根椐栽培目的不同而选用不
同的菌材。栓皮栎,麻栎,槲栎,樱桃树,花楸树,牛奶子,化
香树等,这类树木质坚实耐腐,且树皮粗,不易脱落。这类树
木叫做栽培天麻的长效菌材。生产商品麻或是无性繁殖天
麻,最好选择这类树木培养菌材。白桦,山桐子,合欢树等,
这类树木质较软,树皮薄,不耐腐。但蜜环菌较易侵入树皮,
发菌快,培养时间短,又叫速效菌材。生产上可用这类菌材
繁殖有性天麻种。在菌材不丰富的地方,还可将长效菌材和
速效菌材按一定比例搭配栽培天麻。
3.3 科学化开发菌材 近十几年来,人们试验了多种植物
来培养菌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用玉米芯、稻草、桑树枝
条等成功伴栽天麻。值得一提的是云南周鸿彩用桑枝栽培
天麻,观察到只要桑枝上都长满蜜环菌索和菌丝了(无杂菌
感染),且栽培天麻的产量可达 4 kg/m2左右。
从理论上讲,不管是什么树种,只要蜜环菌丝体能侵入
树皮与树木之中,就能形成菌索再侵入天麻“母麻”以给天麻
的生长提供营养。现在的问题是,怎样从技术上将蜜环菌
种,有效、快速、简便的“植入”树木或植物体中并能生长。总
之,蜜环菌材的培养技术及菌材的开发利用还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 王绍柏,余昌俊,许启新,等 .天麻生产技术规程 [J].中药材,
2003(3):159-161.
[2]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湖北省利川县国营富宝山药材厂.
天麻(第 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3:1-59.
[3] 周铉.食菌植物天麻栽培探讨[J].中草药通讯,1973(5):377、(6):
394.
[4] 周铉,杨兴华,梁汉兴,等.天麻形态学 [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7:17-18.
[5] 胡胜传,白凤.四川古蔺县天麻栽培法[J].中药通报,1958(1):22.
[6] 徐锦堂.中国天麻栽培学(第 1版)[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
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6.
[7] 徐锦堂.中国天麻栽培学(第 1版)[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
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78.
[8] 王绍柏,余昌俊,许启新,等 .天麻生产技术规程 [J].中药材,
2003(4):238-242.
专 题 综 述
·信息·
遵化市食用菌又有新品牌
近日,遵化市食用菌协会成功注册了“赵老师”食用菌产
品商标,这是继“塞罕坝”商标之后,遵化“小蘑菇家族”的又
一个新品牌。
作为“中国香菇之乡”和“中国北方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
地”,遵化近年来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业,专门成立了食用菌
协会,食用菌规模已超过 1.5亿棒,仅香菇每天就可生产
3 000~5 000 t。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也促进了食用菌
深加工产业蓬勃发展。遵化的小蘑菇们开始纷纷变身,北方
栗蘑酱、香菇酱、杏孢菇酱等系列蘑菇酱相继研发问世,被贴
上“标签”畅销市场。在北京国际有机产品博览会、全国菌类
产品交流大会以及河北省农产品安全下乡暨新产品展示会
上,遵化系列蘑菇酱产品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品牌能提升产品价值,一个响亮的品牌能带动一个产
业。我们给自主研发的食用菌产品注册商标,就是要打造出
自己的品牌,让小蘑菇增值,增加菇农收入。”遵化市食用菌
研究所所长、协会会长赵建荣介绍说。为了更好地开拓市
场,遵化食用菌协会新成立了“唐山市赵老师菌业有限公
司”,并成功注册了“赵老师”30类 20个品种的商标。有了
“身份”的小蘑菇实现了“身价倍增”,各地客商纷沓而至。目
前已有广东、陕西、浙江、福建以及河北保定、张家口等地客
商与遵化达成了订货意向。
连静荐自环渤海新闻网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