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江西林业科技 1999年第 4期
青皮竹种竹育苗方式择优试验
华新运 ,戴金保 ,李秋英
(江西省抚州地区林科所 ,临川 344000)
摘 要:营建青皮竹人工纸浆用材林基地 ,采用种竹繁苗 ,以苗成丛造林既能提高造
林成活率减少造林成本 ,又能促使林木较快郁闭 ,提早投产。 为了探讨较适用的种竹
育苗方式 ,本试验从竹种粗细、长短及栽植方式、育苗株行距 4个因素着手 ,设置 12
个处理 ,经 2年试验 ,认为种竹以 40cm长 , 2cm粗 ,株行距 40cm× 50cm ,斜栽或平埋
育苗效果较理想。
关键词: 青皮竹 ;育苗方式 ;试验
中图分类号: S795. 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6-2505( 1999) 04-0012-02⒇
青皮竹 ( Bambusa tentilis )纤维含量高
达 47. 5% (毛竹 31. 6% ) ,纤维长达 2480μm
(毛竹 2080μm) ,造纸废料木质素的含量为
0. 75g /cm
3
(毛竹 0. 81g /cm3 ) ,是上等的造纸
原料。为了发展我省造纸事业 ,江西省林业厅
对营建优质丛生竹纸浆用材林原料基地十分
重视 ,并决定由省林业科技推广站牵头在抚
州、宜春两地“九五”期间分别营造 6667hm2
用材林。 《优质丛生竹纸浆用材林建设》项目
1996年已列入国家星火计划。为了加速人工
林基地建设步伐 ,尽快繁育出大批优质苗木
供造林使用 ,从 1996年开始我们在青皮竹引
种埋杆育苗的基础上 ,针对种竹粗细、留杆长
短、栽植方式及育苗株行距 4个主要影响苗
木单位面积产量的因素开展了试验。
1 试验方法
在我省利用青皮竹种竹带蔸育苗以往很
少有人作过探讨 ,其育苗时种竹多粗 ,留杆多
长 ,密度多大 ,直栽、斜栽还是平埋为宜都没
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本次试验采用正交
田间设计 , 4因素 3水平 ,选用 L9( 34 )表安排
试验。 各因素及水平情况见表 1。
表 1 因素及水平
水 平
因 素 粗 (± 0. 2)
( cm )
长
( cm)
方 式 株行距
( cm)
1 4 80 平 埋 60× 50
2 3 60 30°斜栽 50× 50
3 2 40 直 栽 40× 50
试验地位于抚州地区温泉试验林场。
1996年每处理样本 20株 , 1997年各处理样
本 30株。由于试验用地很少 ,土壤条件一致。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 1 两年试验结果按成苗率、苗木产量列于
表 2
表 2 青皮竹育苗试验数据统计 单位: cm
因素 A种竹长
B
种竹粗
C
方式
D
株行距
成苗率% 产苗量 (根 )
X X X X X X
试
验
号
1 1 1 1 1 17 35 52 35 59 94
2 1 2 2 2 37 60 97 89 118 207
3 1 3 3 3 0 30 30 0 25 25
4 2 1 2 3 17 50 72 56 85 141
5 2 2 3 1 7 0 7 9 0 9
6 2 3 1 2 27 60 87 68 100 168
7 3 1 3 2 10 5 15 23 8 31
8 3 2 1 3 30 20 50 82 30 112
9 3 3 2 1 13 75 88 25 133 158
根据表 2利用重复正交试验分析法进行
方差分析得结果列于表 3。
·12·
⒇ 收稿日期: 1998- 08- 17
作者简介:华新运 ( 1956- ) ,男 ,江西崇仁人 ,江西抚州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营、造林研究 .
DOI : 10. 16259 /j . cnki . 36 -1342 /s. 1999. 04. 006
表 3 育苗试验方差分析
变差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均 方 均方比 Fα 最优水平
成
苗
率
%
A
B
C
D
误差
总和
56. 3
399. 0
3634. 3
274. 3
4521
8516
2
2
2
2
9
17
28. 2
199. 5
1817. 2
137. 2
461. 3
0. 06
0. 43
3. 94*
0. 30
F0. 05= 4. 26
F0. 10= 3. 01
C2
产
苗
量
A
B
C
D
误差
总和
54. 3
644. 3
17077
2094. 3
9290. 5
29160. 5
2
2
2
2
9
17
27. 2
322. 2
8538. 5
1047. 2
1032. 2
0. 03
0. 31
8. 27*
1. 01
F0. 01= 8. 02 C2
从方差分析表中可知育苗时种竹大小、留
杆长短以及株行距在本试验中对育苗结果影
响不明显。育苗方式则对试验结果影响很大。
2. 2 为了进一步了解 3种育苗方式的差异
情况 ,作多重比较得表 4。
表 4说明第一水平与第二水平无显著性
差异 ;第一二水平与第三水平均有显著性差
异 ;第三水平效果最差。
3 水平选优
通过试验分析不难找出各因素水平选优
的结果:
1)种竹长短、种竹粗细对试验结果的影
响差异不显著 ,本着减少种竹成本且生产操
作方便原则选择第三水平为宜 ,即种竹长
40cm ,粗 2cm。
表 4 C因素多重比较
试验水平 各水平平均数 k1- ki k2 - ki 显著水平
成
苗
率
k1
k2
k3
63
85. 7
17. 3
22. 7
45. 7* 68. 3* *
t0. 05= 34. 5
t0. 01= 47. 6
产
苗
量
k1
k2
k3
124. 7
168. 7
21. 7
44
103* * 147* *
t0. 05= 51. 8
t0. 01= 71. 2
2)育苗株行距 3种水平差异不明显 ,为
充分节约繁苗用地 ,减少育苗管理费用 ,使单
位面积内年产苗量最大 ,选择株行距小的 ,即
株行距 40cm× 50cm。
3)繁苗方式以第二水平斜栽最好 ,但斜
栽和第一水平平埋无显著差异。
综合 4因素选优结论: 青皮竹繁苗时种
竹以 40cm长 , 2cm 粗 ,按株行距 40cm×
50cm斜栽或平埋效果最好。
(参考文献略 )
(上接第 9页 )
PK+ A组的生长情况不如对照。对于组培苗
造林、 PK组、 PK+ A组略高于对照 ,但 PZn
组不如对照。
表 3 赤桉造林施肥各配方高生长增加的速度对比
配 方 30d 45d组培苗 实生苗 组培苗 实生苗
N PK+ A
N PK
PK
PK+ A
PZn
对照
10. 20cm
18. 7cm
5. 5cm
8. 2cm
2. 9cm
5. 3cm
5. 9cm
8. 7cm
3. 2cm
2. 9cm
6. 0cm
4. 5cm
15. 1cm
25. 6cm
7. 5cm
12. 8cm
5. 7cm
7. 4cm
12. 0cm
15. 4cm
6. 6cm
6. 0cm
13. 1cm
9. 9cm
5 经济成本核算
N100 P100 K50的配方造林施肥每株施
N H4NO32. 86g ( 2. 00 /元 kg )、 NaH2 PO4·
2H2O 5. 04g ( 10. 00元 /kg )、 KCl0. 96g ( 2. 00
元 /kg ) ,每 hm2按 4500株计算 ,肥料成本
261. 30元 ; N PK+ A组配方每 hm2约 279
元 ; PZn配方每 hm2约 198元。
6 分析与讨论
N 100 P100 K50的配方无论对组培苗造林或
实生苗造林都是最好的配方 ,高径比生长都
比其他配方组快。但高径比比其他组分增加
的值大 ,高径比较大 ,而高径比是衡量苗木质
量的主要指标。 我们这次试验主要从高、径、
叶、生物量增加的速度考虑的 ,而究竟以怎样
最合适的 N PK配比 ,才能使苗木的高径比
生长达到 100∶ 1的标准及这样的配方肥 ,苗
木究竟能消耗多长时间及这些肥料耗净后 ,
树木增加的产值是多少……等等 ,有待继续
研究。
参考文献:
[1 ]广东雷州林业局 .桉树栽培与利用 [M ].北京:农业出版
社出版 , 1978.
[2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桉树栽培 [C ] .罗马:粮农组织
出版 , 1979.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