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水麻属植物研究现状及其开发价值



全 文 :药 物 研 究
The medicine study
作者简介:王坚 (1978 -) ,男,江西南昌人,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中药化学与中药质量标准。Tel:13882295108,E - mail:
wj_ 2000_ abc@ 163. com。
水麻属植物研究现状及其开发价值
王 坚
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 400016
【摘 要】 荨麻科水麻属植物约 6 种,我国 6 种均产。部分种可用作民间药物。本文从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两个方面总结了水麻属植
物的研究,并展望了其开发价值。水麻属植物主要含有三萜、黄酮、苯丙素、脂肪酸及其衍生物、酚酸、甾体、与挥发油类化合物;生物
活性主要是抗肿瘤与抗菌作用。
【关键词】 水麻属;荨麻科;三萜;抗肿瘤;开发价值
【中图分类号】R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 8517 (2011)12 - 0048 - 02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value of plants in Debregeasia Gaudich
WANG Ji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16,China
Abstract:Debregeasia Gaudich. of Urticaceae includes about 6 species,and all the 6 species in China. Some species are used
as folk medicine. This paper has summarized the researches on plants of the genus from two aspects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bioac-
tivities,and prospected their development value. The compounds in this genus mainly belong to the classes of triterpenoid,flavonoid,
phenylpropanoid,fatty acid and its derivative,phenolic acid,steroid,and volatile oil;The main bioactivities include antitumor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Key words:Debregeasia Gaudich.;Urticaceae;triterpenoid;antitumor;development value
荨麻科 Urticaceae 水麻属 Debregeasia Gaudich. 植物为
灌木或小乔木,无刺毛。本属约 6 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
部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我国 6 种均产,分布于长江流域
以南省区。本属植物的果实可食、酿酒[1]。本属植物水麻
D. orientalis C. J. Chen 的枝叶、根或根皮可入药。其根或
根皮名为冬里麻根,水麻柳根。药性:微苦、辛,平。功
用:祛风除湿,活血消肿;主治风湿痹痛,跌打骨折,疮
痈肿毒等[2]。下面从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两个方面总结、
分析水麻属植物的研究,并展望它的开发价值。
1 化学成分
1. 1 三萜
从水麻 D. orientalis 地上部分得到 Monogynol A、白桦
酸、常春藤皂苷元、18αH - 20 (29) -烯 - 3 -酮 -乌苏
烷、3,4 -开环 - 20 (29) -烯 -乌苏烷 - 3 -酸、坡模醇
酸[3]。柳叶水麻 D. salicifolia D. Don = D. saeneb (Forssk.
)Hepper et Wood 茎中得到 3β,19α -二羟基 - 30 -去甲基
-乌苏烷 - 12 - 烯 (1)、3β - (反式 - 桂皮酰氧基) -
19α -羟基 -乌苏烷 - 12 -烯 (2)、羽扇豆醇、齐墩果酸、
熊果醇、3β,19α -二羟基 -乌苏烷 - 12 -烯、熊果酸、坡
模醇酸、坡模醇酸甲酯、委陵菜酸。化合物 1,2 为新化
合物[4 - 5]。
1. 2 黄酮
从长叶水麻 D. longifolia (Burm. f. )Wedd. 枝、叶乙
醇提取物中分离出 5 种黄酮类化合物:表儿茶素、槲皮素 3
- O - β - D -半乳糖苷、山奈酚 3 - O - β - D -半乳糖苷、
槲皮素 7 - O - β - D -葡萄糖苷、洋芹素 7 - O - β - D -葡
萄糖苷[6]。水麻地上部分得到表儿茶素、儿茶素、槲皮素、
槲皮素 - 3 - O - β - D -葡萄糖苷、山萘酚 - 3 - O - β - D
-芦丁糖苷[3]。
1. 3 苯丙素类
1. 3. 1 简单苯丙素
从水麻地上部分得到紫丁香苷[3]。
1. 3. 2 木脂素
从水麻地上部分得到紫丁香酚苷[3]。
1. 4 脂肪酸及其衍生物
从水麻地上部分得到棕榈酸、正二十烷酸、正二十烷
酸甲酯[3]。
1. 5 酚酸
从长叶水麻 D. longifolia 茎皮中得到没食子酸、3,5 -
二甲氧基没食子酸 4 - O - β - D -葡萄糖苷[7]。
1. 6 甾体
从水麻地上部分得到 β -谷甾醇、β -胡萝卜苷[3]。从
柳叶水麻 D. salicifolia 茎中得到 β -谷甾醇,豆甾醇[4]。
1. 7 挥发油
长叶水麻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丁基化羟基甲苯、十
五烷、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6 - 二甲基奈、癸酸乙酯、
十八烷、丁二酸二乙酯、3,7 -二甲基 - 1,6 -辛二烯 - 3
-酮等[8]。
2 生物活性
2. 1 抗肿瘤
·8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药 物 研 究
The medicine study
用小鼠乳腺癌 tsFT210 细胞的流式细胞术筛选模型,确
定民间用于治疗癌症的长叶水麻的抗肿瘤活性部位为正丁
醇部分。从中得到的没食子酸具有细胞周期 G2 /M 期抑制
活性。这是该植物抗肿瘤活性成分的首例报道[7]。
Nisa等研究了柳叶水麻茎的甲醇粗提物以及它的各个
萃取部分的抗肿瘤活性。通过甲基偶氮唑蓝 (MTT)比色
法检测了不同浓度粗提物对 MCF - 7 乳腺癌细胞株的作用。
粗提物表现出显著的抗恶性细胞增殖活性并且呈剂量依赖
性。浓度为 10 μg /ml的提取物表现出 25. 31%的最小抑制,
浓度为 500 μg /ml时,达到 99%的最大抑制。在浓度为 200
μg /ml时,也检测了正己烷、氯仿、乙酸乙酯、甲醇和水
部分的活性。正己烷、氯仿、乙酸乙酯部分表现的最为活
跃:90% 至 99%的活性[9]。
2. 2 抗菌
柳叶水麻中得到的化合物 2,3β,19α -二羟基 -乌苏
烷 - 12 -烯,与坡模醇酸甲酯表现出明显的抗菌活性[5]。
3 开发价值
迄今,水麻属植物的研究基础还十分薄弱。水麻属 6
种植物中至少有 3 种具有药用价值。另外,水麻与长叶水
麻的果实可以被开发为新一代水果,尤其是水麻 (柳莓) ,
其果实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10 - 11]。为了促进水麻属植物的
开发应用,我们应加强对它的基础研究力度。
参考文献
[1] 王文采,陈家瑞. 中国植物志[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23 (2) :
388 - 396.
[2]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大辞典 -下册 [M]. 第 2 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
术出版社,2005,1050 - 1051;1058 - 1059.
[3] 肖艳华,曹 辉,张国林. 水麻的化学成分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
发,2008,20 (1) :52 - 55.
[4] Akbar E,Riaz M,Malik A. Ursene type nortriterpene from Debregeasia salic-
ifolia[J]. Fitoterapia,2001,72 (4) :382 - 385.
[5] Akbar E,Malik A. Antimicrobial triterpenes from Debregeasia salicifolia
[J]. Nat Prod Lett,2002,16 (5) :339 - 344.
[6] 秦 波,汪汉卿,朱大元. 长叶水麻化学成分的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
与开发,2003,15 (1) :21 - 23.
[7] 刘 睿,顾谦群,崔承彬,等. 长叶水麻的三个酚酸类化学成分及其抗肿
瘤活性[J].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4,14 (4) :193 - 196.
[8] 秦 波,鲁润华,汪汉卿,等. 长叶水麻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J]. 植物
学通报,2000,17 (5) :435 - 438.
[9] Nisa S,Bibi Y,Waheed A,et al. Evaluation of anticancer activity of Debre-
geasia Salicifolia extract against estrogen receptor positive cell line[J]. Afr J Bio-
technol,2011,10 (6) :990 - 995.
[10]晁无疾,陈志平. 野生果树水麻资源研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1992,11 (4) :1 - 4.
[11]陈姣. 柳莓 (Debregeasia orientalis C. J. Chen)的生长结果特性观察及
扦插繁殖研究[D]. 四川:四川农业大学,2010.
(收稿日期:2011. 05. 19
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
)
(上接第 45 页)
3 讨论
PU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
和十二指肠溃疡,因溃疡的发生和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
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近年研究证明,Hp的感染也是 PU
的发病原因。随之积极倡导根治 Hp 是治疗上的重要创新。
国内外大量资料表明,在根除了 Hp 以后,绝大多数 PU 患
者得以痊愈,溃疡的年复发率下降至 3%以下[2]。根除 Hp
可以显著地降低溃疡复发率和促进溃疡愈合,减少溃疡并
发症的发生率。质子泵抑制剂 (proton pump in - hibitors,
PPI)的问世,使 Hp根除率大幅度提升,亦显著提高了 PU
症状缓解率及治愈率,几乎所有的 PU都可用药物根治。为
了获得更高的 Hp根除率,MaastrichtⅢ共识报告提出包含铋
剂四联疗法可作为一线治疗的选择[3]。雷贝拉唑作为新一
代的 PPI,具有较高的解离常数 (PKa = 5)能快速提高胃
内 PH值,迅速提供抗生素发挥作用的胃内环境,并有直接
的抗 Hp作用,疗效稳定[4]。雷贝拉唑与兰索拉唑相比,具
有起效迅速、非肝酶代谢、作用强而持久等优点。有研究
报道,治疗第 1 天就有 88%达到理想治疗效果[5 - 7]。本研
究显示,治疗组疼痛消失时间 1. 4 ± 0. 6d 明显短于对照组
2. 3 ± 1. 0d,有统计学意义,与文献报道一致[8]。兰索拉唑
为第 2 个 PPI,其吡啶环 4 -位侧链导入氟而具有乙氟乙氧
取代基,使其生物利用度较高,其联合应用抗生素对 Hp的
抗菌力较高,因此治疗组和对照组溃疡愈合率达 88. 33%
和 86. 67%,Hp 根除率治疗组为 93. 33%,对照组为
90%,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 0. 05) ,说明两者在
治疗 Hp阳性 PU方面具有相同的疗效。
综上所述,雷贝拉唑与兰索拉唑四联疗法在治疗 Hp阳
性 PU方面,均具有 Hp根除率高,副作用小,患者依从性
好,溃疡愈合率高等优点。只是雷贝拉唑在快速改善疼痛
症状方面优于兰索拉唑,但前者的治疗费用明显高于后者。
因此在基层医院,则优先推荐使用兰索拉唑四联疗法,亦
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唐承薇,胡品津. 内科学 [M]. 第 6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384 - 392.
[2]Hopkins RJ,Girardi LS,Turney EA. Relationship betweenHeli - cobacter py-
lorieradication and reduced duodenal and gastric ulcerrecurrence:a review[J].
Gastroenterology,1996,110 (4) :1244 - 1252.
[3] 朱琦,刘文忠. 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的当代概念 MaastrichtⅢ共识报告
[J]. 中华消化杂志,2007,27 (4) :257 - 261.
[4] 郑青,吴树明,柯美云,等.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
杆菌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组研究 [J]. 胃肠病学杂志,2002,7
(5) :272 - 276.
[5]Prakash A,Faulds D. Rabeprazole[J]. Drugs,1998,55 (2) :261 - 268.
[6]Hongo M,Kimpara T,Moriyama S,et al. Effect of rabeprazole (E3810) ,a
novel proton pump inhibitor on intragastric pH inhealthy volunteers[J]. Tohoku J
Exp Med,1998,186 (1) :43 - 50.
[7]Hirai M,Azuma T,Ito S,et al. A proton pump inhibitor,E3810,has anti-
bacterial activity through binding toHelicobacterpylori [J]. J Gastroenterol,1995,
30 (4) :461 - 464.
[8] 林学壬,徐立. 雷贝拉唑与兰索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
的对比 [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 (11) :1054 - 1056.
(收稿日期:2011. 05. 21)
·9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