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香茅挥发油的成分分析及包合工艺研究



全 文 :[10] 金大成,尹起范.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熊胆及其系列
产品中的 12 种微量元素[J].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1999,25(1):26-28.
[11] 贾 薇,陈 涛,李 进. 中药中氨基酸含量测定的研究概
况[J]. 天津药学,2009,21(5) :50-52.
[12] 张庆康,丁永辉. 10 种马勃的氨基酸含量测定及聚类分析
[J]. 中成药,1996,18(8) :35-37.
香茅挥发油的成分分析及包合工艺研究
欧阳婷, 杨琼梁, 颜 红* , 桂 卉, 许根华, 周莉莉
(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收稿日期:2014-10-14
基金项目: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201404608) ;2014 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 (CX2014B367) ;湖南省“中药学”重点学科
项目 (湘教通 [2011] 76 号)
作者简介:欧阳婷 (1990—),女,硕士,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及药物新剂型的开发。E-mail:592507033@ qq. com
* 通信作者:颜 红 (1978—) ,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活性物质及药物新剂型。Tel: (0731)88458231,E-mail:
yh8632@ 126. com
摘要:目的 分析香茅挥发油的成分,制备其 β-环糊精包合物并进行鉴定。方法 GC-MS 法对香茅挥发油成分进行
分析。以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法优选研磨法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薄层色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
射线衍射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并考察了其稳定性。结果 香茅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香叶醇 (39. 37%)、柠檬醛
(31. 08%)、月桂烯 (14. 01%)。最佳包合工艺为 β-环糊精与挥发油投料比 10 ∶ 1,加 5 倍量水,研磨 1 h,该工艺下
挥发油的稳定性大大提高。结论 香茅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醇醛类,本实验优选的包合工艺稳定可行。
关键词:香茅;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β-环糊精包合物
中图分类号:R284. 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1528(2015)11-2558-04
doi:10. 3969 / j. issn. 1001-1528. 2015. 11. 053
香茅 Cymbopogon citratus (DC.)Stapf 又称柠檬草,系
香茅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性味辛、温,具有疏风通络,
温中止痛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感冒周身疼痛、风寒湿痹、
脘腹冷痛、泄泻、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等症[1]。其中,香
茅挥发油是香茅中活性最高的成分,具有抑菌、抗氧化、
抑制肿瘤等作用[2-4],但不稳定、易挥发,为增加其稳定性
及提高疗效,可制成包合物应用。本实验采用气质联用
(GC-MS)法对香茅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β-环糊精包
合,比较不同制备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最佳包合工
艺,并用薄层色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X 射线衍射法等
对包合物进行鉴定,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奠定基础。
1 仪器与试药
1. 1 仪器 6050 真空干燥箱 (北京中兴伟业仪器有限公
司);DF-101S集热式恒温磁力搅拌器 (巩义市予华仪器有
限责任公司) ;SK3300H 超声波清洗器 (上海科导超声仪
有限公司) ;AR11401C电子天平 (奥豪斯国际贸易上海有
限公司) ;挥发油测定器 (上海玻璃仪器厂) ;TU-1900 双
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XD2-X 射线衍射仪 (北京普析
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QP2010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包括 GC-MS Solution色谱工作站 (日本岛津公司) ;标准谱
库为美国 NIST质谱检索数据库。
1. 2 试药 香茅草 (湖南省长沙市天际岭小山,系人工栽
培,2014 年 5 月份采摘)。β-环糊精 (百赛勤化学技术上
海有限公司)。蒸馏水 (自制);石油醚、无水乙醇、醋酸
乙酯、正己烷、氯仿均为分析纯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
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 1 香茅挥发油的提取 按《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
附录 XD的方法提取香茅挥发油。经考察,其最佳提取工
艺为将香茅草剪碎至 0. 5 ~ 0. 7 cm、加 8 倍水量、提取 1 h,
用无水硫酸钠脱水后,得到深黄色、具有浓郁柠檬香气的
透明液体,密封避光冷藏备用。
2. 2 香茅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2. 2. 1 GC-MS实验的条件[2] GC 条件为 SE-54 石英毛细
管柱 (250 μm × 30 m,0. 25 μm);程序升温 (初始温度
90 ℃,最终 温 度 260 ℃,保 持 6 min,升 温 速 率 5
℃ /min) ;载气为氦气;模式为恒流模式;平均线速度 37
cm /s;柱流量 1. 0 mL /min;进样口温度 250 ℃;进样量
0. 5 μL;分流比 60 ∶ 1。
质谱条件为 EI 电离模式;电子倍增管电压 1 846 V;
8552
2015 年 11 月
第 37 卷 第 11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November 2015
Vol. 37 No. 11
电子能量 70 eV;离子源温度 220 ℃;四级杆温度 150 ℃;
扫描质量范围 m/z 30 ~ 550。根据挥发油总离子流图,采用
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含有量。
2. 2. 2 香茅挥发油气质色谱分析结果 见图 1、表 1。由
此可知,香茅挥发油中的成分较多,而且含有量相差较大,
该方法分离效果较好。其中,主要成分为香叶醇、柠檬醛、
月桂烯,含有量分别为 39. 37%、31. 08%、14. 01%,次要
成分为 5,8,8-三甲基-3-氧杂三环 [5. 1. 0. 02,4]辛烷、2-十
一烷酮、2-十三烷酮等。 图 1 香茅挥发油总离子流图
表 1 香茅挥发油化学成分 GC-MS分析
序号 保留时间 /min 化合物 分子式 相对分子质量 含有量 /%
1 6. 840 月桂烯 C10H16 136. 23 14. 01
2 9. 775 (R)-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 C10H18O 154. 25 0. 84
3 12. 183 5,8,8-三甲基-3-氧杂三环[5. 1. 0. 02,4]辛烷 C10H16O 152. 24 2. 82
4 13. 842 柠檬醛 C10H16O 152. 23 31. 08
5 14. 700 香叶醇 C10 H18O 154. 25 39. 37
6 15. 267 2-十一烷酮 C11H22O 170. 30 2. 20
7 15. 726 (E)-3,7-二甲基-2,6-辛二烯-1-醇乙酸酯 C12H20O2 196. 29 1. 43
8 20. 500 2-十三烷酮 C13H26O 198. 35 1. 84
2. 3 香茅挥发油的包合及其工艺优选
2. 3. 1 香茅挥发油包合物的制备方法[5-9] 研磨法:称取
β-环糊精 6 g,加蒸馏水 24 mL研匀,逐滴加入 50%香茅挥
发油的无水乙醇溶液 2 mL,手工研磨 3 h,减压抽滤,石
油醚 30 mL分 3 次冲洗包合物,40 ℃下真空干燥 5 h,得
干包合物。
饱和水溶液法:称取 β-环糊精 6 g,加蒸馏水 150 mL
使之混匀,置 40 ℃恒温磁力搅拌器上,逐滴加入 50%香
茅挥发油的无水乙醇溶液 2 mL,搅拌 3 h,冷却至室温,4
℃下冷藏 24 h,减压抽滤,以下操作同上。
超声法:称取 β-环糊精 6 g,加蒸馏水 150 mL,超声
使其混匀,逐滴加入 50%香茅挥发油的无水乙醇溶液 2
mL,40 ℃下超声 3 h,冷却至室温,4 ℃下冷藏 24 h,减
压抽滤,以下操作同上。
2. 3. 2 挥发油的空白回收率测定 精密量取挥发油 1 mL,
置于 500 mL 圆底烧瓶中,加蒸馏水 150 mL,振摇混匀,
提取 1 h,测定挥发油体积并计算回收率,重复三次。结
果,香茅挥发油的平均空白回收率为 90%。
2. 3. 3 包合物中挥发油回收率的测定 取 β-环糊精包合
物适量,置于 500 mL圆底烧瓶中,加蒸馏水 150 mL混匀,
提取 1 h,测定挥发油体积并计算回收率。上述方法制得的
三种包合物平行做 3 份,计算挥发油的包合率,并以其为
指标比较三种制备方法。结果表明,包合率依次为研磨法
>饱和水溶液法 >超声法。然后,采用 SPSS17. 0 软件对三
组数据进行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LSD 法进行两两比
较,发现研磨法与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与超声法之间有
显著性差异 (P < 0. 05),而饱和水溶液法与超声法之间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见表 2。
表 2 3 种包合方法的比较
制备方法
挥发油包合率 /%
1 2 3 x ± s
研磨法 83. 33 81. 11 89. 78 84. 74 ± 4. 50* #
饱和水溶液法 72. 72 66. 67 71. 11 70. 17 ± 3. 13Δ
超声法 44. 44 41. 11 42. 22 42. 59 ± 1. 70
注: (1)包合率 =[包合物中实际含油量 /(投油量 ×空白回收
率) ]× 100%。(2)与饱和水溶液法比较,* P < 0. 05;与超声法比
较,#P < 0. 05,ΔP < 0. 05
2. 3. 4 正交试验优选包合工艺条件 根据“2. 3. 3”项下
结果,选择研磨法来制备香茅挥发油包合物,采用L9(3
4)
正交表安排试验,以香茅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指标,对包
合工艺条件进行优选,见表 3 ~ 5。由表可知,影响挥发油
包合率的因素大小顺序为 A > C > B,三者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P < 0. 05),以 A3B3C1 包合工艺为佳,即 β-环
糊精与挥发油的投料比为 10 ∶ 1,加 5 倍量水,研磨 1 h。
在此工艺下,三次试验的包合率分别为 93. 30%、94. 41%、
95. 52%,平均 94. 41%。
2. 4 包合物的鉴定[9-11]
2. 4. 1 包合物薄层色谱 (TLC)检验 取从香茅草中提取
的未包合挥发油 5 滴,加无水乙醇 1 mL,摇匀,制成样品
溶液 1;取 β-环糊精 0. 1 g,加无水乙醇 1 mL,振摇,滤
过,制成样品溶液 2;取 β-环糊精包合物 0. 1 g,加无水乙
醇 1 mL,振摇,滤过,制成样品溶液 3;取从包合物中提
取的挥发油 5 滴,加无水乙醇 1 mL,制成样品溶液 4。等
量吸取上述 4 种溶液,点样于同一硅胶薄层板 (预先于
105 ℃下活化 1 h)上,以醋酸乙酯-正已烷-氯仿 (1 ∶
11 ∶ 3)为展开剂展开,用 5%香草醛浓硫酸喷雾显色。结
9552
2015 年 11 月
第 37 卷 第 11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November 2015
Vol. 37 No. 11
果见图 2。由图可知,样品 2、3 无斑点出现,说明挥发油
已形成包合物;样品 1、4 在同一位置上呈相同颜色的斑
点,说明在包合前后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无明显差异。
表 3 正交设计因素水平
水平 β-环糊精∶ 挥发油(A,g ∶ mL)加水量(B)/倍 研磨时间(C)/h
1 6 ∶ 1 3 1
2 8 ∶ 1 4 2
3 10 ∶ 1 5 3
表 4 香茅挥发油 β-CD包合工艺正交试验结果
试验号 A B C D 包合率 /%
1 1 1 1 1 91. 08
2 1 2 2 2 81. 08
3 1 3 3 3 88. 86
4 2 1 2 3 89. 97
5 2 2 3 1 89. 97
6 2 3 1 2 96. 63
7 3 1 3 2 95. 52
8 3 2 1 3 95. 52
9 3 3 2 1 94. 41
k1 261. 02 276. 57 283. 23 275. 46 —
k2 276. 57 266. 57 265. 46 273. 23 —
k3 285. 45 279. 90 274. 35 274. 35 —
R 24. 43 13. 33 17. 77 2. 23 —
表 5 方差分析结果
方差来源 离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P
A 101. 94 2 50. 97 123. 00 < 0. 01
B 32. 09 2 16. 04 38. 71 < 0. 05
C 52. 63 2 26. 31 63. 50 < 0. 05
误差(D) 0. 83 2 0. 41 — —
1. 香茅挥发油 (未包合)2. β-环糊精 3. β-环糊精包合物
4. 香茅挥发油 (已包合)
图 2 香茅挥发油的薄层色谱图
2. 4. 2 包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UV-Vis)检验 分别取
香茅挥发油、包合物回收的香茅挥发油、β-环糊精、香茅
挥发油 β-环糊精包合物、香茅挥发油与 β-环糊精混合物少
量,无水乙醇溶解,置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于300 ~
600 nm范围内扫描,测定吸光度。结果,β-环糊精和香茅
挥发油包合物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图谱无明显差异,而香
茅挥发油包合物其与 β-环糊精混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图谱
有显著差异,说明香茅挥发油已形成包合物,而且在包合
前后其理化性质没有发生变化,见图 3。
1. 香茅挥发油 2. 包合物回收的香茅挥发油 3. 香茅挥发油与
β-环糊精混合物 4. 香茅挥发油 β-环糊精包合物 5. β-环糊精
图 3 包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
2. 4. 3 包合物的 X衍射鉴定[12-13]
2. 4. 3. 1 X 衍射试验条件 X 射线管为铜靶;单色化方
法:石墨单色器;工作电压 36 kV;工作电流 20 mA;连续
扫描;扫描速度 4° /min;衍射角 5 ~ 80°。分别取 β-环糊
精、香茅挥发油和 β-环糊精 (0. 5 mL ∶ 5 g)混合物、香茅
挥发油 β-环糊精包合物适量,采用 Jade5 分析软件绘制其
X射线粉末衍射图,见图 4。
1. β-环糊精 2. 香茅挥发油和 β-环糊精混合物
3. 香茅挥发油 β-环糊精包合物
图 4 包合物的 X衍射图
2. 4. 3. 2 X衍射结果分析 由图 4 可知,β-环糊精与混合
物相比,两者的衍射峰较为相似,但后者衍射峰稍微钝一
点,这可能是由于混合物中香茅挥发油仅占一小部分 (约
9. 09%),这种简单的混合方式在 X 衍射分析时主要表现
出 β-环糊精的 X衍射特征峰。但香茅挥发油 β-环糊精包合
物的衍射峰与前两者有显著差别,它在 2θ为 2 ~ 12°和30 ~
40°时有着与 β-环糊精及混合物不同晶体结构的特征吸收,
说明包合物中形成了新物相,即香茅挥发油已包结在 β-环
糊精的分子空穴中。
2. 5 包合物的稳定性考察[14] 分别称取 β-环糊精包合物
和混合物 (投料比与包合物制备方法相同)3 份,置于 60
℃恒温箱中,于第 0、1、3 天取样,测定挥发油的含有量,
并计算保留率。以第 0 天的挥发油含有量为 100%,比较其
对热的稳定性,见表 6。结果表明,包合物较为稳定,挥
发油经 β-环糊精包合后,其稳定性和利用率有较大提高。
0652
2015 年 11 月
第 37 卷 第 11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November 2015
Vol. 37 No. 11
表 6 热稳定性实验结果 (x ± s)
受热时间 /d 包合物挥发油保留率 /% 混合物挥发油保留率 /%
0 100 100
1 71. 88 ± 6. 25 25. 33 ± 4. 62
3 51. 04 ± 4. 77 12. 00 ± 4. 00
3 讨论
本实验从香茅挥发油中分离出 3 个主要成分,分别为
香叶醇、柠檬醛、月桂烯,占总挥发油含有量的 84. 86%,
与文献[5,15]大致相同,但含有量上存在差异,可能与
香茅的产地、气候、土壤水质、采收时间、提取方式及干
燥方式等有关。
包合技术实际上是主体分子 β-环糊精和客体分子挥发
油间的结构互补和识别关系。本实验发现,研磨法的包合
率最高,可达 94. 41%,可能是由于试验条件适宜,香茅
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易被 β-环糊精分子识别,故易与其分子
结构匹配。
β-环糊精包合物可减少挥发性成分的挥发,掩盖药物
不良气味,增加稳定性,提高生物利用度,故相关研究报
道较多[10]。挥发油能否被 β-环糊精包合,以及包合前后其
理化性质是否会发生改变,这对包合物的研发及质量控制
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采用 TLC、UV-Vis、X-衍射等方法
对制备的香茅挥发油 β-环糊精包合物进行鉴定,简便而可
靠,均能直观反映其形成,而且也表明包合前后香茅挥发
油成分未发生明显变化。综上所述,这些方法不仅可鉴定
包合物的形成,同时也能为挥发油 β-环糊精包合物的工艺
研究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 勇,黄敏琴,魏 娜. 黎药香茅的生药学研究[J].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23(4) :328-331.
[2] 尹学琼,陈俊华,刘 芳,等. 柠檬香茅精油的提取及抗
氧化活性[J]. 精细化工,2012,29(6) :568-571.
[3] 王红涛,何晓冬,孟庆华. 香茅挥发油的提取及其抑菌作
用[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34(3) :44-45.
[4] 窦玉琴,李德山,刘素清. 香茅挥发油次要成分提取物抑
制肿瘤作用的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2005,34(5):
375-376.
[5] 王 勇,赖伟勇,魏 娜. GC-MS分析海南香茅挥发油成
分[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4) :132-134.
[6] 南 京,刘 承,叶晓川,等. 均匀设计优选维药行气那
尼花颗粒挥发油的 β-环糊精包合工艺[J]. 中国实验方剂
学杂志,2013,19(13) :53-56.
[7] 彭 颖,欧阳婷,颜 红,等. 樟树挥发油的提取及包合
物的制备与鉴定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
21(6):1-4.
[8] 师白梅,严建业,王元清,等. 当归、枳壳挥发油的提取
与包合工艺研究[J]. 中南药学,2012,10(6):401-405.
[9] 杜 帆,夏新华,赵碧清,等. β-环糊精包合桂枝、当归
混合挥发油的工艺研究[J]. 中成药,2012,34(8) :
59-61.
[10] 桂 卉,刘东文,颜 红,等. 白术、木香混合挥发油 β-
CD包合物的制备与鉴定[J]. 中成药,2009,31(6):
863-867.
[11] 王 静,邢煜军,张保国,等. 甘松挥发油 β-环糊精包合
工艺研究[J]. 中成药,2011,33(9) :1607-1610.
[12] 徐 阳,林力行,王兴安,等. X-射线粉末衍射法测定奥
美拉唑钠环糊精包合片的包合率[J].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8,16(6) :476-477.
[13] 王 玮,蔡源源,靳 蓉,等. 醋柳黄酮包合物的 X-射线
衍射法鉴别及其脱包合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27(4) :32-35.
[14] 颜 红,夏新华,陈 镇. β-环糊精包合佛手、香附、木
香混合挥发油的制备工艺研究[J]. 中医药导报,2005,
11(3) :1604-1606.
[15] 董晓敏,刘布鸣,林 霄,等. 广西产香茅草挥发油的化
学成分分析[J]. 广西科学,2009,16(3) :302-304.
1652
2015 年 11 月
第 37 卷 第 11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November 2015
Vol. 37 No.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