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芨芨草种子发芽检验方法的研究



全 文 :芨芨草种子发芽检验方法的研究*
卫 东 王彦荣
(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 ,兰州 730020)
摘要 探讨了光 (黑暗为对照 )、温等因素对芨芨草种子发芽的影响。温度设 10℃、 15℃、 20℃、 25℃、 30
℃恒温和 25 /15℃、 30 /20℃、 30 /10℃、 20 /10℃变温 9个处理。结果表明:芨芨草种子发芽不需光照 ,最适发
芽温度为 25 /15℃变温及 20℃和 25℃恒温 ;适宜的初次与末次计数时间分别为第 8 d和第 14 d;种子的幼
苗发育可归入单子叶植物子叶留土类型 ;种子千粒重为 0. 77 g。
关键词:  芨芨草 发芽检验方法

 芨芨草 ( Achnatherum splendens )源于我
国横断山脉北部 ,为高大的多年生密丛禾草 ,
全世界芨芨草属有 24种 ,其中我国 17种 ,占
世界总种数的 70. 8% ,芨芨草属广布于北温
带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北的广大地区
及青藏高原东部 ,是我国西北、东北及华北等
省、区草原的常见类群。芨芨草耐寒、耐旱、耐
盐、适应性广 ,是盐化草甸建群种〔1, 2〕。芨芨草
开花前粗蛋白 (占干物质的 20. 76% )、胡萝
卜素 ( 102. 5 mg /kg )含量丰富 ,必需氨基酸
含量高 ,可作为良等饲用植物 ;拔节至开花后
粗纤维含量增加 (占干物质重 38. 31%以
上 ) ,又是重要水土保持植物和纤维植物 ,目
前在我国已被用于造纸业。 另外 ,芨芨草的
茎、颖果、花序及根还可入药〔2, 3〕。我国对于芨
芨草的开发利用已引起众多部门的日益重
视。但国内外有关该草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很少 ,《国际种子检验规程》和我国《牧草种子
检验规程》〔 4, 5〕中尚无该草的检验标准。因此 ,
本试验探讨了芨芨草种的适宜发芽条件、计
数时间和种苗发育特性等 ,旨在为大面积开
发种植芨芨草以及进行该草的种子检验提供
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芨芨草种子于 1997年 9月采自
甘肃永昌县。
1. 2 方法
1. 2. 1 千粒重测定: 从净种子中随机数取
1 000粒 ,重复 2次 ,称重 ,计算 1 000粒种子
的平均重量。
1. 2. 2 适宜萌发条件的确定:随机数净种子
100粒 , 4次重复。 采用纸上 ( TP)发芽床发
芽。
温度: 设 10℃、 15℃、 20℃、 25℃恒温
及 25 /15℃、 30 /20℃、 30 /10℃、 20 /10℃变
温共 9个处理 ,变温处理为低温 16 h,高温 8
h,在黑暗条件下进行萌发。
光:在选出适宜萌发温度后进行光照试
验 ,以黑暗为对照。光照以日光灯为光源 ,种
子表面光强度约为 1 000 lux。
鉴定、统计: 根据《幼苗鉴定手册》进行幼
苗鉴定。试验期逐日观察记录正常幼苗数。
发芽末期 ,计算发芽率、发芽指数并对末
发芽种子按新鲜种子、死种子、空种子进行分
类。 发芽 指数 ( Gi )以 下式求 得: Gi =
΢ ( Gt /Dt ) ,其中 Gt为在时间 t日的发芽数 ;
Dt为相应的发芽天数。
1. 2. 3 发芽计数时间的确定:根据最适萌发
条件确定计数时间。以种子发芽率达 50%以
上的天数为初次计数时间 ,以种子达到最大
15卷  4期
Vo l. 15, No. 4
草 业 科 学
PRATACULTURAL SCIENCE
   29
8 /1998
本研究为甘肃省农委资助项目“优良牧草品种的引进与驯化”的部分研究内容。作者简介:卫东 ,女 , 1963年生 , 1987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植保植检专业 ,助理实验师。收稿日期: 1998- 04- 01
发芽率的天数为末次计数时间。
1. 2. 4 数据处理: 利用计算机 Mini tab程序
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最小显著差数法进行多
重比较 ,利用 Excel程序制图。
2 结果分析
2. 1 种子千粒重 该批芨芨草种子千粒重
为 0. 77 g。
2. 2 适宜萌发条件 表 1、图 1概括了芨芨
草种子在各温度与光照条件下的萌发情况。
图 1 黑暗与光照条件下芨芨草种子的累积发芽率
  表 1表明: 芨芨草种子在 25 /15℃变温
及 20℃、 25℃恒温处理下发芽快、幼苗整齐
健壮 ,其发芽率 ( 98% ~ 97% )、发芽指数
( 12. 5~ 11. 8)均为最高值 ,经显著性测定这
3种温度间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差异不显著。
在 30 /20℃、 15℃、 30℃、 30 /10℃、 20 /10
℃处理下 ,发芽缓慢 ,发芽时间延长 ,发芽指
数 ( 10. 7~ 1. 3)、发芽率 ( 94% ~ 23% )均降
低 ,并有 8%~ 77%新鲜未发芽种子。 在 10
℃恒温处理下发芽率为零。 因此芨芨草种子
的萌发温度范围可以确定为 15℃至 30℃ ,
最适温度为 25 /15℃变温和 20℃、 25℃恒
温。此温度与一些温带禾本科牧草如雀麦属
( Bromus ) ( 25 /15℃或 30 /20℃ )、羊茅属
( Festuca ) ( 25 /15℃或 30 /20℃ )、早熟禾
( Poa annua ) ( 25 /15℃或 30 /20℃ )等萌发
条件相似〔5〕。
在发芽最适温度下 ( 25 /15℃变温及 20
℃、 25℃恒温 )进行的光照发芽试验结果表
明 ,光照与黑暗对芨芨草种子最终的发芽率
无影响 ,但在萌发早期 ( 7~ 12 d)黑暗条件下
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光照。 25 /15℃变温的
黑暗与光照条件下的发芽结果见图 1,另外
两种温度 ( 20℃和 25℃ )处理中也有同样的
结果 (结果未列出 ) ,由此可见芨芨草种子适
应在黑暗条件下发芽。
表 1 芨芨草种子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萌发
处理 发芽指数
发芽率
(% )
新鲜
种子
(% )
不正
常苗
(% )
死种子
(% )
25 /15℃ 12. 5 a 98 a 1 f 0 b 1
20℃ 11. 8 a 98 a 2 f 0 b 0
25℃ 11. 9 a 97 a 1 f 0 b 2
30 /20℃ 10. 7 b 94 a 1 f 4 a 1
15℃ 9. 3 c 90 ab 8 e 1 b 1
30℃ 7. 9 d 79 b 17 d 3 a 1
30 /10℃ 4. 4 e 72 c 28 c 0 b 0
20 /10℃ 1. 3 f 23 d 77 b 0 b 0
10℃ 0 g 0 e 100 a 0 b 0
  注:标有不同字母者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 ( P < 0. 05)。
2. 3 种子萌发及幼苗发育特性 芨芨草种
子置床 4 d后 ,种子开始萌发 ,在整个发芽过
程中 ,仅有一条主根发育 ,切断主根后 ,无侧
根长出 ,因此 ,对芨芨草种子的种苗鉴定无需
30                   草 业 科 学                 8 /1998
考虑次生根的作用。观察整个种子萌发和幼
苗发育过程 ,该种子可归入《种苗鉴定手册》
中 A1, 2. 3. 1组 ,即属于农业和园艺植物子
叶留土发芽的单子叶植物〔 6〕。
2. 4 计数时间的确定 在适宜萌发温度
( 25 /15℃、 20℃、 25℃ )条件下芨芨草种子
第 4 d开始萌发 ,第 8 d累计发芽率可达
50%以上 (见图 2A) ,并出现日发芽率的高峰
(见图 2B) ,此时可作为初次计数时间:第 14
d新增萌发粒数几乎为零 ,此时发芽率已达
本条件下的最大值 ,因此第 14 d可作为末次
计数时间。
图 2 适宜萌发条件下芨芨草种子逐日累计发芽率 ( A)和每日发芽率 ( B)
3 结语
综合本研究结果表明 ,芨芨草种子的发
芽最适温度为 15 /25℃变温或 20℃、 25℃
恒温 ;发芽不需光照 ;初次统计时间可定为第
8 d,末次计数时间可定为第 14 d。
参考文献
1 吴诊兰 ,卢生莲 . 论世界芨芨草属 (禾本科 )的地
理分布 . 植物分类学报 , 1995, 34( 2): 152~ 161
2 解新明 . 芨芨草—— 盐碱滩之宝 . 植物杂志 ,
1995, ( 3): 19
318 /1998            PRATACULTURAL SCIENCE( Vo l. 15, No. 4)          
3 贾慎修主编 . 中国饲用植物志 (第一卷 ) . 北京:
农业出版社 , 1987, 1~ 4
4 国家标准局 . 牧草种子检验规程 . 北京: 技术标
准出版社 , 1982
5  International Seed Testing Associa tion. Inte rna-
tional Rules fo r seed Testing , Zurich , Sw itze r-
land, 1996
6  International Seed Testing Associa tion. Hand-
book for Seedling Eva lva tion. Zurich, Sw itze r-
land, 1979
GERMINATION TESTINGMETHODSON ACHNATHERUM SPLENDENS SEEDS
Wei Dong Wang Yanrong
( Gansu Grassland Ecological Research Insti tute, Lanzhou 730020)
ABSTRACT
The ef fect of temperature and light condi tions on germination o f Achnatherum splendens
seeds were studied. Nine tempera ture regimes used included constant temperatures a t 10℃、
15℃、 20℃、 25℃、 30℃ and alternating temperatures a t 25 /15℃、 30 /20℃、 30 /10℃、 20 /10
℃ . The resul ts showed tha t seed germination of Achnatherum splendens did not need light.
The optimum germina tion temperatures w ere constant temperatures a t 20℃ and 25℃ and
al terna ting temperatures at 25 /15℃ . The suitainable time fo r first and final seedling counts
w ere a t 8th and 14th day of germination respectively. This species could be g rouped into the
type o f monoco tyledons wi th hypogeal g ermina tion, acco rding to i t′s seeding develepmenta l
cha racters. 1 000 seed w eight of the species is 0. 77 g.
Key words: Achnatherum splendens , g ermina tion testing mehtods.
(上接 28页 )
THE INCRESING EFFECT OF REUSING INCREASE BACTERIUM TO SILAGE CORN
Chai Hongsheng Wu Enqi  Zhang Shufan
( Grassland Sta tion of Ke zuohou County , Inner Mongolia, Ganqika 028100)
ABSTRACT
It′s four y ears since increase bacterium began to be applied to forage and fo rag e g rass in
Zhelimu League. The do se of increase bacterium is about 150~ 300 g /hm2 either fo r forag e o r
fo rag e grass. The yield has raisen 15. 07~ 21. 65% . The increase bacterium has been applied
repea tly to ensi ling corn f rom 300 g /hm
2
to 1 650 g /hm
2 , in 1997, w hich received di fferent
ef fect, the yield raised 17. 22% ~ 36. 87% .
Key words: Increase production bacteria , silag e co rn, yield increase
32                   草 业 科 学                 8 /1998