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福建长汀小米椒病毒病的病原鉴定



全 文 :福 建
J U r l 8 O1
学 院 学 报 20 (l ): 34一 40 , 19 9 1
F u j
a n A g r ie u l tu r a l C o ll e gc
农of
福建长汀小米椒病毒病的病原鉴定 ’
王明霞 , 张谷曼 ` 谢联辉 2
( , 福建农学院园艺系 ; 2福建农学院植物保护系 ; 福建福州 3 5 0 0 0 2)
摘要 19 8 7一 19 88 年从小米椒的主要产地长汀县采回具有花叶 、 叶片斑驳 、 皱缩 、 畸形 , 叶
脉肿大 、 黄化 、 小叶和侧枝丛生等病株的标样 189 份 , 经 5科 10 种鉴别寄主的传染性试验 、 血
清学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试 ) 和电子显微镜观察 , 鉴定出 4 种小米椒病毒病原 : 马铃薯 X 病
毒 ( PV X ) , 马铃薯 Y 病毒 ( vP )Y , 烟草花叶病毒 (T M v) 和黄瓜花叶病毒 (C M v) . 其中复
合感染的样本占 42 . 9 % , 病毒病原为 P V X , P V Y Z种或 PV X , PV Y , T M V 3 种病毒的复合感
染 , 其中以 P v X , P v Y T M v 3 种病毒感染占优势 , 为 29 . 75 % , 是为害小米椒的主要毒源种
类 : 单独侵染的样本 88 份 , 占 4 6 . 6 % , 其中 PV X 占 18 , 1% , PV Y 13 . 9% , T M v g . 0 6% ,
C M V S
.
5% ; 未知病原样本 20 份占 10 . 6% .
关键词 小米椒 ; 马铃薯 X 病毒 ; 马铃薯 Y 病毒 ; 烟草花叶病毒 ; 黄瓜花叶病毒 ; 病原鉴定
据国外报道辣椒病毒病有 2 0 多种 , 其中发生 比较普遍的有马铃薯 Y 病毒 ( P ot at o vi ur s
Y
,
P v v )
, 烟草蚀纹病毒 ( T o b a e e o e ct h v i r u s , T E v ) , 烟草花叶病毒 ( T o b a e e o m o sa i e v i·
ur s
,
T M v )
, 黄瓜 花叶病毒 ( C u e u m b e r m o s a i c v iur s , C M V ) , 番茄斑萎病毒 (oT o a t o
sp o t t e d w i l t v i r u s
,
T Sw v )
, 首楷花叶病毒 ( A lar lar m o s a ie v io s , A M v ) , 马铃茹 x 病毒
(P o t a t o v i r u s X
,
P V X ) ( R a g o z z i n o
,
19 8 3; P r a s a d a R a o
,
1 9 7 9 ; M ilb r a t h e t a l
. ,
19 7 1 )
, 美国
60 一 70 年代对辣椒病毒病作了大量研究 , 发生最普遍 、 最严重的为 T E V 和 P V Y ( B cn ne r,
19 8 5)
. 我国到 目前为止鉴定和分离的辣椒病毒病毒源种类有 C M V , T M V , 芜善花叶病毒
( T u r n i p m o s a ie v i r u s
,
T u M V )
, 辣椒脉斑驳病毒 ( P e p p e r v e i n a l m o r t le v i r u s , P V M V ) ,
T E V
,
P V X
,
P V Y
, 蚕豆萎蔫病毒 ( B r o a d b e a n w i l t v i r u s , B bW V ) 等 (李兴红等 , 19 8 8 :
房德纯等 , 19 8;6 刘富春等 , 19 8 ;5 何显志等 , 1 9 8 2 ; 黄丽华 , 19 82) .
小米椒又名朝天椒 , 属辣椒 ( c a 那 ic u m an un u m ) 的 1个品种 , 主要作为提炼辣油的原
料 , 是我省出 口创汇品种之一 其病毒危害和其它辣椒一样发病率高、 损失大 , 严重限制了
小米椒的生产和出口 . 据我省小米椒主要生产地长汀县统计 , 近年来由于病毒病引起的减产
一般年份为 25 % , 严重年份达 50 % , 有时甚至整丘大 田颗粒无收 . 70 年代初 , 我省云霄 、
长汀两县从美国引进小米椒品种 , 种植面积达上万亩 , 开始 2一 3 年内经济效益很好 , 后病
毒病 日趋严重 , 产量下降 , 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 19 87 , 19 88 两年我们调查云霄县几乎没有
种植 , 长汀县面积减少到 2 00 亩左右 . 由此可见 , 小米椒病毒病在我省发生普遍且十分严
重 . 为了探明福建省小米椒病毒病种类及毒源类型 , 使抗病育种具有针对性 , 我们从 19 8 7
年开始对福建省小米椒病毒病进行了毒源类型的鉴定工作 .
, 收稿日期: 1 9 9 0一0 7一 0 3
DOI : 10. 13323 /j . cnki . j . f af u( nat . sci . ) . 1991. 01. 007
第 l 期 王明霞等 : 福建长汀小米椒病毒病的病原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
.
1 小米椒病毒病的调查
19 8 7年 3月至 19 8 8 年 7月 , 在长汀县城郊 、 南山 、 河田等地 (共 42 块 田地 , 约 10
亩 ) 进行了病毒病的调查 , 采用 5 点取样法 , 每块田调查 50 株 , 不足 10 0 株的小块 田全部
调查 , 记载发病情况 .
L Z 小米椒病毒病的样本鉴定
在调查过程中随时采集毒源样本 189 个 , 记录样本病害症状 , 同时冷冻保存毒源 . 将采
回的每种样本分为 2 份 . 1 份将病叶剪碎 , 按 l : 3 (w / V) 加人 .0 ol m ol / 1 p H .7 2 的磷酸
缓冲液 , 研磨制备接种物 , 加少量 6 0 目金刚砂 , 用毛刷蘸取病汁液分别磨擦接种 2一 3 叶
期的心叶烟 ( N i e o t ia n a g细 z in o s a ) , 普通烟 (N , t a b a e u 、 ) , 曼陀罗 (刀 a t u r a : t r a m o n i u m ) ,
千 日红 ( G o m砷 r e n a g lo b a s o ) , 番茄 仪 y e o脚 r s i u脚 e s e u le n t u m ) , 黄瓜 ( C u c u o is , a t i v u s ) ,
览色黎 (hC e n o po id u m a m a r a n z i e o lo ; ) , 昆诺黎 ( C . q u in o a ) , 更豆 ( F仅m n a : in e n s 。 ) , 牵牛
花 (尸et o n 的 s p .) 等 5 科 10 种鉴别寄主上 . 每种植物接种 4 株 , 每株接叶片 3 张 , 培育于
本院植物病毒研究室的防虫网室 内 , 定期观察记载 . 对上述有反应的寄主均以浸渍负染制
片 , 在 J E M 120 C x , J E M 10 c x 型电镜下观察病毒粒体形态 , 并进行血清学试验 (酶
联免疫吸附测试 , E LI s A ) 检测病毒类型 . 根据所引起症状的特点 , 把类似的分离物归类 ,
每类选出一个分离物作为病原鉴定的代表株 .
另 l 份样本用于血清学测定 . 按 l : 1 比例在样本 中加人 0 01 m ol 八 pH 7 . 2 的磷酸缓冲
液 , 在研钵中磨细成浆糊状 , 双层纱布过滤后离心 15 m in ( 4 0 0 0 : / m in) . 取上清液分别
与 vP Y , P v x , T M v , C M v 抗血清进行反应 , 方法为 E LI s A 间接法
. 上述抗血清由农业
部植物检疫实验所血清室提供 .
L 3 病原提纯
接种后 , 选择在千 日红上表现为枯斑反应的样本一分离物 工作为病原提纯的对象 . 从千
日红上取下单斑进行了 3 次分离 、 纯化 , 并繁殖保存于系统感染的原寄主一长汀小米椒上 .
然后从发病的小米椒上取病叶 2 0 0 9 , 植物组织冷冻 , 加磷酸柠檬酸盐缓冲液 Zo ml
(p H 7
.
2
,
0
.
2 m o l / 1)
, 二乙醚 5 0 m l , 四氯化碳 5 0 m 一和琉基酸盐加到含量的 0一% , 用捣
碎机捣碎 , 3 层纱布过滤 , 经一系列差速离心制备病毒悬浮液 (方中达 , 19 7 9) . 提纯共进
行 3次 .
1.4 病毒粒体形态观察
将从千日红上单斑分离后提纯的病毒制剂 , 及在鉴别寄主上表现症状病株的新鲜病组织
叶片的浸渍汁 , 用 2% 的 P T A (磷钨酸 ) 负染制备铜网 , 电镜观察 . 将一些表现典型症状的
鉴别寄主及小米椒病叶 , 经超薄切片后 , 2 . 5% 磷钨酸负染 , 电镜观察 .
L S 体外抗性测定 (分离物 工)
纯化温度 ( T I )P , 稀释限点 ( D E )P , 体外存活期 ( LI V ) 的测定按常规方法进行 . 测
定植物为千 日红 , 各设对照 . 每项测定用寄主植物 4 株 , 重复 2 次 . 3 天后进行观察记载 .
L 6 抗血清制备及效价测定
用 经电镜观 察及 血清学测 定 已 被确认 的 P V X 提纯液作免疫抗 原 , 加等量不完 全
F cr u n d 佐剂乳化 , 在家兔后腿作肌肉注射 , 每周 1次 , 共 4 次 . 前 2 次注射量为 4 m l (各 2
·
36
· 福 建 农 学 院 学 报 第 20 卷
m ) l
, 后 2 次注射量为 6 m l (各 3 m D . 最后 1 次注射后 1个月用耳静脉采血 . 取抗血清 ,
按琼脂免疫双扩散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侧定效价 , 以健株为对照 .
2 结果与分析
.2 1 症状类型及其比例
在田 间小米椒的症状表现主要有前期的花叶 、 黄化斑驳 、 植株顶部叶片开始变小 , 后期
表现 4 种类型 . ( 1) 花叶型 : 叶形正常或变小 , 叶面颜色黄绿 , 镶嵌斑驳 , 有的形成环斑
和条斑坏死 ; ( 2) 畸叶型 : 叶片畸形 , 皱缩 、 细长 ; 叶脉肿大 ; ( 3) 矮化小叶型 : 植株明显
矮化 、 ’卜片变小 , 侧枝丛生 ; ( 4) 黄化型 : 植株整株变黄 , 叶片变小 , 叶片 、 花蕾较少 . 将
所采的 1 89 份病害样本 , 按各种症状的份数 , 折算成百分比 , 列于表 1 .
表 l 小米椒症状类型及其比例
T a b le 1 T h
e s y m P t o m ty pe a n d t h e i r P r o P o rt io n o f Po d pe P P
e r i n介 e t in g v i ur s
症状类型
S y m P t o m t y P e
花叶型 M o s a ie
崎叶型 L ae f d i s t o t io ”
矮化小叶型 n w a r f a n d l i t t le le a f
黄化型 v e l】o w
合计 A m o u n t
份数 N o . % 份数 N o . %
总数
T O t a l
总百分比
T o t a l件 r c吧 n t
U`,`O矛4
. .1月j`Jó1ù
口.压
4 1 4 6
.
6
2 9 3 3
1 1 12
.
5
7 7
.
9 5
8 8 ! 0 0
3 5
.
6 7 7
5 1
.
5 8 1
8
.
9 2 0
3
.
9 6 1 1
l 0() 1 8 9
4 0
.
8
4 2
,
9
10
.
6
5 8
1o
从表 1 可以看出 , 所采的 4 种症状类型中 , 以畸叶型和花叶型为主 , 各占 4 .2 9% 和
40
.
8% ; 其次为矮化小叶类 , 占 10 . 6% ; 黄化类较少 , 仅占 5 8% .
.2 2 病毒病发生情况
根据 2 年来在福建省长汀县的调查 , 小米椒病毒病一般从 5月上旬开始发生 , 以后逐渐
加重 , 到 7 月上 中旬发病率一般为 15 %一 17 % . 7月中句到 8 月下旬 , 因气温较高 , 处于隐
症状态 , 病情变化不大 , 9一 10 月份病害达到最高峰 , 病株率达 31 % . 这是因为前期高温下
病毒增殖量大 , 病情急剧增加的结果 .
连作地发病比轮作地重 . 据我们调查 , 连作地发病率为 37 % , 病情指数为 29 . ;1 轮作
地发病率为 28 % , 病指为 20 . 8 . 小米椒田周围种植烤烟的比种其它非茄科作物的重 . 周围种
植烤烟的 , 发病率为 36 % , 病指为 30 . 2 , 而周围种其它非茄科作物的发病率为 23 . 4 % , 病
指为 1 5 . 61 .
从总的情况看 , 小米椒生产 田发病率不一致 , 重病地有的高达 80 % 以上 , 轻病地则在
10 % 以下 , 一般发病率为 20 % 一 3 5% .
.2 3 生物学鉴定结果
根据所采到的 1 89 份病害标样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列为 7 类情况 (表 2) .
.2 4 血清学鉴定结果
根据 189 份样本的血清学反应 ( E L sI A 间接法 ) 列于表 3 .
.2 5 体外抗性测定结果
分离物 I ( PV x ) 的病叶粗提液常规的物理三属性测定结果为 T IP 75 ℃ , D E P 10 一 5一
10
一 6 , L l v 14 d (在室温下平均约 25 ℃左右 ) .
第 l 期 王明霞等 : 福建长汀小米椒病毒病的病原鉴定 . 3 7 ,
.2 ` 抗体制备及抗血清效价测定
以分离物 工的病叶提纯液为抗原 , 经家兔免疫 , 得 到相应 的抗血清 , 并测定其效价 .
E IL S A 测得效价为 :1 4 0 0 , 琼脂双扩散法测得效价为 1 : 80 .
表 2 小米椒病毒种类及其寄主反应
T a b l e 2 I d e n t i if e a t io n o f v iur s e s in feC t i
n g p o d p e p p e r b a sde o n th e i r er a e t io n o n d i fe
r e n t ia l h p s t p l a n t s
反应类型
R既 C t iv e
ty p e
寄主反应 H o s t r e a e t io n
心叶烟 普通烟 曼陀罗
D S
千日红 番茄
工E
黄瓜 觅色黎 昆诺黎 肛豆 牵牛花
G G
L N
C G V S 尸S
病毒形态 ·
V i比 S
s h a p eZ )

l
I
W
VT

S M / L N
SM
`
S M t
S M / L N
0
S M
O
LN
S M
S M
S M / L N
0
O
O
SM
LN
SM / LN
0 0 0
F R
F R
R
S P
T F R
F R
,
R
U
0
VG
o脚00LRN0NL0
以一NL
sMDL
竺sMsI
NL0O
0MSo
竺sM伽NL撇
, ,万` = 万 . glu t加 aos
, 万r 二 溉 ta 如 e u m , 刀 s = 刀 . s r r am o 月 iu 用 , “ 二 ` . 窝lo 吞as , 乙君= 乙. 。 s e “ 份” , u . , c s = c . s a , , . 5 .“ 二 e . 洲 a ,a 月 t匆 o ol r . CG 二 c . ; u如 o a , ” = 叭 : 认 e , s臼 , r s = 尸 . s p . ; s M 二 花叶 ; S M t = 斑驳 : L N = 枯斑; v o 二叶脉浓绿 ,
L R = 局部小红点 , D L = 崎形 / 皱缩 , O一未反应 ; 2) F R = 线状 F le x u o u s : 。 d , R 二杆状 R o d , S p = 球状 s p h e r o id , T F R = 两
种线状 T w o 业x u o u s r叼 , U 二 未知 U nk n o w n .
表 3 小米椒病毒种类及抗血清反应
aT b l
o 3 I d e n it n e a it o n o f v i r u s e s i n fe e t in g P o d pe P pe
r b a s e d o n th e ir er a e t io n o n a n t i阴 r a
血清学反应 义 r o lo g ie a一er a e t io n病毒种类
V i f U S留
19 8 7 夏 S u m o er 1 9 8 7 19 8 8夏 S u m m e r 19 8 8 总 数丁o t a l
百分比
P e代 e n t
样本 S a m p一e 样本 Sa m p le
342617二盯0PV X
P V Y
T M V
C M V
P V X + P V Y
P V X + P V Y + T M V
未知 U n k n o w n
合计 A m o u n t
l 7
l 5
7
.
9 5
,

0夕
::
23 8 6
12
.
50
10
16
.
8 0
10
,
8 9
7
.
9 2
3
,
9 6
15
.
8 4
3 5
.
6 4
8
.
9 0
10 0
1 7
.
9 9
13
,
76
8

9 9
5
.
8 2
12
.
7 0
3 0
.
2 0
1.0 的
1o
,
`
1
0孟峥`U6Q产
,里-
, .性
IJ八1
ō
.
.2 7 病毒病原鉴定结果
1 89 个样本分为 6 种类型和 1 种未知类型 .
第 I 类 : 单一侵染型病株 , 即病株为一种病毒侵染 . 从小米椒系统花叶 、 斑驳上得到的
分离物 I , 在鉴别寄主千 日红上表现局部枯斑 (图 I A ) , 曼陀罗上产生花叶斑驳 , 系统感
染的小米椒 叶片提纯的抗原 , 在电镜下观察 , 病毒粒体为软线状 , 长宽约 550 n m x 13 n m
(图 I B ) , 超薄切片可清晰看到细胞内的线状病毒 , 与 P v X 抗血清在 E LI SA 试验中呈 阳性
反应 . 根据上述性状 , 该类型被鉴定为马铃茹 X 病毒 , 占样本总数的 18 . 1% , 是危害小米
椒的主要毒源之一
第 n 类 : 单一侵染型病株 . 小米椒上表现严重斑驳 (图 I C ) , 鉴别寄主曼陀罗上不感
病 , 觅色黎 、 昆诺黎上产生局部病斑 , 牵牛花上出现叶脉浓绿症状 . 用浸出负染法制片 , 电
38
. 福 建 农 学 院 学 · 报 第 20 卷
。一一一- ~ - ~ - - 一- - ~ ~ ~ ~ ~ ~镜下观察 , 病毒粒体为软线条状 , 长宽约 730 一 790 。 m 、 1 3 。 m (图 I D ) , 超薄切片可看到细胞内线状病毒 , 与 P v Y 抗血清在 E IL SA 试验中呈阳性反应 . 根据上述特点 1 该类型属于马铃茹 Y 病毒 , 占样本总数的 13 9% ,
图 1 福建小米椒病毒病病原
F ig 一 T h e pa th o g e n s o f v i r u s o f P o d p e p p盯 in F u歹a n
A
.千 日红局部枯斑 N e e ro s i s s p o t in G o , 动 r e, a 斤ot b a s o ; B .小米椒病叶提纯示 P v x 质粒 lE e e t r o n m i e or g ar p h o f p u r i ,
n cd p
o t a t o v i r u s x p a r t ic 址; C ,小米椒病叶 P v v 侵染 , 严重斑驳 S e、 e r e m o t飞le s y m p t o m s in p o d p e p p er ca u SC d b y i岌比c -
it o n o f p o t a t o v i r u s y ; D
.览色黎枯斑叶片浸渍示 p V Y 质粒 E le e t r o n m ie r o g r a p h o f fl e x u o u s r o d s o b se vr o d 玩 lea f cx t r a e t s
(Q u ic k ` d ,p p r c p a r a `i o n s ) o f n e c r o s` 5 s p o ` i n hc e n o , idu “ a , a r a ” ` ic o ol r ` 60 0 0“ E
·更豆局邵小红点 L i“ le “ d s p o ` ’ n哑二 a s认 e ns 行 ; F .小米椒病叶畸形 , 脉肿 , 由 p v x + p v y + T M v 侵染 eL a f d o fo r m a t io n a n d v e in s w e l l i” 9 o f p o d p印p e r s
认fe c t e d w it h p o t a t o v i r u s X , P o t a t o v i r u s Y a n d t o b a e e o m o sa ie v i r u s .
第 1期 王明霞等 : 福建长汀小米椒病毒病的病原鉴定 . 39 .
第m 类 : 单一侵染型病株 . 小米椒上表现为叶片变小 , 褪绿成黄色斑驳 , 叶片顶部呈鼠
尾状 . 鉴别寄主心叶烟 、 觅色黎 、 曼陀罗上产生枯斑 , 普通烟上产生花叶 , 黄瓜上无症状 .
浸出负染制片 , 电镜观察 , 病毒粒体直杆状 , 长约 2 80一 30 n m . 与 T M V 抗血清呈阳性反
应 . 根据上述性状 , 该类型属于烟草花叶病毒 , 占样本总数的 9 . 6% .
第W类 : 单一侵染型病株 , 小米椒上表观为黄化 , 即叶片变小 、 黄化 , 在鉴别寄主心叶
烟 、 普通烟和番茄上产生花叶 , 在觅色黎和更豆上产生枯斑症状 (图 I )E , 与 C M V 抗血清
在 E L sI A 试验中呈阳性反应 , 小米椒病叶超薄切片 , 电镜观察 , 病毒粒体球状 , 直径约 28
n m
. 根据上述症状 , 该类型属于黄瓜花叶病毒 , 占样本总数的 5 . 5% .
第 V类 : 复合侵染型病株 . 小米椒病株叶片表现严重斑驳 、 皱缩 、 畸形等症状 . 接种千
日红 、 昆诺黎均出现枯斑 , 经电镜观察和血清学鉴定为 P V X 和 P V Y . 此类病株是由马铃茹
X 病毒和马铃茹 Y 病毒混合感染 , 占样本总数的 1 2 . 47 % .
第巩类 : 复合侵染型病株 . 小米椒上表现为叶片畸形 、 脉肿 、 线叶 、 斑驳等 (图 I )F ,
接种千 日红 、 览色黎 、 昆诺黎均出现枯斑 , 从这些枯斑中得到的分离物 , 经电镜观察和血清
学鉴定分别为马铃茹 x 病毒 、 马铃茹 Y 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 . 此类病株是 由 P v x , P v Y
和 T M V 混合感染所致 , 占样本总数的 29 . 75 % , 是危害小米椒的主要病毒病原之一 复合
侵染加重了对寄主的危害 .
第姐类: 有些小米椒的症状表现为植株严重矮化 , 叶片明显变小 , 侧枝丛生 , 即前述的
小叶型 , 将此病株叶片榨出液磨擦接种于千日红 、 觉色黎 、 番茄 、 虹豆等鉴别寄主上未获成
功 , 病原未知 . 这类病株占样本的 10 . 7% .
3 讨论
通过 2 年来的调查研分 , 我们发现 , P v x , P v v 和 T M v 3种病毒及 p v x + p v Y Z 种
病毒的复合感染是危害小米椒的主要类型 , 两者占样本总数的 42 . 9 % , 复合侵染使病害的
症状表现更为严重 , 如叶片畸形 、 扭曲、 线叶 、 脉肿等 . 几种病毒复合感染目前似有增加的
趋势 , 我们分析可能有几种原 因 : ( l) 小米椒品种单一 ; (2) 土壤连作 ; ( 3) 小米椒 田周围
种植大量烤烟 , 而烤烟受多种病毒侵染 , 增加了初侵染源 , 这些都增加了复合侵染的可能性 .复
合侵染是个值得注意的动向 , 它往往加重了对寄主的危害 , 使产量损失更大 .
从 目前国内外辣椒的研究资料看 , 由 P v x 侵染辣椒的正式报导很少 , 而我省长汀县种
植的小米椒上为什么分离到相对多的 P V X 呢? 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 据国外报道辣椒 田
周围的烟和番茄都能作为初侵染源传播 P V X 到辣椒上 (M ar k , 19 86) , 福建栽培的烟草和
番茄已分离到 P v x (林奇英等 , 气1 9 8 6 ; 谢联辉等 , 19 8 5) . 而长汀县正是烟区 , 小米椒 田
周围也有种植番茄的 , 也许这是原因之一
马铃茹 X 病毒是危害小米椒 的主要病原 , 单独侵染的病株 占 18 . 1% , 复合侵染中也都
存在着 P V X , 因此 , 我省小米椒的抗病毒育种应主要针对 P V X .
4 0福 建 农 学 院 学 报 第 2 0卷
参 考 文 献
方中达 . 9 179 . 植病研究方法 . 北京 : 农业出版社 , 2 68
刘富春 , 罗锡英 , 欧阳本友 . 19 8 5 . 辣椒病毒病毒源类型鉴定 . 湖南农业科学 , 卜 28 一30
何显志 , 高乔婉 , 骆学海 , 等 . 1982 . 广州郊区辣椒花叶病病原病毒鉴定 . 华南农学院学报 , 3 ( 3) : 7 3一
86
李兴红 , 曹寿先 . 19 8 8 . 引起辣椒花叶 、 枯顶的一个病毒分离物的鉴定 . 植物病理学报 , 18 (3) : 143 一 148
林奇英 , 谢联辉 . 19 86 . 福建番茄病毒病的病原鉴定 . 武夷科学 , 6 : 2 75 一 2 78
房德纯 , 韦石泉 , 王振东 . 19 86 . 辣椒的烟草蚀纹病毒 (T E V ) 鉴定初报 . 微生物学杂志 , 6 (4) : 32 一 34
黄丽华 . 1982 . 长沙郊区辣椒病毒病毒源类型的初步鉴定 . 湖南农学院学报 , 4 : 63 一 68
谢联辉 , 林奇英 , 曾鸣棋 , 等 . 1985 . 福建烟草病毒病原鉴定初报 . 福建农学院学报 , 14 (2) : 1 16
B e n n e r C P
.
198 5
.
I d e n ti if e a ti o n a n d in e id e n e e o f p e P P e r v iur s e s in N o rt h e a s t e nr G e o r g i a
.
P la n t D i sc a s e
,
69 ( 11 ): 9 9 9一 100 1
B a s se r t M J
.
19 86
.
B r e e d i n g V e g e t a b le C r o P s
.
W
e s t P o rt : AVI P
u b lis h i n g C o
.
I n e
· ,
6补 134
M il b r a t h G M
,
C o o k A A
.
19 7 1
.
V iur s d i s e a se o f P e P P e r (aC 脚纪 u m s P . ) i n H a w a il . P l a n t D i笙 a s e R e P o r t e r ,
5 5: 7 83一 78 5
rP a s a d a R a o R D V J
.
19 79
.
T h e o c u r e n e o f P e P P e r ve in a l m o t lt e v iur s o n C h i ll i i n I n d ia
,
M y se re J A g ir
S e i
,
13(4 ) : 44 5一44 8
R a g o z z in o A
,
19 83
.
P a th o g e n i e v iru cs s o n P e Ppe r in C a m P a n ia 1
.
C u e u m b e r m o s a i v ir u s ; a laf laf m o s a ie v i-
r u s ; b
r o a d b e a n v a s e u l a r w i l t v iru s ; M ix e d i n fe e t io n
.
R i v is t a D e ll a o r t o F l o r a f ru t i e o s t u r a I t a l a n o
,
6 7 ( l ): 3 5一 5 3
I d e n t i if c a it o n o f t h e P a t h o g e n s o f V i r u s is o f P o d P e P P e r
i n C h a n g t i n g
,
F u葬a n
w a
n M i n x i a l [ z h a n g G u m a n l x i e L i a n h u i Z
D e p r
.
0
.厂万。 r ti c u zt u r e , 2 刀e 川 . o fP la , t 尸 r o z e e t i o n , 剐 C,. 凡 z人o u , 凡 卜和。 J J o 0 2 )
A b s t r a e t I n 19 8 7一 19 8 8 , 18 9 s a m p le s w it h m o s a i e , m o t t l e , l e a f d i s t o r t i o n , e ir n k l e , v e in
sw
e l l in g
,
y e l l o w
,
li t t l e l e a f o r w i t e h e s w e r e o b t a i n e d fr o m t h e m a jo r p r o d u e i n g a r e a o f p o d
p e p P e r i n C h a n g t in g C o u n t y
.
T h e 1 8 9 s a m P le s o f t h e a fe
c t e d p o d p e p p e r s w e r e t e s t e d o n t h e
b a s is o f v iur s i n fe e t i v i t y t e s t
, s e r o l o g ic a l r e a e t i o n ( E n z y m e一 li n k I m m u n o s o r b e n t a s as y ) a n d
v i r u s P a r t i c le m o r p h o l o g y
.
P o t a t o v i r u s X (P V X )
,
P o t a t o v i r u s y ( P V Y )
,
t o b a e c o m o as i e v i
-
ru s (T M V ) a n d e u e u m b e r m o s a i e v i r u s (C M V ) w e r e id e n t i if e d
.
A m o n g t h e t o ua ! , a m P l e s
,
8 1
sa m P l
e s w e r e i n fe c t e d m i x ed l y b y t w
o k i n d s o f v i r u se s
,
P V X
, a n d P V Y
, o r t h r e o k i n d s o f v i
-
ur se s
,
P V X
,
P V Y a n d T M V
,
w it h a v e r a g e i n e id e n e e s o f 4 2
.
2%
.
T h r e k i n d s o f m i x e d i n fe e
-
it o n o f P V X
,
P V Y
,
T M V w e r e P r e d o m i n a n t v i r u s e s w 一Lh a v e r a gc i n e i d e n e e s o f 2 9
.
7 5%
.
E i g h t一 n i n e s a m P le s w e r e i n fe c te d s i n g ly b y P V X , P V Y , T M V o r C M V , 1 8
.
1% sa m P ]e s b y
P V x
,
1 3
.
9% b y P v Y
,
9
.
0 6% b y T M V
,
5
.
5% b y C M V
, r c s p e c t iv e l y
.
B e s id e s
,
10
.
7%
o f sa m p l
c s
er m a in e d u n k n o w n
.
K e y w o r ds P o d P e P P e r : P o t a t o v i r u s X : P o t a t o v i r u s y ; t o b a e e o m o s a ic v i r u s ; e u c u m b e r m o
-
sa i e v i r u s ; id e n t i fl e a t i o n o f P a t h o g e n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