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Research advances in soil nitrogen cycling models and their simulation

土壤氮素循环模型及其模拟研究进展



全 文 :土壤氮素循环模型及其模拟研究进展*
唐国勇1, 2  黄道友1  童成立1* *  张文菊1, 3  吴金水1
( 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 长沙 410125;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
3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武汉 430070)
摘要  N 既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又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元素. 正确模拟土壤中 N 循环已经成为
科学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简述了土壤 N 循环的基本过程, 重点介绍了 13 种土壤 N 循环模型和 6 个土
壤 N 循环过程的模拟, 并讨论了模拟中存在的参数化问题.
关键词  土壤 N  N 循环  模型  模拟
文章编号  1001- 9332( 2005) 11- 2208- 05 中图分类号  S153. 6  文献标识码  A
Research advances in soil nitrogen cycling models and their simulation. TANG Guoyong 1, 2, HUANG Daoyou1 ,
TONG Cheng li1 , ZHANG Wenju1, 3, WU Jinshui1 ( 1Key L aborator y of S ubtr op ical Agroecology , I nstitute of
Subtrop ical Agr icultur e, Chinese A cademy of Sciences, Changsha 410125, China; 2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 cademy of Sciences , Beij ing 100039, China; 3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 ironment, H uaz hong Agricultural
Univer sity , Wuhan 430070, China) . Chin. J . A ppl . Ecol. , 2005, 16( 11) : 2208~ 2212.
N itrogen is one of the necessary nutrients for plant, and also a pr imary element leading to environmental pollu
tion. Many researches have been concerned about t he contr ibution of agr icultur al act ivities to env ironmental pollu
tion by nitrogenous compounds, and the focus is how to simulate soil nitrog en cycling pr ocesses correctly. In this
paper, the pr imary soil nitro gen cycling processes were rev iewed in brief, w ith 13 cycling models and 6 simulated
cycling processes introduced, and t he parameterization o f models discussed.
Key words  Soil nitro gen, Nitro gen cycle, Model, Simulation.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KZCX3SW426)、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40235057)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资助项
目( 2002CB412503) .
* * 通讯联系人.
2005- 01- 10收稿, 2005- 05- 08接受.
1  引   言
N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评价土壤质量和土地生
产力的重要指标.为了获得高产, 需要施用大量的氮肥. 据统
计[ 32] ,仅 1996 年全世界氮肥(折纯 N)使用总量就高达 850
! 107 t,但 N 累积利用率不高. 据估计, 施入土壤中的 N 大
约有 35%通过各种途径损失掉[ 6, 32] .此外,氮肥的使用还可
能造成环境污染,诸如温室气体(主要是氮氧化物)和致酸雨
气体( 氨气 ) 的排放、地下水硝酸盐超标、水体富营养化
等[ 20] .如 2000 年, 比利时 80% 的饮用水中硝酸盐含量超
标[ 10] . 目前,土壤 N 循环的研究已经成为土壤学家、环境学
家、农学家等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土壤 N 循环是 N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重要环节, 其
模拟是作物估产、环境评价、农田管理、决策制定和长期预测
的重要依据 ,对提高氮肥利用率、防止或减轻环境污染具有
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 世纪 60 年代, 就有基于单个过
程的土壤 N 循环方面的报道[ 25, 28] . 40 多年来, 北美和欧洲
一些国家建立了大量的土壤 N 循环模型. 我国在这方面研
究还比较薄弱[ 3, 15, 24] . 本文拟通过简要概述土壤 N 循环过
程,重点介绍 13 种土壤 N 循环模型和 6 个土壤 N 循环过程
的模拟, 并讨论模型模拟中的参数化问题, 以期为深入研究
土壤 N 循环及其模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  土壤 N循环的基本过程
土壤中含 N 化合物种类多, 理化、生物学性质各异. 一
般可将土壤中 N 划分为有机氮和无机氮,以有机氮为主. 在
土壤微生物等因子的作用下, N 在土壤中发生一系列复杂的
循环. 主要循环过程有: 有机氮矿化、腐殖化、硝化、反硝化、
氨挥发、N沉降、硝酸盐淋失、生物固氮、铵离子晶格固定和
释放、土壤粘粒吸附和解吸、植物吸收等过程. 土壤 N 循环
过程的研究是建立土壤 N 循环模型以及 N 生物地球化学循
环模型的基础.
3  土壤 N循环模型的研究概况
目前, 农业中数学模型并无统一的分类, 可从不同角度
进行划分.根据建模的方法可分为经验模型和机理模型; 从
土壤有机氮角度可分为单组分和多组分模型; 从模拟循环过
程的数目方面可分为单过程和多过程模型; 此外,根据模型
模拟的元素也可分为独立 N模型和综合模型的 N 子模型.
经验模型通常依据实验测定或调查的 N 循环分量与气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05 年 11 月  第 16 卷  第 11 期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Nov . 2005, 16( 11)∀2208~ 2212
候因子等已知环境变量间的数据关系, 采用统计方法, 通过
曲线拟合建立方程, 以此进行外推, 如 Shaffer 等[ 29]建立的
NTRM. 该模型主要用于评估土壤侵蚀对土地生产力、植物
竞争、作物产量和水质的影响, 较详细地模拟了水分和化学
物质运移、作物生长、根系发展、田间管理效应、土壤 C 和 N
动态、径流、土壤化学平衡等方面.本模型受美国农业部大平
原系统研究单位支持和推广应用. 在模拟 N 动态方面, 该模
型只适用于小时空尺度内 N 循环过程的定量研究, 主要包
括对矿化、腐殖化、硝化、尿素水解、植物吸收等过程的模拟.
模型运行所需的参数较少,主要参数有土壤温度、土壤氧气
含量、土壤水分含量、土壤 pH 值等. 在 NTRM 模型的基础
上,经过参数调整、修正和部分理论推导, 发展成为 NLEAP
和 RZWQM 等机理模型, 但土壤 N 硝化反应由最初的回归
方程演变成机理的半阶方程[ 7, 29] . 一般经验模型所需的参数
较少,使用比较方便, 应用较为广泛,但不能准确地反映土壤
N的长期动态, 有较强的地域性. 机理模型则从 N 循环机理
着手,研究各种环境因子对 N 循环过程的影响机理,如由英
国洛桑试验站开发的 SUNDIAL模型[ 2] . 该模型主要用于评
估农业 N 循环对环境的影响.模型运行以周为步长,经过洛
桑实验站长达 150年定位试验的检验,证明该模型能较好地
预测土壤中 N 长期动态,不适用于模拟土壤短期( 1 个月内 )
N动态. 模型主要模拟了矿化、腐殖化、硝化、反硝化、氨挥
发、植物吸收、硝酸盐淋失等过程.但氨挥发过程只模拟了肥
料表施和衰老植物组分中氨的挥发,硝酸盐淋失也只模拟硝
酸盐淋失至深层地下水这一过程. 在有机 N 矿化过程中, 该
模型考虑了粘粒含量对矿化速率的影响.模型运行所需的参
数主要包括周平均气温、田间最大持水量、最大有效持水量、
土壤粘粒含量、基质组分中的 C/ N、各过程反应速率常数、作
物目标产量等.通常机理模型理论性强, 延展性好,可用于模
拟土壤 N 长期动态,但模型运行所需参数较多, 要求建模者
对整个 N 循环过程都有深入的研究. 早期土壤 N 模型以经
验模型为主,近期则多为机理模型.
单过程模型只考虑 N 循环中某一过程. 国内 N 循环模
型主要为单过程模型. 多过程模型研究两个或多个 N 循环
过程以及这些过程的相互关系. N 循环过程多在土壤微生物
驱动下进行 ,而微生物活动又依赖于土壤有机碳(作为微生
物能源物质)的供应. 因此,大多数 N 模型以 C/ N 联合模型
而存在, 甚至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综合模型的子模型, 如
CERESN 子模型、CENTURYN 子模型等.
在 N 循环过程模型中,通常以零级动力学方程、一级动
力学方程或米氏方程等作为模型的数学基础, 根据 N 循环
过程的影响因子,对模型进行调整和修正. 零级动力学方程
的微分形式可表示为:
dy t / dt = - k 0 (1)
一级动力学方程的微分形式可表示为:
dy t / dt = - k 1y (2)
米氏方程的微分形式可表示为:
dy t/ dt = - umy / ( K s + Y ) ( 3)
其中, k 0 和 k1 分别为零级和一级动力学常数, um 为最大转
化速度, K s 为半饱和常数, dy t / dt 为转化速率, Y 为某N 成
分的含量(或浓度) .
20世纪 60 年代后, 国际上建立了大量的土壤 N 模型,
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土壤 N 循环模型有了长足
的发展.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美国的 NTRM、NLEAP、NC
SOIL、 DNDC、 EPIC、 CERES、 CENTURY、 GLEAMS、
RZWQM 模型; 英国的 SUNDIAL 模型; 荷兰的 SOILN 模
型; 丹麦的 DAISY 模型以及德国的 CANDY 模型. 这些模型
各有其长处和不足, 已有文献对此进行了介绍和比
较[ 9, 21, 24] ,本文仅对这 13 种 N 循环模型进行简要的介绍
(表 1) .
4  土壤 N循环过程模型模拟
4 1 矿化和腐殖化过程
大多数土壤 N循环模型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模拟土壤有
机 N 的净矿化或净腐殖化. 在NCSOIL 模型[ 23]中, 土壤基质
按 C/ N 和土壤有机质半减期( halflife)分为 4 个组分(残体
库、微生物库、中间库和稳定腐殖质库) , 每个库又分为易分
解和难分解两部分, 每组分有机 N 的矿化用一级动力学方
程模拟, 其微分形式为:
dC / dt = min( f T , f W ) N [ S Lk LC + (1 - SL ) hRC ] ( 4)
其中, C 是土壤基质碳含量, S L 和( 1- S L ) 分别为基质中易
分解和难分解部分含量, k L 和hR 分别为相应的分解速率常
数, f T 和 f W 分别为温度和水分对矿化的影响因子, N 为基
于 C/ N 的降低因子. 土壤 N 净矿化或净腐殖化取决于基质
残体库和微生物库 C/ N [ 23] . 各组分的分解速率常数、土壤温
度、土壤最大持水量、基质 C/ N、基质中易分解与难分解比
例、耕作措施等参数是模型运行所必需的, 如耕作能提高土
壤基质中间库易分解部分的比例[ 23] .
影响矿化和腐殖化过程的因子很多, 模型大多模拟了土
壤温度、土壤含水量(或土水势)、土壤通气状况、土壤有机碳
含量和土壤 C/ N 对该过程的影响[ 1, 2, 7, 9, 13, 14, 26] , 也有模型
考虑了土壤微生物量[ 22, 26, 33, 35]、碳磷比[ 11, 35]、土壤容
重[ 35]、土壤质地[ 26]、土壤离子强度[ 26]、木质素含量[ 26]等可
能影响该过程的因子.
4 2 硝化过程
硝化过程可用零级、一级或米氏方程进行模拟. 在
NTRM 模型中, 最初用经验的回归方程表示硝化速率[ 7] :
K = a + bTC NH
4
+ clog 10CNH
3
+ dlo g10 CNO
3
( 5)
其中, K 为硝化反应速率, a、b、c、d 均为常数, 其值分别为
4 64、162 ! 10- 3、0238 和- 251, T 为土壤温度, CNH
4

土壤铵态氮含量, C NO
3
为基质硝态氮含量.经过修正, Shaffer
等[ 28] 用机理性的半阶方程来表示硝化速率:
d( NH4) / d t = [ k 1/ 2( NH4)
1/ 2O2exp( Ea / k bT s ) ] /H
+ ( 6)
220911 期              唐国勇等: 土壤氮素循环模型及其模拟研究进展           
表 1  13个土壤 N循环模型简介
Table 1 Introduction to 13 soil ni trogen cycling models
模  型 Models 模型简要描述 Description of models
NT RM 该模型为经验模型,主要用于评估土壤侵蚀对土壤生产力、植物竞争、作物产量和水质的影响.该模型没有模拟环境因子等对 N循环过程的影响,只适用于小时空尺度内 N循环过程的定量研究.该模型未将土壤有机 N 进行分组,用回归方法建立了矿化过程、腐殖化过程、硝化过程、尿素水解、硝酸盐淋失过程的方程;植物吸收 N 与吸水
量成线性关系[7, 29]
NLEAP 该模型可模拟硝酸盐的淋失,用于评估水质,能与 GIS 结合.该模型以天为步长,适用于有机 N 中长期模拟预测.模型将土壤有机 N分为 3个组分库,其中矿化、腐殖化、反硝化、氨挥发、硝酸盐淋失过程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模
拟;用 logist ic曲线模拟作物吸 N 量;用零级动力学方程模拟硝化过程[ 30]
SUNDIAL 该模型主要用于评估土壤 N 循环对环境的影响.模型运行以周为步长,适用于土壤中长期 N 的预测.将土壤有机
N 分为 3个组分库,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模拟矿化过程、腐殖化过程、硝化过程; 用土壤有机质分解产生 CO 2 量的线性方程表示反硝化过程;氨气挥发量与铵态肥施入量呈线性关系;植物吸收过程用植物目标含 N 量表示[2]
SOILN 该模型主要用于评估施用 N 对环境的影响.早期版本中将土壤有机氮分为 3个组分库. 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模拟矿化、腐殖化、硝化过程;用零级动力学方程模拟反硝化过程;用 logistic 曲线模拟植物吸 N 量,并模拟氨挥发过程和硝酸盐淋失过程[17]
DAISY 该模型主要用于评估农家肥、泥浆等含 N化合物的施用对环境的影响[ 14, 36] .该模型以日为步长,适用于短期土壤
N 动态的模拟.早期版本中并未对土壤有机氮进行分组[ 14] ,新版本中将有机 N 分为 6个库[ 36] .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模拟矿化和腐殖化过程;用米氏方程模拟硝化过程;植物吸 N量取决于植物潜在需求和土壤供应量;也简单地
模拟了硝酸盐淋失过程[14, 16]
CANDY 该模型主要用于 6类含 N 有机化合物的施用对环境的影响.模型中将土壤有机氮分为 3个组分库,矿化过程、腐殖化过程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模拟;反硝化过程与硝酸根浓度和有机碳量成比例;也简单地模拟了氨气挥发情况;
硝化过程用米氏方程模拟[8]
DNDC 该模型用于模拟土壤C、N 动态和痕量气体的排放.该模型将土壤有机氮分为 3个组分库,跟踪有机碳、氮的逐级降解;由降解作用产生的可给态 C、N,被输入硝化、脱氮及发酵子模型中,进而模拟有关微生物的活动及其代谢
产物,包括几种温室气体的排放[ 19]
NCSOIL 该模型用于模拟土壤C、N 循环,与其它模型不同的是在研究 N循环机制中,该模型能同时模拟标记 N和非标记
N 的去向.模型将土壤有机氮分成 4个组分库.用米氏方程模拟矿化和腐殖化过程;用零级动力学曲线模拟硝化
过程、反硝化过程;用 logistic曲线模拟作物生长[ 23]
CERES 该模型由一系列作物生长子模型构成,各子模型中的概念、模拟方法和影响因子相同.主要用来模拟作物的生长及其与之有关的过程.模型中将土壤有机氮分为腐殖质库和新鲜有机残体库.矿化和腐殖化、反硝化、氨挥发过程
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模拟;硝化过程用米氏方程模拟;模型详细地模拟作物对 N的吸收过程[ 13]
CENT URY 该模型主要用来模拟生态系统 C、N 和营养物质长期动态[26, 27] .早期版本中以月为步长[26] ,新版本中某些过程以日为步长[27].由于模型运行的步长较长,模型中 N 子模型部分较简单.矿化和腐殖化过程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模
拟;植物吸 N量取决于植物 N 需求和土壤 N供应; 用总矿化 N 的 5%表示氨挥发量[ 26] ;在最新版的 DAYCENT
模型中,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模拟[ 27]
RZWQM 该模型主要特色就是能模拟不同农业管理措施及其对水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模型将土壤有机氮分为 5 个组分库.用包含微生物生长的一级动力学方程模拟矿化和腐殖化过程;用一级动力学曲线模拟反硝化过程、氨挥发过
程;用米氏方程模拟作物吸N 量;用零级动力学过程模拟硝化过程;模型详细地模拟了硝酸盐淋失过程[1]
GLEAMS 该模型主要用于模拟农业管理对地下水负载的影响.模型将土壤有机氮分为 3个组分库. 矿化和腐殖化过程、反硝化过程、氨挥发过程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模拟;硝化过程用零级动力学方程模拟;简单地模拟了土壤侵蚀和地表
径流中 N 的损失[ 18]
EPIC 该模型主要用于评估土壤侵蚀、耕作方式对生产力的影响.土壤有机氮的分组与GLEAMS 模型中的分组一样,只是其中的活性库是估算的,而非直接测定得出.矿化过程、腐殖化过程、硝化过程、反硝化过程、氨挥发过程用一级
动力学方程模拟;植物吸N 量取决于植物 N 需求和土壤N 供应;也模拟了土壤侵蚀和地表径流中 N 的损失[ 35]
其中, d( NH4) / d t为硝化速率, k 1/ 2 为半阶速率常数, Ea 为化
学自由能, kb 为波尔茨曼常数, T s 为土壤温度, NH4 为土壤
溶液中铵离子浓度, O2 为土壤空气中氧气浓度,H+ 为基质氢
离子浓度.在 NTRM 模型中, 无论使用经验的回归方程还是
机理的半阶方程,土壤有机氮均不分组. 回归方程中所需的
参数只有土壤温度、土壤硝态氮含量和铵态氮含量 , 而半阶
方程中所需的参数包括半阶反应速率常数、土壤铵态氮含
量、土壤空气中氧气含量、土壤 pH 值、土壤温度.
影响硝化过程的因素很多,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通气
状况、土壤 pH [ 1, 2, 7, 9, 13, 14, 26]是大多数模型所考虑的主要环
境因子.微生物种群动态及活性[ 1]、硝酸根与铵根浓度比[ 17]
等因素对硝化过程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一些模型考虑了硝化
过程中 N2O的释放情况, 通常用被硝化总 N 的一定比例来
表示 N2O释放量[ 7, 11, 26] . 也有模型用氨的相对权重而不是
铵离子有效浓度来表示硝化速率[ 35] . 此外, 硝化抑制剂的使
用能显著降低硝化反应速率[ 18] . 土壤通气状况是影响硝化
过程的决定性因素, 常用氧分压的非线性方程 来模
拟[ 1, 2, 7, 9, 17, 26] . 在通气良好的土壤、土表薄层水体、有氧的根
际中硝化作用都比较明显[ 5] .
43  反硝化过程
目前反硝化过程的模拟一般采用零级或一级动力学方
程,如 CERES 模型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模拟该过程, 其一级反
硝化速率系数为:
k dnit = 6 0 ! 105 ! C W ! T f ! Wf d ! h ! NO3 ( 7)
其中, kdnit 为一级反硝化速率系数, C W 为土壤有机质中水提
取 C 浓度(g# g- 1) , Wf d 和T f 分别为水分和温度影响因子,
h 为土层厚度. CW、W fd 和T f 又可表示为:
C W = 245 + 0 0031C ( 8)
T f = 01 ! exp(0046T s) ( 9)
W fd = 1 0- ( SAT - SW) / ( SAT - DUL ) (10)
其中, C 为土壤有机碳含量, SAT 为土壤饱和水含量, S W 为
土壤含水量, DUL 为土壤排干时水分含量, T s 为土壤温度.
该模型认为,只有当土壤含水量超过土壤排干时水分含量的
情况下,反硝化反应才发生. 在目前众多土壤 N 循环模型中,
2210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6 卷
该模型是为数不多的能用于模拟稻田土壤反硝化作用的模
型之一.
多数模型模拟了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厌氧状况、土壤
有机质含量(尤其是土壤水溶性 C 含量)对反硝化过程的影
响.有模型也考虑了不同反硝化产物的情况, 主要是区分了
N2 和 N 2O 的不同排放量以及环境因子对 N2 和 N2O 排放的
影响[ 2, 12, 26, 29, 31] .
44  氨挥发过程
可用零级或一级动力学方程模拟氨挥发过程, 如
GLEAMS 模型用一级动力学方程表示该过程:
r = CNH
3
exp(- K vt)
其中, r 为一级氨挥发速率, CNH
3
为基质中氨浓度, t为时间,
K v 为速率常数, 该常数又可用指数方程表示: K v = 0 409 !
108ATP- 20 , A TP 为气温. 但该方程只适用于模拟表施铵态
氮肥和厩肥过程中氨气挥发情况.该模型对氨挥发过程的模
拟步长为 1 d,模拟时空尺度较小.
影响氨挥发的因素主要是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或土
水势)、氨气压梯度、风速. 大多数模型只模拟了这几个主要
因素[ 1, 2, 13, 26, 29, 35] . 也有模型考虑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2]、土
壤表面覆盖[ 13]、肥料(铵态氮肥和尿素)的施用方式[ 13]、土层
深度[ 35]等.也有模型用气温代替土温来模拟温度对氨挥发
的影响[ 18] . 大多数模型认为氨挥发只发生在土表, 也有模型
认为整个土体中都存在氨挥发[ 2] .
与氨挥发相反, N 沉降一般不被建模者所重视.事实上,
在正常大气氨浓度下, N 沉降中能被植物有效利用的 N占植
物 N 需求量的 10% 左右[ 16] . 而在局部高浓度氨的大气中,
该机制所占的份额更大, 如氮肥厂、化工厂等氨高排放区
域[ 34] .
45  NH4 + 的晶格固定和释放过程
土壤 NH4+ 的晶格固定和释放是土壤 N 有效性研究中
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研究者[ 22, 37]认为, NH+4 的晶格固定
和释放类似于土壤吸附和解吸过程, 可用等温吸附方程来描
述,如 Freundlich、Langmuir 方程. 影响该过程的因素主要包
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溶液中 NH+4 浓度、土壤溶液中钾离
子浓度、土壤含水量、土壤矿物种类、土壤粘粒含量等. 但这
些因素对铵晶格固定和释放过程的影响难以用单值函数描
述.如钾离子在低浓度时能促进 NH+4 的固定, 而高浓度时又
可能会抑制 NH+4 的固定[ 22, 37] . 土壤中蛭石、伊利石、蒙脱石
等 2∀1 型层状硅酸盐矿物含量高时, 能加强 NH+4 的晶格固
定和释放,也能增加土壤固定 NH+4 量[ 4, 22, 37] . NH+4 的释放
除了与上述因素有关外, 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 NH+4 固定的
时间.一般可将固定态 NH+4 分为∃ 新固定的%和∃ 旧固定的% .
∃ 新固定的%NH+4 较易重新释放,而随固定时间的推移 ,固定
态 NH+4 就难以再释放出来[ 4, 22, 37] . 目前, 对土壤 NH4+ 晶格
固定和释放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还很难定量模拟环境因子对
该过程的影响.
46  硝酸盐淋失过程
定量研究硝酸盐的淋失对环境的影响是许多土壤 N 循
环模型建立的主要目的之一, 如 DAISY、GLEAMS、SOILN、
EPIC、NLEAP、SUNDIAL、CANDY 等模型.硝酸盐淋失过程
属于土壤溶质迁移的范畴. 在土壤 N 循环模型中, 常用土壤
溶质迁移方面的模型或方程来模拟硝酸盐淋失. 土壤 N 循环
模型主要应用对流扩散模型[ 12]、两区模型[ 7, 26, 29]、两流区模
型[ 2]来模拟该过程. 硝酸盐淋失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分运
动关系密切.土壤水分运动包括土壤水分入渗和再分布. 土
壤水分入渗常用 GreenAmpt [ 1, 13, 26, 29]来模拟, 而再分布过程
用 Richards方程[ 29]来拟合. 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对硝酸盐
淋失过程进行了报道和介绍[ 3, 6, 10, 17, 30, 31] , 故本文不再论述.
5 问题与展望
  目前只有较少的土壤 N 循环模型在田间条件下得到比
较充分的验证.其原因之一是模型参数化过程中参数的不确
定性,而且这些不确定性对模型影响程度的评估也存在一定
的困难.这种不确定性包括 3 个方面: 1)模型参数求算过程
的不确定性,尤其是不可直接测量的内部参数, 如分解速率
常数 .这些参数只能通过其他数据资料进行计算. 在计算过
程中大多需要设定初始值或初始状态, 而初始值或初始状态
的设定通常是不确定的. 2)测定资料的不确定性.土壤、大气
中各成分的时空变异性很大,而由于测量技术和实验仪器的
限制 ,测定的数据并不能完全反映这种变异性. 由于测定资
料的不准确,通过逐级放大作用, 最终影响参数的准确性. 3)
过程间相互作用的不确定性. 影响土壤 N 动态的因素很多,
模型并不可能考虑所有的影响因素, 有时只能用∃ 黑箱% 表
示,而且 N 过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 此外, 土壤 N 循环模
拟是基于单个过程的, 缺乏系统性. 因此, 对用户来说, 好的
模型最重要的要素就是:模型能一步一步地指导用户如何获
取模型参数.
近年来,土壤 N循环模型出现了两个大的发展趋势, 即
理论模型趋于复杂化、细微化, 应用模型趋于简单化, 易于用
户使用.
从理论研究方面来看,土壤 N循环模型将更加突出系统
性,强调各过程间的相互联系. 从应用方面来看, ∃ 3S% (地理
信息系统 GIS, 全球定位系统 GPS, 遥感 RS)技术与土壤 N
循环模型相结合将是土壤 N 循环模型发展的趋势. 目前已有
较多的模型和 GIS 系统相结合, 如 CERESGIS, NLEAP
GIS, RZWQMGIS,且 CERES 和 RZWQM 已形成专家系统.
参考文献
1  Ahuja LR, Rojas KW, Hanson JD, et al . 2000. Root Zone Water
Quality Model: Modelling Management Ef fects on Water Quality
and Crop Product ion. LLC, Highlands Ran ch, CO: Water Resources
Publicat ion. 372
2 Bardbury NJ, Whitmore AP, Hart PBS , e t al . 1993. Modelling the
fate of nit rogen in crop and soil in the years follow ing application of
15Nlabelled fert ilizer to w inter w heat . J Agri c S ci , 121: 363~ 379
3 Cui JB(崔剑波) , Zhuang JP(庄季屏) . 1997. Soil NO 3-N trans
port under f ield unsaturated flow condit ion & A simulat ion study.
Chin J App 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 8( 1) : 49~ 54( in Chinese)
221111 期              唐国勇等: 土壤氮素循环模型及其模拟研究进展           
4  Davidson JB, Aldag RW. 1982. Inorganic forms of nit rogen in soils.
In: Stevenson FJ, eds. Nit rogen in Agricultural Soils. Madison, W I:
American Society of Agronomy, Inc. 48
5  DeBusk WF, White JR, Reddy KR. 2001. Carbon and nit rogen dy
nam ics in wetland soils. In: Shaffer MJ, Liw ang M, Hansen S, eds.
Modelling Carbon and Nit rogen Dynamics for Soil M anagement . Bo
ca Raton, FL: Lew is Publ ishers. 27~ 54
6  Delgado JA, Follet t RJ, S haffer MJ. 2000. Simulat ion of NO 3N dy
nam ics for cropping systems w ith different rooting depths. S oi l Sci
Soc A m J, 64: 1050~ 1054
7  Dutt RG, S haffer MJ, Moore WJ. 1972. Computer simulat ion model
of dynamic bio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soils. Ar iz ona Agri c
Exp Sta Tech nol Bul l , 196: 128
8  Franko U, Oelschagel B, Schenk S. 1995. Simulat ion of tempera
ture,w ater, and nit rogen dynam ics using the model CANDY. Ecol
Mod , 81: 213~ 322
9  Frissel MJ, Van Veen JA. 1978. A crit ique of computer simulat ion
modelling for nitrogen in irrigated croplands. In: Nielsen DR, Mac
Donald JG, eds. Nit rogen in the Environment.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45~ 162
10  Garcet JDP, Amaury T, Javaux M, et al . 2001. Modelling nit rogen
behaviour in the soil and vadose environment support ing fertilizer
management at the farm scale. In: S haf fer MJ, Liw ang M , Hansen
S , eds. Modelling Carbon and Nit rogen Dynamics for Soil Manage
ment . Boca Raton, FL: Lew is Publishers. 571~ 596
11  Gijsman AJ, Oberson A, T iessen H, et al . 1996. Limited applicabili
t y of the CENTURY model to highly w eathered t ropical soils. A
gr on , 88: 894~ 903
12  Grant RF, Pat tey E. 1999. M athemat ical modelling of nit rous oxide
emission f rom an agricultural field during spring thaw. G lobal Bio
geochem Cyc, 13: 679~ 694
13  Hanks J, Ritchie JT . 1991. Modelling Plant and S oil System. Madi
son, WI: American Society of Agronomy, Inc.
14  Hansen S, Jensen HE, Nielsen NE, et al . 1991. Simulat ion of nit ro
gen dynamics and biomass product ion in w inter w heat using the
Danish simulat ion model DAISY. Fert Res, 27: 245~ 259
15  Huang Y(黄  耀) . 2003. Carbon and Nit rogen Ex change in Earth
atmospheric S ystem & From Experiments to Models. Beijing:M eteo
rology Press. ( in Chin ese)
16  Hutchinson GL, M illington RJ, Peters DB. 1972. Atmosph eric am
monia: Absorption by plant leaves. Science, 175: 771~ 772
17  Johnson HL, Bergst rom PE, Jansson, et al . 1987. Simulated nit ro
gen dynamics and losses in a layered agricultural soil. Agri c Ecosyst
Env ir on , 18: 333~ 356
18  Leonard RA, Kinsel WG, Still DS. 1987. GLEAMS: Groundwater
loading effect s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s. Tr ans A SA E ,
30: 1403~ 1418
19  Li CS (李长生 ) . 2001. Biogeochemical con cepts and methodolo
gies: Development of the DNDC model. Quat S ci (第四纪研究) , 21
( 3) : 89~ 99( in Chinese)
20  Liw ang M, Shaf fer MJ. 2001. A review of carbon and nit rogen pro
cesses in nine U. S. soil nit rogen dynamics models. In: S haf fer MJ ,
Liw ang M,Hansen S, eds. Modelling Carbon and Nit rogen Dynam
ics for Soil Management . Boca Raton, FL: Lew is Publishers. 55~
102
21  McGechan MB, Wu L. 2001. A review of carbon and nit rogen in
European soil nitrogen dynam ics models. In: Shaffer MJ, Liwang
M, Hansen S, eds. Modelling Carbon and Nitrogen Dynam ics for Soil
Management . Boca Raton, FL: Lew is Publishers. 103~ 171
22 McGill WB, Hunt HW , Woodmansee RG, et al . 1981. Phoenix, a
model of the dynamics of carbon and n it rogen in grassland soils.
Ecol Bu ll , 33: 49~ 115
23 Molina JAE, Clapp CE, Shaf fer M J, e t al . 1983. NCSOIL, a model
of nitrogen and carbon t ransformat ions in soil: Descript ion, calibra
t ion, and behaviour. S oil Sci Soc A m J, 47: 85~ 91
24 Mu XM(穆兴民 ) , Fan SL (樊小林) . 1999. A review on ecology
models of soil N mineralizat ion. Chin J App l Ecol ( 应用生态学
报) , 10( 1) : 114~ 118( in Chin ese)
25  Olson JS. 1963. Energy storage and the balance of producers and de
composers in ecological system. Ecology, 44: 322~ 331
26  Parton WJ, Mosier AR, Ojima DS, et al . 1996. Generalized model
for N2 and N 2O production from nit rification and denit rif icat ion.
G lobal Biogeochem Cyc , 10: 401~ 412
27  Parton WJ, Ojma DS, Col CV, et al . 1994.A General model for soil
organic mat ter dynamics: Sensit ivity to lit ter chemist ry, texture, and
management . Soi l Sci S oc A m Spec Pull , 39: 147~ 167
28 Sabey BR, Frederik LR, Barthdomew WV. 1969. T he format ion of
nit rate f rom NH+4 H in soils ∋. Use of the delay and maximum rate
phase for making quant itat ive predict ions. S oil Sci S oc A m J, 33:
276~ 278
29  Shaf fer MJ, Larson WE. 1987. NT RM, A soilcrop simulat ion mod
el for nitrogen, tillage, and cropresidue management . U SDA Cons
Res Rep, 34( 1) : 103
30  Shaf fer MJ, Halvorson AD, Pierce FJ. 1991. Nit rate leaching and e
conomic analysis package( NLEAP) : Model descript ion and applica
t ion. In: Follett RF, ed. Managing Nit rogen for Groundw ater Qual i
t y an d Farm Prof itabilit y. Madison, W I: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In c. 285~ 322
31  Shaf fer MJ, Lasnik K, Ou X, et al . 2001. NLEAP Internet tools for
estimat ing NO 3N leach ing an d N2O emission. In: Shaffer MJ, L i
w ang M, H ansen S, eds. Modelling Carbon and Nitrogen Dynam ics
for Soil Management . Boca Raton, FL: Lew is Publish ers. 403~ 426
32 Smil V. 1997. Nit rogen in crop product ion: An account of global
f low s. Global Biogeochem Cyc , 13: 647~ 662
33 Sm ith OL. 1982. S oil M icrobiology: A Model of Decomposit ion and
Nut rient Cycling. Boca Raton, FL: CRC Press. 273
34 Whitehead DC, Lockyer DR. 1987. The inf luence of the concentra
t ion of gaseous ammonia on its uptake by the leaves of Italian Rye
grass, w ith and without an adequate supply of nit rogen to the root s.
Exp Bot , 38: 818~ 827
35 Williams JR. 1995. The EPIC model. In: Singh VP, ed. Computer
Models of Watershed Hydrology. Highlands Ranch, CO: Water Re
sources Publicat ions. 909~ 1000
36  Xu C, Shaffer M J,AlKais i M . 1998. Simulat ing th e impact of man
agement pract ices on nit rous oxide emissions. S oil S ci S oc A m J ,
62: 736~ 724
37 Zhu ZL(朱兆良) , Wen QX(文启孝 ) , Cheng LL (程励励) , et
al . 1992. Nitrogen in Ch inese Soils. Nanjing: Jiangsu S cience and
T echnology Press. ( in Chinese)
作者简介  唐国勇, 男, 1980 年生,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土
壤养分循环及模拟研究, 发表论文 2 篇. Email: tangguoy@
mails. gscas. ac. cn.
2212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6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