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平枝栒子绿化栽培及园林应用探讨



全 文 :平枝栒子绿化栽培及园林应用探讨
韩亚利,孙亚东,李志勇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园林系,河北石家庄 050061)
摘要 分析了平枝栒子的生态习性及栽培繁殖技术,针对其在园林中应用较少的现状,探讨了其园林应用方法,旨在为平枝栒子的推广
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平枝栒子;栽培繁殖;园林应用
中图分类号 S6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2012)15 -08584 -03
Discussion on the Greening Cultivation and Landscape Application of Cotoneaster horizontalis Dcne.
HAN Ya-li et al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Hebei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Shijiazhuang,Hebei 050061)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d the ecological habits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Cotoneaster horizontalis Dcne.,and then explored its applica-
tion methods in landscaping,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toneaster horizontalis Dcne. .
Key words Cotoneaster horizontalis Dcne.;Cultivation and propagation;Application in landscaping
作者简介 韩亚利(1971 - ) ,女,河北石家庄人,讲师,硕士,从事园林
规划设计研究,E-mail:hbhan_yali@ 163. com。
收稿日期 2012-02-09
平枝栒子,别名小叶栒子、铺地蜈蜙、矮红子、岩楞子、山
头姑娘,蔷薇科栒子属半常绿落叶匍匐灌木。平枝栒子枝叶
横展,树形优美,叶片小,厚而稠密,生长季浓绿发亮,晚秋时
变红,夏季粉花密集枝头,秋季鲜红色的果实挂满枝头,经冬
不落,叶、花、果均具有较高的观赏性,是园林绿化中的上乘
树种,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1 树种特性
1. 1 生物学特性 平枝栒子为多年生半常绿灌木,高约 0. 5
m。其小枝水平向四外散开,分层平行生长,故名“平枝”,开
展成整齐 2列。叶小,厚革质,近卵形或倒卵形,先端急尖,
表面暗绿色,无毛,背面疏被平伏柔毛。花小、无柄,单生或 2
朵并生,粉红色。果实近球形,鲜红色,花期 5 ~ 6 月,果期 9
~12月。常见栽培变种有:小叶平枝栒子、岩生平枝栒子、威
氏平枝栒子、健壮平枝栒子。
1. 2 生态学特性 平枝栒子原产于我国的西南、华中、西北
地区。其性喜光,稍耐阴,喜空气湿润和半阴环境,对土壤要
求不严,耐干燥,耐瘠薄,不耐涝,较耐寒,在华北地区可以露
地安全越冬,在北京、石家庄等地的公园、庭院常见栽培,且
生长良好。
2 栽培繁殖
2. 1 繁殖技术 平枝栒子的苗木常用嫩枝扦插和种子繁殖
的方法获得。为了缩短繁育时间,最好采用扦插的方法。
春、夏都能扦插,尤以夏季嫩枝扦插成活率最高[1]。
2. 1. 1 作床及整地。将所需土壤做成宽 0. 7 m,长 2. 0 m的
插床,苗床高出地面 0. 4 m,插床的底部铺上一层 0. 2 m厚的
地瓜石,上层铺上一层 0. 2 m厚的珍珠岩作为扦插基质,床
与床之间留沟,沟宽 0. 3 m。扦插前将土壤曝晒 1周,然后用
0. 3%高锰酸钾进行杀菌消毒,露天敞气 1 天,再将基质均匀
喷水[2]。
2. 1. 2 采条制穗及插穗处理。一般在 6月中旬 ~7月上旬,
选取当年生半木质化、生长健壮、腋芽饱满的带叶嫩枝,剪成10
~15 cm长的插穗,及时放入 0. 3%的多菌灵药液中进行消毒。
2. 1. 3 扦插及移栽。将准备好的插条下部 0. 2 m处用浓度
为 1 000 mg /L的 NAA生长素溶液进行处理(浸蘸 20 s) ,然
后垂直插入相应基质中,深度为插条的 1 /3。扦插完毕后,浇
透水,扣上塑料小拱棚、遮阳网,之后进行喷水、通风等常规
管理[3]。此后每天早、晚向插条喷水 1次,但不使土壤过湿,
以保持叶面湿润为宜。为防止病菌感染,每隔 7 d用甲基托
布津喷雾灭菌。40 d后开始炼苗,炼苗 5 ~ 6 d后即可移栽。
苗木移栽时,要做到随起、随运、随栽,栽后浇透水,并注意除
草,防止地下害虫。若有红蜘蛛可用氧化乐果液喷雾杀虫,
主要病害是根腐病,可用 1%的多菌灵药液喷雾防治,半月 1
次,效果很好[4]。
2. 2 栽培管理
2. 2. 1 栽培技术。平枝栒子宜在新芽萌发前的早春进行栽
种,栽植时要尽量带土球,保留根系完好。栽植前剪除伤根、
枯根及过长的根后,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GGR-6 进行蘸根处
理,有利于提高栽植成活率。栽种时先在穴底或盆钵底部施
入腐熟的油饼或有机肥作基肥,并在所施的肥料上覆盖 5 ~
10 cm的泥土,使根系不直接接触肥料。填土至坑深 2 /3处,
将土球的包装物去掉,在坑中放稳,将种植土回填在土球周
围并分层压紧,栽后及时浇水,并浇足、浇透。只有这样,才
能保证栽植的成活率。
2. 2. 2 水肥管理。平枝栒子适应性强,管理较容易,水分和
光照是影响其生长的主导因素,在栽培中应移植在光照较好
或半阴的地段,且应保持土壤湿润。移植时间以早春萌芽前
带土球移植为宜,早春萌芽前可施 1 次腐熟的有机肥料,以
利于枝条发育、开花繁盛。花后再施 1 ~ 2次液肥,并结合灌
水、中耕除草,以利于果实生长,防止果实脱落,提高观赏效
果[5]。休眠期进行适当修剪,使株形符合要求。
2. 2. 3 病虫害防治。平枝栒子常见的病害有叶斑病、煤污
病,除加强水肥管理外,还应适当稀植,如有病害发生,可用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喷施进行防治;根腐病,可
用 1%的多菌灵药液喷雾防治,每半月 1 次。初春未萌芽前
喷施 1次石硫合剂,也可取得较好的预防效果。常见虫害有
责任编辑 徐宁 责任校对 卢瑶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12,40(15):8584 - 8586
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2.15.119
红蜘蛛、介壳虫,如有发生可喷施 45%氧化乐果 800 倍液进
行防治。
3 园林应用分析
3. 1 栽植方式
3. 1. 1 规则式栽植。平枝栒子的规则式栽植有列植和对
植。列植,即单行或多行列植,常用于绿篱、林带等的栽植或
作为园林景物的背景栽植;对植,即对称式栽植,常栽植在公
园、广场或公共建筑的进口处,起衬托作用。
3. 1. 2 自然式栽植。平枝栒子常见的自然式栽植方式主
要有散植和丛植。平枝栒子树形优美,春夏观花、叶、枝条,
秋冬观果,非常适合散植,可散植在草坪、庭院的大空间中,
配置以各种置石;丛植是各种园林绿地中常用的一种方式,
可与其他乔灌木配植在草坪、林缘、路边或道路交叉口等
处,可体现出植物的群体美。例如,上层:银杏 +合欢 +雪
松 +元宝枫 +油松;中层:矮连翘 +红王子锦带 +平枝栒子
+紫叶小檗等镶边种植;下层:月季花境 +冷季型草。春景
由矮连翘及红、黄月季形成色块,引人注目;夏季由火红艳
丽的红王子锦带及粉红的合欢花组景;秋季银杏金黄叶,元
宝枫叶子则为红色;冬季平枝栒子果实红艳,雪松苍绿,构
成冬景。
3. 2 应用形式
3. 2. 1 地被。在大面积空地,利用平枝栒子一棵一棵地密植,
然后对植株进行修剪,使其平整划一,也可随地形起伏跌宕,四
季观赏效果均佳,成为园林绿化中的背景和底色(图 1)。
图 1 石家庄市秀水公园入口地被
3. 2. 2 绿篱。平枝栒子叶多、花繁、果茂,生长强健,耐修
剪,是不可多得的绿篱材料,在园林中起分隔空间、范围场
地,遮蔽视线,衬托景物,美化环境以及防护作用等。
3. 2. 3 带状或片状绿化。平枝栒子枝条平行地向外伸展,
花、叶、果、枝均可观赏,可错落有致地布置在草坪上、堤岸、
道路两旁或中间绿化带,形成立体的带状或片状绿化(图 2
~4) ,这是平枝栒子最常用的一种绿化形式。
图 2 提岸绿化 图 3 草坪绿化 图 4 路旁绿带
3. 2. 4 花坛。对一些外形各异的花坛,采用密集栽植法进
行绿化美化,形成花镜、花台,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图 5)。
图 5 平枝栒子花坛
3. 2. 5 制作盆景。平枝栒子匍匐生长,枝叶水平二列展开。
秋季红果缀满枝头,鲜艳悦目,经冬不凋,是制作观果盆景、
山石盆景的优良树种。制作时,可到野外山地中选取多年生
老根桩,挖回后,剪去枝叶,先在土壤肥沃湿润处露地培养,
待新根生长,萌发新枝叶时再上盆加工。形式多为悬崖式、
曲干式、提根式、附石式、石山树盆景等。
3. 2. 6 插花材料。平枝栒子耐修剪,枝条呈平行匍匐状,叶
子革质鲜绿,花粉红色,果实从秋到冬,愈来愈红,自然变化
多端。无论其花枝,还是果枝,都是插花的好材料。特别是
在秋冬两季,可配置菊花、蜡梅等作传统的艺术插花。
4 结语
作为优良的观枝、观叶、观果树木的平枝栒子,其繁殖方
式主要为嫩枝扦插,适宜的栽植时间是早春,大苗栽植时宜
带土球。在园林中常见的应用栽植形式主要为丛植,建议加
大散植的应用,平枝栒子与山石散植于疏林草地或山坡,可
取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佳境。平枝栒子还是山石盆景
和插花的优良材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刘辉芳.盆栽平枝栒子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9(6):66.
585840 卷 15 期 韩亚利等 平枝栒子绿化栽培及园林应用探讨
[2]李晓玲,李毅丹.平枝栒子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通
讯,2006,42(3):476.
[3]赖凤妍,董丽娟,国怡然,等.海姆维斯蒂栒子嫩枝扦插繁殖的研究
[J].天津农业科学,2008,14(1):29 -32.
[4]时鑫,颜卫东,朱西存.平枝栒子及其嫩枝扦插[J].林业实用技术,2003
(3):29.
[5]刘泽勇,刘朝晖,曾春凤.水栒子的繁殖与栽培技术[J].河北林业科
技,2005(4):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97.
(上接第 8569页)
水文资源的研究方向。
4 结论与展望
森林对降水的再分配是生态系统内部重要的水文过程
之一,影响着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不同尺度和圈层间
的水分和养分循环的速度和方向[43],对于土壤养分的溶解
利用,土壤水、地下水的补给和循环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
义[44]。我国对降水和林冠截留、穿透雨、树干径流之间的相
关性分析,建立各种模型深入分析各部分变化特征的研究方
法已经基本形成,但主要集中于理论研究,因此需要将新的
思路和方法不断引入到研究和实践中,从而有效地利用截留
降水。
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对森林水文资源的管理和应用,利用
新兴的统计水文学研究手段,建立更加完善的截留模型,提
出更好的研究方法,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和建设生
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韦红波,李锐,杨勤科.我国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研究进展[J].植物生态
学报,2002,26(4):489 -496.
[2]时忠杰,王彦辉,于澎涛,等.宁夏六盘山林区几种主要森林植被生态
水文功能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5,19(3):134 -138.
[3]张一平,王馨,刘文杰.热带森林林冠对降水再分配作用的研究综述
[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4,24(3):274 -282.
[4]李正才,傅懋毅,谢锦忠,等.沐川县退耕还林生态恢复地碳截留效应
的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4):382 -387.
[5]万师强,陈灵芝.温暖带落叶阔叶林冠层对降水的分配作用[J].植物
生态学报,1999,23(6):557 -561.
[6]RUTTER A J,MORTON A J. A predictive model of rainfall interception in
forest ш. Sensitivity of the model to stand and parameters and meteorologi-
cal variables[J]. Th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1977,14:567 -588.
[7]KLAASSEN W. Evaporation from rain wetted forest in relation to canopy
wetness,canopy cover,and net radiation[J].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2001,37:3227 - 3236.
[8]HASHINO M,YAO H,YOSHIDA H. Studies and evaluations on intercep-
tion processes during rainfall based on a tank model[J]. Journal of Hy-
drology,2002,255:1 -11.
[9]LLORENS P,DOMINGO F. Rainfall partitioning by vegetation under Medi-
terranean conditions:A review of studies in Europe[J]. Journal of Hydrol-
ogy,2007,335:37 -54.
[10]LEVIA D F JR,FROST E E. A review and evaluation of stemflow litera-
ture in the hydrologic an d biogeochemical cycles of forested and agricul-
tural ecosystems[J]. Journal of Hydrology,2003,274:1 -29.
[11]杨志鹏,李小雁,伊万娟.荒漠灌木树干茎流及其生态水文效应研究
进展[J].中国沙漠,2010,30(2):303 -309.
[12]DOMINGO F,SANCHEZ G,MORO M J,et al. Measurement and modeling
of rainfall interception by three semiarid canopies[J].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1998,91(3 /4):275 -292.
[13]NAVAR J,CHARLES F,JURADO E. Spatial variations of interception
loss components by Tamaulipan thorn scrub in northeastern Mexico[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1999,124:231 -239.
[14]SCHWINNING S,SALA O E. Hierarchy of responses to resource pulses in
arid and semiarid ecosystems[J]. Oecologia,2004,141:211 -220.
[15]魏晓华,周晓峰. 3种阔叶次生林茎流研究[J].生态学报,1989,9(4):
325 -329.
[16]巩合德,王开运,杨万勤,等.川西亚高山原始云杉林内降雨再分配研
究[J].林业科学,2005,41(1):199 -201.
[17]崔启武,边履刚,史继德,等.林冠对降水的截留作用[J].林业科学,
1990(2):141 -146.
[18]董世仁,郭景唐,满荣洲,等.华北油松人工林的透流、干流和林冠截留
[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7(1):58 -67.
[19]张一平,王馨,王玉杰,等.西双版纳地区热带季节雨林与橡胶林林冠
水文效应比较研究[J].生态学报,2003,23(12):2653 -2665.
[20]李振新,郑华,欧阳志云,等.岷江冷杉林下穿透雨空间分布特征[J].
生态学报,2004,24(5):274 -282.
[21]刘世荣,温远光,王兵.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水文生态功能规律[M].北
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157 -158.
[22]巩合德,张一平,刘玉洪,等.哀牢山常绿阔叶林林冠的截留特征[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25(4):469 -474.
[23]姚余君,张彦东,任向荣.云杉和落叶松树干径流对土壤 PH值的影响
[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34(6):23 -25.
[24]方江平,项文化,刘韶辉,等.西藏南伊沟原始林芝云杉林水文学过程
的水化学特性[J].林业科学,2010,46(9):15 -19.
[25]CALDER L R. Dependent of rainfall interception on drop size 1:Develop-
ment of the two - layer stochastic model[J]. Journal of Hydrology,1996,
185:363 -378.
[26]杨志鹏,李小雁,孙永亮,等.毛乌素沙地沙柳灌丛降雨截留与树干茎
流特征[J].水科学进展,2008,19(5):694 -698.
[27]肖洋,陈丽华,余新晓.北京密云麻栎人工混交林降水再分配及树干
茎流特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35(8):17 -22.
[28]邓世宗,韦炳.不同森林类型林冠对大气降雨量再分配研究[J].林业
科学,1990,6(3):271 -276.
[29]曾德惠,,裴铁潘,范志平,等.樟子松林冠截留模拟试验研究[J].应用
生态学报,1996,7(2):134 -138.
[30]杨令宾,栾晓红,孙丽华.长白山地区森林的水文效应研究[J].地理
科学,1993,13(4):376 -380.
[31]王馨,张一平,李文杰. Gash 模型在热带季节雨林林冠截留研究中的
应用[J].生态学报,2006,26(3):723 -728.
[32]刘家冈,万国良,张学培,等.林冠对降雨截留的半理论模型[J].林业
科学,2000,36(2):3 -5.
[33]张光灿,刘霞,赵玫.树冠截留降雨模型研究进展及其述评[J].南京
林业大学学报,2000,24(1):64 -67.
[34]裴铁潘,郑远长.林冠分配降雨过程模拟与模型 I.常雨强下穿透降
雨、树干茎流和林冠截留模型[J].林业科学,1996,32(1):1 -10.
[35]郑远长,裴铁潘.林冠分配降雨过程模拟与模型 II.模型扩展与参数确
定[J].林业科学,1996,32(2):97 -102.
[36]裴铁潘,刘家冈,韩绍文,等.树干径流模型[J].应用生态学报,1990,
1(4):294 -300.
[37]方江平,项文化,刘韶辉.西藏南伊沟原始林芝云杉林水文学过程的
水化学特征[J].林业科学,2010,46(9):15 -19.
[38] COLE D W,RAPP M. Elemental cycling in forest ecosystems[M]/ /
REICHLE D E. Dynamic properties of forest ecosystems,international bio-
logical programme 23. 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341 -
411.
[39]巩合德,王开运,杨万勤.川西亚高山3种森林群落穿透雨和茎流养分
特征研究[J].林业科学,2005,41(5):14 -20.
[40]万师强,陈灵芝.东灵山地区大气降水特征及森林树干茎流[J].生态
学报,2000,20(1):62 -67.
[41]STEWART J B. Evaporation from a wet canopy of a pine forest[J].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1977,13:915 -921.
[42]赵涛,王孝忠,李怀有. 高塬沟壑区雨水蓄存效率研究[J].宁夏农林
科技,2011,52(5):55 -56.
[43]肖洪浪,李新荣,段争虎,等.流沙固定过程中土壤 -植被系统演变
[J].中国沙漠,2003,23(6):605 -611.
[44]张海燕,田世芹. 2006 -2009年滨州市酸雨季节分布特性及降水形态
对酸雨 PH值的影响[J].宁夏农林科技,2011,52(1):69 -70,79.
6858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