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合肥市区城市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3
吴泽民 3 3 吴文友 高 健 张少杰
(安徽农业大学森林利用学院 ,合肥 230036)
【摘要】 运用 3S技术在分析合肥景观特点的基础上 ,研究了合肥市区 17. 6 km2 范围内的城市森林景观
特点及与其它景观单元间关系. 结果表明 ,主要景观要素分为建筑与硬质铺装表面、城市森林斑块、一般绿
地、道路、水面五大类. 景观背景为建筑及铺装表面 ,占总面积的 73. 13 % ;道路为典型的廊道景观 ,占 6.
89 % ;研究区城市森林斑块共计 408 块 ,计 161. 16 hm2 ,占总面积的 9. 8 % ,平均面积 0. 396 hm2 、最大面积
12 hm2 ,斑块形状复杂、近圆度小 ,其中 48 %的班块属于面积 < 500 m2 的小班块 , > 1 hm2的城市森林班块
只占 8. 6 % ;水面斑块 147 块 ,计 149. 93 hm2 ,占总面积的 8. 54 % ,平均面积 1. 02 hm2 ,最大面积 16 hm2 ;
一般绿地斑块 255 块 ,计 39. 74 hm2 ,占2. 26 % ,最大面积 3. 86 hm2 ,平均面积 0. 1558 hm2 . Shannon2Weiner
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偏低 ,分别为 0. 9284 和 0. 5768. 另外 ,城市森林与一般绿地两类景观要素的
总优势度达 0. 39. 由于这两类景观斑块的尺度变化范围大 ,比较破碎 ,小尺度的斑块所占比例高 ,又主要
集中在西区 ,分布不均匀 ,故对环境的影响作用受到限制. 文中引用自然森林的内部生境概念 ,确定合肥城
市森林斑块出现内部环境的临界面积为 9 800 m2 ,研究区拥有城市森林的内部生境总面积为 31. 69 hm2 ,
仅为城市森林面积的 19. 7 % ,不利于对物种提供更多的生境. 提出应用内部生境的大小来划分城市森林
斑块 ,建立城市森林小班块2中斑块2大斑块2特大斑块的尺度等级体系. 据此提出 ,研究区各尺度的城市森
林斑块面积比为 2∶2∶2∶3. 同时提出合肥东北部应增加城市森林面积 ,尽可能建设 1. 5~3. 0 hm2 的片状
城市森林.
关键词 城市森林 景观要素 尺度 内部生境 景观格局
文章编号 1001 - 9332 (2003) 12 - 2117 - 06 中图分类号 Q149 ,S718. 55 文献标识码 A
Analysis of urban forest landscape pattern in Hefei. WU Zemin , WU Wenyou , GAO Jian , ZHAN G Shaojie
( Forest ry Faculty of A nhui A gricultural U niversity , Hef ei 230036 , China) . 2Chin. J . A ppl . Ecol . ,2003 ,14
(12) :2117~2122.
Based on the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landscape ecology ,the landscape pattern of the study area (17. 6 km2) in
the downtown of Hefei was analyzed by using the techniques of RS , GPS and GIS. The object wa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method to study urban forest structure and its function in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 The re2
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5 major landscape elements ,i. e. ,building and hard pavement surface ,water ,road ,
urban forest ,and general green land in the area. The landscape matrix was building and pavement surface ,occu2
pied 73. 13 % of total land. Road was the typical corridor element in the city and occupied 6. 89 %. Green land
occupied 11. 44 % ,in which ,urban forest patch occupied 9. 18 %. There were 408 urban forest patches ,with an
area of 161. 16 hm2 . The average area of the patch was 0. 396 hm2 ,and the maximum area was 12 hm2 . 48 %
of urban forest patch was identified as small scale patches with < 500 m2 of area ,and only 8. 6 % of them was
larger than 1 hm2 . The number of general green land patch was 255 ,with an area of 39. 74 hm2 ,which account2
ed for 2. 26 % of land area ,and its average and maximum area was 0. 1558 hm2 and 3. 86 hm2 ,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147 water patches , with an area of 149. 93 hm2 ,and occupied 8. 54 % of land ,and the average and
maximum area of the patch was 1. 02 hm2 and 16 hm2 ,respectively. In the study area ,both of the Shannon2
Weiner landscape diversity index and evenness were low ,only 0. 928 and 0. 576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 the
dominance of urban forest patch and general green land was 0. 39 ,showing that the two landscape elements had
a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environment of the study area. The concept of interior habitat for forest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which was employed to make a scale class system of urban forest patch. The threshold area with in2
terior habitat for urban forest patch was 9800m2 ,and there was 31. 69hm2 of interior habitat of urban forest in
total ,which occupied 19. 7 % of the total area of urban forest patch. This situation was not favorable for provid2
ing more habitats to support species diversity. It’s suggested that the concept of interior habitat could be em2
ployed to identify urban forest patch ,and a scale system of small scale patch of urban forest2middle patch2large
patch2extra large patch was build in the paper. Based on this system ,the ratio of different scales of urban forest
patch in the study area should be 2∶2∶2∶3. The authors also suggested that larger pieces (1. 5~3. 0 hm2) of ur2
ban forest patch should be built ,and more urban forests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cit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Urban forest , Landscape element , Scale , Interior habitat , Landscape pattern.3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资助项目 (2002BA516208) .3 3 通讯联系人.
2003 - 05 - 30 收稿 ,2003 - 07 - 27 接受.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03 年 12 月 第 14 卷 第 12 期
CHIN ESE JOURNAL OF APPL IED ECOLO GY ,Dec. 2003 ,14 (12)∶2117~2122
1 引 言
任何一种地理景观均由多种异质单元组成 ,在
景观背景上构成镶嵌 ,其生态功能的发挥在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这类异质镶嵌体的性质、尺度、形状、边
界、分布格局以及与周围景观单元的关系. 城市是以
人工环境为主体的特殊地理景观、建筑和各类铺装
的下垫面构成城市硬质背景 ,成为控制环境的主体 ,
绿地是此背景上的斑块. 在城市环境质量愈来愈受
到关注的今天 ,许多学者都强调改善城市环境的最
有效方法是增加各类绿地斑块 ,并应尽量使其均匀
分布. 近年来 ,我国各地在城市建设和城区改造中都
强调植树铺草 ,使城市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随着这
一过程的强化 ,提出了诸如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园
林、大环境绿化、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等多种
理论[2 ,12 ,13 ] ,而城市森林已成为城市环境建设的重
要方面.
目前对城市森林的认识基本有两类 :一是把城
市森林定义为城市内及人口密集的聚居区域周围所
有木本植物及与其相伴的植物 ,是一系列街区林分
的总成[9 ,11 ] ;二是仅指城市及郊区的树木集群[10 ] .
前者是北美国家的定义 ,后者多为欧洲国家所采用.
在我国 ,近年来一直在讨论有关城市森林的概念 ,通
常用城市绿地率、绿化率作为衡量城市环境质量的
重要指标 ,但它们有时并不能准确的反映真实的情
况 ,因为一些绿地事实上只有少量的树木. 作者
等[15 ]曾对合肥市城区的树木组成进行分析 ,用生物
量积累和相同地区的森林平均生物量比较折算成森
林面积 ,虽说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合肥树木的生态
功能 ,但由于未考虑其分布格局 ,因此影响对环境综
合效应的评价. 3S 技术是近年最为发展的计算机和
信息技术之一 ,已普遍应用于各个领域 ,北京、上海
等地曾用该项技术开展城市绿地系统研究 ,但在城
市森林景观生态角度上的研究刚刚开始[6、8 ] . 本文
应用 3S 技术分析城市森林斑块 ,为探讨城市森林结
构、布局和环境作用 ,以及城市环境建设提供理论.
2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211 研究地区概况
研究区为合肥市区一环路内的中心城区 ,面积约为17. 6
km2 . 合肥是安徽省会 ,位于江淮丘陵 , 31°48′~31°58′N ;
117°11′~117°22′E. 现有人口 102 万 ,规划面积 100 km2 . 合
肥始建于公元前 200 年 ,公元 1169 年建城墙并开挖环城河
围绕城区 ,即为现在的老城区 ,面积约 5 km2 ;1949 年设市建
制 ,1953 年成为省会 ,1992 年被国家城建部命名为国家级园
林城市 ,目前人均拥有绿地面积 7. 3 m2 . 今天 ,合肥已经形
成风扇状的功能区布局 ;6 条主干道通向郊外并与国家高速
公路网相接 ,总道路长度达到 333 km、构成环状体系 ;1986
年在原环城绿带的基础上建成开放式的环城公园、总长 8. 6
km ,向外依次为一环、二环路 ;城市的东北部为工业区 ,中心
为商业区 ,西部为科教文化区.
合肥属北亚热带 ,地带性植被为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
林 ,据作者[15 ]调查 ,合肥城市范围计有 450 余种木本植物 ,
分属于 73 科 170 属 ,其中 22 个裸子植物属、148 个被子植物
属 ,研究区范围内约有 35 万株树木 ,折合成森林面积约为
436 hm2 .
212 研究方法
21211 建立地理信息系统 应用 1998、1999 年 TM 影象数
据和相关地图 ,数字化后应用 View GIS 进行匹配 ;辨别不同
的色斑 ,统计每种颜色的象元数 ,将每种色斑和地类相匹配 ,
最后用每种象元数和其代表的实地面积相乘得每种地类的
实际面积 ;同时 ,应用手持式 GPS 对不同地类作实地验证.
本次研究的原始正判率为 58. 3 % (直接从计算机辨别结
果) ;处理调整后的正判率为 88. 3 % (经 GPS 定位判别调
整) ,并建立地理信息系统 [1 ,17 ] .
21212 景观生态分析 1)确定景观组成 :本项研究主要着重
于城市森林结构分析 ,但为与其它景观单元作比较 ,根据合
肥城市下垫面的结构特点 ,将土地类型划分为建筑及硬铺装
地面、水面、城市森林、一般绿地类型、道路 5 大类 (道路也属
硬铺装地面 ,但为廊道结构故单列出) . 目前在卫片上直接判
别不同的城市森林类型还有困难 ,根据上述对城市森林的第
二种理解 ,以及林业的疏林概念 ,将树冠覆盖率 30 %以上的
地块作为城市森林处理 ,而树冠覆盖率不足 30 %的所有绿
化地块统归为一般绿地类型 ,不再按传统的方法细分 ;另外
最小的判别单位为 110 m2 . 对现有的卫片判读发现 ,以草地
为主的一般绿地类型和农田难以区别 ,实地调查后发现在合
肥的一环路以内仅有极少量小片菜地 ,故不再细分.
2)景观要素的特征分析计算 :应用 Forman 和我国学者
的常用方法 ,计算各景观单元的特征值 [3~5 ] .
a. 景观背景 (基底) 的确定 :采用面积比较法. 某类景观
要素的面积和景观总面积的比值大于 50 % ,或占控制地位
的则确定为该景观的背景 (基底) .
b. 斑块特征值计算 :包括各类景观单元斑块的尺度和形
状 ,采用以下公式 :
斑块形状指数 ( S Ii) :现实斑块的周长和相同面积圆形
斑块周长的比的面积加权平均值.
S Ii = 12πA i ∑
Ni
i = 1
PijA ij (1)
式中 , Pij为第 i 类景观要素斑块中的第 i 斑块的边界周长 ;
A i 是第 i 类斑块总面积.
斑块的近圆指数 ( S ICi ) : 根据 Miller 的近圆指数式 ,即
某类景观要素各斑块面积与具有相同周长圆形面积之比的
8112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4 卷
面积加权平均值.
S ICi = 4πA i ∑
Ni
j = 1
( A ij
Pij
) 2 (2)
分维数 ( Df i) :反映空间实体几何形状的不规则性 ,其值
愈高 ,说明该类景观要素的班块形状愈复杂.
Df i = 2
∑
Ni
j = 1
ln A ijln Pij -
1
N i
∑
Ni
j = 1
ln Pij
∑
Ni
j = 1
(ln A ij) 2 - 1Ni ( ∑
Ni
j = 1
ln A ij)
(3)
c. 景观斑块密度
景观斑块密度 ( PD) ,为景观中包括全部异质要素斑块
的单位面积斑块数.
PD = 1A ∑
m
j = 1
N i (4)
式中 , D 为景观总体斑块密度 ; m 为研究范围某空间分辨率
上景观要素类型总数 ; A 为研究范围内景观总面积 A +
∑
m
i = 1
A i .
景观要素斑块密度 ( PDi) ,景观中某类景观要素的单位
面积斑块数.
PDi = N i/ A i (5)
式中 , PDi 为第 I 类景观要素的斑块密度.
d. 景观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
多样性指数 ( H) ,采用 Shannon2Weiner 指数
H = - ∑
m
i = 1
A Pilog2 A Pi (6)
A Pi 为第 i 类景观要素面积占景观总面积的比.
均匀度 ( E) ,景观实际多样性与最大多样性指数 ( Hmax)
的相对比值
E = HHmax Hmax = - log2 (1/ m) (7)
e. 景观要素优势度 ( Di)
Di = 1/ 4 D Pi + 1/ 4 D Fi + 1/ 2 DCi (8)
式中 , D Pi 为第 I 类景观要素的相对密度 ,第 I 类景观要素
斑块数占总斑块数的比 ; D Fi 为第 I 类景观要素斑块的相对
频度 ,景观网格样点中第 I 类景观要素斑块出现的样点数占
总样点数的比 ; DCi 为第 I 类景观要素的相对盖度 ,该类景
观要素总面积占景观总面积的比.
3 结果与分析
311 景观背景的确定
判读结果表明 ,研究区范围内建筑等硬质表面 ,
占整个景观的 73. 13 % ,成为景观的背景 ;道路为典
型的廊道景观 ,同时也是一种硬铺装表面 ,其占
6. 89 % ,由此全部硬质表面达到 80. 02 % ,而绿化面
积为 11. 44 % ,其中可称为城市森林类型的斑块占
9. 8 %(表 1) .
312 景观要素的分布
在研究区范围内 ,5 种主要景观要素的分布格
局分别见图1~5 ,从中可见 ,城市森林斑块和一般
表 1 合肥市研究区范围内各景观要素的面积比较
Table 1 Area for different landscape elements in the study area of Hefei
city
地类
Land
catalogs
建筑等硬
铺装地面
(不包括道路)
Building and
hard surface
(exclude road)
城市森林
Urban
forest
一般绿地
General
green land
道路
Road
水面
Water
body
总 计
Total
面积 1284. 3 161. 16 39. 74 121. 1 149. 93 1756. 23
Area (hm2)
占总面积 73. 13 9. 18 2. 26 6. 89 8. 54 100. 00
Occupied ( %)
图 1 合肥一环路以内的景观建筑与硬铺装表面
Fig. 1 Building and hard surface (excluded roads) in study area.
图 2 合肥一环路以内城市森林斑块分布格局
Fig. 2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urban forest patches.
图 3 合肥一环路以内一般绿地景观斑块分布格局
Fig. 3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general green lands.
911212 期 吴泽民等 :合肥市区城市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图 4 合肥一环路以内水面景观斑块分布格局
Fig. 4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water patches.
图 5 合肥一环路以内城市森林和一般绿地的分布
Fig. 5 Patches of urban forest and general green lands.
绿地斑块的总体比例较小 ,分布不均匀 ,主要集中在
中部的环城公园和西部. 环城公园为带状结构 ,总体
看似廊道景观 ,但由于其间多有建筑、草地及空旷地
段而出现间隙 ,在判读时仍作多个斑块处理. 水面的
分布 ,除中部环城带的水域外 ,东西城区比较均匀.
313 景观要素特征
各类景观要素特征计算表明 ,斑块数目最多的
是城市森林 ,共有 408 块 ;依次为一般绿地类型 ,255
块 ,水面 147 块 ,建筑和铺装表面的最少 ,仅 130 块 ;
斑块平均面积最大的是建筑和铺装表面 ,为 9. 879
hm2 ,依次为水面、城市森林 ,一般绿地类型最小 ,仅
0. 1558 hm2 ;而最大的斑块面积依次为建筑和铺装
表面、水面、城市森林和一般绿地 (表 2) .
几种景观要素的形状指数表明 ,各类斑块形状
均较复杂 ,近圆度极小. 其中 ,水面斑块形状指数最
高 ,依次为城市森林、一般绿地类型 ,而建筑和铺装
表面最低. 这是因为水面具有曲折的边岸 ,城市森林
斑块一般出现在各类公园、机关和学校 ,在根据色斑
辨别时完全依据其结构特征 ,边界同样多曲折 ;而一
般绿地特别是建筑区则呈现明显的几何形状特点.
314 景观要素的尺度等级
研究区主要景观要素的斑块尺度分布表明 ,合
肥城市森林斑块和一般绿地类型的斑块尺度变化范
围较大、比较破碎 ,而数量上以小尺度的斑块为主 ,
所占比例高 ;而建筑和水面斑块尺度的变化范围相
对较小 (图 6) .
表 2 合肥一环路以内各类景观要素的特征值
Table 2 Feature value of landscape elements within f irst ring road in
Hefei
类项
Items
城市森林
Urban
forest
一般绿地
General
green land
水面
Water
body
建筑及硬
铺装表面
Hard surface
(exclude road)
斑块数 (分隔的块数) 408 255 147 130
Patch number
总面积 161. 2 39. 74 149. 93 1284
Total area (hm2)
斑块平均面积 0. 396 0. 1558 1. 02 9. 879
Patch average area
斑块最大面积 12. 044 3. 8625 16. 02 903. 7
Maximum area of patch
斑块最小面积 0. 011 0. 011 0. 011 0. 0147
Minimum area of patch
斑块尺度标准差 S i 1. 23 0. 41 1. 25 79. 8564
standard deviation of patch scale
斑块尺度变动系数 CiV a 0. 8 1. 03 0. 83 8. 0833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patch scale
斑块形状指数 263. 67 102. 8 308. 96 22. 482
Patch shape index
斑块近圆指数 0. 32 0. 49 0. 32
Patch shape index for similar to circle
斑块分维数 24. 73 1. 12 17. 17 23. 7598
Patch fractal dimension
图 6 合肥—环路以内各类景观要素尺度等级分布
Fig. 6 Patch scale pattern of landscape elements within the first ring
road.
根据城市森林斑块一般不可能很大的特点 ,结
合合肥的实际情况将斑块划分为小、中、大、特大和
巨尺度 5 个等级 (表 3) . 按此标准 ,城市森林斑块中
有 50 %属于面积小于 500 m2 的小尺度斑块 ,一般
绿地类型中则有 57 %的斑块属小尺度 ,面积超过 1
hm2 的特大尺度斑块分别仅为 8. 6 %和 3. 1 % ;但硬
铺装表面和水面景观斑块中 ,则主要集中在中等和
0212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4 卷
表 3 合肥一环路以内不同等级尺度斑块的分布
Table 3 Pattern of patch size distribution within the f irst ring road
斑块尺度等级
Patch scale
(m2)
各景观要素不同尺度斑块数 Patch number of different landscape elements
城市森林 Urban forest
数目
Number %
一般绿地 General green land
数目
Number %
水 面 Water body
数目
Number %
建筑及铺装表面 Building
数目
Number %
小尺度 Small ( < 500) 198 48. 5 147 57. 6 22 15. 0 29 22. 3
中尺度 Middle (501~2000) 99 24. 3 71 27. 8 49 33. 3 34 26. 2
大尺度 Large (2001~10000) 76 18. 6 29 11. 4 50 34. 0 40 30. 8
特大尺度 Big (10001~50000) 29 7. 1 8 3. 1 20 13. 6 15 11. 5
巨尺度 Huge ( > 50001) 6 1. 5 6 4. 1 12 9. 2
表 4 城市森林斑块内部生境面积的比较和分布
Table 4 Comparison of area and distribution of interior habitat in urban forest patches
无内部生境
No interior
habitat
斑块内部生境面积 Area of interior habitat (m2)
< 1000 1001~5000 5001~10000 10001~50000 > 50000
出现内部生境的斑块数 370 15 15 0 5 3
The number of patches with interior habitat
占全部斑块数的 %Occupied 90. 7 3. 7 3. 7 1. 2 0. 7
出现内部生境的斑块占城市森林斑块总面积的 % — 11. 7 18. 7 19. 2 21. 2
Occupancy of patches with interior habitat in urban forest area
不同尺度的内部生境占全部内部生境面积的 % — 1. 5 12. 5 31. 6 54. 4
Occupancy of area of interior habitat in different sizes to
total interior habitat of urban forest
大尺度等级 ,超过 1 hm2 的连片建筑表面达20. 7 % ,
其中超过 5 hm2 的斑块则占 9. 2 %.
在任何自然景观中不同异质表面间存在着生境
的过渡 ,生态学上称为边际带. 边际带常常是物种组
成变化、各种流动频繁的地带 ,具有特殊的生态意
义 ,对城市森林景观斑块的生态功能十分重要. 当
然 ,城市森林不同于一般的森林 ,不能完全以自然的
景观生态理论来评测 ,但其内部生境的出现对城市
小气候、对鸟类区系的影响则不应忽视[7 ] .
一般认为 ,森林的边际范围一般约为组成树木
高度的 5 倍[5 ] . 对合肥市树木的生物量和立木地径
面积等因子的分析表明 ,合肥环城公园具有较好的
城市森林环境 ,故取其树冠层乔木的加权平均高度
11 m 来计算[15 ] ,得合肥城市森林的平均边际带宽
为 55 m ,由此可能出现城市森林内部环境的临界面
积应为 9 800 m2 . 据此 ,在研究区范围内有 38 块城
市森林斑块可有内部生境 ,占斑块总数的9. 3 % ,但
其内部生境的面积占城市森林斑块全部内部生境面
积的 70. 8 %. 另外 ,全部城市森林斑块的内部生境
总面积为 31. 69 hm2 ,为城市森林面积的19. 7 % ;内
部生境面积超过 1 000 m2 的斑块 23 块 ,其中 8 块
超过 1 hm2 . (表 4)
这一结果表明 ,内部生境面积的比例较低 ,只有
少数几片拥有较大面积内部生境的城市森林斑块 ,
它们在局部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而其他多数斑块
面积过小 ,因此对城市环境总体上的作用受到限制.
今后在城市改造中 ,应尽可能使这类分散的小班块
连成较大的片 ,同时在东北部增建 1. 5~3. 0 hm2的
城市森林斑块 ,以构成合理的布局.
为便于对城市森林斑块的统计与研究 ,根据上
述对城市森林的理解 ,建议建立城市森林斑块等级
系统. 城市森林小斑块 :斑块内部生境面积小于 0. 1
hm2 ;城市森林中斑块 :斑块内部生境面积为 0. 1~
0. 5 hm2 ;城市森林大斑块 :斑块内部生境面积 0. 5
~1. 0 hm2 ;城市森林特大斑块 :斑块内部生境面积
> 1. 0 hm2 .
按目前研究区的情况 ,各类斑块面积总和的比
为小∶中∶大∶特大 = 2∶2∶2∶3. 该结构的合理性尚需
深入研究.
315 主要景观要素的异质性分析
31511 景观斑块密度 包括两个含义 ,即景观密度
和景观要素密度. 前者为研究范围内 ,空间分辨率上
景观要素类型的总数和景观总面积的比值 ;后者是
景观中某类景观斑块要素的单位面积斑块数. 全部
景观密度反映景观总体水平上背景的连续程度 ,密
度愈小景观背景的连续性愈高 ;而某类景观要素的
景观斑块密度则反映了整个景观中单位面积拥有的
该类景观要素的斑块数. 景观要素密度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相同景观要素的连续性和尺度 ,其密度愈大 ,
斑块的平均尺度愈小 ,破碎度就愈高[14 ,16 ] . 在研究
区范围内 ,就城市森林、一般绿地类型、水面三类进
行分析 ,其景观要素斑块的破碎性次序为水面 < 城
市森林 < 一般绿地 ;而单位面积拥有某类景观要素
斑块数 ,以城市森林最高、其次为其它类型绿地 ,水
121212 期 吴泽民等 :合肥市区城市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表 5 景观密度、景观要素密度和景观要素的优势度
Table 5 Landscape density ,landscape element density and its dominant
景观斑块类别
Catalogs of
landscape patches
全部景观斑块
For all
patches
城市森林斑块
Urban forest
patches
一般绿地斑块
Patches of
general green lands
水面斑块
Water
patches
建筑等
Patch of hard surface
exclude road
景观要素密度 (斑块数·hm - 2) Density of landscape elements - 2. 53 6. 4 0. 98
景观斑块密度 (斑块数·hm - 2) Number of landscape patches 0. 46 0. 23 0. 15 0. 08
景观要素的相对密度 Relative density of landscape elements( %) - 43. 4 27. 1 15. 6
景观边缘密度 (斑块数·hm - 2) Density of landscape boundary 242. 4 - — -
景观要素边缘密度 (斑块数·hm - 2) Density of landscape element boundary - 55. 6 20. 2 34. 8
景观要素的优势度 Dominant of landscape elements - 0. 2463 0. 1433 0. 1459 0. 6397
面最低 (表 5) .
31512 景观要素的多样性和均匀度 按上述公式
(6) 和 ( 8) 计算得出 : 景观多样性指数 ( Shannon2
Weiner)为 0. 9284 ;均匀度为 0. 5768. 表明由于一些
景观斑块的面积过大 (主要是建筑表面) ,分布偏于
集中 ,景观多样性较低、均匀度也低.
31513 景观要素优势度 反映一种或几种景观要素
控制景观的程度 ,某种景观优势度愈高 ,则控制景观
的程度也愈高. 合肥一环路以内优势度最高而控制
整个景观的是建筑及铺装表面 ;其次为城市森林景
观 ,其他类型的绿地和水面相近. 如果将城市森林斑
块和一般绿地斑块地看作为同类型的植物景观 ,其
优势度为 0. 39 (表 5) . 由此可见 ,尽管两类景观所占
面积比例较小 ,但因其分布的特性在景观中出现的
频率比较高 ,因此对环境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4 结 论
合肥中心城区主要景观要素有 5 类 ,建筑及硬
铺装表面占总面积的 73 % ,可以确定其应景观的背
景 (本底 ) ; 城市森林 9. 18 % ; 其它类型的绿地
2. 26 % ;水面 8. 54 %为景观斑块 ;道路 6. 89 % ,为主
要的廊道景观类型. 合肥中心城区景观多样性低 ,均
匀度也低. 合肥中心城区成片的城市森林和其它类
型的绿地只占全部景观的 11. 44 % ,面积偏小而且
分布不均匀 ,主要集中在西区. 但这两景观的总优势
度达到 0. 39 ,虽说不高但仍有一定的环境影响力.
合肥中心城区各类景观要素中 ,斑块数目最多
的是城市森林 ,斑块平均面积最大的是水面 ;各类景
观要素斑块的形状比较复杂 ,近圆度极小. 城市森林
和城市一般绿地斑块的尺度变化范围大 ,比较破碎 ,
小尺度的斑块所占的比例高.
合肥城市森林斑块出现内部环境的临界面积为
9 800 m2 ,而全部城市森林斑块的内部生境总面积
为 31. 69 hm2 ,仅为城市森林面积的 19. 7 % ;内部生
境面积偏小不利于对物种提供更多的生境.
今后在城市建设或改造中 ,应尽可能建设 1. 5
~3. 0 hm2 的片状城市森林 ,以获得一定面积的内
部生境条件.
参考文献
1 Bai L2B (白林波) ,Wu W2Y(吴文友) ,Wu Z2M (吴泽民) , et al .
2001. The application of Rs and GIS in green inventory in Hefei
city. J Northwest For U niv (西北林学院学报) ,16 (1) :59~63 (in
Chinese)
2 Chen X2K (程绪珂) ,Wu C (吴 成) . 1992. The way to ecological land2
scape gardening. In : Chinese Forestry Association ed. Urban Forestry—
The Proceeding of the First Symposium for Urban Forestry in 1992.Bei2
jing : China Forestry Press. 83~87 (in Chinese)
3 Forman RT. 1986. Landscape Ecology. Cambridge : Cambridge U2
niversity Press. 599
4 Forman RT. 1995. Land Mosaics , the Ecology of Landscapes and
Rregions.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38~140
5 Guo J2P (郭晋平) . 2001. Study on Forest Landscape Ecology. Bei2
jing : 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104~115 (in Chinese)
6 He X2Y(何兴元) ,Xu W2D (徐文铎) ,Zhu W2Q (朱文泉) . 2002.
Landscape Structure and Heterogeneity of Urban Vegetation in
Shenyang. In : He X2Y(何兴元) ed. Advances in Urban Forest E2
cology. Beijing :China Forestry Press. 100~105 (in Chinese)
7 Kendle T ,Stephen F. 1997. Urban Nature Conservation. London : E
& FN Epon Press. 345
8 Kong F2H(孔繁花) , et al . 2002. Landscape heterogeneity analysis
of urban forest in Jinan. In : He X2Y (何兴元) ed. Advances in Ur2
ban Forest Ecology. Beijing : China Forestry Press. 111~116 (in
Chinese)
9 McPherson EG. 1998. Structure and sustainability of Sacramento’s
urban forestry. J A rboric , 24 (2) : 174~189
10 Miller RW. 1988. Urban Forest . New Jersey :Prentice2Hall ,Inc. 387
11 Nowak DJ . 1994. Urban forest structure : The state of Chicago’s
urban forest . Northeastern Forest Experiment Station. General
Technical Report NE218. DC :USDA. 3218
12 Peng Z2H (彭镇华) ,Jiang Z2H (江泽慧) . 1999. Forest ecological
net work system in China.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10
(1) :99~104 (in Chinese)
13 Su X2H(苏雪痕) . 1992. Following nature to build urban forest . In :
Chinese Forestry Association ed. Urban Forestry —The Proceeding
of the First Symposium for Urban Forestry in 1992. Beijing : China
Forestry Press. 72~78 (in Chinese)
14 Wu J2G (邬建国) . 2000. Landscape Ecology , Pattern , Process ,
Scale and Hierarchy. Beijing : Higher Education Press. 95~110 (in
Chinese)
15 Wu Z2M (吴泽民) ,Huang C2L (黄成林) ,Bai L2B(白林波) ,et al .
2002 Urban forest structure of Hefei city. Sci S ilvae Sin (林业科
学) :38 (4) :7~13 (in Chinese)
16 Xiao D2N (肖笃宁) . 1990. Study on landscape structure change of
western suburb in Shenyang.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1
(1) : 59~63 (in Chinese)
17 Zeng H(曾 辉) ,Jiang Z2Y(江子瀛) . 2000. Landscape structure
of Longhua area in Shenzhen City during fast urbanization of pro2
cess2Structure and heterogeneity analysis of urban construction
area.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 11 ( 4) : 567~572 (in
Chinese)
作者简介 吴泽民 , 男 ,1944 年生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
从事森林生态、城市林业研究 ,发表论文 50 余篇. E2mail
wuzemin @mail. hf . ah. cn
2212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4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