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猪苓纯菌种伴蜜环菌栽培技术



全 文 :dible fungi2012(4)
近些年猪苓价格不断上涨,极大的刺激林区群众种植的
积极性,种用菌核价格不断攀升,目前鲜重达到 160元/kg左
右,许多想种猪苓者望种兴叹;纯猪苓菌种伴蜜环菌栽培法
也称“猪苓伴活树栽培法”,继猪苓菌核仿野生栽培技术后,
这两年试验成功并推广的猪苓栽培新技术。在猪苓菌核不
足的条件下,人工分离提纯,生产猪苓纯菌种作为猪苓种源,
生产成本低,能迅速扩大种植规模,同时所产猪苓优质高产,
能提高种植效益。现将其介绍如下。
1 猪苓纯菌种的分离培养
猪苓菌种同其它菌种一样,也是经过菌种分离(组织分
离、孢子分离)而获得菌种,一般是采用野生或家种猪苓菌核
分离或夏季雨后湿热天气采集猪苓子实体(俗称“猪苓花”或
千层蘑菇)进行组织分离以及担孢子分离。
1.1 母种分离
1.1.1 制备培养基 采用 PDA培养基或麸皮- 葡萄糖培养
基均可。①PDA培养基:马铃薯(削皮)200 g,葡萄糖 20 g,琼
脂 12~15 g,水 1 000 mL,pH5.0~6.0。②麸皮-葡萄糖培养基:
麸皮 50 g,葡萄糖 20 g,磷酸二氢钾 2 g,硫酸镁 1.5 g,琼脂 l2~
15 g,水 1 000 mL培养基的制作和灭菌与常规方法相同。
1.1.2 分离方法
1.1.2.1 组织分离法有菌核分离和子实体分离 菌核分离:
猪苓菌子实体采集受季节、天气影响有诸多不便,获得菌种
多采用菌核分离,将菌核表面洗净,用 75%的酒精消毒后,切
开菌核,取中间黄豆粒大小的 1块组织,无菌条件下接种到试
管斜面上,在 15~20℃的适温下培养,产生菌丝后进行分离纯
化。子实体分离:利用子实体内部组织进行分离,是获得优
质菌种的最好方法。选择七八分成熟、性状优良的子实体做
种菇,用无菌水冲冼几次,并用无水滤纸吸干,然后把种菇撕
开,用消毒小刀在菌盖与菌柄交界处或菌褶处切取一小块组
织,用接种针将组织放入装有培养基的试管斜面中间,适温
培养,当组织块上产生菌丝,并向培养基四周生长时,即可挑
取斜面上菌丝的生长点进行转管和纯化。
1.1.2.2 孢子分离法 孢子分离要选择成熟度高,将要散孢
子的优良子实体做种菇,通常采用钩悬法进行孢子分离,将
种菇消毒后,取成熟子实体菌盖的几片菌褶,用无菌不锈钢
丝悬挂于三角瓶(或广口瓶)内的培养基上方,勿使它接触到
培养基和四周瓶壁。将瓶置于 20℃的恒温箱中培养,待成熟
的孢子落到培养基上,立刻在无菌条件下移去菌褶,孢子继
续在瓶中培养,当长出菌丝后进行转管培养。猪苓菌种分离
培养必须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交替进行,至少三年进行一次
孢子分离恢复其种性,据笔者调查长期的无性繁育是猪苓减
产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1.1.3 菌种纯化培养 在平板培养皿或试管培养基上最初
分离出的菌种,经过选择后再进行纯化培养,以获得质量优
良的纯菌种。菌种的纯化操作同样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当猪
苓在培养基上产生齐头并进的菌丝时,立即用接种针挑取其
中长势旺盛菌丝茎尖部分,置于斜面试管培养基中央,在
20℃ 恒温下培养 10 d左右,当菌丝长满整个培养基时,便是
纯菌种即母种。
1.2 原种、栽培种的培养 原种基本配方:杂木屑 78%,麸
皮 20%,蔗糖 1%,石膏 1%,水分 55%~60%。获得母种后,一
般制种户就能生产猪苓原种,因猪苓菌丝生长较慢,菌丝纤
细,宜用透明玻璃瓶生产原种,以便观察去杂。栽培种配方
杂木屑 58%,枝条 20%,麸皮 20%,蔗糖 1%,石膏 1%,水分
55%~60%。采用 12 cm×28 cm规格聚乙烯袋或聚丙烯袋装
料,培养基中加入粗 1~2 cm,长 2~5 cm小枝条,每袋可加入
枝条 20~30支。缝隙用杂木屑填满。原种、栽培种培养料灭
菌一定要彻底,必须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接种,菌种培养过
程中勤查勤看挑去带杂菌的菌种,为生产提供优良菌种。
2 蜜环菌的培养方法
将 5 cm左右粗的阔叶树柴棒锯成长 30 cm左右,砍上鱼
磷口,用纯蜜环菌或无杂菌的旧菌棒培养新菌棒,方法是:铺
一层 5 cm厚的湿沙,排放一层柴棒,将纯蜜环菌种的小枝条
放在鱼磷口旁,盖上一层细沙,再排一层柴棒、菌种,一般三
至五层;如果没有纯蜜环菌种,可用种过天麻的旧菌棒来培
菌,对旧菌棒要求无腐烂、无杂菌,在湿沙中一般两根新棒中
夹一根上旧菌棒即可。一般培养 2月左右就可在生产中应用。
3 猪苓菌棒繁育
3.1 猪苓菌与蜜环菌同棒培养法 具体方法是选用直径 4~
6 cm,长 25~30 cm杂木段,青冈、壳斗科木质最好,木段含水量
50%~60%;木段两边各打深 3 mm,直径 1.2~1.6 mm的小孔,一
边小孔塞纯猪苓菌种,一边小孔塞纯蜜环菌菌种,均加上盖
皮,接蜜环菌的那排小孔朝下埋入含水 60%左右湿沙内;接猪
苓菌种的小孔朝上,裸露在空气中,上层覆盖农膜进行培养。
3.2 猪苓菌棒单独的培养法 具体方法是在棒上打孔塞上
猪 苓 纯 菌 种 伴 蜜 环 菌 栽 培 技 术
杨 燕 李富得
(甘肃省陇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陇南 746005)
关键词 猪苓 蜜环菌 分离培养
文章编号 1000-8357(2012)04-0049-02
收稿日期:2012-02-09e-mail:lifude64@sina.com
栽 培 技 术
49
dible fungi 2012(4)
当前,东北大地地栽黑木耳风起云涌,阳光灿烂收入的
背后是苦不堪言的杂菌污染。大量资源被菇农无奈抛弃,环
境污染等接踵而至,如何解决此等负面问题,挽救这些废弃
的资金,笔者做了以下试验,希望能给广大菇农有所帮助。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菌株 LK916,来源于伊春原生态食用菌研究所。
1.2 其他材料设备 白桦木屑、麸皮、豆饼,菌袋(17 cm×
33 cm);拌料机、装袋机、常压灭菌锅、料袋周转筐、无菌工作
台、培养室;喷灌设施、晾晒床架等常用设备;杂菌(木霉、青
霉、酵母菌等)污染的黑木耳栽培袋。
1.3 菌种制作
1.3.1 母种 选用 PDA培养基分装于试管中,每管 12 mL,
塞上棉塞,126℃灭菌 30 min,待压力表示数降到 0℃时,取出
试管摆成斜面。无菌接入 3 mm的菌块,置于斜面中央。放
入 25℃恒温箱中培养 15~20 d。
1.3.2 原种 培养料配方:木屑 86.5%,麸皮 10%,豆饼 2%,
石膏 1%。
制作方法:先将麸皮、豆饼、石膏、白灰拌匀,再与木屑拌
匀,加水,使含水率达到 55%,拌料机拌料。装袋机装袋后,
将袋口拉起,顺一个方向拧,将棍插入。棍上盖棉花,再盖上
纸盖。将此料袋装入周转筐内,再将此筐装入灭菌锅中。采
用常压蒸汽灭菌。待锅内温度达到 100℃时,保持 8 h。停火
后将周转筐取出,搬至冷却室。待袋内料温降至 25℃以下
时,无菌接入母种,每支接种 4~6袋。置于 22~25℃黑暗条件
下培养满袋为止。
杂 菌 污 染 料 不 同 处 理 方 式 栽 培 黑 木 耳 比 较 试 验
高云虹
(黑龙江省伊春林业科学院,黑龙江伊春 153000)
摘 要 对杂菌污染栽培袋进行不同方式处理后制作黑木耳栽
培种出耳试验,结果与常规料栽培种相比,产量、原基形成时间等
均无差异。直接插棍灭菌法栽培种呈现的颜色比杂菌原有的颜色
深,形状相同。正常栽培种效益最高,依次是直接插棍灭菌、倒袋重
装灭菌。直接插棍灭菌的平均效益比倒袋重装灭菌的提高 6.39%,
比对照降低16.16%。倒袋重装灭菌的效益比对照降低21.2%。
关键词 杂菌 处理 黑木耳 产量 效益
文章编号 1000-8357(2012)04-0050-02
收稿日期:2012-02-19e-mail:ggqh@163.com
猪苓菌种加盖,也可砍上鱼磷口,将核桃大小的菌种块放在
鱼磷口旁,埋入水分含量 40%~50%沙内培养,在 18~25℃条
件下培养两个月左右,取出菌棒检查小孔口盖皮周围或鱼磷
口边分别能见到猪苓菌丝,这时就可以上山栽种。
4 场地选择
选择适宜猪苓生长的场地对栽培成败、效益至关重要。
一般低山区选择阴坡,高山区选择半阴半阳坡,腐殖层厚沙
壤土的杂灌木林内最佳,分布有零星遮阳树,弃耕的二荒地
也很适宜栽种猪苓。
5 栽培方法
找一株灌木丛或阔叶活树,树根下挖深 20~30 cm,长宽
各 50~80 cm左右的穴坑。寻找出直径 2~5 cm的根系一至两条
用利刃切断,坑底铺一指厚湿树叶;用 3.1方法培好的两菌(蜜
环菌、猪苓菌)菌棒两节,蜜环菌一侧对准断根处,每穴 2~3根
菌棒,然后覆盖树叶和细短树枝一层,覆土呈龟背形。采用 3.2
法培育的猪苓纯菌棒与蜜环菌棒栽培,蜜环菌棒对准断根处,
猪苓菌棒与蜜环菌并排摆放,间隔 2~3 mm,隙缝填入树叶细
短树枝,覆盖腐殖土呈龟背形;若用培养好的纯蜜环菌棒与纯
猪苓三级种菌袋(菌种来代替猪苓菌棒)也可以,方法是蜜环
菌棒对准断根处,菌种脱去塑料袋,将猪苓菌筒挨着蜜环菌并
排摆放,一般每窝用蜜环菌菌棒 2根,猪苓菌筒两节,隙缝填
入树叶细短树枝,覆盖腐殖土呈龟背形;这样蜜环菌就寄生于
活树根部,源源不断地为猪苓提供营养,供其生长。
6 管理方法
每年用周围落叶树枝,将栽培穴覆盖一次,如遇干旱,土
壤水分不足 40%,要洒水保持土壤湿度 50%左右,栽后半年
猪苓逐渐与蜜环菌建立共生营养关系,猪苓菌丝生长加快,
可见菌核形成。一般栽后 3~4年收获,每窝能收获 7~10 kg
猪苓菌核。
7 采收
一般 3年后就可采收。采挖方法很简单,用锹挖出猪苓
菌核,并留少量与蜜环菌连接的菌核在土中,盖一层树叶和
树枝后覆浅层土,猪苓可继续生长,仍用落叶和树枝,每年冬
春覆盖原空穴一次,过 4~5年后仍能收获 3~10 kg猪苓。
猪苓菌种,也可集约栽培,栽培方法可参照猪苓仿野生
人工栽培方法操作,每窝用杂木材 15 kg,栽两层,常规管理 3
年后可采收 6~8 kg鲜苓。
总之,各地条件不同,应采用相应的栽培管理方法,但有
一点必须认真对待,那就是要尽量营造一个适宜猪苓生长的
外围条件,加上可靠的菌种方能成功。
􀤎􀤎􀤎􀤎􀤎􀤎􀤎􀤎􀤎􀤎􀤎􀤎􀤎􀤎􀤎􀤎􀤎􀤎􀤎􀤎􀤎􀤎􀤎􀤎􀤎􀤎􀤎􀤎􀤎􀤎􀤎􀤎􀤎􀤎􀤎􀤎􀤎􀤎􀤎􀤎􀤎􀤎􀤎􀤎􀤎􀤎􀤎􀤎􀤎􀤎􀤎􀤎􀤎􀤎􀤎􀤎􀤎􀤎
栽 培 技 术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