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马唐有可能对高效
氟吡甲禾灵类药剂产生抗性
多效唑和矮壮素均是内源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具有延缓植物生
长、抑制茎秆伸长、缩短节间、促进植物分蘖、增加植物抗逆性等效果。
生产上常用来降低稻麦株高,以此达到防倒伏的目的。但实践中发现,
这两种药使用不当常造成不良影响。
由于多效唑可作为壮秧剂应用,使秧苗外观表现矮壮多蘖、叶色
浓绿、根系发达,生产上常有农户在看到稻麦苗生长过旺时就喷施多
效唑,虽然能暂时降低株高,但易引起无效分蘖增多,而且根据植物生
理代谢平衡理论,极易造成稻麦后期株高的反弹,反而降低了抗倒伏
能力。另据调查,在稻麦拔节期应用多效唑和矮壮素,虽然能降低株
慎用多效唑和矮壮素
等传统化控制剂
应部分经销商和农民邀请,笔者于 2010年 8月 5日到江
苏省沛县胡寨镇进行调查。通过实地多点察看和现场听取介
绍,初步认为:当地夏大豆田中的马唐(Digtaria adscendens)有
可能对高效氟吡甲禾灵(高效盖草能)类药剂产生抗性,汇总
如下。
一、 基本情况
以胡寨镇为中心,周边近 2万亩土地,以小麦—夏大豆—
小麦连作方式集约种植。大豆田常年利用高效氟吡甲禾灵等
芳氧基苯氧基丙酸类药剂进行茎叶除草,去年已观察到明显
不良药效,但未引起重视,今年出现多点连片用药后其他杂草
死掉,马唐仅受抑制,不出现节间或茎基部变色并逐渐恢复正
常生长,生长旺盛,严重影响大豆生长,减产已成定局。
二、 初步认为马唐产生抗性的 4条理由
1. 连年应用同类药剂,用药量逐年增加,易形成杂草抗
性。一农民指着自己的豆田说:“一亩地喷一桶水,每桶水对河
南某企业生产的高效氟吡甲禾灵 4袋×20毫升,另外加 25毫
升精噁唑禾草灵,防除效果如此不好。”一终端商介绍,有的农
民一亩地喷两桶水,对外企生产的同类药剂 160毫升,效果也
不好。如此大的用药量,是在逐年应用同类药剂并不断加量的
基础上才能形成,初用或轮换应用不同类药剂不可能如此高
量,在其它地区的豆田及旱田作物,即使减半用量,对马唐也
有很好的防效。换言之,此种现象是逐年累积形成,并非一年
所致。
2. 药剂质量应该没有大问题。所用药剂既有国产的,也
有外企的,不可能几家相关企业生产的同类药剂都存在严重
质量问题而影响药效。况且,相同药剂用在其它豆区防效就
好。当然对药剂质量应通过质检部门化验确定。
3. 用药技术不会有大问题。当地农民多年种植夏大豆,
听他们介绍,对豆田杂草及防除等比较熟悉,均具
备一定的用药知识和喷药技能,不可能多户农民
同时出现用药技术问题而引起不良药效。
4. 非气候因素所致。影响茎叶除草剂药效的
主要因素是天气干旱,根据农民回忆的气象情况
和大豆长势基本判定,在药剂发挥作用期间,田间
相对湿度应在 75%以上,不影响药效发挥,也不可
能同时出现喷药后即遇大雨冲走药液和大风天喷
药刮走药液现象。
根据以上分析,初步认为是马唐产生抗性导
致防效不好。
三、 目前生产应急措施
面对马唐草害对大豆生产的严重影响,并考
虑近年生产实际情况,农民急需解决办法,提出 3
条应急措施,供参考应用。
1. 可以考虑换茬改种夏玉米或其它农作物,另用别类药
剂进行化除,解决和延缓此现象的再发展。2. 如继续播种夏大
豆,应用其它类药剂进行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把马唐防除在出
土前,既轮换用药延缓抗性,又高效除草,事半功倍。3. 田间进
行多种茎叶除草的药效对比试验,一是筛选较好的药剂和适
宜用量服务生产,二是进一步确定马唐是否产生抗性。
四、 讨论
1. 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吡氟禾草灵、精喹禾灵是在原来同
种药剂的基础上去掉无效异构体的手性农药,具有活性高、选
择性强、安全性好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阔叶作物田防除禾本科
杂草,是农民喜欢的畅销药剂。文献介绍,高效氟吡甲禾灵在豆
田用药幅度宽,高于推荐用量 8~16倍也不产生药害,区别于
其它两种药剂的主要特点是杀草速度快,对大龄草也有很好的
效果,尤以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特效,本文情况尚属首次。
2. 某种杂草是否产生抗性,是一个很严肃的学术问题,不
能仅凭表面印象下简单结论。笔者的所见所闻带有局限性,提
出的不成熟见解尚欠科学,敬请专家同仁赐教指正,最后经过
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系统深入研究确定。
3. 马唐属杂草有 5种,据相关文献介绍,国内有马唐
(Digtaria adscendes)、毛马唐(D·ciliaris)、升马唐(D·adscen-
dens),根据田间比对和检索表查实,此种是马唐,在全国各地
旱田普遍发生,并非其它马唐引起的不良药效。
4. 已有文献报道,玉米田马唐因连续应用莠去津产生抗
性,但豆田马唐对高效氟吡甲禾灵类药剂产生抗性尚属首例。
笔者期望此种现象能引起相关专家学者和生产企业的关注,
从学术和生产应用的不同角度进行深入系统工作,给出科学
结论,提出解决策略和具体措施,推动大豆田化学除草可持续
发展。 (山东滨农科技技术部 曲耀训)
更快更多信息请看中国农药网
http://www.pesticide.com.cn
412010.19
农药应用
科
技
NONG YAO YING YONG
DOI:10.13378/j.cnki.pmn.2010.19.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