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 收稿日期] 2010-05-25;2010-11-02修回
[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6BAD03A0303)
[ 作者简介] 张卫方(1983-),男 ,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植物生理生态。 E-mai l:w eifangjn@163.com
*通讯作者:刘映良(1975-),男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从事森林生态和恢复生态方面研究。 E-m ail:Liuyl-23@126.com
[ 文章编号] 1001-3601(2010)12-0823-0080-02
荔波瘤果茶种子形态及其脂肪特性分析
张卫方 , 刘映良* , 杜兴乔
(贵州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 贵州 贵阳 550001)
[摘 要] 为了对荔波瘤果茶种子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测定了荔波瘤果茶种子的千粒
重 、种子形状 、含水量 、粗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 ,初步分析了荔波瘤果茶种子的形态和脂肪特性 。结果表明:荔波瘤果茶种子呈略扁的瓣状形态 ,种子千粒重为(1 508.825±36.668)g ,含水量为(10.62±0.44)%,
粗脂肪含量为(27.24±0.22)%,种子油中不饱和脂肪酸油酸 、亚油酸含量分别为 77.67%和 7.94%。说明 ,
荔波瘤果茶种子形状较大 ,种子含油量较高 ,种子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关键词] 荔波瘤果茶种子;种子形态;脂肪特性[中图分类号] S571.9 [文献标识码] A
Morphology and Fat Characteristics of Camellia rubimuricata Seeds
ZHANG Wei-fang , LIU Ying-liang* , DU Xing-qiao
(College of Li f e Science ,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 Guiyang , Guizhou 550001 , China)
Abstract:The 1000-seed w eight , morpholo gy , water content , crude fat content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Camel lia rubimuricata seeds were determined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Camel lia rubimuricata seed resources.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s seed morphology is
petaloid-shaped w ith slight f lat , it s 1000-seed weight , water content , crude fat acid content , o leic acid
content and linoleic acid content is(1508.825±36.668)g , (10.62±0.44)%, (27.24±0.22)%, 77.67%
and 7.94%respectively .Camel lia rubimuricata seed wi th big size , higher oi l content and high unsaturated
fat ty acids is of highe r nutrition and heal th value.
Key words:Camel lia rubimuricata seed;seed morphology ;fat characteristics
荔波瘤果茶(Camel lia rubimuricata Chang et
Z .R.Xu)产自贵州省荔波县 ,是贵州的特有种 。属
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 ia),灌木 ,生长
于海拔 700 ~ 800m 的石灰岩山地林中[ 1] 。山茶属
中大部分物种具有很重要的经济利用价值 ,其种子
含油率高 ,是重要的食用油和工业用油[ 2] ;大多数种
类树形美观 ,花朵鲜艳 ,极具观赏价值 ,是很好的园
林绿化树种;有少数种类还可供药用[ 3] 。迄今为止 ,
有关荔波瘤果茶种子形态及脂肪组成方面的研究鲜
见报道。本文旨在通过对荔波瘤果茶种子形态及脂
肪组成的研究分析 ,为荔波瘤果茶种子资源的合理
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荔波瘤果茶种子于 2008 年 、2009年取至贵州
省荔波县茂兰喀斯特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1.2 方法
1.2.1 种子重量的测定 从净度分析后的全部净
种子中 ,经均匀混合后随机取 1 000粒 ,用电子天平
称重(精确度为 0.001 g),重复 3次 。
1.2.2 种子形状的测定 从净度分析后的全部净
种子中 ,随机选取 30颗种子 ,用游标卡尺(精确度
0.01mm)分别测量种子的长度 、厚度和直径 ,每次
测量 10颗 ,重复 3次。
1.2.3 种子含水量的测定 荔波瘤果茶种子含水
量的测定参照宋松泉等[ 4] 的方法。将洗净干燥的铝
盒置于 105℃恒温干燥箱中烘 4h ,取出放入干燥器
冷却至室温 ,称重(W 1)。从净度分析后的净种子中
随机取样 ,放入预先干燥的铝盒内称重(W 2)。铝盒
打开连同盒盖于恒温干燥箱中(103 ±2)℃烘干
17 h ,取出盖紧盒盖 ,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分析
天平称重 ,得干样品和瓶重(W 3)。样品测定作 3个
重复 ,计算含水量 。
种子含水量/ %=
试样烘干前重(W2-W1)-试样烘干后重(W3 -W1)
试样烘干前重(W2 -W1) ×100
1.2.4 种子粗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测定
1)种子粗脂肪含量测定参照宋松泉等[ 4] 的方
法 。种子去壳置 105℃烘箱中烘 1h ,粉碎 ,过 40目
筛 。索氏提取器接收瓶用少量石油醚洗净 、编号(3
个重复),置于 103 ~ 105℃中烘 2h ,取出置于干燥
器内冷却至室温 ,称重(m2)。称取待测样品(mA),
贵州农业科学 2010 , 38(12):80~ 81 Guizhou Ag ricultural Science s
装入滤纸包 ,试样上面塞以脱脂棉 ,将滤纸包放入索
氏提取器提取管内。向已称重的接收瓶中倒入 1/2
的石油醚 ,连接索氏提取器的各部分 ,70℃水浴加热
抽提 5 h 。抽提完毕 ,将索氏提取器接收瓶于 105℃
烘箱中烘 1h ,置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 , 称重 ,再烘
0.5 h ,冷却 ,再称重 ,直至恒重(m1)为止 。根据接收
瓶增加的质量 ,计算粗脂肪含量。
粗脂肪/ %=(m2 -m1)
mA
×100
2)种子脂肪酸组成分析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法
进行 。主要仪器为日本岛津 GC-2014 型气相色谱
仪 ,配 FID检测器。样品处理采用甲酯化方法 。气
相色谱分析条件:石英毛细管柱型号:DB-nAX ,
3cm×0.25mm;柱温:180℃保持 1min ,以 6℃/min
的升温速率升到 240℃,保持 5min;检测口温度:
FID 240℃;进样口温度:240℃。
1.3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均采用 Excel 2003 和 SPSS 16.0软
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荔波瘤果茶种子重量和形状
经测定 , 荔波瘤果茶种子含水量为(10.62±
0.44)%,种子千粒重较重 ,达(1 508.825±36.668)
g ;种子长(18.16 ±0.825)mm , 种径(13.81 ±
0.463)mm ,种子属灌木中较大粒的种子 ,种子呈略
扁瓣状 。
表 荔波瘤果茶种子油中各脂肪酸的含量
Table The content of diffe rent fa tty acids in oil of Camellia rubimuricata seeds
脂肪酸 Fa tty acids 分子式 Fo rmula 分子量 M olecula r weight 相对含量/ % Re lativ e content
豆蔻酸 Myristic acid C14 H28O 2 228 0.05
棕榈酸 Palmitic acid C16 H32O 2 256 10.96棕榈油酸 P lamito le tic acid C16 H30O 2 254 0.14
硬脂酸 Stearic acid C18 H36O 2 284 2.31油酸 Oleic acid C18 H34O 2 282 77.67
亚油酸 Linoleic acid C18 H32O 2 280 7.94亚麻酸 Linolenic acid C18 H30O 2 278 0.38
花生酸 Arachidic acid C20 H40O 2 312 0.55
2.2 荔波瘤果茶种子粗脂肪含量及组成
本试验测定 ,荔波瘤果茶种子粗脂肪含量为
(27.24±0.22)%,种子脂肪油含量较高 ,超过大豆
种子的平均含油量(20%~ 22%)[ 13] ,因此 ,瘤果茶
种子是一种具有开发潜力的木本油料植物。根据荔
波瘤果茶种子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测定结果(表),
荔波瘤果茶种子共鉴定出 8种化合物 ,其中 ,饱和脂
肪酸 4种 ,含量占总量的 13.91%;不饱和脂肪酸 4
种 ,占总量的 86.09%。C18酸的含量占脂肪酸总量
的88.30%,且油酸含量为 77.67%,约占 C18酸的
90.22%,亚油酸含量为 7.94%。可见 ,荔波瘤果茶
种子油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3 结论与讨论
1)种子重量是测定 1 000 粒种子的重量(即千
粒重),种子千粒重是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千粒重
大的种子 ,通常具有充实 、饱满 、均匀等优良特性 ,在
田间往往表现出苗率高 ,幼苗生长健壮以及作物产
量高。此外 ,宋松泉[ 4] 等研究认为:千粒重是衡量种
子顽拗性的特征之一 ,顽拗性种子的千粒重通常大
于 500 g ,这一特征初步为制定种子的研究和贮藏策
略提供了方便。本试验结果表明 ,荔波瘤果茶种子
千粒重为 1508.825±36.668 g ,属于顽拗型种子 。
一般而言 ,种子千粒重越大 ,种子活力也就越高 ,但
当种子增大到一定程度时 ,种子的活力又会呈现出
下降的趋势 ,这可能是因为大粒种子表面积大 ,丧失
水分较快 ,种子活力降低也较快 ,从而造成萌发率
低[ 5] 。
2)种子的形状 、大小与种子传播扩散密切相
关[ 6-10] 。灌木中的大种子容易被捕食 ,而且生产大
种子可能对繁殖分配时资源要求高;大种子扩散能
力有限 ,不能到达更多的未被占据的适合生存的生
境中 ,对物种发展不利;也有研究认为 ,种子大小和
植物生活型有关[ 11] 。通过对荔波瘤果茶种子长度
和种子厚度的测量分析发现 ,荔波瘤果茶种子自身
形状较大 、呈略扁瓣状的特点可能导致其自身传播
受限 ,种的发展受到胁迫 ,从而形成了仅存于贵州茂
兰地区 ,而且在全国其他地方未有发现的现状。
3)种子含水量是影响种子贮藏寿命的主要因
素之一 。低于安全含水量的种子在贮藏中能较好地
保持活力。如果种子含水量过高 ,则种子的劣变速
率加快 ,导致活力下降与贮藏寿命缩短 。通过测定
种子含水量 ,能及时了解种子含水量的变化动态 ,对
种子贮藏具有重要意义[ 4] 。根据彭幼芬[ 12] 的方法 ,
含水量 4%~ 6%,可贮藏 15年以上 ,当种子含水量
为 10%~ 15%时 ,种子可贮藏 3 ~ 15 年 ,若含水量
达到 18%~ 25%时 ,种子只能贮藏 1年左右 。荔波
瘤果茶种子含水量在 10%~ 15%,据此认为 ,荔波
瘤果茶种子的贮藏时间为 3 ~ 15年。
4)在我国 ,茶油是最好的食用油 ,其色清而味
香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长期食用茶油有益人体健
康 。医学研究表明[ 15] ,不饱和脂肪酸有明显降低高
密度脂蛋白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进而减少高血压 、心
(下转第 85 页)
·81· 第 12 期 张卫方 等 荔波瘤果茶种子形态及其脂肪特性分析
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与其亲水基团的种类 、疏水基
团的结构与碳链长度有直接的关系[ 10-13] 。一般而言 ,
所选用表面活性剂降低喷施液表面张力的能力越强 ,
喷施液越容易在叶面润湿 ,越有利于养分渗透。
试验结果表明 , TBP 、DES 和 DESU 3种助剂
的最佳喷施浓度分别为 60mg/ L 、40mg/ L 和
40mg/L。表面活性剂对促进和提高植物对其他物
质(如植物保护剂 、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等)的吸收
有着显著的效果 ,但是农药及添加表面活性剂的大
量使用给环境尤其是土壤 、水质等带来了严重污染 ,
有些表面活性剂甚至对人体有害。因此 ,有关表面
活性剂的使用安全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 ,进入 21
世纪 ,粮食问题日益严重 ,农业对表面活性剂的需求
会更大 ,筛选高效低毒或无毒的表面活性剂有助于
控制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同时对提高食品质量
确保食品安全有重要的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 Bianchi G , Avato P.Surface w axes f rom g rain , leave s
and husks o f maize(Zea mays L.)[ J] .Cereal Chem ,
1984 , 61:45-47.
[ 2 ] 徐燕莉.表面活性剂的功能[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 , 2000:21.
[ 3 ] 王 强 ,王邦俊.表面活性剂 PPJ 对小麦叶子吸收营
养物质的影响[ 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1 , 23(2):
113-116.
[ 4] 叶小利 ,李学刚 ,陈时洪 , 等.表面活性剂对大豆叶面
气孔和蜡质层影响研究[ J] .大豆科学 , 2000 , 19(1):
49-56.
[ 5] 赵世民.表面活性剂:原理 、合成 、测定及应用[ M] .北
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 2005:292-296.
[ 6] 徐爱东.增施铁肥提高小麦抗盐性研究[ J] .安徽农业
科学 , 2009 , 37(9):3898-3899.
[ 7] 朱世江 ,李道高.植物的缺铁失绿症[ J] .绵阳农专学
报 , 1994 , 11(4):15-18.
[ 8] 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 M ]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5:225-227.
[ 9] 肖 艳 ,唐永康 ,曹一平 , 等.表面活性剂在叶面肥中
的应用与进展(续)[ J] .磷肥与复肥 , 2003 , 18(5):6-
8.
[ 10] Lee J J , Dew ey D H.Infiltra tion of ca lcium solutions
into “ Jonathan” apples using tem pera ture differentials
and surfactants[ J] .J Ame r Soc Ho rt Sci , 1981 , 106:
488-490.
[ 11] 刘纲勇 ,王 军.碳链长度对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体
系的影响[ J] .日用化学工业 , 2001(6):10-13.
[ 12] 曹 亚 ,李惠林 ,徐 僖.羧甲基纤维素系列高分子表
面活性剂的嵌段结构对其形态和性能的影响[ J] .高
分子学报 , 2001(1):3-7.
[ 13] 罗明道 ,颜肖慈 ,张高勇.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性
质问关系的研究[ J] .日用化学工业 , 2002 , 32(3):5-
9.
(责任编辑:彭 艳)
(上接第 81页)
脏病及中风等疾病的发病率。荔波瘤果茶种子不仅
含油量较高 ,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高 ,种子油中不
饱和脂肪酸油酸 、亚油酸含量分别为 77.67%、
7.94%,总量为 85.61%,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
健价值。而且 ,荔波瘤果茶是在粮食作物和其他经
济类作物较难生长的荔波典型喀斯特地貌山地上生
长 ,不与其他作物争地。因此 ,利用喀斯特地貌的山
地推广种植荔波瘤果茶 ,充分开发其在食用 、医疗保
健方面的应用价值 ,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
[ 参 考 文 献]
[ 1 ] 贵州植物志编辑委员会.贵州植物志:第 5 卷[ M] .成
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 1988.
[ 2 ] 张国彬 ,玛玲玲 , 周吉源.山茶属植物的研究现状与展
望[ J] .湖北林业科技 , 2004(2):45-49.
[ 3 ] 罗春清 ,谭晓风 , 漆龙霖.山茶属植物分类综述[ J] .中
南林学院学报 , 1999 , 19(3):78-81.
[ 4 ] 宋松泉 , 程红焱 , 龙春林 , 等.种子生物学研究指南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05:3-18.
[ 5 ] 杨期和 , 杨 威.热带植物种子萌发影响因素初探
[ J] .种子 , 2001(5):45-48.
[ 6 ] 刘志民 ,李雪华 , 李荣平 ,等.科尔沁沙地 70 种植物繁
殖体形状比较研究[ J] .草业学报 , 2003 , 12(5):55-
61.
[ 7 ] Hammond D S , Brow n V K.Seed size o f w oody plants
in relation to disturbance , dispersal , soil ty pe in w et
neo tropical fo rests[ J] .Eco logy , 1995 , 76:2544-2561.
[ 8 ] H ughes L , Dunlop M , F rench K , et a1.Predicting
dispe rsal spec tra :A minimal set of hypothese s ba sed
on plant attributes[ J] .Journal of Ecolo gy , 1994(82):
933-950.
[ 9] Leishman M R, Westoby M , Jurado E.Co r relates o f
seed size variation:A comparison among five temper-
ate flo ras[ J] .Journal o f Eco log y , 1995(83):517-530.
[ 10] Westoby M , Jurado E , Leishman M.Compa rativ e evo-
lutiona ry ecolog y o f seed sizes[ J] .T rends in Eco lo gy
and Evo lution , 1992 , 7(11):368-372.
[ 11] Hammond D S , Brow n V K.Seed size o f w oody
plant in relation to disturbance , dispersal soil type in
w et neo tropical fo rests[ J] .Ecology , 1995 , 76(8):
2544-2561.
[ 12] 彭幼芬.世界林木种子生理研究的概况和趋势[ J] .世
界林业研究 , 1998(2):8-12.
[ 13] 中国油脂植物编写委员会.中国油脂植物[ 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987:210-538.
[ 14] 雷治国 ,黄永芳 ,何会蓉.油茶及其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 J] .经济林研究 , 2003 , 21(4):123-125.
[ 15] 王敬勉 ,廖德胜 ,张永洪.葡萄籽油的营养及食疗价值
研究[ J] .营养学报 , 1996 , 18(2):221-223.
(责任编辑:聂克艳)
·85· 第 12 期 王 冰 等 表面活性剂对小麦吸收 Fe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