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延边稻区外来入侵杂草稻李氏禾的发生及防除措施



全 文 :徐 凤,杨德亮,杨 杰,等. 延边稻区外来入侵杂草稻李氏禾的发生及防除措施[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0) :106 - 107.
延边稻区外来入侵杂草稻李氏禾的发生及防除措施
徐 凤,杨德亮,杨 杰,刘 秀,张 闯,吴明根
(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延吉 133002)
摘要:稻李氏禾是一种南方稻区发生的水田恶性杂草。2010—2012 年在稻田杂草普查中发现延边局部稻区稻李
氏禾大发生,严重影响水稻正常生产,将成为吉林东部稻区新的外来入侵恶性杂草种。试验结果表明,60%丁草胺乳
油(土壤处理:1 650 mL /hm2)、25% 草酮乳油(土壤处理:1 500 mL /hm2)和 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茎叶处理:
750 g /hm2)对稻李氏禾种子实生苗的株防效超过 90%;而多种稻田常用除草剂对多年生根茎繁殖的稻李氏禾再生苗
的株防效、鲜重防效均较差;秋翻耙地稻李氏禾越冬根茎的成活率为 15. 1%,防除效果比春耙地提高 48. 1%。
关键词:延边稻区;稻李氏禾;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51. 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 - 1302(2013)10 - 0106 - 02
收稿日期:2013 - 04 - 08
基金项目:吉林省世行贷款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编号:J14)。
作者简介:徐 凤(1987—) ,女,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农田
杂草防除研究。E - mail:xufeng2011@ 126. com。
通信作者:吴明根,博士,教授,从事农田杂草防除研究。Tel: (0433)
2435566;E - mail:5minggen@ 163. com。
稻李氏禾[Leersia orygoides L.(SW) ]为禾本科假稻属水
生或湿生多年生草本,主要分布在广东、海南、福建、江苏、浙江
等地,具有传播途径广、繁殖能力强、不易防除、对水稻生长危
害严重等特点。1984年黑龙江省桦南县水田首次发现稻李氏
禾[1],并于 1995年扩展到 5 个乡镇近 8 000 hm2 稻田,有些地
块甚至绝收[2]。由于稻李氏禾难防除[3 -4],目前尚无有效的防
除措施。本研究重点介绍延边稻区稻李氏禾发生现状、生物
生态学特点及其适合的有效防除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1. 1. 1 供试材料 2010 年 9 月于延边大学龙井农场稻田采
集稻李氏禾种子进入冷藏,10 月采集多年生根茎(带土室外
越冬) ,经延边大学农学院金洙哲教授和韩国农村振兴厅金
昌石研究员鉴定。
1. 1. 2 供试除草剂 60%丁草胺乳油:美国孟山都公司;
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25% 草
酮乳油:吉林省八达农药有限公司;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
剂:惠州市中迅化工有限公司;2. 5%五氟磺草胺乳油:美国陶
氏益农公司;10%氰氟草酯乳油:美国陶氏益农公司。
1. 2 方法
1. 2. 1 田间分布及发生密度调查 2012 年 9—10 月按照延
边主稻区灌区分布特征,选择本地区主要河流海兰江、布尔哈
通河、红旗河流域的 3 大稻田集中区共 16 个样点(样点情况
见表 1) ,采 用 GPS 面 积 测 定 仪 确 定 调 查 区 面 积
(10 ~ 20 hm2) ,进行目测调查有无稻李氏禾发生;对发生田
块(每个田块面积为 0. 05 ~ 0. 1 hm2)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
定点 10 m2,记载稻李氏禾发生株数。
表 1 延边地区稻李氏禾的分布区域及其发生特征
调查流域 调查地点
纬度范围
(N)
经度范围
(E)
目测调
查结果
海兰江流域 东城镇 42°42 129°15 ++
(和龙市境内) 八家子镇 +++
头道镇 - 1 42°44 129°18 -
头道镇 - 2 -
头道镇 -龙水坪 +
海兰江流域 智新镇(农学院) 42°46 129°12 +
(龙井市境内) 东盛涌镇 -海兰 -
东盛涌镇 -平安 42°53 129°24 -
老头沟镇 -铜佛 ++
红旗河流域 英安 42°25 130°03 ++
(珲春市境内) 三家子 -
哈达门 42°28 130°18 -
布尔哈通河流域 勤劳村 42°53 129°19 +++
(延吉市境内) 太东 +
九水河 42°55 129°21 +
太兴 -
注:“-”表示无;“+”表示 1 ~5株 /m2;“++”表示 6 ~10株 /m2;
“+++”表示 10株 /m2 以上。
1. 2. 2 除草剂药效试验 2011 年 1 月温室内盆栽供除草剂
处理,盆栽后 7 d按当地标准使用剂量处理土壤处理剂(表 2、
表 3) ,出苗后 15 d 后按当地标准使用剂量处理茎叶处理剂
(表 2、表 3)。除草剂处理后 30 d调查株防效和鲜重防效。
1. 2. 3 不同耕法的防控试验 2011 年 10 月选择稻李氏禾
均匀发生稻田 0. 2 hm2,调查稻李氏禾越冬根茎密度(穴为单
位)。秋季进行动力翻耙 0. 1 hm2,翌年 4 月按当地常规稻田
耕耙措施仅耙地 0. 1 hm2 作为对照。6 月调查稻李氏禾成活
穴数。
1. 2. 4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 SPSS 14. 0 单样本 t 检
验法。
2 结果与分析
2. 1 延边主稻区稻李氏禾分布特征
由表 1 可见,代表延边主稻区的 3 大河流流域 16 个样点
—601—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年第 41 卷第 10 期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3.10.076
中有 9 个样点发现有稻李氏禾发生,部分稻区稻李氏禾已成
为稻田优势杂草。
2. 2 延边地区稻李氏禾生物生态学特征
延边地区发生的稻李氏禾具地下横支根茎和匍匐茎,茎
节部有灰白色绒毛,叶片主脉背面及叶鞘密布倒生纤毛,极易
划伤皮肤;颖果外稃脉上及边缘均密布倒生纤毛,毛色淡,浅
褐色;种子褐色,种皮具光泽。生育期短,出苗晚于水稻而成
熟早于水稻,9 月初成熟,成熟后即落粒,种子具有休眠特性。
稻李氏禾繁殖力强,种子和根茎都可繁殖。每穗可结 300 ~
500 粒种子,稻李氏禾每株实生苗可产生 2 ~ 3 个分蘖,再生
苗可产生 8 ~ 20 个分蘖,地下根系发达,靠匍匐的营养茎繁
殖,根茎 20 cm左右有 7 ~ 8 个节芽,每个节间断裂后都可重
新长成新植株。根茎是以秋季新生分蘖芽进入休眠状态,在
自然条件下种子和根茎 12 月后进入打破休眠状态。
2. 3 除草剂对稻李氏禾实生苗的防效
在各药剂标准使用剂量下,土壤处理剂 草酮、丁草胺
对稻李氏禾种子繁殖的实生苗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
95%以上,苄嘧磺隆仅为 48%和 81%;茎叶处理剂二氯喹啉
酸对稻李氏禾种子繁殖的实生苗的株防效为 100%,而五氟
磺草胺和氰氟草酯的株防效均为 0,鲜重防效分别为 42%和
65%(表 2)。
表 2 除草剂对稻李氏禾实生苗的防效
除草剂
处理方式
及剂量
株防效
(%)
鲜重防
效(%)
60%丁草胺乳油 土壤处理 1 650 mL /hm2 97. 5 99. 9
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 土壤处理 210 g /hm2 48. 0 81. 0
25% 草酮乳油 土壤处理 1 500 mL /hm2 100 100
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茎叶处理 750 g /hm2 100 100
2. 5%五氟磺草胺乳油 茎叶处理 30 g /hm2 0 42. 0
10%氰氟草酯乳油 茎叶处理 100 g /hm2 0 65. 0
2. 4 除草剂对根茎繁殖的稻李氏禾再生苗的防效
在当地标准使用剂量下,土壤处理剂丁草胺、苄嘧磺隆、
草酮对稻李氏禾根茎繁殖的再生苗的株防效分别为 0、
34%、50%,鲜重防效分别为 72. 5%、90. 3%、83. 2%;茎叶处
理剂二氯喹啉酸、五氟磺草胺和氰氟草酯株防效均为 0,鲜重
防效均低于 50%(表 3)。试验结果表明,目前稻田常用除草
剂对稻李氏禾种子实生苗具有很好的防除效果,而对根茎越
冬繁殖的稻氏氏禾再生苗的防除效果均较差。因此,延边稻
区稻李氏禾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在于根茎越冬繁殖。土壤除
草剂虽然处理后第 30 天的鲜重防效为 60% ~ 80%,但因为
株防效差,药效过后稻李氏禾恢复正常生长发育。
表 3 除草剂对稻李氏禾根茎再生苗的防效
除草剂
处理方式
及剂量
株防效
(%)
鲜重防效
(%)
60%丁草胺乳油 土壤处理 1 650 mL /hm2 0 72. 5
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 土壤处理 210 g /hm2 34. 0 60. 3
25%草酮乳油 土壤处理 1 500 mL /hm2 50. 0 83. 2
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 茎叶处理 750 g /hm2 0 46. 3
2. 5%五氟磺草胺乳油 茎叶处理 30 g /hm2 0 21. 4
10%氰氟草酯乳油 茎叶处理 100 g /hm2 0 13. 3
2. 5 不同耕法对稻李氏禾根茎的防控效果
目前延边地区稻田采取的轻便式春季耙地措施一定程度
上助长了多年生杂草发生。试验结果表明,秋季翻耙地稻李
氏禾越冬根茎的成活率为 15. 1%,比仅春耙地稻李氏禾越冬
根茎死亡率提高了 48. 1 百分点(表 4) ,差异显著。耕耙导致
稻李氏禾越冬根茎繁殖芽死亡的机理是其越冬根茎繁殖的休
眠态芽在土壤中分布浅,采取秋翻耙措施,易把越冬根茎繁殖
芽暴露于空气中而干死、冻死。
表 4 不同耕作方法对稻李氏禾根茎的防控效果
机械措施
越冬数
(株 /m2)
出苗数
(株 /m2)
防除率
(%)
春耙地 2. 097 1. 203 36. 8a
秋翻耙地 1. 763 0. 227 84. 9b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 < 0. 05)。
3 结论与讨论
供试除草剂中,对稻李氏禾种子实生苗的株防效超过
90%的品种有丁草胺、噁草酮和二氯喹啉酸。使用其他供试
除草剂时,不能达到有效防除的目的。
目前稻田常用除草剂对稻李氏禾根茎繁殖再生苗的防效
均较差。因此认为,延边稻区稻李氏禾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
在于其根茎越冬繁殖。
秋翻耙地越冬稻李氏禾根茎的成活率为 15. 1 百分点,防
除效果比春耙地提高了 48. 1%。因此建议,结合合理选用除
草剂、切断扩散途径等措施,采取秋翻耙晒死、冻死其根茎繁
殖体是控制稻李氏禾大发生的有效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田基植,韩崇文. 稻田新型恶性杂草———稻李氏禾发生情况与防
除[J]. 黑龙江农业科学,1992(2) :52.
[2]韩崇文,赵丽红,刘占国. 稻李氏禾综合防除技术[J]. 北方水
稻,2008,38(4) :58,77.
[3]张子丰,黄元巨,韩逢春,等. 黑龙江省水田稻李氏禾的危害及防
除[J]. 杂草科学,2000(1) :36 - 37.
[4]姜国宝,杜齐鸣,郑丽荣,等. 稻田恶性杂草稻李氏禾的防除技术
总结[J]. 盐碱地利用,1993(4) :36 - 39.
—701—江苏农业科学 2013 年第 41 卷第 10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