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山莴苣引种栽培及繁殖技术



全 文 :山西林业 2009年第 3期
FORESTRYOF SHANXI
山莴苣(Lactuca indica)又称山
生菜、苦苣、苦马地丁、鸭子食等,为
菊科 1 a ~ 2 a生草本;茎粗壮,粗 3 cm
~ 4 cm,直立,有白色乳汁,高 80 cm ~
150 cm,通常无毛,或疏被柔毛。叶长
10 cm ~ 30 cm,宽 1.50 cm ~ 5 cm,无
柄,基部略抱茎。头状花序顶生,淡黄
色或带白色,中午开放,夜晚闭合。具
柄,有花 15朵 ~ 20朵,为一长而狭尖
塔形的圆锥花序。子房下位,花柱纤
细,柱头 2裂。蒴果卵形而扁,黑色。
花期 8月 ~ 9月,果期 9月 ~ 10月。
山莴苣喜温、抗旱、怕涝,肥沃且湿度
适宜的地块生长良好。广泛分布于我
国东北、华北、西北各地。喜微酸性至
中性土壤,适生在低湿肥沃的土地
上,但有一定的抗旱能力。
1 山莴苣营养成分
山莴苣含有多种营养成分,营养
丰富、适于食用,含有胡萝卜素、维生
素 B2、维生素 C及钙、铁、磷、镁、钾等
元素。每 100g新鲜山莴苣样品中营养
成分具体含量是:钾 32.8 mg、镁 412
mg、磷 2.10 mg、钠 0.40 mg、铁 108
ug、锰 77ug、锌 39 ug、铜 14 ug。
2 山莴苣的利用价值
2.1 食用价值
山莴苣营养丰富,已作蔬菜栽
培。它可作为人的一种蔬菜直接食
用,有生拌、炒菜、晒干盐渍、酱制等
多种食用法。山莴苣鲜茎叶含有鲜嫩
白色乳汁,清鲜爽口,有促进食欲、帮
助消化之功效。将嫩苗及嫩茎叶洗
净、蘸甜面酱生食,或用沸水烫后,稍
加漂洗即可凉拌、炒食或做馅,或掺
入面中蒸食,也可晒干供蔬菜淡季食
用。儿童常吃山莴苣对长牙、换牙很
有帮助。莴苣嫩茎中的白色浆液还有
催眠作用。叶子有很好的营养价值,
其叶的维生素含量比茎要高,尤其是
维生素 C 的含量比茎高出 15 倍之
多。莴苣叶烧菜饭,具有清香味。
2.2 药用价值
莴苣全草或根入药,性寒,味苦,
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调经脉、利五
脏、理气、健胃之功效,可治疗阑尾
炎、扁桃体炎、疮疖肿毒、无名肿痛、
宿食不消、产后淤血。用鲜莴苣叶 500
g煎汤饮,可使大小便明显增多,还可
用于治疗浮肿和腹水。茎、叶煎服,可
以解热,研粉末涂搽,可除去疣瘤。
另外,山莴苣具有高度的抗氧化
成分,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健康
具有重要意义。有以下几点:一是可
以预防癌症;二是抗氧化,可减少患
癌症、瘫痪和白内障的几率;三是其
中的铁等物质可预防并治疗贫血;四
是改善消化系统和肝脏功能;五是具
有镇静作用。
2.3 观赏价值
山莴苣头状花序顶生,淡黄色或
带白色,中午开放,夜晚闭合,总苞下
部膨大,苞片多列,呈覆瓦状排列;舌
状花淡黄色。花大而洁白,花瓣疏朗,
具有观赏价值。另外,其变种彩叶莴
苣,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目前主
要的栽培品种有汉城红、赤皇、红翠
莴苣等。茎有绿色、绿白色、紫色等,
叶有紫红、红、褐红等色。山莴苣可以
作为一种观赏蔬菜在园林绿化中广
泛应用。
2.4 工业价值
作为很有发展前景的饲料,山野
菜在饲料工业方面的价值是巨大的。
山莴苣叶量大、脆嫩多汁、含多种营
养元素,微带苦味,是优质的青饲料,
可以极大地促进工农业的发展。山莴
苣可青饲、晒制干草和青贮利用。在
水肥条件充足的情况下,6 月 ~ 8 月
生长旺盛,再生力强。另外,它还是一
种高产优质牧草,近年来用作蚕的饲
料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名“蚕桑草”,
“养蚕草”,因而山莴苣又促进了丝绸
等相关工业的发展。
3 山莴苣引种栽培及繁殖方法
3.1 山莴苣引种栽培
3.1.1 保护地栽培
1)整地、施肥 栽培地块做畦,在
畦内表土层施入腐熟的有机肥 10 cm
左右,深翻 25 cm,耙平。
2)温室育苗 育苗土用 4份田
土、4份腐熟有机肥、1.50份草炭、0.50
份河沙调配过筛,放入育苗盘内,压
实四周,再用木条刮平,使土面低于
盘口 1 cm ~ 2 cm。撒播,间距 0.50 cm
左右,覆土 l cm,播后浇透水,盖塑料
山莴苣引种栽培及繁殖技术
【摘 要】山莴苣是菊科的一种野菜,在食用、药用、观赏、工业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本文介绍了山莴
苣的利用价值、营养成分以及引种栽培及繁殖方法,对于开发利用野生资源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 山莴苣; 形态特征; 栽培繁殖
【中图分类号】 S567.21 【文献标识码】 C
李 洁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北京 100083)
【文章编号】1005 - 4707(2009)03 - 034 - 02
·林业科技·
34
山西林业 2009年第 3期
FORESTRYOF SHANXI
薄膜,见有叶尖露土后,打开塑料薄
膜通风。苗高 2 cm时分苗定植,移栽
前 2 d ~ 3 d控水。移栽时在畦上插 2
cm 深的坑,间距 4 cm,放入小苗,培
土压实,浇透水,适当遮光,缓苗后撤
去遮光网。
3.1.2 露地栽培
1)选地 选肥沃、湿润、疏松、有
机质含量高、向阳的沙质壤土播种。
播前翻耕土壤,施入有机肥,整细、耙
平、做畦,可条播、点播、撒播。以点播
和条播为好,便于管理,有利于高产。
2)播种 先将种子用 50℃水浸
泡,搅拌 30 min,控净水,用干净的纱
布包好,在 30℃条件下催芽。每天用
净水淘洗 2次 ~ 3次,发芽后再进行
直播。每穴 1粒 ~ 2粒种子,覆土厚度
为 1 cm ~ 2 cm,稍镇压,盖塑料薄膜,
使其保湿、保温,有利于种子生长。小
苗出土后,及时撤去塑料薄膜。
3.1.3 收获和管理
山莴苣可根据市场需要及时采
收和上市。采收可采取剥叶或收割方
法。小面积种植可剥叶利用,即只剥
大叶,留下内部小叶继续生长。大面
积种植多为收割,采收及时,每割 1
次追肥 1 次,并做好中耕除草,以提
高产量。最后 1次收割要贴近地面,
以免积水烂根,不利于次年生产。
3.2 山莴苣繁殖方法
山莴苣一般采用种子繁殖。另
外,还有一种繁殖方法——对山莴苣
的细胞和组织培养进行研究,为进一
步的遗传操作打下基础。
3.2.1 材料
采用当年收获的种子,在 70 %乙
醇中浸 10 秒后投入 0.2 %升汞灭菌
10min,无菌水冲 4次,接种于蔗糖 3%、
琼脂 0.6 的无激素培养基上,10 d 左
右无菌苗长至 2 cm ~ 8 cm就可以时
使用。
3.2.2 外植体培养及器官分化
取无菌苗的子叶、子叶柄、下胚
轴切段以及完整幼苗接种在含不同
激素的培养基上, 诱导出芽和愈伤组
织。选取生长快、均匀和疏松的淡黄
色愈伤组织继代培养,20 d转一次。转
接部份愈伤组织到分化培养基上,诱
导器官分化。
4.2.3 悬浮细胞培养
每个装 30 ml液体培养基的 100
ml三角瓶中,接入 5 g ~ 8 g愈伤组织
(继代 3次),在旋转式摇床上震荡培
养。2个月后,就可以从 8瓶中得到 2
瓶分散较好,生长快的悬浮细胞。
4.2.4 植株再生
再生苗一般可在原培养基上直
接长根,移栽的第一周控制小环境相
对湿度是成活的关键。用常规压片法
观察再生植株根尖细胞染色体数。
4 山莴苣开发利用建议
4.1 山莴苣市场前景分析
近年来,人们营养的摄入出现了
不均衡,儿童肥胖症和成年人心血
管、脂肪肝、糖尿病、各种维生素缺乏
症日渐突出,这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
注。营养学家为此提出要“合理膳食、
均衡营养”。眼下,人们的饮食观念正
悄悄发生变化——过去象征苦日子
的野菜逐渐上升为人们的首选蔬菜,
健康消费已成为时尚。山莴苣低脂
肪、低热量、富含维生素和各种微量
元素,迎合了大众的消费需求,具有
广阔的市场前景。专家认为,山莴苣
作为富含多种营养的野菜,完全符合
绿色食品的要求,市场前景十分可
观。目前,全国已建成几个较有特点
的人工采集山野菜出口加工基地。
山莴苣具有较大的需求市场和
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但另一方面,
在山莴苣的开发利用和生产方面还
存在问题:一是采集不均衡,自然利
用率低,多数种类被埋没在深山老林
中而鲜为人知,其采收量仅占 9 %左
右;二是资源分散,以采集野生为主,
保护野生资源不够;三是野菜开发面
窄,资源利用主要集中在少部分植物
上;四是加工制品种类少,技术落后,
质量较差;五是开发利用研究环节薄
弱,对野菜资源调查仍不全面;六是
人工驯化栽培研究较少。
针对山莴苣开发利用现状和市
场前景, 种类应注重选择具有营养丰
富、产量高、需求量大等特点.对某个
地区而言栽培种类宜少而精,并建立
商品基地,以进行适度规模集约经
营。同时,进行山莴苣家化栽培和研
究,提高产量和质量。
山莴苣应进行深度加工,根据所
要销售的国家和地区的饮食习惯,加
工成各种不同风味的单一种山莴苣
或结合其他山野菜的营养成分制成
复合方便菜或各种罐头、软包装或精
包装食品,销往国内外市场,以提高
经济效益。广泛开展山野菜营养价值
和药理作用的研究,逐步解决其保
鲜、贮存和加工等技术工艺难题。
参考文献:
〔1〕阎志佩.山莴苣的栽培与利用.特种经
济动植物.2003第 12期.
〔2〕李新生.优质青绿饲料——山莴苣.致
富天地 2001年 4期.
〔3〕范明松,叶冠,黄成钢.山莴苣化学成
分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04年 12期.
〔4〕许成坤,于德何.优质野生饲料——
山莴苣.饲料工业.1996年 11期.
〔5〕孙守琢.西伯利亚山莴苣的栽培与饲
用.中国畜牧,1995年 5期.
〔6〕杨柏明,山莴苣的栽培及利用.植物.
2001年 1期.
〔7〕何奕昆,路铁刚 .山莴苣细胞和组织
培养研究.植物学通报.1991年 A期.
〔8〕蔡虹,刘金铜.太行山区山野菜植物
资源与开发利用探讨. 中国生态农业
学报.2002年第 10卷第 1期.
【作者简介】李 洁(1987 -),女,北京
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本科在读。
【收稿日期】 2009 - 05 - 08
·林业科技·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