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马唐在玉米田间的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全 文 :马唐在玉米田间的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辛建荣
(甘肃省古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甘肃 古浪  733100)
  摘要: 用多种方法分析得出玉米田杂草马唐的分布型属聚集分布 ;按 Iw ao提出的理论抽样数计算公式 ,得
出了马唐在不同密度下的抽样数为: n= 76. 900 3 /x-+ 7. 990 5。经分析 , 4种取样方法均可在田间抽样 ,但五点式取
样点布局少 ,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消耗。
  关键词: 玉米 ; 马唐 ; 空间分布型 ; 抽样方法
  中图分类号: S513; S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1463( 2008) 12-0030-03
  马唐 [Digitaria adscendens ( H. B. K) ]属禾本科
一年生杂草 ,是古浪县玉米田的常见草害 ,常与玉米
争光、争水、争肥 ,造成玉米产量和品质下降。古浪县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 2002年 8月对其空间分布型
及抽样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抽样调查方法
2002年 8月 ,在古浪县川区的永丰滩乡、土门
镇选择马唐危害程度不同的玉米田 10块 ,采用多点
序列的方法 ,每块田为 1组 ,每组取 90个样点 ,每样
点 0. 11 m2 ,点与点之间距离 1. 0 m,调查每样点的
马唐株数。用 DPS软件数据处理 ,并进行综合分析
和评价。
1. 2 分析方法
1. 2. 1 空间分布型的测定 首先测定聚集度指标 ,
以 0. 11 m2为 1组制成频次分布表 (略 ) ,然后分别
计算各样本的平均马唐株数 ( x-)、方差 ( S2 )以及平均
拥挤度 (m* )等多个表示聚集度的指标 ,初步判断其
分布型 ,然后用下述判断标准确定分布型。当 K、 I、
CA= 0,m* /x-、C、 IW= 1时属随机分布 ;当 K、 I、CA>
0, m* /x-、C、 IW> 1时属聚集分布 ;当 K、 I、CA < 0,
m
*
/x-、 C、 IW < 1时属均匀分布。 再用 Iw ao ( 1968,
1972)提出的 m* — x-回归法进一步检验 ,回归式为
m
* = T+ Ux-,式中T表示基本成分 ,是聚集内个体的
平均拥挤度 ,即在密度趋于无限小时 ,单个个体期望
和T个其它个体生活在同一单元中。T= 0时 ,为均
匀分布 ;T> 0时 ,个体间相互吸引 ;T< 0时 ,个体间
相互排斥。 U= 1时是随机分布 ;U> 1时是聚集分
布 ;U< 1时为均匀分布。 综合判断方法是: 当T< 1、
U< 1时为均匀分布 ;当 T= 0、U≈ 1时为随机分布 ;
当T> 0、U≈ 1或T≈ 0、U> 1或T> 0、U> 1时均为聚
集分布 [1 ]。
1. 2. 2 抽样技术 分别采用五点式、双对角线、
“ Z”字形、棋盘式取样法抽样调查 ,以全田调查资料
为大样本对照 ,比较各方法与对照间的差异性。 ①
Kuno序贯抽样技术。 Kuno提出了在不同精度下抽
样截止线公式为: TK= (T+ 1) / [D2- (U- 1) /n ] ,要
求 n> (U- 1) /D2。 由此公式可以求得精度为 D的
情况下 ,抽样数为 n的 TK值。当田间实际累计总草
数 S> TK ,则停止抽样 ,亦可以求出实际杂草密度
s /n,把它与防治指标对比 ,可以得出防治与否的决
策。其中T、U为 Iwao参数。② Iwao序贯抽样技术。
Iwao提出了在防治指标为 M0时 ,特定 t值下的抽
取杂草总数的上、下限 ( T′、 T″)公式 ,以上、下限来
决定是否需要防治。
T′= nm0+ t n (T+ 1)m 0+ (U- 1)m 20
T″= nm0- t n (T+ 1)m 0+ (U- 1)m 20
30 甘肃农业科技  2008年 第 12期   Gansu Agr . Sci. and Techn. No. 12  2008
收稿日期: 2007-09-21; 修订日期: 2008-10-16
作者简介: 辛建荣 ( 1964- ) ,男 ,甘肃古浪人 ,农艺师 ,主要从事植物保护工作。 联系电话: ( 0935) 5121116;
( 0) 13993522612。
式中 n为抽样数 ,T、U为 Iwao参数。抽样时 ,当
抽样数为 n时 ,实际累计杂草数 S≥ T′时 ,即达到防
治指标 ; S≤ T″时 ,则未达到防治指标 ;当 T″< S <
T′时 ,则不能做出准确结论 ,需进一步抽样 [ 2]。
1. 2. 3 理论抽样数确定及不同取样方法准确度比
较 ①用 Iwao-Kuno理论抽样公式 n = ( t /D ) 2
[ (T+ 1) /x-+ (U- 1) ]确定理论抽样数 ,式中 t取
1. 96(以 95%的概率保证允许误差 ) ,D= 0. 3(允许
误差 ) ,T、U为 Iw ao回归式中的参数 ,x-为抽样前预
估的杂草数 [2 ]。②对五点式、双对角线、“ Z”字型、棋
盘式 4种取样方法进行比较 ,寻找经济有效的田间
取样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 1 空间分布型
2. 1. 1 聚集度测定 分别将 10块田调查数据的方
差和平均数输入计算机 ,得出聚集度测定结果 (表
1)。由表 1可见 ,除第 6块田外 ,其余各田块的 K、
CA、 I均大于 0,m* /x-和 C均大于 1,说明马唐在玉
米田的分布多为聚集分布 ,个别地块为均匀分布。
2. 1. 2  Iw ao回归式确定 根据表 1数据进行 Iw ao
回归拟合 ,可得:
m* = 0. 801 6+ 1. 187 2x-(r= 0. 973 1> r 0. 01=
0. 735)
式中T= 0. 801 6> 0,则个体间相互吸引 ,分布
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 ;U= 1. 187 2> 1呈聚集分布 ,
与聚集度测定结果相吻合。
2. 2 抽样技术
2. 2. 1  Kuno序贯抽样技术 在精度 D分别为
0. 1、 0. 2、 0. 3的情况下 ,抽样截止线公式和要求的
最少抽样量为: TK= 1. 801 6 /(D2 - 0. 1872 /n)。 式
中 D= 0. 1时 ,要求 n> 19; D= 0. 15时 ,要求 n> 8;
D= 0. 2时 ,要求 n> 5。因此 ,在要求不很严格的情况
下 ,适当地把 D值取大 ,可以减少抽样量。
2. 2. 2  Iw ao序贯抽样技术 在 Iwao序贯抽样上、
下限公式中代入T、U参数值 ,在 t取 1. 96,防治指标
取 5株 /m2时的上、下限公式为:
T′= 5 n+ 1. 96 9. 08 n+ 0. 936
T″= 5 n- 1. 96 9. 08 n+ 0. 936
m0取 8株 /m2时的上、下限公式为:
T′= 8 n+ 1. 96 14. 4 128 n+ 1. 4 976
T″= 8 n- 1. 96 14. 4 128 n+ 1. 4 976
2. 3 理论抽样数及不同取样方法比较
2. 3. 1 理论抽样数 将 t = 1. 96、 D= 0. 3、T=
0. 801 6、U= 1. 187 2代入 n= ( t /D ) 2× [ (T+ 1) /
x-+ (U- 1) ]得: n= 76. 900 3 /x-+ 7. 990 5。 当 x-为
1. 0时 ,田间调查应取 85个样方 ,当 x-取 1. 5时 ,应
取 59个样方 ,依次类推。田间马唐密度越大 ,则在田
间抽样时样点布局越少。
2. 3. 2 不同取样方法比较 对不同抽样方法进行
t测验的结果 (表 2)表明 , 4种抽样方法均与对照无
显著差异 ,即 4种方法均可在田间抽样 ,但相比较而
言 ,五点式取样时样点布局少 ,减轻了不必要的人
力、物力和时间消耗 ,也能代表全田的实际情况。
3 小结与讨论
1 ) 用多种分析法得出 ,玉米田马唐的田间分布型
属聚集分布。
表 1 马唐在玉米田分布的聚集度指标
田号 x- C k I CA m* m* /x- Is
1 4. 033 3 3. 682 9   1. 503 3   2. 682 9   0. 665 2 6. 716 2 1. 665 2 1. 669 8
2 6. 584 3 6. 712 3   1. 152 6   5. 712 6   0. 867 6 12. 296 9 1. 867 6 1. 891 8
3 20. 922 0 5. 224 9   4. 952 1   4. 224 9   0. 201 9 25. 147 1 1. 201 9 1. 202 6
4 7. 133 3 4. 402 9   2. 042 2   3. 492 9   0. 489 7 11. 626 2 1. 629 8 1. 669 8
5 1. 388 9 1. 650 0   2. 136 8   0. 650 0   0. 468 0 2. 038 9 1. 468 0 2. 996 1
6 8. 422 2 0. 726 0 - 30. 749 3 - 0. 273 9 - 0. 032 5 8. 148 3 0. 967 5 1. 404 4
7 2. 900 0 1. 065 7   44. 140 0   0. 065 7   0. 022 7 2. 965 7 1. 022 7 1. 785 1
8 1. 200 0 1. 352 4   3. 405 2   0. 352 4   0. 293 7 1. 552 4 1. 293 6 1. 993 8
9 0. 966 7 1. 811 5   1. 191 2   0. 811 5   0. 839 5 0. 839 5 1. 778 2 3. 247 8
10 1. 033 3 1. 517 7   1. 996 0   0. 517 7   0. 501 0 1. 551 0 1. 501 0 2. 335 2
31甘肃农业科技  2008年 第 12期   Gansu Agr . Sci. and Techn. No. 12  2008
马铃薯与针叶豌豆套种的效果研究
杨君林 , 马忠明 , 曹诗瑜 , 张立勤 , 王智琦 , 连彩云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 , 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 在榆中、民乐、山丹 3地对马铃薯套种针叶豌豆模式的效果观察结果表明 ,马铃薯套种针叶豌豆能
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产量、产值 ,其中水分利用效率较单种马铃薯高 8. 35~ 11. 86 kg /( hm2· mm ) ,较单种
针叶豌豆高 16. 81~ 21. 3 kg /( hm2· mm ) ;产量较单种马铃薯增产 44. 3% ~ 55. 0% ,较单种针叶豌豆增产
132. 4% ~ 216. 8% ;产值较单种马铃薯增加 10 269. 0~ 11 870. 0元 /h m2 ,较单种针叶豌豆增加 7 857. 0~ 11 484. 3
元 /hm2。
  关键词: 马铃薯 ; 针叶豌豆 ; 套种 ; 产量 ; 水分利用效率
  中图分类号: S532; S344.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1463( 2008) 12-0032-03
  马铃薯套种针叶豌豆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在引
进国外针叶豌豆新品种 M Z-1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
来的一种新型的种植模式 ,该模式是在马铃薯“种一
空二”的基本形式不变、保苗数不变的情况下 ,在空
行内套种 2行豌豆的一种种植方式。实践证明 ,这种
方式可变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 ,既能提高作物产量 ,
又能增加经济效益 ,具有双高效益 ,是集垄作沟灌、
垄沟集雨和间作套种为一体的复合种植模式 [1~ 5 ]。
为了探索该种植模式的应用效果 ,我们于 2006年在
榆中县、民乐县、山丹县分别进行了单种马铃薯、单
种针叶豌豆、马铃薯套种针叶豌豆 3种种植模式比
较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收稿日期: 2008-11-13
作者简介: 杨君林 ( 1977- ) ,男 ,甘肃天水人 ,研究实习员 ,主要从事植物营养及土壤节水方面的研究工作。 联系电话: ( 0)
13993144313。
表 2 调查马唐在玉米田分布的不同取样方法准确度比较①
取样田
代号
大样本
对照
平均杂草数 x- (株 /样方 )
五点式 双对角线 “ Z”字形 棋盘式
1 4. 033 3 3. 400 0 3. 333 3 3. 636 4 3. 307 6
2 6. 584 3 4. 800 0 5. 777 8 6. 181 8 7. 000 0
3 20. 922 2 20. 200 0 20. 888 9 23. 363 6 23. 461 5
4 7. 133 3 8. 400 0 6. 888 9 7. 636 4 7. 692 3
5 1. 388 9 1. 200 0 1. 888 9 1. 090 9 1. 615 4
6 8. 422 2 12. 200 0 8. 777 8 9. 272 7 8. 692 3
7 2. 900 0 1. 200 0 1. 555 5 1. 818 2 2. 615 4
8 1. 200 0 0. 800 0 1. 444 4 1. 000 0 1. 076 9
t 0. 074 8 1. 132 1 0. 734 9 0. 079 1
  ① t0. 05= 2. 365,自由度 a= 7。
2) 用 Kuno序贯抽样技术公式 TK = 1. 801 6 /
(D
2
- 0. 187 2 /n )得出 ,在要求不很严格的情况下 ,
适当地把精度 D值取大 ,可以减少抽样量。在 Iwao
序贯抽样上、下限公式中代入 T、U参数值 ,在 t取
1. 96,防治指标分别取 8株 /m2和 5株 /m2时的上、
下限公式分别为:
T= 8 n± 1. 96 14. 4 128 n+ 1. 4 976
T= 5 n± 1. 96 9. 008 n+ 0. 936
3) 当 t= 1. 96、D= 0. 3时 ,不同的马唐密度 ( x-)所
需的理论抽样数为 n= 76. 900 3 /x-+ 7. 990 5。五点
式取样时样点布局少 ,省工、省时 ,且能代表全田的
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 1 ] 农业部全国植物保护总站 .中国农田杂草图册 (第一
册 ) [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 1988.
[2 ] 杨之为 ,汪世泽 ,李 岗 .农业试验及病虫测报 [ M ].西
安: 天则出版社 , 1990.
(本文责编:郑立龙 )
32 甘肃农业科技  2008年 第 12期   Gansu Agr . Sci. and Techn. No. 12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