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白药子、红药子和黄药子的鉴别使用



全 文 :·2 2 3
· 中国实用医药2 03 1年 6月第 8卷第一7期 C h in a P r aC M ed , J u n 2 0一3 , v o l . 8 , N o一 7
酸鸟氨酸能有效降低肝性脑病患者的血氨水平 , 缓解各种精
神神经症状 , 改善肝性脑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 提高生存率。
2
.
4 改善脑损伤 纳洛酮是吗啡样物质的特异性拮抗剂 , 能
阻断 p 一 内啡肤对精神及意识状态的抑制 , 对肝性脑病患者
有显著催醒作用 ln[ 。 陆德云等 l[ 8 ]将 75 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
分为治疗组 38 例和对照组 37 例 , 探讨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
患者的疗效 , 结论认为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疗效确切 , 可以
缩短肝性脑病昏迷患者的神志转清醒时间 。
2
.
5 保护脑细胞功能 、 防治脑水肿 昏迷的患者应加强对
球结膜的观察 , 并注意控制输液量 , 以防出现脑水肿 。 一旦
出现应积极进行脱水治疗 , 可用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 、 甘露
醇等方法 。 近年来 , 有关低温疗法治疗脑水肿或颅高压的报
道较多 [, 9 ]。
2
.
6 肝移植及肝细胞移植 随着移植技术的进步和抗排斥
技术的发展 , 肝移植的生存率明显提高 , 肝硬化肝性脑病患
者脑水肿是可逆性的 , 磁化传递成像技术可以作为肝移植后
脑代谢恢复状况的随访监测方法 0z[] , 对内科治疗效果不理想
的各种顽固性 、 严重肝性脑病患者行肝移植及肝细胞移植不
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3 讨论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除氨中毒引起脑星形胶质细胞肿胀
外 , 近年来研究证明炎症反应 、 神经类固醇 、 氧化或硝基化
应激以及锰中毒等因素也参与肝性脑病发病 。 此外 , 治疗肝
性脑病的方法也很多 , 目前认为传统治疗方法如低蛋白饮食 、
清洁肠道 、 口服广谱乳果糖 、 抗生素等仍具重要性 , 与此同
时一些现代治疗药物 , 治疗方法也存在很多优势 , 故传统与
现代方法相结合防治肝性脑病将是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 。
参 考 文 献
门一
12
厂一一
[ 3 〕
肝性脑病诊断治疗专家委员会 . 肝性脑病诊断治疗专家共
识 . 中国肝脏病杂志 (电子版 ) , 2 009 , l( o 2) : 4 6一 5 .
金惠铭 , 王建枝 . 病理生理学 . 第 7 版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 0 10
-
R o m e r o 一 G 6 m e z M , J o v e r M , D e l C a m p o J A , e t a l
.
V a r i a t i o n s i n
t h e p r o m o t e r r e g i o n o f t h e gl
u t a m i n a s e g e n e a n d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h e p a t i e e n e e p h a l o p a t h y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e i r r h o s i s
: a e o h o r t s t u d y
-
A n n In t e r n M e d
,
2 0 10
,
15 3 (5 )
:
2 8一2 8 8-
[ 4 〕 王良静 , 蔡建庭 , 陈涛 , 等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高氨血症和肝
性脑病发病的影响 . 中华内科杂志 , 2 0 06 , 4 5( 08 ) : 6 5 4一 6 57 .
[ 5 ] G
u a r n e r一 A r g e n t e C , 5 d n e h e z E , V i d a l S , e t a l
.
T o l l一 l ik e r e e e p t o r 4
D 2 9 9 G p o ly m o r p h i s m a n d t h e i n e id e n e e o f i n fe e t i o n s i n e i r r h o t i e
p a t i e n t s [J」. A l im e n t P h a r m a e o l T h e r , 2 0 10 , 3 1 ( 11 ) : 1 19 2一 1 19 9 -
[ 6 ] S h
a w C r o s 。 D L
.
S h a r i f i Y
.
C a n a
v a n J B
.
e t a l
.
I n f e C t i o n a n d
s y s t e m i e i n fl a m m a t i o n
,
n o t a m m o n i a
,
a r e a s s o e i a t e d w i t h G r a de
3 /4 h e p a t i e e n e e p h a l o p a t h y
,
b u t n o t m o r t a l i t y i n e i r r h o s i s
.
J
H e p a t o l
,
2 0 1 1
.
54 (4)
:
64 0
一 9
-
[ 7 〕 张玉波 . 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2 0 12
,
2 0 (2 5 )
:
2 3 5 8 一 23 6 3
-
[ 8 ] A lb
r e e h t J
,
N o r e n b e r g M D
.
G lu t a m i n e
: a T r剑 a n h o r s e i n a m m o n i a
n e u r o t o X i c i ty
·
H e p a t o l o舒 , 2 0 0 6 ,料 (4 ) : 7 8 8一 7 9 4 -
[ 9 ] G
u n t e r K K
,
A s e h n e r M
,
M i l l e r L M
,
e t a l
.
D e t e r m i n i n g t h e
o x i da t i o n s t a t e s o f m a n g a n e s e i n N T Z e e l l s a n d e u l t u r e d a s t r o e y t e s
-
N e u r o b i o l A g i n g
,
2 0 06
,
27 (2)
:
1 8一6一 8 2 6 -
[ 10 ] M
e n d e
z
M
,
M e n de
z 一 L o p e z M , L o p e z L , e t a l
.
A e e ty l e h o l i n e s t e r a s e
a e t i
v
i t y i n a n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r a t m o d e l o f T y p e C h e p a t i e
e n e e p ha l o p a t h y人 e t a H i s t o e he m , 2 0 1 1 , 1 1 3 (3) : 3 5 8一 3 6 2 -
[ 1 1 〕 张九妹 , 徐秀英 , 张月英 . 3 52 例肝性脑病的诱因与预后 . 传
染病信息 , 2 0 07 (3) : 24 6一 24 7 .
[ 12 〕 李仲军 , 何学任 . 68 例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诱因与预后临床
分析 . 现代预防医学 , 2 0一2 , 3 9 (24 ) : 一4 2一 4 3 , 一4 6 -
[ 13 〕 谭志纯 .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 60 例临床观察 . 中国现代医药
杂志 , 2 0 10 , 4 ( 12) : 8 8一 8 9 -
[ 14 〕 李凤春 , 李磊 , 刘伟 . 氟马西尼治疗严重肝性脑病的临床研
究 . 实用药物与临床 , 2 0 09 , 12 (0 2) : 7 9一 81 .
[巧 〕 袁翠云 , 张长青 . 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观
察 .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 2 01 1 , 09 (0 5) : 3 4 6一 3 47 .
[ 16 〕 宋学平 . 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 56 例疗效观察 . 中国
现代药物应用 , 2 0 1 2 , 0 6 ( 1一) : 6 7一 6 8 -
[ 17 ] 刘冬 , 周瑶 , 果乃鹏 . 肝性脑病的中西医病因及治疗方法进
展 . 亚太传统医药 , 2 01 1 , 7 (8) : 17 0一 17 1 .
[ 18 〕 陆德云 , 温彪 , 何峰 .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 临
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 2 01 2 , 1 (09 ) : 7 0 3一 7 03 , 7 05 .
[ 19 ] 毛青 . 肝性脑病诊断治疗新进展 . 传染病信息 , 2 0 12 , 25 (4) :
19 9一 2 0 1
.
[ 2 0 〕 姜滨 , 沈文 , 张龙 江 , 等 . 磁化传递成像定量研究肝硬化肝
性脑病患者肝移植前后的脑改变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 2 0 09 ,
2 5 (04 )
:
5 8 1一 5 84
-
白药子 、 红药子和黄药子的鉴别使用
李答
【摘要 】 目的 比较白药子 、 红药子和黄药子的来源 、 性状鉴别等 , 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方法
根据 2 0 08 版 《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 和查阅相关文献 , 对三种饮片的来源 、 性状 、 性味归经 、 功
能主治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进行对比 。 结果 白药子 、 红药子和黄药子存在多种不同之处 。 结论由
于白药子 、 红药子 、 黄药子为三种不同的中药饮片 ,功能主治亦有不同 , 建议医师在用药时 ,仔细斟酌 ,
根据患者病情区别使用 , 以使药尽其用 。 中药药学人员应熟练掌握这些饮片的特征 , 准确调配 。
【关键词 】 白药子 ; 红药子 ; 黄药子 ; 鉴别使用
白药子 、 红药子和黄药子为中医临床较常用中药饮片
因药名 、 功效 、 生药性状相近似 , 在临床应用时极易发生混
作者单位 : 10 0 051 北京同仁堂商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同仁堂药店
淆使用的现象 。 为保证用药安全 , 在检验和临床上能够很好
的鉴别使用 ,对三种药材进行品种澄清和鉴别比较很有必要 。
1 饮片来源 、 历史情况
1
.
1 白药子 为防己科植物头花千金藤 S teP han ia ce p ha ar n t ha
DOI : 10. 14163 /j . cnki . 11 -5547 /r . 2013. 17. 042
中国实用医药 20 1 3年 6月第 8卷第一7期 C h in aP r aC M e d, J u n 20 一3 , v o l . 8, N o 一 7 2 3 3
H ay at
。 的干燥块根 [ ’ 〕。 白药子之名见载于唐 . 《新修本草 》。
宋 . 《图经本草 》载白药子 , “ 江西出者 , 叶似乌柏 , 子如绿豆 ,
至八月其子变赤色 ” 。 该描述与防己科植物头花千金藤基本
相符 。 《本草纲目》中 : “蔓及根并似土瓜 , 叶如钱 , 根似防己 ”
的陈家白药亦与头花千金藤相似 [ 2 〕。
1
.
2 红药子 为寥科植物毛脉寥 p o ly g o n u m e il li n e vr e (N a k a i)
o h硒 的干燥根 。 “ 红药子 ” 之名始见于 《图经本草 》 , 在 “ 黄
药根 ” 项下有 : “ 黄药根生岭南… … 秦州 (今甘肃天水 )
出者谓之红药子 ” 等的记载 , 据 《图经本草 》 “ 秦州红药 ”
附图与文字辨析 , 该物与毛脉寥极为相似 [ 2 〕。
1
.
3 黄药子 为薯茨科植物黄独 iD os co er a bu ilb fe ar L . 的干
燥块茎 。 黄药子始载于唐孙思遂的 《千金月令 》 中 : “ 万州
黄药子 , 可疗忽生廖疾一二年者 ” 。 唐代文人刘禹锡也亲眼
目睹 ,疗效确凿 。 这与现今所用薯茨科黄独功效相符。 [ 2 〕
2 饮片性状鉴别
2
.
1 白药子
2
.
1
.
1 性状 本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厚片 。 外表皮暗褐色 ,
具不规则皱纹 , 有的可见须根痕 。 切面类白色或灰白色 , 显
粉性 , 可见筋脉纹 , 有的略呈环状排列 。 质硬而脆 , 易折断 。
气微 ,味苦 。 以粉性足 、 色白者为佳 。
2
.
1
.
2 显微鉴别 本品横切面 : 木栓层为 10 余列细胞 , 含
棕色物 。 外有落皮层 。 皮层散有少数石细胞 。 维管束外韧型 ,
略呈轮状排列 , 木质部不发达 , 中心木质部可见纤维束 。 薄
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及细小针晶 , 并含有多数淀粉粒。
2
.
2 红药子
2
.
2
.
1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长椭圆形 、 矩圆形或圆形的块
片 。 外表皮红褐色或棕黑色。 切面棕黄色或红棕色 , 木质部
浅黄色 , 呈环状 , 近髓部有分散的木质束。 质坚硬 。 气微 ,
味苦 。 以片大 、 断面色棕黄 、 质坚实者为佳 。
2
.
2
.
2 显微鉴别 本品横切面 : 木栓层为 10 余列细胞 。 栓
内层为 4一 5 列细胞 。 皮层较薄。 韧皮部宽广 , 韧皮射线宽 。
束间形成层不明显 。 木质部导管稀少 , 由木纤维围绕成束 ,
略成二轮排列 , 并有纵走的导管 。 髓部有开始分化的异型维
管束 。 皮层及韧皮部均有多数纤维束存在 。 薄壁细胞中有多
数草酸钙簇晶 。 淀粉粒长圆形 、 近三角形 。
2
.
3 黄药子
2
.
3
.
1 性状 本品为圆形或椭圆形厚片 。 外表皮棕褐色至
黑褐色 , 具不规则皱纹 , 有多数圆点状须根痕或残留的须根 。
切面淡黄色至棕黄色 , 呈颗粒状 , 密布橙黄色麻点 。 质坚脆 ,
粉性 。 气微 , 味苦 。 以片大 、外皮色灰黑 、 断面色黄白者为佳 。
2
.
3
.
2 显微鉴别 本品粉末黄棕色。 石细胞长梭形 , 两端
钝圆 , 或不规则椭圆形 、 卵状三角形 , 孔沟密集。 淀粉粒单
粒圆形 、 卵形 、 贝壳形或不规则形 , 脐点点状 。 草酸钙针晶
束存在于私液细胞中。
3 性味归经与功能主治
3
.
1 白药子
3
.
1
.
1 性味归经 苦 、 辛 , 凉 、 归脾 、 肺 、 肾经 。
3
.
1
.
2 功能主治 清热消肿 , 凉血解毒 , 止痛 。 用于咽痛喉
痹 , 咳嗽 , 吐血 、 蛆血 ,金疮出血 , 热毒痈肿 ,凛痈。
3
.
2 红药子
3
.
2
.
1 性味归经 苦 、 微涩 , 凉 、 归肺 、 大肠 、 肝经 。
3
.
1
.
2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 , 凉血止血 。 用于胃肠炎 , 菌痢 ,
扁桃体炎 , 月经不调 ; 外用治外伤出血 ,烫伤 、 痈疖 。
3
.
3 黄药子
3
.
3
.
1 性味归经 苦 , 平。 归心 、 肝经。
3
.
1
.
2 功能主治 消痰软坚 , 散结消廖 , 清热解毒 。 用于廖
瘤痰核 , 瘤瘦痞块 ,疮痈肿毒 , 咽喉肿痛 , 毒蛇咬伤。
4 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4
.
1 白药子 主要化学成分为 生物碱 , 含头花 千金藤
(
e e p har an th i
n e
)
、 异粉防 己 碱 (i s o t e t ar n d ir n e ) 、 轮 环藤宁碱
(
e y e l
e
an i
n e
)
、 小果胺 (b e br am in e ) 等 。 药理作用具有升白细胞
作用 、 抗蛇毒作用 、 抗病原体作用等 [ 3 〕。
4
.
2 红药子 主要化学成分为大黄素 (e m od in) 、 大黄素甲醚
(p h y
s e i o n )
、 葱普 A (an th嘿 l y e o s i d e A ) 、 葱普 B (an th ar g ly e o s id e B ) ,
并含蹂质等。 红药子煎剂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 白色葡萄
球菌 、 大肠杆菌 、 绿脓杆菌 、 变形杆菌 、 伤寒杆菌 、 副伤寒
杆菌 、 痢疾杆菌 、 肺炎杆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 ; 药材
水浸液对多种呼吸道及肠道病毒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 。 对流
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有明显抗病毒作用 [ “ 〕。
4
.
3 黄药子 主要化学成分为幽体皂普 , 其中有薯茨皂普
元 ( iD os g en i n) 、 薯茨次普 甲 (P or s aP og en in )A 、 箭根薯皂普
(
tac
e a o s i d e )
、 胡萝 卜普 (dau e o s t e r o l) 等 , 还含有二菇内醋和一
些微量元素等。 黄药子对大鼠自发性甲状腺肿具有一定的作
用 。 黄药子甲素、 乙素、 丙素以及薯茨皂普等均具有抗肿瘤
作用 , 尤其对于甲状腺腺瘤有独特的疗效。 黄药子乙醇浸膏
具有抗病毒作用 困 。
5 讨论
5
.
1 从功能主治上看 , 白药子 、 红药子 、 黄药子均具有清
热解毒的作用 , 白药子长于消肿 、 凉血 、 止痛 ; 红药子长于
凉血止血 ; 黄药子长于消痰软坚 , 散结消廖。 黄药子 目前临
床上用于治疗多种癌症 、 甲状腺肿 、 咳喘等 [ 5 〕 。
5
.
2 白药子 、 红药子 、 黄药子相互混淆的情况历来 以久 ,
主要原因一是性状较相似。 二是历史沿用及地方用药习惯 ,
存在着混用的现象 ; 三是三种药材的原植物都为缠绕性的藤
本植物 , 不易区别 ,造成错采错收现象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 ,
这三种饮片的性状 、 功效 、 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均有很大不
同 , 建议医师在用药时 , 仔细斟酌 , 根据患者病情区别使用 ,
以使药尽其用 。 中药药学人员应熟练掌握这些饮片的特征 ,
准确调配 。
参 考 文 献
[ 5 〕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 2 0 08 版 .北
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 10 : 40 一 91 .
马志刚 , 张波 . 黄药子 、 红药子 、 白药子的品种整理与鉴定 . 中
草药 , 2 0 0 0 , 3 1 (2 ): 13 5 -
宋立人 , 丁绪亮 , 等 . 现代中药学大辞典 (上册 ). 人民卫生出
版社 , 2 0 01 : 7 01 .
田代华 , 谢宗万 . 实用中药辞典 (上卷 ). 人民卫生 出版社 ,
2 0 0 5 : 8 2 3
.
林厚文 , 张是 , 赵宏斌 , 等 . 黄药子 的研 究进展 . 中草药 ,
2 0 0 2
,
3 3 (2 )
: 17 5
-
门一
12
厂一一
门一内,
4
厂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