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喀斯特城市亮叶桦意杨混交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全 文 :第31卷 第5期   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Vol.31 No.5
 2011年5月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Technology  May 2011
喀斯特城市亮叶桦意杨混交林生态系统
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宁 晨1,2,闫文德1,3,叶生晶1,2,孙吉慧4,刘隆德5,杨春华4,刘坚定4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410004;2.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湖南 长沙410004;
3.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湖南 会同418307;4.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贵州 贵阳550003;
5.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州 贵阳550005)
摘 要: 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对喀斯特城市贵阳市的亮叶桦+意杨人工林生态系统不同层次生物量、林分生
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年生亮叶桦和意杨单株生物量分别为9.54kg和7.03kg;林分中乔木层生物量为
4.03t·hm-2,地上部分生物量为3.42t·hm-2,占乔木层总生物量的84.9%;林分生产力为0.988t·hm-2a-1,
以树叶生产力最高,为0.65t·hm-2a-1,占林分总生产力的65.8%;林下灌木层生物量为6 052.1t·hm-2,以毛
栗生物量最高,为2 551.84t·hm-2,占灌木层生物量的42.16%;草本层生物量为4 109.98t·hm-2,以蕨最多,
生物量为2 347.43t·hm-2,占草本层生物量的57.1%;死地被物层生物量为2 509.87t·hm-2,以未分解层生物
量1 124.80t·hm-2最高,占死地被物层生物量的44.8%。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城市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碳平衡
计算及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喀斯特;城市森林;生物量;生产力;亮叶桦;意杨
中图分类号: S792.15;S792.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923X(2011)05-0161-06
Biomass and productivity of Betula luminifera and
Italian poplar mixed-forests ecosystem in karst city
NING Chen1,2,YAN Wen-de1,3,YE Sheng-jing1,2,SUN Ji-hui 4,
LIU Long-de5,YANG Chun-hua4,LIU Jian-ding4
(1.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Changsha 410004,Hunan,China;
2.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Applied Technology of Forestry &Ecology in South China,Changsha 410004,
Hunan,China;3.National Field Station for Scientific Observation and Experiment,Huitong 418307,
Hunan,China;4.Guizhou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Institution,Guiyang 550003,Guizhou,China;
5.Guizhou Academy of Forestry Sciences,Guiyang 550005,Guizhou,China)
Abstract:Base on method of the field measurement,biomass and productivity of different layers in Betula luminif-
era and Italian poplar mixed-forests were investigated in Guiyang city.The results show that biomass of Betula lu-
minifera and Italian poplar which were in 10-years-old was 9.54kg and 7.03kg;biomass in arbor layer was 4.03
t·hm-2,and aboveground biomass was 3.42t·hm-2,which made up 84.90%of the total biomass in arbor lay-
er.The stand productivity was 0.988t·hm-2a-1,and the productivity of leaf was 0.65t·hm-2a-1 which was
highest,and it made up 65.80%of the total productivity.The biomass in shrub layer was 6 052.1t·hm-2,and
the biomass of Chinese chestnut was 2 551.84t·hm-2 which was highest,and made up 42.16%of the total bio-
mass;The biomass in herbivorous layer was 4 109.98t·hm-2,and the biomass of Pteridium aquilinum was
2 347.43t·hm-2 which was highest,and made up 57.1%of the total biomass;biomass in dead litter layer was
  收稿日期:2011-01-10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904031);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项目(2010-05);国家林业局项目(201042);教育部新
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0-0151);湖南省科技厅项目(2010TP4011-3);湖南省教育厅项目(湘财教字[2010]70号);长
沙市科技局创新平台项目(K1003009-61)
  作者简介:宁 晨(1987-),男,贵州贵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森林生态学的研究
  通讯作者:闫文德(1969—),男,甘肃武威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生态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DOI:10.14067/j.cnki.1673-923x.2011.05.037
2 509.87t·hm-2,and the biomass of non-decomposed part was 1 124.80t·hm-2 which was highest,and made up
44.8%of the total biomass.The results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calculat-
ing carbon balance and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in karst city.
Key words:karst;urban forest;biomass;productivity;Betula luminifera;Italian poplar
   城市是人口的主要集中居住的地区,是人类活
动的主要场所,随着城市人口剧增,工业化进程加
速,城市环境质量迅速下降,环境问题严重损害了
人类的身心健康。城市森林是城市生命系统的主
体[1],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2],作为重
要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和城市生态系统环境的调
控器,决定着城市生态系统的生存和发展[1,3-4]。
因此,城市森林已被视为现代化城市和城市竞争力
的重要标志之一,加快城市森林建设、改善城市生
态状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将成为未来城市建设和
林业发展的重要趋势[5-6]。
贵州省贵阳市是贵州省省会城市,地处喀斯特
地貌的中心地带,喀斯特面积占全市面积的
85.0%[7],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区植被最好的中心城
市,该市建成的两个环城林带,使城市环境得到显
著改善,城市形象明显提高,成为全国省会城市中
独有的森林景观。本研究选择了第一环城林带的
亮叶桦 Betula luminifera + 意杨 Populus ×
canadensis cv.‘I-214’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研
究了亮叶桦+意杨林生态系统中土壤性质,乔木
层、灌木层、草本层植物的生物量,林分的生产力,
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
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贵州省贵阳市位于我国西南云贵高原的东部,
是云贵高原上一座森林环绕的秀丽山城,地处
106°12′~107°17′E,26°11′~26°55′N之间。海拔
880~1 659m。年平均气温15.3℃,年平均总降水
量为1 129.5mm,相对湿度为78%。土壤以酸性
黄壤为主,与石灰岩、白云岩、砂岩、页岩等交错分
布。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城
区原生植被已经完全被破坏。现状植被主要有马
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
ceolata、油茶 Camellia oleifera、樟树 Cinnamo-
mum camphora、白栎Quercus fabri、火棘 Pyra-
cantha fortuneana、金樱子Rosa laevigata 等次生
植被。试验林分特征见表1。
表1 亮叶桦+意杨混交林特征
Table 1 The characteristic of Betula luminifera and
Italian poplar mixed-forests
树种 林龄 密度 平均胸径 平均树高 生活型
/a /(株·hm-2) /cm /m
亮叶桦+意杨 10  478
亮叶桦 267  5.64  7 落叶阔叶乔木
意杨 211  7.69  5.71 落叶阔叶乔木
2 研究方法
2.1 土壤样品采集及理化性质的测定
在研究区的亮叶桦+意杨林样地内随机设置4
个土壤采样点。在每个采样点按0~15、15~30、30
~45、45~60cm 4个层次,分别采取土样500g,共
采集土样16个。去除石砾与杂物,风干后过20目
和100目筛,备用。在采集土样同时用环刀取各点
各层土,用于测定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用小铝盒取
土以测定土壤含水量。
在距林地500m处的无林地设置对照样地2
块,面积均为667m2,与有林地同时采集土壤样品。
用环刀法测定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烘干法测定
土壤自然含水率;SJ-4A型pH计测定土壤pH值;
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质;重铬酸钾氧化外
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碳。
2.2 植物生物量的测定
在研究区的亮叶桦+意杨混交林区,设置900
m2 样地2块,进行每木调查,求算林分的测树因
子。鉴于研究林地为城市森林的部分,为减少破
坏,则在林地内进行测树因子调查计算后,按林木
生长优势、中等、较差3种状态,按树种各选出标准
木1株,共6株。将6株标准木从树干基部根颈处
261 宁 晨,等:喀斯特城市亮叶桦意杨混交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第5期
伐倒,按1m区分段,用分层切割法测定林木各器
官(干、枝、叶、皮)鲜质量,根系采用全挖法,分土层
及根系粗度级(根桩、大根>0.5cm、粗根0.2~0.5
cm、细根<0.2cm)测定其鲜质量。然后分别采集
林木器官样本1.0kg,在鼓风干燥箱内,保持80℃
恒温烘至恒质量,求出各器官的干质重。
在2块样地对角线的中心部位,布设2m×2m
的样方各4个,分别记载灌木层植物种名、盖度、平
均高度、株数、地径,记载草本层种名、盖度、平均高
度、株数/丛数。然后将样方内的灌木和草本植物
全挖出,并将死地被物分3层(未分解L层、半分解
F层、全分解 H 层),对同种类植物(灌木分地上部
分的枝、叶、干和地下部分的根系;草本植物不分器
官)及死地被物各层分别称其鲜质量,并分别称取
各类小样本1.0kg,置于鼓风干燥箱内,保持80℃
恒温烘至恒质量,求出各类植物的干质量。
2.3 数据处理
用EXCEL2003和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数据统计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对土壤各层次项目及
有机碳含量和贮量进行比较;对植物不同器官生物量
及有机碳含量进行了比较。各植物及土壤各项目的数
据均为4次重复的平均值。误差为标准误(SE)。林分
单株生物量由3株标准木平均值求得。林分生物量由
林木单株生物量乘以林木株数求得。
3 结果与分析
3.1 亮叶桦+意杨混交林土壤性质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而城市森林是城
市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土壤是城市森林生长必需的
资源之一。近年来,有关城市绿地系统土壤方面研
究已有报道[8-10]。相关喀斯特地区森林土壤研究
也有不少成果[11-12]。本研究则对贵阳市亮叶桦+
意杨混交林的土壤进行了研究。
从表2可以看出,亮叶桦+意杨混交林地土壤
平均含水量为28.12%,与对照地平均含水量
(27.75%)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高于上海城市
森林土壤含水量(16.5%)[13]和长沙城市森林土壤含
水量(21.77%)[14]。虽然土壤水实际含量是经常变
化的,但自然含水率可以反映某一时间内土壤水分
的实际含量,成为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土壤水分。
表2 亮叶桦+意杨混交林土壤性质
Table 2 The soil properties of Betula luminifera and
Italian poplar mixed-forests
类型
土壤层次
/cm
pH值
自然含水量
/%
总孔隙度
/%
容重
/(g·cm-1)
有机质
/(g·kg-1)



0~15
4.58a 29.47a 63.40a 0.97a 55.09a
(0.17) (2.79) (0.021) (0.06) (11.02)
15~30
4.67a 24.22a 58.36ab  1.10ab  33.26ab
(0.24) (3.04) (0.008) (0.02) (6.72)
30~45
4.75a 28.73a 58.24ab  1.11ab  20.41b
(0.24) (3.16) (0.014) (0.04) (3.98)
>45
4.53a 30.07a 54.72b 1.21b 13.42b
(0.17) (2.50) (0.031) (0.10) (0.97)
平均
4.68A 28.12A 58.68A 1.09A 32.95A
(0.21) (2.65) (0.001) (0.01) (6.00)


0~15
5.57a 27.44a 60.13a 1.06a 49.31a
(0.28) (3.98) (0.03) (0.07) (9.71)
15~30
5.35a 29.54a 58.11a 1.11a 32.32b
(0.14) (4.38) (0.01) (0.03) (1.74)
30~45
5.34a 26.76a 58.99a 1.09a 25.23b
(0.11) (1.22) (0.01) (0.02) (0.42)
>45
5.32a 27.24a 53.46a 1.23a 18.07b
(0.11) (2.74) (0.03) (0.08) (3.10)
平均
5.40A 27.75A 56.67A 1.12A 31.23A
(0.16) (0.71) (0.01) (0.02) (2.05)
 括号内数据为标准误差。同列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林地土层间差异不显著
(p>0.05),同列相同大写字母表示不同林地间差异不显著(p>0.05)。
土壤容重的变化范围大致在 0.90~1.70
g·cm-3之间[15]。亮叶桦+意杨混交林土壤容重
为0.97~1.21g·cm-3,平均为1.09g·cm-3,属
于变化范围之内,且由土表层向深层逐渐加大的趋
势(p<0.05);对照区土壤容重为1.06~1.23
g·cm-3,平均为1.12g·cm-3,也在变化范围之
内,但亮叶桦+意杨林与对照地土壤平均容重间差
异不显著(p>0.05)。
一般土壤总孔隙度最适宜在50%~60%范
围[8]。亮叶桦+意杨林土壤总孔隙度为54.72%~
63.40%,平均58.68%,存在由土表层向深层逐渐
减小的趋势(p>0.05);对照区土壤总孔隙度为
53.46%~60.13%,平均57.67%,且各土层间差异
不显著(p>0.05),均在最适宜范围之内。
土壤酸碱性是土壤许多化学性质的综合反映,
土壤的酸碱反应以pH值表示。亮叶桦+意杨林与
对照区土壤pH 值均呈现各土层间差异不显著
(p>0.05)的一致规律,且两者平均pH 值间差异
仍不显著(p>0.05),均属于酸性土壤。
有机质是土壤固相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它是土
壤中N、P元素的重要来源。亮叶桦+意杨林土壤
有机质含量为13.42~55.09g·kg-1,平均32.95
361第31卷      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g·kg-1,与对照区平均含量(31.23g·kg-1)间差
异不显著(p>0.05),但亮叶桦+意杨林各土层间
有机质含量与对照区各土层间含量均以土表层(0
~15cm)明显高于深层(p<0.05)的一致规律。
3.2 亮叶桦+意杨林生态系统生物量
3.2.1 单株生物量
亮叶桦+意杨林中,亮叶桦单株生物量为9.54
kg,其中树干(含树皮)生物量为4.90kg,占全株生
物量的51.36%;树叶为1.41kg,占14.78%;树枝
为1.70kg,占 17.82%;树 根 为 1.53kg,占
16.04%。意杨单株生物量为7.03kg,其中树干
(含树皮)生物量为3.40kg,占全株生物量的
48.36%;树叶为1.29kg,占18.35%;树枝为1.37
kg,占19.49%;树根为0.97kg,占13.80%。可
见,亮叶桦与意杨单株生物量均以树干最高。
表3 林木单株生物量
Table 3 Biomass of each forest tree  kg
树种 树干 树皮 树叶 树枝 树根 合计
亮叶桦
4.11  0.79  1.41  1.70  1.53  9.54
(1.64) (0.18) (0.39) (0.70) (0.62) (3.50)
意杨
2.34  1.06  1.29  1.37  0.97  7.03
(1.02) (0.38) (0.60) (0.49) (0.30) (2.77)
   括号内数据为标准误差。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树种根系生物量均以根
桩和大根分配比例最高,其生物量占根系总生物量
的70%以上,它的主要功能作用是支撑树体地上部
分的全部重量,而主要具有土壤中水分、养分吸收
功能的粗根和细根生物量仅占30%以下。
表4 林木不同粗度级根系生物量
Table 4 Biomass in different thick degree class root for
forest tree  kg
树种
细根
(<0.2cm)
粗根
(0.2~0.5cm)
大根
(>0.5cm)
根桩 合计
亮叶桦
0.15
(9.80)
0.25
(16.34)
0.30
(19.61)
0.83
(54.25)
1.53
(100.00)
意杨
0.10
(10.31)
0.15
(15.46)
0.20
(20.62)
0.52
(53.61)
0.97
(100.00)
   括号里数据为不同粗度的根系所占百分比。
3.2.2 林分中乔木层生物量
(1)乔木层生物量
从表5可以看出,亮叶桦+意杨林乔木层生物
量为4.03t·hm-2,乔木层生物量各器官大小依次
排序为树干>树枝>树叶>树根>树皮。
表5 乔木层生物量
  Table 5 Biomass in the arbor layer  t·hm-2
项目 树干 树皮 树叶 树枝 树根 合计
生物量 1.59  0.44  0.65  0.74  0.61  4.03
(2)乔木层生物量结构特征
生物量结构是指林木或林分内器官重量(W)
之间以及它们与林地面积的比值,即:枝叶比=
W 枝/W 叶、枝叶指数=(W 枝 +W 叶)/(W 枝 +W 叶 +
W 干)、冠根比=(W 干+W 叶+ W 枝)/(W 根)、非光合
部分与光合部分比=(W 干+W 根+W 枝)/(W 叶)、叶
面积指数=林分叶面积/林地面积。它们反映林分
结构的合理性[16]。
表6 乔木层生物量结构特征
Table 6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for biomass in
arbor layer
枝叶比 枝叶指数 非光合与光合部分比 冠根比 叶面积指数
1.15  0.41  5.22  5.57  0.54
从表6可以看出,乔木层中枝叶的比例较小,
为1.15,表明枝叶结构合理;枝叶指数为0.41,表
明乔木层枝叶比值小,枝叶在树冠中生长正常;非
光合部分与光合部分生物量的比例为5.22,表明乔
木层单位叶量所形成干物质能维持林分正常生长
的需要;树冠与树根比值为5.57,表明林分地下部
分的支撑能力较强,地上和地下部分异速生长正
常;林分叶面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蒸腾量、
光合效率及林冠截留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从表6
表明,亮叶桦+意杨林叶面积指数较小,为0.54,说
明林分密度较稀,可以培育大径材。
3.2.3 林下植被生物量
林下植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也是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的生产者,在生态系
统的物质循环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1)灌木层生物量
从表7可以看出,灌木层植物较多,为14种;
其中乔木或小乔木植物为8种,占物种数57.14%;
灌木植物为6种,占42.86%。灌木层生物量为
6 052.19kg·hm-2,其中落叶乔木种以毛栗最多,
为2 551.84kg·hm-2,占 灌 木 层 生 物 量 的
42.16%;落叶小乔木种野山楂最少,为 14.99
kg·hm-2,仅占0.25%。表明灌木层生物量及其
分布空间异质性较大。
461 宁 晨,等:喀斯特城市亮叶桦意杨混交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第5期
表7 亮叶桦+意杨混交林林下灌木层生物量
Table 7 Biomass in understory shrub layer for Betula lu-
minifera and Italian poplar mixed-forests
植物名称 生活型
平均值
/(kg·hm-2)
标准误
变异系数
/%
百分比
/%
铁仔Myrsine africana 常绿小乔木 282.83  37.890  26.79  4.67
灰毛果莓Rubus foliolosus 落叶小灌木 760.56  153.602 40.39  12.57
楤木Aralia chinensis 落叶灌木 203.13  38.484  37.89  3.36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常绿乔木 40.17  10.169  50.63  0.66
白栎Quercus fabri 落叶乔木 780.23  251.333 64.43  12.89
刺桐Erythrina indica 落叶乔木 42.10  3.032  14.40  0.70
椿木Ailanthus altissima 落叶乔木 276.14  46.554  33.72  4.56
冬青Ilex purpurea 常绿乔木 127.69  7.771  12.17  2.11
野蔷薇Rosa multiflora 落叶小灌木 221.48  22.807  20.59  3.66
盐肤木Rhus chinensis 落叶灌木 202.77  22.428  22.12  3.35
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落叶灌木 493.46  100.969 40.92  8.15
野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落叶小乔木 14.99  3.180  42.44  0.25
毛栗Castanea mollissima 落叶乔木 2551.84  796.420 62.42  42.16
六月雪Serissa foetida 常绿小灌木 54.79  24.734  90.28  0.91
合计 6 052.19  1 039.431 34.35  100.00
(2)草本层生物量
从表8可以看出,亮叶桦+意杨林林下草本层
生物量为4 109.84kg·hm-2;其中以蕨最高,生物
量为2 347.43kg·hm-2,占草本层生物量的
57.12%;铁芒萁最低,为29.73kg·hm-2,仅占
0.72%。可见,草本层生物量及其分配上仍存在较
大的空间异质性。
表8 亮叶桦+意杨混交林林下草本植物生物量
Table 8 Biomass in understory herbivorous layer for Betu-
la luminifera and Italian poplar mixed-forests
植物名称 生活型
平均值
/(kg·hm-2)
标准误
变异系数
/%
百分比
/%
鳞毛蕨Dryopteris podophylla 多年生 174.12  56.528  64.93  4.24
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 多年生 430.61  70.042  32.53  10.48
蕨Pteridium aquilinum 多年生 2347.43  133.773  11.40  57.12
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 多年生 393.88  34.193  17.36  9.58
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多年生 734.08  149.201  40.65  17.86
铁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 多年生 29.73  2.645  17.80  0.72
合计 4 109.84  202.491  9.85  100.00
(3)死地被物层生物量
森林中的死地被物层是植被—土壤间的过渡
层,是森林生态系统特有的层次,它来源于植物枯
萎及凋落的小枝、叶、果及有机碎屑物,它是林地土
壤有机质和矿质养分的重要来源,不仅直接影响土
壤的理化性质,而且随着森林类型及当地气候水热
条件的变化,还直接影响森林的生长发育,在森林
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表9 林下死地被物层生物量
Table 9 Biomass in dead floor layer for Betula luminifera
and Italian ploplar mixed-forests  kg·hm-2
层次 平均值 百分比/% 标准误差 变异系数/%
未分解 1 124.80  44.82  536.62  95.42
半分解 940.91  37.49  193.95  41.23
已分解 444.16  17.70  66.81  30.08
合计 2 509.87  100.00  730.79  58.23
从表9可以看出,亮叶桦+意杨林林地死地被
物层中,未分解层生物量是半分解和已分解层的1
~3倍,表明林分密度稀,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多而
生物量高,林内水热环境条件对微生物活动不利,
使未分解层积压于地表层多,因此应该对灌木层和
草本层植物进行适当砍除和割刈,促进林内环境条
件的改善,利于有机质快速收还于土壤。
3.2.4 生态系统中生物量的空间分布
从表10可以看出,亮叶桦+意杨林总生物量为
16.70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4.03t·hm-2,
占24.13%;灌木层生物量为6.05t·hm-2,占
36.23%;草本层为4.11t·hm-2,占24.61%;死地
被物层为2.51t·hm-2,占15.03%。
表10 亮叶桦+意杨林生物量空间分布
Table 10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biomass for Betula lumi-
nifera and Italian ploplar mixed-forests
kg·hm-2
层次 树干 树皮 树叶 树枝 树根 合计
乔木层 1.59 0.44 0.65 0.74 0.61  4.03(24.13)
灌木层 6.05(36.23)
草本层 4.11(24.61)
死地被物层 2.51(15.03)
合计 16.70(100.00)
   括号里数据为各层次所占的比例。
从表10可以看出,亮叶桦+意杨林生态系统
中,灌木层生物量高于乔木层1.5倍,乔木层生物
量与草本层接近,表明林分密度较稀,林地为灌木
类和草本类植物提供了极好的生存空间。
3.2.5 林分的生物生产力
生物生产力是指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内光合作
用能产生的有机物质或固定能量的速率[17]。在同龄
林中,往往用年平均增长量来代替年净生产量[18]。
本研究对象为同龄林,故采用年平均增长量作为年
净生产量(生产力)。鉴于亮叶桦与意杨林为落叶树
种,则叶采用现存量作为生产力指标,其余各器官均
采用生物量除年龄作为生产力估算指标。
561第31卷      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表11 亮叶桦+意杨林分的生产力
Table 11 The productivity for Betula luminifera and Ital-
ian poplar mixed-forests
器官 树干 树皮 树叶 树枝 树根 合计
生产力
/(t·hm-2a-1)
0.159 0.044 0.650 0.074 0.061 0.988
百分数/% 16.09 4.45 65.79 7.49  6.18 100.00
从表11可以看出,10年生亮叶桦+意杨林分
的生产力为0.988t·hm-2a-1,其中树叶生产力最
高,为 0.650t·hm-2 a-1,占林分总生产力的
65.79%;树皮生产力最低,为0.044t·hm-2a-1,
只占4.45%。表明亮叶桦+意杨林分每年有0.65
t·hm-2a-1的树叶凋落于林地,这对维护林地的生
产力是有利的。
4 结 论
亮叶桦+意杨混交人工林为贵阳市的引进树
种,10年生亮叶桦和意杨林单株生物量分别为
9.54kg和7.03kg,均高于湖南双牌县12年生杜
仲和凹叶厚朴单株生物量(6.14kg和3.67kg),低
于黄柏单株生物量10.65kg[19]。
林分乔木层生物量为4.03t·hm-2,低于四川
攀枝花市山地植物类型滇黄杞灌丛乔木层生物量
(10.09t·hm-2),高于栎类、滇黄杞灌丛乔木层生
物量(6.30t·hm-2)和小桐子灌丛乔木层生物量
2.72t·hm-2[20]。
林分灌木层生物量为6.05t·hm-2,低于四川
攀枝花黄背栎林灌木层生物量(7.65t·hm-2),远高
于川滇高山栎林灌木层生物量(0.65t·hm-2)[20]。
林分草本层生物量为4.11t·hm-2,与四川攀
枝花栎类、滇黄杞灌丛林草本层生物量(4.46
t·hm-2)、小桐子灌丛林草本层生物量 (4.76
t·hm-2)、车桑子黄荆灌丛林草本层生物量(3.88
t·hm-2),台湾相思灌丛林草本层生物量(4.10
t·hm-2)接近[20]。
林分乔木层生产力为0.988t·hm-2a-1,接近
于四川直干蓝桉人工林生产力1.02(t·hm-2a-1)
和栓 皮 栎、麻 栎 林 次 生 阔 叶 林 生 产 力 1.01
(t·hm-2a-1)[20]。
贵阳市城市10年生亮叶桦+意杨人工林,对
喀斯特生态环境已适应,已成为城市环境保护第一
环城林带的组成部分,对改善贵阳市的生态环境发
挥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庆费,徐绒娣.城市森林建设的意义和途径探讨[J].大自
然探索,1999,18(2):82-86.
[2] 李 锋,刘旭升,王如松.城市森林研究进展与发展战略[J].
生态学杂志,2003,22(4):55-59.
[3] 俞也坚,李迪华,李 伟.论大运河区域生态基础设施战略和
实施途径[J].地理科学进展,2004,23(1):1-12.
[4] Melvin J Banghman.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Urban For-
estry in the S[M].Town Mceting Forestry,1980.
[5] Johnston M.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urban forestry in Brit-
ain:Part 1[J].Arboricuitural Journal,1997,21:107-126
[6] Konijnendijk C C,Randrup T B,Nilsson K.URBAN FOR-
ESTRY RESEARCH IN EUROPE:AN OVERVIEW[J].
Journal of Arboriculture,2000,26(3):152-161.
[7] 张殿发,王世杰,周德全,等.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土地石漠化的
内动力作用机制[J].水土保持通报,2001,21(4):1-5.
[8] 崔晓阳,方怀龙.城市绿地土壤及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
版社,2001:64-65.
[9] 管东生,何坤志,陈玉娟.广州城市绿地土壤特征及其对树木
生长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1998,11(4):51-54.
[10] JIM C Y.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a Hong Kong
roadside soil in relation to urban tree growth[J].Urban Eco-
syst,1988,2:171-181.
[11] 张 明,张凤海.茂兰喀斯特森林下的土壤[C]//周政贤.茂
兰喀斯特森林科学考察集.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111
-123.
[12] 陈 训.贵阳市第二环城林带建设与研究[M].贵阳:贵州省
科技出版社,2007:272-303.
[13] 刘为华,张桂莲,徐 飞,等.上海城市森林土壤理化性质
[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9,26(2):155-163.
[14] 高述超,田大伦,闫文德,等.长沙城市森林土壤理化性质及
碳贮量特征[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30(9):16
-22.
[15] 李志洪,赵兰波,窦 森.土壤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5:80-86.
[16] 谌小勇,项文化,钟建德.湿地松人工林生物产量的密度效应
[C]//刘煊章.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1993:53-59.
[17]  潘维俦 ,田大伦.森林生态系统第一性生产量的测定技术与
方法[J].湖南林业科学,1981,(2):1-12.
[18]  潘维俦 ,田大伦,李利林,等.杉木人工林养分循环的研究
(一)不同生育阶段杉木林的产量结构和养分动态[J].中南
林学院学报,1981,1(1):1-21.
[19]  刘煊章 ,康文星.杜仲、黄桕、凹叶厚朴林分生物量研究
[C]//刘煊章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北京:中国林业出
版社,1993:49-52.
[20] 张旭东,费世民,周金星,等.中国西部山地生态脆弱区植被
恢复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27-229.
[本文编校:谢荣秀]
661 宁 晨,等:喀斯特城市亮叶桦意杨混交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