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几种除草剂防除小麦田硬草试验



全 文 :几种除草剂防除小麦田硬草试验
朱宗春 韦龙友 徐国民 汪强高
(江苏省方强农场农科所,江苏 大丰 224165)
硬草已成为农场麦田的主要恶性杂草之一,
在大麦、小麦播种后 15 ~ 20 d 和返青拔节期有两
个出草高峰。因其发生量大,筛选出安全高效的
除草剂控制麦田杂草的危害已成为关键,故设计
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处理
供试药剂为 7. 5%啶磺草胺 WG (陶氏益农生
产)及 15%麦极 WP (先正达生产)、6. 9%骠马
EW (拜耳生产)及 50% 先润 WP (苏科农化生
产)。试验设处理 A (6. 9% 骠马 EW 50 ml /
667 m2 )、处 理 B (6. 9% 骠 马 EW 70 ml /
667 m2 )、处 理 C (6. 9% 骠 马 EW 80 ml /
667 m2)、处理 D (50%先润 WP 150 g /667 m2)、
处理 E (7. 5%啶磺草胺 WG 12. 5 g /667 m2)、处
理 F (15%麦极 WP 20 g /667 m2)和处理 G (清
水对照)共 7 个处理。
1. 2 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于 2011 年 11 月 20 日在一分场四区北框
29 号田实施,前茬作物为水稻,土壤肥力中等偏
上,供试品种为小麦扬辐麦 5 号,2011 年 11 月 11
日播种,药剂对水 40 kg /667 m2 喷雾,随机区组
设计,重复 3 次,小区面积 36. 5 m2。硬草草龄
1. 8 ~ 2 叶,小麦叶龄 2. 2 ~ 2. 4 叶。
1. 3 调查内容及方法
试验处理于药后 10 d、20 d 观察小麦药害情
况。于药后 25 d、50 d、80 d 每小区固定 3 点,
每点 0. 50 m2,调查杂草数量,计算株防效和校正
防效,并对校正防效进行差异显著性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 1 安全性调查
药后 10 d、20 d调查,小麦叶色、株高正常,
均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安全性好。
2. 2 防效调查分析
药后 25 d,处理 E的防效最好,其 88. 81%的
校正防效不显著优于处理 A、B、C、D 的校正防
效,但显著高于处理 F 的校正防效 70. 88%。处理
A、B、C、D 校正防效相当,分别为 86. 77%、
86. 40%、88. 71%与 88. 66%,不显著优于处理 F
的校正防效 (表 1)。
表 1 各处理防效调查
处理
药后 25 d 药后 50 d 药后 80 d
株防效/
%
校正防效/
%
差异显著性
0. 01 0. 05
株防效/
%
校正防效/
%
差异显著性
0. 01 0. 05
株防效 /
%
校正防效 /
%
差异显著性
0. 01 0. 05
A 85. 96 86. 77 A ab 76. 70 77. 86 A b 75. 39 85. 75 B b
B 86. 22 86. 40 A ab 79. 33 79. 32 A b 83. 65 90. 71 AB b
C 89. 39 88. 71 A ab 86. 09 85. 34 A a 88. 63 93. 33 AB b
D 87. 89 88. 66 A ab 76. 27 75. 99 A b 83. 36 90. 63 AB b
E 88. 56 88. 81 A a 87. 25 87. 06 A a 94. 13 97. 02 A a
F 69. 67 70. 88 A b 74. 70 76. 40 A b 76. 58 86. 33 B b
G - 3. 58 - 3. 40 - 71. 62
药后 50 d,处理 E 的校正防效最好,其
87. 06%的校正防效不显著优于处理 C 85. 34%的
收稿日期:2013 - 06 - 17
作者简介:朱宗春 (1979 -) ,男,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植物保
护及农技推广工作。
校正防效,但两者均显著高于处理 A、B、D、F的
校正防效。处理 A、B、D、F 校正防效分别为
77. 86%、79. 32%、75. 99%、76. 4%,四处理的
校正防效无显著差异 (表 1)。
06 大麦与谷类科学 BARLEY AND CEREAL SCIENCES NO. 4. 2013
DOI:10.14069/j.cnki.32-1769/s.2013.04.008
苏北沿海地区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研究
袁士荣 孙登娥
(江苏射阳县植保植检站,江苏 射阳 224300)
摘要:研究了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规律,认为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程度与田间灰飞虱的发生量呈正相关,水稻 3 叶 1
心期比其它生育期更易感病,不同水稻品种的抗病性差异较大。本文还分析了病害的流行因子,讨论了防治对策。
关键词: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流行因子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以灰飞虱为主要传毒
媒介的病毒病,该病毒寄主范围较广,可危害水
稻、玉米、大麦、小麦、高粱、粟及看麦娘等部
分禾本科杂草,共 28 种。病毒曾于 20 世纪 60 年
代中期在华东地区对玉米造成了严重危害,致使
江苏南通地区、浙江中部等地玉米种植区被迫改
变种植制度,此后病害流行程度迅速下降,流行
范围逐年萎缩,至 20 世纪 70 年代已基本绝迹。
1995 年,江苏射阳地区该病毒危害玉米导致玉米
粗缩病流行,自 2010 年起,病毒危害水稻导致水
稻黑条矮缩病流行,并呈逐年加重趋势。为掌握
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控制病毒危害,我们
于 2010 至 2012 年期间,对该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
策进行了研究。
1 症状及病原物
水稻发病后,植株明显矮缩,叶片浓绿僵硬,
叶背出现蜡白色条状突起,后变为黑褐色;病株
分蘖较多,根系发育较差。发病早的不能抽穗,
发病迟的虽能抽穗,但穗小且结实不良。2010 年,
收稿日期:2013 - 09 - 23
资金项目: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资助项目 (SXGC [2012] 242)。
作者简介:袁士荣 (1979 -) ,男,农艺师,从事农业病虫害预测
预报与防治技术推广工作。
上述症状样本经江苏省农科院周益军等实验室鉴
定,系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RBSDV)所致。
2 发生规律
2. 1 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情与灰飞虱虫量关系
经 2011 至 2012 年水稻淮稻 5 号品种秧田接虫
试验,接虫 80 头 /0. 11 m2 处理平均病株率为
58. 3%,接虫 40 头 /11 m2 处理平均病株率为
34. 2%,接虫 20 头 /0. 11 m2 处理平均病株率为
19. 2%,接虫 10 头 /11 m2 处理平均病株率为
8. 9%,接虫 5 头 /0. 11 m2 处理平均病株率为
2. 1%,空白对照病株率为 0 (见图 1)。试验结果
表明,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程度与田间灰飞虱的
发生量呈正相关。
图 1
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
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程度与田间灰飞虱的发生量的关系
药后 80 d,处理 E 的校正防效仍最好,其
97. 02%的校正防效显著高于处理 B、C 、D 的校
正防效,极显著高于处理 A、F 的校正防效。处理
B、C 、D的校正防效分别为 90. 71%、93. 33%和
90. 63%,三处理的校正防效无显著差异,不显著
优于处理 A 和处理 F 的校正防效。处理 A 和处理
F的校正防效分别为 85. 75%和 86. 33%,两者的
校正防效无显著差异 (表 1)。
3 小结
7. 5%啶磺草胺 WG 12. 5 g /667 m2 对麦苗安
全性好,对硬草的防效也较好,明显优于其它除
草剂的防效,作为新型除草剂,防效上存在一定
优势,在硬草发生严重的田块,可与骠马、先润
等交替使用,可控制麦田杂草的为害,抑制杂草
抗药性的产生。
16NO. 4. 2013 大麦与谷类科学 BARLEY AND CEREAL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