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湖北麦冬的分类问题与一种无学名植物的识别



全 文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2012 年 2 月第 14 卷第 1 期
February 2012,Vol. 14,No. 1
作者简介:汪乐原(1955 -) ,男,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药资源与品质。
通讯作者:潘文(1982 -) ,女,湖北中医药大学 2009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资源与品质。
湖北麦冬的分类问题与一种无学名植物的识别
汪乐原1,潘文2
(1.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2.湖北中医药大学 2009 级硕士研究生,湖北 武汉 430065)
关键词:山麦冬属;无学名植物;识别
中图分类号:R282.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87X(2012)01-0080-02
DOI:10. 3969 / j. issn. 1008 - 987x. 2012. 01. 37
1995 年后出版的所有中药鉴定学教材和大多数药用植物
学教材,在有一点上与此前出版的相应教材不同,即在介绍了
名为麦冬的根类药材或药用植物以后,还介绍名为山麦冬的根
类药材或其原植物,并且说其原植物有两种,其中一种的中文
名是湖北麦冬,拉丁学名是 Liriope spicata (Thunb.)Lour. var.
prolifera Y. T. Ma[1 - 2]。然而,湖北麦冬是否如其拉丁学名所示
的那样乃 Liriope spicata (Thunb.)Lour.(中文名为山麦冬)的
变种,其实存在着争议。它的拉丁学名是 Y. T. Ma(马元俊)于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的,其依据为湖北麦冬在形态上只有一点
与山麦冬不同,即它的花序在花期过后会长出小苗,而山麦冬
的花序不会如此
[3]。但据笔者的观察,湖北麦冬在形态上还有
一点与山麦冬不同,即它的花药长度为 1 mm,而山麦冬的约为
2 mm。吴弢等[4]用 RAPD 技术对山麦冬属某 4 种植物的分类
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有关于湖北麦冬的研究结论:湖北麦冬
不是山麦冬的变种。其论据是,此两者间的遗传距离大于山麦
冬与阔叶山麦冬间的遗传距离。陈家春等[5]对湖北麦冬的分
类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其研究结论与吴弢等人的相反,与马
元俊的相同。其论据是,湖北麦冬与山麦冬间的遗传距离基本
上等于杭麦冬与川麦冬间的遗传距离,而后两者是同一物种的
两个栽培变种。这两种对立的结论哪一种可能是对的呢?笔者
觉得吴弢等人的研究结论可能是对的。理由为:湖北麦冬与山
麦冬在花药长度上的差距,等于中国植物志在山麦冬属分种检
索表中所列出的相应性状上的差距
[6]
,而变种的定义是不允许
它与正种在形态上的差异大到如此程度的。那么该如何解释
陈家春等人的论据呢?笔者以为可能是其将一种无学名的山
麦冬属植物误当作湖北麦冬用于实验所造成的。该无学名植
物在花期过后也会长出小苗于花序上,它与湖北麦冬在形态上
的区别主要是它不像后者那样有地下走茎(见图 1 -图 2) ,而
这种区别有可能被忽视。为了帮助研究此问题者避免出现上
述的采集材料之误,也为了使植物分类工作者对这种无学名植
物的存在有较深的认识,笔者研究了识别这种植物的方法。下
面报告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图 1 山麦冬属无名植物的全株 2 山麦冬属无名植物的具苗花序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在武汉市常青路旁边的某草坪中采集 6 株开着花的该无名
植物,观测其叶片的长、宽、边缘和叶脉的数目;观测其花葶、花
序的长度,小花的形态及其在苞片腋内的个数;取其长 2 cm 及
其 2 cm以上的块根,过中部作横切片,将切片置 365 nm波长的
紫外光下检测有无荧光,然后以水合氯醛对其作透化装片,置显
微镜下观测其构造;将这些块根的除横切片外的部分晒干,碾成
可过 80 目筛的粉末,作水合氯醛透化装片,置显微镜下观测其
中的外皮层细胞、草酸钙针晶、石细胞,内皮层细胞、木纤维和管
胞在某些方面(如形状,长度,宽度,壁厚或纹孔类型等)的情
况。
1. 2 方法
记录观测的结果;对于山麦冬属和沿阶草属中某些可能与
上述无名植物相混淆的种类,从文献中找出其与上述观测点是
相应之点的情况记载,将这些记载与上述实验所得到的观测结
果进行比较,提炼出关于上述无名植物的鉴别点。
2 结果
·08·
2. 1 块根的横切面观察结果
块根的横切片在 365 nm波长的紫外光下不显荧光。
从块根的横切片中(由外向内)所见到的构造是:根被细胞
2 - 3 列,外皮层细胞类长方形,中皮层宽广,散有含草酸钙针晶
束的类圆形黏液细胞,紧接内皮层之处为 1 列石细胞;石细胞类
方形或类多角形,其内切向壁和垂周壁较厚,纹孔细密,内皮层
细胞类方形或长方形;纹孔不明显,中柱小,中柱鞘为 1 - 2 列薄
壁细胞,韧皮部束 8 -17个,与木质部束交替排列,各木质部束的
内侧之间由木化薄壁细胞连接,髓部薄壁细胞类圆形,非木化。
从块根的粉末中观测到的结果如下:
外皮层细胞:表面观形状为类长方形或类多角形,长 31 -
65 μm,宽 38 - 80 μm,垂周壁微弯曲;针晶:长 27 - 46 μm,直径
1 - 1. 5 μm;石细胞:长 48 - 78 μm,直径 36 - 48 μm,壁厚 3 -
7 μm;内皮层细胞:长 29 - 88 μm,直径 24 - 27 μm,壁厚 1 -
1. 5 μm;纹孔不明显;木纤维:直径 12 - 29 μm,斜纹孔,短缝状,
圆点状;管胞:直径 12 - 21 μm,具缘纹孔,斜孔纹。
2. 2 地上部分形态观测结果
叶部:长约 20 - 55 cm,宽约 4 - 7 mm;边缘不向背面卷曲,
近全缘但先端边缘具细齿,叶脉有 5 条;花葶部分:长约 20 -
37 cm;花序部分:长约 5 - 11 cm,苞腋内花的个数有 3 - 5 个;花
部柄部长约 3. 5 - 4 mm,关节位置在花柄的近顶端;花被片形状
近矩圆形或矩圆状倒卵形长 4 mm;花丝长约 1 - 1. 5 mm,花药
长约 1 mm,花药形状为矩圆形,花柱长约 1. 8 - 2 mm。
3 讨论
当该无名植物处于长着具苗的花序或残留着这种花序的
时期,可以据其有这种花序而无地下横走茎、叶呈禾叶状且基
生(叶呈禾叶状且基生是山麦冬属的常见特征之一
[6 - 7]
)诸特
征,将其与任何别的种类区别开。
由于山麦冬属植物在花期上相互差不多,因此当该无名植
物开着花(而无上述那种花序)时,可以据其花梗与花被在长度
上相差不大这一点,将其与花梗的长几乎是花被长的 2 倍的长
梗山麦冬区别开
[6]
;据其花药呈矩圆形这一点,可以将其与花
药呈长圆形的短葶山麦冬 L. muscari Bailey 和阔叶山麦冬
L. platyphylla Wang et Tang区别开[7]。此时之所以只考虑将其
与山麦冬属的这 3 种植物区别开,是因为在开着花的山麦冬属
植物中,只有这 3 种植物也如该无名植物那样无地下横走茎。
当该无名植物既未开着花也未长着或残存着带苗的花序
时,可以据其叶的形态上或块根的组织构造上的特征,将其与
上述三种植物以及沿阶草属的厚叶沿阶草、卷瓣沿阶草、间型
沿阶草、大花沿阶草、疏花沿阶草、广东沿阶草和阴生沿阶草区
别开。例如据其叶的宽度,就可以将其与阔叶山麦冬、阴生沿阶
草、厚叶沿阶草和大花沿阶草区别开:该无名植物的叶宽为 4 -
7 mm,阴生沿阶草的叶则明显较窄,仅为 1 - 1. 5 mm;厚叶沿阶
草、卷瓣沿阶草、大花沿阶草和阔叶山麦冬的叶则明显较宽,分
别为 10 - 15 mm,8 - 12 mm,8 - 15 mm和 8 - 22 mm[6];又如,根
据该无名植物不像间型沿阶草那样叶缘具细锯齿,不像疏花沿
阶草那样叶缘稍向背面卷曲,不像广东沿阶草那样叶下部常未
被具膜质边缘的鞘所包裹
[6]
,可将其与这三种植物区别开;再
如,根据其 2 cm 及以上长度的块根所含的韧皮部束为 8 - 17
个,所含的木纤维具斜纹孔或具短缝状纹孔这些特点,可将其与
短葶山麦冬区别开,因为后者的 2 cm及以上长度的块根含韧皮
部束 16 - 20 个[8],所含的木纤维仅具圆点状纹孔[9]。此外,还
可以根据该无名植物的块根横切片在 365 nm 波长的紫外光下
不显荧光这一点,将其与短葶山麦冬区别开,因为后者的块根横
切片在 365 nm波长的紫外光下显浅蓝色荧光[8]。
中国的沿阶草属植物有 33 种[6],笔者在研究该无名植物
与沿阶草植物均处于无任何花序期间应如何识别前者的问题
时,之所以只考虑如何与上述七种沿阶草属的植物区别,是因为
沿阶草属中只有这 7 种植物如无名植物那样同时具有叶呈禾叶
状、基生、无地下横走茎和肥大如姜状的根状茎诸特点。
综上所述,该无名植物的识别要点是:叶宽 4 - 7 cm,叶缘
不向背面卷曲,除先端的边缘具细齿外,其余的边缘为全缘,花
后不结果而生苗与花序上,无地下横走茎,块根的横切片在
365 nm波长的紫外光下无荧光,其 2 cm及以上长度的块根含韧
皮部束 8 - 17 个,木纤维有不小的可能具有斜纹孔或短缝状纹
孔;此外还包括(其所具有的)山麦冬属某些常见特征:叶呈禾
叶状,基生,基部常被具膜质边缘的鞘所包裹,花梗直立,子房上
位。
笔者认为,药用植物学的教学,也应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
他们多观察,多分析,以发现和利用更多更有价值的药用植物。
参考文献:
[1] 郑汉臣.药用植物学. 3 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83.
[2] 康廷国.中药鉴定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27.
[3] 陈心启,马元俊.百合科药用新植物[J].武汉植物学研究,1985,3
(1) :25 - 27.
[4] 吴弢. RAPD 在山麦冬属四种植物分类中的应用[J]. 中草药,
1998,29(1) :39.
[5] 陈家春.湖北麦冬及其近缘药用植物的随机扩增引物 DNA 分析
[J].医药导报,2007,26(7) :740 - 741.
[6] 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 15 卷[M].北京,科学出版
社,1978:123 - 124,126,128,108 - 130,154 - 162.
[7] 浙江植物志编委会. 浙江植物志. 7 卷[M]. 杭州,浙江科技出版
社,1993:123.
[8] 中国药典一部[S],2010:25.
[9] 余伯阳.中药麦冬类的粉末显微鉴定研究[J]. 中国药科大学学
报,1992,23(1) :6.
(收稿日期:2011-06-10 编辑:郑晓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