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金露梅株丛的植物量及其空间分布的研究



全 文 :9 19 9 年9 月
第3 期 23 7一 2 2 4
l t’ 肃 农 业 人 学 学 报
J O URNA L OFGA N SA G R I U U CL I
,
U R A L U N IV E R S I T Y
金露梅株丛的植物量及其空间
分布的研究
于应文 胡自治 张德呈 徐长林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 兰州 7 30 07 0)
摘要 研究 J’ 东祁连山金露梅株丛的植物量形成规律 , 空问分布特点及其与 、对也类型的关
系 。 结果表明 , 地 卜植物量 8 月底最高 , 6 月生长最快 , 10 月凋落速度最快 。 年凋落量是年增量
的 72 % 左右 。 株丛植物量 Y 与株丛分枝数 x . 、 丛高 凡 、 株丛投影而积 戈成正相关关系 , 可用
多元 线性 回归方程 Y T二质 : ; = 一32 5 34 6+l 0 . 42 1戈+2 . 7 34 戈+0 . 110戈 (产住 857 , 尸0< . 01 ) 或 Y 鲜 质 址
一 2 10 石37 + 7 . 2 1 8火`! + l . 4 O
XOZ
+ o o 8Xa7 (二o
.
8 72
.
p < 0
.
0 1) 来估测 , 于占测精度分别为 9 1 2 % 和 9 5 . 5 ;0 。
地 1几植物量的 80 % 分布于 0一 30 c m 高度内 , 地下植物量的 85 % 集中分布于 0 ~ 20 c m 的土层中。
株丛地下植物量 378 . 9 gl/ n , · D M 是地 卜植物量 326 . 6砂耐 · D M 的 1. 2 倍 , 地下部分所占空问是
地 }几的 3 . 5 ~ 10 , 2 倍 。 不同认地条件下金露梅株丛的分枝数不同 , 单枝质量差异很大
关键词 金露梅 植物量 空问分布
中图分类号 Q 94 8
金露梅 (P ol en il al 户翻ico as ) 是北温带成分之一 , 但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 , 成为当地落
1-1灌丛的重要建群植物之一 。 金露梅灌丛对涵养水源 , 维持热量 、 水分平衡具有极其重要
的生态学意义 。 在冬春家畜饲料缺乏的条件下 , 具有与草本饲料同等的重要性 。 青藏高原
总面积为 102 4 69 kl n Z川的金露梅高寒灌丛草地 , 成为放牧饲料的重要组成之一 , 藏羊 、 耗
牛多采食 :
关于金露梅群落方面的研究有 , 王启墓等 ( 19 1) 取寸金露梅灌丛的群落特征及生物量 ,
张堰青等 ( 1994 )ls ]对其主要植物种物候特征 , 周兴民等 ( 19 9 4 )l’] 对不同放牧强度下金露梅灌
丛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 , 但对其株丛空间分布的研究尚未见有报道 。 鉴于金露梅灌丛而
积大 , 功能多而重要 , 为此作者进行了金露梅株丛植物量形成规律 、 空间分布特点及其与
立地类型关系的研究 , 旨在对充分发挥金露梅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 以及合理利用和有
目的保护我国的高寒灌丛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
材料和方法
1
.
1 试验地
试验地设于天祝金强河地区的高寒金露梅灌丛草地 。 地理坐标为 N 37 “ 1 `一 370 13’ ,
E 10 2
0
2 9
` 一 10 2 0 2 3 ` 。 全区海拔在 2 9 5 0一 4 3 0 0 :n 之 I司 , 气候寒冷潮湿 。 据甘肃农业大学
们一 * t本省教委资助 J负11( J贞日编 号 9 6 8 64 73 )
收稿 日期 : I卿 9一一O乍一20
DOI : 10. 13432 /j . cnki . jgsau. 1999. 03. 004
甘 肃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19 99年
天祝草原试验站 (海拔 9 3 o 2 m )记录 l [s, 年均温一任1℃ , 1 月 一 .18 3 ℃ , 7 月 .12 7℃ , > O℃积
温 2 3 8 0℃ ; 年降水量 4 16 m m , 集中于 7 , 8 , 9 三个月 ; 年蒸发量 1 5 9 2 m m 。 无绝对无霜
期 。 区内土层较薄 , 土壤 p H 值为 .7 0一 8 . 2 , 有机质含量为 10 % 一 16 % 。
由于金露梅高寒灌丛主要分布于山前倾斜地 、 河漫滩 、 沟谷地 、 山地阴坡和高海拔的
山地阳坡 , 为了能充分反映不同生境条件下放牧与保护样地金露梅种群的植物量动态及其
差异 , 试验样地设在以下地段 :
样区 1 位于代乾山前倾斜地 , 海拔 3 340 1二 , 坡度 2一 3o 。 土层厚 l m , 少砾石 。 金
露梅灌丛的灌木盖度 40 %一 50 % , 灌层高 45 一 5 c m 。 草皮层破坏较重 , 草本盖度 50 % 一
75 %
。 为冬春放牧地 , 有围栏保护 。
样区 2 位于南泥沟阴山沟谷地 。 海拔 3 0 80 m , 坡度 < 5o 。 土层较薄 , 为 40 一60 c m ,
40
c m 以下多砾石 。 灌木盖度 45 %一 50 % , 灌层高 40 一50 。m , 有少量苔蓟 。 草皮层密集 ,
草本盖度 80 %一 90 % ; 无围栏保护 , 是冬春放牧地向夏季放牧地的过渡地带 。
样区 3 位于白石头沟阳山西北坡 。 海拔 3 0 70 ~ 3 10 0 m , 坡度 8o 。 土层厚 l m , 少
砾石 。 灌木盖度平均为 45 % , 灌层高 40 一45 c m 。 草皮层破坏严重 , 草本盖度平均 50 % 。
无围栏保护 , 春 、 夏 、 .秋 、 冬均有牛 、 羊放牧 。
样区 4 位于南泥沟河漫滩 。 海拔 2 9 5 0 :n , 坡度 < 2o 。 土层很薄 , 约为 2 5 cl n , 20 cl n
以下多砾石 。 灌木盖度 20 % ~ 25 % , 灌层高 20 一 30 c m 。 草皮层密集 , 草本平均盖度 75 % 。
无围栏保护 , 冬春 、 夏初 、 秋季均有牛 、 羊放牧 。
1
.
2 取样方法
于 19 97 年 4一 10 月的每月 2 日左右 , 在各样区选金露梅固定株丛 5一7 丛 , 进行单
枝植物量的测定 。 每次各样区每株丛内选中等大小枝条 5 个 , 用剪刀齐地面剪下 , 现场称
其鲜质量 , 然后装人样袋 。 在 7 月植物旺盛生长期 , 进行金露梅单株丛地上 、 地下植物量
的测定 。 测定时分层取样 , 每层 10 c m 。 地下 20 c m 以下视为一层 , 各样区视土层特性取
至 0一 3 0 e m 或 0一 5 0 e m 。
2 结果与讨论
2
.
1 株丛植物量的季节动态
金露梅株丛植物量的月动态数据 (见表 1) 表明 : 8 月各样区金露梅株丛的植物量最高 ,
10 月最低 。 5 月初至 6 月底其株丛植物量增长最快 , 各样区 65 %一 7 % 的年增量来自这
一时期 。 10 月前后凋落物最多 , 年凋落量的 85 %一 90 % (样区 4 为 5 % )来 自这一时期 。
表 1 金露梅株丛植物量的月动态 留丛 · D M
样区 — 一 月份6 7 8 9 10 年净增量 年凋落量 年凋啤增 (% )4 10
了0Cynjt,R
ù
64,
4
.…,妇nU八成Uó、à尹Oū2nU
. .
023695.3085
,J,1436 0
.
70
3 0 2
.
84
4 5 7
.
79
34
.
80
4 09
.
2 2
3 26
.
7 0
5 07
.
9 5
4 0 30
4 14
.
11
33 2
.
49
5 18 09
4 1
.
5 6
42 3
.
! 7
33 6
.
39
52 6
.
06
4 3
.
2 2
4 19
.
8 3
3 3 3
.
5 5
5 19
.
10
3 9
.
2 4
39 0
.
15
3 16刀 3
4 7 8
.
0 0
34 2 7
62
.
4 7
3 3
.
5 5
6 8
.
2 7
8
.
42
注 : 年净增母不包括牲畜采食址 ,
第 3 期 于应文等 :金露梅株从的植物量及其空间分布的研究
. 2 2株丛植物量与株丛分枝数 、 丛高 、 丛冠幅的关系
为了寻找金露梅株丛植物量 (干质量和鲜质量 )与株丛分枝数 、 株丛高度 、 株丛冠幅 (东
西 、 南北 ) 的关系 , 以得出金露梅株丛植物量的简易估测模式 , 根据对沟谷地 、 山前倾斜
地和山地阴坡等立地条件下金露梅丛植物量测定获得的大量数据 , 得到如下回归方程 :
Y 鲜质觉 = 一 2 10 . 6 3 7+ 7 . 2 18XI + 1
.
4 0几砚+ 0 . 0 8 7龙 ( 1)
Y r质量= 一 3 2 5 . 3 4 6+ 1 0 . 4 2 1戈+ 2 . 7 3 4X2 + 0 . 1 10戈 ( 2 )
式中 , 卜株丛植物量的鲜质量或干质量 (g) 一乡
戈一株丛枝条数 (个 )
x Z一株丛高度 c( m)
X 3一株丛投影面积 c( m Z) , 由 d , · d l· 二 4/ (王晓江 , 19 0)[ 习算出 , 其中 , d , 为东西
向丛幅 ( e m ) , d2 为南北向丛幅 (e m )。
根据对方程 ( l) 和 (2 ) 的显著性检验 , 金露梅株丛的鲜质量或干质量与株丛分枝数 、 丛
高 、 株丛投影面积存在一定线性相关关系 , 复相关系数分别为 0 . 872 和 0 . 857 , P E A R s o N
检验结果极显著 (P 0< . 01 ) 。 偏相关系数检验结果显示 , 金露梅株丛的鲜质量和干质量与株
丛分枝数 、 丛高 、 株丛投影面积均成正相关 ,(P 0< . 01 )关系 。 其中 , 株丛投影面积与株丛植
物量的相关系数最大 (R 鲜二 0 . 8 19 , R 「二 0 . 821 ) , 对株丛植物量的影响最大 , 丛高次之 , 株
丛分枝数最小 。 这与王晓江 ( 1990)1 51 已报道的 3 种锦鸡儿灌丛植物量估测中 , 株丛投影面
积是最主要因子相一致 。 3 个因子间 , 株丛分枝数与株丛投影面积表现为极相关 (P 0< . 0 1) ,
这说明分枝的多寡决定着投影面积的大小 。
表 2 株丛植物量实测值与预测值比较
项 目 干质量 鲜质量实测位g/ 预测值 g/ 精度 /% 卜测验 P/ 值 实测值 g/ 预测值 g/ 精度 /% t一测验 P/ 值 样本数 /个
4 14
.
11
32 4
.
96
5 15
.
99
4 18
.
35
9 5
.
59
3 8 5
.
52
3 7 8
.
0 7
5 00
.
19
4 2 1
.
2 6
6 8
.
4 6
93
.
1
83
.
7
96
.
9
9 1
.
2
7
.
3
0
.
53 1
0
.
3 23
0
.
88 1
0 5 78
56 3
.
9 3
5 17
.
0 0
70 6
.
4 3
5 9 5
.
7 9
98
.
6 5
53 7
.
19
54 9
.
0 6
7 17
.
6 7
60 1
.
3 1
100
.
9 5
95
.
3
93名
98
.
4
95
.
8
2
.
3
0
.
690
0
.
694
0
.
939
0
.
774
2 8
2 0
l 4
23XS
注 : 精度 (% 卜 l 一 (实测值 一 顶测值 )/ 实测值16
如果以金露梅株丛植物量的实测值作为比较标准 , 则由上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所得到
各生境株丛植物量 (预测值) 的预测精度 (见表 2) , 情况是株丛植物量干质量和鲜质量均具
很高的精度 , 分别为 9 L 2 % 和 95 . 8 % 。 从二者各样区各自的精度而言 , 所有样区的精度均
高于 90 % (样区 2 例外 ) 。 样区 2 中金露梅种群的分枝密度较大 , 单枝的直径大小差异很大 ,
而本研究依据上述 3 个因子来建立回归方程 , 未考虑单枝直径 , 这可能是造成其精度偏低
的主要原因 。 就所有样区金露梅株丛植物量实测值与预测值的 t一测验而言 , 最小 尸 值为
.0 323
, 这说明本研究所得预测模型是可行的 。 在进行金露梅资源量调查时 , 使用该模型简
便易行 , 只需调查株丛的高度 , 冠幅和分枝数 , 就能计算出金露梅的株丛植物量 。
l :肃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1 9 99年
2 .3植物量与立地类型的关系
金露梅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分枝密度 。 一般情况下 , 分枝密度大 , 植物量
就高 , 但是 , 随分枝密度的增加当植物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 , 将会随分枝密度的增加而呈
降低趋势 。 各样区单位面积内的植物量或株丛植物量 (见表 3) 虽没随分枝密度的升高而降
低 , 但单枝质量却随分枝密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 。 不同生境条件下金露梅种群的单枝质量
差异很大 。
表 3 植物量 、 单枝质量和分枝数
样区 分枝数个 /丛 个 /m Z 单枝质量 (g)
-
留丛 到耐
地 卜 地下 地 卜 地下 地下 /地
-勺,jnU吕nU气乙2,ù月.吕,勺且胜1叹4 0 2 . 8 6
3 2 4石7
50 1
.
1 7
3 8
.
90
42 3
.
13
39 8 2 1
59 9 4 8
4 9
.
69
44 1
.
7 2
4 56
.
11
4 7之 04
164
.
53
4 6 3 94
5 59 4 2
5 6 4石4
2 10
.
1 5
,j了012,ùQUIō勺6 64`J4)725 I尽0L悦货90604ù、ùōzQ户,ùl,孟,j4
金露梅的空间分布
金露梅株丛地上地下所占空间比例关系
表 4 金露梅株丛的空间分布
样区 丛高
/C 111
冠幅
/c m Z
丛高 x 冠幅
/S 一e m j
1 15 62 0
1 4 5 8 63
163 4 3 1
5 1 8 4
根深
/ C ln
根幅
/c 一n Z
根深 x 根幅
s/
2
·
cn l
。 根深 /丛高 根幅 /冠幅 地下空间
/
地 ! 几空问
4 1
.
0
4 8
.
8
39
.
4
19
.
2
6 0
x
4 7
6 1 x 4 9
6 8
x
6 !
18 X 15
5 5
.
0
9 5
.
0
8 5
.
0
2 5 0
10 5
x 角
1 20
x
6 5
1! 5
x
80
2 5
x
8 5
4 04 2 50
7 4 1 00 0
7 82 00 0
53 12 5
1
.
3 4 2
.
6
1
.
9 5
·
2
.
6
2
.
16 2 2
1 3 0 7月
4
.
8
10 2
勺ú、、4
金露梅株丛地上地下所占空间比例的结果 (见表 4) 表明 , 各生境地下部分分布的空间
明显高于地上 。 其中 , 根深是丛高的 1 . 8 倍 , 根幅是冠幅的 3 . 8 倍 , 总体上地下空间 (凡)是
地上 (S ! ) 的 5 . 9 倍 , 这与陈扬钧 ( 19 82)1 7]所报道沙棘地下根系空间比地上大 2 倍以 _ }: 的结果
相近 。 样区 4 因处于河漫滩 , 土层仅 25 。 n : 左右 , 其下为砾石层 , 肥力较差 , 故其地上部
生长差 , 表现为株丛小 , 丛分枝数少 。 但其根系的近地表层生长能力强 , 水平分布特别明
显 。 并目. 山于牛 、 羊放牧严重 , 促使分孽芽的生长发育 , 使地下根系成网络状 , 故其地下
空间是地上的 10 . 2 f音, 远高出其它地段 。
2
.
4
.
2 株丛植物量的垂直分布 金露梅地上植物量的分布呈 一单层分布 。 植物量的 80 % (见
表 5) 分布于 。一 30 。m 高度范围内 , 而 40 c m 以上仅分布总植物量的 20 % 了 其中 10 一 3 0 c m
内分布的量最多 , 约占地上总量的 58 % 。 这是因为金露梅冠层部位主要分布于这一范围 ,
约占地上植物量的 30 % 。 据作者观察 , 该部位是株体叶片生长部位 , 而枝株生长的主要部
分是叶片 , 故该部位分布的植物量最多 。 金露梅地下亦呈单层分布 。 根系的 85 % 分布于 O~
20 cl n 深度的土层中 , 20 c m 以下仅分布总根的 巧 % 左右 (见表 6) 。 这主要是由于根系受
冻土层的低温影响 , 并 目.地下土层较薄 , 砾石较多限制其根系不易向下生长 。 另一方面根
第 3期 于应文等 :金露梅株从的植物量及其空间分布的研究 2 1 4
系总是朝着水分或湿润土壤的方向生长 I 8 ]。 因此金露梅 0 2 c m以内分布根量最多。 样区 2、
4地下 2 5一 0 4。 m以下多砾石 , 其根系在 0一 10 c m 深度内分布量最多 , 占总根量的 49 % ;
样区 卜 3 的土层较厚 , 其根系在 10 ~ 20 c m 范围内分布量最大 , 约占总根量的 46 % 。 金
露梅单株丛地 _L地下植物量平均比例为 1 . 2 : l( 见表 5 、 6) 。
表 5 金璐梅单株丛地上植物童层次分布表
样区 1 2 3 4 平均
层次 留丛 一 /% 留丛 o/ gl 丛 o/ 留丛 /% 留丛 /%
0一 10 84 4 0 20 . 3 8 8 7 . 6 8 2 6 3 7 9 9 . 7 8 19 2 6 2 0 4 5 49 . 2 1 73 . 0 8 2 2 . 38
1 0一 2 0 116乃 3 2 8 . 14 ’ 100 . 8 1 3 0 3 2 136 5 7 26 3 6 2 0 2 9 48 . 8 1 93 5 5 28 . 64
2 0~ 3 0 114 刀0 2 7 . 53 1 12 . 32 33 . 7 8 154 6 0 29 , 84 0 8 23 1 . 9 8 9 5 . 44 2 9 . 2 3
3 0一 40 5 9 . 22 14 3 0 2 7 . 20 8 . 1 8 10 6 52 2 0 . 56 0 . 0 00 0刃0 4 8 2 4 14 ` 7 8
4 0一 50 3 3 . 54 8 . 10 4 4 9 1 . 3 5 20石2 3 . 98 0 . 0 00 0乃0 14 6 5 4 4 8
> 50 6 .4 2 1
.
5 5 0 00 0刀0 0 刃0 0 . 0 0 0乃0 0 0 00 1 . 6 1 0 . 4 9
合 i十 4 14 . 1一 x o o 3 32 . 50 一0 0 5 18刀9 一0 0 4 1 . 57 10 0 3 26 . 5 8 r o o
表 6 金璐梅单个株丛植物盆的地下深度分布
样区 1 2 3 4 平均
层次 g /丛 o/ g/ 丛 %/ 留丛 o/ g/ 丛 /% g /丛 /%
0 ~ 10 17 2
.
8 9 3 9
.
7 5 19 1
.
4 7 4 6 9 5 2 35
.
93 38
.
0 7 33
.
74 6 3
.
5 5 158万1 4 1 . 84
10 ~ 2 0 18 83 7 4 3
.
3 1 14 7
.
18 36
.
09 2 97
.
90 48
.
0 7 16
.
4 8 3 1
.
0 5 162
.
4 8 42
.
8 8
> 20 7 3 6 8 16刀4 69 . 16 16 . 96 85名9 13 . 8 6 2名7 5 4 57 . 9 0 15 2 8
合一i十 4 3 4 , 4 一0 0 一 4 0 7 . 8 1 一0 0 6 19 . 72 一0 0 5 3刀 9 100 37 8 . 5 9 一0 0
3 结论
金露梅株丛的地上植物量 8 月底最高 , 营养生长盛期 (6 月前后 ) 植株生长最快 , 仍 月
凋落速度最快 。 年凋落量是年增量的 72 % 左右 。
金露梅株丛的鲜质量 Y 鲜质址或干质量 Y 卜质位与株丛分枝数龙 、 丛高 戈 、 株丛投影面积
龙 成正 相关 (P 0< . 01 ) 。 株丛植物量可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Y 自 ; 星 = 一犯 5 . 3 4+6 10 .4 2 lXI +
2
.
73 吸+0 . 1 a0x 或 Y 鲜质量二 一 2 10 . 6 3 7 + 7 . 21 8x, +l . 40 X0z 十 .0 08 X7z 来估测 , 估测精度分别为
9 .1 2 % 和 9 5 . 8 % j
金露梅株丛地上植物量的 80 % 分布于 0一 30 c m 高度内 , 地下植物量的 85 % 集中分
布于 O一 Zo c ,n 的土层内 , 地下植物量是地上的 1 . 2 倍 , 这与金露梅所处的生境条件有关 。
不同立地条件下金露梅株丛的分枝数不同 , 单枝质量差异很大 。 金露梅株丛地下空间是地
上的 5 . 9 倍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畜牧兽医司等. 中国草地资源数据 . 北京 :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19 94 , 68 一 72
2 42 甘 肃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9 9 19 年
王启基 , 周兴民 , 张堰青 , 赵新全 , 青藏高原金露梅灌丛的结构特征及其植物量 . 西北植物学报 , 19 91 ,
(4 ) : 3 33一 34 0
张堰青 , 周兴民 , 王启基 , 张耀生 . 金露梅灌丛主要植物种物候特征的数值分析 . 植被生态学研究 . 北
京 : 科学出版社 , 19 9 4 , 2毖9一 2 9 7
周兴民 , 王启基 , 周 立 . 不同放牧强度下金露梅灌丛生物多样性分异研究 . 植被生态学研究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9 94 , 29 9~ 3 0 5
王晓江 . 用逐步回归法测定三种锦鸡儿灌丛植物量的研究 . 内蒙古林业科技 , 1990 , (l :) 15 ~ 17
刘存琦 . 民勤沙区梭梭植物量及其动态初步研究 . 草业学报 , 1990 , (l ) : 10 1一 107
陈扬钧 . 于卓德 . 沙棘根系的初步调查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19 82 , (l :) 25 一 3
.P J
. 克雷默 . 许旭东 , 汤章城 , 王万里 , 陆宪辉译 . 植物的水分关系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989 , 19 1~ 22
S t u d y o n P h y t o m a s s an d i t s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P o te n t il la fr u t i c o s a
uY iy
月罗 f e n 关{u 2 1忿h i hZ a ng D eg a n g Xu hC a ng iln
(G a n s u A g r ie u l tu r a l U n iv e r s it% L a n z h o u
,
73 00 70 )
A b s t r a e t T h e c h a ar e t e r i s t i e s o f s Pat ia l d i s t r ib u t i o n a n d g r o w t h P at e r n o f Ph y t o 一n a s s o f
P 吞l e n l i l la fr u itC o s a u n d e r d i fe r e n t e e o l o g i e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s i n J i n q i a n g R i v e r a r e a o f T ia n z h u
C o u n t y w e r e s t u d ie d
.
T h e r e s u l t s in d i e at e d th at t h e Pe a k v a lu e o f a b o v e g r o u n d Ph y t o m a s s
g e n e r a l ly a PP e a r e d i n A u g u s t
,
t h e h ig h e s t g r o w t h r at e in J u n e
,
t h e h ig h e s t w i t h e r in g r a t e i n
O e t o b e r r e s Pe e t i v e ly w a s t h e a n n u a l w i t h e r e d a n d fa l le n Ph y t o m as s 7 2 % o .f T h e a n n u a l n e t
i n e r e a s e o f a b o v e g r o u n d Ph y t o m a s s
.
T h e r e lat i o n s h iP b e tw e e n fr e s h w e i g h t o r d yr w e ig h t o f
P o t e n ti la fr
u l i e o s a a n d i t s s t e m n u m b e r s
,
h e ig h t
,
P r oj e e t i o n a
r e a o f P e r e l u s t e r e a n b e e s t iln at e d
t h r o u g h YF w =
一 2 1 0
.
63 7 + 7
.
2 18X
I+ 1
.
4 0 0火飞+ 0 . 0 8 7X3 o r 几 w = 一 3 2 5 . 3 4 6+ 10 . 4 2 1戈 + 2 . 7 3 4X2 +
0
.
1 10X3 (w ll e
r e Y 15 Ph y t o m a s s o f P e r e l u s t e r, XI
, 凡 a n d 戈 a r e s t e m n u : n b e r, h e ig h t a n d
Proj e e t i o n a
r e a o f Pe r e l u s t e r )
,
t h e Per e i s io n o f a b o v e m o d e l s w e r e 9 5
.
8 %
,
9 1
.
2 % r e s Pe e t i v e ly
.
8 0 % o f a b o v e g r o u n d Ph y t o m a s s d i s t r i b u t e s w i t h i n o ~ 3 0 e m
, a n d 8 5 % o f
u n d e gr r o u n d w ith in
O一 2 0 e ln . T h e u n d e gr r o u n d P a rt o e e u Pi e d 3 . 5一 10 . 2 t im e s o f 1iv i n g s P a t ia l a s a b o v e g r o u n d P a rt .
T h e u n d e gr r o u n d s Pa e e w a s 1
.
2 t im e s o f t h e a b o v e g r o u n d
.
S t e m n u m b e r P e r e l u s t e r an d s i n g l e
s t e ln w e i g h t o f P o et n t i lal 户u ict o s a v a r i e d w i t h t h e e n v i r o n m e n ta l e o n d it i o n s .
eK y w
o r d s p o te n tial fr
u r ic o s a ; P ll y t o , n a s s : s Pat i a l d i s t r ib u t io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