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贝叶棕生物学特性及繁殖栽培技术



全 文 :作者简介:罗文扬(1965-),南方棕榈协会理事 , 大学本科 ,助理研究员 ,长期从事园林绿化 、果树盆栽等方面科研和生产工作。
  收稿日期:2006-07-14
贝叶棕生物学特性及繁殖栽培技术
罗文扬 1 胡建湘 2 韩 骅2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广东湛江 424091;2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 ,云南勐腊 656303)
摘 要:本文介绍贝叶棕的神秘佛教文化色彩 、形态特征 、生长及适应性 , 总结了贝叶棕的繁殖栽培技术。
关键词:贝叶棕;繁殖;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8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06)08-60-02
  贝叶棕(CoryphaUmbraculifeaLinn)是棕榈科贝叶棕
属的一种常绿乔木 ,原产亚洲热带的印度 、斯里兰卡等地 ,
树高 18-20m,长得高大 、雄伟 ,树干笔直 、浑圆 ,没有枝
桠 ,树冠像一把巨伞 ,叶片如手掌般散开 ,给人一种庄重 、
充满活力的感觉 ,是热带地区绿化环境和极具佛教文化神
秘色彩的优良树种 。
1 贝叶棕神秘的佛教文化色彩
贝叶棕曾是东南亚地区文化的传播者 。很早以前 ,东
南亚人民就开创了用贝叶棕的巨大叶片来记录自己民族
的文字 ,因此东南亚文化在历史上有 “绿叶文化 ”之称。
佛教上赫赫有名的 “贝叶经 ”也就是用贝叶棕之叶片制作
而成的。有人认为贝叶棕是一种地理和民族文化的标记
树 。只要是热带地区 ,哪里有佛教 ,哪里就有贝叶棕 。西
双版纳的傣族信奉小乘佛教 ,佛寺院内种植的贝叶棕原产
印度 、斯里兰卡等地 ,据研究 ,它们是随着小乘佛教的传
播 ,由印度经缅甸而被引入的 ,至今已有 700多年的历史
了 。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同东南亚地区人民一样 ,很早就
有用贝叶代 “纸 ”记录自己民族文化的历史。他们把剑形
的贝叶叶片经过简单的加工:修整 、压平 、水煮 、晒干 ,然后
装订成册 ,用特制 “铁笔 ”就可在上面流利刻写文字了 ,刻
完后涂上植物油 ,叶面上就出现清晰的字迹。贝叶经久耐
用 ,使用次数的增加不但不会褪色反而能使字迹越来越清
楚 ,现存百年之久的贝叶经仍字字清晰可辨。傣族有着悠
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贝叶作为载体使之得以记载并流
传至今。据说其中仅经书就有 8万 4千部之多 ,内容涉及
佛教经典 、医学理论 、文学艺术等等。在中国 ,傣医药与中
医 、藏医 、蒙医并列被人们称为四大医药 ,就是因为傣医药
的理论 、历史 、临床经验等都是刻定在贝叶上 ,今天才得以
整理发掘 ,并在西双版纳建立了傣医药研究所 、傣医院等。
傣族的文学作品丰富多彩 ,数量众多 ,在中国的 55个少数
民族中首屈一指 ,仅上千行的叙事长诗就有 500多部 ,如
《巴塔麻嘎捧尚罗(创世史诗)》、《葫芦信 》、《松帕敏和嘎
西娜 》、《召树屯(孔雀公主)》等 ,如若不是刻写在贝叶上 ,
这些优美动人的长诗就将被历史的长河所淹没 ,今天的人
们就再也欣赏不到这些珍品了 。因为贝叶棕在文化上有
着重要价值 ,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人民视贝叶棕为自己文
化发展的象征 ,并常常以此引为自豪 ,甚至将贝叶棕加以
神化 ,认为只有心诚的佛爷才能种活它。但是 ,科学家已
经揭开了这个谜 ,能否种活贝叶树的关键是能否掌握它的
催芽和种植枝术。贝叶棕不仅是绿化环境的优良品种 ,而
且还有一大植物奇观 ,它大约 40a开花 1次 ,一生只开 1
次花 ,然后结果 ,果熟即整株死亡 ,留下 “儿孙满园 ”。这
在植物学上叫做 “一次性花果植物 ”。
2 形态特征
茎单生 ,高达 18-20 m,最高可达到 23m,径粗 50 -
85cm,叶脱落后有叶痕及深沟 。叶掌状 ,叶长 1.5 -2 m,
宽 2.5-3.5 m,深裂 ,有 80-100枚裂片 ,裂片成剑形 ,长
60-100cm,顶端 2裂 ,宽 7 -9cm,两端的较窄 ,仅宽 4-
6cm,革质 ,有光泽;叶柄长 2.5 -3 m,宽 7 -10cm,厚 5-
7cm,上面有槽 ,两侧有短齿 ,延长的中肋明显粗 ,长达 70
-90cm。雌雄同株;花序顶生 ,尖塔形;佛焰花序初期为纺
锤形 ,开裂后抽出花序 ,有 30-35个分枝 ,上短下长 ,上部
的约 1m,而下部的长达 3.5 m,总花序穗长达 4 -5 m;花
小 ,乳白色 ,具臭味。果实圆球形 ,径 3.2 -3.5cm,淡绿
色 ,内有种子 1粒 [ 1] 。
3 生长发育及适应性
贝叶棕的原产地 ,处于北纬 6°-10°,海拔 500 -600
m,年均温 25-28℃,年降雨量 3000㎜。贝叶棕表现出一
定的生态适应能力 ,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 ,能正常生长 、开
花结果并繁殖后代。贝叶棕在西双版纳主要在北纬
21°10′-22°40′,海拔 500-600 m,年均温 20-22℃,年降
雨量 1200-1900㎜。处于广东省湛江市的中国热带农业
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北纬 21°10′,海拔 28 m,年均
温 22.7℃,年降雨量 1600㎜ ,种有 4株贝叶棕 ,生长良好 ,
树高约 10m,但至今未见开花结果 ,因而尚不能知道贝叶
棕在当地能否开花结果 。以上表明 ,贝叶棕具一定的生态
适应能力。
3.1 生长习性  在西双版纳 ,贝叶棕不同时期生长节律
不同 ,根据年物候观察统计 ,贝叶棕成年树一年抽生 8-9
片新叶 ,湿热季(6-8月)叶片抽生很快 ,平均每月抽生
1 -2片 ,冬季很少抽生新叶 。早期适宜半荫蔽 ,生长期要
60 安徽农学通报 , AnhuiAgri.Sci.Bul.2006, 12(8):60-61
DOI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06.08.029
求阳光充足 。每年抽叶 6-9片 ,抽叶至展开需经 100 -
120d。
表 1 原产地与西双版纳 、湛江气候条件比较
   项目
产地    北纬 海拔(m)
年均温
(℃)
年降雨量
(mm)
西双版纳 21°10′-22°40′ 500-600 20-22 1200-1900
湛江
(南亚热作所) 21°10′ 28 22.7 1600
原产地 6°-10° 500-600 25-28 3000-
  植株生长速度特别是幼苗期很大程度上受生态因子
的影响 。据观测 ,幼苗种植在阳光充足 、土层深厚 、肥沃的
沙质土壤上 ,三年可长高 50cm,发出 6-8片叶 。叶掌状 ,
基本定型 ,可见基茎 。若种植在树荫下和瘦瘠土壤上 ,幼
苗高 23.9cm,叶片数 3 -5片 ,极少数掌状而未定型 。而
移植在营养袋中 ,苗高仅 17.6cm,发出 3片叶 ,带状长椭
圆形。贝叶棕是喜光的阳性植物。
3.2 开花结果习性  由于受年均温及降雨量不足的
影响 ,贝叶棕种植在西双版纳 40a左右才开花结果(原
产地 20a)。当植株生长减慢 、叶片枯蔫脱落 ,花序开始
从树冠顶抽生 ,呈塔形圆锥体 。花序轴由多数佛焰苞
包被 ,初为纺锤形 ,后裂开 ,分枝花序即从裂缝抽出 ,分
枝花序 30 -35个 ,上短下长 ,从花序抽生至果熟需一
年左右 。一般 2 -4月开花 ,翌年 4 -6月果熟 。果球
形 ,灰绿色 ,直径 3 -3.7cm,鲜果重 25.76g/粒 ,贝叶棕
一生只开一次花 ,整个植株开花结果一次即死亡 ,生命
周期 40 -60a。
3.3 适应性  经多年调查及引种观察来看 ,贝叶棕在
热带北缘西双版纳气候条件下 ,无不良适应性反应 ,已
适应本地气候 ,能正常开花结果 ,繁殖后代 。种植 30a
的贝叶棕树高达 12 m,径粗 50-80cm,叶柄长 2 -2.5
m,宽 6 -8cm, ,小裂片长 60 -90 cm,宽 6 -8cm,厚 1-
1.2cm,裂片数 90 -100。与原产地相比生长缓慢 ,树
高 、茎粗 、叶柄长度 、叶片大小 ,叶裂片数量减少 ,而生
命周期延长 。
3.4 种子生命  贝叶棕属植物的大部分是典型的热带
棕榈科植物 ,种子的休眠期极短 ,发芽力很快丧失。据
《PalmsofTHEworld》一书记载 ,贝叶棕属植物的鲜种子超
过三个月即完全丧失发芽力 ,但贝叶棕种子生命较长 ,从
表 2试验结果可看出 ,贝叶棕室内沙藏及室内放置一年可
保持发芽率分别为 46.4%, 33.3%。
4 繁殖栽培
4.1 催芽 鲜种子剥去外种皮置于 32 -35℃温棚内进
行催芽 ,催芽基质为粗沙 。每天保持沙床湿润 , 10d胚开
始萌动 , 25d萌芽 ,萌动率 90%,发芽率 68.8%。贝叶棕
为半出土 、单子叶筒状萌发类型 ,因此催芽时埋沙过厚不
利于萌发 。
表 2 贝叶棕贮藏萌发试验结果
贮藏方法 播种数(颗) 发芽数(棵) 发芽率(%)
现采现播 1367 936 64.47
沙藏半年 100 60 60
室内放半年 100 60 60
沙藏一年 28 13 46.4
室内放一年 27 9 33.33
4.2 移植 贝叶棕苗生长缓慢 ,经催芽先长出胚根 ,胚根
长可达 40cm,起初初生叶(鳞叶)包裹在子叶鞘内 ,培养
50d左右初生叶(鳞叶)从子叶鞘内抽出 , 90d左右第 2叶
从鳞叶中抽出形成幼苗 。因此从种子催芽到胚根长至 4
-8cm时即可移植到有混合营养土(生土 +家畜粪)的营
养袋中 ,否则胚根过长不利于移植成活 。由于贝叶棕根系
长 ,须根少 ,苗期不易生长须根 ,故营养袋子长度必须有
40cm以上 。
4.3 定植 贝叶棕幼苗生长缓慢 ,种植三年袋苗仅生长
2 -4条侧根 ,长出 3片叶 ,因此定植穴坑深不能少于
40cm。也可采取沙床催芽 ,胚根伸出 8cm后直接播于大
田 ,子叶露于地面并在坑底放置瓦片 ,抑制根向下生长而
萌发侧根。定植时不要伤根 ,定期后必须遮荫 ,除去杂草 ,
保持土质疏松 、湿润 。定植地要求阳光充足 ,土层深厚 ,肥
活的沙质壤土 ,切忌胶泥土 。
4.4 管理 贝叶棕幼苗期间需精心护理 ,干季勤浇水 ,幼
苗用遮荫网或棕榈科植物叶片遮盖 。冬季注意防寒 ,用稻
草覆盖基部 ,同时需注意白蚁危害。
参考文献
[ 1]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引种棕榈图谱 [ M] .广州.安徽科学技
术出版社 , 2004:116
(上接 104页)2.4 同一播期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表 3表明:播期与密度互和达到极显著水平 ,同一播
期内不同密度间存在着差异;播期 A1、A2 、A3均以 B1密度
产量最低 ,说明在六安地区中等肥力田块 ,密度 9万 /hm2
不适宜;播期 A2、A3均以 B4密度产量最高 ,但 A2播期 B4
密度产量最高 ,说明适当延迟播种 ,增加适当密度能够增
产 。
3 结论
(1)皖油 29产量受播期影响最大 ,同一条件下 ,随播
期推迟 ,产量随之下降 ,当地最适播期为 9月 25日 -30
日。
(2)皖油 29不同播期应采用不同的密度组合。若遇
气候 、土壤等条件影响 ,迟播应适当增加密度 ,皖油 29播
期与密度的最佳组合是 A1 B3 ,即 9月 25日 ,密度 15万 /
hm2 , 10月 5日前后播种的最佳密度为 18万 /hm2 。
参考文献
[ 1]黄秀芳 ,范正辉等.不同播期 、密度 、肥运筹对宁杂 3号油菜的影
响 [ J] .江苏农业科学 , 2001, (1):14-15
[ 2]姜文武 , 王斌, 刘志超等.优质油菜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 J] .安徽农业科学 , 2004, 32(4):629-630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