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山慈姑及其混淆品的鉴别
赵丽萍
浙江省温岭市第二人民医院 浙江 温岭 317500
关键词 山慈姑 混淆品 中药鉴别
山慈姑为兰科植物杜娟兰Cremastra appendicula-
ta(D.Don)Makino、独蒜兰Pleione bulbocodioides
(Franch.)Rolfe或云南独蒜兰 Pleione yunnanensis
Rolfe的干燥假鳞茎。前者称 “毛慈姑”,后两者称
“冰球子”。收载于2010版 《中国药典》,具有清热解
毒,化痰散结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痈肿疔毒,瘰疬
痰核,蛇虫咬伤,癥瘕痞块,为中医抗肿瘤处方药中
的常用药。现因临床用量的增加,药材资源的匮乏,
伪品逐渐增多,出现的有兰科白及块茎、百合科老鸦
瓣和伊犁郁金香鳞茎、百合科丽江山慈姑鳞茎、防己
科青牛胆块根、兰科山兰假鳞茎、天南星科犁头尖块
茎。现将山慈姑及其6种伪品的植物形态、生药学形
态和显微特征作如下分析,以确保用药安全。
1 植物形态
1.1 毛慈姑:为兰科植物杜娟兰 Cremastra appen-
diculata(D.Don)Makino的干燥假鳞茎。原植物为
多年生草本。假鳞茎卵形,长约3cm;中部有2~3
条微突起的环节。叶通常一片,狭长圆形,长20~
45cm,宽4~8cm,有3条脉。花葶直立,高30~
50cm,下部疏生2枚筒状鞘抱葶。总状花序着生10
~20朵花;花常向一侧下垂,玫瑰色至淡紫色。萼片
和花瓣近等长,倒披针形,唇瓣近匙形,前端3裂,
侧裂片较小,中裂片长圆形,基部具一个紧贴或多个
分离的附属物,合蕊柱纤细,略短于萼片。蒴果。花
期6~7月。
1.2 冰球子:为兰科植物独蒜兰 Pleione bulboco-
dioides(Franch.)Rolfe或云南独蒜兰Pleione yun-
nanensis Rolfe的干燥假鳞茎。原植物为多年生草本。
独蒜兰假鳞茎近于烧瓶状,下部生多数灰白色须根。
叶1片,顶生于假球茎之上,长披针形或椭圆形,长
8~10cm,宽3~5cm,基部鞘状抱茎。夏季抽叶开花
(花叶同期),花葶生于假球茎顶端,直立,花1朵,
俯垂,桃粉红色,唇瓣前部边缘流苏状;子房较花
短。蒴果圆筒形,具棱。云南独蒜兰与独蒜兰之区
别,在于花、叶不同期 (花先叶)开放。叶1片,成
熟叶片宽不及3cm。花的唇瓣三角状卵形,中间有4
~5条呈波状或平直的褶片,子房等长或较长于花。
1.3 白及: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a striata(Thunb.)
Reichb.f.的干燥块茎。原植物为多年生草本。高30~
70cm。地下块茎肥厚肉质,数个相连接。叶3~5片,
广披针形,长8~30cm,宽2~6cm,基部下延成鞘状。
总状花序顶生,小花3~8朵,疏生,花淡紫红色;花
被6片,唇瓣倒卵形,上部3裂,上面着生紫色斑点,
内部有隆起纵线5条;雄蕊与雌蕊结合成合蕊柱,柱头
顶生1雄蕊,花粉块4对,子房下位,扭曲。蒴果柱
形,两端稍尖,具6纵肋。花期4~6月。
1.4 光慈姑:为百合科植物老鸦瓣 Tulipa edulis
(Miq.)Baker及伊犁郁金香T.ulipailiensis Regel的
干燥鳞茎。原植物为多年生草本。鳞茎卵形,直径
1.5~2.5cm,外层皮纸质,内面密被长柔毛。叶2
枚,长条形,长10~25cm,宽5~9mm,两面无毛。
花单朵顶生;花被片6,狭圆状披针形,长20~
30mm,宽4~7mm,白色,背面有紫红色纵条纹;
雄蕊3长3短,花丝无毛;子房长椭圆形,花柱长约
4mm。蒴果近球形,有长喙。花期3~4月,果期4~
5月。伊犁郁金香形态与上种相似[1]。
1.5 丽江山慈姑:为百合科植物丽江山慈姑Iphige-
nia indica(L.)Kunth.的鳞茎。原植物为多年生草
本,高20cm左右。地下鳞茎小,圆球形,茎约1cm,
外皮赤褐色。叶条形至条状披针形,长约15cm,宽
约0.5cm,先端渐尖,基部成鞘状抱茎。总状花序顶
生,有花2~3朵;总苞片叶状,条形,先端弯钩状;
花被片6,紫色。蒴果倒卵形或卵圆形,有棱。
1.6 金果榄:为防己科植物青牛胆Tinospora.sagittata
(Oliv.)Gagnep.的块根。原植物为多年生常绿缠绕藤
本。块根卵圆形、球形或团块状,外皮黄棕色,内面浅
黄色,味苦。叶纸质至薄革质,披针形,长6~8cm,
宽2~8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箭形或戟形。花单
性异株,黄白色,组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腋生,疏
散;雄花序常几个簇生,雌花序常单生;花瓣6,短于
·541·浙江中医杂志2013年2月第48卷第2期
萼片;雄蕊6,离生。核果近球形,秋季成熟。
1.7 山兰:为兰科植物山兰Oreorchis patens Lindl.
的假鳞茎。原植物为多年生草本。具有假鳞茎,外包
有叶鞘,常多个连在一起。叶线形或剑形,革质。花
单生或成总状花序,花梗上着生多数苞片。花两性,
具芳香。花冠由3枚萼片与3枚花瓣及蕊柱组成。总
状花序从假鳞茎上部节上抽出,花较小,花被张开;
唇瓣3裂,无距;蕊柱长,无蕊柱足;花粉块4,蜡
质,具花粉块柄与粘盘。
1.8 犁头尖:为天南星科植物犁头尖Typhonium di-
varicatum (L.)Decnede的块茎。原植物为多年生草
本。块茎近球形、椭圆形,直径1~2cm,褐色,具
环节,节间有黄色根迹,颈部生长1~4cm的黄白色
纤维状须根,散生疣凸状芽眼。叶片戟状三角形,长
约13cm,宽约8cm,中肋2面稍隆起,侧脉3~5对。
雌花子房卵形,黄色,柱头盘状具乳突,红色;雄花
雄蕊2,长圆状倒卵形;中性花线性,两头黄色,腰
部红色。浆果卵圆形。种子球形。花期5~7月。
2 生药学形态
2.1 毛慈姑:呈不规则扁球形或圆锥形,顶端渐突
起,基部有须根痕。长1.8~3cm,膨大部直径1~
2cm,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凹凸不平,有纵皱纹或
纵沟,中部有2~3条微突起的环节,节上有的具鳞
叶干枯腐烂后留下的丝状纤维。质坚硬,难折断,断
面灰白色或黄白色,略呈角质。气微,味淡,带粘
性[2]。
2.2 冰球子:假鳞茎呈圆锥形或不规则瓶颈状团块,
高1.5~2.5cm,直径1~2cm。顶端渐尖,尖端断头
处呈盘状,基部膨大且圆平,中央凹入,有1~2条
环节,多偏向一侧。撞去外皮者表面黄白色,带表皮
者浅棕色,光滑,有不规则皱纹。断面浅黄色,角质
半透明[2]。
2.3 白及:呈不规则扁圆形或棱形,有2~3个分歧
似掌状,长1.5~5cm,厚0.5~1.5cm。表面灰白色
或黄白色,有细皱纹,上面有凸起的茎痕,下面有连
接另一块茎的痕迹;以茎痕为中心,有数个棕褐色同
心环纹,环上残留棕色点状的须根痕。质坚硬,不易
折断,断面类白色,半透明,角质样,可见散在的点
状维管束。无臭,味微苦,嚼之有粘性。
2.4 光慈姑:老鸦瓣鳞茎呈卵状圆锥形,顶端渐尖,
基部圆平,中央凹入。高1~2cm,直径0.5~1cm。
表面粉白色或黄白色,光滑,一侧有纵沟,自基部伸
向先端。质硬而脆,断面白色,粉质,内有一圆锥形
心芽 (经加工蒸煮的表面呈浅黄或浅棕色,断面呈角
质)。气微弱,味淡。伊犁郁金香与上相似,外层鳞
茎皮呈革质,黑褐色[1]。
2.5 丽江山慈姑:球茎呈不规则短圆锥形,直径0.7
~2cm,高1~1.5cm;顶端渐尖,基部常呈脐状凹入
或平截。表面黄白色或灰黄棕色,光滑,一侧有自基
部伸至顶端的纵沟。质坚硬,碎断面角质样或略带粉
质,类白色或黄白色。味苦而微麻[1]。
2.6 金果榄:块根呈不规则圆块状,长5~10cm,
直径3~6cm。表面黄棕色或淡褐色,粗造不平,有
深皱纹。质坚硬,不易击碎、破开,横切面淡黄色,
导管束略呈放射状排列,色较深。无臭,味苦[2]。
2.7 山兰:呈不规则扁球形或圆锥形,顶端渐突起,
基部中央略凹入,有的残留茎痕或须根。长不逾
2cm,膨大部直径0.6~1.5cm,表面黄色至棕褐色,
较粗糙,多留糙皮,中央有2~3条微凹入的环节。
质坚硬,难折断,断面浅黄色,角质样,半透明[3]。
2.8 犁头尖:块茎长圆锥形,直径为0.3~1cm,表
面褐色,栓皮薄,不易剥落,稍有皱纹。芽痕多偏向
一侧,须根痕遍布全体,并有多数外凸的珠芽痕。
3 粉末显微特征
3.1 毛慈姑:粉末淡黄白色。淀粉已糊化,加稀磺
液为蓝紫色,黏液质内含草酸钙针晶,针晶长40~
90μm,导管螺纹及网纹,壁微木化。黏液细胞类圆形
或类椭圆形,直径45~114μm,细胞中充满细小颗粒
状黏液质。后生表皮细胞呈块片状,表面观呈多角
形。壁略增厚,黄棕色,有稀疏的细小壁孔。
3.2 冰球子:粉末特征与毛慈姑不同处:后表皮细
胞念球状增厚,导管多为螺纹。
3.3 白及:粉末白色。表皮细胞的垂周壁波状弯曲,
孔沟明显,木化。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或
随处散在,长20~80μm。纤维成束,呈梭形,壁木
化,具人字形或椭圆形纹孔。淀粉粒多且糊化。
3.4 光慈姑:粉末白色。淀粉粒为单粒,呈灯泡形,
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少数类圆形,脐点呈点状、裂缝
状或人字形,位于较小端,层纹不明显。导管多为网
纹导管。
3.5 丽江山慈姑:粉末:导管为环纹或网纹,含淀
粉粒极多,主为单粒,呈不规则或半截米形;脐点呈
星状或点状,多数淀粉已糊化;无黏液细胞和针晶。
3.6 金果榄:粉末淡黄白色。导管颇多,大多为网
纹导管,壁木化或微木化;石细胞较多,单个或数个
成群,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壁淡黄色,含草酸钙方
晶;木栓细胞呈类方形或多角形,淡黄色;淀粉粒众
多,多为单粒,呈类圆形或半圆形;脐点为裂隙状、点
·641· 浙江中医杂志2013年2月第48卷第2期
连建伟运用加味逍遥散验案二则
魏一剑
浙江省常山县青石镇卫生院 浙江 常山 324202
连建伟教授,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
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精于脉理,擅长运用经方及后
世各家医方,尤对脾胃病有丰富的治疗经验。笔者有
幸从师临证,获益匪浅,兹撷其运用加味逍遥散验案
二则,以飨同道。
1 气郁便秘
何某,男,63岁。2011年5月10日初诊。主诉:
便秘半年余,常3至4天一解。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
满,口苦而干,时或头痛、头昏、目赤、耳鸣,舌质
红、苔黄,脉弦数。追问病史,因家事不顺心而渐致上
证。服多种中西药,服药时便通且稀,停药如故,且逐
渐加重。推敲再三,诊为肝郁脾虚,血液不足,肠失传
导,糟粕内停之便秘,予丹栀逍遥法养血健脾,疏肝清
热。处方:逍遥散加减:柴胡、油当归、生白术、茯
苓、丹皮、焦山栀各10g,白芍12g,紫菀30g,薄荷、
绿萼梅、炙甘草各6g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2
剂后,即身畅便通,服5剂后,改滋水清肝饮以善后。
2 淋证
琚某,女,42岁。2011年5月18日初诊。主
诉:尿频、尿急反复发作3年。曾被某医院诊为慢性
肾盂肾炎。近半年来,每因生气后尿频、尿急伴有少
腹胀滞等,日渐加剧,伴有烦躁,头痛头胀,失眠多
梦,腰酸沉重,月经失调,白带多,舌红、苔薄黄,
脉弦数。属肝郁气滞化火,故治以疏肝健脾,养血清
热,方以丹栀逍遥散加减:白芍、茯苓各12g,牡丹
皮、焦山栀、柴胡各10g,车前子20g,玫瑰花、当
归、薄荷各6g。水煎服。服上方5剂,患者自觉尿
频、尿急、少腹胀滞等症状均有好转,白带减少。守
方继服10剂,诸症基本消失。
按:逍遥散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调理气机,当归、
白芍柔肝、养血;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培土荣木,茯
苓健脾祛湿化痰,佐少许生姜、薄荷以增强君药的疏肝
理脾之功。连师认为,调和肝脾只能在补肝血、健脾气
的基础上略加性味平和的绿萼梅、玫瑰花之类,取其理
气解郁而无辛燥伤阴之弊。对于肝郁化热之证,常以丹
栀逍遥去白术,恐白术温燥助热。案1因肝郁血虚日
久,则生热化火,此时逍遥散已不足以平其火热,故加
丹皮以清血中之伏火,炒山栀善清肝热,并导热下行,
因其年过六旬,另加紫菀30g。紫菀 “因其体润,善能
滋肾,盖肾主二便,以此润大便,以此润大便燥结,利
小便短赤,开发阴阳,大有神功”(《药品化义》)。案2
恼怒伤肝,气滞不宣,气郁化火,郁于下焦,影响膀胱
气化则少腹作胀,小便艰涩而频,余沥不尽而发为淋
证。尊连师之经验,在原方中加用利水不伤阴之车前
子,取其清肝利水,收效颇捷。
收稿日期 2012-11-09
状、人字形,层纹不明显;纤维较小。
3.7 山兰:粉末浅黄白色。表皮细胞顶面观垂周壁
波状弯曲,孔沟明显;侧面观细胞壁上面增厚,角质
化。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纤细,长23~
55μm。纤维成束,直径18~25μm,长约至400μm,
壁薄,微木化,具斜纹孔;含类圆形硅质块细胞小,
类方形,位于纤维周围,排成纵行。导管为梯纹、具
缘纹孔及螺纹导管。淀粉粒多糊化[4]。
3.8 犁头尖:粉末类白色。淀粉粒较多,单粒类圆
形、半圆形、多角形;脐点三叉状、缝状或星状。草
酸钙针晶多散在或成束于椭圆形黏液细胞中。主为螺
纹导管,少为环纹导管。木栓细胞黄褐色或黄棕色,
多角形,排列紧密,可见不规则红棕色块。
4 结语
综上所述,可见山慈姑、白及、光慈姑、丽江山
慈姑、金果榄、山兰、犁头尖,在植物形态、生药学
和粉末显微特征上都有较大的差异,建议在临床应用
上加以区分。
5 参考文献
[1]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
术出版社,2006:1203,1547.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
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1.
[3]王钰,李水福,朱筱.山慈姑及其伪品山兰的生药学鉴定[J].
中国药业,2002,11(8):64.
[4]干国平,刘焱文,段木盛.山慈姑伪品山兰的显微鉴别[J].中
药材,2005,28(8):657.
收稿日期 2012-11-20
·741·浙江中医杂志2013年2月第48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