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测定茶梅品种的抗寒性



全 文 :南 方 农 业 学 报
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测定茶梅品种的抗寒性
章丹峰1,陈晓玲1,吴 楠2,于 炜1
(1杭州市植物园,杭州 310013;2青岛环境工程设计院,山东 青岛 266000)
摘要:【目的】测定杭州地区5个常见茶梅品种的抗寒性,为茶梅品种向长江以北地区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
法】以目前杭州地区园林应用最广的5个山茶科山茶属茶梅品种立寒、朝仓、昭和之荣、冬牡丹、笑颜为试验材料,在
冬季低温条件下进行相对电导率测定,并于寒害发生后进行低温半致死温度测定。【结果】5个茶梅品种均随着外界
气温的降低,相对电导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低温半致死温度处于-21~-14℃。【结论】5个茶梅品种对低温环境
均具有较强的适应和调节能力及一定的抗寒能力,其中以昭和之荣的抗寒力最强。
关键词:茶梅;自然低温;电导法;Logistic方程;抗寒性
中图分类号:S6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191(2011)10-1248-03
收稿日期:2011-05-20
基金项目:杭州市植物园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0-07)
作者简介:章丹峰(1972-),女,浙江台州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山茶花引种栽培及园林养护工作
0 引言
【研究意义】山茶科的茶梅(Camellia sasanqua
Thunb.)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的
重要冬季木本花灌木,是我国著名的赏花观叶俱佳
的花卉,而耐寒性问题一直是制约茶梅向长江以北
地区推广的最大障碍。利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
测定杭州地区园林应用最广的5个茶梅品种的抗寒
性,从中筛选出耐寒性强的优质茶梅品种,对于茶梅
的北移和繁育有着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徐康
等(2005)以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确定茶梅“小玫
瑰”的抗寒性,结果发现,在低温处理6 h以上,茶梅
叶片的REC均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呈“S”形上升,由
此计算出“S”形拐点对应的温度即茶梅叶片的LT50,
其温度值为- 12.5~14℃。祁云枝等(2009)对茶梅在西
安地区露地引种栽培的立地环境、栽培基质和土壤
pH值等进行研究,通过对其物候和生物学习性观察,
初步确定茶梅在西安的抗寒等级在Ⅱ级以上,生活
力在Ⅲ级以上,适应西安地区的气候条件。【本研究
切入点】目前,对于茶梅品种立寒(Kanjiro)、朝仓
(Asakura)、昭和之荣(Showa- no- sakae)、东牡丹(Azu-
ma- botan)和笑颜(Egao)的抗寒性研究鲜见报道。【拟
解决的关键问题】对杭州地区园林应用最广的5个茶
梅品种立寒、朝仓、昭和之荣、东牡丹和笑颜进行电
导率(R)及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测定,结合田间观
测等进行研究分析,为茶梅品种北移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杭州市植物园内5个茶梅品种:立
寒、朝仓、昭和之荣、冬牡丹、笑颜。选择生长状况良
好、长势一致的多年生植株,采集当年生枝条进行试
验。分别于2010年12月21、27日及2011年1月10日在浙
江农林大学园林研究所进行电导率测定,并于2011
年1月10日进行LT50测定。
1. 2 试验方法
1. 2. 1 环境温度测定 试验期间(2010年12月21日~
2011年1月10日)测定杭州市气温变化情况,分别于观
http://www.nfnyxb.com
南方农业学报 2011,42(10):1248-1250
Journal of Southern Agriculture
Determination of cold resistance of Camellia sasanqua Thunb.
varieties using conductance and Logistic equation methods
ZHANGDan- feng1,CHENXiao- ling1,WUNan2,YUWei1
(1 Hangzhou Botanical Garden,Hangzhou 310013,China;2 Qingdao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Qingdao,Shandong 266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Cold resistances of five common Camellia sasanqua Thunb. varieties were determined in the
present experi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s for extension of Camellia sasanqua Thunb. in northern areas of
Yangtze River. 【Method】Five Camellia sasanqua Thunb. varieties, viz., Kanjiro, Asakura, Showa-no-sakae, Azuma-botan
and Egao, which were the most common ornamental trees in Hangzhou City,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heir
relative conductivities were determined under the low temperature conditions in winter and the semi-lethal temperature was
also determined after occurrence of chilling injury. 【Result】The relative conductivity of the five C. sasanqua varieties increased
initially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decreasing outside temperature, and the semi-lethal temperature was recorded between
-21 and -14℃. 【Conclusion】All the five C. sasanqua varieties were found to have good adaptability to low temperature
conditions and with certain degree of cold resistance.
Key words: Camellia sasanqua Thunb.; natural low temperature; Logistic equation; cold resistance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

Re
la
tiv
e
co
n
du
ct
iv
ity
 
 

-5
0
5
10
15
20
1 2 3 4 5 6 7 8 9 10111213 1415161718 192021
d





Te
m
pe
ra
tu
re


测第1、7和21 d对茶梅品种进行电导率测定。
1. 2. 2 相对电导率测定 采集枝条立即移至实验
室,将叶片材料于自来水冲洗干净后过蒸馏水,纱布
擦干,剪成0.5 cm×0.5 cm规格进行电导率测定。采
用李合生(2000)的方法进行电导率测定,并根据实
际情况进行改良:称取叶片0.2 g放入试管,精确加入
20 mL去离子水浸没叶片;于真空干燥器中用真空泵
抽气30 min 后,直接在室温条件下用电导率仪测定
电导率;最后全部放入100℃沸水中30 min ,取出冷
却至室温,测定电导率(R0),重复两次。计算公式为:
相对电导率(%)=R/R0×100。
1. 2. 3 LT50的测定 将足量酒精放入超低温冰箱过
夜,取出后与常温下酒精勾对成0、- 5、- 10、- 15、- 20
及- 25℃共6种温度的酒精,倒入保温杯中,将保温杯
放入冰盒中以增强保温效果。将处理好的试验材料
放入塑封袋中,确认封存完好后立即放入各温度酒
精液体中处理2 h。取出后放入冰盒即0℃条件下静置
1 h,然后测定煮沸前后的电导率,计算不同温度处理
条件下各种源地试材的相对电导率,重复两次,结合
Logistic方程计算山茶属植物的LT50(朱根海等,1986)。
2 结果与分析
2. 1 试验期间气温变化情况
2010年12月21日~2011年1月10日,杭州市气温
变化如图1所示。第1次与第2次测定期间,杭州市日
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均出现不同幅度降低,第2次与
第3次测定期间,气温出现短暂回升后又继续降低并
维持在较低水平。
2. 2 相对电导率变化情况
由图1、图2可以看出,随着气温的降低,参试茶
梅不同品种的相对电导率均有不同程度增大,低温
对植物造成了伤害;而在气温持续降低的过程中,植
物经过冷锻炼,其相对电导率降低,但仍高于未受到
低温伤害时的水平(梁莉和谈锋,1997)。
寒害未发生前各茶梅品种的相对电导率排名顺
序为:冬牡丹>昭和之荣>朝仓>笑颜>立寒,低温持续
一段时间后,参试材料的相对电导率出现不同程度回
落,昭和之荣仅为18.78%,为寒害未发生时的1.11倍,
说明其对低温伤害的修复能力较强(张德瞬等,
1994);其次为立寒、朝仓、笑颜、冬牡丹,相对电导率
分别为21.57%、24.65%、26.32%和32.32%,为未受寒
害时相对电导率的1.68、1.63、2.01和1.42倍。
2. 3 LT50测定结果
由图3可以看出,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茶梅品
种的相对电导率呈不同程度增大,且呈一定的“S”型
曲线特征。其中,朝仓的增幅较大,峰值分别出现在
- 10、- 15及- 25℃,较- 5、- 10和- 20℃增大8.62%、9.89%
和7.91%;立寒的两个较大增幅峰值则出现在- 5和
- 15℃,分别较0和- 10℃增大8.26%和11.40%;昭和之
荣的两个较大增幅峰值出现在- 10和- 20℃,分别较
- 5和- 15℃增大7.92%和8.91%;笑颜的最大增幅峰值
出现在- 10℃,比- 5℃处理增加11.58%;冬牡丹的较
大增幅峰值出现在- 10和- 20℃,分别较- 5和- 15℃增
大11.00%和10.72%。
相对电导率与处理温度间存在较为明显的
“S”型曲线关系,利用Logistic方程进行拟合求LT50。
Logistic方程的表达式为Y=k/(1+ae- bt),式中Y代表
相对电导率,t代表处理温度,k为相对电导率的饱和
容量(取100%),a、b为方程参数。为了确定a、b值,将
方程进行线性化处理,ln[(k- Y)/Y]=lna- bt,令Y1=ln
[(k- Y)/Y],则可变成相对电导率转化值(Y1)与处
理温度(t)的直线方程。通过直线回归方程求得a、b值
及相关系数r。求Logistic方程的二级导数,并令其等于
0,可获得曲线的拐点t=lna/b,此时的t值就是曲线的
拐点,即LT50(盖钧镒,2000)。由表1可知,5种茶梅品
种LT50为- 21~- 14℃,其中朝仓和昭和之荣的LT50低于
- 20℃,具有很强的抗寒能力,笑颜和冬牡丹的LT50
在- 18~- 17℃,也具备较强的抗寒力,立寒的LT50为
- 13.25℃,虽然明显高于其他参试材料,但仍低于
- 10℃(梁莉和谈锋,1997)。
日最低气温
日最高气温





Te
m
pe
ra
tu
re
观测天数(d)Observation day




%)
Re
la
tiv
ec
on
du
ct
iv
ity
2010/12/21 2011/12/27 2011/1/10
25.00
30.00
35.00
40.00
45.00
50.00
55.00
60.00
65.00
70.00
1 2 3 4 5 6
Temperature




%


Re
la
tiv
e
co
n
du
ct
iv
ity









%)
Re
la
tiv
ec
on
du
ct
iv
ity
0 - 5 - 10 - 15 - 20 - 25
处理温度(℃)Temperature
图 3 不同温度条件下茶梅品种的相对电导率
Fig.3 Changes in relative conductivity of different Camellia
sasanqua Thunb. varieties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图 1 试验期间杭州市气温变化情况
Fig.1 Changes in temperature in Hangzhou City during experi-
mental duration
图 2 茶梅品种相对电导率变化情况
Fig.2 Relative conductivity of different Camellia sasanqua Thunb.
varieties at different stages
章丹峰等: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测定茶梅品种的抗寒性
试验时间(年/月/日) Experimental date(Y/M/D)
1249· ·
南 方 农 业 学 报
3 讨论
随着自然气温的降低,茶梅品种叶片的相对电
导率出现了明显增大,说明低温对植物造成了伤害;
而随着温度的继续降低,相对电导率值出现降低,植
物通过自身防御,降低了逆境对其的伤害程度,体现
了植物对外界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研究表明,立
寒、朝仓、昭和之荣、冬牡丹及笑颜品种在经历低
温—气温回升—持续低温的气温变化过程中,相对
电导率值变化较小,对低温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及
调节能力(李志炎等,2006)。
LT50能非常直观地反映植物的抗寒能力,被许多
科研工作者所采用(朱根海等,1986;张德瞬等,
1994;梁莉和谈锋,1997;徐康等,2005;杨华等,
2006)。本研究中,参试茶梅品种的LT50均低于- 10℃,
半数以上品种LT50甚至低于- 15℃,其中朝仓和昭和
之荣两个品种的LT50更是达到- 20℃及以上。分析结
果表明,参试的5个茶梅品种均有较强的耐寒性,其
中耐寒性最强的品种为昭和之荣,最低为立寒。
据田间实地测定,杭州地区2010年12月15日开
始连续降雪至2011年1月16日,期间茶梅种质资源圃
地温最低降至- 10℃,逐渐回升至4~5℃后又再次进
入寒潮,据观察,茶梅品种的枝叶在遭受寒潮初期并
不立即呈现冻害症状,而是在受冻3~4 d后才逐渐显
现。在2010年12月15日开始降雪至2011年2月4日立
春期间,笔者在杭州市植物园山茶种质圃内分3次观
测,发现茶梅耐寒性强的品种仅顶部叶片部分变成
深暗或显深红色,叶片无掉落;较耐寒的茶梅品种叶
片大部分叶色变成紫红色,部分叶片掉落;尚耐寒的
茶梅品种叶片变红褐色,萎蔫,掉叶现象较多,部分芽
也受冻;耐寒性弱的品种则大部分落叶萎蔫,细枝冻
枯。根据叶色变化、落叶状况、芽受冻程度,将观察到
的茶梅品种按耐寒性由强至弱排列依次为:昭和之
荣>朝仓>笑颜>立寒>冬牡丹,观察结果与本研究测
定茶梅耐寒性强弱程度基本一致。
由于茶梅品种自然分布的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极
少出现极端低温,所以不会影响茶梅品种的正常生
长。耐寒性是山茶科植物向长江以北地区推广的重
要依据,故还需通过长期的田间观测并结合室内试
验才能得出更为科学合理的结论,且在今后的试验
中应扩大候选茶梅种类,以更加系统全面地反映茶
梅不同品种的抗寒能力。
4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选5个茶梅品种随着外界气温
的降低,其相对电导率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LT50均
低于- 10℃,其中半数以上品种低于- 15℃,表明该5个
茶梅品种对低温环境均具有较强的适应、调节能力及
一定的抗寒能力,其中以昭和之荣的抗寒力最强。
参考文献:
盖钧镒. 2000. 试验统计方法[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Gai J Y. 2000. Experimental and Statistical Methods[M]. Bei-
jing:China Agriculture Press.
李合生. 2000.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 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
Li H S. 2000. The Experiment Principle and Technology of Plant
Physiology[M]. 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
李志炎,鲍淳松,朱春艳. 2006. 杭州植物园 50周年[M]. 杭
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Li Z Y,Bao C S,Zhu C Y. 2006.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Hangzhou
Botanical Garden[M]. Hangzhou:Zhejiang University Press.
梁莉,谈锋. 1997. 四川大头茶低温半致死温度与对低温的
适应性[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2(4):
463-465.
Liang L,Tan F. 1997. The effect of postharves treatment of di-
fferent calcium in concentration on storage behavious of
honey peach fruit[J].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2(4):463-465.
祁云枝,李思锋,李汝娟,刘奇峰,张宇军. 2009. 西安地区茶
梅露地栽培试验及生态适应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5(21):226-230.
Qi Y Z,Li S F,Li R J,Liu Q F,Zhang Y J. 2009. A study on
the ecological adaptbility of Camellia sasanqua Thunb. un-
der outdoor cultivation in Xian area[J]. Chinese Agricul-
tural Science Bulletin,25(21):226-230.
徐康,夏宜平,徐碧玉,林田,杨霞. 2005. 以电导法配合 Lo-
gistic 方程确定茶梅‘小玫瑰’的抗寒性[J]. 园艺学报,
32(1):148-150.
Xu K,Xia Y P,Xu B Y,Lin T,Yang X. 2005. Measure-
ment of cold tolerance based on REC and the Logistic e-
quation in Camellia hiemalis‘Shishi Gashira’[J]. 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32(1):148-150.
杨华,唐茜,黄毅,罗学平. 2006. 用电导法配合 Logistic方程
鉴定茶树的抗寒性[J]. 福建茶叶,(3):30-32.
Yang H,Tang Q,Huang Y,Luo X P. 2006. Identification of
cold resistance of tea by using conductance method com-
bined with Logistic equation[J]. Tea in Fujian,(3):30-32.
张德瞬,刘红权,陈玉梅. 1994. 八种常绿阔叶树种抗寒性的
研究[J]. 园艺学报,21(3):283-287.
Zhang D S,Liu H Q,Chen Y M. 1994. The study on freezing
resistance of 8 broad-leaved evergreens[J]. Acta Horticul-
turae Sinica,21(3):283-287.
朱根海,刘祖祺,朱培仁. 1986. 应用 logistic方程确定植物组
织低温半致死温度的研究[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3):11-16.
Zhu G H,Liu Z Q,Zhu P R. 1986. A study on determination
of lethal temperature with logistic function[J].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3):11-16.
(责任编辑 麻小燕)
表 1 茶梅品种的LT50及方程系数
Tab.1 The equation coefficients and semi- lethal temperatures of
different Camellia sasanqua Thunb. varieties
品种 Variety
朝仓 Asakura
立寒 Kanjiro
昭和之荣 Showa- no- sakae
笑颜 Egao
冬牡丹 Azuma- botan
a b
2.456 - 0.045 0.954 - 20.000
1.791 - 0.044 0.971 - 13.252
2.158 - 0.037 0.973 - 20.844
2.087 - 0.039 0.948 - 18.686
2.077 - 0.043 0.962 - 17.145
方程系数
Equation
coefficient
相关系数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半致死温度
LT50(℃)
Semi- lethal
temperature
12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