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几种药剂对珠兰叶斑线虫的作用与防治效果



全 文 :湖北农学院学报 , 15( 1): 11~ 16, 1995
Journal of Hubei Agricultral College
几种药剂对珠兰叶斑线虫的作用与防治效果
   张修军          程瑚瑞   
(湖北农学院农学系 ,荆沙市 434103)   (南京农业大学线虫研究室 ,南京 )
摘 要 室内离体测定了农抗新 I、涕灭威和克线磷对珠兰叶斑线虫的作用。结果表明 ,前
者与后二者的作用方式不同:农抗新 I能迅速、直接地杀死线虫 ,而后二者都是使线虫行为异
常和麻痹 ,短期内不致死线虫 ;病原线虫对克线磷远较涕灭威敏感 ;利用农抗新 I和巴丹喷酒
防治无效 ;利用克线磷和涕灭威分两次重施药都获得了脱线虫苗。
关健词 农抗新 I;涕灭威 ;克线磷 ;珠兰叶斑线虫
中图法分类号  S 433. 89
珠兰是著名的观赏和茶用经济植物。珠兰叶斑线虫病造成大量落叶 ,是珠兰生产上的
毁灭性新病害。 病原线虫在分类学上被鉴定为草莓芽叶线虫 ( Aphelenchoides
f ragariae )
[1 ]。病原线虫自气孔侵入 ,在叶内内寄生 ,形成水渍状病斑。雨后和浇水后在叶
表有水膜存在情况下 ,自病叶气孔逸出再侵染 [2 ]。线虫全年广泛存在于珠兰芽上 ,以顶芽
带虫最为普遍 [3 ]。 因此 ,病叶的发生和顶芽的带虫情况成为确定药剂防治效果的直观指
标。离体的珠兰叶斑线虫在水中极为活跃 ,便于直接测定药剂对线虫的作用。张永存等 [4 ]
在土壤内施用涕灭威和克线磷对珠兰叶斑线虫病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但由于这类内
吸性杀线剂属剧毒、高残留和高污染性农药 ,不能在珠兰生产上直接使用。在低毒药剂方
面 ,国内曾推广使用巴丹浸种防治水稻干尖线虫 ,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5 ]。此外 ,国外近
年来围绕 Avermectin的杀线虫作用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 Avermectin是由链霉菌 Strep-
tomyces avermi tilis产生的一类大分子环状内酯 ,具有广谱的杀虫、杀螨和杀线虫能力 [6 ]。
在此背景下 ,作者于 1985年至 1987年在江苏南京进行了有关药剂对线虫的作用、低毒药
剂喷洒防治以及利用涕灭威和克线磷高剂量施药培育脱线虫珠兰苗的研究 ,本文报道部
分试验结果。
1 材料和方法
1. 1 供试材料
供试自然发病珠兰病株均由南京市花树场提供 ;供试线虫从采自南京花树场的新鲜
珠兰病叶用浅盘法分离得到 ;药剂农抗新 I和巴丹由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化保组提供 ;涕
灭威 ( Temik) 15%颗粒剂和克线磷 ( Nemacur) 10%颗粒剂分别为美国 FMC公司和德国
收稿日期: 1994- 06- 16
Bayer公司的产品。
1. 2 药剂对线虫的体外作用和毒力
1. 2. 1 涕灭威和克线磷对线虫的体外作用
称取 15%涕灭威和 1%克线磷颗粒剂各 3 g ,分别用 10 mL丙酮溶解 ,用蒸馏水倍比
稀释至 200、 100、 50、 25、 6. 25、 4. 16和 3. 125 mg /kg备用。另取计数皿若干 ,每皿加 2 mL
蒸馏水 ,并挑入活跃线虫 100条 ,然后加入等体积或 2∶ 1的各浓度药液 , 使计数皿内药
液达到下列各浓度: 100、 50、 25、 12. 5、 6. 25、 4. 16、 3. 125和 1. 56 mg /kg ,对照皿不加药
液。全部处理皿加盖并保持在 20℃恒温下 , 24 h后镜检 ,观察记载线虫的反应。检查后 ,
处理皿仍保持在 20℃下 ,不定期继续检查。
1. 2. 2 农抗新 I对珠兰线虫的作用和毒力
取离心管 10支 ,加入 5 mL蒸馏水 ,分别挑入线虫 100条 ,用微量注射器分别加入一
定量的农抗新 1 2 000 mg /kg丙酮液 ,使 9支离心管内药液达到下列各浓度: 5、 10、 12、
15、 18、 20、 22、 25和 30 mg /kg,对照管不加药。处理管均置于 25℃恒温箱内 , 24 h后计算
各管内线虫的死亡率。将浓度和死亡率分别转换为浓度对数和死亡几率值 ,以死亡几率值
为 y,浓度对数为 x ,计算毒力回归方程及中致死浓度 LC50。
1. 3 药剂喷洒试验
试验在 1986年于南京花树场进行。试验用 30大钵珠兰 ,其生长及发病情况较为一
致。施用药剂为农抗新 I乳油和 50%可湿性巴丹 ,用药浓度分别为 30 mg /kg和 500倍
液。于 9月 2日 , 9月 9日和 16日又各喷一次。每处理各 10大钵。处理钵的浇水方法不
同 ,避免了从植株上方淋水。在喷药前和 9月 19日、 10月 5日共调查 3次处理钵的病情 ,
包括总叶数、新增叶数、总病叶数和新增病叶数。
1. 4 土壤处理培育无虫苗试验
距珠兰压条繁殖前 30 d, 1986- 08- 07用克线磷 [14. 8 mg (有效成份 ) /单枝 ]或滴灭
威 [16. 8 mg (有效成份 ) /单枝 ]处理供繁殖用的珠兰母钵。9月 22日在繁殖成活的这两类
苗的苗钵中分别施用克线磷或涕灭威 [每压条 16 mg (有效成份 ) ] ,对照来自未施药母钵
中的压条。 11月中将苗钵换装大钵 (克线磷处理 22钵 ,涕灭威处理 15钵 ,对照 20钵 ) ,分
开放进温室内 ,观察叶发病情况和定期镜检苗钵内芽带虫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 1 涕灭威和克线磷的体外作用
观察发现 ,珠兰叶斑线虫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这两种药液的反应 ,都不是死亡 ,
而是表现为游动困难和麻痹 ,后者指虫体的一种扭曲、蜷缩、麻木的静止状态 ,这种麻痹情
景往往可以持续十多天或更长。 表 1为珠兰叶斑线虫在不同浓度的涕灭威和克线磷液中
的各种反应。由表 1可知 ,克线磷对病原线虫的麻痹等作用优于涕灭威。在同样 24 h的处
理时间内 , 3. 125 mg /kg的克线磷已能使所用测试虫体变为不正常 (游动困难和麻痹几乎
各半 ) ,而同一浓度的涕灭威对该线虫还未发生作用。处理第 10天时 ,在同一浓度 ( 3. 125
mg /kg )下 ,涕灭威诱发的线虫麻痹率尚不及克线磷诱发的一半。
·12·              湖 北 农 学 院 学 报             15卷
表 1 珠兰叶斑线虫在涕灭威 ( T )和克线磷 ( N )液中的反应 20℃  
浓度
/mg /kg


正  常
1 d 10 d
游动困难
1 d 10 d
麻  痹
1 d 10 d
1. 56 T 100 89 0 0 0 11
N 80 79 20 0 0
3. 125 T 100 52 0 0 0 21
N 0 0 46 0 54 48
4. 16 T 94 0 6 0 0 100
N 10 0 29 0 61 100
6. 25 T 95 0 5 0 0 100
N 0 0 0 0 100 100
12. 5 T 47 0 50 0 3 100
N 0 0 0 0 100 100
25 T 10 0 75 0 15 100
N 0 0 0 0 100 100
50 T 0 0 35 0 65 100
N 0 0 0 0 100 100
100 T 0 0 0 0 100 100
N 0 0 0 0 100 100
   注:对照线虫在试验期间无异常反应和死亡发生。
2. 2 农抗新 I对珠兰叶斑线虫的毒力
测定农抗新 I对珠兰叶斑线虫的毒力发现 ,线虫对农抗新 I的反应与对涕灭威、克线
磷等的反应有很大的不同。 线虫虽然初期也有游动困难等反应 ,但随之活力降低 ,迅速死
亡 ,不存在扭曲、蜷缩等麻痹反应。 在农抗新 I的水溶液中 ,线虫在 24 h内的死亡率随浓
度的增高而增加 , 25 mg /kg和 30 mg /kg分别导致 99%和 100%的线虫死亡。
在 25℃ , 24 h的测定条件下 ,农抗新 I对珠兰叶斑线虫的毒力回归方程为
      y= 10. 596x- 8. 6229
其中致死浓度 ( LC50 )为 19. 3 mg /kg。
表 2 农抗新 I对珠兰线虫的毒力测定
浓度 ( mg /kg ) 死亡率 (% ) 浓度对数 死亡几率值
5 0
10 0
12 4 1. 078 3. 25
15 5 1. 176 3. 36
18 39 1. 300 4. 72
20 41 1. 301 4. 77
22 64 1. 380 5. 37
25 99 1. 398 7. 33
30 100 1. 477 7. 37
    注:在整个测定过程中对照无死亡。
·13·1期      张修军等:  几种药剂对珠兰叶斑线虫的作用与防治效果        
2. 3 药剂喷洒防治
喷洒试验表明 ,在 30 mg /kg农抗新 I叶面喷洒处理中 ,不论是植株的总叶数、新增叶
数 ,还是总病叶数和新增叶数都与对照差异很小 ,有时处理的病叶还多于对照。 50%巴丹
500倍液喷洒后 ,其病叶的发生虽较对照略低 ,但试验中用的喷洒浓度对珠兰有药害 ,如
诱发落叶和叶的皱缩及灼伤等。根据 10月初的调查 ,经过三次巴丹液喷洒的珠兰 ,每钵的
平均总叶数大大降低 ,处理的平均总叶数明显低于对照 (分别为 350和 410片 /钵 )。因此 ,
农抗新 I和巴丹在生产上用于防治株兰叶斑线虫无任何价值。
2. 4 土壤处理培育无虫苗试验
克线磷和涕灭威颗粒剂处理土壤防治珠兰压条芽和幼苗芽内线虫的效果列于表 3。
在 1986- 08- 07珠兰母钵施药后 33 d,即进行压条后的第 3天 ( 9月 10日 ) ,处理母钵中
枝条 (包括压条繁殖用枝 )上原来污染的病原线虫都明显减少 ,克线磷和涕灭威处理的带
活虫芽率分别为 6. 3%和 6. 7% ,都不及对照 ( 22. 3% )的 1 /3;二者平均污染的活虫 /带虫
芽 ( 1. 1条和 1. 4条 )也都低于对照 ( 4. 3条 )。此外 ,在检查芽带虫的同时还发现 ,对照钵中
新增病叶较施药钵中的多 2~ 3倍 ,其中克线磷处理的病叶增加最少。在 9月 22日用相同
量的两种药剂分别处理相应的苗钵以后 ,克线磷处理是最早出现 100%无虫芽 ,也无病叶
发生的处理 ,时间为 10月 15日 ;施用涕灭威的苗株在以后也变为全无线虫和全无病叶 ,
但较前者推迟了 2个月左右。随后长达一年的观察 ,未发现有病叶产生和任何病原线虫存
在 ,两种处理的珠兰苗一直保持了无虫状态 ,而对照则一直有病叶产生 ,并在芽上检查到
病原线虫。
3 讨论与结论
珠兰叶斑线虫病是在我国发现的 一种新病害 ,其为害严重威胁着我国南方省区的珠
兰花生产。该病的防治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 探寻安全、有效、无公害的防治方法是发展
的方向。由于病原线虫的内寄生特性 ,使用涕灭威和克线磷等内吸性杀线剂非常有效 [4 ] ,
然而遗憾的是这类药剂均属剧毒、高残留药剂 [7, 8 ] , 其中长期使用涕灭威还存在污染地下
水的问题 [8, 9 ] ,显然不宜在珠兰生产上直接使用。
试验测定农抗新 I对珠兰叶斑线虫有相当强的毒力 ,该药剂能直接迅速地杀死病原
线 虫 , 其 LC50 为 19. 3 mg /kg。 农 抗 新 I 由 链 霉 菌 Streptomyces albof lavus
va r. Zinyangensis产生 ,其杀虫、杀螨和杀线虫能力与国外报道的 Avermectin十分相似。
本试验采用 30 mg /kg的农抗新 I喷洒防治 ,未取得任何防治效果。巴丹曾在水稻与尖线
虫的防治上推广使用 ,然而在本试验中 , 500倍的 50%可湿性粉剂喷洒防治非但无效 ,反
而产生了药害。农抗新 I和巴丹的防治失败可以解释为药剂缺乏足够的渗透力 ,难以触及
在叶内寄生的线虫而产生杀伤效果。
试验发现克线磷和涕灭威对病原线虫的作用在短期 (数天 )内不是直接杀死 ,而是造
成其行为不正常和麻痹。病原线虫对克线磷极为敏感 , 3. 125 mg /kg的克线磷能迅速使所
有测试虫体行为不正常。克线磷对病原线虫的作用优于涕灭威。
在珠兰压条育苗前后 ,重施基本同量的克线磷或涕灭威 ,最终都获得了 100%的无虫
·14·              湖 北 农 学 院 学 报             15卷
表 3 克线磷 ( N )和涕灭威 ( T )处理防治珠兰压条芽和幼苗芽内线虫的效果
检查日期 处理 供检总芽
/枚
带活虫芽
数 /枚
带活虫芽率
(% )
查见总活
虫 /条
单芽带活
虫 /条
查见总死
虫 /条
86年   N 110 7 6. 3 8 1. 1 17
9月 10日 T 89 6 6. 7 9 1. 4 16
对照 103 23 22. 3 108 4. 3 1
10月 15日 N 100 0 0 0 0 10
T 100 2 2 4 2 0
对照 90 24 22. 7 228 9. 5 2
11月 20日 N 87 0 0 0 0 0
T 89 0 0 0 0 0
对照 85 20 23. 6 286 14. 3 4
12月 20日 N 87 0 0 0 0 0
T 89 1 1. 1 2 2 0
对照 83 27 32. 9 327 12. 1 20
87年   N 80 0 0 0 0 0
3月 20日 T 81 0 0 0 0 0
对照 80 17 21. 3 207 12. 2 2
12月 30日 N 77 0 0 0 0 0
T 75 0 0 0 0 0
对照 80 13 16. 6 123 9. 5 1
苗。这与上述克线磷和涕灭威对病原线虫的作用不是直接致死 ,而是导致其行为不正常和
麻痹的结果似乎不相一致。 克线磷和涕灭威分别属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内吸性杀线
剂 [7 ]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对线虫神经系统中胆碱能突触 ACHE的抑制 [7, 10, 11 ] ,其中有机磷
的作用是不可逆的 ,而氨基甲酸酯类的作用则是可逆的 [7, 8, 12 ]。神经系统的抑制 ,导致了线
虫的麻痹和行为异常。中毒状态的长期持续 ,将最终导致线虫的死亡 [7 ]。因此 ,本试验结果
可以解释为两次重施药在珠兰体内造成了一种持续的足以使线虫长期中毒的状态 ,并在
线虫生活周期中的各个生育阶段发生作用 ,最终导致了病原线虫在珠兰植株上的灭绝 ,从
而获得了脱线虫苗。由于珠兰从育苗至成株大量产花大约需要三年的时间 (前两年产花极
少 ) ,在此期间植株内的药剂残留应能逐步降低至能够允许的药剂残留水平之下。因此 ,重
施药培育无线虫苗的方法在生产上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涕灭威处理钵中达到全部无虫苗
较克线磷处理推迟了两个月左右 ,表明克线磷在植株上的实际药效优于涕灭威 ,但以这两
种药剂对高等动物的毒性而言 ,涕灭威反而较克线磷强 10倍左右 [ 13]。因此 ,在培育无虫
苗以控制珠兰叶斑线虫病的工作中 ,克线磷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土壤处理剂。关于药剂的残
留动态等 ,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致谢 南京农业大学谭福杰教授。 南京花树场夏恩武同志等提供部份试验材料并给予了热忱的指
导和帮助 ,作者深表谢意。
·15·1期      张修军等:  几种药剂对珠兰叶斑线虫的作用与防治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张修军 ,张永存 ,程瑚瑞等 .盆钵珠兰叶斑线虫病的研究 Ⅰ . 病原鉴定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1988, 11
( 4): 41~ 46
2 张修军 .盆栽珠兰叶斑线虫病的发生规律和化学防治研究 . 南京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
1987
3 张永存 ,张修军 ,程瑚瑞等 .珠兰叶斑线虫病的发生发展 . 上海农业学报 , 1989, 5( 2) ; 69~ 74
4  张永存 .珠兰叶斑线虫病害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 1986
5  尤子平 .巴丹农药 .北京:农业出版社 . 1982, 155~ 157
6  Dybas R A, Green A J. Avermectins: th eir chemistr y and pesticia l activity. British Crop pro tection
Conference: Pests and disea ses, 1984, 947~ 954
7  Mckenry W V . Th e na ta re , mode o f a ction, and bio lo gica l activ ity o f nematicides. CRC Hand book
o f pest management in ag ricultur e, 1981( 3): 59~ 73
8  Bunt J A. Effec t and mode o f ac tion o f some Systemic nema ticides. Meded land Wageninggen, 1975
( 10): 1~ 127
9  Johnson A W. The ro le of nema ticides in nematode manegement An advanced tr ea tise on m eloidogy-
ne. Nor th Ca ro lina Sta te Univ ersit y G raphics, 1985( 1): 249~ 267
10  Nelmes A J. Behavio ral response o f Heterode ra ro stochiesis la rv ae to Aldica rb and its sulfox ide and
sulfone. J Nema tolog y, 1970( 2): 223~ 227
11  Huang S P, Van Gundy V D. Effects o f Aldica rb and its sulfo xide and sulfone on the biolog y of Ty-
lenchulus semipenetrans. J Nemarolog y, 1978( 10): 100~ 106
12  Bunt J A. Effect and mode o f action o f Oxamyl and phenamiphos. Meded land Gent, 1975( 40): 459
~ 463
13 КукаленкоСС,ВолоковичСД. 现代杀线虫剂 . 农药译丛 , 1984( 5): 36~ 39
Action of Pes ticides on Aphelenchoides f ragariae from Chulan
( Chloranthus spicatus) Leaf-spots and The Effects of Disease Contro l
Zhang Xiujun1)   Cheng Hurui2)
( 1) Department of Agronomy , Hubei A gricultural College , J ingsha City 434103)
(2) Sectionof Nematology ,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Nanjing)
Abstract  Researches w ere ca rried out fr om 1985 to 1987 in Nang jing. It was found that th e ac-
tion of an antibio tic“ New I” which was produced by Str eptomyces alboflavus Var. Zinyangensis on the
nematode is diff erentfr om the nema ticides-Temik and Nemacur. “ New I” directly kills the nematode
quickly w hile the lat ter tw o lead to abnomal action and pa ralysis and the nematodes w ere no t killed in at
lea st ten day s. The nema tode is mo re sensitiv e to Nemacur than Temik.“ New I” and a pesticide-Pardon
have no effec ts against the Lea f- spo t disease w hen sprayed to the plants. How eve r, nematode free
seedling s w ere acquir ed thr ough soil trea tment with Nemacur soone r and Temik la ter respectiv ely.
(审稿: 王清锋 ;编辑: 汤厚宽 )  
第一作者简介: 张修军 ,男 , 32岁 ,湖北农学院讲师。 现在华中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6·              湖 北 农 学 院 学 报             15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