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2011-03-02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西南特色小竹开发技
术研究”(2003C32078)和黄甜竹区域性试验与示范。
作者简介:何林(1955 -) ,男,浙江松阳人,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竹林培育与利用研究。
黄甜竹丰产林地下竹鞭结构生长规律研究
何 林1 傅 冰2 王军峰1 潘心禾1
(1.浙江省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丽水 323000;2.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黄甜竹丰产林 16块标准地的地下竹鞭、地上竹高、胸径等因子的系统调查,了解黄甜
竹地下竹鞭的结构、生长规律以及在土层中分布情况,并分析黄甜竹生物量与竹高、胸径等林分各因子的
相互关系,采用线性回归和幂函数方程对其生物量进行数学模型拟合,讨论并论述了改善林下竹鞭结构的
生长发育规律和提高黄甜竹生物量的指导方法,从而为黄甜竹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黄甜竹;丰产林;地下鞭;生长规律
Growth Pattern of the Rhizome System in High-yield
Stands of Acidosasa edulis
He Lin1 Fu Bing2 Wang Junfeng1 Pan Xinhe1
(1. Zhejiang Lishui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Lishui 323000,Zhejiang,China;
2. Lishui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College,Lishui 323000,Zhejiang,China)
Abstract A system investigation was made to measure the underground rhizome
characteristics,height and DBH of aboveground bamboos in 16 plots of the high yield stands of
Acidosasa edulis Wen. The aim is to understand the structure,growth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underground rhizomes,an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biomass,height and DBH.
The linear regression and power function equation were used for the model fitting. Som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growth of underground rhizome and increase the biomass of A. edulis
were suggested.
Key words Acidosasa edulis Wen;High-yield stands;Underground rhizome;Growth pattern
黄甜竹(Acidosasa edulis Wen)属禾本科竹
亚科酸竹属植物,是新近发现的一个新竹种。
黄甜竹原产福建,主要分布于福建省福州、闽
侯、闽清、古田、连江、永泰、莆田等市(县)。竹
笋可供食用与药用,竹杆可造纸、制作生活用品
与工艺品等,经济价值甚高,大有开发前景。但
目前有关黄甜竹地下竹鞭结构生长方面的研究
尚处起始阶段,还未见报导。为此,笔者在浙江
省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百果园试验基地
1987 年引种的黄甜竹林分中设立标准地,并对
其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收集有关各因子的大
量数据,通过整理分析,初步论述黄甜竹地下竹
鞭的生长规律与丰产栽培技术模型,以便进一
步开展丰产培育技术研究。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标准地设置在浙江省丽水市林业科学
研究院百果园科研基地,1987 年从福建省闽清
县美菰林场引种的黄甜竹林分,北纬 28°2813″
东经 119°5316″。属浙西南低山丘陵地带,平
第30卷 第3期
2 0 1 1 年 8 月
竹 子 研 究 汇 刊
JOURNAL OF BAMBOO RESEARCH
Vol. 30,No. 3
Aug.,2 0 1 1
均海拔为 150 m,平均坡度为 25°,土壤为红壤,
土壤平均深度为 45 cm,pH值 5. 1,年平均降水
量1 471 mm,常年相对湿度达 76%,年平均气
温为 18. 1℃,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783. 2 h,无
霜期为 255 d,极端最高气温 43. 2℃,极端最低
气温 - 7. 7℃。总之,该地区雨量充沛,相对湿
度大,常年气候温暖适中,无霜期长。该试验
地竹林面积 20 hm2,1990 年建园,立竹分布比
较均匀,林分长势良好,竹林结构为 1 ~ 3 年生
竹子各占 30%,4 年生竹子占 10%,平均胸径
3. 75 cm,平均立竹13 325株·hm -2。
2 调查与研究方法
2. 1 标准地设置
标准地建立在浙江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百果园试验基地,每个标准地的面积为 10 m ×
10 m,野外设立调查样地共 16 块,标准地的 4
个角均打木桩,并且每条边均开一小沟作为
标记。
2. 2 标准地调查
按规定建立标准地后,对每个标准地每株
进行胸径、竹高、枝下高、冠幅等相关各器官生
物量因子的调查,根据调查所得的材料计算每
块标准地竹子平均胸径、平均高,按平均竹加
5%为标准选择一株标准竹,沿地径处伐倒,记
下胸径、竹高、枝下高、冠幅、节数、枝盘数、地径
处竹壁厚、根深、根幅,并对竹秆按 1 m 为一区
分段称其竹秆重与枝叶重,然后取各节秆、枝
叶、竹鞭、竹蔸、竹根各 100 kg 左右带回实验
室。接着在每个标准地内选择地势平坦、立竹
量适宜的地方,取 1 m ×1 m 的小样方,深度至
无鞭根分布为止,以 20 cm为一个土层,记录其
鞭龄、鞭长、鞭重、鞭径、节数以及鞭的生长方
向、分岔类型,然后各分层取 10 cm长的竹鞭带
回实验室。并在标准地的竹林中或林缘找 4 条
鞭跟踪挖掘,按幼龄鞭、壮龄鞭、老龄鞭先数总
节数,分别按 1 ~ 5 节、6 ~ 10 节、11 ~ 15……81
~ 85 节记录壮芽、弱芽、死芽、笋芽等的着生位
置与个数。
2. 3 研究方法
根据外业调查所得的大量材料和数据进行
相关的计算,并对带回的样品进行称重、烘干、
浸水、处理、记录并分析,然后综合调查时直接
所得的数据应用线性、非线性回归和幂函数 y
= aDbHc的方程,建立因变量与自变量的拟合
方程,并且逐步回归建立数学模型。
3 结果与分析
3. 1 黄甜竹地下竹鞭的发育规律
黄甜竹的高产、稳产与地上地下结构的关
系十分密切,主要取决于地下部分竹鞭的状况
及地上部分的光合作用能力。竹笋产量的形成
是靠竹鞭的更新生长和侧芽的分化来实现的,
它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全靠地下茎的积累和吸
收来供给。所以,地下竹鞭的长度、年龄组成和
壮芽的数量对竹笋产量影响特别大,同时也影
响着林分地下结构的生长,因此进一步研究竹
林地下竹鞭的结构是林分更新生长和提高竹子
生物量的有效途径,对于食用笋竹林的高产稳
产具有重大的意义。作为竹鞭数量指标的鞭
长、鞭径、鞭龄能充分地反映出竹鞭的营养健康
状况和发笋长竹能力。现将调查的材料按竹鞭
与土层深度的分布归类整理(表 1)。
从表 1 可见,黄甜竹的竹鞭基本分布在土
层 10 ~ 40 cm中,根系生长较深,其中 0 ~ 20 cm
的壮龄鞭 在 鞭 长 中 所 占 的 比 例 最 大 为
54. 03%,在鞭重中所占的比例也最大为
52. 68%;幼 龄 鞭 在 鞭 长 中 比 例 居 中 为
23. 69%,而在鞭重中为最小 (含水量高)
16. 35%;老龄鞭在鞭长中所占比例为最小是
22. 28%,而 在 鞭 重 中 所 占 比 例 居 中 是
30. 97%。在 20 ~ 40 cm 的壮龄鞭中鞭长和鞭
重所占的比例均为居中,分别为 40. 10% 和
45. 49%;幼龄鞭在鞭长和鞭重中所占比例为最
小,分别为 12. 98%和 8. 74%;老龄鞭在鞭长和
鞭重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分别占了 46. 92%和
45. 77%。据此可知,壮龄鞭的鞭长、鞭重都大
于幼龄鞭和老龄鞭,而鞭径和鞭节间长也都大
于老龄鞭。根据调查资料分析黄甜竹林地的土
壤较疏松,养分较丰富,通气性较好,竹鞭吸收
养分的能力较强,施肥和管理方法科学,竹鞭生
长层次分明,从而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41 竹 子 研 究 汇 刊 第 30 卷
表 1 各鞭龄分布深度的特征
Tab. 1 Vertic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hizomes at various age
项目
Item
鞭分布深度
Rhizome distribution
depth(cm)
鞭长
Rhizome length
(m·hm -2)
(%)
鞭重
Rhizome weight
(kg·hm -2)
(%)
平均鞭径
Mean rhizome
rhizomes(cm)
平均鞭节长
Mean diameter
of rhizomes(cm)
总计 45 437. 5 100 5 065. 1 100 1. 13
幼龄鞭 0 ~ 20 10 762. 5 23. 69 828 16. 35 1. 14 2. 42
壮龄鞭 0 ~ 20 24 550. 0 54. 03 2 668. 5 52. 68 1. 16 3. 36
老龄鞭 0 ~ 20 10 125 22. 28 1 568. 6 30. 97 1. 11 2. 37
总计 33 512. 5 100 3 080. 3 100 1. 41
幼龄鞭 20 ~ 40 4 350 12. 98 269. 1 8. 74 1. 25 3. 40
壮龄鞭 20 ~ 40 13 437. 5 40. 10 1 401. 1 45. 49 1. 39 2. 46
老龄鞭 20 ~ 40 15 725 46. 92 1 410. 1 45. 77 1. 58 3. 03
3. 2 竹鞭繁延特点
3. 2. 1 竹鞭延伸方向 竹鞭在生长过程中具
有一定的生长方向性,并经常变化着。这种变
化与土壤条件及经营措施密切相关。把竹鞭的
生长方向分成 3 个方向,即“水平方向”、“向上
方向”和“向下方向”。从调查结果可知,幼龄
鞭向水平方向延伸的占 31. 72%,向下延伸的
占 53. 51%,向上延伸的占 15. 22%;壮龄鞭向
水平方向延伸的占 48. 88%,向下延伸的占
38. 67%,向上延伸的占 12. 45%。从这些数据
可以表明,竹鞭向上延伸较为困难,但这与母竹
种植的去鞭方向和林地的坡度大小有着密切的
关系,这可为黄甜竹林地下施肥管理提供理论
依据,以便达到最佳的经营效果,从而诱导竹鞭
往横向和纵向生长,促进林份分布更加均匀。
3. 2. 2 竹鞭的分岔类型 竹鞭鞭稍顶端优势
抑制着侧芽的萌发,使之处于休眠状态,有一些
竹鞭的鞭稍由于抵触到坚硬的物体,或伸入低
洼积水地,或受其他机械损伤而导致折断,一旦
折断后,鞭稍的顶端优势也将随之解除,靠近鞭
端断点的侧芽很快就萌发长出岔鞭。竹鞭分岔
一般分为一侧单岔,一侧多岔,两侧单岔和两侧
多岔 4 种类型。从本次调查可知,幼龄鞭几乎
无分岔,老龄鞭和壮龄鞭分岔最多,多为单侧单
岔,个别的为单侧双岔。
3. 2. 3 不同鞭龄竹鞭节间长情况 从本次调
查看,竹鞭平均节间长分别是:幼龄鞭 4. 02
cm,壮龄鞭 3. 99 cm,老龄鞭 3. 25 cm。幼龄鞭
节间长大于壮龄鞭,老龄鞭节间长最短,但都
不明显。在竹鞭生长季节里与天气有着密切相
关,降雨量大林地的土壤疏松,竹鞭鞭稍的顶
端优势生长快,节间就变长,反之节间变短,
然而竹鞭的生长与林地的土壤肥力也有密切
相关。
3. 3 鞭龄与鞭芽的关系
3. 3. 1 芽的种类与数量 竹鞭上具有许多鞭
节,鞭节上的芽随着时间变化而改变鞭形态,有
的发育良好,个体饱满,为壮芽;有的生长细小
孱弱,为弱芽;有的芽可萌发成竹笋或鞭笋而被
收获的芽,为笋芽;有的芽长期休眠后腐烂脱落
而成为死芽。鞭节上的这些芽的数量变化在不
同鞭龄上是不相同的。
表 2 鞭龄与各种鞭芽的比较
Tab. 2 Comparison of buds on rhizomes of various age
项目
Item
幼龄鞭
Young rhizomes
数量 Number
(万个·hm -2)
百分比
Percentage(%)
壮龄鞭
Middle age rhizomes
数量 Number
(万个·hm -2)
百分比
Percentage(%)
老龄鞭
Old rhizomes
数量 Number
(万个·hm -2)
百分比
Percentage(%)
合计
Total
(万个)
壮芽 13. 25 22. 54 30. 78 52. 36 14. 75 25. 09 58. 78
弱芽 36. 73 34. 66 55. 73 52. 60 13. 6 12. 74 105. 96
笋芽 8 50 6. 2 38. 75 1. 8 11. 25 16
死芽 5 7. 48 14. 25 21. 31 47. 63 71. 22 66. 88
51第 3 期 何 林等 黄甜竹丰产林地下竹鞭结构生长规律研究
在表 2 中,从整个鞭龄系统看,壮龄鞭上壮
芽和弱芽的数量所占的比例最大,其壮芽数占
总的壮芽数的 52. 36%,弱芽数占总弱芽数的
52. 6%。幼龄鞭因其生长发育旺盛,还处于生
长阶段,贮藏干物质积累较少,都只其弱芽数所
占的比例最大,大约占总弱芽数的 34. 66%,但
其壮芽数也占了很大的比例,占总芽数的
22. 54%。而弱芽有的随鞭龄的增长和幼龄鞭
发育为壮龄鞭的同时继续发育为壮芽,发笋成
竹,有的则长期处于休眠状态,体内水分、养分
含量大量下降,鞭根逐渐死亡稀疏,吸收作用大
幅下降而逐渐失去了萌发能力,最终死亡脱落。
因此,壮龄鞭是黄甜竹出笋、长竹、长鞭的主要
竹鞭。
3. 3. 2 鞭根重量的分布情况 经过调查,黄甜
竹的鞭根分布与竹鞭分布相类似,主要分布在
0 ~ 40 cm深的土层范围内,并且随着土层深度
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鞭根重量为3 295. 52 kg·
hm -2,这说明鞭根对竹鞭的生长发育也起着很
大的作用,并且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
关系。
3. 4 鞭笋在竹笋的分布及数量变化
鞭笋在不同龄鞭上的分布是不同的,并且
它们的分化能力也有所差异,据调查,壮芽、笋
芽主要分布在鞭身的 6 ~ 60 节内,壮芽约占总
芽数 的 80. 31%,笋 芽 约 占 总 笋 芽 数 的
94. 12%,而远离鞭柄的芽数量大大减少。壮芽
在 11 ~ 50 节的分化能力最强,笋芽在 6 ~ 45 节
的分化能力最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由于远离鞭柄的侧芽,有的因营养跟不上而生
长细弱,有的因断梢后萌发成鞭芽,或者休眠过
长而枯死脱落,故所占比例较小。而靠近鞭柄
的芽,则因营养供给、生长发育等方面较优越,
故发育良好,容易萌芽、发笋长竹。
4 结 论
黄甜竹群体结构包括地上结构和地下结
构,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缺一不可,构成了
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所以良好的竹林结构必须
要有良好的地下结构与之相适应。现总结黄甜
竹的地下结构,归纳如下。
在浙江省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百果园试
验基地设置了黄甜竹标准地,对黄甜竹的地上
地下部分生物量结构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并且
充分地分析了地下结构的发展规律和地上各器
官生物量的相关关系。其结果表明:黄甜竹的
地下茎为复轴型,竹鞭与鞭根的分布大体一致,
绝大部分的竹鞭都分布在 10 ~ 40 cm 的土层
中,这可为科学经营黄甜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
据。因此,土壤水肥管理重点放在土层 0 ~ 40
cm以内最佳,并且应 2 d 适当深翻一次,以促
进竹鞭的伸展和发展。
黄甜竹的竹鞭、鞭根主要分布在 10 ~ 40
cm的土层范围内,在此范围内,鞭长占整个系
统的 95. 76%,鞭重占 96. 23%。在竹鞭系统
中,其中 0 ~ 20cm的壮龄鞭在鞭长中所占的比
例最大为 54. 03%,在鞭重中所占的比例也最
大为 52. 68%;幼龄鞭在鞭长中比例居中为
23. 69%,而在鞭重中为最小 (含水量高)
16. 35%;老龄鞭在鞭长中所占比例为最小是
22. 28%,而 在 鞭 重 中 所 占 比 例 居 中 是
30. 97%。在 20 ~ 40 cm 的壮龄鞭中鞭长和鞭
重所占的比例均为居中,分别为 40. 10% 和
45. 49%;幼龄鞭在鞭长和鞭重中所占比例为最
小,分别为 12. 98%和 8. 74%;老龄鞭在鞭长和
鞭重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分别占了 46. 92%和
45. 77%。黄甜竹的竹鞭分岔不多,且多为单侧
单岔,幼龄鞭基本不分岔。鞭根分布与竹鞭大
体一致,均分布在 10 ~ 40 cm 这一土层中。黄
甜竹的竹鞭生长方向各异,以平行方向最多,向
下的次之,向上的最少。壮龄鞭上的壮芽、笋芽
的数量所占比例最多,幼龄鞭上弱芽所占比例
最多,老龄鞭的节间长最长,幼龄鞭的鞭径
最大。
黄甜竹在整个鞭系统中,老龄鞭在鞭长中
所占的比例最大,同时节间长最长,幼龄鞭在鞭
重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同时鞭径也最大,壮龄鞭
鞭长、鞭重、鞭径、节间长等均居中。这可为合
理的管理地下竹鞭提供指引方向。黄甜竹竹鞭
的伸展方向差异较大,以平行方向为最多,其次
是向下方向,向上方向的最少,竹鞭的分岔不
多,幼龄鞭基本不分岔。据此,为了让竹子长势
更好,应当适当进行深翻、合理施肥以致诱导竹
61 竹 子 研 究 汇 刊 第 30 卷
鞭向良性方向发展。
黄甜竹老龄鞭上死芽最多,幼龄鞭上弱芽
最多,而大部分壮芽和笋芽发生在壮龄鞭上,且
活力最为旺盛,这可为科学经营黄甜竹提供了
新思路。因此,在进行竹林地下结构调整时应
注意去老扶幼,尽量保留幼、壮龄鞭,去除生长
不良的老鞭、死鞭、烂鞭,从而为黄甜竹丰产林
的高产稳产创造良好的地下鞭结构。
参 考 文 献
[1]郑郁善,洪伟,陈礼光,等. 毛竹丰产林竹鞭结构特征研
究. 林业科学,1998,34 (专) :52 ~ 59
[2]黄克福,梁达丽,曾昭琴,等. 台湾桂竹竹鞭生长规律的研
究.福建林学院学报,1994,14(3) :191 ~ 194
[3]郑郁善,洪伟,陈礼光,等. 毛竹林地下结构与笋竹产量效
应研究.林业科学,1998,34 (专) :26 ~ 33
[4]汪奎宏,何奇江,翁甫金,等.毛竹笋用丰产林地下鞭根系
统调查分析.竹子研究汇刊,2000,19(1) :38 - 43
[5]陈松河,郑清芳. 黄甜竹笋用林丰产培育技术模式的研
究.竹子研究刊,2001,20(1) :61 ~ 67
[6]陈松河,郑清芳. 黄甜竹笋用林的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和
叶绿素含量.亚热带植物通讯,1996,25(1) :22 ~ 27
[7]陈松河. 黄甜竹笋期生长规律的研究. 热带农业科技,
2001,92(4) :17 ~ 21
[8]陈建华,何正安,汤放文. 毛竹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生长
发育规律.湖南林业科技,1999,26(4) :24 ~ 28
[9]何林,何小勇.毛竹笋用林合理竹龄结构及其笋期生长规
律.竹子研究刊,1993,12(3) :52 ~ 56
[10]胡超宗,金爱武,郑建新. 雷竹地下鞭的系统结构. 浙江
林学院学报,1994,11(3) :264 ~ 268
[11]郑蓉,吴新才.黄甜竹林生长量和鲜笋营养成分的研究.
福建林学院学报,1999,19(1) :65 ~ 68
[12]黄运菲,黄能开,陈美蓉. 黄甜竹笋用林丰产栽培研究.
福建林业科技,2002,29(2) :46 ~ 49
[13]方栋龙.黄甜竹笋用林丰产技术试验研究. 福建林业科
技,2005,32(1) :68 ~ 69
[14]李肇锋.闽中山地黄甜竹立竹密度与笋产量关系研究.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3) :53 ~ 55
[15]何林,潘心禾,等.黄甜竹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生长发育
规律研究.浙江林业科技,2010,30(4) :
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
83 ~ 86
(上接第 12 页)
[22]乔匀周,刘孟雨,王开运,等. 光强对缺苞箭竹和青杨叶
片衰老进程中生理特点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
2008,34 (3) :255 ~ 260
[23]王亚萍,王开运,张远彬,等. 缺苞箭竹气体交换对 CO
2 浓度及光照强度的响应[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
23(1) :6 ~ 9
[24]序志琴. 遮荫和光照对缺苞箭竹发育的影响[J]. 竹子
研究汇刊,1993,12(4) :58 ~ 63
[25]施建敏,郭起荣,杨光耀. CO2 浓度倍增下毛竹光合作
用对光照强度的季节响应[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7,29(2) :215 ~ 219
[26]胡超宗. 紫竹笋期生长规律的研究[J]. 竹子研究汇刊,
1982,1(1) :62 ~ 63
[27]陈艳芳. 气象因子对毛竹产量的影响[J]. 1982
[28]翻芳明,洪传礼. 毛竹林火烧迹地竹笋生长与气候因子
的关系[J]. 竹子研究汇刊,1990,9(2) :65 ~ 71
[29]汪阳东. 人工经营对毛竹秆形结构变异的影响[J]. 林
业科学研究,2001,14(3) :245 ~ 250
[30]王小红. 环境因子对竹子开花影响研究[J]. 四川动物,
2009,28(4) :618 ~ 621
[31]李伟成,盛碧云,王树东,等. 毛竹种子萌发对温度和光
照的响应[J]. 竹子研究汇刊,2007,26(4) :26 ~ 29
[32]陈双林,杨清平,郭子武,等. 海拔对毛竹林土壤物理性
质和水分特性的影响[J]. 林业科技开发,2010(1) :60
~ 64
71第 3 期 何 林等 黄甜竹丰产林地下竹鞭结构生长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