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甘青老鹳草化学成分研究



全 文 :甘青老鹳草化学成分研究
梁永锋
(宁夏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宁夏固原 756000)
  摘要 目的:对甘肃子午岭地区老鹳草属植物甘青老鹳草GeraniumpylzowianumMaxim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
鉴定。方法:采用超声波丙酮浸提法提取后 ,滤液分别以乙醚 、乙酸乙酯提取 , 用硅胶柱色谱及 SephadexLH-20进行
分离纯化 , 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甘青老鹳草中分离鉴定了 12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山奈
酚(Ⅰ )、槲皮素(Ⅱ)、山奈酚-7-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Ⅲ)、没食子酸甲酯-3-O-β -D-吡喃葡萄糖苷(Ⅳ)、山奈酚-
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Ⅴ)、杨梅素(Ⅵ )、杨梅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Ⅶ )、杨梅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
(Ⅷ )、没食子酸(Ⅸ )、莽草酸(Ⅹ )、β-谷甾醇(Ⅺ)、鞣花酸(≫)。结论:化合物Ⅰ ~ ≫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
到。
关键词 超声波提取;甘青老鹳草;化学成分
中图分类号:R284.1/R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54(2008)12-1825-03
作者简介:梁永锋 ,男 ,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天然药物分析;Tel:13995049873, E-mail:qylyf338@yahoo.com.cn。
  甘青老鹳草 GeraniumpylzowianumMaxim主要
分布于云南 、青海 、甘肃等地。作为一种习用中药
材 ,其化学成分却未见报道 ,为了更好的开发这一药
用植物资源 ,本实验利用超声波丙酮浸提法对甘青
老鹳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系统的研究 ,从中
分离出了 12种化合物 ,分别确定为:山奈酚(Ⅰ)、
槲皮素 (Ⅱ)、山奈酚-7-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
(Ⅲ)、没食子酸甲酯 -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
山奈酚-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 (Ⅴ )、杨梅素
(Ⅵ )、杨梅素 -3-O-α-L-吡喃鼠李糖苷(Ⅶ )、杨梅素-
3-O-β-D-吡喃半乳糖苷(Ⅷ )、没食子酸(Ⅸ )、莽草
酸(Ⅹ )、β -谷甾醇(Ⅺ)、鞣花酸(≫)。这 12种化合
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  仪器与材料
KQ5200DB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
仪器有限公司);XRC-1型显微熔点仪(温度计未校
正);FinniganLCQDECA质谱仪;BrukerAV-600核磁
共振仪 , TMS为内标;薄层硅胶和柱色谱硅胶均为
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SephadexLH-20(瑞典 Amer-
shamPhar-maciaBiotechAB公司)。试剂均为分析
纯 。药材采自甘肃子午岭 ,由中医师邵广发鉴定为
牻牛儿苗科老鹳草属植物甘青老鹳草 G.pylzowia-
numMaxim的干燥全草。
2  提取与分离
取干燥的甘青老鹳草全草 5 kg,粉碎 ,用 70%
丙酮超声波提取 4次 ,每次 30 min,滤过 ,合并滤液 ,
减压浓缩回收提取液至 2000 ml,静置 24 h,滤过回
收丙酮 ,水溶液静置 24 h,滤过。滤液用乙醚萃取 ,
得 A部分 ,水溶液部分继续用乙酸乙酯萃取 ,得 B
部分 ,水溶液为 C部分 。
取 30 g乙醚萃取物 ,经硅胶 H减压柱色谱 ,石
油醚 -乙酸乙酯梯度洗脱 ,石油醚-乙酸乙酯(7∶3 ~ 1
∶10)洗脱部分合并 ,经硅胶 H柱色谱 , SephadexLH-
20反复纯化 ,得到化合物Ⅰ (67 mg)、Ⅱ(54.1 mg)、
Ⅲ(37.4 mg)、Ⅳ (44.9 mg)、 Ⅴ (104.7 mg)、Ⅵ
(41.1 mg)、Ⅶ (48.6 mg)、Ⅷ (33.7 mg)。
取水溶液 C部分浓缩拌样 50 g,经硅胶 H减压
柱色谱 ,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梯度洗脱 , Sephadex
LH-20反复纯化 ,得到化合物 Ⅸ (2.7 g)、Ⅹ (26.2
mg)、Ⅺ(56.1g)、≫(22.4mg)。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Ⅰ :黄色粉末(MeOH), mp275 ~ 277℃。
FeCl3反应绿色 , AlCl3反应呈亮黄色 , Molish反应为
阴性 。 EI-MSm/z:286 [ M-] +, 258, 153, 121, 105,
93。1H-NMR(DMSO-d6 , 300 MHz)δ:12.5(1H, s, 5-
OH), 8.03(2H, dd, J=9.0, 2.0Hz, H-2′, 6′), 6.52
(2H, dd, J=9.0, 2.0Hz, H-1′, 5′), 6.42(1H, d, J=
2.0Hz, H-8), 6.18(1H, d, J=2.0Hz, H-6);13C-NMR
(DMSO-d6 , 75MHz)δ:146.8(C-2), 135.5(C-3),
175.8(C-4), 159.1(C-5), 98.2(C-6), 163.8(C-7),
93.5(C-8), 156.2(C-9), 103.0(C-10), 121.7(C-
1′), 129.5(C-2′), 115.4 (C-3′), 146.8(C-4′),
115.4(C-5′), 129.5(C-6′)。以上数据与文献 〔1〕一
致 ,故确定为山奈酚(kaempferol)。
化合物 Ⅱ:黄色粉末 (MeOH), mp>300℃。
FeCl3 ,反应呈绿色 , AlCl3反应呈亮黄色 , Molish反
应为阴性 。 EI-MSm/z:302[ M-] + , 286, 274, 153,
·1825·Journalof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  第 31卷第 12期 2008年 12月
DOI :10.13863/j.issn1001-4454.2008.12.022
137, 109。1H-NMR(DMSO-d6 , 300 MHz)δ:12.5(1H,
s, 5-OH), 9.4(3H, br, 7, 3′, 4′-OH), 7.67(1H, d, J=
2.0Hz, H-2′), 6.90(1H, d, J=9.0Hz, H-5′), 7.58
(1H, dd, J=9.0Hz, H-6′), 6.18(1H, d, J=2.0Hz,
H-6), 6.41(1H, d, J=2.0Hz, H-8);13 C-NMR(DM-
SO-d6 , 75MHz)δ:146.9(C-2), 135.8(C-3), 175.9
(C-4), 160.8(C-5), 98.3(C-6), 163.9(C-7), 93.4
(C-8), 156.2(C-9), 103.1(C-10), 122.1(C-1′),
115.2(C-2′), 145.1(C-3′), 147.7(C-4′), 115.7(C-
5′), 120.1(C-6′)。以上数据与文献〔2〕一致 ,故确定
为槲皮素(quercetin)。
化合物 Ⅲ:淡黄色粉末 (EtOH), mp239 ~
241℃。盐酸 -镁粉反应为阳性 , Molish反应为阴性 ,
AlCl3反应呈亮黄绿色荧光。 EI-MSm/z:419[ M+
1] + , 287 [ M +1-132 ] +。1H-NMR(DMSO-d6 , 300
MHz)δ:5.15-3.16为糖的 >CH和 -OH信号 , 5.48
(1H, d, J=2.8Hz), 6.30(1H, brs, H-6), 6.84(1H,
brs, H-8), 6.89(2H, d, J=8.3Hz, H-3′, 5′), 8.02
(2H, d, J=8.3Hz, H-2′, 6′);13 C-NMR(DMSO-d6 ,
75MHz)δ:153.0(C-2), 149.5(C-3), 178.3(C-4),
156.2(C-5), 109.3(C-6), 157.5(C-7), 99.0(C-8),
153.7(C-9), 104.0(C-10), 121.3(C-1′), 131.3(C-
2′, 6′), 115.8(C-3′, 5′), 160.0(C-4′), 108.3(C-
1″), 82.2(C-2″), 77.2(C-3″), 86.3(C-4″), 61.0(C-
5″)。以上数据与文献 〔3〕一致 ,故确定为山奈酚 -7-
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 (kaempferol-7-O-α-L-arabi-
furanoside)。
化合物Ⅳ:黄色粉末(EtOH), mp119 ~ 120℃。
FeCl3 、AlCl3、Molish反应为呈阳性 , KI-KIO3反应呈
阴性。 EI-MSm/z:347[ M+1] + , 185[ M+1-162] + ,
153。1H-NMR(DMSO-d6 , 300MHz)δ.7.2(1H, d, J=
2.0Hz, H-2), 7.12(1H, d, J=2.0Hz, H-6), 4.86
(1H, d, J=9.0Hz, H-1′), 3.73(3H, s, OCH3), 3.0 ~
4.0(6H, m,除 H-1′外其余氢);13C-NMR(DMSO-d6 ,
75MHz)δ:118.8(C-1), 111.6(C-2), 141.3(C-3),
145.5(C-4), 145.8(C-5), 110.4(C-6), 103.2(C-
1′), 73.4(C-2′), 75.9(C-3′), 69.7(C-4′), 77.3(C-
5′), 60.6(C-6′), 166.1(C=0), 51.7(OCH3)。根
据以上数据可以确定为没食子酸甲酯-3-O-β-D-吡
喃葡萄糖苷 [ methyl-3-O-(β-D-glucopyranosyl)gal-
late] 。
化合物 Ⅴ:淡黄色粉末 (EtOH), mp230 ~
231℃。盐酸 -镁粉反应为阳性 , Molish反应为阴性 ,
AlCl3反应呈亮黄色绿色荧光 。 EI-MSm/z:419[ M
+1] +, 287[ M+1-132] +。1H-NMR(DMSO-d6 , 300
MHz)δ:5.51, 5.25, 4.65, 4.14 , 3.72, 3.51和 3.25
为糖的 >CH和 -OH信号 , 5.62(1H, d, J=2.7Hz)
6.20(1H, d, J=1.8Hz, H-6), 6.44(1H, d, J=
1.8Hz, H-8), 6.88(2H, d, J=9.0Hz, H-3′, 5′), 8.02
(2H, d, J=9.0Hz, H-2′, 6′), 10.89(1H, s, 7-OH),
12.62(1H, s, 5-OH);13C-NMR(DMSO-d6 , 75MHz)δ:
156.3(C-2), 133.4(C-3), 177.7(C-4), 156.8(C-
5), 98.7(C-6), 164.2(C-7), 93.7(C-8), 161.2(C-
9), 104.0(C-10), 120.7(C-1′), 130.8(C-2′, 6′),
115.4(C-3′, 5′), 160.0(C-4′), 108.0(C-1″), 82.1
(C-2″), 77.1(C-3″), 86.3(C-4″), 60.8(C-5″)。以
上数据与文献〔4〕一致 ,故确定为山奈酚 -3-O-α-L-呋
喃阿拉伯糖苷(kaempferol-3-O-α-L-arabifuranoside)。
化合物 Ⅵ :黄色无定形粉末 (EtOH), mp>
300℃。FeCl3反应呈蓝色 , AlCl3反应呈亮黄色 ,盐
酸-镁粉反应为阳性 , Molish反应为阴性。与杨梅素
标准品混合熔点不下降 , TCL与杨梅素标准品的 Rf
值一致 ,混合斑点不分离 , HPTLC检查混合斑点为
一规正圆点 ,未有分离 ,故确定为杨梅素〔5〕(myrice-
tin)。
化合物 Ⅶ :黄色粉末(MeOH), mp182 ~ 184℃。
EI-MSm/z:465[ M+1] +, 318[ M+1-146] +, 302,
286。1H-NMR(DMSO-d6 , 300 MHz)δ:6.87(2H, s, H-
2′, 6′), 6.36(1H, d, J=2.0Hz, H-8), 6.19(1H, d, J
=2.0Hz, H-6), 5.18(1H, d, J=2.0Hz, H-1″), 3.0 ~
5.0(4H, m, 糖上氢 ), 0.82(3H, d, J=6.0Hz,
CH3);13C-NMR(DMSO-d6 , 75MHz)δ:156.2(C-2),
133.4(C-3), 177.8(C-4), 161.4(C-5), 98.7(C-6),
164.2(C-7), 93.6(C-8), 157.5(C-9), 104.1(C-
10), 119.8(C-1′), 108.0(C-2′), 145.8 (C-3′),
136.5(C-4′), 145.8(C-5′), 108.0(C-6′), 101.9(C-
1″), 70.5(C-2″), 70.6(C-3″), 71.3(C-4″), 70.1(C-
5″), 17.6(C-6″)。以上数据与文献 〔3〕一致 ,故确定
为杨梅素 -3-O-α-L-吡喃鼠李糖苷 (myricetin-3-O-α-
L-rhamnopyranoside)。
化合物Ⅷ :黄色粉末(MeOH), mp198 ~ 200℃。
EI-MSm/z:480 [ M +1 ] +, 319 [ M+1-162 ] +,
290。1H-NMR(DMSO-d6 , 300 MHz)δ:7.2(2H, s, H-
2′, 6′), 6.36(1H, d, J=2.0Hz, H-8), 6.19(1H, d, J
=2.0Hz, H-6), 5.33(1H, d, J=8.0Hz, H-1′), 3.0-
4.0(6H, m,除 H-1′外其余氢);13C-NMR(DMSO-d6 ,
75MHz)δ:156.3(C-2), 133.5(C-3), 177.4(C-4),
161.2(C-5), 98.7(C-6), 164.2(C-7), 93.4(C-8),
156.3(C-9), 106.0(C-10), 120.0(C-1′), 108.6(C-
2′, 6′), 145.4(C-3′, 5′), 136.8(C-4′), 102(C-1″),
·1826· Journalof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  第 31卷第 12期 2008年 12月
71.3(C-2″), 73.3(C-3″), 68.0(C-4″), 76.0(C-5″),
60.1(C-6″)。以上数据与文献 〔3〕一致 ,故确定为杨
梅素-3-O-β -D-吡喃半乳糖苷(myricetin-3-O-β -D-ga-
lactopyranoside)。
化合物 Ⅸ :无色针晶(EtOH), mp234 ~ 235℃。
FeCl3反应呈深蓝色 , Molish反应阴性。与没食子酸
标准品混合熔点不下降 , TCL与没食子酸标准品的
Rf值一致 ,混合斑点不分离 , HPTLC检查混合斑点
为一规正圆点 ,未有分离 ,故确定为没食子酸(galic
acid)。
化合物 Ⅹ :白色粉末(EtOH), mp190 ~ 191℃。
溴酚蓝 -溴甲酚绿反应呈阳性 , FeCl3 反应呈阴性 。
与莽草酸标准品混合熔点不下降 , TCL莽草酸与标
准品的 Rf值一致 ,混合斑点不分离 , HPTLC检查混
合斑点为一规正圆点 ,未有分离 ,故确定为莽草酸
(shikimicacid)。
化合物Ⅺ:无色片晶(CHCl3 ), mp139 ~ 140℃;
可溶于氯仿和热甲醇中 , Libermann-Burchard反应呈
阳性 ,紫外区无吸收峰 。与 β -谷甾醇标准品混合斑
点不下降 , TCL与 β -谷甾醇标准品的 Rf值一致 ,混
合斑点不分离 , HPTLC检查混合斑点为一规正圆
点 ,未有分离 ,故确定为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化合物≫:浅黄色针晶(C4H5N), mp>300℃。
FeCl3反应深蓝色 , Molish反应为阴性 。与鞣花酸标
准品混合熔点不下降 , TCL与鞣花酸标准品的 Rf值
一致 ,混合斑点不分离 , HPTLC检查混合斑点为一
规正圆点 , 未有分离 , 故确定为鞣花酸 (elagic
acid)。
致谢:1H-NMR和 13C-NMR是在中国科学院兰州物理化学研究
所陈作涛先生的帮助下测定的 ,在此表示感谢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 .黄酮化合物鉴定手册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981:472, 639.
[ 2] 于德泉 , 杨俊山 .分析化学手册 .第 5分册 .北京:化
学工业出版社 , 1989:734.
[ 3] K RMarkham, BTernai, RStanley, etal.13C-NMR
StudiesofFlavonoids(Ⅲ):NaturallyOccurringFlavovoid
GlycosidesandtheirAcylatedDerivatives.Tetrahedron,
1978, 34:1389.
[ 4] AurangzebHasan, IftikharAhmad, MirAjabKhan, etal.
TwoFlavonolTriglycosidesfromFlowerofIndigoferahe-
bepetala.Phytochemistry, 1996, 34(5):1115.
[ 5] 王宝琴 .中成药质量标准与标准物质研究 .北京:中国
医药科技出版社 , 1994:528.
(2008-06-10收稿)
《中药材 》杂志来稿要求
1 来稿以科研论文 、经验总结 、简报 、译文等形式均可。科研论文及经验总结必须观点明确 , 有分析 ,有结论 , 避免材料堆积
罗列 , 字数一般在 4000字以内(包括图表)。简报及会议消息 ,字数一般在 1000字以内。译文可节译或全译 , 要求鄱译准确 ,
文字流畅。
2 凡 2000字以上的文章 ,请作者写好 200字左右的摘要 ,放在正文之前。研究论文 , 请附上英文标题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一般 3 ~ 5个)。
3 稿件力求语句通顺 ,简明精炼 ,用 A4纸打印清楚;外文用印刷体书写或打字;表格要简炼 , 两端开口 , 不用纵线 , 栏头左上
角不用斜线 , 除栏头外 ,表身中不用或少用横线;插图用绘画纸黑墨水笔正确绘制 , 要求黑白分明 , 图注文字用铅笔标明。照
片要清晰 , 尽可能附上底片。编号写成 “图 1”, “表 1”字样。
4 计量单位 ,应按国际统一计量单位和符号书写 , 如:m, cm, mm, kg, g, h, min, s;等。
5 标目 , 一般采用 1、1.1、1.1.1三级 ,层次的序号后不用黑点。
6 参考文献请在文中引用处用方括号顺序以数字标注。文献数目过多的不必全列出 , 只举重要的和新的 ,并按下列格式书
写。
[期刊 ]作者 .文题 .刊名 ,年 , 卷(期):起页-迄页 .
[书籍 ]作者或编者 .书名 .版本 .出版地:出版社(商), 出版年:起页-迄页 .
·1827·Journalof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  第 31卷第 12期 2008年 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