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Plantation stocks and their affecting factors in western Liaoning Province

辽西人工林产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全 文 :辽西人工林产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王  健* *  刘作新  蔡崇光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沈阳 110016)
摘要  采用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方法, 对辽西地区人工林生产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 结果表明, 建国以
来,辽西地区人工林蓄积量整体上有显著的增长, 人工林平均蓄积量达 49 08 m3!hm- 2 , 3 次森林资源清
查期间, 人工林蓄积量净增 2019 m3!hm- 2 ,增长了 5 16 倍. 但整体蓄积量水平仍较低 ,平均蓄积增长量
仅为全省同期的 63 9% , 人工林蓄积量也只有全国森林平均蓄积量的 51 1% , 且区域内部产量水平差异
显著, 达 6847 m3!hm- 2. 总体上,幼龄林比例偏高, 达 49% , 成熟林单位蓄积量低,仅相当于全国水平的
38% . 占人工林面积主体的国有林从中龄林到成、过熟林, 其蓄积增长量相当于个人和集体林的 551%和
323% .用材林单位蓄积量比防护林低 364% .除了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外, 人工林结构简单、树种组成
单一、管理水平低下以及人为破坏严重等可能是导致辽西地区人工林整体产量较低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人工林  蓄积量  辽西
文章编号  1001- 9332( 2005) 05- 0789- 06 中图分类号  S718 5  文献标识码  A
Plantation stocks and their aff ecting factors in western Liaoning Province. WANG Jian, L IU Zuoxin, CA I
Congguang ( I nstitute of App lied Ecology , Chinese A cademy of Sciences , Shenyang 110016, China) . Chin. J .
A pp l . Ecol . , 2005, 16( 5) : 789~ 794.
Employing realsite investig ation and data analysis methods, this paper analyzed t he distribution of plantation
stocks and its affecting factors in w estern Liaoning P rovince. T he r 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plantation stock
of western L iaoning was 49. 08 m3!hm- 2 , which has been improved obviously since 1949. At the time of the
third for est resource investigation, the plantation stock increased 20. 19 m3!hm- 2, 5. 16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irst forest resource investigation. But, the general plantation stock of western L iaoning w as still at a rather
low er level, w ith only a 63. 5% incr ease o f the w hole prov ince and 51. 1% of the national average plantation
stock at the same period. T he difference of plantation stock among cities in w estern Liaoning w as observable, that
even r eached 68. 47 m3!hm- 2. In g eneral, the pr oportion of young fo rest w as too high, reached to 49% of the to
tal plantation, w hile the stock of matur e fo rest w as much low er , only 38% of t he national average level. The plan
tat ion stock of national property was only 55. 1% and 32. 3% of the personal and collectiv e pr operty, respect ive
ly. Moreover , the plantation stock of timber for est was 36. 4% lower t han that of w indbreak. Besides climatic fac
tors, simple plantation structur e, few fo rest tr ee species, and poor plantat ion management were t he main causes of
the low plantation stock.
Key words  Plantation, Forest stock, Western L iaoning area.
* 国家∀ 863#计划资助项目( 2002AA2Z4321) .
* * 通讯联系人.现在海南大学工作,海口 570228.
2004- 06- 17收稿, 2005- 02- 20接受.
1  引   言
有关人工林产量和生产力问题的研究最早可追
溯到 19世纪 80 年代. 1876 年, 德国科学家 Eber
meryer 对几种森林的树枝落叶量和木材重量进行
了测定.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 随着世界范围内资
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森林生产力问题已引起人们
广泛关注, 特别是随着国际生物学计划( IBP)的实
施,有关世界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和主要气候带
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多有报
道[ 1, 10, 13, 14] ,揭示了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的量化特
征.我国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 研究对象涉及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
ta)
[ 3]、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 4]、落叶松( L arix
sp. ) [ 5]、杨树( Populus spp. ) [ 16]等树种. 现有研究着
重探讨人工林产量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忽视了社会
因素的作用, 在指导实践中暴露出一些问题[ 9] . 辽
西地处我国东北林区向内蒙古草原及华北平原的过
渡地带,属于典型的生态交错区. 由于历史原因, 辽
西地区森林资源一度遭到严重破坏, 现有森林资源
主要以人工林为主体, 主要成林树种有杨树、刺槐
( Robinia p seudoacacia )、油 松 ( Pinus tabulae
f ormis)
[ 6]、落叶松、樟子松 ( Pinus sylvest ris var.
mongol ica)等.该地区人工林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
题是生产力水平低, 大面积的低价值人工林严重制
约着该区林业发展. 本文在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的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05 年 5 月  第 16 卷  第 5 期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May 2005, 16( 5)∃789~ 794
基础上,从区域水平分析和评价辽西人工林生产状况,旨在探讨该区人工林生产水平及其制约机制.
2  研究方法
  研究采取收集已有资源调查、研究成果资料和典型立地
调查、测定相结合的方法. 论文数据资料来源自%辽宁省森林
资源统计汇总&、%辽宁省森林资源统计表&、%辽宁省森林资
源统计资料汇编&、%辽宁省林业综合经济资料& ( 1997 ~
1999)、%林业统计资料&( 1991~ 1997)、%辽宁国土资源&[ 7]中
森林资源部分、%辽宁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三次复查成
果&、%辽宁统计年鉴& [ 8]、%辽宁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集&、
%辽宁森林&[ 15]及%中国自然资源 ∋ ∋ ∋ 辽宁省卷&[ 11]等. 在此
基础上确定出有代表性的县、乡及林场, 进行设点调查. 重点
地区除了收集历次二类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外,还重点收集了
各类作业样地调查资料, 并进行必要的实地核查和补充调
查.最后对获取的各种数据、文献资料采用由点到面、点面结
合、综合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整理与分析. 调查数据使用
SPSS V11. 0软件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辽西人工林蓄积量现状
研究表明, 辽西人工林平均蓄积量 4908 m3!
hm- 2,从大到小依次为葫芦岛( 5807 m3!hm- 2 )、
锦州( 5741 m3!hm- 2 )、朝阳 ( 4263 m3!hm- 2 )和
阜新( 3821 m3!hm- 2) , 其分布状况大体与其气候
生产力的分部情况一致[ 2, 12] , 在大尺度的区域范围
内,自然因素依然是决定人工林产量的主要方面. 为
进一步分析区域内部人工林产量状况, 根据单位蓄
积量, 对全区 19个县、市(区)进行系统聚类(图 1) ,
结果表明,辽西人工林蓄积量水平可分为 5类.第 (
类: 锦州市太和区、北宁市和黑山县, 平均蓄积量
6537 m3!hm- 2, 成熟林 11967 m3!hm- 2, 均已超
过辽宁省的平均水平( 4331 m3!hm - 2和 7193 m3!
hm
- 2
) ; 第)类: 锦州市凌海县和葫芦岛市连山区,
平均蓄积量 3642 m3!hm- 2, 成熟林 8645 m3!
hm- 2;第 ∗类:阜新市细河区、彰武县和朝阳市凌源
市、建平县, 平均蓄积量 2766 m3! hm- 2, 成熟林
5420 m3!hm- 2;第+类:葫芦岛市兴城区、建昌县,
阜新市阜新县, 朝阳市龙城区、北票市, 平均蓄积量
2158 m3!hm- 2, 成熟林 6240 m 3!hm - 2; 第,类:
葫芦岛市龙港区、绥中县和朝阳市双塔区、朝阳县、
喀左县, 平均蓄积量为 1737 m3!hm- 2, 成熟林
8111 m3!hm- 2.不同类别之间产量差异较大, 第 (
类和第 V 类之间相差 480 m3!hm- 2, 差异极为显
著.全区人工林蓄积量最高为锦州市黑山县, 平均蓄

图 1  辽西人工林蓄积量聚类分析
Fig. 1 Clustering analysis of plantat ion stocks in w estern Liaoning area.
1)凌海县L inghai County; 2)太和区 Taihe District ; 3 )北宁市 Beining
City; 4)黑山县 Heishan County; 5)连山区Lianshan District ; 6)龙港区
Longgang District ; 7) 兴城区 Xingcheng Dist rict ; 8 ) 绥中县 Suizhong
County; 9)建昌县 J ianchang County; 10)细河区 Xihe Dist rict ; 11)阜新
县 Fuxin County; 12 )彰武县 Zhangw u County; 13) 双塔区 Shuangta
Dist rict; 14)龙城区 Longcheng Dist rict ; 15)北票市 Beipiao City; 16) 凌
源市 Lingyuan City; 17)朝阳县 C haoyang County; 18)建平县 Jianping
County; 19)喀左县Kezuo County.
积量为 8558 m3!hm- 2,最低为朝阳市喀左县, 平均
蓄积量仅 1711 m3!hm - 2, 二者相差 6847 m3!
hm- 2.
人工林产量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
结果.天然林产量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决定的,人工林
生产力更能体现人为社会因素的作用.在树种选择、
育苗、人工整地到苗木栽培、幼林抚育间伐等生产过
程的每一个环节中无不渗透着各种非自然因素的直
接或间接作用.尽管辽西地区太阳辐射、温度、纬度、
降雨量以及土壤类型等自然因素较为接近,但由于
各县、市(区)在科技、经济投入水平及社会发展等方
面的差异,在客观上影响着人工林产量的水平. 同一
类别内部的县、市(区)往往并非相邻或相近,空间跨
度较大,如第+类中兴城、建昌、阜新县,自然条件差
异相对较大,但产量却相当,反映出非自然因素对人
工林生产力的影响.
32  辽西地区不同时期人工林蓄积量变化
建国 50多年来,辽西人工林整体蓄积量呈稳定
增长趋势(图 2) , 从第一次森林资源清查到第三次
森林资源清查期间( 1989~ 1993年) ,全区人工林蓄
积量由第一次的 728 m3!hm- 2到第二次 ( 1984~
1988年)的 1444 m3!hm- 2再到第三次的 2688 m3
!hm - 2, 先后净增长 717 m3!hm- 2和 1243 m3!
hm- 2,比第一次清查时分别增长 20倍和 37 倍.
其中,阜新地区增幅最为明显, 人工林蓄积量净增
2019 m3!hm- 2, 增长 5. 16 倍;锦州地区由于基点
较高, 虽只增长了 297倍, 但净增蓄积量为 2157
m3!hm- 2,是实际生产力增长最大的地区; 朝阳地区
790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6卷
图 2  不同时期人工林蓄积量变化
Fig. 2 Change of plantat ion stock in various periods.
A: 省际计 Province; B:锦州市 Jinzhou City;C: 阜新市 Fux in City; D:
朝阳市 Chaoyang C ity. a) 1977~ 1981; b) 1984~ 1988; c) 1989~ 1993.
下同 T he same below .
增长较慢,但同比也净增长1705 m3!hm - 2, 是原来
的 382 倍. 尽管如此,辽西地区人工林生产力总体
水平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 3次清查期间,全区增长
最快的锦州的森林蓄积增长量也仅为全省同期的
682%,与全国相比则更低.
  以人工林中最具代表性的用材林为例, 分析不
同龄组蓄积量变化. 将 3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各龄
组面积、蓄积资料计算分析(图 3) , 由图 3 可以看
出,朝阳和阜新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林分蓄积量
都有了一定的增长, 尤以近熟林增长最快,第二次至
第三次清查期间分别增长了 1708 m3! hm- 2和
1578 m3!hm- 2. 进一步分析发现, 锦州、朝阳在后
两次清查期间, 成、过熟林蓄积量有所减少, 在锦州
反映的最为明显,减少量达3308 m3!hm - 2, 比全省
同龄组低 953 m3!hm- 2,表明这一时期由于朝阳和
锦州森林资源被大量采伐, 辽西地区森林资源整体
数量较少, 使原本不富裕的森林资源更加匮乏. 此
外,锦州在前两次清查期间幼龄林和中龄林蓄积量
略有下降,其中中龄林下降了 1299 m3!hm- 2.造成
图 3  不同时期用材林各龄组蓄积量变化
Fig. 3 Change of plantat ion stocks of diff erent age class in dif ferent peri
ods.
1)幼龄林 Young forest ; 2) 中龄林 Middleage forest; 3) 近熟林 Near
mature forest ; 4) 成过熟林 Mature and over mature forest . 下同 T he
same below .
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经营管理上的失误和人为破
坏,如果不考虑成、过熟林由于采伐利用而造成的下
降,各地区用材林生产力整体上以后两次清查期间
增长幅度较大,表明这一时期的用材林经营管理水
平比前期有了根本的提高.
33  辽西人工林龄组结构与蓄积量
辽西地区人工林林分平均蓄积量为 263 m3!
hm- 2,分别比辽宁省和全国低 1701 m3!hm- 2和
701 m3!hm- 2(辽宁省和全国平均分别为 4331 m3
!hm- 2和 3331 m 3!hm- 2) . 其中, 幼龄林 733 m3!
hm- 2、中龄林 3231 m3!hm- 2、近熟林 5953 m3!
hm- 2、成熟林 6604 m3!hm- 2、过熟林 6317 m3!
hm
- 2
.仅以蓄积量最高的成熟林分计算, 辽西略低
于辽宁省的水平( 7193 m3!hm- 2 ) , 相当于全国水
平( 17368 m3!hm- 2)的 380% ,甚至远低于全国森
林平均蓄积量( 96 m3!hm- 2) , 可见,辽西人工林生
产力水平整体上相当低.
回归分析表明, 不同区域从幼龄林到成、过熟
林,各龄组林分蓄积量均呈现显著的规律性变化(图
4) ,但不同地区间林分生产力增长幅度不同,锦州和
葫芦岛林分蓄积量( y )随林龄( x )增长呈明显的∀ S#
形曲线, 其回归模型: y锦州 = 1003470/ (1 + exp
(38061- 17834x ) ) , R = 1; y葫芦岛 = 853034/ (1
+ exp(43400- 20432x ) ) , R = 09999,符合林木生
长的一般规律,表明两个地区人工林生长的综合条件
较好;而朝阳和阜新林分蓄积量增长曲线呈负指数函
数型,其回归方程: y朝阳 = 1326222 exp (- 30101/ x ) ,
R = 09999; y阜新 = 871006 exp (- 22248/ x ) , R
= 09972,从幼龄林 −中龄林 −近熟林 −成熟林,
生产力水平增长缓慢, 表明在人工林生长过程中,尤
其在中龄至近熟林期间存在着某些影响生长的因
素,限制了生产力水平的发挥.
  在辽西人工林资源中, 幼龄林所占比例高达
49%,对整个地区产量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假定木
材需求保持不变, 且成熟林单位面积产量相对稳定.
按照法正林理论, 幼、中、近和成、过熟林各林组面积
应相等, 即各龄组各占 1/ 4.则实现人工林平均蓄积
量应为各龄组均值,即 4568 m3!hm- 2.但现实人工
林由于不合理的龄组面积比例, 平均蓄积量只有
263 m3!hm- 2,下降了 424%. 实际上,由于现有人
工林各龄组蓄积量普遍较低,即使龄组结构达到理
想状态,其整体蓄积量仍不高. 所以, 仅通过调整龄
组结构, 或依靠后备资源自然生长来改变人工林整
体产量低下的状况难以奏效, 根本出路还在于提高
7915 期                王  健等:辽西人工林产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图 4  不同区域不同龄组人工林蓄积量变化
Fig. 4 Changes of plantat ion stocks in dif ferent age range and area.
A:锦州市 Jinzhou City; B:葫芦岛 Huludao City; C:阜新市Fuxin City;
D:朝阳市 Chaoyang City.
人工林生产力, 特别是中、幼龄人工林生产力水平.
34  辽西人工林权属与蓄积量
全区集体、个人和国有人工林面积占辽西人工
林总面积的 889%,仅以 3种权属人工林蓄积量进
行分析(表 1) ,不同权属同龄人工林产量差异明显.
整体而言, 单位蓄积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集体( 4808
m3!hm- 2) > 个人( 4705 m3!hm- 2) > 国有( 3297
m3!hm- 2) . 由不同龄组来看, 中龄林以前不同权属
人工林蓄积量比较接近, 变化在 7~ 9 m3!hm- 2, 中
龄林以后差距迅速拉大, 个人和集体林产量较高, 而
国有林产量仍处于较低水平. 从中龄林到成、过熟
林,期间个人和集体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增长了
3531 m3!hm- 2和 4606 m3!hm- 2, 国有林只增长
了 1946 m3!hm- 2, 仅为前者的 551%和 423%.
一般认为,国有林在科技水平、资金投入、林业政策
等方面优于个人和集体林,其经营管理水平要高于
个人和集体林. 研究表明, 国有用材林远大于集体
林,国有林的中龄林、近熟林、成过熟林分别是集体
林的 165 倍、177倍和 134倍, 而辽西的情况则
相反.进一步分析发现, 在不同区域、同一权属林分
的相应龄组间蓄积量变化复杂. 朝阳和阜新不同权
属林分蓄积量大选,各龄组平均为个人> 集体> 国
有林,单位蓄积量变化在 1683~ 5411 m3!hm- 2,
其中朝阳个人和集体林单位蓄积量分别为国有林的
32倍和 25倍.锦州、葫芦岛是集体> 个人> 国有
林,单位蓄积量变化在 4207~ 6374 m3!hm- 2. 此
外,除朝阳外,不同地区相同龄组中均为国有林蓄积
量超过个人或集体林, 如锦州地区中龄林组中的国
有林单位蓄积量为 4209 m3!hm- 2, 超过个人林
642 m3!hm- 2;葫芦岛地区的幼龄林组中国有林单
位蓄积量为 935 m3!hm- 2,分别超过个人和集体林
283 m3!hm- 2和 293m3!hm- 2;阜新幼龄林组和中
龄林组中国有林蓄积量均超过集体林.这一方面反
表 1  不同权属人工林林分蓄积量
Table 1 Plantation stock under di fferent property
地区
Region
权  属
Property
幼龄林 Young stand
单位蓄积量
St ocks per unit
(m 3!hm- 2)
面积
Area
( hm 2)
蓄积
Stock
( m3)
中龄林 M iddle stand
单位蓄积量
Stocks per unit
( m3!hm- 2)
面积
Area
( hm2)
蓄积
Stock
( m3)
近熟林 Adolescent fo rest
单位蓄积量
Stocks per unit
(m3!hm - 2)
面积
Area
( hm2)
蓄积
Sto ck
(m3)
成、过熟林 Mature forest
单位蓄积量
Sto cks per unit
(m 3!hm- 2)
面积
Area
( hm 2)
蓄积
Stock
( m3)
锦  州
Jinzhou
集体
Collect iv it y
13 21 182560 2411 4307 191020 82 27 9395 8411 7902 10475 10101 10581
个人
Individual
11 05 11130 123 3567 11550 4 12 8324 185 154 7554 139 105
国有
National
5 07 62980 319 4209 30150 12 69 6207 3137 1947 6265 3411 2137
葫芦岛
Huludao
集体
Collect iv it y
6 42 495980 3183 3651 245250 89 54 7334 3713 2723 9187 5288 4858
个人
Individual
6 52 222830 1452 3944 46070 18 17 7111 803 571 6913 379 262
国有
National
9 35 96120 899 3419 47620 16 28 6064 1179 715 6997 889 622
朝  阳
Chaoyang
集体
Collect iv it y
7 86 859794 676 3355 766043 256 99 5745 127295 7313 6944 290311 20158
个人
Individual
10 78 29398 317 3841 19893 7 64 7240 3536 256 9485 7549 716
国有
National
2 52 643691 1623 1821 267869 48 77 1884 44106 831 2776 62575 1737
阜  新
Fux in
集体
Collect iv it y
6 71 324670 2178 2668 185390 49 47 4648 6796 3159 5801 28224 16373
个人
Individual
9 36 7370 069 3387 6260 2 12 5227 264 138 4911 395 194
国有
National
12 30 329390 4051 3006 244400 73 46 2972 4202 1249 4203 9738 4093
合计 Sum 集体
Collect iv it y
8 55* 1863004 14532 3495* 1387703 478 27 6780* 316495 21097 8102* 726441 51970
个人
Individual 9 43* 270728 1961 3685* 83773 32 05 6976* 16056 1119 7216* 16679 1277
国有
National
7 31* 1132181 6892 3114* 590039 151 20 4282* 129286 4742 5060* 202955 8589
* 平均 Average.
792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6卷
映了辽西地区人工林经营水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
化,另一方面也表明经营管理水平已成为影响人工
林产量的主要因素. 改变人工林生产现状,提高国有
林经营管理水平势在必行.
35  辽西人工林林种与蓄积量
由表 2可见, 辽西不同林种各龄组林分蓄积量
差异明显.各林种中防护林的蓄积量最高,各龄组平
均蓄积量 6401 m3!hm- 2, 其次是用材林为 4069
m3!hm- 2, 特用林为 3007 m3!hm- 2,薪炭林最低,
为2645 m3!hm- 2.防护林从幼龄林至成过熟林蓄
积量增长迅速, 特别是在中、近和成、过熟林阶段蓄
积量显著高于其它各林种,用材林、特用林和薪炭林
在中龄林和近熟林阶段差异较小, 进入成、过熟林阶
段后, 薪炭林由于大规模采伐利用, 蓄积量明显下
降.薪炭林由于整个生长过程始终伴随着采伐利用,
所以在各龄期单位蓄积量较低, 但用材林各龄期蓄
积量却不如防护林.它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辽西人
工林经营管理中的不足.
  不同地区同一林种人工林产量明显不同. 用材
林为锦州> 葫芦岛> 朝阳> 阜新, 蓄积量在 3043
~ 4652 m3!hm- 2,变异系数 177% ;防护林为锦州
> 葫芦岛> 阜新> 朝阳, 蓄积量变动在 3517~
10441 m3!hm- 2, 变异系数 494%; 特用林为锦州
> 阜新> 葫芦岛> 朝阳, 蓄积量变动在 1221~
7523 m3!hm- 2,变异系数 100% ,变异最大;薪炭林
为葫芦岛> 锦州> 朝阳, 蓄积量变动在 1649~
3801 m3!hm- 2,变异系数 410%.同一林种在不同
区域间的波动性以及与气候生产力格局的不协调性
说明区域间防护林经营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以
阜新和朝阳为例, 阜新的自然条件并不比朝阳好,但
其防护林和特用林单位蓄积量却高于朝阳.从区域
内部各林种生产力来看, 只有朝阳的分布格局与其
造林目的一致,即单位蓄积量用材林> 防护林> 薪
炭林> 特用林,其它地区均不符合.葫芦岛为防护林
> 用材林> 薪炭林> 特用林; 阜新为防护林> 用材
林> 特用林;锦州为防护林> 特用林> 用材林> 薪
炭林,其中用材林蓄积量不仅低于防护林,而且还低
于特用林.
表 2  不同林种人工林蓄积量
Table 2 Forest stocks of plantations in di fferent forest species
地区
Area
林  种
Forest
species
幼龄林 Young forest
单位蓄积量
Stocks per unit
( m3!hm- 2)
面积
Area
( hm2)
蓄积
S tock
( m3)
中龄林 M iddleaged forest
单位蓄积量
Stocks per unit
(m 3!hm- 2)
面积
Area
( hm2)
蓄积
Stock
( m3)
近熟林 Nearmature forest
单位蓄积量
Stocks per unit
( m3!hm- 2)
面积
Area
( hm2)
蓄积
Stock
(m 3)
锦  州
J inzhou
用材林
Timberland
810 186220 1509 3897 195320 7611 6627 9502 6297
防护林
Windbreak
3012 48940 1474 7742 36220 2804 14676 2686 3942
特用林
Special forest
1906 3620 069 7540 3090 233 8268 231 191
薪炭林
Firew ood
456 30920 141 2814 19010 535 6667 915 61
葫芦岛
Huludao
用材林
Timberland
1199 371400 4454 3642 317060 11547 5765 4184 2412
防护林
Windbreak
707 161080 1139 4623 61820 2858 12244 1502 1839
特用林
Special forest
156 316640 494 2075 5060 105 1992 246 049
薪炭林
Firew ood
716 11310 081 3354 6320 212 8000 55 044
朝  阳
Chaoyang
用材林
Timberland
1482 350015 5187 3217 560027 18015 5223 11728 6125
防护林
Windbreak
571 829432 4732 2789 659959 18403 4551 59661 2715
特用林
Special forest
448 32170 144 1267 16728 212 1837 283 052
薪炭林
Firew ood
248 173551 43 1763 20707 365 2065 2664 055
阜  新
Fuxin
用材林
Timberland
741 458030 3392 2832 236750 6705 3769 9167 3455
防护林
Windbreak
875 430740 3767 3040 215330 6545 6202 2628 163
特用林
Special forest
1722 15330 264 1233 5030 062 1818 77 014
薪炭林
Firew ood
000 180
7935 期                王  健等:辽西人工林产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4  结   论
41  建国 50多年来, 辽西地区人工林蓄积量显著
增长,第一次到第三次森林资源清查期间,人工林单
位蓄积量净增 2019 m3!hm- 2,增长了 516倍, 成
绩卓然.但与全省、全国相比, 整体生产水平仍然偏
低,全区人工林单位蓄积量只有全国森林平均蓄积
量的 511%, 3次森林资源清查期间的森林单位蓄
积增长量仅相当于全省同期的 639%. 在整个地区
蓄积量水平增长的同时, 个别区域在不同时期、不同
龄组仍存在明显的产量差异. 区域内人工林蓄积量
整体差异显著, 高低相差 6847 m3!hm- 2.辽西地区
人工林按蓄积量分为 5 类, 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
葫芦岛> 锦州> 朝阳> 阜新.其中 A 类地区的蓄积
量已经超过全省的平均水平.
42  人工林龄组结构严重失衡.全区人工林平均蓄
积量仅为 263 m3!hm- 2.现有人工林各龄组蓄积量
普遍较低,尤其中、幼龄林的产量水平低下是制约区
域人工林蓄积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依靠调整龄组结
构已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工林蓄积量低下的现状,
提高中幼龄林生产力水平乃根本途径.
43  不同权属人工林蓄积量存在显著差异. 整体而
言,辽西人工林蓄积量表现为个人> 集体> 国有林.
不同权属人工林蓄积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成、过熟
林阶段.该阶段区域内不同权属人工林龄组蓄积量
变化复杂,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锦州、葫芦岛的情况
明显好于朝阳和阜新地区, 无论整体还是龄组蓄积
结构都符合人工林发展的一般规律.
44  不同林种中,防护林单位蓄积量最高为 6401
m3!hm- 2, 而专门用于木材生产的用材林林分产量
反而比防护林低 364%,区域内也只有朝阳地区各
林种林分产量与其造林目的相符,说明辽西人工林
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非常突出. 同时,不同地区同一林
种人工林产量也差异明显,除用材林外,其他各林种
的产量差异非常显著,防护林、特用林和薪炭林蓄积
量变异系数均在 40%以上. 区域经济水平较好的锦
州和葫芦岛地区蓄积量水平较高.
参考文献
1  Atjay GL, Ketner P. 1979. T errest rial primary production and phy
tomass. In: T he Global Carbon Cycle, SCOPE 13. Chich ester: John
Wiley and Sons. 129~ 181
2  Chen GN(陈国南) . 1987.Calculat ion of chinese plant product ivity
by Miami model. J Nat R esou r (自然资源学报) , 2( 3) : 270~ 277
( in Chinese)
3  Feng ZW(冯宗炜 ) , Zhang JW( 张家武) , Deng SJ (邓仕坚 ) .
1980. A Report Collect ion of Synthesized Invest igat ion to T aoyuan
Area. Zhengzhou: Henan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Press. 322~ 333
( in Chinese)
4  Feng ZW(冯宗炜) , Zhang JW(张家武) . 1982. Determinat ion on
biomass of Mason pine plantat ion in Huitong area of Hunan
Province. S ci Si lv ae Sin ( 林业科学 ) , 18 ( 2 ) : 127~ 134 ( in Ch i
nese)
5  Liu SR(刘世荣) . 1990. Study on biomass and net primary produc
tivity of Larix gmelinii plantat ion. J Northeast For Univ (东北林
业大学学报) , 18( 2) : 40~ 46( in Chinese)
6  Luo TX(罗天祥) , Li WH (李文华) , Zhao SD(赵士洞) . 1999.
Product ivity dist ribut ion patterns and modeling of Pinus tabulae
f or mis f orest in China. Chin J App 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 10( 3) :
257~ 261( in Chinese)
7  Planning Economy Committee of Liaoning Province(辽宁省计划经
济委员会 ) . 1987. Country Resources of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Liaoning People. s Press. 20~ 100( in C hin ese)
8  Stat istics Bureau of Liaoning Province(辽宁省统计局 ) . 1997.
Liaoning Stat ist ics Yearbook ( 1989~ 1996 ) . Beijing: China Stat is
tics Press. ( in Chinese)
9  Sun CZ(孙长忠) , Sheng GF(沈国舫) . 2001. Study on the prob
lems of forest plantat ion product ivity of China. Sci Si lv ae Sin (林业
科学) , 37( 4) : 26~ 34( in Chinese)
10  Tang JW( 唐建维) , Zhang JH (张建侯) , Song QS (宋启示 ) .
2003. Biomass and net primary product ivity of art if icial t ropical
rain forest in Xishuangbanna. Chin J App l Ecol ( 应用生态学报 ) ,
14( 1) : 1~ 6( in Chinese)
11  The Edit ing Commit tee of Chinese Natural Resources S eries(中国
自然资源丛书编撰委员会编) . 1995. Chinese Natural Resources
Series- T he Volume of Liaon ing Province. Beijing: China Environ
mental S cience Press. ( in Chinese)
12  Wang J(王  健) , Liu ZX(刘作新) , Cai CG(蔡崇光) . 2004. Cl i
mat ic productivity of plantat ions in w estern Liaoning area.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 15( 8) : 1313~ 1317( in Chinese)
13  Wang Y(王  燕) , Zhao SD(赵士洞) . 1999. Biomass and net pro
ductivity of Picea schrenkiana var. tia nshanica f orest . Chin J Ap
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 10( 4) : 389~ 391( in Chin ese)
14  Wang YH (王玉辉) , Zhou GS( 周广胜) , J iang YL (蒋延玲 ) .
2001. Simulat ion of NPP and e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of
Lar ix gmelini i f orest . Chin J App 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 12( 5) :
648~ 652( in Chinese)
15  Zhang TF ( 张廷福) . 1990. Liaoning. s Forest . Beijing: China
Forest ry Press. ( in Chinese)
16  Zhu CQ(朱春全) , Liu XD( 刘晓东) . 1997. Study on biomass of
poplar plantations under intensive and extensive managem ent. J
Nor theast For Univ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25( 5) : 53~ 56 ( in Ch i
nese)
作者简介  王  健, 男, 1967 年生, 博士, 教授. 主要从事森
林培育学和农业生态学方面的研究 , 发表论文 20 多篇. E
mail: scoot7@ 163. com
794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