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s of small amount precision seeding on winter wheat yield

小量播种条件下冬小麦的产量效应



全 文 :小量播种条件下冬小麦的产量效应*
吴东兵1* *  曹广才1  李荣旗2  张仲琦2  全  明2
(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北京 100081; 2北京锦绣大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39)
摘要  2001~ 2003 年在北京进行了 2 个年度的秋播, 研究冬小麦在小量播种条件下的产量效应. 结果
表明, 在 225 kg!hm- 2播量处理中, DS1 号和临抗 1 号的平均最高产量分别达 6 836 25 和 7 35375 kg!
hm- 2, 在一些重复小区中,产量超过 7 500 kg!hm- 2 .小量播种试验中, 参试品种有正常的生育表现. 麦苗
的总糖、脯氨酸、赖氨酸含量较高, 单株分蘖能力强. 旗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阻力、CO2 传导度和
叶肉细胞 CO2 浓度表明植株的生理功能较旺盛. 硝酸还原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高, 表明植株代谢
活性较强. 在产量结构中,单株穗数多. 在小量播种生产中, 品种选择是前提,播量确定是关键.
关键词  冬小麦  小量播种  产量效应  分蘖  生理功能  代谢活性  株穗数
文章编号  1001- 9332( 2004) 12- 2282- 05 中图分类号  S181  文献标识码  A
Effects of small amount precision seeding on winter wheat yield.WU Dongbing 1, CAO Guangcai1 , L I Rongqi2 ,
ZHANG Zhongqi2 , QUAN Ming2 ( 1 I nstitute of Crop Br eeding and Cultivation, Chinese A cademy of Agricul
tural Sciences , Beij ing 100081, China; 2Beij ing Glor ious L and Agr icultural Co . L td , Beij ing 100039, Chi
na) . Chin . J . A pp l . Ecol . , 2004, 15( 12) : 2282~ 2286.
A twoyear autumn seeding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during 2001~ 2003 in Beijing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small
amount precision seeding on w inter w heat yield. When the seeding amount was 225 kg!hm- 2 , the best average
yield of w inter wheat varieties DS No1 and L inkang No1 was 6 836 25 and 7 353 75 kg!hm- 2 , respectively ,
and some experimental plots had a yield surpassed 7 500 kg!hm- 2 . The test varieties had a normal expr ession of
grow th and development in their growth per iod, and the contents of total saccharide, proline and lysine in
seedlings w ere higher, and the tillering ability of plant was str onger than the contro l. The net pho tosynthesis and
transpir ation rates, RS, COND and CINT o f flag leaf showed t he vig orous physiological funct ions of the plants,
and the higher activities of nitr ate reductase and SOD showed their stronger metabolism activity . There w ere
more spikes per plant for the test varieties. In practicing small amount precision seeding , variety selection is the
pr erequisite, and sow ing amount is the hear t of t he matter.
Key words  Winter wheat , Small amount precision seeding , Y ield, T iller , Physiological funct ion, Metabo lism
activity, Spike per plant.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9760039)和北京锦绣大地农业股份有限
公司资助项目( 200119) .
* * 通讯联系人.
2004- 02- 17收稿, 2004- 06- 23接受.
1  引   言
我国黄淮冬麦区自推行冬小麦精播、半精播种
植技术以来[ 12, 18, 26, 27~ 30] , 在保证一定产量水平的
前提下,减少了种子用量,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但实施过程中, 体现基本苗的用种量并未大幅度降
下来, 如山东等地对产量分别为 1 500 ~ 3 000、
3 000~ 6 000、> 6 000 kg!hm- 2的低产田、中产田
和高产田的基本苗要求是 180 ∀ 104~ 225 ∀ 104 株!
hm- 2、210 ∀ 104~ 270 ∀ 104 株!hm- 2、120 ∀ 104~
180 ∀ 104 株!hm- 2[ 27] . 在河南等地区, 减量播种的
用种量仍达 750~ 900 kg!hm- 2[ 4, 22] . 国内大部分
地区还在实施#合理密植∃ [ 5] . 随着新品种特别是优
质专用小麦品种的大量应用, 开展小播量研究,以进
一步减少单位面积播种量和投入,取得更大的经济
效益. 国外的播量试验中, 起始的小播量为 40 kg!
hm- 2[ 14] ,或按种子粒数计算,最小播量是 1 500 750
粒!hm- 2和 2 001 000 粒!hm- 2[ 13, 15] , 最少种子用
量是 119 kg!hm- 2[ 21] . 本试验在大幅度减少播种
量条件下,研究了小麦品种的产量效应及其原因,具
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  材料与方法
2 1 供试品种
  根据小麦品种生态型分类标准, DS 1 号、临抗 1 号、冀
麦 30 均属于冬型品种[ 9, 16, 17] . 其中, DS1号是冬型强冬性品
种[ 3] .以冀麦 30为对照.
2 2 研究方法
  2001~ 2002 年和 2002~ 2003 年, 进行了两个秋播试验
年度的田间小区试验. 试验田在北京锦绣大地农业股份有限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04 年 12 月  第 15 卷  第 12 期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Dec. 2004, 15( 12)%2282~ 2286
公司园区内 两个年度的小区面积分别为 4 m ∀ 11 m 和 4
m ∀ 25 m 第 1年度设15 0、225、300、37 5、45 0 和 150 0
kg!hm- 2 6 种播量处理,以 150 0 kg!hm- 2播量处理为对照,
1 次重复; 第 2 年度只设 22 5 kg!hm- 2 1 种播量处理, 3 次
重复. 2001 年 9 月 30日和 2002 年 9月 29 日播种.每小区种
16行, 行距 25 cm,在一般试验所安排的 15~ 30 cm 行距范
围内[ 14] . 15 0~ 450 kg!hm- 25 种播量的株距依次为 88、
59、44、35 和 29 cm, 人工开沟, 点播. 1500 kg! hm- 2播
量中,人工开沟, 条播.常规管理, 以维持麦株正常生长为度.
生育过程中,调查记载物候期, 观察其分蘖变化.
于第 1试验年度返青后的 2002 年 3 月 6 日取样, 由农
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分析麦苗的总糖、脯
氨酸和赖氨酸含量. 2002年 5 月 12 日上午, 用美国产 L i便
携式光合测定仪于旗叶部位测定植株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
率、气孔阻力、CO2 传导度、叶肉细胞 CO2 浓度等生理参数.
同日取旗叶样品,由中国林业大学分别用亚硝态氮浓度法和
吸光度法测定硝酸还原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记载成熟
期后,经过 5 d的田间待收期,用WINTERSTEIGER 小区联
合收割机(澳大利亚生产)按小区收获, 现场称量产量. 常规
考种.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播量处理小麦物候期
不同播量处理中, 小麦的物候期基本一致. 以
225 kg!hm - 2播量为例. 2001年 9月 30日播种后,
DS 1号、临抗 1号和冀麦 30的生理拔节(主茎基部
第 1伸长节间达 05 cm 时的状态)期分别是 2002
年3月 27日、3月 30日和3月22日,抽穗期分别是
5月 4日、5月 3日和 5月 1日, 成熟期分别是 6 月
12日、6月 12日和 6月 13日; 2002 年 9月 29日播
种后, 3个品种的生理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分别
在 2003年 4月 2~ 5日、5月 2~ 7日和 6月 12~ 14
日.尽管处在暖冬[ 19] , 但较宽的低温条件和短日条
件仍能保证完成田间春化[ 7, 8] , 使参试品种有完整
的生长发育过程.在小量播种的稀植条件下, 小麦生
长发育符合北京地区种麦的生育节律, 成熟期也在
北京地区的收麦日期范围内. 小麦生产中,无论要求
产量效果还是以改善品质为目标,麦株的生育表现
是否正常至关重要[ 1, 2, 24, 25] . 所以, 正常的生育节律
保证了试验的产量效果.
32  小麦不同播量处理的产量效应
  由表 1可见, DS 1号和临抗 1号的最好产量在
225 kg ! hm- 2播量处理中, 分别是 5 5890 和
6 6525 kg!hm- 2. 对照冀麦 30在 300 kg!hm - 2播
量中的产量最高, 为 5 6145 kg!hm- 2. 总体上, 可
把225kg!hm - 2播量视为适宜播量. 在该处理中,
DS 1号和临抗 1号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 再与对
照播量 1500 kg!hm- 2相比, 3个品种的极差各为
1 5975、2 6610 和 1 2495 kg . hm- 2. 3品种 6播
量的产量标准差分别为 4961、8646 和 7457 kg!
hm- 2,变异系数分别为 1045、1654和 1621% .
表 1  参试品种在不同播量中的产量
Table 1 Yield of experimental varieties in different seeding rate( 2001
~ 2002)
播种量
Seeding rate
( kg!hm- 2)
产  量 Yield( kg!hm- 2)
DS 1号
DS 1
临抗 1号
Linkang 1
冀麦 30
J imai 30
 150 4 7880 5 1090 3 2730
225 5 5890 6 6525 5 1360
300 5 0565 5 0700 5 6145
375 4 5240 5 9340 4 2840
450 4 5240 4 6035 4 9230
1500 3 9915 3 9915 4 3650
  2002~ 2003 年度的产量水平高于上一年度.由
于小区面积较大( 4 m ∀ 25 m) , 且重复 3 次,故可比
较 9个小区的产量(表 2) .在 225 kg!hm- 2播量条件
下,临抗 1号和 DS 1号的平均产量分别达到7 3537
和69475 kg!hm- 2, 比对照冀麦 30 超出1 1839和
7777 kg!hm- 2; 冀麦 30也取得 6 1698 kg!hm- 2的
产量水平.比较面积较大的( 4 m ∀ 25 m)重复小区产
量,临抗 1号的 2个小区和 DS 1号的 1个小区的产
量都超过了7 500 kg!hm- 2.在小播量条件下取得高
产量水平,是一种较好的产量效应.方差分析 F品种=
164304* ; F重复小区= 59317,即同一品种的重复小区
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而不同品种之间的产量差异
达 005水平的显著程度. 故选用适于稀植的品种是
取得小量播种条件下高产的前提.
表 2  225 kg!hm- 2播量中参试品种的产量
Table 2 Yield of experimental varieties in sowing amount of 225 kg
seeds!hm- 2( 2002~ 2003)
品种
Variety
重复
Repeat
产  量
Yield
( kg!hm- 2)
平均产量
Average yield
( kg!hm- 2)
DS 1号 1 7 50375  6 9475
DS 1 2 6 83625
3 6 5025
临抗 1号 1 7 55385  7 3537
Linkang 1 2 7 0035
3 7 50375
冀麦 30 1 6 50325  6 1698
Jimai 30 2 6 0030
3 6 0030
33  小量播种的高产原因
331 麦苗越冬养分状况  由表 3 可见, 返青后的
青苗营养状况基本上是越冬期间的营养状况. DS 1
号和临抗 1号的总糖含量高于对照冀麦 30. 脯氨酸
与植株抗逆性有关, 其含量也与抗寒性呈正向对应
228312 期               吴东兵等: 小量播种条件下冬小麦的产量效应           
关系. 在氨基酸中, 赖氨酸是第 1限制性氨基酸, 其
含量高低是植株营养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 与对照
相比, 除 DS1 号的脯氨酸含量略低外, 刺氨酸含量
以临抗 1号和 DS 1号为高,说明具有冬前壮苗的生
理基础,并能使麦苗安全越冬.
表 3  150 kg!hm- 2播量中麦苗的总糖和氨基酸含量
Table 3 Content of total saccharide and amino acid in wheat seedl ing in
sowing amount of 150 kg!hm- 2( 20023. 6)
品  种
Variety
总  糖
Total saccharide
( % )
脯氨酸
Prol ine
( % )
赖氨酸
Lysine
( % )
DS 1号  DS 1 202 018 030
临抗 1号 Linkang 1 219 026 031
冀麦 30 Jimai 30 144 024 028
332 单株分蘖能力  由 2001 年 11 月 27 日~
2002年 4 月 20日的 12 次调查以及 2002年 11 月
21日~ 4月 21日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分蘖动态
变化中, DS 1号和临抗 1号的单株最大蘖数皆高于
对照冀麦 30, 2个年度中,每株各有 202个和 260
个蘖以及 198个和 320个蘖.即使是冀麦 30, 2个
年度中的单株最大蘖数也有 110个和 164 个. 后
一年度的蘖数大于前一年度. 比较 2001~ 2002试验
年度的分蘖动态变化可见, 不同播量处理的单株最
大蘖数.总的趋势是, 随着播量的增加, 单株蘖数逐
渐减少.临抗 1号的单株最大蘖数出现在 225 kg!
hm- 2播量处理中, 是 198 个蘖, 与产量效应相对
应; DS 1号的单株最大蘖数虽然在 150 kg!hm- 2
播量处理中,是 244个蘖,但 225 kg!hm- 2播量处
理的每株 202个蘖也与产量效应相对应. 2个品种
的单株最大蘖数分别比对照多 86个和 132个. 在
对照播量中,单株蘖数最少, DS 1号、临抗 1号和冀
麦 30各为 94、150和 80个蘖. 分蘖能力强,可在
分蘖的两极分化中保持较多的有效蘖数, 为较高的
单株成穗数奠定基础.
333生理功能和代谢活性  根据 2002年 5月 12
日上午的测定结果,比较 DS 1号 225 kg!hm- 2播
量和对照播量 100 kg!hm- 2处理中的一些生理参
数(表 4) . 结果表明, 与对照播量相比, 225 kg!
hm
- 2播量处理中植株的气孔阻力较小, 蒸腾强度较
大,水分代谢较旺盛.气孔阻力小, CO2 传导度就相
应较大, 叶肉细胞的 CO2 浓度也就较大. 水分和
CO2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叶肉细胞 CO2 浓度较高,
水分代谢较旺盛,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相应提高,利于
光合产物的形成.
  与 1500 kg!hm- 2的对照播种量相比, 225 kg
!hm- 2播量处理的DS1号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超氧
表 4  参试品种 DS 1号的一些生理参数
Table 4 Some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of experimental variety DS 1
( 2001~ 2002)
播量
Seeding rate
( kg!hm- 2)
净光合速率
Rate of net
photosynthesis
( mol!m- 2
!s- 1)
蒸腾速率
Rate of
transpiration
( mol!m- 2
!s- 1)
气孔阻力
RS
( s!cm- 2)
CO2
传导度
COND
( mol!m- 2
!s- 1)
叶肉细胞
CO2浓
度CINT
( mg!L- 1)
 225 2102 14 649 3 1338 8 0 290 2 2996
1500 1256 9 3933 3886 8 0 185 4 2559
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高 1146 ( g!g - 1!h- 1 ) 和
1914(酶单位!g- 1) . 两种播量各为 2877和 1731
g!g- 1!h- 1以及 9988和 8074酶单位!g- 1.稀植
条件下较强的代谢活性是取得产量效应的生化机
制.
334 产量结构  2001~ 2002 年度, 在 225 kg!
hm- 2播量处理中, DS 1 号和临抗 1号的平均单株
穗数各达 85穗和 100穗,分别比同播量中对照品
种冀麦 30高出 10穗和 25 穗, 穗层也较整齐. 不
同播量处理中,随着播量的增加,单株穗数逐渐减少
(表 5) . DS 1号、临抗 1号和冀麦 30的播种量与单
株穗数间的相关系数分别是- 07368、- 07426和
- 07467,均呈现负相关趋势.在对照播量 1500 kg
!hm- 2处理中,单株穗数均最少, 平均每株只有 2~
3个穗,与 225 kg!hm- 2播量相比, 3个品种的单株
穗数依次各少 62、71和 52 穗. 穗粒数和千粒重
的变化不规则.较高的单株穗数是本试验中稀植条
件下产量结构的突出特点. 有报道认为,在有一定千
粒 重 保 证 的 情 况 下, 每 株 穗 数 和 每 穗
粒数是两个最重要的产量成分[ 10, 11] . Meginez[ 20]在
表 5  不同播量中参试品种的一些产量性状
Table 5 Some yield characters of experimental varieties in di fferent
seeding rate( 2001~ 2002)
品种
Variety
播种量
Seeding
rate
( kg!hm- 2)
株穗数
Number
of spike
( plant)
穗粒数
Number
of grains
( spike)
千粒重
Weight
of 1 000
grains( g)
DS 1号 150 8 9 473 43 9
DS 1 225 8 5 362 44 8
300 5 8 386 41 4
375 4 5 342 53 1
450 3 2 288 43 0
1500 2 3 343 34 7
临抗 1 号 150 9 5 339 36 4
Linkang 1 225 10 0 336 32 1
300 6 0 285 31 6
375 5 8 294 35 7
450 4 1 269 36 8
1500 2 9 125 32 9
冀麦 3 0 150 8 5 330 34 9
Jimai 30 225 7 5 43 43 0
300 5 4 361 42 3
375 4 4 354 38 7
450 3 2 361 31 9
1500 2 3 231 32 1
* 10~ 15株考种株的平均数 Average value of 10~ 15 plants.
2284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5 卷
计算无芒 1号等冬小麦品种籽粒产量的公式中, 穗
数是 2个自变量之一.
  由表 6可见, 2002~ 2003 试验年度产量结构的
总体水平优于 2001~ 2002年度.此年度的每项数据
均是各重复小区所有考种株的均数. DS 1号和临抗
1号的单株穗数各达 140穗和 172 穗, 对照冀麦
30也达到 128穗. 2个试验年度的结果说明, 在一
定的穗粒数和千粒重相配合情况下,较高的单株成
穗率主导了这种独特的产量结构,保证了小量播种
条件下的麦田群体密度.
表 6  225 kg!hm- 2播量中参试品种的一些产量性状
Table 6 Some yield characters of experimental varieties in seeding rate
of 225 kg!hm- 2
年度
Y ear
品  种
Variety
株穗数
Number of
spike
( plant)
穗粒数
Number of
grains
( spike)
千粒重
Weight of
1 000 grains
( g)
2 001~ 2002 DS 1 号DS 1 85 36 2 448
临抗 1 号 Linkang 1 100 33 6 321
冀麦 30Jimai 30 75 44 3 430
2 002~ 2003 DS 1 号DS 1 140 47 9 426
临抗 1 号 Linkang 1 172 34 7 380
冀麦 30 Jimai 30 128 42 3 373
4  讨   论
在冬小麦小量播种条件下,麦田植株有正常的
生育节律.环境中的温、光、水、养分等生态因子有利
于麦株的个体发育. 冬前有壮苗基础,麦株体内的总
糖和有关氨基酸含量能保证安全越冬. 较强的分蘖
能力奠定了高成穗率基础,生理功能旺盛,代谢活性
较强, 单株穗数较多, 形成独特的产量结构. 2 个种
植年度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产量效应. 在常规管理
中,参试品种的最高产量达 7 500 kg!hm- 2左右.
在小量播种高产种植技术体系中, 选用品种是
前提.并不是所有冬小麦品种都能进行小量播种. 有
的品种受其种性决定,即使在稀植条件下,也表现出
成穗率低的现象.本试验中的 DS 1号和临抗 1号是
适于小量播种而又取得较高产量的 2个品种. 据田
间观察, DS 1号个别植株的穗数达 20个以上, 有的
甚至超过 30穗, 且穗层较整齐. 该品种在密植条件
下反而不能高产. 2002~ 2003种植年度, DS 1 号在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的国家小麦自
选品种展示田(基本苗 750 000 株!hm- 2的麦田)
中,实产达到 7 4850 kg!hm- 2.在丰富的冬小麦品
种资源中, 与本试验所用品种特性相同的品种不乏
其例,为小量播种提供了广泛的选择余地.也可根据
小量播种的要求进行定向的品种选育, 不断地提供
品种储备.
欲取得小量播种的高产效果,在品种选定之后,
播种量的确定是成败的关键.本试验 225 kg!hm- 2
的播种量对于 DS 1号和临抗 1号 2个品种是适宜
的.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以如此小的播种量取得上述
产量效果的报道.
小量播种的最突出效益是大幅度减少种子用
量.在推广新品种特别是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时, 大幅
度减少播种量可以大幅度减少种子购买、加工和贮
藏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也有利于机械化作业.用适
宜的优良品种实施小量播种的优质高产技术,与过
去小麦种植史上的农家种稀植低产有本质区别. 在
重视品质的专用小麦生产中,小量播种也能保证一
定的品质要求.据研究报道,小麦一些品质性状之间
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6, 23] . 以粗蛋白含量为例, 经
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对 2002
年 225 kg!hm- 2播量样品的分析, DS 1 号的粗蛋
白(干基)含量达 1642% .
实验结果表明, 在冬小麦精播和半精播的基础
上,我国北部冬麦区大幅度减少播量,以求从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上产生更大的效益将成为可
能.其应用前景有待于在大田示范中展示.
参考文献
1  Cao GC(曹广才) , Qiang XL(强小林) , Wu DB(吴东兵) . 2004.
Quality com parison betw een Tibetan w heat cult ivars an d int roduc
tive cult ivars in Lasa. Chin J Ecol (生态学杂志) , 23 ( 3) : 30~ 33
( in Chinese)
2  Cao GC(曹广才) , Wu DB(吴东兵) , Ch en HQ(陈贺芹) . 2004.
Relationship betw een temperature, sunshine and quality of spring
sow ing w heat . Sci Agri c Sin (中国农业科学) , 37 ( 5) : 663~ 669
( in Chinese)
3  Cao GC( 曹广才) , Wu DB(吴东兵) , Li RQ (李荣旗 ) , et al .
2003. Ef 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sunlightlength on grow th and de
velopment of w interness w heat variety DS No. 1. Acta Ecol Sin (生
态学报) , 23( 6) : 1242~ 1246( in Chinese)
4  Cao GC(曹广才) ) . 2001. The Wheat in Northern China. Beijing:
China Agricultural Press. 149~ 156( in Chinese)
5  Cao GC ( 曹广才 ) ) , Wang CY (王崇义) , Lu QS ( 卢庆善 ) .
1996. Cultivat ion of Main Grain Crops in Dry Area in The North
ern Part of China. Beijing: China Meteorological Press. 29~ 35( in
Chinese)
6  Cao GC(曹广才) , Wang SZ(王绍中) . 1994. Wheat Ecology of
Quality. Beijing: C hina S cience and T echnology Press. 1 ~ 18 ( in
Chinese)
7  Cao GC(曹广才) , Wu DB(吴东兵) , L i JX(李家修) . 1990. The
day length react ion for th e common species of w heat. Acta Ecol Sin
(生态学报) , 10( 3) : 255~ 260( in Chinese)
8  Cao GC (曹广才) . 1987. T he effect of shortday photoperiod in
the vernaliz at ion process on the ecotype of w inter wheat varieties.
Sci Agr ic S in(中国农业科学) , 20( 5) : 41~ 46( in Chinese)
9  Cui DC(崔读昌 ) , Cao GC (曹广才) , Zhang W (张  文) , eds.
1991. ClimateEcological Regionalizat ion of Wheat in China.
Guiyang: Guizhou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Press. 1 ~ 24 ( in Ch i
nese)
228512 期               吴东兵等: 小量播种条件下冬小麦的产量效应           
10  Damania AB. 1993. Biodiversity and Wheat Improvement. London:
A. Copublishing w ith the ICARDA and Sayce Publishing. 217
11  Day W, Atkin RK. 1985. Wheat Growth and Modelling. New York
and London: Plenum Press. 266
12  Deng JH(邓集汉) , Lai YZ(赖玉珍) , Chen ZH(陈中华) . 1997.
T echnology of high yield cultivat ion in precision seeding for the
w interness wheat . X inj iang Agri c Sci Technol ( 新疆农业科技) ,
( 5) : 7( in Chinese)
13 Ehsanzadeh P. 1999. Agronomic and Grow th Characterist ics of
S prin Spelt Compared to Common Wheat . New York: A Bell &
How ell Company. 13~ 62
14 Gill KC. 1984. Dw arf Wheat . Moscow: Spike Press. 86~ 87 ( in
USSR)
15  Gooding MJ, Davies WP. 1997. Wheat Product ion and Ut ilizat ion.
New York: CAB Internat ional. 139~ 142
16  Jin SB(金善宝) . 1992. Th e T heory an d Pract ice of Wheat Ecolo
gy. Hangzhou: Zhejiang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Press. 1 ~ 11 ( in
Chinese)
17  J in SB(金善宝) . 1991. Desearch of Wheat Ecology in China. Bei
jing: Science Press. 9~ 172( in Chin ese)
18  Lu LS (卢良恕) . 1993. Advances of Wheat Cultivat ion Research in
China. Beijing: Agricultural Press. 204~ 213( in Ch inese)
19  Mart in P. 1990. Climate Change and World Agriculture. London:
WCIHODD. 85
20  Meginez BD. 1982. Spring Development and Maturity of Winter
ness Crops. Moscow : Spike Press. 54( in USSR)
21  Saunders DA, H et tel GP. 1993. Wheat in H eatSt ressed Environ
ments. UNDP/ ARC/ BARI/ CIMMYT. 70
22  Sun BQ(孙宝启) , Guo TC(郭天财) , Cao GC(曹广才) . 2004.
S pecial Wheat in Northern China. Beijing: China M eteorogical
Press. 281~ 286( in Chinese)
23  Wu DB(吴东兵) , Cao GC(曹广才) , Qiang XL(强小林) , et al .
2003. Correlat ion among some quality t raits in autumnsown
w heat. J Tri ti ceae Cr ops (麦类作物学报) , 23 ( 3) : 140~ 141 ( in
Chinese)
24  Wu DB(吴东兵) , Cao GC(曹广才) , Qiang XL(强小林) , et al .
2003. Effect s of grow ing process and climat ic condit ions on grain
quality of springsown w heat . Chin J App 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 ,
14( 8) : 1296~ 1300( in Chinese)
25  Wu DB(吴东兵) , Cao GC(曹广才) , Qiang XL(强小林) , et al .
2003. Quality variation of w heat planted in dif ferent regions of T i
bet and Beijing. Chin J App 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 , 14( 12) : 2195
~ 2199( in Chinese)
26  Wu JB(武厥彬) . 2000. Measure of high yield cult ivat ion in preci
sion seeding for the w interness w heat . X inj iang Agrorecl S ci T ech
nol (新疆农垦科技) , ( 4) : 10~ 11( in Ch inese)
27 Yu ZW(于振文 ) , T ian QZ (田奇卓 ) , Dong QY ( 董庆裕 ) .
1997. Cult ivat ion on High Yield of Wheat . Jinan: J inan Press. 78~
90( in Chinese)
28  Yu ZW(于振文 ) . 1992. Cult ivat ion on High Yield of Wheat . J i
nan: Jinan Press. 68~ 78( in Chinese)
29  Yu SL(余松烈) , Yu ZW(于振文) . 1989. Cult ivat ion of W inter
ness Wheat . Beijing:Agricultural Press. 220~ 245( in Chinese)
30  Yu SL( 余松烈) , Qi XH( 亓新华) , Liu XY (刘希运 ) . 1987.
Cultivat ion on High Yield for the Precision Seeding of W interness
Wheat . Beijing: Agricultural Press. 1~ 54( in Ch inese)
作者简介  吴东兵, 女, 1950 年生,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作物
生态和栽培研究, 发表论文 60 余篇. T el: 01068918598; E
mail: wudongbing@ CAAS. net. cn
欢迎订阅 2005年&生态学杂志∋
&生态学杂志∋( 1982年创刊)是由中国生态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承办和科学出版
社出版的学术期刊, 亦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2002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读者对象为从事生态学、生物学、地
学、林农牧渔、海洋、气象、环保、经济、卫生和城建部门的科研、教学、科技工作者、有关决策部门的科技管理
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和中学教师.
本刊主要刊登具有创新性的生态学研究论文以及有关专题的综述和评论, 研究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学
术讨论与争鸣; 国外生态学研究(包括译文,但必须取得原著作权人的授权) ;国内外学术消息和动态;生态学
知识讲座和生态学新书刊介绍等.
&生态学杂志∋为 A4开本, 月刊, 112页,每册定价 40元,全年 480元.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邮发代号: 8
- 16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如未能在当地邮局订到,可与编辑部直接联系订阅.
地址:沈阳市文化路 72号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转&生态学杂志∋编辑部
邮编: 110016
电话: 024- 83970394
传真: 024- 83970394  Email: cje@ iae. ac. cn
2286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5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