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 拿术 点时下冰确 V ol . 38 N o. 4
稻李氏禾综合防除技术
韩崇文 , 赵丽红 , 刘占国
(桦南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 ,黑龙江 佳木斯 154 4(D )
摘 要 : 稻李氏禾是一种水田恶性杂草 ,根据稻李氏禾发生及危害特点 ,提出了 “ 以农业措施为基础 , 以化学防除为主导 ,
田内防除与田外防除相结合 , 达到田间防除控危害 、 田外防除除隐患的目的 ” 的综合防除指导思想 ,将各种有效的防除技
术加以组装 , 对稻李氏禾进行综合防除 。
关键词 :稻李氏禾 ;综合防除 ;技术
中图分类号 : 5 4 71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号 : 16 7 3一 6 7 3 7 《20 0 8 )04 一 0 0 5 8一 0 2
稻李氏禾是水田恶性杂草 , 原生于潮湿的荒
地 , 具有传播途径广 、繁殖能力强 、危害严重等特
点 。 1 984 年稻李氏禾在桦南县水田零星发生 ,到
199 5 年扩展到 5 个乡镇近 8 0( X ) hm Z稻田 ,使一
些地块造成绝产 ,严重威胁着当地水稻生产发展 。
如今稻李氏禾的防除仍然不能忽视 , 现将其形态
特征 、发生危害特点及综合防除技术介绍如下 :
1 形态特征
稻李氏禾〔eL esr ia 斑 , 功万des .(L 少S司属水生或
湿生多年生草本 , 常生于河边或湖边 。 稻李氏禾具
地下横支根茎 , 长 20 一20 e m ;株高 50一 200 C m ,
由基部分枝 , 茎秆纤细易倾斜或伏地 , 节上有须
根 ,覆地后可产生分枝 ;叶片繁茂粗糙 , 叶线形或
披针形 , 长 9一 18 C m 、宽 .0 8一 1 . 0 Cm , 叶鞘粗糙 , 叶
舌短 , 膜质 ;花序呈圆锥状展开 , 常一部分包于鞘
内 ;小穗椭圆形 ,毛色淡 ,具绿色脉 ,颖缺 , 秤革质 ,
外释渐尖 ,具 5 脉 , 背及边缘具微刺状纤毛 ; 叶片
主脉背面与叶缘自 1 / 3 处至叶片基部 、 叶鞘 、节部
以及外秤脉上均密布倒生纤毛 ,极易划破皮肤 ,故
称 “ 拉人草 ” 。 种子宽 1 . 2一 1 . S lun
、长 3一 4 ~
, 千
粒重 .2 5一 .2 8 9 ,种子出苗后 2一 5 叶期叶鞘呈现紫
色 ,故稻农也称之为 “ 紫根草 ” 或“ 红根草 ” 。
2 发生危害特点
2
.
1 发生特点
收稿日期 : 20 7 一 12一 1
作者简介 :韩崇文 ( 19 62一 ) , 男 , 高级农艺师 。
稻李氏禾靠根茎和种子繁殖 。 根茎发芽较早 ,
平均气温需稳定通过 8一 or ℃ , 种子发芽气温需
稳定到 12 ℃ 。 在桦南县 , 稻李氏禾大约在 5 月上
旬根茎发芽 ,最早在 5 月下旬出苗 , 6 月下旬分靡
并拔节 , 7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抽穗 、 开花授粉 , 授
粉 5一 7 d种子成熟并脱落 ,一直到秋霜来临 。 种子
发芽时间随着种子在土壤中深度的增加逐渐向后
推移 , 种子在土壤中超过 5 c m 则不能发芽出苗 。
根茎多集中在 3一 20 c m 土层 , 密度较高时可以纵
横交织并可以连土卷起 。 稻李氏禾幼苗拔节后生
长迅速 ,很快超过水稻株高 。
2 2 危害特点
.2 .2 1 传播途径广 远距离传播靠人为调运 , 将
混在水稻种子中或附着在包装物上的稻李氏禾种
子带往异地 。 近距离传播主要靠水流 、 风力传播种
子 ,机械作业可以将根茎带往异地 。 田埂和田外荒
地的稻李氏禾是田间发生部分的主要种子来源 。
.2 .2 2 繁殖力强 稻李氏禾繁殖力强 , 大约可产
生分孽 8一 30 个 /株 , 可结种子 巧0 一 1 000 粒 /穗 ,
一般在 50 粒 / 穗以上 ,地下根茎每一个节间断开
后均可发芽并产生新的植株 。
.2 .2 3 危 害严重 除了与水稻争夺养分以外 , 更
重要的是稻李氏禾在植株高于水稻后会由于茎
基部纤细而倒伏 ,在稻李氏禾密度达到 80 株 / m Z
以上时 ,可使未成熟水稻倒伏而造成严重减产或
绝产 。
.2 .2 4 防除 困难 田间防除主要是对施药技术要
求较高 , 而且某些药剂对水稻安全性较差 ,不易达
到防除的 目的 。 ( 下转 7 7 页 )
一 5 8 一
DOI : 10. 16170 /j . cnki . 1673 -6737. 2008. 04. 004
张振和芬 辽克枯苹芽抱杆菌可退性粉剂防治水稻胭度病试验总结 新 哪黔口
表 2田间产 t调查
处理 穴数
(穴 /m今
株数
(株厄内
成粒数
(粒 /m勺
批粒数
(粒 /穗)
穗粒数
(粒 /穗)
1 1 6
.
4
1 1 6
.
6
1 1 6
.
7
1 1 6
.
5
1 1 6 6
结实率
( %)
9 2
.
7 4
93
.
24
93
.
5 9
93
.
3 8
8 8
.
5 5
千粒重
(g )
25 . 64
25
一
M
25石 5
25
.
6 4
25
.
88
理论产量
(k岁 67m , )
7 2 5 3
7 36
.
3
7 4 3
.
7
7 3 8
.
6
7 0 5
.
8
1493278294576
总粒数
(粒 /m勺
1 9 7 8
1 9 8 2
1 9 84
1 9 80
1 9 8 3
94%87
门、,J弓,几内ó内j飞é月,à,J八2,山乙,``, l,ù门J角伟一气à
病害调查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 GB /
T 1579 0一 1995 ,采用 5 点取样法 ,每点取 5 穴 , 计
总株数 。 调查时间分别为 7 月 25 日 、 8 月 5 日 、 8
月 15 日、 8 月 30 日 、 9 月 10 日。
从调查结果来看 ,克枯草芽抱杆菌对叶瘟有较
好的防效 ,对穗颈瘟防效前期较好 ,后期由于药剂持
效期等因素 ,防效有所降低 ,但仍较理想 (表 1 )。
.2 2 产 l 调查
产量调查于 10 月 4 日进行 , 每个处理取 2
点 , 每点 1 m Z ,进行测产 。 从调查结果来看 (表 2) ,
克枯草芽抱杆菌与对照药剂比较 ,穗粒数 、结实率 、
千粒重及理论产量基本相同。
3 结论与讨论
( 1) 试验结果表明 ,生物药剂克枯草芽抱杆
菌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 的影响已经达到
化学药剂的标准 , 有效解决了化学药剂的替代问
题 ,降低了水稻的农药残留 ,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
全 ,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
( 2 ) 克枯草芽抱杆菌对稻瘟病以防为主 , 对
于已发病的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 , 因此 ,建议在水
稻破 口期和齐穗期两次用药 , 以便达到预防效果 。
( 3) 通过试验结果看 ,克枯草芽抱杆菌在本
地区的常用量以 or 岁667 砰 较理想 。
(上接 5 8 页 )
3 综合防除技术
综合防除稻李氏禾的指导思想为 : 以农业措
施为基础 , 以化学防除为主导 , 田内防除与田外防
除相结合 , 达到田间防除控危害 、 田外防除除隐患
的 目的 。
3
.
1 农业措施
3
.
1
.
1 加强植物检疫工作 稻李氏禾远距离传播
靠水稻种子及稻草的调运等人为活动 , 在稻李氏
禾发生地区对调运 的水稻种子及其产品进行检
疫 ,可有效控制远距离传播 。
3
.
1
.
2 秋翻春耙捞根茎 通过秋翻 , 经过严冬可
以使 30% 一40 %稻李氏禾根茎丧失生命力 。 在春天
水整地时 ,先用水耙轮耙 ,然后捞出根茎 。 经过捞
出根茎后 , 稻李氏禾发生密度可以降到 1 株 / m Z
以下 , 可以有效控制危害 。
3
.
1
.
3 人工拔除 经过捞除根茎后残 留在田间的
稻李 氏禾密度较小 ,一般不超过 l 株 / m Z , 可进行
人工拔除 , 用工量为 4一5 个h/ 时 。 同时为减少人工
拔除对稻苗造成的伤害 ,水稻采用旱育稀植 。
.3 2 化学防除
.3 2
.
1 田外防除 田外防除稻李氏禾主要是在田
埂和荒地选用防除禾本科杂草的药剂 。用 4 1%农达
水剂 3 .0 碑 .5 1夕’h m Z , 或 5%精咬禾灵 2 一3 I/ hm Z
等 ,在稻李氏禾基本出齐且生长茂盛时期进行茎叶
处理 。 施药时必须选气温较高的晴天 ,兑清水均匀
喷雾 ,喷雾量为 30 0碑50 1/ h耐 。 田埂施药时采用
保护罩等人为控制措施 ,避免水稻等作物受害 。
.3 .2 2 田 内防除 田间防除稻李氏禾分根茎繁殖
类防除和种子繁殖类防除两种情况 : ① 防除由根
茎繁殖 的 稻李氏禾 , 可 以选用 5% 韩乐天 E C
9 00一 1 0 50 m l / hm “ ,在水稻缓苗后 ,待稻李氏禾基
本出齐 ,叶龄 3一 5 叶 ,株高低于 巧 ~ 2 0 c m 时进行
茎叶喷雾处理 。施药前排干田水 ,施药后 1一Z d 灌
水 5 c m ,保水 5 一 7 d , 对稻李氏禾的防治效果达
95% 以上 。 剩余杂草虽然对水稻生长没有较大影
响 ,但在种子成熟以前需要进行人工拔除 , 以避免
成为次年发生杂草的种源 。② 防除由种子繁殖的
稻李氏禾 , 可以选用 30% 莎稗磷 EC 1 . 0一 1 . 2 口
h时 或 50%苯窿草胺 WP 1 . 2 一 1 . 5 kg/ h时 , 混用
30 %节哦磺隆 W P 20 一 30 岁 h耐 , 采用药肥法 ,
结合追肥在水稻缓苗后施用 。 施药时稻李氏禾应
在 1 . 5一 .2 0 叶以前 , 田间水层保持在 3一 5 c m ,保水
5一 7 d 后正常管理 。
一 7 7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