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西藏青冈活性炭的制备、表征及吸附研究
李婉茹 刘涛 韩兴昊 韩兴年
(西藏农牧学院应用化学,西藏 林芝 860000)
摘 要:文章以青冈为原料,在管式炉氮气氛围下将化学活化好的原料制备成活性炭,对比研究了四种
不同的化学活方法,即二氧化碳活化法、磷酸(H3PO4)浸渍活化法、氢氧化钾(KOH)浸渍活化法和磷酸
钾(K3PO4)浸渍活化法,并对制备的活性炭进行元素表征、物理吸附性及表面官能团的表征。结果表
明,青冈是制备活性炭的优质原料,四种活化制备方法中,氢氧化钾(KOH)浸渍制备得到的活性炭比表
面积最大,四种活性炭均在活化后表面附着基团,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关键词:活性炭 青冈 制备
引言
活性炭是一种多孔炭材料,具有高度发达的孔隙
结构和巨大的比表面积,吸附能力强、化学稳定性好、
机械强度高、使用失效后易再生等特点[1]。随着我国
工业化程度加深,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活性炭已经成为
十分重要的工业产品,它在食品、医药、化学工业和环
保等许多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由于活性炭产
业在目前基本属于“资源消耗型”产业,因此,原料来源
成为一个限制活性炭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目前研究
较多的是生物质活性炭,生物炭的来源比较广泛,它具
有可再生、低污染、二氧化碳零排放等优点,同时原料
价格低廉、含灰分少,农林废弃物得到充分的利用(如
农作物秸秆[3]、稻壳[4]、木材[5]、椰壳[6]等)。活性炭的
主要成分是碳元素,也含有硫、氧、氮等元素,活性炭本
身无极性且表明呈疏水性,碳表面易被氧化或还原,在
这个过程中使其表面产生多种官能团。
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是壳斗科(Fa-
gaceae)青冈属(Cyclobalanopsis)树种。常绿乔木,高
达20m,胸径可达lm,树冠扁广椭圆形,树皮暗灰色或
淡褐色。小枝无毛,芽鳞多数,排列紧密。叶倒卵状长
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6~14cm,宽2~6cm,先端渐
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中部以上有尖锯齿,下
面微灰白色,被平伏毛,侧脉8~12对。雌花单生,或
2~4个簇生。壳斗盘状,包坚果1/3左右。壳斗上鳞
片排列成环状,环边全缘,坚果卵状圆柱形,直径约
lcm左右。青冈的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我国
西藏林芝市和昌都地区分布广泛,符合制备活性炭的
原料要求。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药品及仪器
材料:青冈收集于农牧学院后山,将原料去除表面
尘土等杂质,太阳下晒干后劈成直径约为3cm、长越
10cm的条状,放入烘箱中保持105℃下完全烘干,转
入干燥器中,作为制备活性炭原料。
药品:氢氧化钾、磷酸、磷酸钾等均为分析纯。
仪器:智能马弗炉DC-B-1、鼓风干燥箱LC-
223、分析天平 AL104、元素分析仪 Vario MACRO
cube、全自动物理吸附仪、电子天平BSA124S、傅里叶
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图1
1.2 青冈活性炭的制备工艺
青冈制备活性炭的工艺分为两种,一种为化学活
化法,一种为物理活化法。
42
学术探讨 《西藏科技》2016年9期(总第282期)
试验过程如下:炭化过程,将处理好的原料放入石英管
内进行炭化,以氮气为载气,气体流量为150mL/min,
炭化时间为120min,炭化温度为750℃;炭化后进行研
磨,过40目分子筛,炭化后的粉末进行活化。
化学活化法选取氢氧化钾、磷酸钾、磷酸三种方法
进行浸渍活化,分别取5g炭化后的青冈粉末放入3个
50ml烧杯中,按照一定的浸渍比,浸渍24h后置于
105℃的烘箱中干燥,干燥40min后用0.1mol·L-1的
HCl溶液洗涤去掉杂质,再用超纯水反复洗涤至中
性,抽滤、烘干至质量恒定后,平铺在刚玉舟内,放入管
式石英炉中活化,以氮气为载气,载气流量为150mL
·min-1进行活化,选择的活化时间为120min,活化温
度为500℃。物理活化法是将研磨后的青冈粉末直接
平铺于刚玉舟上,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在一定的温度进
行活化。
1.3 青冈活性炭的表征
活性炭的表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3.1 工业分析:检测依据GB/T 28731-2012固体
生物质燃料工业分析方法。
1.3.1.1 含水率的测定:称取一定质量的试样,在
105℃的鼓风中干燥2h,冷却至室温称重,继续烘干,
称量数次,到重量不发生变化为止。含水率计算公式:
M(%)=m1m×100
(2-1)
其中,M 为试样含水率,%;m 为称取试样的质
量,g;m1 试样干燥后失去的质量,g。
1.3.1.2 灰分的测定:称取一定质量的试样,均匀摊
在灰皿中,转入马弗炉后,加热至550℃,再此温度下
灼烧2h,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称量。灰分计算公式:
A=m1m×100
(2-2)
其中,A是试样灰分质量分数,%;m为称取试样
质量,g;m1为灼烧后残留的质量,g。
1.3.1.3 挥发分的测定:将坩埚预先灼烧至900℃,
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试样,放入900℃的马弗炉中,准
确加热7min,要求炉温在3min内恢复至℃不变,否则
实验失败。挥发分计算公式:
V=m1m×100-M
(2-3)
其中,V为挥发分质量分数,%;m为固体生物质
燃料试样的质量,g;m1 为试样加热后减少的质量,g;
M为试样水分质量分数,%.
1.3.1.4 固定碳的计算公式为:
F(%)=100-M-A-V(2-4)
其中,M为试样含水率;A为试样灰分;V为试样
挥发分。
1.3.2 元素分析:检测依据DL/T 568-2013燃料元
素的快速分析方法;对选定的标定用物质进行若干次
氢、氧和氮建立工作曲线;称取一定质量的试样装入容
器中封口,进行仪器分析。
1.3.3 比表面积:检测依据GB/T 19587-2004气体
吸附BET法测定固态物质比表面积。
1.3.4 总孔径和平均孔径:检测依据GB/T 21650.2
-2008压汞法和气体吸附法测定固体材料孔径分布
和孔隙度 第2部分:气体吸附法分析介孔和大孔。
1.3.5 红外光谱分析:检测依据JY/T 001-1996傅
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方法通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法
(Fourier Transform Infraced Spectrometer,简称FT
-IR)来测定活性炭表面的官能团种类。将青冈活性
炭样品少量至于玛瑙研钵中,以1∶200的量加入高纯
溴化钾,充分混合、研磨后用压片机压成透明薄片,放
入红外光谱仪中进行测定,采用2cm-1的分辨率,扫描
区间为400~4000cm-1进行扫描。
1.3.6 热重分析:检测依据JY/T 014-1996热分析
方法通则;升温速率为20℃/min,初温30℃,终温
900℃,终温保持0min,气体氛围为空气。
2 结果与讨论
2.1 青冈的化学性质
2.1.1 青冈的工业分析。青冈的工业分析如表1所
示。与广泛试用制备活性炭的原料锯末、椰壳、芦竹[7]
相比,青冈的水分含量少、灰分含量较低,挥发分为
0.53%,固定碳14.62%,是制备活性炭的优质原料。
52
《西藏科技》2016年9期(总第282期) 学术探讨
表1 青冈的工业分析
原料 水分(%) 灰分(%) 挥发分(%) 固定碳(%)
青冈 4.92 0.53 79.93 14.62
芦竹 2.20 1.40 74.2 22.2
锯末 9.40 0.68 77.8 21.5
椰壳 10.5 0.74 78.3 21.0
2.1.2 青冈的热重分析。为确定青冈活化温度最高
值,对青冈进行热重分析。图2为青冈的热重曲线,由
图可以看出,热重分析实验获得一定升温速率下的两
种不同特性曲线,一是热重曲线(TG),它是指物质重
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二是微商热重曲线(DTG),它
是指物质重量随温度变化的变化速率,是通过对 TG
曲线一次微分得出,反应的是样品重量变化率和样品
温度之间的关系。
图2 青冈的热重分析
从上图可以看出青冈的热分解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
一阶段在200℃以前,这一阶段TG曲线和DTG曲线
都较为平稳,没有明显的失重情况发生。第二阶段在
200~550℃,200℃时DTG曲线急剧变化,在氮气氛
围下蔗糖在这个阶段中热解生成小分子气体以及大分
子的可冷凝挥发成分而造成明显失重[8],主要的失重
和放热过程都发生在这一阶段。550℃以后热重趋向
平稳,为碳化阶段。因此,碳化温度选择550以上的温
度,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故在碳化过程中,选择温
度为750℃进行碳化。
2.2 活性炭的物理吸附表征
比表面积、总容积和平均孔径是表征活性炭吸附
性能的主要指标,因为这一指标可以直观的解释活性
炭产生吸附的原因,可以让人们对活性炭吸附有一个
更加深刻的认识,所以在活性炭材料的研究过程中,这
项检测指标是用的非常多的,是吸附性能非常重要的
表征数据。
表2 物理吸附表征
活化类型 比表面积(m2/g) 总容积(cm3/g) 平均孔径(nm)
青冈原料 0.7 0.006 36.47
氢氧化钾 2167.7 0.943 1.74
磷酸 44.2 0.032 2.88
磷酸钾 6.0 0.003 1.93
二氧化碳 867.8 0.437 2.01
实验得出,氢氧化钾活化得到的活性炭具备较大
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原因是
部分 KOH 与原料生成 K2CO3 和 K2O;另一部分
KOH在温度达到500℃时就可发生脱水反应生成
K2O,这些含钾化合物对碳的气化有催化作用,故活性
炭比表面积大大增加[9]。四种活化方法的孔径均集中
在2nm左右,属于窄孔径分布,吸附性能好[10]。
2.3 活性炭表面官能团及元素分析
2.3.1 活性炭红外光谱分析
图3 青冈红外光谱图
62
学术探讨 《西藏科技》2016年9期(总第282期)
图4 氢氧化钾碳化物红外光谱图
图5 磷酸氢钾碳化物红外光谱图
图6 磷酸钾碳化物红外光谱图
图7 二氧化碳化物红外光谱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活化方法具有不同的红
外谱图。参照表3给出的官能团归属分析,所有样品
在1684-1751cm-1范围内均有吸收,是因为红外光谱
中检测到-C=O,3571cm-1处有明显的吸收峰出现,
则是羟基或者氢键的伸缩振动引起的[11]。1145-
1250cm-1及1250-1399cm-1范围内的C-O和C-C
骨架振动等,可知样品中存在烃类、羰酸类、酮类和醛
类等大分子物质[12]。
表3 样品热解产物及官能团归属分析
波数(cm-1) 峰中心(cm-1) 官能团 振动类型 产物归属
1615-1845 1700 -OH 弯曲 结晶水
3520-3860 3571/3729 -OH 伸缩
2382-2310 2360/2322 -C=O 伸缩
632-702 650/669/690 指纹带 CO2
2070-2130 2115 -CO 伸缩 CO
2162-2207 2177 -CO 伸缩
3018 3018 -CH 伸缩 甲烷
2972 2972 -CH 伸缩
1303-1306 1305 指纹带
3523-3648 3571/3595 -OH 伸缩
1270-1363 1314 -OH 变形 醇类
1073-1140 宽/1106/1122 -CO 伸缩
2744-2897 2720 -CH 弯曲
宽/2818 -CH 伸缩 醛类
1680-1750 1719/1733/1747 -C=O 伸缩
795-972 宽 -CH 变形 羧酸类
3523-3586 3560 -OH 伸缩
72
《西藏科技》2016年9期(总第282期) 学术探讨
1717-1776 1733/1747 -C=O 伸缩
1396-1458 1417 -OH 变形
1211-1321 1206/1313 -CO 伸缩
1700-1739 1719/1724/1733 -C=O 伸缩
1746 1746 -C=O 伸缩 酮类
1250-1339 1314/1289/1269 C-C 骨架
1145-1250 宽/1206 C-C 骨架
2.3.2 活性炭元素分析
表3 化学元素分析
活化类型 Car(%) Har(%) Nar(%) St,ar(%)
青冈原料 46.97 5.78 0.14 0.11
氢氧化钾 79.38 0.34 0.58 0.14
磷酸 85.79 2.36 0.56 0.15
磷酸钾 83.90 0.60 0.92 0.18
二氧化碳 90.24 0.48 1.09 0.16
由上表可见,活性炭的含碳量远远高于青冈原料,
并且含氢较少,不同的活化方法所得的活性炭N、S元
素的含量不同,青冈是优质的活性炭原料。
3 结束语
我国活性炭正向着多品种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因
此活性炭原料尤为重要,本研究证明青冈灰分少,是制
备活性炭的优质原料。以青冈为原料的四种活化方法
制备的活性炭均具较好的孔径分布和表面官能团附
着,因此,都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其中,氢氧化钾法
的比表面积最大,且表面附着官能团较多,是最优制备
方法。合理开发利用西藏青冈,将会为西藏本地居民
带来可观收益。
参考文献
〔1〕贺近恪,李启基,等.林产化学工业全书[M].北
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919-1068.
〔2〕谢志刚,刘成伦.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应用进展[J].
工业水处理,2005,25(7):10-12,17.
〔3〕LIN S H·JUNG R S.Adsorption of phenol and
its derivatives from water using synthetic resins and
low-cost natural adsorbents:A review[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9,90 (3):1336
-1349.
〔4〕胡志杰,李淳,水蒸气活化制备稻壳活性炭的研究
[J],生物质化学工程,2007,41(5):21-24.
〔5〕HAMEED B H,RAHMAN A A.Removal of
phenol from aqucous solutions by adsorption onto ac-
tivated carbon prepared from biomass material[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cals,2008,160(2-3):
576-581.
〔6〕蒋柏泉,曾芳,等.椰壳活性炭的制备及吸附酸性
大红GR燃料动力学[J].工业水处理,2014.34(6):14
-20
〔7〕孙媛媛.芦竹活性炭的制备、表征及吸附特性[D].
山东:山东大学,2014.
〔8〕王新运,陈明强,王君,万新军.生物质热解动力学
模型的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9(26):61-63.
〔9〕崔静,赵乃勤,李家俊.活性炭制备及不同活性炭
的研究进展[J].碳素技术,2005(1):26-30.
〔10〕KAMEGAWA K,YOSHIDA K.Pa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weling porous carbon beads
[J].Carbon,1997,35(5):631.
〔11〕Sahu,J.N.J.Acharya,and B.C.Meikap,Opti-
mization of production conditions for activated car-
bons from Tamarind wood by zinc chloride using re-
spo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Bioresource Tech-
nology,2010.101(6):1974-1982.
〔12〕任强强,赵长遂,郑赞等.基于红外联用分析的木
质素热裂解动力学研究[J].2007,13(1):50-54.
编校 洛松拉措
82
学术探讨 《西藏科技》2016年9期(总第28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