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南京地区早园竹生态覆盖栽培技术



全 文 :林业科学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 13期
南京地区早园竹生态覆盖栽培技术
张 霞 1 邢后银 2 田青英 2 杨克军 3
(1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农业服务中心,江苏南京 211134; 2南京市农林园艺技术推广站; 3高淳县林业工作站)
摘要 介绍了南京地区早园竹生态覆盖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地整地、造林、竹林抚育、生态覆盖、病虫害防治、挖笋与养竹等内容,以
供参考。
关健词 早园竹;生态覆盖;栽培技术;江苏南京
中图分类号 S79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3-0190-01
早园竹富含植物纤维、植物蛋白、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具有低糖、低脂等特点,口感鲜嫩香脆,具有开胃健脾、开嗝
消痰、通肠利便、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保健价值较高。成
片栽培早园竹,能有效增加森林覆盖率,涵养水源,调节气
候,改善空气,防治水土流失。早园竹四季常青,赏心悦目,
置身竹林,心旷神怡。早园竹生态覆盖栽培需要大量有机肥,
消化畜禽粪便,减少农业污染。需要大量砻糠,使这一粮食
加工产生、焚烧会污染空气的废弃物成了抢手货,增加农业
附加值。需要大量用工,方便剩余劳力就地打工。早园竹覆
盖栽培,竹笋 1—3 月上市,人们在寒冬腊月,特别是春节就
能尝到美味的有“笋用竹之王”美称的雷竹竹笋,售价达 20~
60 元/kg,效益可高达 30 万元/hm2。种植早园竹既能促进农
民增收,又能提高森林覆盖率。早园竹栽培所用品种雷竹,
是散生型,其发笋力强,可年产竹笋 30 t/hm2,适合覆盖栽
培。露地雷竹地下鞭冬季生长极为缓慢,翌年 3 月才能出
笋,低温干旱是影响雷竹早出笋的主要原因。采用覆盖技术,
冬季增温保温满足雷笋生长温度需要;及时灌溉满足水分
需要;合理施肥满足养分需要,可使雷竹提早出笋 2 个月。
近年来,南京市丘陵地区农民发展早园竹的积极性高,政府
推进“绿色南京”的力度大。南京地区早园竹覆盖栽培面积
已达 7 000 hm2,现将南京地区早园竹生态覆盖栽培技术。
1 选地整地
以疏松、肥沃,透气、保水性能良好,深度 40 cm 以上的
土壤为好;pH 值 4.5~7.0;选择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坡度 5~
15°东南或南面低丘缓坡地为佳。高山风口、低洼积水处不
宜栽培。全垦整地,造林密度为 600~900 穴/hm2,穴长 80 cm、
宽 50 cm、深 40 cm。整地可提前 3~6 个月进行。有坡度的林
地,穴的长边应与等高线平行。
2 造林
南京地区大多选择春季 2月、梅季 6 月造林。2 月栽竹,
温暖多雨气候满足种竹生长需要,成活率高;梅季栽竹,选
择在入梅前后,经过梅雨期,母竹容易恢复成活。种竹挖取
应选择健壮、无病虫、无开花枝、胸径 2~5 cm、竹鞭鲜黄色或
铜黄色的母竹。2 月栽竹在竹林林缘挖掘一年生母竹,梅季
栽竹用当年新竹作母竹。离母竹基部 40 cm 处开挖找到竹
鞭、截断,来鞭、去鞭各留 30 cm,切忌扳摇。运输时护好鞭芽
与“螺丝钉”,用编织袋、草包等将蔸包扎好。栽竹要深挖浅
栽,以竹鞭在土中 20~24 cm 处为好。母竹去鞭方向留有展
鞭余地,使之平直舒展。鞭土密接,培土成馒头型。栽前施基
肥,施腐熟有机肥 25 kg/穴,栽后浇透水并固定母竹。
3 竹林抚育
早园竹新造林 1~3 年为幼林阶段,4 年以上为成林阶
段 [1]。一是幼林抚育。充分供水使母竹成活。6—9月竹鞭生长
与笋芽分化期保持湿润。除草要除早除小。结合深翻松土施
肥,第 1 次施肥在 5—6月,施磷、钾肥作长鞭肥;第 2次施肥
在白露前后,施氮∶磷∶钾=2∶1∶1 的复合肥作笋芽分化肥;第 3
次施肥在翌年 1 月,每穴施化肥 70 g 作催笋肥。及时钩梢,
砍去 1/4 竹梢。二是成林的培育。竹林立竹量 1.2 万~1.5 万
株 /hm2,每年留养健壮新竹 2 700~3 000 株/hm2,要分布均
匀;竹林合理年龄结构为一至三年生竹各占 30%,四年生竹
10%,四年生以上老竹结合深翻连竹蔸一起挖去 。6 月 、11
月各松土 1 次 ,结合松士挖掉老 、死鞭,并施肥。6 月施长
鞭肥,施尿素 375 kg/hm2、过磷酸钙 75 kg/hm2;11 月施孕笋
肥,施厩肥 30 t/hm2。笋芽分化期和出笋初期 ,保持土壤湿
润。钩梢可在 9月进行,留枝 12~15盘[2]。
4 生态覆盖
4.1 浇水保湿
12 月至翌年 2 月是全年降水量最少季节,覆盖前浇透
水 1 次,满足竹笋生长对水分需要。浇水后立即进行覆盖。
覆盖后使用微喷灌为佳。覆盖材料也应浇湿,以含水量 60%
左右为宜,以利于微生物活动。遇干旱及时补充水分。
4.2 覆盖增温
雷笋出土起点温度为 10 ℃,采用有机物料覆盖林地是
提高土温的一种经济有效方法。覆盖材料选择成本低、取材
容易、来源丰富、保温期长、增温效果好的材料。南京地区使
用较多的覆盖材料为来源丰富的砻糠、稻草、厩肥等能发酵
增温有机物料,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土壤温度随覆盖厚度
的增加而上升。采用“厩肥+稻草+砻糠”或“厩肥+砻糠”方
法,一般覆盖厚度为 28~30 cm。覆盖太薄,达不到雷竹出笋
起点温度;覆盖过厚,出笋提早,笋期集中和提早结束,但出
笋过早,留养的母竹易受晚霜危害,使母竹不能正常留养,
不利于高产技术连续进行;另一方面,覆盖过厚,地表温度
过高,易灼伤鞭根 [3]。覆盖目标要使地表温度达到 10~18 ℃,
且保持 2个月以上。以 12月上旬气温为 0 ℃时开始覆盖,盖
后 30~40 d 始出笋,即春节前竹笋批量上市。覆盖早,则气温
(下转第 196 页)
基金项目 江苏省林业三项工程项目“早园竹高效生态培育示范推广”(编
号 lysx(2011)21)。
作者简介 张霞(1966-),女,江苏南京人,林业工程师,从事林业及园
艺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 2012-05-21
190
林业科学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 13期
!!!!!!!!!!!!!!!!!!!!!!!!!!!!!!!!!!!!!!!!!!!!!!!
(上接第 190页)
尚高,没必要保温,而当覆盖物的保温增温效果明显下降时
外界气温尚低,使覆盖保温与竹笋生长所需温度存在时间
差而降低效果;覆盖过迟,则外界气温已下降,竹笋已开始
休眠,提早出笋效果不佳。
覆盖前浇透水,使 30 cm 深土层湿润,雨后的晴天覆盖
更好。采用“厩肥+稻草+砻糠”时,下层为 5 cm 厚鸭粪等厩
肥,中层为 5~7 cm 厚稻草(铡短效果更好),上层为 18 cm 厚
左右砻糠,陈砻糠在下、新砻糠在上;采用“厩肥+砻糠”时,
下层为 5 cm 厚鸭粪等厩肥,上层为 22 cm 左右厚砻糠。摊铺
要均匀压实。竹林边缘易受寒气侵袭,宜适当加厚。翌年 2
月底 3 月上旬将砻糠扒去 1/2,以后逐渐清除覆盖物直至扒
光。 未完全腐熟分解的表层砻糠可在移出林地后晒干保存
再次使用;经发酵腐烂的覆盖物可作为有机肥使用。
4.3 施肥补养
每年可施肥 1~4 次。第 1 次(也是必不可少的)在 5 月
底 6月初,施尿素 900 kg/hm2、腐熟厩肥 30 t/hm2,结合松土深
翻入土中。第 2次在 8月底至 9月初,施复合肥 1 500 kg/hm2,
促提早笋芽分化。第 3 次在 10 月底,施厩肥 22.5 t/hm2,浅翻
入土。第 4 次覆盖前 4 d,施尿素 750 kg/hm2 及磷 、钾肥各
150 kg/hm2,浅削入土。
5 病虫害防治
在竹丛枝病防治上 ,4—6 月用 40%百可得 800 倍液,
或 50%多菌灵 500 倍液喷洒 2~3 次。防治蚜虫用 5%蚜虱
净或2.5%功夫乳油 1 500 倍液喷雾 。防治介壳虫于若虫
期用2.5%功夫乳油 1 500 倍液喷雾。防治竹螟可用黑光灯
诱杀,或用 50%杀螟松乳剂 1 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介壳
虫以控制煤污病。
6 挖笋与养竹
覆盖后 40 d 左右,人走过覆盖物如脚下有顶硬感觉,就
可拨开覆盖物挖笋,挖后将料回盖原处并扫平;有笋时易发
现“裂胖”。初期可隔几天挖 1 次,以后逐渐缩短间隔时间 [4]。
采取早出笋技术后,提早了产笋高峰期,外界气温较低时
不宜留养母竹。在气温回升的 3 月初进行留养 ,留养新竹
3 750~5 250 株/hm2,对留养的新竹采取措施防受冻。出土后
的竹笋经 25~30 d长成幼竹,再经 10~15 d幼杆的杆形形成。
7 参考文献
[1] 王旭辉,李文东,张建英,等 .苏南地区早园竹引种效益及栽培技术
[J].上海农业科技,2011(6):41-42.
[2] 方世云,蒯春兰.雷竹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11(11):19-20.
[3] 余全胜 .雷竹覆盖促成早出笋栽培技术 [J].安徽农业,2004(11):33-
34.
[4] 徐生贵,鲍志富,王宽健,等.笋用早园竹优质高产技术措施 [J].现代
农业科技,2006(12):37.
桑园等冬季落叶林地,利用落叶后土地等空间,种植洋芋、
四季豆和冬季叶菜等,既有种植收入,又节约用地,还管理
了桑树,一举多得。在海拨高的林地,重点发展林药间作,如
天麻、黄连、党参等。总而言之,要因地因时制宜,决不能统
一模式,才能获得较好的效益。
3.2 强化科技研发组装,狠抓技术培训推广
目前,云阳县农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
重要时期,实现转变的核心是农业科技,而应用主体农户又
缺少这些新的技术;林下经济多数涉及 2 个以上的生产品
种,技术各不相同,还要相互融合,其技术难度更大。农业科
技已成为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风险,必须解决这个制
约瓶颈难题。要整合农业职能部门、农业学校、科研院所的
科技力量,联合攻关重大技术难题,破解技术瓶颈问题;试
验示范、配套组装成套适用技术,便于全面推广应用。要解
决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完善基层科技服务体
系,建设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开展多层
次、多形式技术培训,将成功技术交给广大农民并培养成为
林下经济的操作能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普及和转
化应用,从而提高科技支撑力 [3]。
3.3 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
深化农村改革,促进林地和其他重要生产资料合理流
转,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养能手集中,扩大林下
经济的规模。鼓励支持组建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 ,将一定
区域相同生产模式的农户组织起来,提高组织化程度 ,增
强农户自我管理和创新能力,适应市场变化需要 。大力培
育农业龙头企业,推广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以
产业龙头带基地、联农户,促进农业产业专业化、精细化、
高端化 [4]。
3.4 加大扶持力度,增加经济投入
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要把林下经济产业做大做强,必
须加大投资。要广泛吸纳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和财政资金的
投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政府要整合涉农项目,策
划包装一批重大工程,将资金集中捆绑使用,加大林下经济
建设力度 [5]。二是要利用政府投入的导向牵引和杠杆作用,
充分调动社会团体、企业、个人的积极性,广泛吸纳民间资
本参与林下经济发展。三是加大农村金融改革,积极开展“三
权”抵押贷款,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户担保贷款。加
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社,
有序发展小额贷款组织,为林下经济产业提供金融服务。
3.5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林下经济事关农民增收,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要纳入
工作重点来抓,主要领导亲自挂帅负总责,组建专门班子抓
落实。要科学规划,明确目标,细化措施,精心实施,加快建
设速度。要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建立目标责任考
核机制,对成绩突出的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批评教育直至
给予惩处[6-7]。
4 参考文献
[1] 王洪波,孙震,孙连池.洮南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思路[J].防护林科
技,2009(6):84-86.
[2] 杨萌 .三峡库区果粮间作模式及效益分析 [J].中国西部科技 ,2010
(7):43-44.
[3] 唐治诚 .云阳县农林茶复经营的效益分析 [J].生态农业研究 ,1996
(1):68-71.
[4] 王虎,夏自谦,冯达.河北省林下经济产业规划布局研究[J].安徽农业
科学,2010(13):7041-7043.
[5] 江昌志 .祁门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初探 [J].安徽农学通报 ,2011,17
(23):10-11.
[6] 尹伟娜.浅析林下经济发展模式[J].现代农村科技,2011(24):67.
[7] 发展林下经济 创造生态财富[J].林业与生态,2011(12):20.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