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tton fiber quality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棉花纤维品质与气象因子的定量分析



全 文 :棉花纤维品质与气象因子的定量分析*
马富裕1, 2  曹卫星1* *  李少昆3  朱  艳1  周治国1  郑  重2  杨建荣2
( 1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信息农业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95; 2 石河子大学新疆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
石河子 832003; 3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
摘要  2002~ 2003 年在南京、安阳、保定和石河子 4 地用! 异地分期种植比较法∀研究了气温及日照条
件与棉花纤维品质的关系. 结果表明,随纬度升高, 由中熟棉区向北疆早熟棉区推移过程中,纤维加长, 比
强度下降, 麦克隆值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增加. 在建立棉花纤维比强度、麦克隆值和可溶性糖含量与温度和
日照时数的生态模型的基础上, 确定了棉铃发育期适宜温度范围或临界值. 若以获得长度 #27 mm 的优
质纤维为先决条件, 则分别以铃期日均温 213 ~ 297 ∃ 、最低气温 107~ 213 ∃ 、最大日温差不超过
152 ∃ 为宜,日均温为 254 ∃ 时, 纤维最长;若以获得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最低纤维长度( #25 mm)为先
决条件, 则分别以铃期日均温不低于 155 ∃ 、最低气温不低于 107 ∃ 、最大日温差不超过 17 9 ∃ 为宜.
关键词  棉花  纤维品质  生态因子  定量关系
文章编号  1001- 9332( 2005) 11- 2102- 06 中图分类号  S512 1  文献标识码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tton f iber quality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MA Fuyu1, 2 ,
CAO Weix ing 1, L I Shaokun3, ZHU Yan1 , ZHOU Zhiguo 1, ZHENG Zhong2 , YANG Jianrong2 ( 1HighTechnology
K ey L aboratory of I nf ormation Agriculture of Jiangsu Prov ince, Nanj ing Agricultural Univer sity , Nanj ing
210095, China; 2K ey Laboratory of Oasis Ecology Agricultur e of X inj iang Bingtuan , Shihez i Univer sity , S hi
hez i 832003, China; 3I nstitute of Crop Science, Chinese A cademy of Agr icultural Science, Beij ing 100081, Chi
na) . Chin . J . A pp l . Ecol . , 2005, 16( 11) : 2102~ 2107.
With the method of planting cotton by stag es at the sites from Yangtze valley to north Xinjiang, this paper stud
ied the effects of air temperature and sunlight on cotton fiber quality in 2002~ 2003.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increasing latitude, fiber length increased, w hile micronair e value and soluble sugar content( SSC) decreased.
An ecolog ical model descr ibing the r elat ionships of fiber streng th, micronaire value and SSC w ith air temperature
and sunlight was built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r ange and crit ical value of air temperature during boll develop
ment period. I f a high quality fiber( length#27 mm) w as targeted, the daily mean temperature( DMT ) and mini
mum temperature( Tmin) during this period should be 213~ 297 and 107 ~ 21 3 ∃ , respectively, and the
daily temperature difference( DTD) should not be > 152 ∃ . F iber length was the longest w hen the DMT was
254 ∃ . If the lowest fiber length w as #25 mm, DMT and Tmin should not be lower than 155 and 107 ∃ ,
respectively, and DTD should not be over 17 9 ∃ during boll development period.
Key words  Cotton, Fiber quality, Ecofactor,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30030090, 30170545, 30160021 )、国家
! 863∀计划资助项目( 2003AA209030) .
* * 通讯联系人.
2004- 12- 06收稿, 2005- 04- 13接受.
1  引   言
棉纤维的发育要经历发育初期、伸长期、次生壁
合成期和成熟期 4个阶段[ 1] . 虽然降雨量、空气湿度
等对纤维品质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远不如温度对
其影响更为强烈[ 6, 15, 23, 25] . 关于气象因子对棉纤维
发育的影响已有较多的报道[ 7, 8, 11, 19~ 22] , 但前人的
研究工作一般限定在某个典型生态区或者控制环境
条件下开展,关注重点在于纤维形成与气温等生态
因子的关系,而对较大时空尺度变化情况下温度及
光照时数等生态因子与纤维品质的关系尚缺乏较系
统的研究.我国是世界上棉花种植大国之一. 当前长
江流域、黄河流域及西北内陆三大主要产棉区[ 13]从
30%~ 45 %N, 各地气候迥异, 影响纤维品质的生态因
子差异很大, 因而为研究生态因子对棉纤维品质形
成的作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为此,本文以日照
时数少、气温高、昼夜温差小的长江流域棉区点南
京,日照时数多、昼夜温差大的西北内陆北疆早熟棉
区点石河子,日照时数和昼夜温差居上述两地之间,
但温光资源有一定差别的黄河流域中早熟棉区点安
阳和保定作为 3 个棉区的典型生态区代表,研究与
棉纤维品质密切相关的气象因子在较大时空尺度上
双向变化过程中的纤维品质变化的特点, 期望能够
在明确棉花纤维品质形成与气候生态因子关系的基
础上,建立棉花纤维品质生态模型,界定取得优质棉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05 年 11 月  第 16 卷  第 11 期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Nov . 2005, 16( 11)&2102~ 2107
纤维的主要气象因子的适宜值或临界值, 为棉花育
种、引种及品质生态区划等工作的有效开展, 提供定
量化参考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 2002~ 2003 年在南京( 32%03∋N, 118%47∋E)、安阳
( 36%7∋N, 116%22∋E, )、保定( 39%05∋N, 115%47∋E)和石河子( 44%
26∋N, 86%01∋E)同时进行, 它们分别代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和西北内陆北疆早熟 3 个棉区. 供试品种为中棉所 36 号
( CR I 36,早熟品种)、中棉所 35 号( CRI 35, 普通中早熟品
种)和中棉所 41 号( CRI 41, 双抗中早熟品种) ,均为中国农
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试验用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
研究所提供 .各点统一供应参试用种, 田间随机区组设计, 3
次重复,小区面积 30~ 60 m2 . 各地均 3 个播期 ( (、)、∗ ) ,
是根据当地多年气候特点进行,以确保各播期取样果枝棉铃
发育期光温条件能代表当地棉花伏前桃、伏桃和秋桃发育期
的典型气象条件为原则,播种时间见表 1. 为了消除可能因
为密度不同而影响纤维品质, 没有按照当地推广种植密度设
计试验, 4 个生态点统一使用了接近黄河流域的种植密度
625 + 103株,hm- 2 ( 20 cm + 80 cm 株行距配置) , 薄膜覆盖
栽培,土壤肥力情况见表 2. 其它田间管理与当地大田棉花
生产相同.
表 1  不同生态区试验点棉花分期播种时间*
Table 1 Different sowing dates in cotton experiments at di fferent eco
sites
地  点
Locat ion
播期 Sowing date( m. d)
( ) ∗
南京 Nanjing 415 515 614
安阳 Anyang 415 525 614
保定 Baoding 415 525 614
石河子 Shihezi 427 515 605
* 2003年播期试验仅在石河子进行,播期同 2002年 Sow ing date ex
periment in 2003 w as only carried out in S hihezi sit e, w ith the same sow
ing dates as in 2002.
表 2  不同生态区试验地土壤养分状况
Table2 Contents of soil nutrients in cotton experiments at different eco si tes
地  点
Locat ion
土壤类型
Soil type
有机质
Organic matter
( % )
全 N
T otal N
( mg,kg- 1)
速效磷
Available P
( g,kg- 1)
速效钾
Available K
( mg,kg- 1)
南京 Nanjing 粘壤 Clay loamy 154 121 176 1804安阳 Anyang 粘垆土 Clay 139 102 - -
保定 Baoding 草甸栗钙土 Meadow 113 164 142 968
石河子 Shihez i 灰漠土 Grev desert soil 129 141 327 230
  在开花期, 石河子选棉株第 3 果枝、其它 3 地选第 5 果
枝在当日所开的花上挂牌标记开花日期, 在吐絮期逐一登记
已标过开花期棉铃的吐絮日期, 其中石河子、保定第 3 播期
标记棉铃未能正常成熟,测试样品为酷霜第 7 天后自然开裂
棉铃.待棉铃充分吐絮后收取定位果枝棉铃 30~ 40 个,进行
统一室内考种测定.纤维品质测定由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
验测试中心完成, 检验仪器为 HHVI900, 执行 HVICC 校准
水平. 纤维可溶性糖含量测定按照丁渌方法进行[ 5] , 数据处
理软件为 SPSS110.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生态区棉纤维品质的变化
311纤维长度  结果表明, 4地间及播期间纤维长
度差异极显著( P< 0001) ,表明不同生态区及播期
均显著影响了纤维的最终长度(图 1) .供试品种在 4
地总体表现为:南京纤维长度最短, 平均 286 mm,
其中早熟品种中棉所 36号最短, 只有 276 mm, 另
两个品种长度分别是 291和 292 mm. 石河子最
长,平均为 307 mm,其中中棉所 35 号和中棉所 41
号最长, 都达到 31 mm 以上, 中棉所 36 号 297
mm.保定与安阳纤维长度介于以上两点之间, 平均
长度为 287~ 317 mm. 播期与生态区间的交互作
用不显著.
312比强度  比强度反映了纤维次生壁加厚和纤
维成熟的程度. 当发育期生态条件适宜时,棉纤维次
生壁厚,成熟度高, 比强度高[ 14] . 图 1 表明, 不同生
态区、品种和播期间纤维比强度差异极显著( P <
001) ,但播期与品种、播期与生态区间交互作用均
不显著. 4地间比较, 南京纤维比强度最高, 为 297
~ 323 cN,tex - 1, 平均 305 cN,tex- 1; 石河子最
低,为 213~ 297 cN,tex- 1, 平均 253 cN,tex- 1;
安阳与保定纤维比强度居中, 平均为 284 和 289
cN,tex- 1. 4地播期间纤维比强的变化趋势相似,第
1、2播期最高为 263~ 323 cN,tex- 1, 平均 288
cN,tex- 1,第 3播期比强度除南京下降不明显外,其
它3地均明显下降,其中石河子最低,为213~ 221
cN,tex- 1, 平均 219 cN,tex- 1.
313麦克隆值  麦克隆值是纤维成熟度和细度的
一个综合指标. 纤细而成熟度好的纤维是纺织业所
期望的理想纤维.陆地棉纤维麦克隆值 35~ 49为
商业可接受范围,其中, 37~ 42属A 级标准,符合
纺中高或中支纱的要求; 35~ 36、43~ 49属 B
级标准范围,符合纺中低支或低支纱的要求, 35以
下和 50以上属 C级标准范围[ 21] . 研究结果(图 1)
表明, 4地间的麦克隆值差异极显著 ( P < 001) , 其
中,南京最高为 49~ 53, 平均 516;石河子最低为
210311 期              马富裕等: 棉花纤维品质与气象因子的定量分析           
图 1  在 4个生态区 3个棉花品种及 3个播期下纤维长度、比强、麦克隆值及可溶性糖含量比较
Fig. 1 Comparison of fiber length, fiber strength, micronaire values, and soluble sugar contents betw een dif ferent sow ing dates, cultivars, and ecosites.
21~ 47,平均 36;保定与安阳居中,分别为 29~
44和 32~ 48,平均 37和 44.各地播期间麦克
隆值表现又不尽一样. 南京 3 个播期间麦克隆值变
化波动较小,为 48~ 53,差异不显著, 而另 3地共
同表现为前 2个播期麦克隆接近,第 3播期明显下
降,其中保定与石河子下降幅度较大.第 3播期纤维
麦克隆值安阳平均为 34~ 41, 保定 29~ 34, 石
河子 21~ 23,随纬度升高,麦克隆值降低.
314纤维可溶性糖含量  纤维可溶性糖含量高是
造成纤维粘性增强的原因之一[ 2, 3, 10, 18] . 含糖量越
高,纤维粘性越强,越易引起纺纱缠锭和增加纺纱断
头,影响纺纱效率及纺织质量[ 11] .结果表明(图 1) ,
4地间纤维含糖量具有明显差异( P< 0001) , 播期
与生态区间的互作不显著. 比较 4地间的纤维含糖
量,南京 038~ 062 mg,g- 1, 平均 049 mg,g- 1,
属不含糖范围; 石河子 033~ 386 mg,g- 1, 平均
214 mg,g - 1,含糖量最高;保定与安阳纤维含糖量
较为接近, 为 033~ 107 mg,g- 1, 属不含糖到微含
糖.分析石河子点各播期棉纤维含糖量, 3个品种第
1播期含糖量均较低, 为 033~ 074 mg,g- 1, 平均
051 mg,g- 1,属不含糖到微含糖, 均为 7月 10日以
前开花的棉纤维. 但第 2、3播期纤维含糖量明显增
加.其中,第 2播期含糖量为 178~ 191 mg,g- 1,
平均 184 g,mg- 1, 达到轻度含糖水平. 第 3 播期
280~ 386 mg,g - 1,平均 344 mg,g- 1, 含糖较高,
为 8月 5日以后开花棉纤维(晚秋桃纤维,一般不能
正常吐絮) . 因此, 除第 3 播期外该区适期早播棉花
若不受蚜虫排泄物等外来糖源影响时, 北疆棉区纤
维可溶性糖含量一般为微含到轻度含糖.
32  棉纤维品质与光温因子的关系
引入棉花铃期日均温( x 1)、# 15 ∃ 有效积温
( x 2)、日温差( x 3)、总日照时数( x 4)、最高温度( x 5)
和最低温度( x 6) 等 6 个因子进行纤维品质的通径
分析,以明确各因子分别对纤维品质各指标的贡献
率(表 3) . 由表 3可以看出, 对纤维比强度的贡献率
由大到小依次为#15 ∃ 有效积温、日均温、日温差
及最低气温.最高温度对比强度贡献不显著,日均温
及最低温与比强度呈正相关.较长的日照时数常与
较大的日温差相伴, 因此它们与纤维比强度均呈负
相关.对麦克隆值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最高温度、
#15 ∃ 有效积温、最低温、日照时数和日均温. 日均
温#15 ∃ 有效积温和最低气温的提高,均导致纤维
2104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6 卷
麦克隆值提高, 增大日温差使麦克隆值下降, 对纤维
含糖量贡献率最大的因子为最低气温, 其次为日温
差,即较大的日温差将导致纤维可溶性糖含量升高.
研究表明, 当日温差由 81 ∃ 增加到 155 ∃ 时, 可
溶性糖含量由 011%增加到 198%,和已有研究铃
期最低温度对纤维含糖量影响显著的结论相一
致[ 9, 11] . 纤维长度高度依赖于开花后 20~ 25 d内的
环境温度, 且呈非性关系[ 8, 19] , 与棉铃后期温度关
系很小.因此,本研究通径分析中贡献率最大的因子
日照时数并没有真实地反映纤维长度与生态因子间
的关系,须在非线性拟合中作进一步分析.
33  棉花纤维品质的光温生态模型
棉纤维各品质指标与气象因子的逐步回归模型
见表 4. 各模型残差序列相关性检验值 DurbinWat
son接近于 2, 说明残差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且呈
正态分布,可以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纵观表 4, 影响品质各指标的气象因子不尽相
同.随日照时数增加和日温差降低, 纤维长度增加;
日均温提高、日温差降低, 有利于纤维比强度的增
加; #15 ∃ 有效积温和最高气温提高, 使纤维麦克
隆值增大,日均温增加和日照时数延长,使麦克隆值
下降; 可溶性糖含量主要与日均温和日照时数关系
密切,即提高日均温和缩短日照时数,有利于降低纤
维可溶性糖含量. 为了便于对特定生态区的纤维品
质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剔除棉铃发育
期相对稳定因子日照时数和#15 ∃ 有效积温后重
新建立了模型(表 5) .结果表明, 比强度回归模型入
选因子为日均温与日温差,麦克隆值与最低气温关
系最为密切, 可溶性糖含量受日均温和日温差共同
调控.以下采用作图法确定与纤维品质形成相关因
子的适宜值范围或其临界值(图 2~ 5) .
尽管当气温在 15 ∃ 时对棉铃发育仍有一定程
度的作用[ 6, 11] , 但若以取得长度#27 mm 纤维为先
决条件,以 25 cN,tex - 1为比强度最低可接受值[ 21] ,
即可得到棉铃发育期日均温应不低于 219 ∃ , 日温
差不超过 152 ∃ (图 2b) .
麦克隆值是一项衡量纤维细度与成熟度的综合
指标, 过大过小都会影响纤维的纺纱质量[ 3, 18] . 研
究表明, 对麦克隆值影响最大的气温因子为最低温
度(表 3) , 即较高的夜温会促进纤维麦克隆值提高,
这与 Gipsont 等[ 8]、Davidonis等[ 4]研究结果基本一
致.若以 35~ 49 为商业可接受麦克隆值时,适宜
于此范围的最低夜温为 107~ 213 ∃ (图 3) .
表 3  不同气象因子与纤维品质的相关系数及通径系数
Table 3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direct path coefficient of fibre quali ty against different meteorological factors
气象因子
M eteorological
factors
纤维长
Length
P r
比  强
S trength
P r
麦克隆值
Micronaire values
P r
可溶性糖含量
SSC
P r
日均温 DMT 05672 - 02190 03877 07419* * - 18922 07883* * - 09758 - 06522* *#15 ∃ 有效积 - 04995 - 01387 05180 07282* * 10273 07619* * - 00947 - 06032*
温 T ETA15
日温差 DT D - 09522 04795 - 08216 - 07461* * - 01244 - 04516 15688 06654* *
日照时数 SH 15072 06758* * - 02641 - 06687* * - 08389 - 04826 04491 06486* *
最高温度 Tmax - 00687 - 00240 03607 04490 15423 - 06696* * - 12674 - 03957最低温 Tmin - 01647 - 03672 - 09204 08619* * - 00013 08159* * 24433 - 07596* *
P:通径系数 Path coeff icient; r:相关系数 Correlation coeff icient; DMT:Daily mean temperature; DTD: Daily temperature difference; T max: Maximum tempera
ture; T min:M inimum temperature; TETA15:Total effect ive temperature accumulation above 15 ∃ ; SSC: Soluble sugar content .下同 The same below .
表 4  气象因子对棉花纤维品质的逐步回归模型
Table 4 Stepwise regression model of fiber properties against meteorological factors
品质
Fiber qualit y
模型
Model
相关系数
Correlat ion
标准误差
SEE
残差分析
Durbinw atson
比强 St rength Y= 29522+ 0008x 2- 0506 x 3 0809 1216 4 1936
麦克隆值 Micronaire Y= 3538- 0338x 1+ 0004 x 2- 0004x 4+ 0299 x 5 0885 0320 1 1995
可溶性糖含量 SSC Y= 2924- 0134x 1+ 0003 x 4 0803 0556 1 2330
x 1)日均温 DMT; x 2) #15 ∃ 有效积温 TET A15; x 3)日温差DTD; x 4)总日照时数 Total sun hours; x 5)最高温度 T max ; x 6)最低温度 T min; SEE:
S tan dard error of est imated.下同 The same below .
表 5  气象因子对棉花纤维品质的逐步回归模型
Table 5 Stepwise regression model of fiber properties against meteorological factors
项目
Item
模型
Model
相关系数
Correlat ion
标准误差
SEE
残差分析
Durbinw atson
比强 St rength Y= 23155+ 0431 0 x 1- 0491x 3 0898 1223 2 2049
麦克隆值 Mic Y= 2092+ 0131 8 x 6 0815 9 1765 2 1843
可溶性糖含量 SSC Y= 2442- 0126x 1+ 0148 x 3 0795 6 0565 4 2164
210511 期              马富裕等: 棉花纤维品质与气象因子的定量分析           
图 2  日均温( a)及日温差( b)与纤维比强的关系
Fig. 2 Relationship of f iber st rength to DMT ( a) and DTD( b) during
boll period.
图 3  最低温度与棉纤维麦克隆值的关系
Fig. 3 Relat ionship betw een minimum temperature of boll period and
f iber micronaire values.
除日温差与纤维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外,
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与含糖量呈负相
关,其中日均温与最低气温达到极显著水平 ( P <
0001) ,但能显著影响纤维可溶性糖含量而入选模
型的气象因子为棉铃发育期日均温和日温差 (表
4) ,表明棉铃发育期较高的日均温能降低纤维可溶
性糖含量,较大的日温差使纤维可溶性糖含量提高.
若以 25%为纺织业纤维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可接受
值[ 12] , 则铃期日均温应不低于 155 ∃ (图 4a) ,最大
日温差不大于 179 ∃ (图 4b) .
已有研究表明,纤维在开始伸长及伸长前期高
度依赖于温度[ 22] ,夜温为 15~ 21 ∃ 时可使纤维达
到最大纤维长度[ 7, 8] , 当日均温稍低于适合棉铃发
育的最佳温度 25 ∃ 时纤维最长,随温度继续增加,
纤维长度降低. 基于前人的这些研究可确认纤维长
度与开花后 25 d( DPA)内日均温呈二次曲线关系,
符合模型 y = c+ bx + ax 2. 采用最小二乘法, 不作
参数限制, 对以日均温为变量的纤维长度进行非线
性拟合,得到棉花纤维长度模型(图5) . 利用边缘分
图 4  铃期日均温( a)及日温差( b)与棉纤维可溶性糖含量的关系
Fig. 4 Relat ionship of fiber soluble sugar contents to daily mean tempera
ture(a) and daily tem perature( b) diff eren ce during boll period.
图 5  纤维长度与开花后 25 d日均温的关系
Fig. 5 Relationship betw een f iber length and DMT during 25 DPA.
表 6  影响棉花纤维品质的各项气温因子的临界值
Table 6 Critical temperature values affecting fiber quali ties in cotton
( ∃ )
项目 It em 日均温 DMT 日温差 DTD 最低温度 Tmin
长度 L engt h 212~ 297 - -
比强 Strengt h #219 − 152 -
麦克隆值 Micronaire v alue - - 107~ 213
可溶性糖含量 SSC #155 − 179 -
析方法,考察日均温对纤维长度的边际效应,得到纤
维伸长的最适日均温为 254 ∃ , 以纤维长 27 mm
为标准级时[ 21] , 适宜日均温为 212~ 297 ∃ (表
6) .
4  讨   论
研究表明,在由中熟棉区向北疆早熟棉区推移
过程中,纤维品质的变化总体表现为:随日照时数的
增加,铃期#15 ∃ 有效积温、日均温、最高气温、最
低气温均呈下降趋势, 日温差逐渐增大,纤维长度增
加,比强度下降,麦克隆值降低, 可溶性糖含量增加.
若以获得纤维长度#27 mm 的优质纤维为先决条
件时,棉铃发育期的有关气温因子适宜范围分别为
2106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6 卷
日均温 212~ 297 ∃ , 夜间最低气温 107~ 213
∃ , 最大日温差不超过152 ∃ ,日均温为254 ∃ 时
纤维最长; 若以获得具有国际竞争优势最低纤维长
度( #25 mm)为先决条件时[ 16, 17] ,则分别为日均温
不低于155 ∃ ,最低气温不低于 107 ∃ ,最大日温
差不超过 179 ∃ (表 6) . 基于以上分析, 以棉花种
植经典区划为基础[ 13]进行更为精细的品质区划, 将
有利于生态资源的高效利用.
本文供试品种为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主栽
品种, 其异地分期种植后纤维品质变化的特点(表
5)较典型地反映了对当地生态因子的适应性( 4 地
铃期气象数据表略去) . 南引南京后棉花铃期日均
温、最低气温和日温差均偏离或超出了选育区各自
最适值或适宜范围, 导致纤维变短变粗,麦克隆值升
高.而向北引种,铃期日均温降低, 日温差增大,导致
纤维比强度降低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 使其在北疆
早熟棉区除纤维长度外纤维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降
低.基于气候因子与纤维品质关系的互动性认识, 在
棉花品种选育和引种工作中, 应坚持以适应当地生
态条件育种为主,引种为辅,选择适宜当地气候特点
的优良品种,确保高产优质.
参考文献
1  Bradow JM, Davidonis GH. 2000. Quantitat ion of f iber qualit y and
the cot ton product ionprocessing interface: A physiologist. s per
spect ive. J Cotton Sci , 4: 34~ 64
2  Brushwood DE, Perkins J r HH. 1993. Cotton sugar and st ickiness
test methods. Can Tex ti le J, 110( 6) : 54~ 62
3  Chun DTW. 2002. T he relationship betw een cotton stickin ess and
cot ton dust potent ial. J Cot ton S ci , 6: 126~ 132
4  Davidonis GH, Johnson AS, Landivar JA, et al . 2004. Cotton f iber
qualit y is related to boll locat ion and plant ing date. Agron J, 96: 42
~ 47
5  Ding L (丁  渌) , Xu F(徐  傅 ) . 1992. T esting of soluble sugar
content in cotton fiber. J Tarim u Agri c Reclam Univ (塔里木农垦
大学学报) , 4( 1) : 68~ 70( in Chinese)
6  Dong ZY(董忠义) , Zhang WM(张卫民) . 1991. Relat ionship be
tw een dif ferent ecof actors and f iber qualities. Shanx i A gric Sci (山
西农业科学) , ( 3) : 5~ 8( in Ch inese)
7  Gipson JR, Joham HE. 1968. Inf luence of night temperature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ot ton ( Gossypium hirsutum L. ) ) .
Fiber propert ies. Agron J, 60: 296~ 298
8  Gipson JR, Ray LL. 1969. Fiber elongat ion rates in f ive variet ies of
cot ton. Crop Sci , 9: 339~ 341
9  Gou L(勾  玲) , Zhang WF( 张旺锋) , Li SK (李少昆) , et al .
2002. Dynamic change of soluble sugar cellulose during the course
of cotton f iber developm ent and correlat ion w ith m eteorological fac
tor in Xinjiang. Sci Agr ic Sin (中国农业科学) , 35( 7 ) : 878~ 882
( in Chinese)
10  Guo XX(过兴先) , Zeng W (曾  伟) . 1991. A study on relat ion
ship betw een temperature and cot ton fiber development in Xinjian.
Acta Gossypi i Sin (棉花学报) , 3( 1) : 43~ 52( in Chinese)
11  Han HJ(韩慧君) . 1991. Effect s of climaticecologic factors on cot
ton yield and f iber qualit y. S ci Agri c S in (中国农业科学) , 24( 5) :
23~ 29( in Chinese)
12  Huang WJ(黄慰军) , Zheng W (郑  维) . 2000. Monitoring model
of relat ionship of sugar content in f iber to meteorological condit ion
in S outh Xinjiang. X inj iang Meteorol (新疆气象) , 23( 1 ) : 16~ 23
( in Chinese)
13  Huang ZK(黄滋康) , Cui DC(崔读昌) . 2002. Ecological regional
izat ion of cot ton product ion in China. J Cot ton Sci (棉花学报) , 14
( 3) : 185~ 190( in Chinese)
14  Liu JH (刘继华) . 1987. Analysis of fiber qualit y. s variabilit y on
plant cotton I.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cotton f iber quality. J
S handong Agr ic Univ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 18( 2) : 1~ 9 ( in Ch i
nese)
15  Liu XD(刘贤达) , Kang SZ(康绍忠) , Shao MA( 邵明安) , et
al . Effect s of soil moisture and shading levels on photosynth etic
characterist ics of cotton leaves. Chin J App l Ecol (应用生态学
报) , 11( 3) : 377~ 381
16  Ma SP(马淑萍 ) , Cai P(蔡  派) , Xong ZW(熊宗伟) , et al .
2002. Present state and it s internat ional status of China cotton qual
ity. China Cot ton(中国棉花) , 29( 10) : 12~ 19( in Chinese)
17  Ma SP(马淑萍 ) , Cai P(蔡  派) , Xong ZW(熊宗伟) , et al .
2002. Present state and it s internat ional status of China cotton qual
ity( cont inued ) . China Cot ton (中国棉花 ) , 29 ( 11 ) : 24~ 28 ( in
Chinese)
18  Perkins Jr HH .1971. S ome observat ions on st icky cot tons. Tex ti le
Ind , 135: 49~ 64
19  Pett igrew WT. 2001. Environmental effect s on cot ton fiber carbo
hydrate concent rat ion and quality. Crop Sci , 41: 1108~ 113
20  Reddy KR, Hodges HF, McKinion JM . 1995. Carbon dioxide and
temperature effect s on pim a cotton development . Agr on J , 87: 820
~ 826
21  Reddy KR, Davidonis GH , Johnson AS, et al . 1999. Temperature
regime and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 alter cot ton boll development
and fiber propert ies. Agron J, 91: 851~ 858
22  Shan SH (单世华) , Sun XZ(孙学振) , Zhou ZG(周治国) , et al .
2000. Tem perature effect s on f iber qualit y of cotton. A cta Agri c
Boreal iSin (华北农学报) , 15( 4) : 120~ 125( in Ch inese)
23  Sun BP( 孙本普 ) , Li XY(李秀云 ) , Wang Y (王  勇 ) , et al .
1997. Effect of interplant ing summer cot ton on its ecological condi
tion and development . Chin J App 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 8( 5 ) :
475~ 480( in Chinese)
24  Tokumoto HK, Wakabayashi, Kam isaka S, et al . 2002. Changes in
the sugar composit ion and molecular mass dist ribut ion of mat rix
polysaccharides during cotton f iber development . Plant Cel l Physi
ol , 43( 4) 411~ 418
25  Zhou ZG(周治国) , M eng YL(孟亚利) , Shi P(施  培) , et al .
2002. Effect of seedling stage shading on cot ton yield and its qualit y
format ion. Chin J App 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 13 ( 8) : 997~ 1000
( in Chinese)
作者简介  马富裕, 男, 1967 年生, 博士, 副教授. 主要从事
作物生理生态与模拟研究, 发表论文 20多篇.
210711 期              马富裕等: 棉花纤维品质与气象因子的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