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Regional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mission of landscape ecology

区域生态建设与景观生态学的使命



全 文 :区域生态建设与景观生态学的使命 3
肖笃宁1 ,2  解伏菊1 ,3 3 3  魏建兵1 ,3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沈阳 110016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兰州 730000 ;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39)
【摘要】 区域和景观尺度上的生态建设是指一定地域、跨生态系统、适用于特定景观类型的生态建设 ,即
实行科学的生态系统管理和优化环境的建设工程. 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的生态工程项目 ,如天然
林保护工程、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内陆河流域的生态调水等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加强区域生态建设 ,
维护国土安全已成为国家的战略需求. 依据不同类型区的特点应实行不同的生态建设战略 ,如生态敏感
区、脆弱区和高人口密度的生态压力区 ,可分别实施以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负荷调整和生态秩序重建为重
点的生态建设战略 ,调控人类活动 ,实行有序开发 ,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面对转型期的国家需求 ,我
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迎来了挑战与机遇并存的重要契机. 研究的关键议题包括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土地
利用与生态过程 ;人类活动胁迫下的景观变化 ;区域开发人类活动生态影响的定量评价 ;区域生态安全评
价与预警 ;景观生态建设的模式设计与优化组合.
关键词  生态建设  生态安全  区域  有序人类活动  景观生态学
文章编号  1001 - 9332 (2004) 10 - 1731 - 06  中图分类号  Q149  文献标识码  A
Regional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mission of landscape ecology. XIAO Duning1 ,2 , XIE Fuju1 ,3 , WEI Jian2
bing1 ,3 (1 Institute of A pplied Ecology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S henyang 110016 , China ;2 S tate Key L ab2
oratory of Frozen Soil Engineering of Cold and A rid Regions Envi 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Institute , Chi2
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L anz hou 730000 , China ; 3 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Beijing
100039 , China) . 2Chin. J . A ppl . Ecol . ,2004 ,15 (10) :1731~1736.
The eco2construction on regional and landscape scale is the one which can be used to specific landscape and inter2
crossing ecosystem in specific region including performing scientific administration of ecosystem and optimizing
environmental function. Recently ,the government has taken a series of significant projects into action ,such as na2
tional forest protection item ,partly forest restoration ,and adjustment of water ,etc. . Enforcing regional eco2con2
struction and maintaining the ecology security of the nation have become the strategic requisition. In various re2
gions ,different eco2construction should be applied ,for example ,performing ecological safeguard measure in eco2
logical sensitive zone ,accommodating the ecological load in ecological fragile zone ,etc. ,which can control the ac2
tivities of human being ,so tha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n be reached. Facing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ecology ,we have some key topics :landscape pattern of ecological security ,land use and
ecological process ,landscape changes under human activity stress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influence on hu2
man being activities ,evaluation of z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advance warning of ecological risk ,and planning
and optimizing of model in landscape eco2construction.
Key words  Eco2construction , Ecological security , Region ,Orderly human activities , Landscape ecology.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90102004) .3 3 通讯联系人.
2004 - 03 - 15 收稿 ,2004 - 06 - 23 接受.
1  引   言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 ,对自然资源过度利用与
环境污染日益加剧 ,全球大面积的自然生态系统退
化严重 ;如何恢复退化的生态环境并使其稳定持续
地发挥功效 ,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伴随着新世
纪的到来 ,我国已进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理念已落实为重要的国家需
求. 2003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
决定中指出 :“加强生态建设 ,维护生态安全 ,是 21
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 ,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这是迄今为止党和国家对于生
态建设重要性最为清晰的表述 ,也是对于一切相关
领域科技工作者发出的战斗动员. 党的十六届三中
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
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的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 ,具有划
时代的意义. 新的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与人口、资
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切实搞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
护. 只有改善生态环境 ,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促进
人与自然和谐 ,才能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04 年 10 月  第 15 卷  第 10 期                              
CHIN ESE JOURNAL OF APPL IED ECOLO GY ,Oct . 2004 ,15 (10)∶1731~1736
良好的文明之路.
面对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 ,政府相关
机构在组织重大项目建设时都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
设置于重中之重.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设立了
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组 ,明确了环境保护、
生态安全的科技战略地位 ,为国家实施区域生态建
设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
略中十分重视生态环境建设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在
《西部开发的进展和任务》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国家林业局提出了六项生态
建设重点工程 ,包括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
(草)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及长江中下
游地区重点防护林工程等 ;水利部正在实施的许多
大型水利工程和流域治理项目中也包括了生态建设
工程的内容 ,如塔里木河和黑河下游的生态输水工
程 ,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东北黑土区土壤
侵蚀治理工程等. 这些生态建设工程确立了以生态
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建立起以森林植
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 ,建设山川
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
2  区域生态建设战略与生态安全保障
211  区域生态安全分析
生态安全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与环境 ,包
括聚落、聚区、区域、国家乃至全球 ,不受生态条件、
状态及其变化的胁迫、威胁、危害、损害乃至毁灭 ;能
处于正常的生存和发展状态. 换句话说 ,生态安全是
人类生存环境处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状态[1 ,31 ] . 在
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 (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缩写为 MA) 项目概念框架组提交的生
态系统与人类福利评估框架报告中指出 :生态安全
是保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持续流通的最小生态库
存. 2000 年国务院发布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指出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
对生态安全大致有两种理解 :一是人类赖以生
存的生态系统自身健康、有序的发展 ,即生态系统服
务功能可持续流通 ;二是人类生产、生活与健康等方
面不受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等影响的保障程度 ,包
括引用水与食物安全、空气质量与绿色环境等基本
要素. 笔者认为生态安全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安
全与否是指人类的生产、生活状态 ,环境的健康、安
全是通过对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供给、支持和调节
能力而体现的 ;为了更好地体现人类对安全管理和
安全预警等方面的主动设计与能动性 ,应将生态安
全与保障程度相联系.
生态安全的研究可包括不同的尺度 ,如自然生
态方面从个体、种群到生态系统 ,人类生态方面从个
人、社区、地方到国家 ;当前人们最为关注的生态安
全问题如洪涝灾害、沙尘暴等大多属于区域尺度 ,可
按地理区 (流域) 、生态区或行政区进行研究. 区域生
态安全分析具有如下特点 :1)针对性 ,针对不同的尺
度 ,不同的类型区. 小尺度的研究不可盲目地推绎至
大尺度 ;干旱脆弱区的生态安全研究与江河源区、人
口压力区又有所区别 ;2) 评价标准的相对性和发展
性.区域生态安全的评价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
能标准 ,应适时、适地的选取 ;3) 生态安全的研究要
体现人类活动的能动性 ,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 ,还
要研究如何建立生态安全保障体系[6 ,17 ,22 ] .
区域生态安全的研究对象既包括自然生态系统
也包括人工生态系统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关键生态
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生态系统健康与服务功能
的可持续性 ,主要生态过程的连续性等. 其分析步骤
一般为 :1)生态系统功能、演化与主要胁迫因子的分
析 ;2)生态平衡期望值与重要阈值的确定 ;3)生态系
统演化的预测和预警 ;4)调控对策.
212  人类活动生态影响的判定与调控
人类活动是景观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对生态环
境的影响有正、反两方面 ,在国外景观生态学研究
中 ,通常被作为一种干扰因子 ;在国内的研究中主要
集中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18 ,28 ] .
近年来有序人类活动[26 ]概念的提出 ,体现出对人类
活动的正面规范与评估. 叶笃正[26 ]将有序人类活动
定义为 :通过合理安排和组织 ,能够使生存环境的总
体和尽可能多的局部在人类可以预见的时间尺度上
不发生显著退化 ,甚至持续好转 ,同时又能够满足当
时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需求的人类活动. 有序
人类活动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和判据 ,并作为可持
续发展的手段和措施. 有序人类活动以目标合理性、
系统性、规模化、层次性、强制性和非强制性为其特
征 ;以生存环境变化规律与机理、人类活动对生存环
境变化影响的适应以及可能达到的由经济、社会和
环境构成的总体效益为研究内容 ;遵循自然地域分
异规律的因地制宜原则 ,对自然系统实行临界调控
的适度原则 ,经济有效性与生态安全性相结合的成
本2效益原则和整体协调的自组织、可持续原则.
21211 人类活动的景观生态影响  随着科技的日益
进步 ,人类活动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 地球上现有景
2371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5 卷
观的形成或多或少都与人类活动有关 ,其对景观的
生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人类活动影
响景观格局的变化. 景观基质的变化 (如毁林开荒导
致以森林为基质的景观转向以耕地为基质的景观) ;
引进新景观组分 ;主要景观组分 (斑块类型) 构成比
例的变化. 2)人类活动影响景观变化的规模与速率.
人类活动改变了景观固有的演化规模与速率 ,导致
了景观的不稳定性. 景观变化在很多情况下表现为
土地利用的变化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 ,土地利用转
换的数量明显增加 ,速度显著加快. 3)人类活动影响
景观变化的方向. 人类对景观的利用与改造总是指
向有利于人类自身的方向 ,有可能忽视景观演化的
客观规律 ,导致景观的某些组分或景观本身发生逆
向演替. 4)人类活动对景观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人
类活动改变了景观格局 ,格局的改变进而影响到通
过景观的物流、能流等生态过程 ,导致生态系统功能
的变化. 如坡地毁林后涵养水源功能的丧失 ,干旱区
草皮垦殖后导致固沙能力的降低等.
21212 人类活动强度的定量分析  确切了解人类活
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强度与方向 ,将有助于把人类
活动对景观演化的影响导入正向的良性循环. 为此 ,
需要对人类活动强度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
究 ,一是对环境现状的有关指标进行量化 ;二是确定
相关指标的阈值. 表述人类活动强度通常有以下指
标 ,分别从人口、土地利用、工业和城市化、环境污染
等方面定量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不同层面及
其整体的影响 :1)人口密度指数. 某一研究区域的人
口密度与该区域适宜承载人口密度之比 ,该指标在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2) 经济
密度. 单位面积所承载的经济实力 ( GDP 数值) ,反
映了一定区域的生产力水平高低 ,是衡量区域环境
容量的基础. 3 ) 人为作用的相对强度 (εi = Pi/
Pmax) . 耕地负荷 Pi = 人口/ 耕地 ×单产 ,这一指标
是指以土地利用为主要参照的人类活动强度距离环
境容量极值的远近 ,反映了人类对土地利用的程度.
4)生态足迹 ( Ef) . 基于土地利用的生态维持面积和
自然资本占用的空间测度 ,长期用于维持一定人口
的物质水平所需的土地面积[25 ] . 这一指标有助于判
定一个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
5)人类活动强度指数 ( HAI) . 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环
境干扰程度的综合测度指标. 即用人口密度指数
( Di) 、工业与城市化发展水平 ( U i ) 、环境污染综合
指数 ( Pi) 、农业土地利用强度 ( A i) 和区域旅游活动
强度 ( T i)五者之和来综合表示[27 ] .
HA I = D i + U i + Pi + A i + T i
关于人类活动的临界调控指标通常包括以下几
方面 :1)初级生产力 (NPP) .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是
指绿色植物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累积的有机
物数量 ,是由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质总量中扣除
自养呼吸后的剩余部分. 它直接反映植物群落在自
然环境条件下的生产能力 ,是地球生命系统的承载
临界[8 ] . 2) 环境质量的转化临界 ( EKC) . 环境库兹
涅茨曲线乃是借用经济学上的衡量区域间经济水平
差异变化的指标. 环境学家将其引用到环境质量变
化上 ,认为当环境退化未达到临界点时 ,是可以逆转
的 ,超过临界阈值则难以恢复 ,但这一阈值通常是未
知的 ,这就增加了人类利用改变环境的盲目性[13 ] .
3)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临界. 包括森林采伐量、草地承
载力 (载畜量) 、地下水可采量 (开采临界) 、流域水资
源利用量以及环境容量 (环境自净力临界) 等. 4) 生
物多样性安全阈值. 通常包括陆地自然保护区的最
小面积 (约占 10 %~12 %总陆地面积) 、最小可存活
种群以及最小安全标准等.
213  不同区域的生态建设战略
有序人类活动与具体的区域发展战略相结合就
形成了区域生态建设战略. 可以说 ,区域生态建设战
略是通过有序人类活动得以实施的. 我国幅员辽阔 ,
自然条件差异显著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迥异. 尽管我
国大部分地区都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 ,但区
域生态环境组成要素 (如气候、生物、水、土壤等) 的
差异 ,环境容量 (资源供给与容纳污染) 的不同以及
开发历史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经济发展水平、人口
等)的不平衡 ,导致了不同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
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生态环境危机. 因而 ,在进行
区域生态建设战略安排时 ,应因地制宜 ,从制约区域
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入手 ,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
21311 生态敏感区  指那些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
易受到破坏的重要生态系统所在的区域 ,不强调其
典型性和代表性. 这些区域包括江河源头区、重要水
源涵养区、水土保持的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监督
区、江河洪水调蓄区、防风固沙区、重要渔业水域及
其它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 为了保护和恢复这
类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 ,使其长久稳定发挥 ,以确保
流域或区域的生态安全 ,应采取设立类似自然保护
区的方法 ,通过规范管理 ,允许在严格保护下进行适
度开发利用 ,遏制或防止生态退化. 如“三江源”地区
是我国长江、黄河和国际河流澜沧江与湄公河发源
地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 ,素有“水塔”之称 ;其主要功
337110 期               肖笃宁等 :区域生态建设与景观生态学的使命            
能是保护高原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不受
干扰和破坏 ,恢复和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使源
头水资源洁净和可持续补给 ,保证中下游地区供水
和生态环境安全. 由于其自然环境极其严酷 ,对外部
干扰异常敏感 ,为确保其各项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 ,
已将其划为首批国家生态功能保护区[3 ] .
21312 生态脆弱区  区域生态环境的某些组成要素
过多或不足 ,或匹配不合理 ,制约了生态系统的功效
持续稳定的发挥 ,人类活动又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
化 ;这些区域的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往往处于相对
协调状态的边缘 ,通过生态负荷的调整可使其恢复
并保持正常稳定的功能.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可用来
指导这类区域的生态恢复 ,相关的概念有生态恢复
(Restoration) 、改良 ( Reclamation) 、改进 ( Enhance2
ment) 、修 补 ( Remedy ) 、更 新 ( Renewal ) 、再 植
(Revegetation) 等[11 ] . 如黄土高原属于我国典型的
生态脆弱区 ,水土流失严重. 傅伯杰等[4 ]对延安市
羊圈沟小流域的典型研究表明 ,在黄土梁地上 4 种
已持续 15 年左右的代表性土地利用结构中 ,以梯田
(或坡耕地)2草地2林地类型具有较好的土壤养分保
持能力和水土保持效果 ,是黄土丘陵沟壑区梁塬坡
地上较好的土地利用结构类型. 这一农、草、林立体
镶嵌模式以耕地负荷调整为主要手段 ,对不同坡度
的地貌进行不同的开发利用 ,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
济、社会效益.
21313 生态压力区  是指那些人口密度较大、生态
承载量已超过区域容量的区域 ;一般自然环境条件
较为优越 ,开发历史悠久 ,人类活动影响范围广强度
大. 对这类区域应采取生态秩序重建的战略 ,通过景
观规划和设计 ,调控人类活动 ,优化景观空间格局 ,
引导生态过程向景观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方向演
化. 这类区域多分布于我国的东部和东南部地区 ,如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华北平原等 ,珠江三角洲
的基塘体系是当地人民利用该地雨量丰富、地形低
洼、河流经常泛滥的自然条件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特
殊土地利用形式. 基塘体系包括陆基与鱼塘两部分 ,
基是作物生长之地 ,也是整个生态系统中桑、蚕、鱼
的营养库 ;而塘则是土地利用的核心. 基塘体系在珠
江三角洲已有 400 多年的历史 ,近年来在农业转向
外向型商品经济的推动下 ,日益成为家庭经营的小
尺度 (012~015 hm2) 集约化种养单元. 它综合了蔬
菜、甘蔗、桑的栽培 ,养蚕业、鱼类混养以及畜牧生
产 ,总生物生产力可达 20~40 t·hm - 2·年 - 1 [23 ] .
上述 3 类生态区域并非孤立存在 ,它们之间也
可以相互转化 ,所谓生态脆弱、敏感和压力的形容只
是相对的.
214  景观生态建设的理论与原则
区域尺度上的空间单元就是景观 ,区域生态建
设的研究应以景观为研究的基本单位 ,立足于景观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制订相应的生态建设战略. 生态
建设一词在中国使用甚广 ,包含着空间跨度很大的
不同类型 ,从农户家庭院落的生态设计到按照行政
区域界定的生态规划与管理等. 有鉴于此 ,我们将景
观尺度上的生态建设命名为景观生态建设 ,即一定
地域、跨生态系统、适用于特定的景观类型的生态建
设.它以景观单元的空间结构调整和重新构建为基
本手段 ,包括调整原有的景观格局 ,引进新的景观组
分等 ;改善受胁迫或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 ,大幅度提
高景观系统的总体生产力和稳定性 ,将人类活动对
景观演化的影响导入正向的良性循环.
景观生态建设的设计原则 :1) 景观结构与功能
的交互影响与促进. 景观结构或空间格局是影响景
观中生态流的主要因素 ;结构和功能、格局与过程之
间的联系与反馈是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命题 ,也是景
观规划与设计的出发点. 2) 人类调控与生物共生相
协调. 生物控制共生 (Biocybernatic symbiosis) 理论
使得人类可以通过共生来控制人类2环境系统 ,实现
与自然的合作. 该理论的核心是通过偏差抵消的负
反馈环和偏差增强的正反馈环相互耦合 ,使生态系
统的自稳定和自组织得以实现. 3) 社会2经济2自然
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整合. 在景观和区域尺度上 ,自
然、经济、社会 3 个不同性质的系统常常结合成为纵
横交错、互相制约的复合生态系统. 对于 3 个亚系统
组分间的结构2功能关系和动态趋势 ,可从空间配置
的角度进行多目标、多属性的决策分析 ,设计最优的
土地利用格局和资源生产方式 ,规划国土优化利用
的满意景观. 4)保护和增加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 对
景观多样性的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拓展 ,包
括对景观中自然要素和文化价值的保护 ;常通过景
观规划进行自然景观的改造和文化景观的构建. 一
个重要的设计原则是通过工程措施或生物措施以增
加景观尺度上的空间异质性 ,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抗
干扰能力和恢复能力 ,增加系统的稳定性. 5)局部控
制、整体调节 ,因地制宜、近远结合. 景观生态系统是
由物质和能量联系的多重等级组织 ;对低等级的局
部干扰会影响整体 ,反之控制局部也可使整体得到
调节. 虽然目前人类对长时间、大范围的自然控制还
无能为力 ,但对于小范围内的局部控制是行之有效
4371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5 卷
的.成功的景观规划应抓住对景观内的生态流有控
制意义的关键部位或战略性组分 ,通过景观斑块的
引入或改变 ,以最少用地和最佳格局来维护景观生
态过程的健康与安全.
3  新的历史时期景观生态学面临的挑战和使命
景观生态学以其对尺度、格局与过程、功能的研
究而成为生态管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应用研究的
重要理论基础. 在面临前所未有的世界范围内的生
态退化危机之时 ,在我国实施新的科学发展观 ,社
会、经济发展面临重大转折的新历史时期 ,景观生态
学应承担起保护生态系统健康、维护生态安全这一
新的重大使命 ;加强有针对性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为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好地贡献力量. 以下研
究内容将成为关注的焦点.
(1)景观安全格局的研究
区域生态安全研究的核心就是要构建目标区的
生态安全防护体系 ,即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景观安全
格局 (Security pattern) 是景观中某种潜在的空间格
局 ,由一些关键性的点、线、局部 (面) 或其空间组合
所构成 ,对维护和控制景观水平生态过程起着关键
性作用[16 ] . 不同区域的安全格局具有不同的特点 ,
如干旱区景观生态研究应注意将绿洲、廊道、湿地及
荒漠相结合. 马明国等[10 ]对干旱区廊道分布状况及
其对各类绿洲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驱动作用进行了
研究 ;周华荣则对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的河渠、公
路、防护林等廊道对景观中的草地、盐碱地、湿地、耕
地等镶嵌斑块的连通作用进行了详尽的研究 ,并提
出了“大塔里木河”的景观规划目标[29 ] . 黑土漫岗
区的景观安全则应针对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
降的特点 ,侧重于研究不同的土地利用斑块、林带廊
道等景观格局对水分拦截、积蓄的调节能力[15 ] . 因
此 ,加强对景观安全格局的研究对确保景观、区域乃
至国家生态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2)土地利用与生态过程
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日益增大 ,土地利用变化
与土地质量演变更多地受人类活动控制. 人类通过
影响生态过程进而改变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地质量.
因此 ,探讨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质量演变机理与水
文2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 ,应更多地重视人类活动影
响的调控 ,寻找人类活动的景观指示体. 与人类活动
密切关联的生态过程包括水土流失、非点源污染、土
壤次生盐渍化过程以及灌溉过程等[2 ,4 ,5 ,14 ] .
(3)人类活动胁迫下的景观变化
生态系统在小尺度上常表现出非平衡特征 ,但
在大尺度上仍可表现出与平衡模型相似的结果. 生
态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便是尺度问题. 可以通过土
地利用方式等小尺度因素的调控 ,使人类活动对景
观变化的影响保持在适当的强度[19 ] .
由于景观演化的长期性及影响因子的不确定性
特别是人类活动日益加强 ,使景观模型研究成为长
期景观变化及影响因子判定的有效手段. 国内外学
者竞相利用计算机模拟景观格局、功能及尺度的变
化 ,已取得了许多有用的成果[21 ,24 ] . 今后景观动态
模型研究要集中突破不同生态系统过程研究的难
点 ,即综合模型的构建及其尺度转化 ,以及人文因素
的参数化 ,要注意选择有全球意义的典型自然地域
单元进行景观变化及其驱动力的深入研究.
(4)区域开发人类活动生态影响的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人类活动的生态影响是进一步进行区
域生态建设战略安排的基础. 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
显性影响的计算 ,如对物质量变化的计算 ;对潜在的
生态服务功能影响的量化难度较大 ,目前采用的方
法主要有市场替代法、恢复费用法、机会成本法和影
子价格法等[12 ] . 随着国家新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
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工程的
效益评估将是重要的国家需求. 景观生态学应充分
发挥理论研究的优势 ,加强实际应用方面的开发 ,以
适应国家的需要.
(5)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
区域生态安全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评价区域生态
安全的等级 ,对生态安全等级较低的系统进行预警.
与生态风险评价不同之处是生态安全预警强调人的
积极主导作用 ,从分析研究区域的系统要素和功能
(过程)出发 ,探求维护系统生态安全的关键性要素
和过程 ,通过对安全诊断指标的对比分析 ,划分生态
安全等级 ,制定不同安全等级的预警标准[20 ,30 ] .
(6)景观生态建设的模式设计与优化组合
城乡景观生态建设的模式设计是景观生态建设
理论的具体应用. 城市是典型的人工景观 ,具有不稳
定性、破碎性等特点[9 ] . 因此 ,对于城市而言 ,景观
规划应注意将自然引入城市 ,使文化融入建筑 ,实现
多元汇聚、便捷沟通、高密高流、绿在其中 ;对农村而
言 ,生态系统退化影响更大 ,特别是那些生态敏感
区、脆弱区、人口压力区. 因此 ,提高生态效率 ,保护
生态安全 ,应是农村景观规划中的关键议题. 近年来
多功能景观[7 ]作为土地开发利用景观管理的综合
整体战略已引起广泛重视. 景观作为一个由不同土
537110 期               肖笃宁等 :区域生态建设与景观生态学的使命            
地单元镶嵌组成 ,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 ,兼
具经济、生态和美学等多重价值. 对景观的评价不能
仅考虑其经济功能 ,应综合分析 ,科学规划与管理 ,
促进景观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Chen G2J (陈国阶) . 2002. On ecological security. Chongqing Envi2
ron Sci (重庆环境科学) ,24 (3) :1~3 (in Chinese)
2  Chen L2D(陈利顶) ,Zhang S2R(张淑荣) ,Fu B2J (傅伯杰) . 2003.
Correlation analysis on spatial pattern of land use and soil at catch2
ment scale. Acta Ecol S in (生态学报) , 23 ( 12) : 2497~2505 (in
Chinese)
3  Dong S2C (董锁成) , Zhou C2J (周长进) , Wang H2Y(王海英) .
2002. Ecological cri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Three Rivers’
Headstream Regions. J Nat Resour (自然资源学报) ,17 (6) :713~
720 (in Chinese)
4  Fu B2J (傅伯杰) ,Ma K2M (马克明) . 1998. Impact of land use pat2
tern on distribution of soil nutrient content in loess hilly and gully
region. Chin Sci B ull (科学通报) ,43 (22) : 2444~2447 (in Chi2
nese)
5  Fu B2J (傅伯杰) , Guo X2D (郭旭东) ,Chen L2D (陈利顶) . 2001.
Land use changes and soil nutrient changes :A case study in Zunhua
country ,Hebei Province. Acta Ecol S in (生态学报) ,21 (6) :926~
931 (in Chinese)
6  Guan W2B (关文彬) , Xie Ch2H (谢春华) , Ma K2M (马克明) .
2003. A vital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Landscape ecology restor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Acta Ecol
S in (生态学报) ,23 (1) :64~73 (in Chinese)
7  Jesper B ,Barbel T , Gunther T. 2000. Multifunctional Landscape :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o Landscape Research and Manage2
ment . Roskilde ,Denmark : The Centre for Landscape Research.
8  Li D2Q (李迪强) ,Sun Y2C(孙永成) ,Zhang X2S(张新时) . 1998.
Modeling the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the national potential veg2
etation in China. Acta Bot S in (植物学报) ,40 (6) : 560~566 (in
Chinese)
9  Li T2S(李团胜) , Xiao D2N (肖笃宁) . 1999. Studies on divisional
city landscape in Shenyang. Sci Geogra Sin (地理科学) , 19 (3) :
232~236 (in Chinese)
10 Ming M2G (马明国) , Cao Y (曹  宇) , Cheng G2D (程国栋) .
2002. Oasis corridor landscape in arid regions : A case study of
Jinzhou oasis.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13 (12) :1624~
1628 (in Chinese)
11  Peng S2L (彭少麟) ,Lu H2F (陆红芳) . 2003. Some key points of
restoration ecology. Acta Ecol S in (生态学报) , 23 ( 8 ) : 1249~
1257 (in Chinese)
12  Ren Z2Y(任志远) . 2003. Theories and method of evaluating re2
gional ecosystem environment service economic value. Econ Geogr
(经济地理) ,23 (1) :1~4 (in Chinese)
13  Roman L . 2000. Corruption , pollution , and Kuznets environment
curve. J Envi ron Econ M an (环境经济与管理) ,40 :137~150 (in
Chinese)
14  Su Y2Z(苏永中) , Zhao H2L (赵哈林) . 2003. Effects of land use
and management on soil quality of Keerqin sandy land.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14 (10) :1681~1686 (in Chinese)
15  Tian S2Y(田淑艳) ,Zhu X2Y(朱新印) ,Cui F2J (崔凤君) . 2003.
Model of ecological fores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Baiquan. Prot
For Sci Technol (防护林科技) ,54 (1) :45~46 (in Chinese)
16  Wang J (王  军) , Fu B2J (傅伯杰) , Chen L2D (陈利顶) . 1999.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ology of landscape eco2planning. Chin J
Resour Sci (资源科学) ,21 (2) :71~76 (in Chinese)
17 Wang G2X (王根绪) , Cheng G2D (程国栋) , Qian J (钱  鞠) .
2003. Several problems in ecological security assessment research.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14 (9) :1551~1556 (in Chi2
nese)
18  Wuyunna (乌云娜) ,Pei H(裴 浩) ,Bai M2L (白美兰) . 2002. Re2
lationship between sandy desertification and climatic change ,human
activity in Inner Mongolia. J Desert Res (中国沙漠) ,22 (3) :292~
297 (in Chinese)
19  Xiao D2N (肖笃宁) ,Brencang (布仁仓) ,Li X2Z(李秀珍) . 1997.
Spatial ecology and landscape heterogeneity. Acta Ecol S in (生态学
报) ,17 (5) :453~461 (in Chinese)
20  Xiao D2N (肖笃宁) , Chen W2B (陈文波) , Guo F2L (郭福良) .
2002. On the basic concepts and contents of ecological security.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13 (3) :354~358 (in Chinese)
21  Xiao D2N (肖笃宁) . 1999. Advances on international landscape e2
cology. Chin J Ecol (生态学杂志) ,18 (6) :75~76 (in Chinese)
22  Xiao D2N (肖笃宁) , Chen W2B (陈文波) , Guo F2L (郭福良) .
2002. On basic concepts and contents of ecological security.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12 (3) :354~358 (in Chinese)
23  Xiao D2N (肖笃宁) , Gao J (高  峻) . 2001. Programming of rural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R ural Eco2Envi ron (农村生
态环境) ,17 (4) :48~51 (in Chinese)
24  Xu C2G(徐崇刚) , Hu Y2M (胡远满) ,Jiang Y(姜  艳) . 2003.
Validation of spatially explicit landscape ecology. Chin J Ecol (生态
学杂志) ,22 (6) :127~131 (in Chinese)
25  Xu Z2M (徐中民) , Zhang Z2Q (张志强) , Cheng G2D (程国栋) .
2000. Review indicators for measur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China Pop Resour Envi ron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0 (2) :60~
64 (in Chinese)
26  Ye D2Z(叶笃正) ,Fu C2B(符淙斌) ,Ji J2J (季劲钧) . 2001. Orderly
human activities and subsistence environment . A dv Earth Sci (地球
科学进展) ,16 (4) :453~460 (in Chinese)
27  Zhang J2E(章家恩) ,Xu Q (徐 琪) . 2003. Eco2mechanics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expression for degradation of ecosystem. Progr Ge2
ogr (地理科学进展) ,22 (3) :251~259 (in Chinese)
28  Zheng H(郑 华) ,Ouyang Z2Y(欧阳志云) ,Zhao T2Q (赵同谦) .
2003.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ecosystem services. J Nat
Resour (自然资源学报) ,18 (1) :118~126 (in Chinese)
29  Zhou H2R(周华荣) 2001. Study on landscape ecology for the river
corridor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arim River ,Xinjiang ,
China. Ph. D. Dissertation. Shenyang : 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in Chinese)
30  Zuo W (左  伟) ,Zhou H2Z(周惠珍) , Wang Q (王  桥) . 2003.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election of an indicator system for as2
sessment of regional ecological safety. Soil (土壤) ,1 :2~7 (in Chi2
nese)
31  Zou C2X(邹长新) ,Shen W2S(沈渭寿) . 2003. Advances in ecologi2
cal security. R ural Eco2Envi ron (农村生态环境) ,19 (1) :56~59
(in Chinese)
作者简介  肖笃宁 ,男 ,1938 年生 ,研究员 ,主要从事景观生
态学研究 ,发表论文 120 余篇 ,论著合著 8 部. E2mail : xiao2
dun @ns. lzb. ac. cn
6371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5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