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HPLC法同时测定毛果婆婆纳中3种环烯醚萜苷



全 文 :HPLC法同时测定毛果婆婆纳中 3 种环烯醚萜苷
崔红梅 * , 罗 恒, 杨 军, 杨安东
(四川省中医院科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收稿日期:2014-06-06
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基金资助项目 (A-2014N-10)
作者简介:崔红梅 (1973—) ,女,助理研究员,从事中药化学和质量评价研究。Tel:13551123569,E-mail:245416698@ qq. com
摘要:目的 建立 HPLC同时定量测定采自西藏、四川阿坝毛果婆婆纳中梓醇、桃叶珊瑚苷、胡黄连苷Ⅱ的方法。方
法 采用外标法,Gemini C18色谱柱 (110 ,4. 60 mm × 250 mm,5 μm) ,流动相为乙腈 (A)-水 (B)梯度洗脱
(0 ~ 13 min,3%A;13 ~ 20 min,3% ~15%A;20 ~ 50 min,15%A;50 ~ 60 min,15% ~21%A;60 ~ 70 min,21%A;
70 ~ 110 min,21% ~100%A),体积流量 1. 0 mL /min,柱温 25 ℃,检测波长 203 nm。结果 梓醇、桃叶珊瑚苷、胡
黄连苷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 0. 101 5 ~ 5. 076 μg,0. 093 2 ~ 4. 66 μg,0. 043 6 ~ 2. 18 μg;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98. 9% (RSD 1. 0%),103. 8% (RSD 0. 7%) ,98. 8% (RSD 1. 9%)。结论 10 个产地婆婆纳中梓醇、桃叶珊瑚苷、
胡黄连苷Ⅱ的量差异明显,高低差异近 10 倍之多。
关键词:毛果婆婆纳;梓醇;桃叶珊瑚苷;胡黄连苷Ⅱ;环烯醚萜苷;高效液相色谱
中图分类号:R284. 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528(2015)04-0810-04
doi:10. 3969 / j. issn. 1001-1528. 2015. 04. 025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hree iridoid glycosides from Veronica eriogyne
H. Winkl by HPLC
CUI Hong-mei* , LUO Heng, YANG Jun, YANG An-dong
(Sichuan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s,Chengdu 610041,China)
ABSTRACT:AIM To develop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atalpol,aucubin and picroside Ⅱ from Veronica erio-
gyne H. Winkl collected from Tibet and Si’chuan Province by HPLC. METHODS External standard method
and the chromatographic Gemini C18 Column (110 ,4. 60 mm × 250 mm,5 μm)were adopted with mobile
phase consisting of acetonitrile (A)-water (B)in a gradient elution manner. The detected wavelength was set up
at 203 nm and column temperature was maintained at 25 ℃ . RESULTS The linear ranges were 0. 101 5 - 5. 076
μg for catalpol,0. 093 2 - 4. 66 μg for aucubin,and 0. 043 6 - 2. 18 μg for picroside Ⅱ,respectively. The aver-
age recoveries of catalpol,aucubin and picroside Ⅱ were 98. 9% (RSD 1. 0%),103. 8% (RSD 0. 7%)and
98. 8% (RSD 1. 9%)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differences of contents of three constituents from V.
eriogyne H. Winkl collected from ten growing areas are large,almost tenfold.
KEY WORDS:Veronica eriogyne H. Winkl;catalpol;aucubin;picroside Ⅱ;iridoid glycoside;HPLC
婆婆纳为玄参科 Scrophulariaceae 婆婆纳属 Ve-
ronica植物,包括长果婆婆纳 V. ciliata Fisch 毛果
婆婆纳 V. eriogyne H. Winkl 及同属多种植物[1],
产于我国西北各地及四川、西藏[1-2],为西北高海
拔及高寒植物。全草可入药,具有清疮热、生肌、
止血功效,用于疮疡、湿疹、皮肤溃烂、出血等症
状[1]。《中华本草》记载其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
湿等功效,主治肝炎、胆囊炎、风湿痛、荨麻疹
等[2],被收录于 《西藏常用中草药》和 《国际化
妆品原料字典和手册 (第十二版)》。文献资料显
示,苯乙醇苷类和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是婆婆纳属
植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3]。作者前期已从毛果婆
婆纳中分离得到两种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桃叶
珊瑚苷 (aucubin,AU)和梓醇。桃叶珊瑚苷具有
018
2015 年 4 月
第 37 卷 第 4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April 2015
Vol. 37 No. 4
广泛的药理活性,它和其衍生物桃叶珊瑚苷元
(aucubigenin,AG)具有护肝解毒、抗炎、抗氧
化、抗衰老、抗骨质疏松和神经营养等作用[4],
近年来愈来愈引起重视[5-7]。梓醇不仅能降糖利
尿[3],保护高糖诱导 SH-SY5Y 细胞凋亡[8],而且
对局灶性脑缺血后引起的神经血管单元病变有明显
的保护作用,并能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
复[9]。宋冲等[10]发现,梓醇能显著缓解阿尔茨海
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的焦虑
情绪,这种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神经元及突触
的丢失来实现的,还可显著减少 AD模型小鼠脑内
老年斑数量,改善其空间学习记忆能力[11]。另外,
胡黄连苷等其他环烯醚萜苷类均具有广泛的药理活
性[7,12-13]。本实验建立了 HPLC 同时测定婆婆纳中
梓醇、桃叶珊瑚苷和胡黄连苷Ⅱ这 3 种环烯醚萜苷
的方法,对采自西藏、四川阿坝等 10 个不同产地,
海拔 3 000 ~ 4 300 m 山坡上的 12 批药材进行了测
定,为该植物纳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Agilent 1200 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系统,由
G1311A四元梯度泵、G1315D 型二极管阵列检测
器、G1329A型全自动进样器、ChemStation 高效液
相色谱化学工作站组成 (美国安捷伦公司);
XS205DU电子天平 (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 ;
岛津 UV-2401PC 紫外分光光度计 (日本岛津
公司)。
乙腈为色谱纯 (美国 Fisher 公司);水为超纯
水 (自制) ,其余试剂为分析纯 (国药集团化学试
剂有 限 公 司) ;对 照 品 梓 醇 (批 号 110808-
201009)、桃叶珊瑚苷 (批号 111761-200601)、胡
黄连苷Ⅱ (批号 111596-200402)均购自中国食品
药品检定研究院,供含量测定用。
10 批样品采自主产区或购自主产区药材市场,
2 批为全人工栽培,均由西藏自治区藏医药研究院
生药研究所提供。经西藏自治区藏医药研究院生药
研究所孟千万博士鉴定为玄参科婆婆纳属植物毛果
婆婆纳 Veronica eriogyne H. Winkl的全草。
2 方法与结果
2. 1 色谱条件 Gemini C18色谱柱 (110 ,4. 60
mm ×250 mm,5 μm);柱温 25 ℃;检测波长 203
nm;流动相为乙腈 (A)-水 (B)梯度洗脱 (0 ~
13 min,3%A;13 ~ 20 min,3% ~ 15% A;20 ~ 50
min,15%A;50 ~ 60 min,15% ~ 21% A;60 ~ 70
min,21% A;70 ~ 110 min,21% ~ 100% A);体
积流量 1. 0 mL /min。
2. 2 检测波长的选择 婆婆纳供试品溶液进样后
经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并储存全部光谱 (190 ~
400 nm),3D光谱图显示在 190 nm 处对照品桃叶
珊瑚苷有最大吸收,经光谱等高线分析优化检测条
件,选择 203 nm为检测波长,杂质干扰更少。
2. 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精密称取梓醇、桃
叶珊瑚苷、胡黄连苷Ⅱ对照品 12. 69、11. 65、
5. 45 mg,置 25 mL 棕色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并
定容,摇匀,分别制成含梓醇、桃叶珊瑚苷、胡黄
连苷Ⅱ0. 507 6、0. 466、0. 218 mg /mL 的对照品溶
液。分别精密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适量,置 10 mL
量瓶中,加流动相定容,摇匀,制成含梓醇、桃叶
珊瑚苷、胡黄连苷Ⅱ50. 76、46. 6、10. 9 μg /mL 的
混合对照品溶液。
2 . 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婆婆纳药材粉末 (过
三号筛)约 0. 5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
精密加入 10%乙醇 25 mL,称定质量,超声处理
(功率 250 W,频率 40 kHz)60 min,放冷,用
10%乙醇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
5 mL,蒸干,以流动相溶解定容到 5 mL,0. 45 μm
滤膜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 5 流动相的选择 参考文献,以不同比例的乙
腈-水为流动相,在 Gemini C18 色谱柱 (110 ,
4. 60 mm × 250 mm,5 μm)上进行试验,结果乙
腈 (A)-水 (B)梯度洗脱 (0 ~ 13 min,3% A;
13 ~ 20 min,3% ~ 15% A;20 ~ 50 min,15% A;
50 ~ 60 min,15% ~ 21% A;60 ~ 70 min,21% A;
70 ~ 110 min,21% ~ 100% A),柱温 25 ℃;体积
流量 1. 0 mL /min 时达到满意的分离效果 (见图
1)。
2. 6 方法学考察
2. 6. 1 系统适应性试验 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 1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结果以桃叶珊瑚苷计理论塔
板数 15 371,分离度 1. 46,对称因子 0. 97。
2. 6. 2 方法专属性即峰纯度检查 为检查样品
HPLC色谱峰是单个还是多个成分,采用二极管阵
列检测器对主峰梓醇、桃叶珊瑚苷和胡黄连苷Ⅱ的
峰纯度进行检查。结果纯度因子均大于 995. 00
(阈值)。
2. 6. 3 线性关系 分别精密吸取 “2. 3”项下的
对照品溶液 2、5、10、20、50、100 μL 注入液相
色谱仪,记录峰面积。以峰面积 (A)为纵坐标、
进样量 (M,μg)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
118
2015 年 4 月
第 37 卷 第 4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April 2015
Vol. 37 No. 4
A. 对照品 B. 样品 1. 梓醇 2. 桃叶珊瑚苷 3. 胡黄连苷Ⅱ
A. reference substances B. sample 1. catalpol 2. aucubin
3. picroside Ⅱ
图 1 对照品及婆婆纳样品 HPLC图
Fig. 1 HPLC chromatograms of reference substances and
V. eriogyne H. Winkl sample
梓醇、桃叶珊瑚苷、胡黄连苷Ⅱ线性回归方程分别
为 A = 770. 0M + 8. 785 (r = 0. 999 9),线性范围
0. 101 5 ~ 5. 076 μg;A = 861. 2 M + 7. 858 (r =
0. 999 9) ,线性范围 0. 093 2 ~ 4. 66 μg;A = 2 737
M + 0. 063 (r = 0. 999 9) ,线性范围 0. 021 8 ~ 1. 09
μg。线性关系良好。
2. 6. 4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 “2. 3”项下的对
照品溶液 10 μL,连续进样 6 次,记录峰面积,计
算梓醇、桃叶珊瑚苷、胡黄连苷Ⅱ峰面积 RSD 分
别为 0. 02%,0. 03%,0. 08%,表明仪器精密度
良好。
2. 6. 5 重复性试验 取同批样品粉末共 6 份,每
份约 0. 5 g,精密称定,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和测
定方法操作测定,结果梓醇、桃叶珊瑚苷、胡黄连
苷ⅡRSD分别为 1. 4%、0. 7%、1. 7%,可见该方
法重复性良好。
2. 6. 6 稳定性试验 取本品粉末约 0. 5 g,按供试
品制备方法制备样品液,分别于配制后 0、2、4、
8、12 h,取 10 μL 注入液相色谱仪,考察样品峰
面积的变化。结果 12 h 内,峰面积变化很小,梓
醇、桃叶珊瑚苷、胡黄连苷Ⅱ峰面积 RSD 分别为
1. 9%、0. 4%、0. 6%,表明供试品溶液及方法稳
定性良好。
2. 6. 7 准确度试验和范围考察 结合范围的考察
进行准确度试验。因 12 批婆婆纳药材中桃叶珊瑚
苷的质量分数为 0. 6‰ ~7. 5‰,平均值 3. 0‰,均
值的 40% 约为 1. 2‰,按 “2. 4”项和 “2. 6. 8”
项下操作,注入液相色谱仪的桃叶珊瑚苷量约
0. 22 μg,所以设计范围的低限值为 0. 2 μg 左右;
均值的 6 倍约为 18. 0‰,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和
定量测定方法操作,注入液相色谱仪的桃叶珊瑚苷
量约 3. 2 μg,所以设计范围的高限值为 3. 5 μg 左
右;结合准确度试验,取两个不同质量 (0. 03 g,
0. 6 g)的同批样品粉末各 6 份,共 12 份,精密称
定,分别精密加入一定量的梓醇、桃叶珊瑚苷、胡
黄连苷Ⅱ对照品溶液,分别测定在范围低限值和高
限值处的加样回收率,结果见表 1 ~ 3。
表 1 梓醇的加样回收率
Tab. 1 Results of recovery tests for catalpol
称样量 /
mg
样品中量 /
mg
加入量 /
mg
测得量 /
mg
回收率 /
%
平均值 /
%
RSD /
%
35. 5 0. 153 0. 167 0. 315 4 97. 5
32. 3 0. 139 0. 167 0. 309 8 102. 3
36. 2 0. 156 0. 167 0. 322 8 100. 1
41. 0 0. 176 0. 167 0. 340 8 98. 5 98. 9 2. 1
37. 2 0. 160 0. 167 0. 320 0 95. 8
34. 9 0. 150 0. 167 0. 315 4 99. 0
636. 0 2. 735 2. 538 5. 189 96. 7
662. 5 2. 849 2. 538 5. 356 98. 8
665. 0 2. 860 2. 538 5. 367 98. 8
631. 3 2. 715 2. 538 5. 228 99. 0 98. 3 0. 9
625. 8 2. 691 2. 538 5. 168 97. 6
634. 7 2. 729 2. 538 5. 239 98. 9
表 2 桃叶珊瑚苷的加样回收率
Tab. 2 Results of recovery tests for aucubin
称样量 /
mg
样品中量 /
mg
加入量 /
mg
测得量 /
mg
回收率 /
%
平均值 /
%
RSD /
%
35. 5 0. 242 0. 233 0. 484 6 104. 0
32. 3 0. 220 0. 233 0. 460 0 102. 8
36. 2 0. 247 0. 233 0. 490 3 104. 4
41. 0 0. 280 0. 233 0. 519 6 102. 9 103. 8 0. 7
37. 2 0. 254 0. 233 0. 498 5 105. 0
34. 9 0. 238 0. 233 0. 480 2 103. 9
636. 0 4. 340 4. 522 5 8. 825 99. 2
662. 5 4. 521 4. 522 5 8. 967 98. 3
665. 0 4. 538 4. 522 5 8. 976 98. 1
631. 3 4. 308 4. 522 5 8. 871 100. 9 100. 2 1. 1
625. 8 4. 270 4. 522 5 8. 837 101. 0
634. 7 4. 331 4. 522 5 8. 838 99. 6
由以上实验结果可见:桃叶珊瑚苷和梓醇、胡
黄连苷Ⅱ分别在 0. 18 ~ 3. 6 μg,0. 12 ~ 2. 1 μg,
218
2015 年 4 月
第 37 卷 第 4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April 2015
Vol. 37 No. 4
表 3 胡黄连苷Ⅱ的加样回收率
Tab. 3 Results of recovery tests for picroside Ⅱ
称样量 /
mg
样品中量 /
mg
加入量 /
mg
测得量 /
mg
回收率 /
%
平均值 /
%
RSD /
%
35. 5 0. 048 0. 043 6 0. 091 3 99. 5
32. 3 0. 044 0. 043 6 0. 087 7 101. 1
36. 2 0. 049 0. 043 6 0. 091 4 97. 6
41. 0 0. 055 0. 043 6 0. 097 0 95. 6 98. 8 1. 9
37. 2 0. 050 0. 043 6 0. 093 2 98. 6
34. 9 0. 047 0. 043 6 0. 090 9 100. 4
636. 0 0. 859 0. 872 1. 712 9 98. 0
662. 5 0. 894 0. 872 1. 789 4 102. 6
665. 0 0. 898 0. 872 1. 773 9 100. 5
631. 3 0. 852 0. 872 1. 739 3 101. 7 99. 9 1. 9
625. 8 0. 845 0. 872 1. 697 4 97. 8
634. 7 0. 857 0. 872 1. 717 5 98. 7
0. 034 ~ 0. 7 μg (高低限值分别对应按 “2. 4”项
和“2. 6. 8”项下操作,注入 HPLC 仪测定的量)
范围内能准确测定。
2. 6. 8 样品测定 按上述方法,分别精密吸取对
照品溶液 10 μL与供试品溶液 10 μL,注入液相色
谱仪,测定,结果见表 4。
表 4 不同来源婆婆纳药材中梓醇、桃叶珊瑚苷、胡黄连
苷Ⅱ的质量分数 (n =2)
Tab. 4 Contents of catalpol,aucubin and picroside Ⅱ in
V. eriogyne H. Winkl (n =2)
编号 样品来源
梓醇 /
(mg·g - 1)
桃叶珊瑚苷 /
(mg·g - 1)
胡黄连苷Ⅱ /
(mg·g - 1)
1 甘露藏药药用 4. 6 7. 5 1. 5
2 墨竹贡卡罗纳 4270 m 4. 1 6. 5 2. 7
3 林芝鲁纳镇 1. 3 2. 2 1. 4
4 鲁朗 3391 m 0. 8 1. 0 2. 0
5 墨竹贡卡扎西岗 4098 m 1. 8 1. 7 1. 2
6 墨竹贡卡日多 4266 m 2. 6 2. 8 1. 7
7 墨竹贡嘎县尼玛江日 4025 m 5. 0 4. 9 1. 7
8 贡布江达县 3497 m 0. 6 0. 6 0. 1
9 曲松县(山南)4164 m 1. 5 1. 3 1. 6
10 四川阿坝 3. 0 3. 9 3. 1
11 全人工栽培 0. 8 2. 2 1. 2
12 全人工栽培 0. 7 2. 1 1. 2
3 讨论
分别考察了甲醇、50%乙醇、10%乙醇、流动
相 (乙腈-水 3 ∶ 97)、水等不同提取溶剂;超声、
回流等不同提取方式;并进行了提取时间为 15、
30、60 min,提取次数为 1 次、2 次,提取溶剂用
量为 20、50、100 倍药材量的考察。结果表明,以
50 倍药材量的 10%乙醇超声 60 min,1 次即基本
提取完全,与回流提取结果相差很小,因此本实验
采用该提取方法。
由测定结果可知,不同产地婆婆纳中梓醇、桃
叶珊瑚苷和胡黄连苷Ⅱ的含有量差别显著,高低差
异近 10 倍之多,说明药材产地的不同环境和土壤
条件或采收季节的差异对药材内在活性成分影响显
著。现有标准都没有对婆婆纳中活性成分定量测定
提出要求,因此制订科学合理的婆婆纳成分测定方
法,控制药材质量势在必行。本研究建立的测定方
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为探索制订完善的婆
婆纳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 青海省藏医院研究所,青海省药品检验所. 中国藏药:第
一卷[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42-246.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第七
卷[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04-405.
[3] 田 亮,周金云. 婆婆纳属植物的研究进展[J]. 中药材,
2004,27(1) :68-70.
[4] 康 桢,吴卫华,王俊杰,等. 桃叶珊瑚苷及其甙元的药
理研究进展[J]. 中 国 中 药 杂 志,2007,32 (24) :
2585-2587.
[5] 薛宏宇,韩 震,李光坤,等. 桃叶珊瑚苷提取及对细胞
氧化损伤保护作用[J]. 光谱实验室,2013,30(5) :
2202-2205.
[6] 郑 杰,刘 端,赵肃清,等. 杜仲叶桃叶珊瑚苷的酶法
提取及其抑菌活性[J]. 中药材,2012,35(2) :304-306.
[7] 杨春辉,马 莉,魏振平.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在防治糖尿
病方面研究进展[J]. 化学工业与工程,2011,28(6) :
68-73.
[8] 杨清俊,李宗泽,朱艳凌,等. 梓醇对高糖诱导 SH-SY5Y
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3,29
(3) :43-46.
[9] 谭灵莉,崔丹丹,祝慧凤,等. 梓醇对脑缺血后神经血管
单元构筑的影响[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14,30(1) :
44-48.
[10] 宋 冲,楚亚楠,贺桂琼,等. 梓醇对 APP /PS1 双转基因
小鼠焦虑行为和脑内神经元的影响[J]. 重庆医科大学学
报,2013,38(6):598-601.
[11] 宋 冲,楚亚楠,贺桂琼,等. 梓醇对淀粉样蛋白前体 /早
老素 1 双转基因小鼠老年斑和学习记忆的影响[J]. 中华
神经科杂志,2013,46(4):265-268.
[12] 赵 丽,郭云良,李晓丹,等. 胡黄连苷Ⅱ对脑缺血损伤
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的影响[J]. 中国药理学通
报,2014,30(2) :192-199.
[13] 逢芳芳,张美增,张 睿,等. 胡黄连苷Ⅱ在大鼠脑缺血
损伤中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最佳治疗剂量和时间窗[J]. 中
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11) :40-43.
318
2015 年 4 月
第 37 卷 第 4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April 2015
Vol. 37 No.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