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收稿日期:2006-06-27
作者简介:黄晓昆(1973-),女,福建泉州人,讲师,硕士,从事植物资源化学研究。
南方碱蓬根茎叶总黄酮提取与含量测定
黄晓昆,朱加元,黄晓冬,缪翠艳,陈洁芳
(泉州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摘 要:以不同浓度的酒精、料液比、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等条件,对南方碱蓬根、茎、叶总黄酮提取进行
正交设计实验,并用聚酰胺吸附—硝酸铝显色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总黄酮的优化提取条件,根
为 50 倍原料重的 45%乙醇溶液在 80℃条件下提取 30min,含量为(1.50±0.20)%;茎为 30 倍原料重的 60%乙
醇溶液在 80℃条件下提取 50min,含量(0.94±0.24)%;叶为 30 倍原料重的 75%乙醇溶液在 80℃条件下提取
30min,含量为(6.35±0.45)%。
关键词:南方碱蓬;根;茎;叶;总黄酮;含量测定
中图分类号:Q949.741.5; R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791(2006)04-0035-04
Extrac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Total Flavonoids from Root, Stem and Leaf of
Suaeda australis
HUANG Xiao-kun, ZHU Jia-yuan, HUANG Xiao-dong, MIU Cui-yan, CHEN Jie-fang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 Quanzhou 362000, Fujian China)
Abstract: The effects on the flavonoids content in roots, stem and leaves of Suaeda australi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ethanol,ratio of material to liquid, extraction temperature and time were
studied by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 Extracted by the optimum extraction conditions, purified by
polycaprolactan, produced color with Al(NO3)3,the flavonoids content was determin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conditions of extraction were as follows: from root, extracted by 50:1,
45% ethanol at 80℃ for 30min; from stem, extracted by 30:1, 60% ethanol at 80℃ for 50min; from
leaf, extracted by 30:1, 75% ethanol at 80℃ for 30min. The flavonoids content in root, stem and
leaf of Suaeda australis was 1.50%, 0.94%, 6.35%, respectively.
Key words: Suaeda australis; root; stem; leaf; total flavonoid; determination
南方碱蓬(Suaeda australis)系藜科碱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1],是中高盐性盐生植物的一种。碱蓬
属植物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在生产食用油、蛋白饲料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被认为是海洋农业
的作物化植物资源[2,3]。近几年来,碱蓬属植物的种植培育已有不少研究成果[4-6],而有关其药用化学成
分的研究鲜见报道,这不利于开发高附加值的碱蓬加工产品[3]。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
体内的天然产物,因具有抗病毒、抗癌、抗氧化、抗炎、抗衰老等生理和药理活性,而成为国内外研
究的热点课题。高健[7]发现,盐地碱蓬(S. salsa)叶总黄酮含量较高,并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与盐
地碱蓬同一属的南方碱蓬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滨海的滩涂沙地、红树林林缘,资源丰富,其叶可食用
与饲用,近年来由于滩涂养殖的发展,常被视为杂草以闲置或根除。探讨该植物体内黄酮类化合物的
分布、含量及提取工艺,将为其药用开发与食品保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药品
752 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索式提取器、G4 砂芯漏斗、聚酰胺粉(100~
2006,35(4):35-38.
Subtropical Plant Science
第 35 卷 ﹒36﹒
200 目,经 70%酒精预处理)、0.1mg/ml 芦丁标准液等。
1.2 材料
阴干、粉碎、过 80 目筛的南方碱蓬(采自福建泉州东海滩涂)根、茎、叶粉末。
1.3 方法
1.3.1 芦丁标准曲线 精确吸取 0.1mg/ml 芦丁标准液 0、1.0、2.0、3.0、4.0、5.0 ml 于 6 只具塞试管中,
各加 60%乙醇定容至 5ml,加 5% NaNO2 溶液 0.3ml,摇匀,放置 6min;加 10% Al(NO3)3 溶液 0.3ml,
摇匀,放置 6min;加 1mol/L NaOH 溶液 4ml,加蒸馏水 0.4 ml,摇匀,放置 15min。于 510nm 波长下
测定吸光度[8],以吸光度对标样含量 mg 数作图。
1.3.2 南方碱蓬根、茎、叶总黄酮提取工艺
1.3.2.1 总黄酮提取、纯化与测定方法
提取 分别精确称取根、茎、叶粉末 1.000g,置于锥形瓶中,用一定体积分数的乙醇水浴加热提
取,抽滤去残渣,定容至 50ml,用石油醚萃取 4 次脱去叶绿素、腊质和一长链烷基酚酸等脂溶性杂质。
聚酰胺层离 分别准确吸取滤液 5ml,加入 100mg 聚酰胺,搅匀,转移到铺有 100mg 聚酰胺的砂
芯漏斗中,用 75%乙醇洗脱数次,浓缩后以 60%乙醇定容至 50ml。
样液测定 精确吸取样液 5ml 于具塞试管中,加 5% NaNO2 溶液 0.3ml,摇匀,放置 6min;加 10%
Al(NO3)3 溶液 0.3ml,摇匀,放置 6min;加 1mol/L NaOH 溶液 4ml;再加水 0.4ml 补足至 10ml,摇匀,
放置 10~15min,同时作试剂空白,作为对照。于波长 510nm 处测定吸光度[8],代入标准曲线的回归
方程,即求得所取样液中总黄酮含量。
样品总黄酮含量计算 样品总黄酮含量(以芦丁 dw 计)(%)= CV1V3/(10WV2V4)。
式中:C—样液总黄酮含量(mg);V1—提取后定容体积(ml);V2—聚酰胺处理时取样体积(ml);V3—聚酰胺处理后
定容体积(ml);V4—显色反应测定取用样液体积(ml);W—称样量(g)。
1.3.2.2 提取条件的正交优选 以提取剂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四个因素,设三个水平,
按 L9(34)正交设计实验,每组实验重复 3 次,取平均值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
求得较优或最优的试验条件。
1.3.3 南方碱蓬根、茎、叶总黄酮含量比较 以正交优选的最佳条件提取总黄酮,分别以聚酰胺吸附—
硝酸铝显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8],重复实验 3 次,取平均值;同时进行显色稳定性试验,并以叶为代
表进行回收率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芦丁标准曲线的绘制
以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得标准曲线为 Y =
0.84285X-0.0004,线性范围为 0~0.5mg,相关系数 r
= 0.9987(图 1)。
2.2 提取条件的正交优化
正交实验设计、结果及分析见表 1、表 2 和表 3。
从表 2 直观分析与表 3 方差分析可知,4 种因素影响根
总黄酮浸提率的主次顺序为 C > D > B > A,最佳组合
为 A1B2C1D3,即 50 倍原料重的 45%乙醇溶液,在 80
℃条件下提取 30min;影响茎总黄酮浸提率的主次顺序
为 D > B > C > A,最佳组合为 A2B2C3D1,即 30 倍原料
重的 60%乙醇溶液,在 80℃条件下提取 50min;影响叶黄酮浸提率的主次顺序为 D > B > A > C,最佳
组合为 A3B2C1D1,即 30 倍原料重的 75%乙醇溶液在 80℃条件下提取 30min。
图1 芦丁标准曲线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 0.1 0.2 0.3 0.4 0.5
每10ml试液芦丁标准品质量(mg)
吸
光
度
(A
)
第 4 期 黄晓昆,等:南方碱蓬根茎叶总黄酮提取与含量测定 ﹒37﹒
2.3 根茎叶总黄酮含量测定与比较
2.3.1 根茎叶总黄酮含量 以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根、茎、叶总黄酮,用聚酰胺吸附—硝酸铝显色法测定
相应总黄酮含量,重复实验 3 次,得出根、茎、叶总黄酮含量分别为 1.50±0.20%、0.94±0.24%和 6.35±
0.45%。
2.3.2 显色稳定性试验 芦丁标准品及根、茎、叶提取液的显色反应均较稳定,在 90min 内每隔 15min
测定,其吸光度值变化幅度小。
2.3.3 回收率试验 称取叶样品数份,分别添加适量芦丁标样,按前述操作进行提取、层析、测定。以
加标测得量减去原样含量,再除以加标量,计算回收率。结果显示平均回收率为 101.38%,相对标准
差 2.24%(表 4)。这说明实验采用的提取纯化技术及显色测定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表 1 L9(34)因子水平表
因 子 水平
A 乙醇浓度(%) B 温度(℃) C 提取时间(min) D 料液比(g/ml)
1 45 70 30 1:30
2 60 80 40 1:40
3 75 90 50 1:50
表 2 正交设计方案与结果
评价指标 序号 A B C D 根总黄酮含量(%) 茎总黄酮含量(%) 叶总黄酮含量(%)
1 1 1 1 1 0.60 0.27 2.83
2 1 2 2 2 0.35 0.40 1.71
3 1 3 3 3 0.68 0.22 1.86
4 2 1 2 3 0.26 0.18 1.33
5 2 2 3 1 0.62 0.78 4.10
6 2 3 1 2 0.35 0.40 2.06
7 3 1 3 2 0.27 0.31 1.66
8 3 2 1 3 0.71 0.15 3.07
9 3 3 2 1 0.35 0.60 3.64
KⅠ1 0.543 0.377 0.553 0.523 4.20 3.31 22.26
KⅠ2 0.410 0.560 0.320 0.323
KⅠ3 0.443 0.460 0.523 0.550
RⅠ 0.133 0.183 0.233 0.227
KⅡ1 0.297 0.253 0.273 0.550
KⅡ2 0.453 0.443 0.393 0.370
KⅡ3 0.353 0.407 0.437 0.183
RⅡ 0.156 0.190 0.164 0.367
KⅢ1 2.133 1.940 2.653 3.523
KⅢ2 2.497 2.960 2.227 1.810
KⅢ3 2.790 2.520 2.540 2.087
RⅢ 0.657 1.020 0.426 1.713
注:Ki 为对应的均值,R 为 Kmax与 Kmin之差。
表 3 正交实验结果方差分析
方差 F 值 方差来源
根 茎 叶
自由度
根 茎 叶
A 乙醇浓度 0.029 0.038 0.649 2 0.431 0.442 0.342
B 温度 0.051 0.061 1.570 2 0.758 0.709 0.828
C 时间 0.097 0.043 0.293 2 1.442 0.500 0.154
D 料液比 0.092 0.202 5.076 2 1.368 2.349 2.676
误差 E 0.27 0.34 7.59 8
注:F0.05(2,8)=4.460; F0.01(2,8)=8.659。
第 35 卷 ﹒38﹒
表 4 加标回收试验结果
样品黄酮量(mg) 加标量(mg) 加标后样品黄酮量(mg) 回收率(%) 平均回收率(%)
0.0231 0.4000 0.4274 101.08
0.0323 0.4000 0.4495 104.30 101.38±2.24%
0.0537 0.4000 0.4487 98.75
3 结 论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 4 个影响因素中,提取剂的体积分数和温度是两个具有相对重要地位的因
子,4 种因素对总黄酮的提取率影响不显著,这有利于降低黄酮类大量提取的成本。实验得出,不同器
官总黄酮浸提条件的最佳组合不同:根的最佳提取条件是 50 倍原料重的 45%乙醇溶液,在 80℃条件
下提取 30min;茎是 30 倍原料重的 60%乙醇溶液,在 80℃条件下提取 50min;叶是 30 倍原料重的 75%
乙醇溶液在 80℃条件下提取 30min。
实验表明,南方碱蓬根、茎、叶营养器官的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分别为 1.50±0.2%、0.94±0.24%、
6.35±0.45%,含量顺序为叶>根>茎,黄酮类主要在叶中分布,这可能与叶是黄酮合成的主要器官有
关。叶总黄酮含量高达 6.35±0.45%,表明叶黄酮具有潜在的药用开发与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福建植物志编写组. 福建植物志(第一卷)[M]. 福州: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546.
[2] 张学杰,等. 中国碱蓬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状况[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3,22(2): 1-3.
[3] 孙宇梅,等. 我国盐生植物碱蓬开发的现状与前景[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23(1): 1-4.
[4] 邵秋玲,等. 盐地碱蓬人工栽培与品系选育初报[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12(1): 47-49.
[5] 王晓玲,等. 碱蓬的用途与种植技术[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3(12): 25-26.
[6] 张荃. 海水农业的梦想与现实[J]. 山东科学, 1999,12(1): 15.
[7] 高健. 盐地碱蓬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J].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18(2): 55-57.
[8] 元晓梅,等. 聚酰胺吸附—硝酸铝显色法测定山楂及山楂制品中的总黄酮含量[J]. 食品与发酵工业, 1996(4): 27-32.
(上接第34页)
综上所述,在含有S、8-HQC和CA的保鲜液中,STS、Co2+ 和EDTA-Na对鹤望兰切花有较好的保
鲜效果。本试验于8~9月间进行,正值夏季,室温较高(29±2℃),切花瓶插寿命相对缩短。切花经
过10% S + 300mg/L 8-HQC + 75mg/L KH2PO4•3H2O处理24h后,可使冷藏时间延长至3周,这在商业应
用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良正,等. 名贵观赏花卉—鹤望兰[J]. 云南农业科技, 1998,(6): 38-39,44.
[2] 洪付祥,等. 鹤望兰基因组 DNA 的提取方法[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2,8(4): 366-370.
[3] Halevy, et al. Postharvest handling methods for bird-of-paradise flowers (Strelitzia reginae Ait.)[J]. Amer Soc Hort Sci.,
1978,10(3): 165-169.
[4] Finger F L, et al. Influence of ethephon, silver thiosulfate and sucrose pulsing on bird-of-paradise vase life[J]. Revista
Brasileira de Fisiologia Vegetal, 1999,11(2): 119-122.
[5] Paull R E, et al. Benzyladenine and the vase life of tropical ornamentals[J].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2001,21(3):
303-310.
[6] 周华新,等. 四种鲜切花保鲜剂的筛选[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0,29(4): 9-13.
[7] 吴建设,等. 影响鹤望兰人工制种与种子发芽率因素研究[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5,27(8): 16-20.
[8] 黄敏玲,等. 保温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鹤望兰开花的效应[M]//张启翔. 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04). 北京:中国林业
出版社, 2004. 337-341.
[9] 章玉平,等. 不同保鲜剂对非洲菊切花的保鲜效应[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4,33(1): 26-28.
[10] 夏宜平,等. 月季切花采后的微生物变化及杀菌剂的生理效应[J]. 园艺学报, 1997,24(1): 63-66.
[11] 吴红芝,等. 切花采后生理生化及其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1,16(4): 3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