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龙竹造林方法对比试验研究



全 文 :第 20卷 第 1期           西 南 林 学 院 学 报       Vo1.20 No.1
 2000年 3月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COLLEGE     Mar.2000 
龙竹造林方法对比试验研究
普超云
(云南省新平县林业局 营林站 ,云南新平 653400)
摘要:龙竹(Dendrocalamus giganteus Munro)属大型丛生竹 ,是笋材两用的优良经济
竹种 ,盛产云南省 ,广布东南亚.通过造林方法对比试验研究认为:育苗移栽法是龙
竹造林最理想的方法 ,埋节造林法在苗木供给不足时可适当选用 ,母竹移栽法不适
宜大面积造林.
关键词:龙竹;造林方法;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S 7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179(2000)01-0008-04
1  造林方法与造林成活率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新平县老厂乡马家坝村公所木帮郎社 ,海拔 1 300 ~ 1 400m ,半阳坡 ,地类为
云南松林采伐迹地 ,土壤属中厚层沙壤土 ,肥力中等 ,土壤 pH 值 5.6.
1.2  试验方法与时间
本试验采用育苗移栽 、母竹移栽和埋节造林 3种方法.育苗移栽法是先用枝条扦插或埋节育
苗等方法在苗圃地进行无性繁殖育苗 ,待竹苗发出并在苗圃生长较为健壮之后 ,于当年或次年移
出苗圃上山造林 ,栽植要点是浇足定根水;不经苗圃育苗阶段直接上山挖塘埋节造林称埋节造林
法 ,栽植要点是在竹节间灌满清水;传统的分挖带秆竹兜移栽即为母竹移栽法 ,栽植要点是覆土 ,
浇足定根水.3种造林方法种植密度均为166株(塘)/hm2 ,植后适时除草.每种造林方法(处理)设
3个抽样调查点(重复),调查造林成活率 ,每个样点顺序调查100塘.埋节造林的发笋数 1996-06
-18调查 ,退笋数及成活率1996-08-20调查(调查时以塘为单位 ,即每塘中有1节或2节发笋或
成苗均记为 1 ,两个节均不发笋或成苗才记为 0).其余 2种方法均于 1996-08-20调查.
1.3  调查结果及分析
3种造林方法的调查结果见表 1.
由表 1可见 ,育苗移栽 、母竹移栽和埋节造林 3种造林方式 ,其造林成活率均值分别为
90.7%, 81.0%和 58.0%.分别以 3种造林方式为处理 ,以 95%的可靠性对成活率指标进行
参数估计 ,估计精度均>90%,表明抽样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各处理之
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3] .
收稿日期:1999-12-24
 基金项目:云南省“九五”科技攻关项目(95-A5-5)
 作者简介:普超云(1966-),男(彝族),云南新平县人 ,工程师 ,学士 ,主要从事营林生产和森林资源培育与利用方
面的研究.
表1  3 种造林方法成活状况统计
造林
方式
母竹来源
及苗龄
造林时间
/年-月
调查样
地序号
调查塘数
/塘
发笋塘数
/塘
发笋率
/ %
退笋塘数
/塘
退笋率
/ %
成活数
/塘
成活率
/%
育苗移栽 水塘大麻卡苗圃 , 1年 1996-06
300 272 90.7
1 100 90 90.0
2 100 89 89.0
3 100 93 93.0
母竹移栽 木帮郎社 ,
2年 1996-05
300 243 81.0
1 100 85 85.0
2 100 80 80.0
3 100 78 78.0
埋节造林 木帮郎社 ,
2年 1996-04
300 281 93.7 107 38 174 58.0
1 100 96 96.0 38 39.5 60 60.0
2 100 92 92.0 35 38.0 55 55.0
3 100 93 93.0 34 36.5 59 59.0
2  造林方法与后期生长
2.1  试验方法与时间
调查时间为 1998年 6月 24日 ,分别以育苗移栽 、母竹移栽 、埋节造林为处理 ,在原成活
率调查样地上 ,随机抽取 15丛进行后期生长情况调查.调查因子主要有当年(1998年)新发
笋情况 、累计发笋数 、累计退笋数 、退笋率 ,成竹数 、成竹率 、平均秆径 、平均秆高.
2.2  调查结果及分析
后期生长情况见表 2.
表2  不同造林方法幼竹后期生长情况调查
造林
方式
造林
地点
调查
丛数
/丛
新发笋情况
发笋
丛数
/丛
发笋
总量
/头
单丛发
笋均值
/头
笋径
均值
/ cm
发笋率
/ %
累计
发笋
/头
累计
退笋
/头
退笋

/ %
成竹

/秆
成竹

/ %
平均
秆径
/ cm
平均
秆高
/m
育苗移栽 木帮郎 15 13 60 4 8.13 86.7 65 3 4.6 62 95.4 3.81 5.3
母竹移栽 木帮郎 15 0 0 0 0 44 2 4.5 42 95.5 4.03 5.6
埋节造林 木帮郎 15 12 35 2 8.55 80.0 87 2 2.3 85 97.7 3.15 4.4
  注:表中新发笋情况指造林第 3年(即 1998年)情况;其余指标均为第 1 ,2年综合情况.
根据以上结果 ,育苗移栽 、埋节造林两种方法 ,观测时(尚未进入发笋高峰期)其新发笋
率分别为 86.7%和80%,平均每丛发笋数分别为 4头和2头 ,笋径分别为 8.13和 8.55cm.经
分析 ,两种处理之间 ,前两个指标都存在显著差异 ,笋径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 3] .而母竹移栽
法 ,发笋时间出现明显的滞后现象.
造林第1 ~ 2年 ,3种造林方法其累计发笋数按大小依次排列为埋节造林(87头)>育苗
移栽(65头)>母竹移栽(44头).差异显著性分析[ 3]结果表明:育苗移栽和埋节造林方法之
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而它们与母竹移栽法之间则存在显著差异;累计退笋数和退笋率两项指
标 ,3种方法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成竹数按大小依次排列为埋节造林(85秆)>育苗移栽
(62秆)>母竹移栽(42秆),但前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而它们与母竹移栽法之间则存
在显著差异;3种方法其成竹率均在 95%以上 ,且不存在显著差异;平均秆径和秆高按大小
依次排列为母竹移栽>育苗移栽>埋节造林 ,分别对两个指标进行分析 ,母竹移栽和育苗移
栽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而它们和埋节造林法之间则存在显著差异.
9第 1期            普超云:龙竹造林方法对比试验研究
3  造林季节与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3.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桂山镇古城 、老厂乡木帮郎 、平掌乡丫口和水塘乡现刀.海拔1 200 ~ 1 600m ,立
地条件基本一致 ,皆为龙竹适生区域.
3.2  试验方法与时间
3种造林方法不同季节多点造林对比试验 ,主要观测和分析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育苗
移栽 、埋节造林的造林时间分别为 5 ~ 10月 ,3 ~ 6月 ,母竹移栽法为 5月.各种方法造林技术
要点同1.2.
3.3  调查结果及分析
3种造林方法造林季节与造林成活率 、保存率关系见表 3.
表3  造林季节与造林成活率 、保存率关系
造 林
时 间
/年-月-日
造 林
方 式
造 林
地 点
调查
发笋率
时间
/年-月-日
调查
成活率
时间
/年-月-日
调查
塘数
/塘
发笋

/头
发笋

/ %
退笋

/头
退笋

/ %
成活

/头
成活

/ %
保存情况
调查
时间
/年-月-日
调查
株数
/头
保存
株数
/头
保存

/ %
1998-05-06~ 10 育苗移栽 古  城 1998-06-10 300 280 93.3 1999-06-22 200 182 91.0
1997-06-19 育苗移栽 古  城 1997-07-20 200 189 94.5 1998-06-20 200 179 89.5
1997-06(中旬) 育苗移栽 木帮郎 1996-08-20 300 272 90.7 1997-06-15 200 175 85.0
1997-07-02~ 13 育苗移栽 古  城 1998-08-15 300 296 98.7 1999-06-22 200 184 92.0
1997-08-22~ 23 育苗移栽 古  城 1997-09-25 200 190 95.0 1998-06-22 200 158 79.0
1997-10-10~ 12 育苗移栽 古  城 1997-11-15 200 185 92.5 1998-06-22 200 134 67.0
1996-03 埋节造林 平掌丫口 1996-05-15 1996-08-10 200 186 93.0 42 22.3 144 72.0 1997-06-02 200 140 70.0
1996-04 埋节造林 老厂木帮郎 1996-06-18 1996-08-20 300 281 93.7 107 38.0 174 58.0 1997-06-16 300 169 56.3
1997-05 埋节造林 水塘现刀 1997-06-20 1997-08-08 200 184 92.0 102 55.4 82 41.0 1998-06-15 200 60 30.0
1997-06 埋节造林 古  城 1997-07-20 1997-08-10 400 384 96.0 343 89.3 41 10.3 1998-06-20 200 12 6.0
1996-05 母竹移栽 老厂木帮郎 1996-08-20 300 243 81.0 1997-06-16 200 160 80.0
  表 3可见 ,对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两个主要指标而言 ,育苗移栽法最优 ,母竹移栽法次
之 ,埋节造林法较差.与本文 1.3结果相一致.
育苗移栽法 5 ~ 10月造林都能保证有较高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且以 5 ~ 7月效果较好.8
月以后造林 ,虽然也能达到较高的成活率 ,但由于日照 、气温和地温都逐渐减少和降低 ,苗木
生长渐缓 ,因而较难越冬或度过来年春旱 ,对保存率产生一定影响.这种影响随着造林时间
的推迟越来越明显.埋节造林法只适宜在 3 ~ 4月进行 ,如果过迟 ,虽然发笋率普遍较高 ,但
退笋率也极高 ,因而成活率和保存率都受到严重影响.母竹移栽法虽然也能保证较高的成活
率和保存率 ,但造林费工费时 ,造林时间局限性也较大.
4  单位面积造林成本分析
上述调查分析(1 ~ 3)可知 ,3种造林方法结果差异较大的是造林成活率指标 ,造林成活
后 ,后期死亡率差异都不明显.之后对幼竹植体管理方式和管理费用又都一致 ,因而导致 3
种方法造林成本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所种苗木全部成活时的单位面积累计投入.造林成本分
析结果见表4.
10 西 南 林 学 院 学 报                第 20卷
表4  造林成本分析
造林
方式
造 林
密 度
/(塘·hm-2)
整地费
/(元·hm-2)
初植
苗木费
/(元·hm-2)
初植费
(含搬运费)
/(元·hm-2)
初植平均
成活率
/ %
补植
苗木费
/(元·hm-2)
补植
工费
/(元·hm-2)
造林
成本
/(元·hm-2)
造林投资
比值
/ %
育苗移栽 165 495 825 330 94 75 45 1770 100
母竹移栽 165 495 1320 495 80 165 99 2574 145.4
埋节造林 165 495 375 247.5 50 412.5 247.5 1777.5 100.4
  注:补植均实行育苗移栽 ,苗木单价按 5.00元/株计算.
5  结 论
综上所述 ,可得如下结论:
(1)育苗移栽法 ,造林时间选择余地大 ,造林成活率高 ,成活后幼竹生长旺盛 ,造林成本
相对较低 ,因而是最理想的造林方法.
(2)埋节造林法虽然其造林成本与育苗移栽法相近 ,幼竹生长情况也相差不大 ,但其造
林时间选择余地较小 ,而且造林成活率一般都很低 ,加大了补植工作量.补植成活后也往往
因时间相对较晚而对来年保存率产生影响.因而只宜在苗木供给不足时选择使用.
(3)母竹移栽法 ,虽然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都比埋节造林高 ,幼竹平均秆径也相对较
大 ,但幼竹发笋期滞后 ,单位发笋数和成竹数都明显低于其余两种方法.而且造林时间可选
择余地太小 ,造林成本也比其余两种方法高出 45%.因而大面积造林时不宜采用.
致谢:本文承蒙西南林学院杨宇明教授指导 ,本站朱正明 ,张琦芬 ,罗 皓 ,杨晓丽等同志参加外业工
作.在此一并致谢 !
参 考 文 献
[ 1]  杨宇明 ,辉朝茂.优质笋用竹产业化开发[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8.114 ~ 122.
[ 2]  辉朝茂 ,杨宇明.材用竹资源工业化利用[M]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1998.72 ~ 81.
[ 3]  陈华豪 ,丁恩统 ,蔡贤如 ,等.林业运用数理统计[M] .大连: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 , 1998.134 ~ 154.
A Comparative Study on Silvicultural Experiments of
Dendrocalamus giganteus Munro
PU Chao-yun
(Afforestation Station , Forestry Bureau , Xinping County , Xinping Yunnan 653400, China)
Abstract:As a large-sized clustered bamboo extensively distributed in Southease Asia ,Dendrocalamus
giganteusMunro abounds in Yunnan as an excellent cash crop which is good at providing both bamboo
shoots and bamboo wood.By comparing the silvicultural method experiments on the species , the author ob-
tained a result that showed , among 3 methods , that seedling-transplanting method was the best one , culm-
burying method could be used when seedlings were in thort supply , and parent-bamboo-transplanting method
was not so appropriate for afforestation on a large scale.
Key words:Dendrocalamus giganteus Munro;Afforestation method;Comparative study
11第 1期            普超云:龙竹造林方法对比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