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蓝果树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研究



全 文 :2010年 11月 防 护 林 科 技 Nov., 2010
第 6期(总 99期) ProtectionForestScienceandTechnology No.6(SumNo.99)
文章编号:1005-5215(2010)06-0020-03
  收稿日期:2010-05-24
  基金项目:福建省林业科研项目(闽林 [ 2005]科函 25
号);福建省森林培育与林产品加工利用重点实验室项目
  作者简介:林捷(1970-), 男 , 福建南平人 , 高级工程
师 ,从事森林培育 、森林生态研究.
蓝果树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研究
林 捷1 ,张贻荣 2 ,谢一清 1 ,潘 辉 1 ,韩国勇 3
(1.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福建福州 350012;2.武夷山市林业局上梅林业站;3.福州北峰国有林场)
摘 要:介绍蓝果树在福州的引种表现 , 通过对其开展相关试验 ,分析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 、生态适应性以及山地
造林生长情况 ,总结出其相应的栽培技术 ,为蓝果树作为野生乡土绿化树种在福州本地及全省园林绿化推广应用
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蓝果树;引种表现;栽培技术;组织培养;扦插繁育
中图分类号:S722.7       文献标识码:A
PerformanceofIntroducedNyssasinensis& itsCultivationTechniques
LINJie1 , ZHANGYi-rong2 , XIEYi-qing1 , PANHui1 , HANGuo-yong3
(1.FujianProvincialAcademyofForestryScience, Fuzhou350012, China;
2.ShangmeiForestryStation, WuyishanCityForestryStation;3.BeifengState-ownedForestFarm, Fuzhou)
Abstract:PerformanceofintroducedNyssasinensisinFuzhouwereintroduced.RelevanttestswerecarriedoutonNysa
sinensiswhosebiologicalcharacteristics, ecologicaladaptation&thegrowthofmountainforestwereanalyzed.Corresponding
cultivationtechniquesweresummedup.ScientificbasisofapplyingNyssasinensisinFuzhoulocalandFujianprovinceas
thenativetreespeciesinthewildwereoffered.
Keywords:Nyssasinensis;performanceintroductionof;cultivationtechniques;tissueculture;cutingpropagation
  近几年来 ,福建开始在园林绿化中大量应用彩
叶植物 ,但由于有些新品种的应用时间不长 ,对彩叶
植物色彩变化缺乏系统和深入研究 ,往往因小气候
因素 ,在植物配置中到处滥用彩叶植物 ,使其长势和
叶色不能充分呈现。根据其园林观赏价值 ,课题组
对 2004年从省内引进的福建野生彩叶植物蓝果树
进行试种与繁育 ,并对其叶色变化和生物学特性进
行观察 ,为福建省城市园林绿化中大面积推广种植
彩叶树种提供植物材料 。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点设在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苗圃内 ,位
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 , 25°15′~ 26°39′N, 118°08′
~ 120°37′E,气候温暖 ,雨量充沛。特别是受海洋性
季风的影响 ,气温较稳定 ,年均温 20.8 ℃,极端最低
温 2℃。本区的山地以丘陵 、低山为主要类型 ,坡度
较缓 。土壤以花岗岩风化的红壤为多数 ,高温多雨 ,
台风频繁 ,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土壤肥力不高 ,立地
类型多数为 Ⅲ类地。植被主要有芒萁 、檵木 、盐夫
木 、桃金娘等 。
栽培地点位于福州市北峰国有林场苗圃(海拔
430m),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气候凉爽 ,雨
量充沛 ,年平均温度为 18.6 ℃,最高 40 ℃,最低气
温 -5 ℃,年平均降雨量为 1 200 ~ 1 700 mm,雨水
集中于春夏 ,秋冬少雨。平均日照约 1 848 h,无霜
期 312d。土壤为红壤和沙壤土 ,沙砾含量中等 , pH
值为 5.0 ~ 6.5 ,土层厚度及肥力中等 ,立地类型为
Ⅱ类地 。由于地形起伏较大 ,因而构成复杂的山区
小气候 ,昼夜温差大 ,具有适宜多样性动植物生长的
环境。
1.2 材料来源
根据生境相似和适地适树原则 , 2004年 4月从
福建南平引进乡土树种蓝果树(Nysasinensis)进行
引种栽培试验。所采集的作为保存材料的种子在林
科院苗圃繁殖 、育苗。
1.3 引种驯化方法
在引种驯化管理上 ,重点注意种子处理与育苗 、
适时播种 、适当的水肥管理 、遮阴防寒等技术环节 。
造林和抚育管理按营造该树种丰产林的要求进行 。
林地准备采用全面劈草 ,块状整地 ,穴规格 50 cm×
 
40 cm×40 cm,栽植密度 1 667 ~ 2 500株 · hm-2
(株行距 2.0 m×2.0m或 2.0 m×3.0 m),实生苗
栽植 。定植密度稍小 ,可使初期基因型之间的竞争
减少到最低程度。定植后抚育管理为逐年(栽植后
头 5 a)扩穴 ,全面锄草。根据各树种发育特点和立
地条件 ,采取适当的水肥处理和遮阴防寒。在引种
驯化过程中进行上山造林中试 ,并摸索适宜的造林
技术措施 。在树种保存林中建立永久性标志 ,单株
挂牌 ,绘制保存林图 ,建立各种技术档案 ,以利观测 、
评价和利用。
1.4 引种树种的物候和开花结实情况
在引种过程中对树种进行了物候相和开花结实
的观测。结果表明 ,蓝果树的芽萌动期为 3月 ,展叶
期 3— 4月 , 5月开花 , 10— 12月果熟 。
1.5 蓝果树的扦插繁育试验
利用福建省林科院内的 2 ~ 4年生蓝果树优良
种源为扦插母树。以母株上生长充实 、顶芽饱满 、无
病虫害的当年生萌条为插穗 。采条以不破坏树高生
长为原则 。 2006年 3月 、4月 、12月和 2007年 10月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蓝果树进行扦插试验 ,综
合考虑选择 4个可能影响扦插的因素 ,设定 3个水
平 , L9(34)正交表(9个处理)安排试验。正交试验
的各处理插穗 20 ~ 60根 ,扦插基质为一般红壤沙质
土 ,重复 3次。扦插圃地苗床长 4 ~ 6 m,宽 1 ~ 1.3
m,高 50 cm。生根促进剂有吲哚 -3-丁酸(IAA)、
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和 ABT生根粉。试
验有激素处理和 ABT生根粉处理 2种 ,具体试验设
计见表 1 ~表 4。
表 1 激素处理的因素及水平
水平 激素种类 A 激素浓度 B枝段部位 C浸泡时间D(h)
1 吲哚乙酸(IAA) 50×10-6 上(带顶芽) 1.0
2 吲哚丁酸(IBA) 100×10-6 中 3.0
3 萘乙酸(NAA) 200×10-6 下 5.0
表 2 正交设计方案
试验号 A B C D
1 1 1 1 1
2 1 2 2 2
3 1 3 3 3
4 2 1 2 3
5 2 2 3 1
6 2 3 1 2
7 3 1 1 2
8 3 2 3 3
9 3 3 2 1
附加:10 1 1 1**(不带顶芽) 1
附加:11 2 3 1**(不带顶芽) 2
附加:12 3 2 1**(不带顶芽) 3
  扦插时 ,冬季搭盖塑料低拱棚 ,夏季加盖遮阴
网。基质用 3g·L-1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采用玻
璃棒引洞 ,插穗深入基质为穗条的 1/2,插后将周围
稍加压实。秋季扦插 ,遮阴度 60%,插后当月每天
喷水 3 ~ 7次 ,苗床温度控制在 28℃时;待扦插苗成
活后掀开地膜 , 每天喷水 1次 ,经常保持叶面有雾
珠 。夏季使用遮阴网 ,每天喷雾 8 ~ 9次 ,插后 3个
月覆地膜 。扦插苗生根后 , 施 0.8%过磷酸钙和
0.1%尿素溶液 3次。对苗床采用百菌清 、甲基托布
津 、退菌特药剂防治白蚂蚁 、松梢螟等虫害 ,每 7 ~
15 d消毒 1次 。统计扦插繁育成活率 。
表 3 ABT生根粉处理的因素和水平
水平 ABT-1号生根粉浓度 A 枝段部位B 浸泡时间 C(h)
1 50×10-6 上(带顶芽) 1.0
2 100×10-6 中 3.0
3 200×10-6 下 8.0
表 4 正交试验设计
试验号 A B C
1 1 1 1
2 1 2 2
3 1 3 3
4 2 1 2
5 2 2 3
6 2 3 1
7 3 1 3
8 3 2 1
9 3 3 2
附加:10 1 1**(不带顶芽) 1
附加:11 2 1**(不带顶芽) 2
附加:12 3 1**(不带顶芽) 3
1.6 蓝果树的组织诱导培养试验
从福建省林科院 3年生蓝果树优树上剪取当年
生萌芽条 ,用清水洗去表面附着物 ,再用洗衣粉(或
去污粉)充分洗净后剪除多余的叶片 ,然后每根叶
芽剪取 2 ~ 2.5 cm长放置在烧杯中 ,用甲基托布津
浸泡或超声波处理等方法清洗 ,再置于流水中冲洗
30 min,以便彻底冲去洗涤剂 。之后将叶芽段置于
超净台上的无菌器皿中 ,用 70%的酒精消毒 20 ~ 90
s后 ,无菌水清洗 1次 , 0.1%苯扎溴铵溶液再消毒
20 ~ 30 min,无菌水清洗 3次 ,然后再用 0.1%HgCl2
消毒 8 ~ 12min,用无菌水清洗 5次。消毒后的叶芽
段用解剖刀切去两端断面后分别接种到含 6 -
BA3.0 mg· L-1 、NAA0.01 mg· L-2的 MS培养基 、
改良 MS培养基(3 /4MS大量元素 ,其他成分不变)、
B5培养基 、改良 WH培养基 、WPM培养基上诱导培
养 。具体的外植体材料消毒程序设计方案见表 5。
  外植体植入后每天观察并记录不同消毒程序的
污染材料 ,以污染材料占植入材料总数的百分率
(污染率)作灭菌效果指标 ,植入后 20 d观察并记录
存活材料数 。存活材料包括芽已启动的材料以及芽
虽然未启动 ,但仍保持有活性光泽的材料 。以存活
材料占植入材料总数的百分率(存活率)作植入效
果指标 。
21 第 6期         林 捷 等 蓝果树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研究
 
表 5 外植体材料消毒程序设计
试验号
前处理 后处理
甲基托布津
(min)
超声波
(min)
75%酒精
(s)
0.1%苯扎溴铵
(min)
0.1%HgCl2(min)
1 0 0 40 0 10
2 0 0 40 0 12
3 20 0 40 0 12
4 30 0 40 0 10
5 20 0 20 0 12
6 20 0 40 0 12
7 20 0 60 0 10
8 20 0 90 0 10
9 20 0 120 0 10
10 20 0 0 20 10
11 20 0 0 30 10
12 20 0 40 20 10
13 20 5 40 20 10
14 20 7 40 20 10
1.7 蓝果树的山场造林试验
蓝果树属高大落叶乔木 ,高可达 30 m,因其核
果成熟时果皮呈深蓝色而得名。蓝果树在我国南方
各省均有分布 ,性喜光 ,喜酸性土壤 ,较耐寒 ,寿命
长 ,抗风性强 ,是优良观赏彩叶树 、行道树及速生用
材树种。可孤植 、群植 、丛植于山边旷地 、草坪 、广
场 、庭院 、公园或与其他常绿树混植成丛 。
育苗技术:一般 5月为花期 , 果期 10— 12月。
种子晾干后可保存半年左右不会丧失活力 ,但通常
宜随采随播。圃地宜选择在土壤肥沃 、排水良好的
地方 。简单处理后的种子采用撒播或条播 ,约 30 d
即可发芽 ,发芽率达 90% ~ 100%。待苗高 3 ~ 4 cm
时就可分床移植或移栽于容器袋内 。分床株距一般
为 10 cm×20 cm。苗木越冬要注意保暖 、保湿 ,有
条件的地方可在温室内育苗或用塑料薄膜搭架严
盖。一般培育苗高 100 cm、地径 0.8cm的 1年生壮
苗即可出圃造林。
造林技术:蓝果树适应性强 ,对立地条件要求
不苛 ,排水良好 、水肥条件中等以上的立地均可造
林。造林前要细致整地 ,穴规格 50 cm×40 cm×40
cm。用 1年生苗造林 ,造林成活率可达 100%左右。
幼林要注意及时除草 ,造林后 1 ~ 3 a内每年抚育 1
~ 2次 。作为用材林来培育 ,对立地条件较差的林
地 ,可根据生长状况 ,适时适量地进行施肥 ,施肥量
依立地条件 、林龄和培育目标而定 。
2 结果与分析
2.1 蓝果树引种的生长状况
对定植于试验地的蓝果树生长状况进行定期观
测发现 ,蓝果树为乡土野生彩叶植物 ,定植后的生长
状况很好 ,受病虫害侵害的现象较少。据调查 ,蓝果
树栽种当年成活率 100%,第 2年保存率 100%,第 3
年保存率 100%。
2.2 蓝果树的叶观赏特性变化
不同年份 ,气候条件可能略有差异 ,彩叶植物的
变色时间就可能有所不同 ,但根据 2006— 2008年的
观察 ,蓝果树春季新萌发叶红色 ,夏叶绿色 ,秋季部
分叶黄色或红色 ,冬末及早春老叶鲜红色 。就观赏
价值而言 ,蓝果树的叶色表现正常 ,说明其引种已基
本成功 。
2.3 野生彩叶植物的扦插繁育结果
在不同季节对蓝果树进行扦插后发现 ,在扦插
后的 1个月内 ,插穗扦插能成活 ,芽冒出并展叶 ,但
1个月后扦插苗开始慢慢死去 ,存活率很低;试验过
程中 ,不同季节扦插时所用的试验设计方案相同 ,但
结果只有 2006年 12月的扦插成活并保存下来 ,其
他季节的试验失败。
2.4 野生彩叶植物的组培诱导结果
对蓝果树进行组培无性繁殖试验 ,虽然外植体
芽段消毒过关 ,污染率较低 ,为 43%,但没启动诱导
成功。
2.5 造林效果
蓝果树于 2006年在福州北峰国有林场造林 ,
2009年调查 ,其生长效果见表 6。
从表 6中可看出 , 5年生纯林平均株高 7.45m,
胸径达 9.86 cm,年平均树高 、胸径 1.24 m和 1.64
cm;5年生蓝果树和竹子混交林平均树高 6.76 m,
平均胸径 9.73 cm,最大的平均树高 8.3 m,平均胸
径 13.4 cm,表现优良 。
表 6 福州山地蓝果树造林生长效果
树种
密度
平均树高
(m)
平均胸径
(cm)
优势木树高
(m)
优势木胸径
(cm)
树高年均生长
(m)
胸径年均生长
(cm)
纯林 7.45 9.86 10.1 12.9 0.83 1.09
蓝 /竹混交 6.76 /
6.03
9.73/
9.31
8.3/
7.5
13.4 /
13.1
0.75 /
0.67
1.08/
1.03
3 小结与讨论
3.1 试验结果表明 ,从南平引种的蓝果树能适应福
州引种地的环境条件 ,完成其生长周期 ,基本不受台
风 、高温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苗木的存活率和保存率
极高。
3.2 引种彩叶植物的叶性状表现及成活率差异较
大 。就彩叶植物的叶色观赏价值而言 ,蓝果树的叶
片从秋末开始进入变色期 ,到春末都是其较佳观赏
期 ,虽然不同年份气候条件略有差异 ,变色时间可能
有所不同 ,但根据多年的观察 ,其能表现出树种本身
的叶色观赏价值并能适应试验地的气候条件 ,说明
其引种成功 。
3.3 在不同季节对蓝果树进行扦插 , (下转第 117页)
22 防 护 林 科 技              2010年 
 
根 ,施入有机肥 3 ~ 5 kg· m-2及克百威 3%颗粒剂
5g· m-2。苗床高 15 ~ 20cm。
(2)种穗。从采穗圃采穗或从具有高生根率的
无性系母树上采穗。母树年龄越年幼越好 ,但老龄
树壮枝尤其是雄株也有较好的生根能力 。穗条年龄
1 ~ 2 a。冬季或夏季采穗 。种穗长 15 ~ 18 cm,带顶
芽。每 50支捆成一把 ,假植在遮光的冷湿的河沙
中。采自侧枝种穗 ,成苗后斜生现象严重。
(3)种穗插前预处理 。剪除种穗基部 5 cm内
针叶 ,并将基部 5 cm长浸入吲哚丁酸(IBA)100 μg
·g-1水溶液中 24 h或浸入萘乙酸(NAA)50 μg·
g-1水溶液中 30 h。
2.2.2 扦插作业 
(1)扦插时期 。随采穗随扦插 ,以 7月下旬扦
插生根率 、新梢生长势为最好 ,成活率达 80%以上;
其次是 6月下旬 ,成活率达 70%以上;5月下旬生根
率 、新梢生长势最低 ,成活率 60%以上 。
(2)扦插深度 。轻松土质插深 5 cm,较黏重土
质插深 3cm。
(3)扦插密度 。春季扦插 150株 · m-2 ,夏季
扦插 100株· m-2。
2.2.3 苗床管理 (1)扦插苗床设立中脊高 50 cm
的塑料薄膜拱棚 ,薄膜可一侧揭起 ,便于灌水。塑料
薄膜温棚上方距床面高 220 cm设立遮阳网 ,遮光率
达到 50%即可。 (2)扦插后立即使用果尔 24%乳
油加水喷雾封闭苗床 ,防除杂草。 (3)扦插后至开
始生长根系需要时间 8 ~ 10周。温棚内保持土温在
20 ~ 30 ℃,空气湿度在 85%以上 ,气温在 20 ~ 25℃
以及低光照 ,有利于生根。 (4)为了保持棚内土壤
与空气足够湿度 ,每日都需浇水 ,量少次多 ,切勿使
土壤水分含量超过饱和含水量的 70%。生根前及
生根初期不需追肥 ,生根后可追施尿素 0.1%水溶
液 100mL·m-2 ,每 3周 1次。
2.2.4 越冬防寒 入冬前撤除塑料温棚 ,继续保留
遮阳网 。松动步道土 ,苗木采用土防寒 ,覆土厚 5
cm。翌年 5月上旬撤土 。
当年扦插苗(已生根成活)不宜当年移栽 ,由于
根系木质化差 ,移栽苗越冬死亡率极高。
(上接第 22页)每次所用的试验设计方案相同 ,结
果只有 2006年 12月的扦插成活 ,其他季节的试验
失败 ,说明扦插材料 、基质 、激素及激素浓度不是影
响扦插成活率的主要原因 ,而扦插季节可能是制约
扦插成活的重要因素。对蓝果树进行组培无性繁殖
试验 ,虽然外植体芽段消毒过关 , 污染率较低 , 为
43%,但没启动诱导成功 ,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由于乡土野生彩叶植物种类繁多 ,时间仓促 ,本课题
只对蓝果树进行引种驯化和繁育研究 ,今后应尽可
能多地收集野生种类和栽培品种 ,积极开展栽培驯
化研究 ,培育出适应性强 、观赏性好 、抗性强 、适应范
围广 、利用价值高的新品种 ,为城市的绿化 、美化 、香
化和彩化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
参考文献:
[ 1] 郑万均.中国树木志 [ M] .北京:中国林业出饭杜 , 1985.
[ 2] 朱积余.南亚热带树种种质资源异地保存评价与初步利用研究
[ J] .广西林业科学 , 1997, 26(2):53-61.
[ 3] 周敏功.100种园林树木冻害情况的调查分析 [ J] .中国园林 ,
1997(4):42-43.
[ 4] 陈存及 ,陈伙法 ,主编.阔叶树种栽培 [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 , 2000.
[ 5] 朱积余 ,林榕庚.南亚热带珍稀濒危树种引种迁地保存的初步研
究 [ J] .中南林学院学报 , 1997(2):59-66.
[ 6] 周多俊.针叶树引种观察记载方法和标准的商榷 [ J] .植物引种
驯化集刊(第九集).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4.
[ 7] 王建文.福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评价及多样性研究 [ D]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 , 2005.
[ 8]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现代植物生理学试验指南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9:374-375.
[ 9] 白宝璋 ,史国安 ,赵景阳 ,等.植物生理学实验教程 [ M]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2001:15-80.
[ 10] 潘瑞炽 ,董愚得.植物生理学 [ M] .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 , 2001:55-136.
117 第 6期            孙玉权 等 东北红豆杉的繁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